『壹』 華誼兄弟為什麼會被被強制執行3億
相信很多關注過娛樂圈的人都知道,華誼兄弟是中國影視娛樂的比較大的一個股份公司。這個公司曾經為大家推出過非常優秀的影視圈藝人,可以說這個公司的實力是非常強。但是,在2021年的5月11日早上,關於一則華誼兄弟實際控制人被強制執行3億元人民幣的消息也是沖上了微博熱搜。那麼為什麼會被強制執行3億元。
一、實際控制人個人投資事項網友們對這個消息非常的驚訝,因為華誼是中國影視圈比較著名比較大型的一個影視公司,實力非常雄厚,所以說這個消息也讓網友們一度非常驚訝,猜測說是不是華誼兄弟馬上就要面臨破產
正當輿論不斷發酵的時候,華誼兄弟也在微博上面發布了公告,稱這筆強制執行的款項和華誼公司沒有關系,這是實際控制人自己的個人投資事項所導致的。就是說這筆強制執行的款項跟華誼兄弟這個公司並沒有太大的關系。
『貳』 華誼公司有哪些知名作品
由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創立,1998年投資著名導演馮小剛的影片《沒完沒了》、姜文導演的影片《鬼子來了》正式進入電影行業,因每年投資馮小剛的賀歲片而聲名鵲起,隨後全面進入傳媒產業,投資及運營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唱片、娛樂營銷等領域,在這些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並且在2005年成立華誼兄弟傳媒集團。
2009年9月27日,證監會創業板發行審核委員會公告,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得通過,這意味著華誼兄弟成為了首家獲准公開發行股票的娛樂公司; 也邁出了其境內上市至關重要的一步。
華誼兄弟旗下有馮紹峰、姚晨、沙溢、Angelababy、井柏然、趙晨浩、張涵予、喬振宇、廖凡、陳楚生、何潔、安以軒、趙晨光、杜淳、賈乃亮、李小璐、李晨、陳赫、鄭愷及其他國內當紅演員及歌手
『叄』 股票雙錢股份為什麼改稱華誼集團
雙錢股份(600623)18日起更名"華誼集團"
雙錢股份昨日晚間公告稱,經公司申請並經上海證券交易內所核准,公容司自2016年5月18日起,A股證券簡稱由"雙錢股份"變更為"華誼集團",A股證券代碼"600623"不變。
『肆』 華誼兄弟持有的上市公司名單
華誼兄弟300027
11月19日晚, 華誼兄弟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向北京英專雄互娛科技股屬份有限公司(以
下簡稱"英雄互娛")投資19億元認購後者新增股份2772萬股, 投資完成後,公司持有英
雄互娛20%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此前, 華誼兄弟曾投資同屬游戲產業的掌趣科技,幾年時間獲利便超過10倍.截至
今年三季度末, 其仍是掌趣科技的第二大股東
公司擬以人民幣10.5億元的股權轉讓價款收購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
司(以下簡稱「目標公司」)的股東馮小剛和陸國強合計持有的目標公司70%的
股權,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公司持有目標公司70%的股權。
公司擬以人民幣7.56億元的股權轉讓價款收購浙江東陽浩瀚影視娛樂有
限公司(以下簡稱「目標公司」)的股東藝人或藝人經紀管理人(藝人包括李晨、
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陳赫,以下統稱為「明星股東」)合計持有
的目標公司70%的股權,收購完成後,公司持有目標公司70%的股權
『伍』 華誼兄弟影視傳媒公司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英文:Huayi Brothers Media Group,簡稱華誼兄弟傳媒集團),是中國大陸一家知名綜合性民營娛樂集團,由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創立,1998年投資著名導演馮小剛的影片《沒完沒了》、姜文導演的影片《鬼子來了》正式進入電影行業,尤其是每年投資馮小剛的賀歲片而聲名鵲起,隨後全面投入傳媒產業,投資及運營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唱片、娛樂營銷等領域,在這些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並且在2005年成立華誼兄弟傳媒集團。是知名的綜合性娛樂集團。2009年9月27日,證監會創業板發行審核委員會公告,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得通過,這意味著華誼兄弟成為了首家獲准公開發行股票的娛樂公司,也邁出了其境內上市至關重要的一步。
華誼兄弟傳媒是中國最知名的綜合性娛樂軍團之一,由王中軍、王中磊[1]兄弟(漢族)創立
於1994年,1998年投資著名導演馮小剛的影片《沒完沒了》[2]、姜文導演的影片《鬼子來了》正式進入電影行業,隨後華誼兄弟全面投入傳媒領域,投資及運營領域涉及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唱片、娛樂營銷、時尚產業,在這些領域都取得了驕人成績。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旗下有華誼兄弟時代文化經紀有限公司、華誼兄弟影業投資有限公司、華誼兄弟電視節目事業有限公司、華誼兄弟音樂有限公司、環球熱力兄弟影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華誼兄弟廣告有限公司、華誼兄弟國際發行有限公司等。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旗下及戰略合作微特爾投資集團,華誼兄弟時代文化經紀有限公司、華誼兄弟影業投資有限公司、華誼兄弟電視節目事業有限公司、華誼兄弟音樂有限公司、華誼兄弟廣告有限公司、華誼兄弟國際發行有限公司、華誼兄弟時尚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華誼兄弟友好戰略合作夥伴:微特爾南方金點子廣告傳媒有限公司,湖南榮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湖南啟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湖南微特爾影視廣告傳媒有限公司、以上公司共同培養了諸多童星,例如:張子楓,劉思源等。
2007年微特爾投資集團與華誼兄弟集團友好協商將:湖南中意信息經紀有限公司轉讓過戶給微特爾投資集團
2008年華誼兄弟並購經紀公司中乾龍德和影視公司金澤太和後,實力進一步大增。
2009年9月27日晚,證監會宣布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第七批創業板擬上市企業審核,擬發行4200萬股A股,發行後總股本約為16800萬股;發行前每股凈資產為2.22元。
華誼兄弟·主要藝人
男藝人
▪ 艾力江 ▪ 馮遠征 ▪ 高鑫 ▪ 黃曉明
▪ 李晨 ▪ 李海濤 ▪ 李乃文 ▪ 李宗翰
▪ 劉科 ▪ 劉曉虎 ▪ 馬可 ▪ 任泉
▪ 蘇有朋 ▪ 王寶強 ▪ 王凱 ▪ 楊立新
▪ 袁文康 ▪ 張涵予
女藝人
▪ 範文芳 ▪ 何佳怡 ▪ 何琢言 ▪ 霍思燕
▪ 胡可 ▪ 李冰冰 ▪ 李琳 ▪ 李玲
▪ 林心如 ▪ 劉孜 ▪ 劉芸 ▪ 羅海瓊
▪ 任斯璐 ▪ 湯嬿 ▪ 王岩 ▪ 徐若瑄
▪ 徐帆 ▪ 許還幻 ▪ 周迅
團體
▪ BOBO
以上信息來自網路 望採納。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406122.htm
『陸』 華誼是個什麼公司
上海華誼(集團抄)公司是由上海市政府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授權,通過資產重組建立的大型企業集團公司。
公司所屬全資和控股企業有上海天原(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輪胎橡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焦化有限公司、上海吳涇化工有限公司等20多個子公司、公司擁有11家設計、研究院所、2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8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並設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公司生產的產品涉及基礎化工原料、橡膠製品、化學制劑、生物化學品、化工設備等十幾大類約近萬種。
(6)華誼集團公告擴展閱讀
截止至2019年12月12日,華誼集團擁有員工近 4 萬名,主營業務有 「 煤基多聯產及清潔能源產品製造 」「 輪胎橡塑產品及高分子材料製造 」「精細化學品製造 」「 化工品物流及化工工程服務 」「 生物醫葯及生物化學品製造 」 ,
產品涉及基礎化學品、清潔能源、橡膠製品、塑料、塗料、染料和顏料、氟化工、試劑、助劑、醫葯中間體、生物化學品、化工設備等十幾大類近萬種。 2007 年 , 華誼集團工業總產值已突破 420 億元,資產規模超過 360 億元,實現銷售收入 320 億元,出口創匯 9.2 億美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華誼
『柒』 華誼兄弟遇挑戰市值創5年新低嗎
從「去電影化」到重歸電影,創業板影視第一股華誼兄弟近幾年日子並不好過。這家公司最新市值僅為157億元,創下了2013年4月以來的新低。
8月27日,華誼兄弟有超過2.9億股的限售股解禁,占總股本的比例達到10.49%。
此次解禁的限售股,是2015年8月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到期後的解禁股,發行對象為阿里創投、平安資管、騰訊計算機、中信建投。其中,阿里創投認購6200萬股、平安資管認購2749萬股、騰訊計算機認購5176萬股、中信建投認購431萬股,認購價為24.7 3元/股。
這一股價按照轉股後的比例計算,為12.24元/股。與8月24日收盤價5.67元/股計算,跌幅超過了53%。換言之,阿里、平安以及騰訊的賬面浮虧,均超過了3.6億元。其中,阿里創投賬面浮虧超過8.2億元。
市場人士分析,該解禁或許會成為壓垮華誼兄弟股價的最後一根稻草。6月1日以來,受多方因素影響,華誼兄弟的股價已經跌去30%。截至8月24日,市值僅為156億元,為光線傳媒)的三分之二。
另一方面,華誼兄弟剛剛發布了數據看起來不錯的半年報。這家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1.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4.77%;凈利潤實現2.77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5.5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實現2.52億元,同比增長151%。
在這一年華誼兄弟20周年慶典的時候,王中軍在大會上提出了華誼的下一個方向——實現「去電影單一化」。
這個本意是「除電影外,發展互聯網、實景娛樂、衍生品周邊、投資基金,使收入來源多樣化」的意思,後來被無限放大成為了「華誼不拍電影」的解讀,一時間讓其創業板影視公司老大哥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外界的解讀不是空穴來風。那段時間,華誼電影片單零零散散,拿得出手的確實沒有幾部電影。
梳理2011年至2017年華誼兄弟出品的電影,不難發現2014年是華誼電影的分水嶺。梳理了自2011年以來,所有華誼兄弟參與出品、發行的電影,以進入當年票房前十名為標准,評價華誼電影的業內地位。
華誼兄弟歷年來參與出品、發行的電影及票房 來源:研究部華誼兄弟歷年來參與出品、發行的電影及票房 來源:研究部
數據顯示,在2013年之前,華誼參與出品發行的電影,進入前十名的幾率非常高。2011年的《建黨偉業》,以4.08億元成為當年第五名;2012年的《畫皮2》《十二生肖》的票房都超過了5億元,躋身當年票房前十名;2013年更是出現了《西遊降魔篇》《私人定製》《狄仁傑之神都龍王》三部電影,其中《西遊降魔篇》是當年的票房冠軍。
過去的發行業務,主要由發行團隊選擇物料後進行投放,其中對於檔期的選擇主要依賴的是經驗。但是互聯網平台的出現,卻為發行提供了數據上的保證。舉例而言,互聯網平台擁有海量的數據,包括評分數據、觀眾消費行為和消費偏好大數據。這些都能為影視娛樂行業提供更多數據化參考依據。
以貓眼數據舉例,在2億數據支持的大數據體系下,發行業務已經不單單依靠物料,而更多的是預見性參與到前期話題的製造以及預熱。貓眼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劉鵬根據數據模型指出,映前熱度和映後口碑是決定影片票房的兩個關鍵因素。目前貓眼「想看數」已經成為衡量影片熱度的一項關鍵指數。
貓眼娛樂只是變革中的一個縮影。反觀華誼兄弟,在互聯網浪潮的席捲之下,並沒有出現相應的對策,依然依靠兄弟之間互相綁定的「江湖」做法,意圖重登巔峰。但是市場邏輯,已然發生變化。
從財務數據上看,華誼兄弟對於馮小剛的依賴性並沒有減弱。
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東陽美拉作為華誼兄弟的子公司,披露的全年利潤為1.17億元。這一數字佔2017年華誼兄弟8.28億凈利潤的比例為7%。但還要考慮到,華誼兄弟的實景娛樂項目中,有不少是通過馮小剛的經典作品作為主題授權的,比如蘇州華誼兄弟電影世界中的《集結號》《非誠勿擾》主題區,以及整個海口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
從2018年上半年年報來看,新興板塊分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的比重與日俱增。數據顯示,影視娛樂占公司營收比重高達92.47%,實現營收19.63億元,為營收重點。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佔比6.69%,實現營收1.42億元;互聯網娛樂佔比1.53%,實現營收3247.5萬元。
自2016年以來,華誼兄弟對於品牌授權以及實景娛樂的關注與日俱增。根據好萊塢成熟市場的經驗,品牌授權和實景娛樂的合理開發,有機會成為影視公司更加穩定且充裕的資金來源。但寄予厚望的實景娛樂板塊到底能給華誼兄弟帶來多大利潤呢?
目前,華誼兄弟旗下的子公司以及聯營企業中,涉及實景娛樂產業的資產有三家,分別是華誼兄弟(天津)實景娛樂有限公司(下稱天津實景娛樂公司)、海南觀瀾湖華誼馮小剛文化旅遊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海南觀瀾湖旅遊公司)以及華誼影城(蘇州)有限公司(下稱蘇州華誼電影世界)。其中,天津實景娛樂公是華誼兄弟集團內負責實景娛樂板塊的主體公司。至於海南和蘇州的兩家公司,則是負責當地項目運營的項目公司。
天津實景娛樂公司作為實景娛樂板塊的運營主體,主要通過參股項目公司方式參與影城的運營建設。天津實景娛樂公司是上市公司的並表子公司,華誼兄弟持有其54%的股權。
2017年1月起,天津實景娛樂公司陸續參與投資了華誼兄弟(長沙)電影文化城有限公司、華誼兄弟(濟南)電影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涼山華誼兄弟電影小鎮有限公司、南京華誼上秦淮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及武漢恆誼電影文化有限公司五家當地項目管理公司,持股比例分別在1%至10%不等。可以發現,華誼兄弟參與設立的各地影城,主要的合作方均為當地的旅遊開發或者房地產企業。
截至2018年6月30日,天津實景娛樂有限公司實現收入4959億元,盈利2117萬元。而另兩家聯營企業尚處於虧損狀態。海南觀瀾湖旅遊公司實現收入1.87億元,凈利潤虧損9383萬元。
2018年7月23日開業的蘇州華誼電影世界是華誼兄弟的一大殺手鐧。據了解,蘇州華誼電影世界投資額超過35億元。但是其盈利,靠的卻是位於蘇州華誼電影世界7公里之外的華誼兄弟藝術家村。
對於收入的來源,接近華誼兄弟的人員對記者表示,主要還是品牌娛樂授權帶來的收入。「天津實景娛樂有限公司成立的項目公司,在成立之後需要向天津實景娛樂有限公司繳納一部分的品牌授權費。公司投資的影視小鎮雖然還沒有開業,但是依然構成了前期的收入和利潤。而一旦開業,會就持股比例進行分紅,華誼兄弟也以此來獲得收入。「
但是,多數市場人士目前對於實景娛樂還處於前期的觀望態度。
一位私募合夥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並不能夠清楚地看到這些影視小鎮們未來能給整個上市公司帶來什麼價值上的幫助。如果公司主業是內容的製作發行,那小鎮的投資回報相比來說時間會比較長,到底能帶來多少IP的互動收益,真的需要市場檢驗。」
二級市場方面,華誼兄弟的股價持續走低。截至8月24日,華誼兄弟股價報收5.67元/股,市值僅為157億元,創下了2013年4月以來的新低。
華誼股價的大幅下跌,也引發了市場對於股權質押平倉風險的擔憂。
根據Wind數據,自2017年以來,王忠軍(王中軍)和王忠磊(王中磊)兄弟二人,累計質押股份約130筆,截至6月19日,其中的30筆尚未解除質押。合計質押股數約為6.7億股,占總股本的約25%。華誼兄弟日前的公告也顯示,目前王忠軍持股比例22.07%,其中質押19.86%,質押率90%;王忠磊持股比例6.19%,質押5.15%,質押率83%。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對表示,華誼兄弟股價走低既有其自身原因,也有大環境的因素。按照目前華誼兄弟的股價,限售股解禁後,股價很可能以陰跌為主。短期來看,傳媒股大幅反彈可能性比較低。
『捌』 華誼兄弟是一家怎樣的娛樂集團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大陸一家知名綜合性內民營娛樂集團,由王中容軍、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創立,1998年投資著名導演馮小剛的影片《沒完沒了》、姜文導演的影片《鬼子來了》正式進入電影行業。
因每年投資馮小剛的賀歲片而聲名鵲起,隨後全面進入傳媒產業,投資及運營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唱片、娛樂營銷等領域,在這些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並且在2005年成立華誼兄弟傳媒集團。
2009年9月27日,證監會創業板發行審核委員會公告,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得通過,這意味著華誼兄弟成為了首家獲准公開發行股票的娛樂公司; 也邁出了其境內上市至關重要的一步。2017年5月11日,華誼兄弟傳媒集團入選第九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1]
2019年7月8日,中共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委員會正式成立。[2]。
公司名稱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
外文名
Huayi Brothers Media Group
成立時間
1994年
總部地點
北京市朝陽區新源南路甲2號華誼兄弟辦公大樓
經營范圍
綜合性娛樂傳媒集團
『玖』 華誼兄弟公司簡介
華誼兄弟-簽約藝人
▪ 袁文康 ▪ 安以軒 ▪ 李玥 ▪ 李易祥 ▪ 楊立新 ▪ 郭家銘 ▪ 李琳 ▪ 許還幻 ▪ 楊坤
▪ 陳思成 ▪ 湯嬿 ▪ 徐帆 ▪ 陳羽凡 ▪ 胡靜 ▪ 熊乃瑾 ▪ 段奕宏 ▪ 李宗翰 ▪ 劉芸
▪ 李乃文 ▪ 王岩 ▪ 井柏然 ▪ 陳紫函 ▪ 胡海泉 ▪ 劉孜 ▪ 範文芳 ▪ 薛佳凝 ▪ 鄧家佳
▪ 喬振宇 ▪ 何琢言 ▪ 姜鴻 ▪ 馮遠征 ▪ 霍思燕 ▪ 王斑 ▪ 范志博 ▪ 安以軒 ▪ 徐若瑄
▪ 羅海瓊 ▪ 朱亞文 ▪ 張紀中 ▪ 董璇 ▪ 馮小剛 ▪ 付辛博 ▪ 周迅 ▪ 任程偉 ▪ 黃曉明
▪ 吳健 ▪ 謝娜 ▪ 李冰冰 ▪ 鄧超 ▪ 張國強 ▪ 張譯 ▪ 費麒 ▪ bobo ▪ 王中磊
▪ 王中軍 ▪ 周里京 ▪ 林心如 ▪ 趙晨光 ▪ 姚晨 ▪ 馮紹峰 ▪ 李晨 ▪ 李玥 ▪ 趙晨浩
▪ 熱力兄弟 ▪ 羽泉 ▪ 張涵予 ▪ 陸毅 ▪ 白百何 ▪ 張靚穎 ▪ 陸川 ▪ 陸川 ▪ 鄭愷
▪ 李慧珍 ▪ 趙晨浩 ▪ 曹曦文 ▪ 張峻寧 ▪ 陳楚生 ▪ 何潔 ▪ 楊紫
『拾』 傳特斯拉與上海華誼集團合作生產電池,用於國產車型,將會對國產車有什麼影響
特斯拉將與上海華誼集團合資生產電池,用於上海工廠的國產車上。如果消息屬實,至此特斯拉國產車型的電池之謎也最終塵埃落定。
日前,猛獅科技公告稱已於近日完成工商信息變更。變更後的經營范圍增加了「儲能電源設備、機電設備及零配件的生產和銷售」,以及「承裝、承修、承試供電設施和受電設施;光伏發電站、風力發電項目的開發、建設、維護、運營及技術咨詢」,這意味著猛獅科技的清潔能源發電業務將進一步走上正軌。
2、中興通訊與中國汽研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5G等技術與車聯網領域的深度融合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簽署5G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探索5G、C-V2X、雲計算、MEC、大數據、人工智慧、高精度定位等技術與車聯網領域的深度融合,在技術支持、技術創新、試驗示範、項目推進、實施交付、服務運營等層面,形成長期穩定的戰略夥伴與實質性合作關系。
3、Uber人事變動兩名董事離職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周三,Uber宣布兩名董事會成員離職。Uber表示,《赫芬頓郵報》創始人、ThriveGlobal首席執行官阿里安娜·赫芬頓和風險投資公司Benchmark普通合夥人馬特·科勒本周向Uber通報了他們的辭職計劃。兩人的辭職均在公告當天生效,這意味著曾經是Uber最大外部投資者的Benchmark將不再在公司董事會中佔有一席之地。
4、特斯拉官方表示與上海華誼集團合作生產電池為假消息
7月26日,據微博網友@電池王爆料,特斯拉將與上海華誼集團合資生產電池,用於上海工廠的國產車上。隨後特斯拉官方表示為假消息。
5、廣汽豐田純電版C-HR新消息將於2020年進入中國
近日,我們從廣汽豐田官方獲悉,純電版C-HR將在2020年導入中國,該車曾在4月份的2019年上海國際車展上正式亮相,有望成為豐田在中國推出的首輛純電動車型,不過廣汽豐田暫時未公布該車的動力參數。
6、國家能源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截至6月底累計建成充電樁100.2萬個
7月25日,國家能源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19年上半年能源形勢等情況。
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介紹,近年來,電力在我國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不斷提高。上半年,全國累計完成電能替代量約980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的2.9%。截至6月底,累計建成充電樁100.2萬個,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路。
7、為支持新電動車型寶馬最大工廠的電池產能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