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l2元到20元的股票有哪些
愛施德 五礦發展 開開實業 寶光股份 廣信股份 恩華葯業 美利紙業
國元證券 中成股份 中牧股份 智度投資 華潤雙鶴 和佳股份
博實股份 國民技術 洽洽食品 華誼集團 傑瑞股份 時代萬恆 世紀華通 眾合科技 金龍機電 華數傳媒 九陽股份 柘中股份 鵬博士 三五互聯
世龍實業 萬林股份 浙江眾成 亞邦股份 顧地科技 華潤萬東 東方雨虹 中衡設計 雲投生態 巨星科技 貴州百靈 貴航股份 邦訊技術 英特集團 西藏旅遊 長江潤發 駱駝股份 中天能源 健盛集團 桂林三金 海源機械 德威新材 東方日升 樂普醫療 合肥城建 華宇軟體 凱盛科技
北京科銳 富瑞特裝 大連電瓷 東富龍 上海醫葯 匯川技術 聖陽股份 尤夫股份 華明裝備 亞太股份 銀江股份 漢商集團 森遠股份 凱撒旅遊 豐華股份 金城股份 沙河股份 三維絲
三泰控股 鴻達興業
長白山
外運發展
東山精密
張江高科
信威集團
希努爾
漢森制葯
曲江文旅
華昌達
傳化股份
經緯紡機
井神股份
大禹節水
天科股份
榮科科技
楚江新材
舒泰神
廣濟葯業
達 意 隆
人民網
雪 萊 特
銀信科技
利歐股份
輔仁葯業
東軟集團
中海科技
量子高科
*ST百花
伊利股份
凱發電氣
晨光文具
康得新
飛馬國際
紅日葯業
萬和電氣
中南傳媒
國投安信
國泰君安
海信電器
維爾利
長電科技
硅寶科技
太極集團
文投控股
中新葯業
捷成股份
萬福生科
瑞普生物
理工環科
海倫哲
天業通聯
安琪酵母
達剛路機
光大證券
中體產業
威帝股份
鴻路鋼構
松芝股份
北巴傳媒
萬邦達
榕基軟體
瑞豐光電
山東葯玻
達實智能
安信信託
積成電子
哈爾斯
海特高新
瑞泰科技
水井坊
金新農
雲南鍺業
萬華化學
清新環境
海普瑞
萬 科A
南方匯通
紐威股份
長榮股份
力合股份
華虹計通
北方導航
易聯眾
九州通
福晶科技
輝煌科技
*ST中發
新寧物流
伊力特
振東制葯
中威電子
宏達礦業
廈門信達
益佰制葯
樂凱膠片
上海臨港
探路者
中利科技
順絡電子
中泰橋梁
航天電子
宜安科技
招商證券
立訊精密
人福醫葯
藍英裝備
錦富新材
歐比特
以嶺葯業
中順潔柔
金鴻能源
東方證券
時代新材
捷順科技
永新股份
上海貝嶺
中珠醫療
克明面業
剛泰控股
中洲控股
康緣葯業
禾豐牧業
廣發證券
中房地產
永創智能
黃山旅遊
曲美家居
杉杉股份
方大集團
金洲慈航
新寶股份
三環集團
海 利 得
伊之密
海利生物
千金葯業
中海達
中鎢高新
誠志股份
迪威視訊
天山生物
喜臨門
廣電運通
招商銀行
金達威
威創股份
巨龍管業
麥達數字
跨境通
通鼎互聯
中航重機
GQY視訊
分眾傳媒
第一醫葯
東睦股份
深赤灣A
山東如意
金自天正
中信證券
龍頭股份
晨光生物
西藏發展
閏土股份
中航機電
電光科技
安 納 達
棟梁新材
橫店東磁
方盛制葯
康美葯業
雪迪龍
國信證券
新研股份
聯美控股
久聯發展
國投中魯
廣東明珠
億帆鑫富
電廣傳媒
科達潔能
中電鑫龍
瑞茂通
藍盾股份
龍大肉食
奮達科技
沈陽機床
東風科技
星星科技
鄂武商A
銀河生物
新潮能源
沃爾核材
京威股份
森源電氣
中科三環
沃華醫葯
東方創業
平高電氣
科新機電
盛和資源
雷科防務
南京熊貓
萊茵體育
麥迪電氣
眾業達
*ST金源
凱樂科技
龍津葯業
派思股份
碧水源
愛仕達
高新興
中國醫葯
萬豐奧威
登海種業
海通證券
海思科
精藝股份
開山股份
開能環保
山西證券
明泰鋁業
摩登大道
愛迪爾
濱海能源
奧特佳
許繼電氣
共達電聲
華斯股份
遼寧成大
安利股份
歌華有線
九牧王
高盟新材
開創國際
江西銅業
川儀股份
萬向德農
天奇股份
王府井
皇氏集團
重慶啤酒
萬順股份
園城黃金
天舟文化
西儀股份
江南紅箭
瑞豐高材
西泵股份
華策影視
三元達
魯陽節能
天華超凈
游久游戲
康力電梯
海峽股份
納川股份
仰帆控股
迪森股份
興業科技
金明精機
天威視訊
陽普醫療
亞通股份
新時達
萬向錢潮
尖峰集團
金風科技
精鍛科技
新光圓成
長江投資
巴安水務
萬訊自控
金安國紀
上海三毛
海螺水泥
聯環葯業
金亞科技
浙報傳媒
浦發銀行
湖南黃金
香雪制葯
海大集團
鋼構工程
偉星股份
上海鳳凰
寧波銀行
東華科技
湖北廣電
恆順眾升
富煌鋼構
蘭太實業
同方股份
江蘇國泰
華映科技
長園集團
南京高科
南 京 港
中金黃金
江特電機
新都化工
興業銀行
科倫葯業
中航高科
聯發股份
奧維通信
恆寶股份
南嶺民爆
紫鑫葯業
海聯訊
佰利聯
深桑達A
智飛生物
江海股份
九鼎新材
博聞科技
茂碩電源
啟明信息
遠光軟體
東方能源
運盛醫療
福耀玻璃
華域汽車
亞威股份
人民同泰
太陽鳥
招商蛇口
斯太爾
二六三
洲明科技
陽谷華泰
歐浦智網
寶鼎科技
中國武夷
蘭州黃河
神奇制葯
大亞科技
濟民制葯
中京電子
新界泵業
東信和平
佳創視訊
太陽能
經緯電材
深圳惠程
日發精機
保千里
長安汽車
今世緣
寧波中百
安迪蘇
郴電國際
廣聯達
富臨運業
泰豪科技
*ST藍豐
合力泰
恆邦股份
德力股份
天喻信息
皖通科技
遠 望 谷
康欣新材
中原內配
省廣股份
中集集團
皖通高速
億利達
漢得信息
安泰科技
通潤裝備
三星醫療
凌雲股份
利德曼
先河環保
中國海誠
金陵葯業
東吳證券
中國神華
南方軸承
海航基礎
爾康制葯
中興通訊
偉星新材
泰和新材
鴻利光電
長青股份
浙江富潤
華星創業
中昌海運
帝龍新材
北方稀土
莫高股份
中原環保
廣東甘化
湖南發展
弘業股份
北京城鄉
聯化科技
金禾實業
金龍汽車
鳳竹紡織
長信科技
*ST工新
中興商業
上柴股份
會稽山
神開股份
美年健康
億陽信通
中信海直
江山股份
西部牧業
拓邦股份
安居寶
弘訊科技
空港股份
動力源
紅星發展
曉程科技
貝因美
雅戈爾
浙江震元
新疆浩源
中國寶安
昆葯集團
百利電氣
互動娛樂
新澳股份
吉艾科技
億通科技
光洋股份
昌紅科技
綿石投資
世紀鼎利
湯臣倍健
金通靈
拓維信息
大華股份
武漢中商
中毅達
同力水泥
建研集團
光明乳業
武漢凡谷
氯鹼化工
廣日股份
華鐵科技
濰柴重機
通葡股份
怡 亞 通
海欣股份
浙大網新
回天新材
飛利信
龍星化工
國光電器
大東海A
西隴科學
東方電纜
福日電子
羅萊生活
沙鋼股份
美錦能源
宏達新材
貴糖股份
國金證券
新黃浦
國電南瑞
惠泉啤酒
永清環保
江南嘉捷
天業股份
天華院
錫業股份
嘉寶集團
威華股份
裕興股份
慈星股份
銀龍股份
浙江醫葯
電科院
金洲管道
常山股份
*ST五稀
*ST山水
文化長城
華誼兄弟
博威合金
萬業企業
東凌國際
福成股份
廣電網路
博深工具
鐵漢生態
菲達環保
漢鍾精機
史丹利
創力集團
天音控股
新北洋
隆基股份
金瑞礦業
禾嘉股份
中炬高新
國星光電
雅百特
國發股份
澳洋順昌
雪人股份
南紡股份
精功科技
華資實業
亨通光電
洪城水業
航民股份
隆基機械
紅 太 陽
*ST錢江
步 步 高
豐元股份
深物業A
雙箭股份
麗江旅遊
東北證券
中國高科
一汽富維
新洋豐
高新發展
新華錦
金陵飯店
南京化纖
申通地鐵
曙光股份
通富微電
美克家居
徐家匯
北大醫葯
綠城水務
兄弟科技
瀚藍環境
錢江水利
宏圖高科
復旦復華
中鋼國際
明星電力
廣州友誼
揚子新材
永安林業
冠福股份
科斯伍德
飛樂音響
貴繩股份
有研新材
大恆科技
創興資源
兗州煤業
海立股份
金杯電工
三聯商社
通產麗星
煙台冰輪
英 力 特
秋林集團
*ST黑化
珠江鋼琴
河池化工
長江電力
湘電股份
科迪乳業
贊宇科技
金鷹股份
新華龍
益盛葯業
海越股份
華伍股份
萬里揚
康尼機電
四川金頂
遠達環保
豫園商城
秀強股份
高鴻股份
長城電腦
深紡織A
龍泉股份
眾生葯業
正虹科技
深深寶A
*ST金瑞
物產中拓
皇庭國際
啤酒花
白雲機場
中元股份
同德化工
廣百股份
民豐特紙
新日恆力
恆立液壓
惠而浦
天龍光電
四川九洲
海達股份
華天科技
亞星客車
江粉磁材
藍科高新
北京城建
雅本化學
華神集團
峨眉山A
江西長運
海正葯業
中海油服
龍凈環保
農 產 品
蒙發利
蘭石重裝
綜藝股份
晶盛機電
華仁葯業
*ST南化
城市傳媒
江淮汽車
大冶特鋼
海南椰島
大立科技
永大集團
漫步者
當代東方
美盈森
上海九百
承德露露
百聯股份
東華能源
二三四五
天虹商場
榮盛石化
穗恆運A
天瑞儀器
友阿股份
杭電股份
彩虹股份
英唐智控
金河生物
廣聚能源
新世界
太空板業
百大集團
紅陽能源
海瀾之家
新亞製程
章源鎢業
嘉應制葯
澳洋科技
萊寶高科
珠江啤酒
上海梅林
潯興股份
京新葯業
航天機電
華東數控
新疆天業
國脈科技
海默科技
山東章鼓
景峰醫葯
喬治白
烽火電子
寶安地產
福能股份
國機汽車
通達股份
涪陵榨菜
三江購物
海能達
福星股份
仙琚制葯
大通燃氣
國新能源
金花股份
光線傳媒
*ST皇台
皖新傳媒
張家界
海南礦業
科力遠
恆順醋業
大連友誼
新天科技
仁智油服
摩恩電氣
華測檢測
長高集團
搜於特
中金嶺南
萊茵生物
中鐵二局
森馬服飾
三峽新材
❷ 中國化工行業或者材料行業領先的集團公司是誰
1.中國化工行業的概況
2.世界化工行業的概況
2007全球化工大盤點、摸索中前行,2008化工行業還會持續好景嗎?專家表示:全球石化工業的景氣狀況將持續至2008年末。時光荏苒,2006年對全球化工行業的盤點似乎還歷歷在目,如果說2006年對世界石油化工行業有著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那麼2007年則成功延續了2006年的發展趨勢——油價的高位運行不再是新聞,逐漸接受現實的人們開始尋找其他出路。2006年可再生能源的開發熱潮之下,2007年出現了生物燃料的異軍突起;中東依舊在全球石化領域「舉足輕重」,無論是2006年的大規模石化項目建設,還是2007年大力挺進中下游產品領域,都始終影響著世界化學工業的布局;新的形勢下,各國在2006年重新考慮本國化工行業的未來發展,出台長遠規劃之後,2007年化學公司紛紛轉型,希望能通過專業化、高端化路線搏得新的生存空間。
「可持續發展」和「環保」依舊是熱門詞彙,估計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並將進一步被提上議事日程;法規環境愈加嚴格,特別是REACH法規的正式實施,粉碎了貿易企業曾經抱有的幻想,擺在他們面前的是高昂的注冊費用和沒人能說得清的注冊手續……面對這樣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勤奮地記錄,力求還原一個真實的2007世界化學工業。中東華麗的轉身,據介紹,2006年之前中東還僅僅是廉價原料、粗加工產品的代名詞,2007年中東則呈現給世人一個華麗的轉身,成功介入中下游化工產品領域。在這之前作為世界最大的基礎化學品生產,和出口基地的中東對未來市場一直有著隱隱的憂慮,而最重要的是這並不是杞人憂天。目前全球在乙烯項目上的投資額為400億~500億美元,其中中東約佔61%。2012~2013年,中東地區將新增3000萬噸/年以上乙烯產能。
如此巨大的產能,即使是擁.中國和印度這樣需求高速增長的亞洲市場,在2009年之後也將無力承受與消耗。這將會導致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世界供需失衡、石化裝置開工率下降、產品價格疲軟,而這種情況下中東石化生產商將成為最大受害者。為了解決即將出現的產品過剩問題,2007年中東各國及石化生產商紛紛著手調整發展戰略,主要包括3大方面:第一向下遊行業延伸,轉向多元化發展。中東生產商的興趣不再僅僅局限於石油化學品方面,而是擴展至環氧丙烷、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多樣化產品領域。沙特開始注重發展乙烯和芳烴下游業務,而科威特、卡達、阿曼和阿聯酋主要是發展烯烴及衍生物和一些芳烴業務。二是在中東建設應用市場,拉動本地消費。沙特正在當地建設汽車和輪胎行業,以推動聚氨酯和橡膠等化學品的消費。
為此,薩比克和埃克森美孚化學合資組建的沙特延布石化和朱拜勒石化正在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計劃從2011年起為新興的本土市場和國際市場提供在沙特生產的炭黑、橡膠及熱塑性特種聚合物產品。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商,中東國家還對法規進行了修改,允許國外企業擁有更多的控股權。三就走出去,通過海外收購迅速建立市場地位。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收購各地石化裝置,布局全球,已成為中東石化企業進軍中下游領域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薩比克116億美元收購GE塑料,成為2007年世界化工行業最令人矚目的兼並收購。GE塑料2006年全球年銷售額為66.45億美元,在全球擁有10300名員工、60個生產和業務機構。對於吃下這樣一個龐然大物,SABIC公司副董事長兼CEO穆罕默德?阿爾-瑪迪的評論坦白而直接:「我們看重的是這筆交易能帶來一個新領域市場和遍布全球的約3萬個重要客戶,這是SABIC持續擴張並實現產品多元化,最終成為世界領先化學品生產商的重要步驟之一。」
專業化——生死攸關的抉擇。中東生產商產品鏈的向下延伸,使其他中下游化工產品生產商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一方面中東生產商擁有先天的成本優勢、雄厚的資本背景,他們的介入勢必會威脅甚至大大壓縮目前各大公司現有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石油價格、原料成本的不斷攀升,使原有的利潤空間嚴重縮水。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很多公司在看清新的競爭形勢之後,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轉型之路。2007年初化工行業的龍頭老大陶氏化學傳出消息,希望尋找外部資本合資運營聚丙烯和聚苯乙烯業務,同時宣布的還有其對拜耳WolffWalsrode業務群的收購決定,自此,陶氏化學新的發展戰略浮出水面——一方面實行基礎化學品輕資產戰略,一方面加強高性能業務來推動業務增長。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基礎化學品生產商之一的陶氏化學的「專業化高端化」轉變成為了業界發展的一大風向標。緊接著其他化工公司也作出了反應。年收入137億歐元(2006財年)的綜合性化工公司阿克蘇諾貝爾宣布走專業化道路,專注於塗料和化學品兩大業務領域,為此2007年3月阿克蘇諾貝爾宣布向先靈葆雅出售其人用和動物用葯品業務,完全退出醫療葯品業務。為加強業務發展,公司又收購了帝國化學工業公司(ICI),邁出了公司戰略轉型的重要一步。
帝斯曼集團2007年也對外宣布了重大業務重組舉措——加速向生命科學(包括營養原料和醫葯中間體)與材料科學(高性能材料)公司轉型,為此將要在未來2~3年內剝離價值15億歐元(2007年預計的銷售額)的非核心業務,主要包括三聚氰胺、尿素、肥料、能源、彈性體、特殊產品、順丁烯二酸酐及其衍生產品、檸檬酸業務。同時帝斯曼將積極尋求在核心業務領域的收購以實現外部增長。無論是像陶氏這樣的化工巨頭,還是像阿克蘇諾貝爾、帝斯曼此類的中型公司,他們的戰略重組都體現出一些「特點」。首先是專——突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走專業化道路。比如阿克蘇諾貝爾公司專注塗料和化學品業務,這樣做能夠集中公司各方面的資源,在原有很好的業務基礎之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牢牢把握市場。其次是高——選擇高附加值產品,走高端化路線。
比如陶氏化學,藉助外來力量,逐步降低對利潤率比較低的基礎化學品業務的投入,將資金分配到附加值更高的領域,以達到提升公司整體盈利能力的目標。最後是新——積極參與新興市場。高昂的石油、原材料價格以及越來越高的環保呼聲催生了一些新興市場與領域,而這往往代表著以後化工行業的發展趨勢,誰能最先在這些領域內拔得頭籌,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佔得先機,因此各大公司對此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帝斯曼集團向生命科學與材料科學的轉型就屬於這種類型。生物燃料:疑惑與發展——如果說2006年的最熱門詞彙是「石油價格」的話,2007這個桂冠則應該頒給「生物技術」。生物+化工的模式似乎為許多迫切的問題找到了出路:應對能源短缺、石油漲價,生物燃料應運而生;緩解環保壓力,解決白色污染問題,生物材料當仁不讓;另外,生物催化劑、生物制葯等也初現端倪。
在生物技術中,生物燃料2007年的發展最為迅猛。世界領域內很多區域都制定了生物能源發展目標:2007年歐盟在其新的「歐洲能源政策」中提出,到2020年生物燃料的消耗量佔到汽車燃料消耗總量的10%;美國去年年初在《國情咨文》中表示,未來10年要開發替代能源將汽車油耗量減少20%,到2012年可再生和替代性能源的總量達到75億加侖,到2017年達到350億加侖;2007年8.中國公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其中制定了2010年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產目標;2007年2月印尼宣布計劃到2010年生物燃料占總能源的約10%。各國的雄心壯志讓生物燃料這把火越來越旺,但隨著一些問題的逐漸顯現,「潑冷水」的聲音也隨之出現。以美國為例,在基礎設施改造障礙重重、成熟的工業化技術尚未成型、充足的原料沒有落實的前提之下,在目前替代能源每年產量40億加侖的基礎上,能夠在10年之內翻近10倍達到350億加侖嗎?可見這不過是口惠而實不至。
而歐盟的替代能源計劃也遭到了一些成員國的噓聲。雖然政府對能源未來的憂慮可以理解,可是不腳踏實地的做法卻不能恭維。聯合國也發布了生物能源方面的報告,預警了發展該產業的負面影響,指出其可能引發環境和社會問題,包括生物燃料的生產會佔用土地、大量水資源和化學肥料,影響糧食足量供給,致使基本生活物資的價格上漲;可能影響生物多樣性,導致土壤中的養分流失等等。誠然發展生物燃料是大勢所趨,但這條路還很漫長,只有那些有著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心態,腳踏實地謹慎前進的投資者才能笑到最後。環保永遠的焦點,著溫室效應的加劇,2007年「環保」這個話題變得更加敏感和惹人注目,對官方來說,它不再是位於GDP之後的附屬品,對媒體來說它不再是膚淺的幌子,對公眾來說也變得越來越關系自身利益。
環保最直接的推動力就是全球各國更趨嚴格的環保法規,美國的漆及塗料行業正在推動更環保的新法規出台,歐盟影響廣泛深遠的化學品管理法規REACH在2007年6月生效。而2007年在環保領域今年吸引全世界目光的還是中國。從無錫太湖出現藍藻,國際媒體置疑北京空氣質量是否能達到奧運標准,再到廈門PX(對二甲苯)項目備受民眾抗議,都督促政府提高了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也使公眾的環保意識大大增強。因此2007年我國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規和規章推動環保事業,7月初環保總局開始對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嚴重、環境違規問題突出的6市2縣5個工業園區實行「流域限批」;對流域內32家重污染企業及6家污水處理廠實行「掛牌督辦」。9月通過《排污費徵收工作稽查辦法》,並於12月1日起施行。
去年11月環保總局、發展改革委制定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把防治污染作為重中之重,加快結構調整,加大污染治理力度。12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實施,限制了外商投資高污染、高能耗、低水平的產業,鼓勵投資節能環保產業,從源頭上遏制了污染。環保的驅動力還來源於社會和公眾對環境友好型體系認知度的提高。消費者對環保等綠色概念產品的態度,過去純粹以省錢為目標,現在則進一步思索對社會與世界的價值。在這種趨勢影響之下,綠色概念的產品與服務大行其道,據世界領先的傳媒集團WPP估計,2008年全球的綠色概念產品與服務市場將同比增長一倍,達到5000億美元。另外,根據PriceGrabber.com的調查,2007年聖誕因意識到過度消費,將帶來環境問題以及資源浪費,48%的美國消費者決定減少採購聖誕禮物或者商品,59%的美國消費者更願意購買具有綠色概念的商品。
2007年4月德國環境部長SigmarGabriel指出,人類不斷製造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引發地球溫度持續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等溫室效應,環保已經成為當前全球最關心的議題,也必將改變商業世界的運作,因此越來越多的公司大打環保牌。展望2008,只有那些關注環境、建立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公司,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經歷住行業洗牌。化工貿易愈加苛刻的環境,反傾銷和反補貼仍然是國際貿易領域的常見障礙,除此之外2007年的國際貿易領域不得不開始面臨另一項挑戰——2007年6月開始生效的歐盟化學品管理法規REACH。該法規的實施可能打破現有國際間化學品貿易的平衡,造成市場和利潤關系的重新分配。非歐盟企業不但要考慮進入歐盟市場與進口商關系的重新定位,還要面臨為適應REACH法規巨大成本的投入。
REACH實施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保護,防止化學物質造成危害,其次才是增強歐盟化學工業的競爭力,改善歐盟內部市場的一體化,因此該法規的出台從長遠來說對全球化學品的生產和銷售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客觀上為歐盟市場准入設置了一個門檻,對企業的產品生產、監管、以及企業的資金實力、獲取信息能力、談判水平等多個方面提出了考驗。
除REACH法規為企業提出了挑戰之外,縱觀全球貿易市場,2007年化工貿易領域最受考驗的還是中國。今年「中國製造」被國際社會推上了風口浪尖,不但考驗了廣泛的中國企業,還考驗了中國的產品安全監管機構:2007年7月1日起,2831項商品的出口退稅被調整,其中化工產品首當其沖,約380個稅號的化工產品完全取消了出口退稅,還有170餘個稅號化工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絕大部分降低到5%,有機、無機、橡膠等行業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沖擊。
自2007年6月1日起,我國調整部分商品進出口關稅稅率,對天然石墨、稀土金屬、氧化鋱、偏鎢酸銨、氧化鉬等產品開征了一定比率的出口關稅,從2008年1月1日起,我國進一步調整進出口關稅。未來的國際貿易,將更加考驗企業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長久競爭力,那些不符合趨勢的企業必將被淘汰。預測2008如何?今後幾年能源需求急升將帶來「令人擔憂」的後果,包括推高油價、對供應造成威脅,以及加速氣候變化等。預計能耗增加,煤炭比重提高,排放量增大,節能減排壓力加大;中國和印度隨著經濟的迅速增長耗能水平在全世界能源消耗中占的比例也將快速增長,中東地區的能耗需求也將增長;提高能源效率、發展清潔煤炭技術,及建設更多的核電站是消費者,和政府必須採取的緩解能源供應緊張,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對策。
世界化學工業的並購活動將依然活躍,除私人資本積極參與並購之外,越來越多的亞洲公司參與到外向並購中去,尤其是中國的國有化工公司和印度的精細化工公司。跨行業並購在2008年還將繼續發展,在全球化的今天,對那些野心勃勃的公司來說,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並購將是一個重要的途徑。2008還是好年景嗎?全球石化工業的景氣狀況將持續至2008年末。但是化工行業內關於2008年是否是低迷期的談論十分激烈,歐洲石化協會(EPCA)主席兼薩比克歐洲董事會主席BoyLitjens對2008年的走勢持謹慎樂觀態度,他表示,現在說2008年是否走向低迷還不明確,這和資產利用水平以及供需市場的發展程度緊密相關。
3.中國化工行業頂尖公司排名及各自特色
化工行業23大頂尖霸主
1鹼性電池大王陳來茂 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總經理 63歲福建人本科陳來茂自1988年任職以來,連續12年企業保持30%-50%的增長,把一個只有200萬元固定資產的小廠發展成為了擁有6億多資產的高新技術企業。南孚電池排名中國第一、亞洲第三。2003年9月底,世界最大的電池廠商美國吉列公司整體收購南孚大股東——香港中國電池有限公司全部股份,從而間接持有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72%的股份。
2供熱大王高振富 大慶振富企業集團董事局主席 46歲黑龍江人初中公司總部在黑龍江大慶,主要行業有供熱、房地產、通訊電子設備。高振富1985年借來600元,帶著38名農民組建了一個施工隊。1997年他開始搞房地產開發,1999年又投資1.97億元涉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個人資產3.8億元。
製冷劑大王顧雛軍 格林柯爾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44歲江蘇泰縣人本科公司總部位於北京,主要生產空調製冷劑。顧雛軍80年代末發明了一種非氟製冷劑並在英國創辦了格林柯爾。1995年12月回到國內發展,投資5000萬美元在天津建成亞洲最大非氟製冷劑生產基地,2000年「格林柯爾」在香港創業板上市。2001年10月又收購了科龍電器。個人資產15.3億元。
3稀土大王蔣泉龍 中國稀土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50歲江蘇宜興人小學公司總部在江蘇宜興。1984年蔣泉龍從國企下海,以3000元創辦了一家鄉鎮企業,後改製成民營企業並在香港上市。蔣又利用從香港股市融來的資金先後在江西、內蒙古買下稀土和耐火原料生產基地並進行技改。個人資產3.8億元。
4焦炭大王李安民 山西安泰集團董事長 58歲山西人大專公司總部在山西介休,主要從事焦炭、生鐵和水泥行業。李安民曾在軍隊服役7年,1984年在家鄉創辦焦化廠,經過幾次重組成立山西安泰集團。2003年2月集團在上交所上市,李安民及其家人持有56.44%的股份。個人資產2.9億元。
5民營潤滑油大王李嘉 北京統一石化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2003年統一潤滑油推出了一句「多一點潤滑,少一點摩擦」的廣告詞,把「統一」品牌推進了千家萬戶。於1993年成立的北京統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發展速度之快令人稱奇,去年小包裝潤滑油市場銷售總量達11.5萬噸,今年則把目標指向20萬噸。在少帥李嘉的率領下,統一已成為中國民營潤滑油企業名副其實的龍頭老大。
6鍋爐大王梁文海 山西環海集團總裁山西人公司總部在山西榆次。1984年梁文海創辦環海集團,在國內最先推出環保節能型鍋爐。另投資於房地產、水泥、溴化鋰中央空調等。個人資產3.6億元。泵車大王梁穩根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47歲湖南人大學公司總部在湖南長沙,主要生產重型機械。1986年梁穩根等4人湊了6萬元創辦一家焊接材料廠。1993年他將企業更名為「三一集團」,並將總部搬到了省會長沙。個人資產3億元。
7清洗大王任建新 中國藍星集團公司總經理 45歲河北冀縣人大專1984年任建新在中國化工部化工機械研究院工作,為了推廣酸溶技術,借了1萬元,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專業化清洗公司。17年後,藍星已擁有資產100億,下屬10個專業集團、4個海外公司、控股3個上市公司,成為中國工業清洗、化工新材料、膜工業領域的龍頭企業。
8染料大王阮加根 浙江閏土化工集團董事長浙江人公司總部在浙江上虞,主要生產染料、印染助劑,染料產量佔全球產量近四分之一。阮加根上世紀80年代初擔任當地一個印染廠廠長,1996年組建閏土化工集團。閏土集團還經營一家賓館。個人資產3.8億元。
9分散染料大王阮水龍 浙江龍盛集團董事長 68歲浙江人大專龍盛集團總部在浙江上虞,其分散染料佔全球18%的市場份額。1970年阮水龍創辦了公社農葯廠。兒子阮偉祥是龍盛集團研究染料的化學家。個人資產3.6億元。
10專業包裝大王沈雯 上海紫江集團董事長、總裁 45歲上海人高中公司總部在上海,主要從事包裝印刷行業。1982年沈雯創業時生產方便塑料袋。上世紀90年代為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生產PET塑料瓶,現在這幾家知名飲料公司三分之一的PET瓶都由紫江生產。此外沈雯也投資房地產和一些IT項目,3年前他還在上海建了一家五星級酒店——虹橋萬豪大酒店。個人資產10.6億元。
11衛生巾大王施文博 恆安集團董事長 53歲福建泉州人大學公司總部在福建泉州。施文博早年從事成衣生意,後轉攻當時由國營機構壟斷的衛生巾市場,於1985年創辦恆安集團。1998年12月8日「恆安國際」以10倍的市盈率在香港聯交所掛牌。個人資產5億元。
12蓄電池大王宋殿權 光宇國際集團董事長 48歲黑龍江人大學公司總部在黑龍江哈爾濱,閥控密封鉛酸蓄電池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1994年任哈爾濱蓄電池廠副總工的宋殿權,下海創立光宇電源廠,生產固定型閥控密封鉛酸蓄電池。1999年「光宇國際」在香港上市。此後還投資生產手機電池。個人資產5.1億元。
13壓力鍋大王蘇增福 蘇泊爾集團董事長 63歲浙江台州人初中公司總部在浙江台州,主要生產炊具。蘇增福曾在海軍服役8年。1985年成為當地農機廠廠長。1989年開始創業,使用沈陽的「雙喜」商標生產壓力鍋。5年後,失去商標使用權的蘇增福被迫創出了自己的「蘇泊爾」品牌。2000年蘇泊爾收購了一個度假村,並涉足醫葯、貿易領域。個人資產5億元。
14精煉鉛大王唐成河 安陽市豫北金鉛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40歲河南安陽人高中公司總部在河南安陽,主要從事冶金行業。唐成河1982年開辦磚廠、海綿廠。1993年創辦豫北金鉛公司,年產值達1.8億元。2001年公司建了第二條電解鉛生產線,年產精煉鉛14萬噸。個人資產2.2億元。
15充電池大王王傳福 比亞迪集團董事長 37歲安徽無為人碩士公司總部在廣東深圳,主要生產手機電池。1993年王傳福被邀至深圳比格電池公司做總經理。1995年與表哥及朋友夏佐全共同創立了比亞迪,為摩托羅拉等品牌提供手機電池。2002年比亞迪在香港主板上市。2003年1月比亞迪收購「秦川汽車」77%的股權。個人資產25億元。
16動力大王王建明 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57歲天津人大學王建明1970年進入廣西玉林柴油機廠任技術員,1985年升任廣西玉林柴油機總廠廠長,1993年任廣西玉柴機器(中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總裁。形成以機械製造、膜技術和環保等三大支柱產業為核心的50億元的產銷規模。
17環保大王文一波 北京桑德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 38歲湖南湘潭人碩士公司總部在北京,主要製造環保設備。1993年底文一波用40多萬元資金創建了北京市桑德環境技術發展公司。2001年他因拋出了「中華碧水計劃」而成為資本市場和投資人關注的焦點。個人資產3億元。
18鋁合金車輪大王吳良定 浙江中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57歲浙江紹興人高中公司總部在浙江紹興,主要生產機器及汽車零配件。吳良定高中畢業後因為出身問題難以繼續深造而參加工作。吳良定從改造中國落後的紡織器材入手,逐步跨行業經營,成立了中寶集團、日發集團、萬豐奧特集團。個人資產8億元。
19 PVC型材大王徐明 大連實德集團總裁 32歲遼寧庄河人碩士公司總部在遼寧大連。徐明在大學跳級完成學業後,進入大連市外經貿部門工作。1992年辭職從事水產品貿易,之後成立了一家工程公司。1994年起開始生產塑鋼門窗。實德還持有太平洋保險10%的股份和大連市商業銀行51.7%的股份,以及中國足球甲A聯賽的冠軍隊。個人資產4.5億元。
20磁性材料大王徐文榮 浙江橫店集團總裁 68歲浙江東陽人小學輟學公司總部在浙江東陽。徐文榮於1975年以一個小絲廠起家,直到成為中國最大的鄉鎮企業之一,但一直未明確產權。當地政府曾希望對橫店進行改制並給徐文榮10%的股份,但遭到徐的反對。按照徐文榮持有橫店10%的股份計算,個人資產4.5億元。
21製冷元件大王張道才 浙江三花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浙江人初中公司總部在浙江紹興,主要生產製冷元件。張道才出身農民,1984年創業。目前三花集團年銷售額逾16億元。個人資產5億元。
22復合肥大王周福仁 西洋集團董事長、總經理 46歲遼寧海城人初中公司總部在遼寧海城。周福仁1995年創立年產復合肥30萬噸的錦州西洋特肥廠。1997年租賃經營錦州硫酸廠,2000年4月兼並了貴州的宏泰化工總廠。2001年出資3780萬元成為貴陽市商業銀行第三大股東。2002年10月收購海城鋼鐵廠。個人資產7.9億元。
23塗料大王周偉彬 廣東金冠塗料集團公司總裁38歲廣東順德人大學周偉彬大學畢業到大型國有企業金龍油墨化工有限公司任技術員。1991年周偉彬辭職,用東拼西湊來的8000元成立了一家生產油漆的公司。從1994年起,金冠在國內聚脂漆製造行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個人資產約7億元。?
氟材料大王周雲鶴上海三愛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52歲上海人大學「三愛富」就是「三F」,三種含氟材料,工商局注冊不準用英文字母,所以諧音為「三愛富」。1992年「上海市有機氟材料研究所」發起成立「三愛富公司」,研究所的大部分資產、主要科研力量都注入了股份公司。「三愛富」成為一家集科、工、貿一體化的上市公司。
❸ 求關於化工行業的資料
1.中國化工行業的概況
http://www.51report.com/free/detail/49309.htm
字太多了,超過10000,只能粘貼網址了
2.世界化工行業的概況
2007全球化工大盤點、摸索中前行,2008化工行業還會持續好景嗎?專家表示:全球石化工業的景氣狀況將持續至2008年末。時光荏苒,2006年對全球化工行業的盤點似乎還歷歷在目,如果說2006年對世界石油化工行業有著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那麼2007年則成功延續了2006年的發展趨勢——油價的高位運行不再是新聞,逐漸接受現實的人們開始尋找其他出路。2006年可再生能源的開發熱潮之下,2007年出現了生物燃料的異軍突起;中東依舊在全球石化領域「舉足輕重」,無論是2006年的大規模石化項目建設,還是2007年大力挺進中下游產品領域,都始終影響著世界化學工業的布局;新的形勢下,各國在2006年重新考慮本國化工行業的未來發展,出台長遠規劃之後,2007年化學公司紛紛轉型,希望能通過專業化、高端化路線搏得新的生存空間。
「可持續發展」和「環保」依舊是熱門詞彙,估計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並將進一步被提上議事日程;法規環境愈加嚴格,特別是REACH法規的正式實施,粉碎了貿易企業曾經抱有的幻想,擺在他們面前的是高昂的注冊費用和沒人能說得清的注冊手續……面對這樣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勤奮地記錄,力求還原一個真實的2007世界化學工業。中東華麗的轉身,據介紹,2006年之前中東還僅僅是廉價原料、粗加工產品的代名詞,2007年中東則呈現給世人一個華麗的轉身,成功介入中下游化工產品領域。在這之前作為世界最大的基礎化學品生產,和出口基地的中東對未來市場一直有著隱隱的憂慮,而最重要的是這並不是杞人憂天。目前全球在乙烯項目上的投資額為400億~500億美元,其中中東約佔61%。2012~2013年,中東地區將新增3000萬噸/年以上乙烯產能。
如此巨大的產能,即使是擁有中國和印度這樣需求高速增長的亞洲市場,在2009年之後也將無力承受與消耗。這將會導致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世界供需失衡、石化裝置開工率下降、產品價格疲軟,而這種情況下中東石化生產商將成為最大受害者。為了解決即將出現的產品過剩問題,2007年中東各國及石化生產商紛紛著手調整發展戰略,主要包括3大方面:第一向下遊行業延伸,轉向多元化發展。中東生產商的興趣不再僅僅局限於石油化學品方面,而是擴展至環氧丙烷、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多樣化產品領域。沙特開始注重發展乙烯和芳烴下游業務,而科威特、卡達、阿曼和阿聯酋主要是發展烯烴及衍生物和一些芳烴業務。二是在中東建設應用市場,拉動本地消費。沙特正在當地建設汽車和輪胎行業,以推動聚氨酯和橡膠等化學品的消費。
為此,薩比克和埃克森美孚化學合資組建的沙特延布石化和朱拜勒石化正在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計劃從2011年起為新興的本土市場和國際市場提供在沙特生產的炭黑、橡膠及熱塑性特種聚合物產品。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商,中東國家還對法規進行了修改,允許國外企業擁有更多的控股權。三就走出去,通過海外收購迅速建立市場地位。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收購各地石化裝置,布局全球,已成為中東石化企業進軍中下游領域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薩比克116億美元收購GE塑料,成為2007年世界化工行業最令人矚目的兼並收購。GE塑料2006年全球年銷售額為66.45億美元,在全球擁有10300名員工、60個生產和業務機構。對於吃下這樣一個龐然大物,SABIC公司副董事長兼CEO穆罕默德?阿爾-瑪迪的評論坦白而直接:「我們看重的是這筆交易能帶來一個新領域市場和遍布全球的約3萬個重要客戶,這是SABIC持續擴張並實現產品多元化,最終成為世界領先化學品生產商的重要步驟之一。」
專業化——生死攸關的抉擇。中東生產商產品鏈的向下延伸,使其他中下游化工產品生產商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一方面中東生產商擁有先天的成本優勢、雄厚的資本背景,他們的介入勢必會威脅甚至大大壓縮目前各大公司現有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石油價格、原料成本的不斷攀升,使原有的利潤空間嚴重縮水。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很多公司在看清新的競爭形勢之後,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轉型之路。2007年初化工行業的龍頭老大陶氏化學傳出消息,希望尋找外部資本合資運營聚丙烯和聚苯乙烯業務,同時宣布的還有其對拜耳WolffWalsrode業務群的收購決定,自此,陶氏化學新的發展戰略浮出水面——一方面實行基礎化學品輕資產戰略,一方面加強高性能業務來推動業務增長。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基礎化學品生產商之一的陶氏化學的「專業化高端化」轉變成為了業界發展的一大風向標。緊接著其他化工公司也作出了反應。年收入137億歐元(2006財年)的綜合性化工公司阿克蘇諾貝爾宣布走專業化道路,專注於塗料和化學品兩大業務領域,為此2007年3月阿克蘇諾貝爾宣布向先靈葆雅出售其人用和動物用葯品業務,完全退出醫療葯品業務。為加強業務發展,公司又收購了帝國化學工業公司(ICI),邁出了公司戰略轉型的重要一步。
帝斯曼集團2007年也對外宣布了重大業務重組舉措——加速向生命科學(包括營養原料和醫葯中間體)與材料科學(高性能材料)公司轉型,為此將要在未來2~3年內剝離價值15億歐元(2007年預計的銷售額)的非核心業務,主要包括三聚氰胺、尿素、肥料、能源、彈性體、特殊產品、順丁烯二酸酐及其衍生產品、檸檬酸業務。同時帝斯曼將積極尋求在核心業務領域的收購以實現外部增長。無論是像陶氏這樣的化工巨頭,還是像阿克蘇諾貝爾、帝斯曼此類的中型公司,他們的戰略重組都體現出一些「特點」。首先是專——突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走專業化道路。比如阿克蘇諾貝爾公司專注塗料和化學品業務,這樣做能夠集中公司各方面的資源,在原有很好的業務基礎之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牢牢把握市場。其次是高——選擇高附加值產品,走高端化路線。
比如陶氏化學,藉助外來力量,逐步降低對利潤率比較低的基礎化學品業務的投入,將資金分配到附加值更高的領域,以達到提升公司整體盈利能力的目標。最後是新——積極參與新興市場。高昂的石油、原材料價格以及越來越高的環保呼聲催生了一些新興市場與領域,而這往往代表著以後化工行業的發展趨勢,誰能最先在這些領域內拔得頭籌,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佔得先機,因此各大公司對此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帝斯曼集團向生命科學與材料科學的轉型就屬於這種類型。生物燃料:疑惑與發展——如果說2006年的最熱門詞彙是「石油價格」的話,2007這個桂冠則應該頒給「生物技術」。生物+化工的模式似乎為許多迫切的問題找到了出路:應對能源短缺、石油漲價,生物燃料應運而生;緩解環保壓力,解決白色污染問題,生物材料當仁不讓;另外,生物催化劑、生物制葯等也初現端倪。
在生物技術中,生物燃料2007年的發展最為迅猛。世界領域內很多區域都制定了生物能源發展目標:2007年歐盟在其新的「歐洲能源政策」中提出,到2020年生物燃料的消耗量佔到汽車燃料消耗總量的10%;美國去年年初在《國情咨文》中表示,未來10年要開發替代能源將汽車油耗量減少20%,到2012年可再生和替代性能源的總量達到75億加侖,到2017年達到350億加侖;2007年8月中國公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其中制定了2010年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產目標;2007年2月印尼宣布計劃到2010年生物燃料占總能源的約10%。各國的雄心壯志讓生物燃料這把火越來越旺,但隨著一些問題的逐漸顯現,「潑冷水」的聲音也隨之出現。以美國為例,在基礎設施改造障礙重重、成熟的工業化技術尚未成型、充足的原料沒有落實的前提之下,在目前替代能源每年產量40億加侖的基礎上,能夠在10年之內翻近10倍達到350億加侖嗎?可見這不過是口惠而實不至。
而歐盟的替代能源計劃也遭到了一些成員國的噓聲。雖然政府對能源未來的憂慮可以理解,可是不腳踏實地的做法卻不能恭維。聯合國也發布了生物能源方面的報告,預警了發展該產業的負面影響,指出其可能引發環境和社會問題,包括生物燃料的生產會佔用土地、大量水資源和化學肥料,影響糧食足量供給,致使基本生活物資的價格上漲;可能影響生物多樣性,導致土壤中的養分流失等等。誠然發展生物燃料是大勢所趨,但這條路還很漫長,只有那些有著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心態,腳踏實地謹慎前進的投資者才能笑到最後。環保永遠的焦點,著溫室效應的加劇,2007年「環保」這個話題變得更加敏感和惹人注目,對官方來說,它不再是位於GDP之後的附屬品,對媒體來說它不再是膚淺的幌子,對公眾來說也變得越來越關系自身利益。
環保最直接的推動力就是全球各國更趨嚴格的環保法規,美國的漆及塗料行業正在推動更環保的新法規出台,歐盟影響廣泛深遠的化學品管理法規REACH在2007年6月生效。而2007年在環保領域今年吸引全世界目光的還是中國。從無錫太湖出現藍藻,國際媒體置疑北京空氣質量是否能達到奧運標准,再到廈門PX(對二甲苯)項目備受民眾抗議,都督促政府提高了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也使公眾的環保意識大大增強。因此2007年我國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規和規章推動環保事業,7月初環保總局開始對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嚴重、環境違規問題突出的6市2縣5個工業園區實行「流域限批」;對流域內32家重污染企業及6家污水處理廠實行「掛牌督辦」。9月通過《排污費徵收工作稽查辦法》,並於12月1日起施行。
去年11月環保總局、發展改革委制定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把防治污染作為重中之重,加快結構調整,加大污染治理力度。12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實施,限制了外商投資高污染、高能耗、低水平的產業,鼓勵投資節能環保產業,從源頭上遏制了污染。環保的驅動力還來源於社會和公眾對環境友好型體系認知度的提高。消費者對環保等綠色概念產品的態度,過去純粹以省錢為目標,現在則進一步思索對社會與世界的價值。在這種趨勢影響之下,綠色概念的產品與服務大行其道,據世界領先的傳媒集團WPP估計,2008年全球的綠色概念產品與服務市場將同比增長一倍,達到5000億美元。另外,根據PriceGrabber.com的調查,2007年聖誕因意識到過度消費,將帶來環境問題以及資源浪費,48%的美國消費者決定減少採購聖誕禮物或者商品,59%的美國消費者更願意購買具有綠色概念的商品。
2007年4月德國環境部長SigmarGabriel指出,人類不斷製造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引發地球溫度持續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等溫室效應,環保已經成為當前全球最關心的議題,也必將改變商業世界的運作,因此越來越多的公司大打環保牌。展望2008,只有那些關注環境、建立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公司,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經歷住行業洗牌。化工貿易愈加苛刻的環境,反傾銷和反補貼仍然是國際貿易領域的常見障礙,除此之外2007年的國際貿易領域不得不開始面臨另一項挑戰——2007年6月開始生效的歐盟化學品管理法規REACH。該法規的實施可能打破現有國際間化學品貿易的平衡,造成市場和利潤關系的重新分配。非歐盟企業不但要考慮進入歐盟市場與進口商關系的重新定位,還要面臨為適應REACH法規巨大成本的投入。
REACH實施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保護,防止化學物質造成危害,其次才是增強歐盟化學工業的競爭力,改善歐盟內部市場的一體化,因此該法規的出台從長遠來說對全球化學品的生產和銷售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客觀上為歐盟市場准入設置了一個門檻,對企業的產品生產、監管、以及企業的資金實力、獲取信息能力、談判水平等多個方面提出了考驗。
除REACH法規為企業提出了挑戰之外,縱觀全球貿易市場,2007年化工貿易領域最受考驗的還是中國。今年「中國製造」被國際社會推上了風口浪尖,不但考驗了廣泛的中國企業,還考驗了中國的產品安全監管機構:2007年7月1日起,2831項商品的出口退稅被調整,其中化工產品首當其沖,約380個稅號的化工產品完全取消了出口退稅,還有170餘個稅號化工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絕大部分降低到5%,有機、無機、橡膠等行業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沖擊。
自2007年6月1日起,我國調整部分商品進出口關稅稅率,對天然石墨、稀土金屬、氧化鋱、偏鎢酸銨、氧化鉬等產品開征了一定比率的出口關稅,從2008年1月1日起,我國進一步調整進出口關稅。未來的國際貿易,將更加考驗企業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長久競爭力,那些不符合趨勢的企業必將被淘汰。預測2008如何?今後幾年能源需求急升將帶來「令人擔憂」的後果,包括推高油價、對供應造成威脅,以及加速氣候變化等。預計能耗增加,煤炭比重提高,排放量增大,節能減排壓力加大;中國和印度隨著經濟的迅速增長耗能水平在全世界能源消耗中占的比例也將快速增長,中東地區的能耗需求也將增長;提高能源效率、發展清潔煤炭技術,及建設更多的核電站是消費者,和政府必須採取的緩解能源供應緊張,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對策。
世界化學工業的並購活動將依然活躍,除私人資本積極參與並購之外,越來越多的亞洲公司參與到外向並購中去,尤其是中國的國有化工公司和印度的精細化工公司。跨行業並購在2008年還將繼續發展,在全球化的今天,對那些野心勃勃的公司來說,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並購將是一個重要的途徑。2008還是好年景嗎?全球石化工業的景氣狀況將持續至2008年末。但是化工行業內關於2008年是否是低迷期的談論十分激烈,歐洲石化協會(EPCA)主席兼薩比克歐洲董事會主席BoyLitjens對2008年的走勢持謹慎樂觀態度,他表示,現在說2008年是否走向低迷還不明確,這和資產利用水平以及供需市場的發展程度緊密相關。
3.中國化工行業頂尖公司排名及各自特色
化工行業23大頂尖霸主
1鹼性電池大王陳來茂 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總經理 63歲福建人本科陳來茂自1988年任職以來,連續12年企業保持30%-50%的增長,把一個只有200萬元固定資產的小廠發展成為了擁有6億多資產的高新技術企業。南孚電池排名中國第一、亞洲第三。2003年9月底,世界最大的電池廠商美國吉列公司整體收購南孚大股東——香港中國電池有限公司全部股份,從而間接持有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72%的股份。
2供熱大王高振富 大慶振富企業集團董事局主席 46歲黑龍江人初中公司總部在黑龍江大慶,主要行業有供熱、房地產、通訊電子設備。高振富1985年借來600元,帶著38名農民組建了一個施工隊。1997年他開始搞房地產開發,1999年又投資1.97億元涉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個人資產3.8億元。
製冷劑大王顧雛軍 格林柯爾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44歲江蘇泰縣人本科公司總部位於北京,主要生產空調製冷劑。顧雛軍80年代末發明了一種非氟製冷劑並在英國創辦了格林柯爾。1995年12月回到國內發展,投資5000萬美元在天津建成亞洲最大非氟製冷劑生產基地,2000年「格林柯爾」在香港創業板上市。2001年10月又收購了科龍電器。個人資產15.3億元。
3稀土大王蔣泉龍 中國稀土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50歲江蘇宜興人小學公司總部在江蘇宜興。1984年蔣泉龍從國企下海,以3000元創辦了一家鄉鎮企業,後改製成民營企業並在香港上市。蔣又利用從香港股市融來的資金先後在江西、內蒙古買下稀土和耐火原料生產基地並進行技改。個人資產3.8億元。
4焦炭大王李安民 山西安泰集團董事長 58歲山西人大專公司總部在山西介休,主要從事焦炭、生鐵和水泥行業。李安民曾在軍隊服役7年,1984年在家鄉創辦焦化廠,經過幾次重組成立山西安泰集團。2003年2月集團在上交所上市,李安民及其家人持有56.44%的股份。個人資產2.9億元。
5民營潤滑油大王李嘉 北京統一石化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2003年統一潤滑油推出了一句「多一點潤滑,少一點摩擦」的廣告詞,把「統一」品牌推進了千家萬戶。於1993年成立的北京統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發展速度之快令人稱奇,去年小包裝潤滑油市場銷售總量達11.5萬噸,今年則把目標指向20萬噸。在少帥李嘉的率領下,統一已成為中國民營潤滑油企業名副其實的龍頭老大。
6鍋爐大王梁文海 山西環海集團總裁山西人公司總部在山西榆次。1984年梁文海創辦環海集團,在國內最先推出環保節能型鍋爐。另投資於房地產、水泥、溴化鋰中央空調等。個人資產3.6億元。泵車大王梁穩根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47歲湖南人大學公司總部在湖南長沙,主要生產重型機械。1986年梁穩根等4人湊了6萬元創辦一家焊接材料廠。1993年他將企業更名為「三一集團」,並將總部搬到了省會長沙。個人資產3億元。
7清洗大王任建新 中國藍星集團公司總經理 45歲河北冀縣人大專1984年任建新在中國化工部化工機械研究院工作,為了推廣酸溶技術,借了1萬元,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專業化清洗公司。17年後,藍星已擁有資產100億,下屬10個專業集團、4個海外公司、控股3個上市公司,成為中國工業清洗、化工新材料、膜工業領域的龍頭企業。
8染料大王阮加根 浙江閏土化工集團董事長浙江人公司總部在浙江上虞,主要生產染料、印染助劑,染料產量佔全球產量近四分之一。阮加根上世紀80年代初擔任當地一個印染廠廠長,1996年組建閏土化工集團。閏土集團還經營一家賓館。個人資產3.8億元。
9分散染料大王阮水龍 浙江龍盛集團董事長 68歲浙江人大專龍盛集團總部在浙江上虞,其分散染料佔全球18%的市場份額。1970年阮水龍創辦了公社農葯廠。兒子阮偉祥是龍盛集團研究染料的化學家。個人資產3.6億元。
10專業包裝大王沈雯 上海紫江集團董事長、總裁 45歲上海人高中公司總部在上海,主要從事包裝印刷行業。1982年沈雯創業時生產方便塑料袋。上世紀90年代為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生產PET塑料瓶,現在這幾家知名飲料公司三分之一的PET瓶都由紫江生產。此外沈雯也投資房地產和一些IT項目,3年前他還在上海建了一家五星級酒店——虹橋萬豪大酒店。個人資產10.6億元。
11衛生巾大王施文博 恆安集團董事長 53歲福建泉州人大學公司總部在福建泉州。施文博早年從事成衣生意,後轉攻當時由國營機構壟斷的衛生巾市場,於1985年創辦恆安集團。1998年12月8日「恆安國際」以10倍的市盈率在香港聯交所掛牌。個人資產5億元。
12蓄電池大王宋殿權 光宇國際集團董事長 48歲黑龍江人大學公司總部在黑龍江哈爾濱,閥控密封鉛酸蓄電池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1994年任哈爾濱蓄電池廠副總工的宋殿權,下海創立光宇電源廠,生產固定型閥控密封鉛酸蓄電池。1999年「光宇國際」在香港上市。此後還投資生產手機電池。個人資產5.1億元。
13壓力鍋大王蘇增福 蘇泊爾集團董事長 63歲浙江台州人初中公司總部在浙江台州,主要生產炊具。蘇增福曾在海軍服役8年。1985年成為當地農機廠廠長。1989年開始創業,使用沈陽的「雙喜」商標生產壓力鍋。5年後,失去商標使用權的蘇增福被迫創出了自己的「蘇泊爾」品牌。2000年蘇泊爾收購了一個度假村,並涉足醫葯、貿易領域。個人資產5億元。
14精煉鉛大王唐成河 安陽市豫北金鉛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40歲河南安陽人高中公司總部在河南安陽,主要從事冶金行業。唐成河1982年開辦磚廠、海綿廠。1993年創辦豫北金鉛公司,年產值達1.8億元。2001年公司建了第二條電解鉛生產線,年產精煉鉛14萬噸。個人資產2.2億元。
15充電池大王王傳福 比亞迪集團董事長 37歲安徽無為人碩士公司總部在廣東深圳,主要生產手機電池。1993年王傳福被邀至深圳比格電池公司做總經理。1995年與表哥及朋友夏佐全共同創立了比亞迪,為摩托羅拉等品牌提供手機電池。2002年比亞迪在香港主板上市。2003年1月比亞迪收購「秦川汽車」77%的股權。個人資產25億元。
16動力大王王建明 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57歲天津人大學王建明1970年進入廣西玉林柴油機廠任技術員,1985年升任廣西玉林柴油機總廠廠長,1993年任廣西玉柴機器(中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總裁。形成以機械製造、膜技術和環保等三大支柱產業為核心的50億元的產銷規模。
17環保大王文一波 北京桑德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 38歲湖南湘潭人碩士公司總部在北京,主要製造環保設備。1993年底文一波用40多萬元資金創建了北京市桑德環境技術發展公司。2001年他因拋出了「中華碧水計劃」而成為資本市場和投資人關注的焦點。個人資產3億元。
18鋁合金車輪大王吳良定 浙江中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57歲浙江紹興人高中公司總部在浙江紹興,主要生產機器及汽車零配件。吳良定高中畢業後因為出身問題難以繼續深造而參加工作。吳良定從改造中國落後的紡織器材入手,逐步跨行業經營,成立了中寶集團、日發集團、萬豐奧特集團。個人資產8億元。
19 PVC型材大王徐明 大連實德集團總裁 32歲遼寧庄河人碩士公司總部在遼寧大連。徐明在大學跳級完成學業後,進入大連市外經貿部門工作。1992年辭職從事水產品貿易,之後成立了一家工程公司。1994年起開始生產塑鋼門窗。實德還持有太平洋保險10%的股份和大連市商業銀行51.7%的股份,以及中國足球甲A聯賽的冠軍隊。個人資產4.5億元。
20磁性材料大王徐文榮 浙江橫店集團總裁 68歲浙江東陽人小學輟學公司總部在浙江東陽。徐文榮於1975年以一個小絲廠起家,直到成為中國最大的鄉鎮企業之一,但一直未明確產權。當地政府曾希望對橫店進行改制並給徐文榮10%的股份,但遭到徐的反對。按照徐文榮持有橫店10%的股份計算,個人資產4.5億元。
21製冷元件大王張道才 浙江三花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浙江人初中公司總部在浙江紹興,主要生產製冷元件。張道才出身農民,1984年創業。目前三花集團年銷售額逾16億元。個人資產5億元。
22復合肥大王周福仁 西洋集團董事長、總經理 46歲遼寧海城人初中公司總部在遼寧海城。周福仁1995年創立年產復合肥30萬噸的錦州西洋特肥廠。1997年租賃經營錦州硫酸廠,2000年4月兼並了貴州的宏泰化工總廠。2001年出資3780萬元成為貴陽市商業銀行第三大股東。2002年10月收購海城鋼鐵廠。個人資產7.9億元。
23塗料大王周偉彬 廣東金冠塗料集團公司總裁38歲廣東順德人大學周偉彬大學畢業到大型國有企業金龍油墨化工有限公司任技術員。1991年周偉彬辭職,用東拼西湊來的8000元成立了一家生產油漆的公司。從1994年起,金冠在國內聚脂漆製造行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個人資產約7億元。?
氟材料大王周雲鶴上海三愛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52歲上海人大學「三愛富」就是「三F」,三種含氟材料,工商局注冊不準用英文字母,所以諧音為「三愛富」。1992年「上海市有機氟材料研究所」發起成立「三愛富公司」,研究所的大部分資產、主要科研力量都注入了股份公司。「三愛富」成為一家集科、工、貿一體化的上市公司。
4.世界化工行業頂尖公司排名及各自特色
美國《化學周刊》年度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化學公司最新排名出爐,按2002年化學品銷售額排序,巴斯夫成為全球第一。巴斯夫2002年化學品銷售收入增加2%,達到280.7億美元;陶氏化學銷售額減少2%,為276.1億美元;杜邦則減少3%,為240.1億美元。中國石化2001年首次進入該排行榜,列第二十六位,2 002年排名第二十二位。
跨國石油公司石化業務由於原料漲價而拉高產品價格,在前十位中占據五席。埃克森—美孚化學排名居第四位,銷售額為203.1億美元;bp則前移了兩位居第八,銷售額為130.6億美元;殼牌前移一位居第十,銷售額為 115億美元;道達爾—菲納—埃爾夫公司下滑一位居第五,銷售收入202.8億美元;Formosa集團居第六,另外全球十大化工公司中還有拜耳和德固賽公司。
在最佳效益方面,Imerys公司高居榜首,利潤率占銷售收入的41 %,專用品公司利潤普遍較高。農用化學品和香精香料公司的研發投入率最高,孟山都和Syngenta公司研發投資占年銷售額的11%。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基建投資占銷售額的31%而高居固定資產投資榜首。在人均生產率方面,Equistar化學第一,人均銷售收入為16 3萬美元,三井化學為144萬美元/人列第二,殼牌化學為135萬美元/人居第三。
我答的快累死了,你的分只有10分··
❹ 哪些股票誘惑人
周一深滬A股受外圍市場及IPO注冊制延期等消息影響,兩市股指集體高開,上證綜指早盤V形反彈,午後震盪走高,最終實現六連陽;創業板指昨天成領漲先鋒,盤中一度暴漲近4%;中小板指也大漲2.79%。
另一個近期表現出色的是電子行業,江粉磁材、紫光國芯、高德紅外、藍思科技、大族激光等漲幅均超過15%。博星投顧認為,很多電子板塊龍頭標的估值已經進入30倍以下區間,加上行業整合並購事件進入密集發布期,遵從價值投資的理念來看,未來有可能出現電子板塊細分行業龍頭的獨立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