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果我持有H股,該股在中國發行可轉債,我是否可以分配
你好,你是否可以分配這個具體的,你還是要看一下子股份有限公司責任人的意見吧。
㈡ 關於可轉債的幾個問題
1.一般那些可轉債都是按其每張面值100元發行的,主要原因是很多時候這些可轉債發行有相當一部分是按一定的比例向原股東配售的,這種發行方式基本上不會對原股東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也有助於原股東的積極認購,從而達到更容易融資得到資金的目的,最簡單的一個例子,配股很多時候都是用比該股票現在二級較低的價格向股東配股,這樣也容易激起股東認購的情緒。
2.你所說的證券代碼是1260開頭的債券是屬於一種可分離式交易的債券品種,並非傳統形式的轉債類型,這種可分離式交易可轉換債券是把原來傳統可轉債具有債轉股功能的部分用權證的形式分離出來,分離出來後原來的轉債成為一種純粹的債券,並不具有原來的債轉股的功能,而原來的債轉股功能則用被分離出來的權證替代了。
至於你所說的126019這債券分離出來的權證就是現在交易的580026這權證,實際上若你把權證那一部分價值計算進去,整體來說認購該轉債的中簽人並沒有損失。由於認購的人大部分看中的收益是來自權證部分具有大幅波動性的收益,故此認購的人比較多。另外純債部分所支付的每年票面利率較低,導致純債上市就出現你所說的開盤就「跌」了很多的情況出現,主要原因是純債部分只能用一般債券的估值手段對其辨別其交易價值。
3.傳統可轉債的價格主要由轉股價格是否低於該股票現在二級市場的價格,很多時候會用股性的強弱來表述,對於轉股價格高於該股票現在二級市場的價格時,由於傳統的轉債還具有轉股的功能,由於這種轉股功能實際上是一個無形的期權,對於這種期權就算期權內在價值為零,但由於期權還具有較長的行使時間故此其時間價值還不為零,再加上傳統的純債價值,一般這種轉債的二級市場價格一般高於100元,只有少數情況下出現100元以下,在中國的證券市場歷史中在股改前後曾出現過這種現象,主要是市場的環境不好所造成的。
對於可分離式交易可轉換債券來說由於其債券部分實際上是一種純債券,故此其交易價值只能用一般債券的估值來進行,出現低於100元的情況屬於正常。
對於第4、5個問題實際上你是對於分離式轉債券的不了解而導致的誤解情況:
如果你只是單純看分離式交易轉債的純債券部分的交易現象所導致這種想法,只能說明你的認知有盲點。一般來說一張債券出現跌到1元的情況較大的下跌無論是那一種債券,都說明該發行債券的公司存在較嚴重的信用問題所導致的,這種情況應該早就會在正股上產生影響。
至於用100元發行是由於發行這種轉債一般都要符合一定的發行條件才能發行的,不具有條件一般是不能通過證券監管機構的審核通過,由於債券都具有一定的附息和其他相關條件,且也具有到期歸還100元本金,故此在這種背景支持下,在發行時可轉債的發行價是100元是有依據的。
由於這些分離式交易可轉換債券的純債部分很多時候會有無擔保的情況(在現在交易的分離式交易可轉換債券有相當一部分是無擔保人的),故此其具有與其他債券的一個信用利差,在這些可分離式轉換債券剛從中國證券市場出現時,其信用利差一度較高,成為市場上相對收益較高的債券品種,主要原因還是其每年支付的票面利率較低,使債券的久期較長,不具有防範利率提高情況下風險不好分散的優越性,也就是說使其風險敞口變大導致的。
㈢ 中國可轉債到今為止是否有90支是哪些轉股了的有哪些,沒轉的又有哪些這些公司發生什麼情況
一直被認為頗具投資價值的可轉債,最近也有新動向。此前由於諸多可轉債觸發回購條款,市場上僅存的可轉債只剩下12隻,引發了一定程度的「可轉債荒」。身處困境的轉債市場期待擴容已久。
最近中國銀行發布公告稱擬發行400億可轉債,此舉被認為開創了轉債市場的「新紀元」。作為金融行業巨頭,中行轉債的發行或許將起到示範效應,並引來紛紛效仿,因而有望促使轉債進入高速發展時代。這一點對債券類基金而言,也是中長期的利好。
興業可轉債基金理楊雲認為,此舉對可轉債基金及一般債券基金都是一件大好事,發行後轉債基金有望打開申購限制。之前,由於轉債規模限制,可轉債基金已限制當日5萬以上申購一年多。
可轉債融資具有多方面的好處,利息上優於債券融資,增發價上優於增發融資,而且可轉債融資對股本的攤薄效應是逐漸釋放的,可以被企業的利潤增長同步消化,對銀行每股盈利和ROE(凈資產收益率)壓力很小。
更重要的是,可轉債融資可能廣受股東和市場歡迎,對正股的沖擊壓力較少,甚至基金會為了獲配可轉債,在融資前買入正股。楊雲表示,其他銀行如果也借鑒採用可轉債方式融資,預計對二級市場將不構成什麼壓力,投資者的顧慮將迎刃而解,形成雙贏的格局,對資本市場是一大利好。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上市公司對轉債產品的認識加深。萬科、南山鋁業、絲綢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都已經多次嘗試轉債融資,並獲益匪淺;其次,轉債二級市場供求嚴重失衡,籌碼稀缺嚴重,加上投資者對股市仍有樂觀預期,導致對轉債需求十分旺盛;再次,資本市場面臨再融資潮,而轉債品種融資成本低,發行難度小,有望成為上市公司再融資的主要選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採取轉債融資方式是化解國有大銀行再融資難題的最佳途徑。
盡管中行此次的轉債發行規模達到了史無前例的400億元,但分析人士認為,相比於市場旺盛的需求而言,仍然難以抗衡,供不應求的局面一時難以扭轉。楊雲認為,造成國內可轉債發行出現萎縮的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是一些上市公司對可轉債這一品種仍不熟悉,有一定的專業障礙,覺得先發轉債再轉股過於繁瑣等。而更為重要的原因則是與可轉債的融資條件過於苛刻有關。建議借鑒海外成熟市場經驗,將可轉債融資納入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一環,將其提高到與股權融資、一般債券融資同等重要的分量,並採取措施引導鼓勵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同時,可參照債券與定向增發條件,放寬可轉債融資條件。
中行400億可轉債的發行計劃,給可轉債市場帶來無形的擴容壓力。短期而言,這一消息對轉債市場形成了沖擊,有些可轉債跌幅甚至超過正股。不過長期看對債券基金來說,轉債是其獲取超額收益的重要部分,轉債市場的活躍對債券基金而言,影響是非常正面的。
㈣ 如何看待大股東全額申購可轉債
根據公示資料國金這次發行可轉在大股東是全額申購的。制約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兩個核心要素,個人投資傭金高,委託理財市場費率高,傭金寶的降佣效果大家都看到了。等國金把基金託管資質在辦下來。以後中國老百姓買基金都去騰訊和國金開的理財超市時,銀行想收費也沒有機會了。那時國金的股價應是多少。
在我國由於銀行的規模大,造成各種基金費用極高,在2011年,全國所有基金(包括指數型基金)的管理費用平均為每年1.23%,其中,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費用每年1.46%.此外,託管費率為0.21%,一次性的申購和贖回費用分別是1.44%和0.51%。債券型基金的管理費基本是0.8%~0.9%,指數型和交易型的管理費用基本上是0.5%~1%。相比之下,國外股票型基金年化管理費用大多為0.8%~1.2%,債券型基金的管理費更低到0.3~0.5%。而很多先進的指數型基金,已經可以把管理費降低到0.1~0.2%。
根據測算,我國散戶投資基金的的年均成本是3.5%~4%,{1.5%的管理費,加上0.21%的託管費用,加上2.3%的申購和贖回費用(1.4%+0.51)乘以1.2倍的換手率的申購和贖回費用=4.07%}這比國際水平1.9%~2%高出70%~80%,比美國同期水平高出了幾乎100%,這里還不包括通過攤基金凈值而發生的市場費用。從這個角度講,我國投資者需要支付的交易費用還是非常高的。不但主動型費率高,就連指數型基金費率也高。
國內基金發行過程中的主要費用,都被銷售渠道獲得。在銷售渠道中,超過60%的份額集中在銀行渠道。銀行代銷基金時,除託管費,申購費外。基金公司還會付給銀行銷售服務費,並將管理費按照一定比例作為尾隨傭金分給銀行渠道。2003年和2004年,銀行渠道的傭金大概是基金管理費的10%—20%,2009年前則上升至30%-35%。如今即使有品牌大基金公司,尾隨傭金比例也在40%~50%水平,而小基金公司最高者可達70%。
㈤ 可轉債是不是股權融資
可轉債是股權融資嗎
不是,可轉債是可轉換債券的簡稱,所以只能和債券有關,並不是股權融資。
可轉換債券兼有債券和股票雙重特點,對企業和投資者都具有吸引力。1996年我國政府決定選擇有條件的公司進行可轉換債券的試點,1997年頒布了《可轉換公司債券管理暫行辦法》,2001年4月中國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實施辦法》,極大地規范、促進了可轉換債券的發展。
可轉換債券具有雙重選擇權的特徵。一方面,投資者可自行選擇是否轉股,並為此承擔轉債利率較低的成本;另一方面,轉債發行人擁有是否實施贖回條款的選擇權,並為此要支付比沒有贖回條款的轉債更高的利率。雙重選擇權是可轉換公司債券最主要的金融特徵,它的存在使投資者和發行人的風險、收益限定在一定的范圍以內,並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對股票進行套期保值,獲得更加確定的收益。
㈥ 中國核電是那家證卷公司持股
中國核電證卷公司持股有多家,但份額都較少。
中國核電的十大股東:
1.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2.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轉持二戶 ,
3.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4.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5.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
6.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消費活力靈活配置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 ,
7.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工銀瑞信互聯網加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
8.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基金9號 ,
9.朱武廣,
10.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㈦ 有誰知道重倉核電股票的可轉債基金
現在能查到的基金持倉信息都滯後了,不能及時查詢
㈧ 可轉換債券的轉股價格越高,越有利於老股東而不利於可轉債持有人;反之,越有利於可轉債持有人。怎麼理解
以中國銀行可轉債為例,代碼是113001,可轉債面值為100元,當前轉股價格為3.59元,可轉內換股容票數量=面值/轉股價格,也就是說,一張可轉債可以換為27.86股。假設,轉股價格再低一些,那能轉換的股票數量就多一些,就有利於可轉債持有人,如果轉股價高一些,能轉換的股票數量就少一些,就不利於債券持有人。
相對於普通債券,可轉債的利息太低,投資者願意以這么低的利息買可轉債,其實就是預期有一天股票價格高於轉股價格,那時把債券轉換成股票然後賣出,就能賺價格差價。比如中國銀行如果有一天股價漲到5元,一張可轉換債券可以轉27.86股,那投資者把債券轉為股票後,就有了139.3元的市值,把股票賣出,就盈利39.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