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徐達有多麼厲害
徐達 目錄[隱藏]個人簡介 徐達與朱元璋的故事 徐達之死 徐達墓的神道碑文 徐達其人 大將軍建關設衛功莫大焉 徐達子女及夫人個人簡介 徐達與朱元璋的故事 徐達之死 徐達墓的神道碑文 徐達其人 大將軍建關設衛功莫大焉 徐達子女及夫人
[編輯本段]個人簡介(1332~1385) 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漢族,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出身農家,少有大志。 元至正十三年(1353),徐達參加農民起義軍郭子興部,隸朱元璋。從取滁州(今屬安徽)、和州(今和縣)等地,智勇兼備,戰功卓著,位於諸將之上。十五年,從朱元璋渡長江,克採石,下太平(今當塗),俘元萬戶納哈出。繼率軍克溧陽、溧水(今均屬江蘇)。次年,從朱元璋克集慶(今南京),繼奉命以大將軍領兵取鎮江,號令明肅,授淮興翼統軍元帥。十七年,率軍克常州,分兵取常熟、江陰等地,阻止江浙周政權首領張士誠軍西進。次年,留守應天(今南京),升奉國上將軍、同知樞密院事。二十年五月,長江中游漢政權首領陳友諒兵攻池州(今安徽貴池),徐達與中翼大元帥常遇春在九華山下設伏,俘斬陳軍萬余。又從朱元璋設伏應天城下,大敗陳友諒軍,俘7000餘人。二十一年,從取江州(今江西九江),率師先行,迫陳友諒退兵武昌,並追至漢陽,升中書右丞。二十三年,從援安豐(今安徽壽縣),敗張士誠部將呂珍,移師圍廬州(今合肥),旋從援洪都(今南昌)。在鄱陽湖之戰中,沖鋒陷陣,敗陳友諒軍前鋒,殺1500人,士氣大振。二十四年,任左相國。復引兵克廬州,繼揮師克江陵(今屬湖北荊沙)、辰州(今湖南沅陵)等地,平定陳友諒余部。二十五年,率師東向,遵朱元璋先克淮東、再占浙西、後破平江(今江蘇蘇州)之方略,進攻張士誠,克泰州。次年克高郵、淮安、興化(今均屬江蘇)等地,悉平淮東。同年八月,以大將軍率舟師20萬,由太湖進圍湖州(今屬浙江),數敗張士誠軍,迫守將李伯升、張天騏以城降。十一月,轉兵北上,合圍平江,並申明軍紀,禁掠民財。二十七年九月,率將士破城,俘張士誠。師還,封信國公。 十月,徐達奉命以征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率師25萬,北伐元軍,連戰皆捷,迫元濟南守將朵兒只降,佔領山東全境。明洪武元年(1368)三月,進軍河南,以計收降元將左君弼、竹昌,取汴梁(今河南開封)。繼在塔兒灣(在今偃師境)大敗元兵5萬,迫元梁王阿魯溫以城降,河南平。旋分兵克潼關,西取華州(今陝西華縣)。五月,趁朱元璋抵汴梁督戰,奏請乘勢直搗元都。閏七月,移師北上,連克衛輝(今屬河南)、磁州(今河北磁縣)。會諸軍於臨清(今屬山東),沿運河北進,大敗元軍於河西務(今河北武清西北),進破通州(今北京通縣),迫元順帝北走。八月初二,督軍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乘勝克真定(今河北正定)、懷慶 (今山西沁陽)等地。時聞元將擴廓帖木兒自太原引兵出雁門將攻北平(今北京),遂與諸將商議,運用批亢搗虛戰術,乘其不備直搗太原,迫擴廓回軍救援。旋選精兵夜襲其營,迫擴廓率18騎遁,俘降4萬人,克太原,佔山西。二年,揮師入陝西,迫元將李思齊降,斬元將張思道,陝西平。三年,率師敗擴廓於定西(今屬甘肅),俘元王公、將領以下8.6萬餘人,因功授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改封魏國公。次年,鎮守北平,練軍馬,修城池,總領北方軍事。五年,與左、右副將軍李文忠、馮勝,各率5萬騎分路出塞征北元。自率中路輕敵冒進,至嶺北(治今蒙古國哈爾和林)遭北元軍伏擊,喪師萬余(一說數萬)。次年,復率諸將出征,敗北元軍於答剌海(今內蒙古達來諾爾湖)。還軍北平,戍守邊防。 徐達一生剛毅武勇,持重有謀,紀律嚴明,屢統大軍,轉戰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明太祖實錄》卷一七一)。
[編輯本段]徐達與朱元璋的故事徐達是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之一。明太祖朱元璋一直對於幫助自己打下天下的諸多功臣抱有極其強烈的戒心,某日,朱元璋再次召見徐達下棋,而且要求徐達拿出真本領來對弈,徐達只得硬著頭皮與皇帝下棋。這盤棋從早晨一直下到中午都未分出勝負,正當朱元璋連吃徐達兩子自鳴得意時,徐達卻不再落子。
朱元璋得意地問道:「將軍為何遲疑不前?」
徐達則「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答道:「請皇上細看全局。」
朱元璋仔細一看,才發現棋盤上的棋子已經被徐達擺成了「萬歲」二字。朱元璋一高興便把下棋的樓連同莫愁湖花園一起賜給了徐達,那座樓便是後來的勝棋樓。 [編輯本段]徐達之死相傳朱元璋當年怕徐達威脅朝廷,賜他一大碗燒鵝吃。徐達因為對燒鵝敏感,所以平日不吃燒鵝。但皇帝所賜,又不能不吃。結果在涕淚交流之下,把朱元璋所賜的燒鵝全數吃完。之後全身潰爛而死。另一說法是徐達生瘤,不能吃鵝,朱元璋偏賜燒鵝,徐達知朱元璋的意思把朱元璋所賜的燒鵝全數吃完而死。
吃燒鵝不一定死,但皇帝賜燒鵝就是賜死。所以還有人說他吃完鵝沒有死,於是服毒自盡了。好一個忠臣!
不過也有人認為第一名將徐達於洪武十七年(1384)病死,算是善終。
(很多書上記載,徐達得病後不能吃蒸鵝,而朱元璋偏偏就賜給他蒸鵝,徐達含恨而死。這一說法是不太可信的。
徐達不但是朱元璋的重要將領,而且還在和州救過朱元璋的命,殺掉他對朱元璋沒有任何好處,而且他為人低調,從不招搖。退一步講,即使朱元璋要殺徐達,也不需要用這么笨的法子,找個人開點毒葯,派兩個錦衣衛就能解決問題。何苦要用賜蒸鵝這么明目張膽的方法來殺掉徐達。
徐達是明朝的優秀將領,他平民出生,卻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他從小兵干起,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在殘酷的戰爭中成長為元末明初最優秀的將領。他善於指揮大軍團作戰。深通謀略,為人寬厚,歷數十役,戰必勝、攻必取,與北元第一名將王保保的作戰更是他軍事生涯的最高峰。)——《明朝那些事兒》
他告訴我們,一個平凡的人經過自己的努力,也能成為叱奼風雲的名將
而他的赫赫戰功及傳奇經歷也告訴了所有的人:
我徐達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將! [編輯本段]徐達墓的神道碑文 徐達墓神道碑「朕惟帝王之有天下,必有名世之臣秉忠貞,紛威武以輔佐成一代王業,是以生有顯號,歿有贈典,子孫世有爵祿,與國同休於無窮焉。今開國輔運推城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傅、魏國公、參軍國事徐達,以智勇之姿,負柱石之任。曩因元季之亂,挺身歸朕。朕實資爾智略,寄爾心腹,以統百萬之師。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櫛風沐雨,功爵苦辛。迨朕正位大寶,論功行賞,是用爵爾上公,賜以重祿,仍總戎於朔方,纖塵不掠。信乎,為我朝之元勛也。方期天賜遐齡,以享非常之報。孰知將星一殞,而爾躬逝矣。慨念今昔,朕豈能忘?雖然死生人道之常,今爾功在宗社,名垂竹帛,光照前人,賞延後世,可以無憾矣。追封之典,可不舉乎?特追封中山王,謚武寧,贈三世皆王爵,妣皆封王夫人。」 [編輯本段]徐達其人投奔朱元璋後,徐達不僅作戰勇敢,而且「時時以王霸之略進」(李贄:《續藏書》卷3,《開國功臣徐公傳》),協助朱元璋收編了定遠的幾支地主武裝,攻佔滁、和等地,被朱元璋授為鎮撫,「位諸宿將上」。此時,朱元璋只不過是郭子興手下的一名首領,「諸將多太祖等夷,莫肯為下」,而徐達與湯和等人則「奉約束甚謹」(《鳳陽府志》卷18,《人物誌》),幫助他逐步樹立威信。不久,郭子興與另一首領孫德崖發生沖突,拘捕了孫德崖,而孫之部眾則扣留了朱元璋。徐達挺身而出,到孫德崖軍中去做人質,換回朱元璋。直到郭子興釋放孫德崖後,他才被放出來。朱元璋因此對他非常感激,也更加信任。郭子興病逝後,朱元璋執掌全軍大權,揮師南渡長江,攻佔採石、太平,謀攻集慶(今江蘇南京),徐達「與常遇春皆冠軍,而達獨參與進止」(查繼佐:《罪惟錄》列傳卷8上,《徐達》),成為朱元璋最倚重的一員戰將。此後,他統兵「廓江漢,清淮楚」,擊滅陳友諒勢力,升任總兵官、大將軍;又「電掃西浙」,攻佔平江(今江蘇蘇州),消滅張士誠勢力;後受命為征虜大將軍,率師北伐,「席捲中原」,克復大都(今北京),「聲威所震,直達塞外」(《明太祖實錄》卷171),完成了推翻元朝、統一北方的重任。
徐達從小沒有機會上學讀書,但卻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望。每逢帶兵出征,常「延禮儒士,說古兵法」(同上)。歸朝之日又經常「單車就舍,延禮儒生,談論終日」(《明史》卷125,《徐達傳》),因此熟知古代兵法。他還善於通過戰爭鍛煉自己的軍事才幹,具有駕馭整個戰爭發展變化的能力和高超的指揮藝術,不僅作戰勇敢,而且「尤長於謀略」(《明太祖實錄》卷171)。如洪武元年攻佔大都後,朱元璋令孫興祖留守,徐達與常遇春攻取山西。北逃的元順帝派部將擴廓帖木兒自太原北上,出雁門關,入居庸以攻北平。徐達聞訊,對諸將說:「擴廓遠出,太原必虛。北平有孫都督在,足以御之。今乘敵不備,直搗太原,使進不得戰,退無所守,所謂批亢搗虛者也。」(《明史》卷125,《徐達傳》)於是引兵直趨太原,擴廓帖木兒急忙回師救援,結果遭到徐達的夜襲,敗逃寧夏。
徐達治軍嚴明,不僅要求部下聽從號令指揮,「令出不二」,而且嚴禁他們騷擾百姓,「有違令擾民,必戮以徇」(《明太祖實錄》卷171)。他還注意優待俘虜,以分化瓦解敵人。凡是俘獲敵軍將士和間諜密探,他都「結以恩義,俾為己用」(《明史》卷125,《徐達傳》)。所以他帶兵出征,特別是在率軍北伐過程中,經常出現「大軍勘定者猶少,先聲歸命者更多」(《明史紀事本末》卷8,《北伐中原》)的局面。
作為一名傑出的將領,徐達不僅具有優異的軍事才能,而且具有許多優秀的品德。他嚴於律己,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在元末群雄並爭之時,許多人一旦為將握兵,即「多取子女玉帛,非禮縱橫」(吳寬:《平吳錄》),過起窮奢極欲的生活。但徐達不貪女色,不圖貨利,攻佔平江及大都之後,「封姑蘇之府庫,置胡宮之美人財貨無所取,婦女無所愛」(《獻征錄》卷5,黃金:《魏國公徐公達》)。徐達平時在南京家住一所低濕狹小的房子,朱元璋幾次想給他換一所較好的房子,他都推辭了,說:「天下未定,上方宵衣旰食,臣敢以家為計?」(《明太祖實錄》卷171)出征之時,遇到軍糧不足,士卒吃不飽飯,他不飲不食,不進營帳休息。士卒生病負傷,他前去探視慰問,給予醫葯治療。「士無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明史》卷125,《徐達傳》)。
徐達「以智勇之資,負柱石之任」,為明王朝的開創立下了蓋世之功。明朝建立後,被朱元璋授為太傅、中書右丞相,後封魏國公,並以其長女為燕王妃,次女為代王妃,三女為安王妃。盡管勞苦功高、地位顯赫,但徐達依然謙虛處世,從不居功自傲。每次「功成而還,拜上印綬,待命於家,略無幾微矜伐之色」(《明太祖實錄》卷171)。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徐達能擺脫鄉土觀念的羈絆,不和同鄉拉幫結派,沒有卷進淮西集團的是非之爭。淮西集團的骨幹胡惟庸見徐達功勞大,威信高,「欲結好於達」,他根本不加理睬。胡惟庸又「賂達閽者福壽使圖達」,福壽向徐達告發,徐達便不時提醒朱元璋:胡惟庸這種人不適合當丞相。後來,胡惟庸因謀反被殺,朱元璋想起徐達的話,「益重達」(《明史》卷125,《徐達傳》)。
盡管徐達對朱元璋忠心耿耿,恭慎有加,但仍然未能免除朱元璋對他的懷疑和猜忌。給事中陳汶輝在一個奏疏中曾提到「劉基、徐達之見猜」,說:「視蕭何、韓信,其危疑相去幾何哉?」(《明史》卷139,《李仕魯傳》)朱元璋在為徐達撰寫的神道碑中,也承認自己曾因所謂「太陰數犯上將」的星象而「惡之」(《獻征錄》卷5,御制《徐公達神道碑》)。但是不管朱元璋如何猜忌,徐達畢竟在政治上忠誠不二,經濟上不貪不佔,生活上十分檢點,沒有任何把柄可抓,從而避免了「走狗烹」的厄運。流傳極廣的所謂朱元璋賜蒸鵝而害死徐達的說法,正如趙翼所說的是「傳聞無稽之談」,「其時功臣多不保全,如達、基之令終已屬僅事」(《廿二史札記》卷31,《明史立傳多存大體》),徐達和劉基是洪武朝少數得以獲終天年的大臣。
洪武十八年二月,徐達病逝,享年54歲。朱元璋追封他為中山王,賜謚「武寧」,賜葬於南京鍾山之陰,並親為之撰寫神道碑,贊揚他「忠志無疵,昭明乎日月」。後復命「配享太廟,塑像祭於功臣廟,位皆第一」(黃金:《魏國公徐公達》)。(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Ⅱ 常勝將軍徐達地位如何呢
大明立國,朱元璋主要依靠就是“淮泗集團”,而這個集團的為首就是李善長,次之徐達。所以,徐達在六個封公的功臣里,排名第二,為魏國公。後來李善長獲罪,徐達進位第一。
傳說徐達生病不能吃鵝,結果被朱元璋毒死。這是野史之言,個人認為不太可信。
此次戰爭的勝利,推翻了元朝的統治,確立了明朝對全中國的統治。
所以說徐達北伐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Ⅲ 朱元璋殺了那麼多的功臣,為何唯獨沒殺徐達
朱元璋稱帝之後,為了保證自己的江山傳承順利,就對當初跟自己一起打天下的這些功臣下殺手,李善長這些人都沒能逃過此番清洗,可並非是所有的功臣都沒有逃過這場清洗,比如徐達他就得到善終。
和其他人相比,徐達的功勞是最大的,他很早就跟著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自己這么多年南征北戰立下無數的戰功,後來他帶兵北伐,直接就把蒙古人給趕出中原,本身他和朱元璋之間的關系就非常親密,之後他立下這么多功勛,堪稱是明朝第一將。
後世的一些史書,就把朱元璋的形象給扭曲,搞得很多人覺得他是一個精神病,其實朱元璋他心裡非常清醒,這些功臣他只會對那些有威脅的人下手,其他的他不會動手。徐達雖然死得很早,但他起碼是避免了被事後清算,而他在死後被朱元璋封為王,自己的後人也都因此享福,他們家在這之後一直都是朝中的頂級勛貴,子孫後代都可以享受著榮華富貴,這也是徐達辛苦打拚的結果。
Ⅳ 張良集團韓信~諸葛亮集團趙雲~劉伯溫集團徐達~誰最聰明,誰最菜
韓信軍事能力毋庸置疑,但是此人驕傲不遜,頗有野心,而劉邦只會御人,在軍事方面確實一塌糊塗,給了韓信驕傲野心的資本,然而在天下大亂已久,人心向和的狀況下,盡早完成統一是當務之急,不僅是人民的願望,也是統治階級的願望,在漢朝一統天下已成定局的情況下,韓信的性格就成為了影響統一和平的不確定因素,韓信過早的暴露了自己的心性,不會隱匿,而且戰功赫赫,才引來了殺身之禍,軍事才能很高,可並不是個聰明人
趙雲很早就跟隨了劉備,不僅是因為劉備復興漢室的理想,而且還有兄弟情,劉備此人並非心狠手辣之人,對待自己身邊的人還是比較好的,所以這也是趙雲誓死追隨的原因之一,以趙雲的武力,投靠曹操的話,肯定不比跟著劉備差,但是他知道,曹操雖然頗有能力,但是當時民生不怎麼好,而且,身為權臣,架空漢室,史書上不會有啥好結論,而劉備一生為漢室復興奔走,史書肯定會贊揚,而追隨劉備,也可以當個復興漢室的功臣,流芳萬世
徐達和朱元璋很小就是兄弟,而且軍事能力不錯,為人不張揚,懂得進退,知道朱元璋的心思後,主動避嫌,種種表現才使徐達在朱元璋清理囂張跋扈、腐化墮落的大批功臣中保住性命,他知道朱元璋想要什麼,不會犯傻去朱元璋添堵,所以,徐達才是最聰明的
三個軍事實力都不錯,然而在陷入權利的斗爭中,韓信明顯是最菜的,過早的暴露了自己,徐達在權力斗爭的漩渦中,明哲保身,身家性命得以保留,是聰明的,趙雲有遠見,也不錯
Ⅳ 明朝第一功臣徐達為何能功成身退呢
明朝第一功臣徐達出將入相,位列開國“六王”之首,是五位丞相中唯一能夠得以善終的人,也是功臣集團中為數不多能夠善終的人,洪武十七年徐達留守北平時得了背疽,第二年病情加重而死,死後被追封為中山王,謚號武寧,贈三世皆王爵。
徐達不僅僅保持謹小慎微的人臣之道,每次“功成而還,拜上印綬,待命於家,略無幾微矜伐之色”,還和同鄉保持距離,不和他們拉幫結派,胡惟庸想要結好徐達,徐達根本不加理睬,胡惟庸想賄賂徐達閽者福壽來結好徐達,福壽向徐達匯報後,徐達便不時提醒朱元璋,說胡惟庸這人不適合當丞相,後來胡惟庸案發,朱元璋想起徐達的話,越發敬重徐達。
徐達能夠善終,最主要是他的頭腦始終保持清醒,再好的朋友有了君臣名分就應該尊卑有別,在政治上忠誠不二,在經濟上不貪不佔,生活上十分檢點,沒有任何把柄給朱元璋抓,更何況對朱元璋還有救命之恩,朱元璋稱贊“當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達”,在徐達死後親自為他撰寫神道碑,贊揚他“忠志無疵,昭明乎日月”,歷史上能夠象徐達這樣功高而不居功自傲的人很少,象唐朝的郭子儀也是如此,才能避免功高震主、“狡兔死走狗亨”的厄運!
Ⅵ 徐達的介紹。及後代
徐達出身農家,少有大志,喜讀兵書,知《六韜》《三略》。 元至正十三
年(1353),徐達參加農民起義軍郭子興部,隸朱元璋。從取滁州(今屬安徽)、和州(今和縣)等地,智勇兼備,戰功卓著,位於諸將之上。十五年,從朱元璋渡長江,克採石,下太平(今當塗),俘元萬戶納哈出。繼率軍克溧陽、溧水(今均屬江蘇)。次年,從朱元璋克集慶(今南京),繼奉命以大將軍領兵取鎮江,號令明肅,授淮興翼統軍元帥。十七年,率軍克常州,分兵取常熟、江陰等地,阻止江浙周政權首領張士誠軍西進。次年,留守應天(今南京),升奉國上將軍、同知樞密院事。二十年五月,長江中游漢政權首領陳友諒兵攻池州(今安徽貴池),徐達與中翼大元帥常遇春在九華山下設伏,俘斬陳軍萬余。又從朱元璋設伏應天城下,大敗陳友諒軍,俘7000餘人。二十一年,從取江州(今江西九江),率師先行,迫陳友諒退兵武昌,並追至漢陽,升中書右丞。二十三年,從援安豐(今安徽壽縣),敗張士誠部將呂珍,移師圍廬州(今合肥),旋從援洪都(今南昌)。在鄱陽湖之戰中,沖鋒陷陣,敗陳友諒軍前鋒,殺1500人,士氣大振。二十四年,任左相國。復引兵克廬州,繼揮師克江陵(今屬湖北荊沙)、辰州(今湖南沅陵)等地,平定陳友諒余部。二十五年,率師東向,遵朱元璋先克淮東、再占浙西、後破平江(今江蘇蘇州)之方略,進攻張士誠,克泰州。次年克高郵、淮安、興化(今均屬江蘇)等地,悉平淮東。同年八月,以大將軍率舟師20萬,由太湖進圍湖州(今屬浙江),數敗張士誠軍,迫守將李伯升、張天騏以城降。十一月,轉兵北上,合圍平江,並申明軍紀,禁掠民財。二十七年九月,率將士破城,俘張士誠。師還,封信國公。 十月,徐達奉命以征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率師25萬,北伐元軍,連戰皆捷,迫元濟南守將朵兒只降,佔領山東全境。明洪武元年(1368)三月,進軍河南,以計收降元將左君弼、竹昌,取汴梁(今河南開封)。繼在塔兒灣(在今偃師境)大敗元兵5萬,迫元梁王阿魯溫以城降,河南平。旋分兵克潼關,西取華州(今陝西華縣)。五月,趁朱元璋抵汴梁督戰,奏請乘勢直搗元都。閏七月,移師北上,連克衛輝(今屬河南)、磁州(今河北磁縣)。會諸軍於臨清(今屬山東),沿運河北進,大敗元軍於河西務(今河北武清西北),進破通州(今北京通縣),迫元順帝北走。八月初二,督軍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乘勝克真定(今河北正定)、懷慶 (今河南沁陽)等地。時聞元將擴廓帖木兒自太原引兵出雁門將攻北平(今北京),遂與諸將商議,運用批亢搗虛戰術,乘其不備直搗太原,迫擴廓回軍救援。旋選精兵夜襲其營,迫擴廓率18騎遁,俘降4萬人,克太原,佔山西。二年,揮師入陝西,迫元將李思齊降,斬元將張思道,陝西平。三年,率師敗擴廓於定西(今屬甘肅),俘元王公、將領以下8.6萬餘人,因功授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改封魏國公。次年,鎮守北平,練軍馬,修城池,總領北方軍事。五年,與左、右副將軍李文忠、馮勝,各率5萬騎分路出塞征北元。自率中路輕敵冒進,至嶺北(治今蒙古國哈爾和林)遭北元軍伏擊,喪師萬余(這是他一生中幾乎唯一的失利),次年,復率諸將出征,敗北元軍於答剌海(今內蒙古達來諾爾湖)。還軍北平,戍守邊防。 徐達一生剛毅武勇,持重有謀,紀律嚴明,屢統大軍,轉戰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明太祖實錄》卷一七一)。死後被追封為「中山王」。
徐輝祖,徐達之子(最有名),初名允恭,長八尺五寸,有才氣,以勛衛署左軍都督府事。達薨,嗣爵。以避皇太孫諱,賜今名。數出練兵陝西、北平、山東、河南。元將阿魯帖木兒隸燕府,有異志,捕誅之。還領中軍都督府。建文初,加太子太傅。燕王子高煦,輝祖甥也。王將起兵,高煦方留京師,竊其善馬而逃。輝祖大驚,遣人追之,不及,乃以聞,遂見親信。久之,命帥師援山東,敗燕兵於齊眉山。燕人大懼。俄被詔還,諸將勢孤,遂相次敗績。及燕兵渡江,輝祖猶引兵力戰。成祖入京師,輝祖獨守父祠弗迎。於是下吏命供罪狀,惟書其父開國勛及券中免死語。成祖大怒,削爵幽之私第。永樂五年卒。萬曆中錄建文忠臣,廟祀南都,以輝祖居首。後追贈太師,謚忠貞。 輝祖死逾月,成祖詔群臣:「輝祖與齊、黃輩謀危社稷。朕念中山王有大功,曲赦之。今輝祖死,中山王不可無後。」遂命輝祖長子欽嗣。九年,欽與成國公勇、定國公景昌、永康侯忠等,俱以縱恣為言官所劾。帝宥勇等,而令欽歸就學。十九年來朝,遽辭歸。帝怒,罷為民。仁宗即位,復故爵,傳子顯宗、承宗。承宗,天順初,守備南京,兼領中軍府,公廉恤士有賢聲。卒,子俌嗣。俌字公輔,持重,善容止。南京守備體最隆,懷柔伯施釒監以協同守備位俌上。亻甫不平,言於朝,詔以爵為序,著為令。弘治十二年,給事中胡易、御史胡獻以災異陳言下獄,俌上章救之。正德中,上書諫游畋,語切直。嘗與無錫民爭田,賄劉瑾,為時所譏。俌嗣五十二年而卒,贈太傅,謚庄靖。孫鵬舉嗣,嬖其妾,冒封夫人,欲立其子為嫡,坐奪祿。傳子邦瑞,孫維志,曾孫弘基。自承宗至弘基六世,皆守備南京,領軍府事。弘基累加太傅,卒,謚庄武,子文爵嗣。明亡,爵除。 增壽以父任仕至左都督。建文帝疑燕王反,嘗以問增壽。增壽頓首曰:「燕王先帝同氣,富貴已極,何故反!」及燕師起,數以京師虛實輸於燕。帝覺之,未及問。比燕兵渡江,帝召增壽詰之,不對,手劍斬之殿廡下。王入,撫屍哭。即位,追封武陽侯,謚忠愍。尋進封定國公,祿二千五百石。以其子景昌嗣。驕縱,數被劾,成祖輒宥之。成祖崩,景昌坐居喪不出宿,奪冠服歲祿,已而復之。三傳至玄孫光祚,累典軍府,加太師,嗣四十五年卒,謚榮僖。傳子至孫文璧,萬曆中,領後軍府。以小心謹畏見親於帝,數代郊天,加太師。累上書請建儲,罷礦稅,釋逮系。嗣三十五年卒,謚康惠。再傳至曾孫允禎,崇禎末為流賊所殺。洪武諸功臣,惟達子孫有二公,分居兩京。魏國之後多賢,而累朝恩數,定國常倍之。嘉靖中詔裁恩澤世封,有言定國功弗稱者,竟弗奪也。
Ⅶ 徐達是怎麼死的徐達真的是被朱元璋賜死的嗎
徐達是我國歷史上一代千古名將,也是明朝第一猛將。他的功績,我就不重復說了,我來說說他死亡的真正原因。
關於民間流傳的一個版本是說,徐達功高蓋主,而朱元璋又好殺功臣,因此在徐達生病之際,買了一隻燒鵝去看望他,徐達吃完燒鵝後就死了,說的是朱元璋在燒鵝中下毒了,毒死了徐達。也有說成朱元璋明擺著告訴徐達燒鵝是有毒的,就是要賜死他。
朱元璋評價徐達作為大將軍,功勞古今第一,無人可比,並且出將入相,文才兼備,領了軍令必打勝仗,做事不偏不倚,不貪財不好色,從不妄殺一人,是將帥的楷模,是國家的福分。朱元璋一生對漠北進行了八次遠征打擊,試問他在第四次時就把徐達給殺了這不是在給自己添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