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投資「資金」,此處應該是「基金」。投資股票和投資基金的本質區別不大,都是「投資」,既然是「投資」,當然都存在風險,只是風險有大有小而已。相對來講,基金的風險要小於股票,這個結論是建立在「基金」是正規基金,而「投資股票」是散戶的前提下。如果投資非正規基金,那麼血本無歸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不比散戶投資股票風險低。
不過,無論是投資股票,還是投資基金,都會帶來極大的風險,要做好風險防控,起碼要有思想准備,要知道「有風險,需謹慎」,因為一旦投資失敗,極有可能血本無歸,傾家盪產,最終步入「跳樓」的絕境。
Ⅱ 請問,華潤(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信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的股票代碼
這些公司上市不一定是整體上市的,只是一些子公司上市,比如中信集團的中信證券專600030,中石化600028算整屬體的,而且還在不停的收購其他上市公司,比如吉化退市000618(已被中石化要約收購),和石油大明。至於華潤集團,在我的印象里好像都是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有子公司,但無內地上市公司。
Ⅲ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跟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不一樣嗎不是一家公司嗎
第十位應該是中國中化集團!!!
樓上那位不懂就別說,別誤導。
中國石化有兩個專全稱:一個是上市公司屬: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另一個是非上市: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中國石油也有兩個全稱:一個是上市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另一個是非上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2009年中國企業500強指的都是非上市公司,第十位應該是中國中化集團,發布新聞的人搞錯而已。
Ⅳ 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發展
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石化)是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位於上海市金山區,是中國最大的煉油化工一體化綜合性石油化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成品油、中間石化產品、合成樹脂和合成纖維生產企業。 上海石化的前身是創建於1972年的上海石油化工總廠。1993年,經過國有企業股份制規范化改制,上海石化成為中國第一家股票同時在上海、香港和紐約三地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上海石化的總股本為72億股,其中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0億股(A股),占總股本的55.56%;社會法人股1.5億股(A股),占總股本的2.08%;境內人民幣普通股7.2億股(A股),占總股本的10%;海外上市外資股23.3億股(H股),占總股本的32.36%。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被巴菲特雜志、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世界經濟學人周刊聯合評為2010年(第七屆)中國上市公司100強,排名第32位。同年12月,入選《巴菲特雜志》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排名第15位。
上海石化的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的大規模集中建設,至2009年底,已具有一次加工原油1400萬噸/年(綜合加工原油1200萬噸/年)、乙烯84.5萬噸/年、有機化工原料322萬噸/年、塑料樹脂96萬噸/年、合纖原料114萬
噸/年、合纖聚合物59萬噸/年、合成纖維40萬噸/年的生產能力,並擁有獨立的公用工程、環境保護系統,及海運、內河航運、鐵路運輸、公路運輸配套設施。上海石化的主要產品分為四個大類,其中石油產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氣等;化工產品包括:乙烯、丙烯、丁二烯、純苯、甲苯、對二甲苯、精對苯二甲酸、丙烯腈、乙二醇、環氧乙烷、碳五、醋酸、醋酸乙烯等;樹脂及塑料產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滌綸聚酯、聚乙烯醇等;合成纖維產品包括:腈綸短纖、腈綸毛條、滌綸短纖、滌綸長絲、滌綸工業長絲等。
2009年上海石化加工原油875.78萬噸,生產汽油80.60萬噸、柴油280.26萬噸、航空煤油67.90萬噸,生產乙烯92.77萬噸、丙烯48.76萬噸,生產塑料樹脂及共聚物108.98萬噸,生產合纖單體90.27萬噸、合纖聚合物59.97萬噸、合成纖維24.13萬噸,累計發電23.60億度。目前,上海石化正按照中國石化的總體發展戰略和產業布局策略以及公司低成本與差異化兼顧、規模化和精細化並重的發展戰略,側重上游低成本、規模化,下游高附加值、精細化,充分發揮公司產品鏈較寬、產品多樣化且靠近市場的優勢,提高公司的競爭能力。
上海石化一向重視樹立良好的公司形象,為振興中國石化工業而不懈努力;一貫堅持規范化運作,致力於用良好的經營業績回報股東;一直以為顧客提供優質的石化產品和良好服務為己任,多次獲得社會各界的嘉獎。2001、2002年連續兩年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評為全國「重合同、守信用」單位。2004年被國家商務部評為中國外經貿企業AAA信用等級單位,被中國質量管理協會評為全國用戶滿意企業。2005年榮獲「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2006年榮獲國家職業衛生示範企業稱號。在《財富》雜志 2008年度「中國上市公司100強」排名中,上海石化名列第33位。2008年公司再次被中國質量協會評為全國實施用戶滿意工程先進單位、用戶滿意企業。
Ⅳ 中國石油大連石油化工公司 石油七廠
大連石來油七廠是舊稱,遼自寧有撫順一廠,二廠,三廠,四廠,葫蘆島五廠,錦州六廠,大連七廠。
98年以後國企改制分流,中石油將效益良好的主體部分整合上市,大連石油七廠按照上市和存續分拆為上市部分的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化分公司和存續部分中國石油大連石油化工公司。
上市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化分公司,現有煉油生產裝置48套,化工生產裝置7套,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050萬噸,能生產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石蠟、苯類、聚丙烯、細旦纖維等石化產品200多種。
存續公司:中國石油大連石油化工公司下設:港務公司、國際貿易公司、油品儲運公司、物資倉儲公司、星源公司、建築安裝工程總公司、七星工程監理公司、有機合成廠、水源公司、石化服務總公司、物業管理公司、液化氣石油總公司等十幾個專業公司,擁有資產總額近35億元。
很明顯,上市公司是中石油的效益所在,將繼續加強;而存續公司是作為舊體制國企的延續,將繼續改革,鼓勵分流,逐步走向解體消亡。
結論:上市公司比存續公司待遇好。但不排除個別現象
Ⅵ 石化行業上市公司的典型代表有哪些
1,除了上海石來化之外還有以自下公司屬於石化行業
000637 茂化實華
600871 S儀化
000819 岳陽興長
600179 黑化股份
600339 天利高新
000677 山東海龍
600889 南京化纖
000949 新鄉化纖
2,石化行業屬於化工行業,而不是化工行業屬於石化行業,不要搞反了,
3,應該是說石化行業算在化工行業之內
這里說的化工行業是廣義上的,平常證券業內講的化工行業是狹義,並不包括石化行業,由石油,天然氣提煉化工產品的屬於石化行業,其它的化工類企業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狹義的化工行業,這種情況下二者相互單列,互不隸屬,對不起,說的稍微有些繞口,不知您聽明白了沒有?
Ⅶ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控股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根據官網顯示,相關公司有很多,以下舉例5家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
1、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是國家在原中國石化總公司的基礎上於1998年重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是國家出資設立的國有公司、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
本公司下屬有12家油氣生產企業,主要是勝利油田分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西南油氣分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華北分公司、江漢油田分公司、江蘇油田分公司、東北油氣分公司、華東分公司、上海海洋油氣分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
2、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海油」或「中海油」)是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屬的特大型國有企業(中央企業),總部設在北京,現有98750名員工,有天津,湛江,上海,深圳四個上游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是上市公司——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分支機構之一,隸屬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主要以對外合作和自營的方式在中國黃海、東海等海域從事海上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和生產。
3、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12月29日,是根據《公司法》規定設立的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獨資公司,是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國有重點骨幹企業。公司以投資建設運營電網為核心業務,承擔著保障安全、經濟、清潔、可持續電力供應的基本使命。
國家電網公司直屬產業作為公司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司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業務板塊包括電工裝備製造、信息通信與電子商務、節能與電能替代、境外投資與運營、工程總承包等。擁有16家產業公司、6家上市公司。
4、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英文名稱China Unicom、簡稱「中國聯通」、「聯通」)於2009年1月6日在原中國網通和原中國聯通的基礎上合並組建而成,
在國內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境外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是中國唯一一家在紐約、香港、上海三地同時上市的電信運營企業,連續多年入選「世界500強企業」。
5、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中央企業。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是經國務院同意,國務院國資委批准,由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對等原則合並組建的A+H股上市公司。
Ⅷ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榮譽
中國石化IPO以來在公司治理、投資者關系方面得到了境內外資本市場的認同。 公司獲得榮譽 獲獎時間 評選機構 金蜜蜂2012優秀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領袖型企業 2012年12月 WTO經濟導刊 中國石化榮膺兩項中國證券「金紫荊獎」。傅成玉董事長榮獲「最具影響力領袖」獎,中國石化榮獲「最具海外影響力上市公司」獎。 2012年11月 大公報、香港中國企業協會、香港證券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企業聯合會聯合主辦 傅成玉董事長被評為2012年度全球石油業年度領袖人物 2012年11月 能源情報集團(EIG) 安全生產幸福感企業 2012年11月 全國「安全生產月」組委會 2012年度節能減排創新企業 2012年11月 中國新聞網能源頻道 聯合國全球契約中國最佳案例 2012年11月 聯合國全球契約中國網路 傅成玉董事長榮獲「中國海外投資年度人物」獎 2012年8月 中國海外投資年會 傅成玉董事長榮獲「環境與發展優秀踐行者」獎 2012年6月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2012年度企業社會責任100強 2012年3月 《財富》(中文版) 中國最佳管理公司獎 2012年1月 《歐洲貨幣》雜志 中國上市公司非財務信息披露評價第一名 2011年12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證券時報社 中國證券「金紫荊獎」中「最受兩地投資者歡迎上市公司」和「海外最具品牌影響力中國上市公司」獎項 2011年11月 大公報主辦,香港中國企業協會、香港證券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企業聯合會聯合主辦 中國證券市場年會金鼎獎 2011年11月 經濟日報報業集團證券日報社 全球競爭力品牌·中國TOP10 2011年10月 國際數據集團(IDG) 國際煉油公司卓越獎 2011年8月 第24屆美國哈特能源大獎 2010年度中華慈善獎 2011年7月 國家民政部 亞洲最佳管理獎 2011年6月 《亞洲金融》雜志 亞洲最佳公司治理獎 2011年6月 《亞洲金融》雜志 亞洲最佳投資者關系獎 2011年6月 《亞洲金融》雜志 亞洲最佳履行分紅政策獎 2011年6月 《亞洲金融》雜志 社會責任傑出企業獎 2010年12月 新華通訊社 金蜜蜂2009優秀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領袖型企業獎 2009年12月 WTO經濟導刊 2009年採掘業A股上市公司最佳社會責任報告 2009年11月 《2009A股上市公司最佳社會責任報告高峰論壇》組委會 最佳公司網站獎 2009年11月 投資者關系雜志 最佳投資者關系獎 2009年11月 投資者關系雜志 最受投資者歡迎上市公司網站 2009年6月 證券時報 2008中國最具競爭力港股上市公司 2008年12月 中國經營報和China Economist 亞洲最佳企業管治獎 2007年6月 《Corporate Governance Asia》雜志 國有企業最佳投資者關系大獎最佳企業管治獎最佳投資者關系主任獎投資者關系優異證書
提名獎項:最佳投資者關系(董事長或行政總裁)最佳年報獎最佳企業交易投資者關系獎投資者關系最佳進步獎最佳投資會議獎 2006年12月12日英國IR雜志 最佳投資者關系(大型公司) 2005年11月 投資者關系雜志 最佳年報 2005年11月 投資者關系雜志 中國十佳上市公司 2005年7月 上海證券報和東吳證券 最佳上市公司(大型公司) 2005年7月 證券市場周刊 石油天然氣行業的亞洲最佳投資者關系公司中國(包括香港)地區最佳投資者關系公司 2004年7月 機構投資者 中國十佳上市公司 2004年6月 上海證券報和東吳證券 亞洲最佳石化公司 2004年1月 歐洲貨幣 中國最具行業領導力上市公司 2004年1月 財富中國 最有投資價值上市公司 2003年12月 證券時報和招商證券 2003新興市場最佳公司治理 2003年11月 歐洲貨幣 最具競爭優勢百家企業 2003年8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2003年亞洲最佳公司 2003年7月 亞洲金融雜志 中國最佳管理公司 2003年4月 亞洲金融雜志 中國最佳投資者關系公司 2003年4月 亞洲金融雜志 中國最佳提升股東回報公司 2003年4月 亞洲金融雜志 中國最佳公司治理公司 2003年4月 亞洲金融雜志 中國境內最佳治理公司 2003年1月 財資雜志 亞洲最佳年報 2003年2月 CFO ASIA 中國最佳投資者關系公司獎 2001年6月 亞洲金融雜志 亞洲最佳年報 2002年2月 CFO ASIA 中國境內最佳治理公司 2002年7月 歐洲貨幣 中國石化集團獲獎列表(2007年-2013年) 序號獲獎名稱獲獎時間評選機構12013年度企業社會責任100強第三2013年《財富》(中文版)23個集體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14名個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5家集體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中華全國總工會311個集體當選「全國青年文明號」國務院國資委、共青團中央47個集體被評選為「全國青年安全示範崗」共青團中央、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52013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四《財富》62013全球競爭力品牌中國十佳美國國際數據集團72013綠色中國-傑出企業社會責任獎聯合國環境基金會、內地及港澳台環境保護協會8「2013年度最佳發行人」獎《國際金融評論亞洲版》雜志9中國最佳管理公司2012年《歐洲貨幣》101個集體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12名個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5家集體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中華全國總工會11安全生產幸福感企業新華網122012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五《財富》132012中國企業500強第一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14中國知識產權倡導者第六屆全球知識產權商業論壇15「最具社會責任品牌」獎國際數據集團16人民社會責任獎2011年人民網17中央企業參與2010年上海世博會突出貢獻獎國務院國資委182010年中華慈善獎民政部19「中國低碳榜樣」獎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20全國扶貧開發先進集體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21「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傑出企業」獎新華網22下屬9個單位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中宣部、全國文明辦23中國石化青海石油分公司「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榮譽稱號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24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上海世博會先進集體」榮譽稱號中共中央、國務院25「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傑出企業」獎新華社26人民社會責任獎人民網27中國紅十字勛章中國紅十字協會28光明功勛特別獎中華健康快車基金會29「中國100強企業社會責任指數」第六位中國社科院30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石油、化工行業第一)2009年美國《財富》雜志中文版31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傑出企業獎」新華網32中央企業優秀社會責任實踐國資委33中國經濟百強榜
共和國60年最具影響力品牌60強 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342009最具影響力企業中國企業聯合會35兒童慈善獎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36全球最受贊賞公司2008年美國《財富》雜志37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排名第一)美國《財富》雜志中文版38創新型企業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39中石化北京石油獲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特別榮譽獎」北京奧組委40中國十大慈善企業(排名第一)2007年中國慈善總會41影響中國十佳上市公司上海證券報和中國證券網
Ⅸ 最近三年,化工行業上市公司進行股權轉讓的企業有哪些,最好是石油化工和能源方面的
這個表中屬於債轉股,其中1、3、5、7是石油化工或能源方面。
Ⅹ 央企都有哪些
截至2019年4月,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現有97家,央企名單如下:
序號 名稱
1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2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3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4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5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6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7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8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9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10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11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12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13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
14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15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16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
17 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
18 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
19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20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
21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2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
23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24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25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26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27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28 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
29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30 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31 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32 鞍鋼集團有限公司
33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34 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
35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
36 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37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38 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39 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
40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41 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
42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43 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
44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45 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46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47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48 中國旅遊集團有限公司[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
49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50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51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52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53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54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55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56 中國中鋼集團有限公司
57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58 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59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60 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
61 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62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
63 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64 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65 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有限公司
66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67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
68 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有限公司
69 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70 中國鐵道建築有限公司
71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72 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73 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74 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75 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
76 中國林業集團有限公司
77 中國醫葯集團有限公司
78 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
79 中國建設科技有限公司
80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
81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82 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
83 中國民航信息集團有限公司
84 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
85 中國航空器材集團有限公司
86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87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88 中國安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89 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
90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91 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
92 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
93 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
94 南光(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南光集團有限公司]
95 中國西電集團有限公司
96 中國鐵路物資集團有限公司
97 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22]
說明:
1、序號1-49的49家中央企業為中央管理的副部級單位,領導班子由國務院國資委企干一局管理,其中正職由中央組織部任命。
2、序號50-97的48家中央企業為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廳局級單位,領導班子由國務院國資委企干二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