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微博文化中國成立阿里影業集團

微博文化中國成立阿里影業集團

發布時間:2021-07-10 14:24:17

㈠ 請問馬雲創辦的第一家公司的名字是什麼

馬雲創辦的第一家公司是海博翻譯社。

1992年,由於很多人來請馬雲做翻譯,馬雲成立海博翻譯社。

1995年4月,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成立。

1995年5月,中國黃頁正式上線,馬雲開始從身邊的朋友做生意。

1996年3月,由於杭州電信也做了一個中國黃頁,分食市場,馬雲決定和杭州電信合並。

1999年3月,馬雲正式辭去公職,後來被稱為18羅漢的馬雲團隊回到杭州,湊夠50萬元人民幣

創建阿里,開始了新一輪創業,開發阿里巴巴網站。

2003年5月10日,馬雲創立淘寶網,開始搶奪eBay易趣C2C市場。

(1)微博文化中國成立阿里影業集團擴展閱讀:

創立阿里:

1999年3月,馬雲正式辭去公職,後來被稱為18羅漢的馬雲團隊回到杭州,湊夠50萬元人民幣

創建阿里,開始了新一輪創業,開發阿里巴巴網站。

1999年4月15日,阿里巴巴網站正式上線。Invest AB副總裁蔡崇信聽說阿里巴巴後,飛赴杭州洽談投資,在和馬雲談了4天後,決定辭職加入阿里巴巴。

1999年10月和2000年1月,阿里巴巴兩次共從軟銀等國際投資機構融資2500萬美元。

2003年5月10日,馬雲創立淘寶網,開始搶奪eBay易趣C2C市場。

2004年12月,馬雲創立第三方網上支付平台支付寶。

2005年8月17日,雅虎宣布以10億美元現金和雅虎中國全部資產為代價,同時獲雅虎10億美元投資,換取馬雲創辦的阿里巴巴40%的股份和35%的投票權,馬雲出任中國雅虎董事局主席。

2007年11月,馬雲創立的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2008年10月31日,阿里巴巴有限公司和杭州師范大學合作共建杭州師范大學阿里巴巴商學院,馬雲出任董事長。

2013年5月10日,馬雲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團CEO,陸兆禧接替馬雲出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

2013年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聯合銀泰集團、復星集團、富春集團、順豐、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等多家民營快遞企業聯合成立菜鳥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並同時啟動中國智能骨幹網(CSN)項目建設,馬雲出任菜鳥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3年8月22日,在UC優視9周年之際,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和UC優視董事長俞永福向UC全體員工發布郵件宣布,馬雲將出任UC優視董事。

2013年11月8日,馬雲出席香港科技大學第21屆學位頒授典禮,並獲得該校頒發的工商管理學榮譽博士學位。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於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雲

㈡ 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運營狀況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文化抄中國」襲全年營業額為7.5億港元,同比減少5.3%,主要由於電視廣告收入及其他收入的減少,不過全年凈利潤約為2.1億港元,同比增長18%。去年一年的營收中,電視劇製作及發行貢獻70%,其中《英雄無敵》、《左手親情右手愛》、《美麗誘惑》等多部電視劇的銷售是主要收入來源;電影製作及發行佔全年分類收入的30%,《西遊·降魔篇》的投資回報頗高。
另據公告顯示,「文化中國」已經與周星馳、陳可辛、柴智屏簽訂相關電影創作開發合作協議,獲得電影優先投資權;2013年7月,「文化中國」還收購了台灣私營公司「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37.3%的股份,該公司主要在台灣從事製作及分銷電影、電視節目版權。

㈢ 預虧6億 阿里影業靠什麼支撐300億市值

阿里做電影的計劃,進展並不順利。

去年3月,文化中國宣布,阿里巴巴將斥資62.4億港元,入股60%,這意味著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為104億港元。這比文化中國收購前的市值翻了一倍左右。然而,重金買下這家公司60%股權之後,阿里並不省心,很快發現這家公司的種種財務問題,並展開調查。

直到去年12月底,阿里影業宣布計提約3.93億港元的減值准備,直接導致大幅虧損。今年1月26日,阿里影業發布了成立以來的首份盈利警告,稱2014年全年可能出現最多6億港元的重大虧損。

財務問題之外,阿里入主前公司原有的業務也出現了種種變化,有消息稱,阿里入主之後,不少文化中國的老員工也相繼離職。

阿里影業前主席董平也於1月22日於場外以每股1.5港元,減持6.25億股,涉資9.38億港元,持股由6.21%降至3.23%。

但對於阿里影業的未來,趙薇夫婦看好。去年12月20日,趙薇夫婦以每股1.6港元的價格買下19.3億股,這一價格幾乎是阿里影業近幾個月的最高價。

最新的消息是,CEO張強也將與這家公司深度綁定。

1月28日,阿里影業公告稱,張強將以每股1.67港元的價格,獲得這家公司2.1億股股份的購股權。1.67港元,幾乎是阿里影業近幾個月以來的最高價,有網友稱,阿里影業幾乎是以一張白紙支撐著300多億港元的市值,這也意味著,張強要想從資本市場獲利,必須帶領阿里影業奮力一搏。

□新京報記者 鄭道森 北京報道

阿里陷文化中國「財務陷阱」

2014年以來,互聯網巨頭相繼布局電影領域。騰訊成立了騰訊電影+,網路成立了電影事業部,優酷和愛奇藝則分別成立了合一影業和愛奇藝影業……不難發現,這些互聯網公司大多是在自己的公司內部孕育電影項目,或者成立主營電影的子公司。

與這些公司選擇內生性的發展不同,阿里直接在香港收購了一家上市公司——文化中國。2014年3月,阿里宣布將通過認購新股的方式,獲得文化中國近60%的股權。

文化中國是一家影視劇製作公司,掌門人是國內影視圈「大佬」級人物董平。這家公司曾投資2013年國產片票房冠軍《西遊·降魔篇》,獲得該項目30%的股權,並與周星馳、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等諸多電影圈大咖有長期合作協議。

阿里對文化中國的高估值,曾讓眾多業內人士頗為驚訝。

阿里出資62.4億港元,認購了文化中國近60%的股權,這意味著,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為104億港元。而就在阿里宣布入股前一天,文化中國的市值僅為53.4億港元,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幾乎是這家公司市值的2倍。

這家重金買入的公司,還沒有讓馬雲實現電影業務的快速布局。去年6月,阿里完成了這樁交易,隨後將公司更名為阿里影業,直到今年1月,阿里影業才發布了第一個項目——《擺渡人》。

去年8月15日,阿里影業發布停牌公告稱,新任管理層對財務和經營狀況做出初步審閱後,發現「以往會計期間可能存在不恰當財務處理及可能存在資產計提減值准備不足」。

這一次停牌長達4個多月之久,復牌時已是去年12月22日。在這期間,阿里聘請了普華永道,對入股前公司的諸多財務問題進行調查,時間追溯至2012年12月31日。

最終,阿里影業宣布計提約3.93億港元的減值准備,直接導致2014年上半年公司的大幅虧損。這些減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子公司在內地銷售藝術品、電影、電視版權時在繳納稅款、適用稅率等方面存在不妥之處。

資產減值,只是阿里影業業績大幅虧損的一個原因,另一方面,則是這家公司原有電影、電視劇發行業務的延遲。

2015年1月,阿里影業宣布去年全年虧損可能達到6億港元,原因就是推遲發行了原定於2014年發行的若干電視劇,取消或是推遲了若干原定去年製作、發行的電影,並且,雜志行業不景氣、運營團隊變更(文化中國旗下還有《費加羅》雜志的運營權)。

300多億市值背後的資產

業績大幅虧損預期,導致了阿里影業股價的下跌。

在去年8月停牌前,阿里影業股價長期在每股1.6港元之上,但在12月22日復牌之後到今年1月22日之前的一個月當中,股價一直在1.5港元以下,直到近期曝出趙薇夫婦持股的消息,股價才又提升至1.6港元左右,上周五收盤,阿里影業報收1.54港元。

這樣的股價,對應阿里影業的市值已是326億港元,摺合人民幣260億元。如果放在A股,已是影視公司中市值第三大的公司,僅次於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

有港股分析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326億港元的市值,已經可以排入港股的近10%,但阿里影業的業務事實上並未充分開工。

有股民在投資者論壇中發言稱:「支撐阿里影業300多億港元市值的,只有對阿里集團的想像,以及公司與幾個影視大咖的長期合作協議。」

在阿里入主前,文化中國曾與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周星馳,都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並且向這四位影視界資深人士分別支付了5000萬元預付款。

正因為此,阿里影業獲得了2014年國慶檔大賣的電影《親愛的》的投資份額。阿里影業2015年開年後宣布的第一個項目——《擺渡人》,就是由王家衛監制。

此外,阿里影業旗下的資產還有《還珠格格》的電影改編權,以及《狼圖騰》的海外發行權。

趙薇、張強與阿里影業「深度綁定」

與阿里影業前董事會主席董平減持不同,與馬雲私交很好的趙薇夫婦卻入股阿里影業。

阿里影業獲得了趙薇夫婦31億港元的巨額資金入股,並且入股的價格為1.6港元,已經高於上周五的收盤價1.54港元。

換句話說,趙薇夫婦的入股已經出現了浮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阿里影業方面曾回應稱:「既然股票沒賣,所謂貶值的情況就不是定論。阿里影業接下來將會有一系列大動作,趙薇買我們的股票肯定不會虧!」

比趙薇入股價格更高的,未來可能是這家公司的CEO張強。

1月28日,阿里影業公告稱,將授出2.85億股的購股權,這其中的2.1億股由CEO張強獲得,購股權10年有效。不過,這一購股權的價格是1.67港元,比當前的股價還要高。

這也意味著,張強如果想真正從股權激勵中獲得資本收益,必須努力讓阿里影業的股價獲得大幅提升。

「支付寶+中影」組合靠譜嗎?

阿里正在給這家公司注入全新血液。

有阿里影業員工告訴新京報記者,公司已經發起了大規模的招聘計劃,招募的員工幾乎都是90後,而一些文化中國的「老人」則悄然離職。

接受新京報采訪時,阿里影業CEO張強表示,「我們的主力電影觀眾平均年齡是21.8歲,很年輕,但主力導演的平均年齡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在他看來,電影製作人員必須實現年輕化。

在選擇投資哪部影片時,阿里影業的原則是「接地氣」。張強說,既然主力觀眾都是年輕人,他們都是在網上泡著的,那麼電影從演員到台詞,都必須符合他們的審美,「有時候我看到一些電影,台詞非常不對味,這種片子一看就很危險。」

阿里影業第一部主投的影片並非大製作,而是一部由暢銷書作家張嘉佳執導的情感喜劇片,這樣的投資路數,似乎是要模仿郭敬明、韓寒在電影領域的成功。對此,張強回應,大明星、大導演並非電影票房的保證,相比之下,他更願意信賴熱門文學的銷量、點擊量、口碑等數據。

在電影發行業務上,張強提出,要建起一支全國最大的地網發行團隊。目前,這一風聲已在電影圈悄然發酵,在電影發行領域,光線和樂視是地網發行做得最好的兩家。

所謂地網發行,通俗地說,類似於廠商在超市裡派駐的促銷員,他們的任務,是幫助電影在各家影院獲得更大比例的排片。張強表示,這支發行團隊將由原來阿里B2B的業務骨幹負責搭建,未來人數將多達200到300人,一個人負責10家電影院。

張強交給這些地網團隊的任務,與以往的電影發行公司截然不同。用張強的話說,就是通過支付寶的用戶數據系統,幫助電影院將周邊3公里的支付寶用戶發展為電影院的會員,而另一方面,這些電影院的售票系統,未來都會「搭建」在淘寶電影的平台上。

與阿里在電商領域的做法類似,張強要將全國電影院的售票系統全部搬上阿里雲;與現有的在線售票網站不同,未來阿里強調的並非自己來售票,而只是打通系統,讓影院實現在淘寶電影平台上的電影票銷售。

此外,阿里還打算為全國的電影院免費建立電商平台。「觀眾看電影的時候,用手機對著屏幕就可以實現付費購買衍生品,最後送貨上門。」張強說:「由於是在電影院產生的利潤,我們跟電影院分成。」

對於這樣的計劃,國內前四大電影公司一位資深人士表示:「這些計劃如果能在阿里影業真正實現,那麼這家公司將獲得巨大的想像空間,但這一系列宏偉的藍圖,都需要具體的執行者,阿里影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內一位長期從事院線管理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阿里擁有淘寶電影的平台,在線上發行上有很好的優勢,做好線上的工作,對影院排片就已經可以有強大的說服力,龐大的地網發行團隊固然有助於疏導用戶、組織活動等等,但對於阿里來說是否有必要做如此大規模的線下發行可能也要斟酌。

■ 對話

馬雲的電影情結

專訪阿里影業CEO張強

馬雲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很多挫折,他曾說,是《阿甘正傳》這部電影,鼓勵他能堅持下去。

自從去年6月更名為阿里影業以來,這家上市公司尚未對外正式發布過公司的發展戰略,只是在今年1月發布了主投的首部電影。

坐擁300多億港元的市值,阿里影業已是國內影視公司中市值第三大的公司,僅次於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這家上市公司的未來方向如何,一直是眾多投資者關心的話題。

今年1月,阿里影業CEO張強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他表示,阿里影業要建國內最強的地面發行團隊,不僅服務於電影院,也服務於觀影人群,把數億支付寶用戶變成電影院的會員。

新京報:馬雲為什麼要做電影?

張強:阿里做電影有情感的原因,也有理性方面的考慮。

感性方面,馬總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很多挫折,他曾說,是《阿甘正傳》這部電影,鼓勵他能堅持下去,這個情結是很深的。去年10月,馬總帶隊去洛杉磯,專門去了派拉蒙的片場,坐在「阿甘」坐過的椅子上拍了一張照片。

理性方面,我跟馬總深談過一次,他主要看中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空間,未來這個市場會達到2000億的規模,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我們一致認為,2000億的市場規模中,票房只佔三分之一,衍生品三分之一,付費點播再佔三分之一。但在票房之外,現在另外兩塊幾乎是空白,空白恰好是阿里要做的事情。

新京報:在線點播這一塊,您曾說要用60多億資金來購買版權,是這樣嗎?

張強:這一塊可能大家有誤解,不是上市公司阿里影業來做,而是阿里集團旗下的數字娛樂事業群來做,阿里影業與阿里數娛打配合。

新京報: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方面,阿里跟一般的影視公司有什麼不同?

張強:我們會更加關注年輕一代觀眾的審美期待,大量使用大數據作為參考的首要條件。

我們要拍中國年輕觀眾最喜歡的電影,主要集中在三類:

第一類是奇幻類電影,尤其是以好萊塢大片為代表的,把視覺做到極致;第二類是有情感共鳴的本土喜劇;第三類是青春愛情類、懷舊類題材。

未來,我們主攻的一方面是奇幻大片,一方面是喜劇。對於奇幻大片,故事是國內的故事,特效我們可以請國外的團隊來做。

我們的下一部電影會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也是一本超級暢銷書。我們非常看重IP的價值,IP可能是書、漫畫、游戲。

新京報:您對題材選擇的要求是什麼?

張強:我們要做的是接地氣的東西,「接地氣」這三個字我一直非常強調。

現在的主力觀眾都是年輕人,是比較新興、獨立、有特點、有個性的一代。這一代,他們適應互聯網帶來的各種沖擊,從演員到台詞,都必須符合他們的審美。有時候我看到一些電影,台詞非常不對味,這種片子一看就很危險。

新京報:阿里影業成立至今一直沒有公開發布公司戰略,一些投資者也比較困惑。未來阿里影業要做哪幾件事?

張強:我們要做3件事:第一是「O2O的電影模式」,也就是線上線下結合的電影模式;第二是在電影和電視劇業務裡面打通電商模式;第三是拍電影和電視劇。

新京報:電影O2O很多家都在做了,阿里有什麼不同?

張強:過去我們看到,電影的線上發行,就是格瓦拉、貓眼;線下發行,就是樂視、光線。

未來我們既有線上的淘寶電影,也要建國內最強的地面發行團隊。過去阿里B2B的鐵軍有1萬多人,我們地面部隊就是從B2B那邊抽調了核心成員來組建,會有兩三百人,一個人負責10個電影院。

300多億港元市值的支撐點

與影視大咖的長期合作協議:文化中國曾與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周星馳,都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

市場空白:衍生品,付費點播

管理層與公司綁定:CEO張強會認購股份

明星股東站台:阿里影業獲得了趙薇夫婦31億港元的巨額資金入股

「支付寶+中影」組合戰略模式

㈣ 阿里大文娛總監張威意外身亡,阿里大文娛近年來的經營成果如何

人員頻繁發生變更的阿里大文娛,發展並不理想。2019年6月阿里組織架構調整,UC、蝦米音樂、阿里文學等並入創新業務事業群,大文娛事業群保留的業務就只剩下優酷、阿里影業、大麥、游戲。2020年9月,阿里游戲業務所屬的互動娛樂事業部(靈犀互娛)也升級為獨立事業群,“大文娛”早已名不副實。隨著天天動聽停止服務,蝦米音樂的全部業務永久關停,曾經的視頻霸主優酷被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後來居上,近年來阿里大文娛的日子並不好過。

不過,阿里仍未放棄大文娛板塊。2020年12月,阿里創投與芒果超媒簽約,擬以62億元人民幣收購芒果超媒5.26%股份。交易完成後,阿里創投將躋身芒果超媒第二大股東。有業內人士表示,“阿里大文娛目前狀況很不理想,這與阿里對大文娛的發展思路頻繁變化,錯失很多機會有關。但阿里放棄大文娛可能性不大,後續在資本支持下,大文娛也可不斷試錯,或許還有否極泰來的一天。

㈤ 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合作形式


阿里認購「文化中國」,看點在於雙方在文娛產品投資、生產、發行、消費整個流程上的探索專型合作。根據公告屬,阿里與「文化中國」已成立策略委員會,將在以下幾方面展開合作:
(1)以C2B的模式,更注重打造切合現代觀眾需求的電影及電視劇。「文化中國」將憑借阿里在大數據分析、雲計算及電子商務平台方面的專才和經驗,加強分析電影及電視劇觀眾趨勢的能力,從而做好准備,與最受歡迎的相關電影導演及演員合作,打造切合個別觀眾群及地區需求的優質內容。
「文化中國」將拿出阿里62.44億港元投資中的40%~50%,用於拓展自身現有業務,包括但不限於電影、電視劇、網路劇的製作和發行。未來兩年內,「文化中國」初步計劃,每年投資或製作8~10部電影(約300萬元~500萬元人民幣/部)、3~5部中篇至長篇電視劇(約500萬元~1億元人民幣/部),並投資3~5部網路劇;
(2)藉助阿里的線上平台及龐大線上用戶群,營銷並發行「文化中國」的媒體內容產品;
(3)針對支持「文化中國」的電影、電視劇及其他媒體內容的觀眾,建立起推廣及銷售不同文娛產品的電子商務平台。

㈥ 阿里影業在蘇州投資成立閃閃魚公司,這是什麼趨勢呢

阿里影業在蘇州投資成立閃閃魚公司,從這家公司的“營業范圍”來看,人工智慧的發展好像已經到了勢不可擋的地步了。人工智慧在發展上面還是頗有爭議的,縱然說人工智慧的高速發展的確也惠及了我們的生活,但是更多的人擔心,人工智慧高速發展的背後,可能一些行業當中的工作崗位會被人工智慧給替代掉,那麼,顯而易見,就會導致新一輪的失業狂潮。

其實,人工智慧小試牛刀的時候,一些崗位的人員已經下崗了,在一些大型企業,一些崗位都已經使用了人工智慧,原先崗位的人員被迫下崗,無力無奈。因此,隨著人工智慧高速發展,失業狂潮的到來,也許會是五年之內的事情,到那個時候,社會勞動力構架的改變,真的會讓所有的人都如意嗎?

阿里影業在蘇州投資成立閃閃魚公司,這是人工智慧發展可能要像媒體行業進軍的趨勢。

㈦ 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布公告

繼2014年3月份阿里巴巴認購「文化中國」約60%股份的消息傳出,「文化中國」於2014年05月23日正式發布公告,建議將公司更名為「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有限公司」,並將於2014年6月16日舉行的股東特別大會上,在增發新股、阿里認購、更改公司名稱以及委任董事等方面,由獨立股東進行投票表決。
待表決的內容
公告顯示,「文化中國」此次計劃增發200億新股,總股本將達300億股。2014年3月,阿里與「文化中國」簽訂認購協議,擬以62.44億港元認購「文化中國」約124.88億新股。若認購協議順利通過並落實,阿里的持股比例將達59.83%,「文化中國」兩位執行董事——董平和趙超的聯合持股比例將從26.80%降至10.77%,不過因為此二人被視為阿里的「一致行動人士」,所以相當於阿里在「文化中國」的投票權有望達到70.6%,成為「文化中國」的控股股東。
在公司名稱方面,股東大會建議公司英文名從「ChinaVision Media Group Limited」更改為「Alibaba Pictures Group Limited」,並採納中文名稱 「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有限公司」為第二名稱,取代現有中文名,公司仍為香港注冊。
除了更名事宜,根據認購協議,「文化中國」6名董事中的4人(即,非執行董事江木賢,獨立非執行董事陳靜、金惠志、李澤雄)須於認購完成後辭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風險官邵曉鋒、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張蔚將出任執行董事,阿里數字娛樂業務負責人劉春寧將出任非執行董事,曾與馬雲就「壹基金」公益慈善有過多次交流的影星李連傑將出任獨立非執行董事。

㈧ 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有限公司的介紹

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有限公司(前稱「文化中國傳播集團有限公司」),主要於中國內地運營包括電影及電視劇製作、發行及版權、以及雜志廣告及發行在內的文化事業相關業務。阿里巴巴集團於2014年6月完成對阿里影業的收購,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㈨ 阿里巴巴影業和馬雲的阿里巴巴集團有關系啊 這個影業是誰的

2014年06月29日,文化中國傳播發布公告,確認與阿里的交易已完成,阿里正式成回為文化中國的控股答股東(持股60%)。而文化中國也正式更名為阿里巴巴影業,
阿里巴巴集團收購了(文化中國傳播集團有限公司)更名阿里巴巴影業,阿里集團的影業公司。

㈩ 阿里影業的介紹

阿里影業將會成為阿里巴巴集團在文化及影視娛樂香港領域的業務旗艦,雙方已經就相關領域的資源和業務開展協同。12015年4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建議將集團旗下淘寶電影票和娛樂寶資產注入阿里影業。

閱讀全文

與微博文化中國成立阿里影業集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相對強度指標 瀏覽:232
財源寶理財 瀏覽:485
金融理財降息 瀏覽:419
聯東投資理財是真的嗎 瀏覽:217
白拿理財 瀏覽:332
男性理財管理 瀏覽:385
有情緒零食融資 瀏覽:19
債務融資余額是什麼 瀏覽:802
早餐項目融資 瀏覽:355
活期型理財 瀏覽:118
融資成功什麼時候到賬 瀏覽:624
美的假理財 瀏覽:123
河北農信理財 瀏覽:195
百家互聯融資 瀏覽:60
p2b理財范 瀏覽:120
利豐集團融資 瀏覽:450
Abs雙信託 瀏覽:877
溫州融資經驗 瀏覽:242
金融資金助力企業 瀏覽:939
思路融資 瀏覽: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