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今天中信證券除權除息日,我的股票帳戶股票沒有增加啊,請問原因
因為不太清楚你是什麼時候持有的中信證券,所以先做個大概的解釋:(除權除息日)是指上市公司發放股息紅利的日子,股權登記日下一個交易日即是除權除息日。 除權除息日買進的股票不再享有送配公告中所登載的各種權利。如果在股權登記日已擁有該股票,在除權除息日將該股票賣出,仍然享有現金紅利,送紅股及配股權利。
投資者只要在股權登記日持有或買進股票,就能獲得分配權利,而股價會在除權除息日除權,所得紅股和現金會分別在新增可流通股份上市日和現金紅利發放日自動到賬,不用做任何操作,全部由系統自動完成.除權後股價會降下來,你的股票數量和現金余額會增加,總市值是不會有變化的,股價到時如果有漲跌跟除權沒什麼太大的關系,因為股價每天都會有漲跌的,這本來就很正常.
你現在出現的總資產比以前少了很多,只是因為現金和紅股暫時還沒到帳而已,不用擔心,留心看通告,在流通股份上市日和現金紅利發放日之後,一切就會正常的了.
⑵ 為什麼中信證券在2007-06-27的定向增發後,總股本能夠保持不變
樓主的數據有誤,根據中信的07年報中披露的數據(第7頁)它的總股本是:3,315,233,800股.在未增發前是2,981,500,000股,你看年報時,可能沒留意這個數據是變動前的.
⑶ 曾經見過中信證券2012年3月28日公告說用公積金每10股轉增7股的,為啥後來刪除啦
增發與配股相似,也是公司融資的一種方式。與配股所不同的是,配股是向全體股東按比例進行配售(以前配股的實踐中,絕大多數非流通股東是自動放棄配股權的),而增發一般是向原股東之外的投資者發行股票。上市公司的增發股票行為在市場上歷來都受到廣泛的質疑,這是因為一是增發的門檻比配股要低,而可以融到的資金量卻一般要高過配股(這也是導致很多上市公司棄配改增的緣由);二是由於增發價格普遍要遠高於配股價格(增發價格一般相當於股票價格的90%左右),非流通股東獲得的增發利益要遠高於進行配股情況下的配股利益,而作為流通股東卻要承受股票價格下跌所帶來的損失。有些學者在對增發進行實證研究後發現,增發對非流通股東最為有利,可以產生巨大的凈資產增值(由於增發價會盡可能接近正股市價,所以,在同樣的融資額下,可以比配股發行更少的股份數,所以,增發對非流通股東來說要比公司選擇進行配股要有利的多),參加增發的新投資者其產生的增發收益也為正數,但要比非流通股東所獲得的增發收益要低的多,但在非流通股東、參加增發的投資者和流通股東三者中只有流通股東的卻因為增發而發生虧損。可以想像,假設正股市價為10元,增發價為9元,作為參加增發的投資者是以9元的價格買入10元的股票,其所承擔的風險是增發到所增發的股票上市期間股票市場價格的下跌,而其可預見的收益是可觀的:只要增發後股票價格不跌破9元,即可以獲利。而作為不參加增發的流通股東呢?由於很多參加增發的投資者在所增發的股票上市時都會進行套利,即賣出所增發的股票,以獲得增發收益,股票價格下跌是可以預期的。所以,普遍現象是流通股東的股票在增發股票上市前發生了貶值,這一點已經為實證研究所證明。由於非流通股東在增發中獲利是最大的,而流通股東在公司進行增發中不僅沒有獲利,相反發生了虧損,所以增發方式一直為廣大投資者所質疑,也因為上市公司增發行為實際上非常可能對流通股東不利,這直接導致游戲規則後來發生了改變:增發在通過股東大會的同時,還必須經過參加股東大會表決的流通股東的同意。上市公司熱衷於增發與在配股中放棄配股權的行為原因都似來源於一個,即非流通股東財富最大化。這點在前面已經談到,作為公司的財務目標應該是股東財富最大化,但由於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是割裂的,所以,股東財富最大化往往演變為非流通股東財富最大化。有趣的是,我國在近兩年進行股權分置改革中,很多已經進行了股權分置改革的公司又開始進行了新一輪的增發。但與股改前的增發所不同的是,現在很多公司進行增發的對象是定向的,甚至是大股東(即過去的非流通股東)。由於現在上市公司的股票從本質上來說都屬於流通股份了,所以公司的財務目標可以稱為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大股東其股東財富不再是以凈資產來衡量,而是與原流通股東一樣是以股票的市場價格來衡量,我認為這是現在很多上市公司進行增發的根本原因,即大股東或相關利益方在增發後隨著公司股票價格的上揚,其股權價值也隨之而上升。也是基於這一點考慮,可以預見,增發的公司股票價格絕對不會在增發價格附近打住,而是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有一個相當大的升幅,否則參加增發的大股東或機構靠什麼賺錢?我認為這是為什麼市場上非常看好進行增發的公司,從而導致擬進行增發的公司股票價格大幅度上揚的最主要的原因。當然,對進行增發的公司還是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如果參加增發的大股東或機構願意以真金白銀拿到公司里來,那應該是件好事,對公司股票價格會有相當大的正面刺激作用,但如果僅僅是以集團公司內的其他資產代替,那還得分析該資產是優良資產還是一堆垃圾。我相信,在全流通下,上市公司採用股權融資方式時,會比以前更為理性,因為所有的股東的利益都被捆綁在股票價格上了。如果公司進行配股,你大股東不參加,則明顯會產生一項股權價值上的損失,如果進行增發,制定價格的不合理,將有可能會損害股東的利益,也包括大股東自己的利益。另外,我認為,基於我國的一些現實考慮,將來上市公司進行股權融資時將會首選增發,而不是配股。
⑷ 排名前十的證券公司有哪些
根據2019年證券業協會統計的數據,總資產、營業收入、信息技術投入費用排名,2020年的估計也差不多,變動不會太大。
基本上排名前十就是這些券商,但是並不是排名十名以外的就很差。
所有股民、大小機構都需要在合法證券公司開戶才能進入滬深交易所交易。
大券商有口碑好,技術服務較好的優勢,小券商服務也不見得差,但是政策或者收費標准會更加靈活。
如果是開股票賬戶的話,建議選擇您當地有營業部的證券公司,因為有一些情況還是需要本人攜帶身份證親自去營業部辦理就行。排名前50的都可以。
⑸ 看到大盤好轉,中信證券股價重心上移,讓我們想想雅戈爾在干什麼
中信證券近日發布了一則關於董事變更的公告。公告稱,「2009年2月20日,李如成先生因公務繁忙,向公司董事會提交了辭呈」,「根據公司《章程》第一百一十四條的規定,李如成的辭職自辭職書送達董事會時生效,即,2009年2月20日起,李如成不再擔任公司董事。」
李如成和他的雅戈爾,正在一步步撤離中信證券?近期雅戈爾減持中信證券股權的舉動,是否已預示了雙方關系的未來走向?
2009年2月5日,中信證券收到雅戈爾關於減持中信證券股權的函:截止2009年2月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收盤,雅戈爾已累計出售中信證券股權1.75億股,累計已超過中信證券總股本的3%,目前仍持有無限售條件流通股1.47億股。
此前的2008年11月12日,中信證券也收到了一份雅戈爾的減持中信證券股權函:截止2008年11月1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收盤,雅戈爾已累計出售中信證券股權1.05億股,已超過中信證券總股本的2%,目前仍持有無限售條件流通股2.17億股。
而雅戈爾方面傳來的另一則消息,似乎也為雅戈爾和中信證券漸行漸遠提供了佐證。這則消息所涉主體就是上海凱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據了解,凱石投資成立於2008年10月9日,注冊資本10億元,法定代表人李如成。從業務范圍來看,凱石投資主要從事投資管理、投資咨詢、實業投資、商務咨詢、企業管理咨詢等。
2008年12月2日,雅戈爾即發布公告稱,公司聘請關聯方凱石投資擔任資產投資咨詢顧問機構,為公司提供專業化投資咨詢服務。公司根據協議支付相關咨詢費用。雅戈爾表示,「隨著公司早期一些投資的不斷升值,以及近幾年來在股權投資領域所做的一些探索,公司積累了較為可觀的金融資產,但長期以來沒有專業的團隊運作打理。現公司聘請具有專業化知識和豐富運作經驗的團隊為公司提供專業化服務,有利於進一步優化公司資產配置,實現資產增值、保值。」
⑹ 中信證券網上開戶為什麼只給我發了一個資金賬號 沒有股東賬號呢
若您在中信證券手機開戶成功提交資料並審核通過,且手機沒有簡訊屏蔽等功能,您的資回金賬號會發送答到您開戶時系統預留的手機號碼上。
股東賬號您可登陸中信證券手機或網上交易軟體自主查詢或致電中信證券客服電話95548按*轉人工咨詢(人工服務時間:交易日9:00-22:00)或咨詢當地中信證券營業部。
(6)中信證券前10大流通股東一直沒變擴展閱讀: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10月,2003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2011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中信證券第一大股東為中國中信有限公司(系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現持股比例16.50%。
2018年,中信證券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372.21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人民幣93.90億元。中信證券在國內市場積累了廣泛的聲譽和品牌優勢,多年來獲得亞洲貨幣、英國金融時報、福布斯、滬深證券交易所等境內外機構頒發的各類獎項。
⑺ 中信證券 這支股票做長線怎麼樣 最好能解釋一下 謝謝啦~
中信證券是券商龍頭,其走勢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股市的整體行業,一般券商專受到熱捧的時候,股市屬的走勢都是向好的。從基本面上來說,該公司運營穩定,基本面良好,業績受到今年股市低迷的影響,有所下降,但是還是很不錯的。該股短期會在60日均線附近有爭奪,長期投資來看,現在逢低介入持有是很好的機會。
另外說下雲天化,該股在3月21日停牌之後,就一直沒有交易,當時大盤還在4000點附近左右,而現在大盤之後1800點左右,就是說大盤的跌幅在55%左右,根據補跌的要求,雲天化這個股票的股價需要補跌幅度應該和大盤一致,而且會略多於大盤,估計會有60%左右的跌幅.所以後市應該還會有連續的跌停
⑻ A股市值前10大股票總市值和流通市值是多少
代碼 名稱 AB股總市值(億 )
601857 中國石油 22377.63
601398 工商銀行 13652.35
601939 建設銀行 10389.44
600028 中國石化版 9852
601988 中國銀行 7699.56
601628 中國人權壽 6598.98
601088 中國神華 5742.18
600036 招商銀行 2826.42
601318 中國平安 2636.83
601328 交通銀行 2424.45
總 84199.84
代碼 名稱 流通市值(億 )
601398 工商銀行 13652.35
600028 中國石化 9852
601988 中國銀行 7699.56
600036 招商銀行 2826.42
601318 中國平安 2163.16
600030 中信證券 2087.44
600000 浦發銀行 1719.12
600104 上海汽車 1711.78
600019 寶鋼股份 1691.66
601166 興業銀行 1604.34
總 4500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