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急急急!!!!!控股股東與實際控制人的問題——關於企業的股權性質
A公司是國家控股的公司所以它持有的B公司的股份是國家法人股,而其它的股份為社會流通股,屬於自然人股份和擁有股份所有者性質的股份
❷ 報告期內同一實際控制人下的股權收購或資產收購,對價該如何確定
無論是否報告期,無論是否同一控制,一律公允價。
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雙方自願交換一項資產或清償一項債務所使用的金額。我國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評估價格:是經過法定機構的專業人士按照規則評估的價格·因此,評估價格和公允價格是不一樣的。
❸ 收購一個公司需要佔該公司多少股份
這個不一定,主要看該公司的股權分散程度。如果要做到絕對控股,必須持有該公司股本50%以上。 如果,該公司股權比較分散,那麼只要佔到相對多數並能夠獲得其他股東的支持就可以了。也就是你的股分佔相對多數,加上你的一致行動人,佔有相對多數的股份,你就可以實現對該公司的控股和收購。 並且,在我國規定,當你個人的持有股份超過總股本的30%,就會觸發對該公司股份的全面收購要約,所以如果你不想全面收購的話,必須到證監會提請豁免全面要約收購義務。
❹ 與控股股東就股權收購簽署意向書 算是利好嗎
這個問題需要區別對待,有些情況下,是利好,有些情況下,是利空。首先,得搞清楚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之間的關系,比如主營業務是不是一致,是不是形成資源互補等等,如果控股股東被由收購的相關資產本身是經營業績良好,後市前景樂觀,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倡導等等,那麼,該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之後,會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帶來良性循環,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是利好,這也叫做強強聯合。比如,一家有色金屬上市公司,收購其控股股東的某一處礦場,一家煤炭開采上市公司收購其控股股東的某處煤田,那麼,上市公司的礦藏資源將會更加豐富,可開採的年限就會更長,其價值也會越高,就會對該上市公司形成利好,當然,對於其控股股東也是有好處的啊,不然,他怎麼會願意將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呢?因為,本身來講,上市公司是其控股,也就是在為他賺錢,再則,由於上市公司成規模的、高技術的等等相關條件,對於整合資源與節約開發成本等等都是相互促進的,因此,控股股東樂意,上市公司也求之不得,這也會給其他投資者帶來信心,受到更多主力與市場的廣泛關注,就形成利好了。而與之相反情況呢,就會形成利空。比如,上市公司與其控股股東搞暗箱操作,將控股股東的劣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然後又通過增發股票的形式低價定向增發股票給控股股東等,這就不好了,這實際上就是把自己家裡的破銅爛鐵也當真金白銀拿到股市上來賣,就損害了其他投資人的利益了,因為,你控股股東那些不值錢的,或者已經過時、落後了的,或者受到國家相關行業限制的垃圾資產,也換成上市公司的股票,然後,再通過「減持」將股票倒給市場,實際上就是讓股民為其買單,而控股股東則將那些垃圾得以處理,這對於該股股價的走勢,自然是利空了。因此,如何辨別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的股權置換與資產重組屬於利空還是利好,需要擦亮眼球,認真分析,煉就一雙火眼金睛,才能確定,而不是簡單地認為只要上市公司進行某些資產重組或者有新的投資意向,就一定認為是利好,或者就是利空了。所以,在股票市場中,需要對很多事情進行分析,加以區別對待,才可以使投資成其為「投資」,而不是賭博! 對於馳宏鋅鍺與雲冶之間的收購意向書來說,應當會形成利好,因為兩公司在有色金屬方面屬於同類行業,同業之間很多資源可以共享,一些開采技術可以互補,兩者聯合後,會產生更大的規模效應,也更有利於市場競爭,對於一些得復建設會進行相關的整合等等,一旦協議得到落實,那麼,對於馳宏鋅鍺來說,無疑是如虎添翼,擴大了空間,是實質性利好。加之現在炒股主要是炒預期和朦朧題材,因此,這份意向書,在明年的牛市行情中,會形成一定的利好!當然,至於未來的股價,更主要的還是看公司的業績,炒作只是一個階段性的變化,總體來說,只有真正實現了資源整合,才會對公司股價形成更高的支撐!
❺ 上市公司 實際控制人 和 控股股東是什麼區別
1、實際控制人一般為自然人,控股股東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2、實際控制人可以和被控制企業沒有直接的資本紐帶關系,即可以不是被控企業的股東;而控股股東一定是股東。
❻ 求問:首發募集資金能不能用於收購控股股東所持有的擬發行人子公司的少數股權
控股股東持有擬發行人子公司的股權是需要清理的吧 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