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5月4號巴菲特股東演講

5月4號巴菲特股東演講

發布時間:2021-07-18 00:24:34

① 5月4號到5號出門經商哪天好些

當然是5月5號出門好了,因為是5月5號,是送送送,要是鑰匙在星期五,但是初五或15更好了

② 有沒有人知道巴菲特的幾個經典投資案例

======================
巴菲特的經典投資案例詳見《投資聖經:巴菲特的真實故事》,可到下面網址查看:
http://finance.sina.com.cn/nz/bftstory/index.shtml

美國資深金融記者安迪用一個證券投資者的目光,將巴菲特66年的傳奇投資生涯,用200多個真實、生動的故事,樸素的語言,寓理於事地娓娓道來,在閱讀時令你愛不釋手的同時,使你倍感此書投資哲理的可讀、可懂、可信、可學。該書深受廣大讀者的推崇,被美國廣大投資者譽為「具有永恆價值的股票投資聖經」。巴菲特本人也非常喜愛此書,他讀完全書後,曾讓助手主動與安迪聯系,親自參加了該書的簽名售書活動。

======================

摘錄其中一節:

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公司的情況

就在巴菲特准備購買價值10億美元的可口可樂股票,從而創下股票市場又一歷史記錄的前夕,他接到了可口可樂公司總裁唐.基奧(Don Keough)的一個電話。
聖母瑪利亞(橄欖球隊)理事會主席唐.基奧回憶說:「我問他一切可好,我說『沃倫,你有沒有買可口可樂股票?』」
「他滿懷激情地做了肯定回答。」基奧是一位備受歡迎的業余演講者,並因此而名聲在外。
唐.基奧接著說:「我們通話後不久,就有報道宣稱說沃倫購買了股票。通過推理,我們也斷定有人在買我們的股票。」話語之間暗示出,可口可樂公司的人們按照股票交易的模式可以推測出這個結論。
「(自從1987年股災之後)當股票市場從低谷開始回升時,一位來自中西部的不知姓名的證券經紀商開始了時不時地購買行動。1988年秋某一天,前任可口可樂公司主席羅伯托.高澤塔(Robert Goizueta)和基奧正在研究可口可樂公司股票走勢,突然間,基奧恍然大悟。他告訴高澤塔說:『你知道嗎,很可能就是沃倫.巴菲特。』」
「我們知道他對可口可樂公司一向都很感興趣,」基奧一邊說一邊又提及到,「1985年可口可樂公司推出櫻桃可樂時,巴菲特成為美國櫻桃可樂頭號愛好者。」
「他確實清楚的了解我們。而且是一個極棒的董事會成員。他了解這個公司,了解公司的財務數據。他是一位既了解情況又在發揮積極作用的董事。他對全球注冊商標的內在價值有著清晰而深刻的認識。」
在巴菲特先生購買可口可樂股票之後,基奧先生又有何舉動呢?這位原本在30年前就有機會加盟巴菲特合夥公司而卻拒絕巴菲特邀請的基奧說:「在他購買可口可樂股票以後,我終於成為伯克希爾公司一名小股東了。」
基奧感慨道:「真希望那個時候我投資入股了。」如果當時他這樣做了,巴菲特會把他當初讓基奧投入的5000美元升值為6000萬美元。你別不信,真是這樣!
基奧,1958年出生於依阿華州蘇城,父親是一名牧牛人,母親是愛爾蘭籍美國人。他畢業於克萊頓大學,在校時曾是一位出色的辯論手。後全家遷居奧馬哈的法納姆大街,與巴菲特家正對門。
巴菲特說,基奧出色的個性魅力是吸引他巨額投資可口可樂公司的一個原因。
基奧曾在奧馬哈剛創辦的一家電視台工作過一段時間,解說WOWT-TV的足球比賽節目,並在此期間結識了約翰尼.卡森,後來結識了投資經紀人沃倫.巴菲特。此後,基奧辭去了電視台的工作轉而來到黃油-堅果咖啡製造商帕克斯頓-加拉弗公司從事廣告工作。
斯旺森家族收購了這家公司,並將其重新命名的「斯旺森食品」賣給後來被可口可樂公司收購的鄧肯咖啡公司。
這個把可樂作為自己飲食結構一部分的可口可樂先生,也成為了巴菲特誠邀許多人加盟巴菲特合夥公司的一個人。盡管基奧較晚時才與巴菲特共同投資,但他早以另一種方式參與其中了。基奧解釋說:「我和妻子米凱當初在奧馬哈結婚時,曾購買過由布魯姆金夫人經營的內布拉斯加傢具公司的傢具,它是伯克希爾公司下屬的一家子公司,而我們結婚到現在都40多年了。」
基奧說:「我已記不清當初我們彼此介紹時的情景了……那時巴菲特大約25歲,我大約30歲。」基奧已無法准確地回憶起他是如何認識巴菲特的,只記得他們曾做過鄰居。
「他還是原來的他……就是你所看到的。他的價值沒有變,他的故事並非是金錢,而是價值,人們應該了解他的價值所在……正如巴菲特在1991年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年會上,當他被問及有關選擇終生事業的問題時,他是這樣回答的:你要熱愛你的工作,並全身心地投入。」
銷售碳酸飲料的基奧以及後來的化學工程師羅伯托.高澤塔,他倆是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共事的,並在管理層上迅速發展。高澤塔是在1954年看完一則招聘雙語化學工程師的廣告後加盟可口可樂公司的。
1980年2月14日的晚上,在曼哈頓的「四季飯店」,為可口可樂公司主席保羅.奧斯丁舉辦的生日晚會上,他們倆人作為競爭對手來給奧斯丁祝壽。
基奧對高澤塔說:「你我各有千秋,不相上下,沒有人知道事情會如何發展。讓我們晚上好好地休息,無論誰是最後的勝利者,都要鼓勵對方迎頭趕上。」
高澤塔後被提升為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他和基奧共同負責管理的團隊現在成為美國商業界高級管理團隊的楷模。1993年退休後,基奧擔任了艾倫投資銀行總裁。長期嗜煙如命的高澤塔於1997年10月18日死於肺癌並發症。高澤塔去世時,《亞特蘭大憲章》(1997年10月19日)整版報道了他一生的經歷。其中引用了巴菲特說過的這樣一句話:「他為公司留下最寶貴的遺產,是他精心挑選和培育的公司未來的領導班子。」
高澤塔去世後不久,道格拉斯.伊威斯特接替了他的職務,領導公司度過了重重危機。兩年後,由道格拉斯.戴福特接任。
可口可樂公司在2000年10月23日發布一個公告,基奧准備以高級管理部門顧問的身份重新加入公司。
戴福特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說:「盡管基奧於1993年退休了,但是,在許多重大決策上,我依然與他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他就如同公司董事會成員一樣。」

(摘自《投資聖經:巴菲特的真實故事》 中國與世界500強企業發展研究基金會籌委會供稿)
==================

③ 巴菲特 勸捐 中國富豪 記得幾位中國富豪是非常精妙的推脫了。求推脫的視頻,不是馬雲一樣的那個演講。

本月底,比爾·蓋茨與巴菲特將來到中國,與50位中國富豪共赴一場「慈善晚宴」。此前媒體曾報道,他們會在「夜宴」上對中國富豪進行「勸捐」,這使得很多受邀中國富豪都事先反復確認,甚至有一小部分人因此拒絕參加晚宴。為了排除富豪們的誤解,蓋茨和巴菲特將會盡快發來親筆信,說明此次活動只為結交朋友、尋找夥伴,不會給中國富豪們帶來捐獻上的壓力。(9月5日《新京報》)蓋茨與巴菲特的「慈善晚宴」雖然還沒有開始,但看看中國富豪防守性的姿態,我們就可以大致猜到結局——這將僅僅是一個晚宴而已,和實質性的慈善無關。世上本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也不可能有如簧巧舌能以一番言談徹底改變別人的言行。更何況,蓋茨和巴菲特的慈善行為,固然與他們本性有關,美國遺產稅等稅法制度也功不可沒。慈善與公益捐贈可以大幅度抵減美國富人個人所得稅,也可以抵減遺產稅。而中國富豪自主納稅的意識都還沒有成為本能,又怎麼能指望他們一夜之間就被蓋茨和巴菲特醍醐灌頂、成為慈善天使?但是,先有好制度還是先行慈善,這不是一個蛋生雞或雞生蛋的懸疑問題。在沒有遺產稅、富人個人所得稅也多有缺漏的現實國情下,中國富人更應該在慈善的道路上先行一步。沒有好制度就不行善,這樣的邏輯荒謬得不值一駁。慈善應該是最不需要理由的事情,一去尋找理由那就成了偽善。因此,蓋茨與巴菲特需要傳授給中國富豪的不是該不該行善,而是怎麼行善。中國的一些慈善場面常常會讓人看得難受。被捐贈的貧寒學子在新聞發布會上舉著大大的支票牌子,有的還被要求當眾朗誦感謝信,讓人搞不清楚那是慈善會還是行善者的表彰會。行善者的榮光是不是一定要建立在損害被捐助者的尊嚴基礎上呢?剛去美國讀博的一位朋友的觀察或許能給我們些啟發。她周末會看到一些人把自家不用的東西清理干凈放在門口,小到疊好的紙箱子,大到微波爐、電視機,然後貼著大紙條,寫上:「Free,helpyourself。」你不知道這些東西具體是哪個人給的,也不知道最後是誰拿走了。這樣的慈善才是最健康、最動人的。11 捐款要考慮效益,這是中國富豪慈善行為不踴躍的原因之一。他們擔心自己給一些機構的捐款沒有被很好地利用。這種擔心可以理解,也有利慈善機構的健康發展。但是慈善不該去跟被捐助者要「效益」,更不該要「收益」。金錢或許可以幫人一時,道德脅迫則可能傷人一世。蓋茨與巴菲特已經聲明此行不會「勸捐」,那不妨教一教中國富豪怎麼行善吧!(敬一山)再評:假如「巴比」來中國傳授賺錢秘笈巴菲特和比爾·蓋茨(以下簡稱「巴比」)即將來中國舉辦慈善晚宴,擬邀請50名中國富翁,有人擔心「被勸捐」拒絕參加晚宴,有人立馬響應……這活生生的一幅「富翁百態圖」,其中也大抵可看出中國富翁的「善心幾何」,並可從一定程度上推測出他們的財富品質。本以為,「巴比」二人來中國不會遭遇冷場的尷尬,如今看來,部分「道不同不相為謀」的中國富翁們的確不會給「巴比」面子。突然有個奇怪的念頭,假如這次「巴比」來中國不是舉辦慈善晚會,不是倡導慈善理念和了解中國慈善發展狀態,而僅僅是以世界成功人士或世界級富翁的身份來找人「共進晚餐」,或是傳授「成功秘笈」,那中國富翁的態度會怎樣呢?是不惜「萬」金求一次晚餐,還是像如今這般冷眼旁觀?

④ 哪裡有巴菲特08年致股東信中文版,我要全文的

股神巴菲特08年致股東信要點

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主席,巴菲特在每年公布公司業績的時候,總要給股東寫一封信。巴菲特在信中會談到公司的業績、展望前景並且闡述自己的投資藝術,因此,每年的"致股東信"都會引起全球商界、投資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

我們把股神今年致股東信的亮點做一個簡單的歸納,希望能對中國的投資者和 企業家有所助益:

關於中國石油

股神巴菲特2002 和03年,伯克希爾以4.88億美元購入中國石油(PetroChina)1.3%的股份。按這個價格計算,中石油的市值約為370億美元。而在去年下半年,中石油的市值漲到了2,750億美元,我們認為這個估值水平和其他大型石油公司相當,所以我們將手中的股票以40億美元全部賣出。

另:由於出售中石油帶來了投資收益,我們支付了12億美元的稅。這個金額相當於整個美國政府運作4個小時的所有支出,包括國防、社會保障.......等等。

關於美國房地產市場

你可能記得2003年的時候,矽谷很流行一個車貼:"神啊,救救我吧,再給一個泡沫吧"。很不幸,這個願望很快就成真了:幾乎每個美國人都認為房價會永遠上漲。這種看法令貸款機構無視買房人的實際經濟狀況隨意放貸,認為房價的上漲會解決一切問題。而今天,美國正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隨著房價的下跌,大量愚不可及的錯誤被曝光了。只有在退潮的時候,你才能看出哪些人不穿褲子就下水了。對於美國最大的一些金融機構,我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了。

關於投資者對股市的期望

先做個簡單的數學題,假設你指望你本世紀的股市年收益率達到10%,而你的收益中,2%來自分紅,8%來自股價上漲,那麼你就是在假設道瓊斯指數在2100 年達到24,000,000點(目前是13,000點)。如果你的財務顧問向你保證每年兩位數的股市收益率,你可以和他講講這個題目。要當心那些油嘴滑舌的所謂專家顧問,當你被他們的誇誇其談騙得頭腦發熱,就是他們填滿自己腰包的時候。

關於生活和工作

我和我的好搭檔查理今年一個84歲,一個77歲。我們生於美國,獲得了良好的教育,家庭和睦幸福,身體健康。許多人對社會的貢獻和我們一樣多,甚至更多。但是由於我們具備一些所謂"商業基因",因此獲得了與自己的貢獻不成比例的巨大財富。

另外,我們一直都熱愛自己的工作,也得到了許多有才華、有激情的人幫助。我們每天都是激情四溢,踩著舞步上班去的。
系統分類: 財經 個人分類: 默認 本文標簽: 財經 全球創新企業50強 雜談 傳媒 分享
·本文只代表博友個人觀點。本文版權歸作者和新華網共同擁有。

⑤ 巴菲特的精彩演講(3):如何對待管理基金公司的虧損

問題:有傳聞說,你成為長期資金管理基金的救場買家?你在那裡做了什麼?你看到了什麼機會?(譯者註:長期資金管理基金是一家著名的對沖基金。1994年創立。創立後的頭些年盈利可觀,年均40%以上。但是,在1998年,這家基金在4個月里損失了46個億,震驚世界) 巴菲特:在最近的一篇財富雜志(封面是魯本●默多克)上的文章里講了事情的始末。有點意思。是一個冗長的故事,我這里就不介紹來龍去脈了。我接了一個非常慎重的關於長期資金管理基金的電話。那是4個星期前的一個星期五的下午吧。我孫女的生日Party在那個傍晚。在之後的晚上,我會飛到西雅圖,參加比爾●蓋茨的一個12天的阿拉斯加的私人旅程。所以我那時是一點准備都沒有的。於是星期五我接了這個電話,整個事情變得嚴重起來。在財富的文章發表之前,我還通了其他一些相關電話。我認識他們(譯者註:長期資金管理基金的人),他們中的一些人我還很熟。很多人都在所羅門兄弟公司工作過。事情很關鍵。美聯儲周末派了人過去(譯者註:紐約)。在星期五到接下來的周三這段時間里,紐約儲備局導演了沒有聯邦政府資金捲入的長期資金管理基金的救贖行動。我很活躍。但是我那時的身體狀況很不好,因為我們那時正在阿拉斯加的一些峽谷里航行,而我對那些峽谷毫無興趣。船長說我們朝著可以看到北極熊的方向航行,我告訴船長朝著可以穩定接收到衛星信號的方向航行(才是重要的)(譯者註:巴菲特在開玩笑,意思是他在船上,卻一直心系手邊的工作)。星期三的早上,我們出了一個報價。那時,我已經在蒙塔那(譯者註:美國西北部的一個州)了。我和紐約儲備局的頭兒通了話。他們在10點會和一批銀行家碰頭。我把意向傳達過去了。紐約儲備局在10點前給在懷俄明(譯者註:美國西北部的一個州)的我打了電話。我們做了一個報價。那確實只是一個大概的報價,因為我是在遠程(不可能完善細節性的東西)。最終,我們對2.5億美元的凈資產做了報價,但我們會在那之上追加30到32.5億左右。 Berkshire Hathaway(巴菲特的投資公司)分到30個億, AIG有7個億, Goldman Sachs有3個億。我們把投標交了上去,但是我們的投標時限很短,因為你不可能對價值以億元計的證券在一段長時間內固定價格,我也擔心我們的報價會被用來作待價而沽的籌碼。最後,銀行家們把合同搞定了。那是一個有意思的時期。 整個長期資金管理基金的歷史,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對它有多熟悉,其實是波瀾壯闊的。如果你把那16個人,象John Meriwether, Eric Rosenfeld,Larry Hilibrand,Greg Hawkins, Victor Haghani,還有兩個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Myron Scholes和Robert Merton,放在一起,可能很難再從任何你能想像得到的公司中,包括象微軟這樣的公司,找到另外16個這樣高IQ的一個團隊。那真的是一個有著難以置信的智商的團隊,而且他們所有人在業界都有著大量的實踐經驗。他們可不是一幫在男裝領域賺了錢,然後突然轉向證券的人。這16個人加起來的經驗可能有350年到400年,而且是一直專精於他們目前所做的。第3個因素,他們所有人在金融界都有著極大的關系網,數以億計的資金也來自於這個關系網,其實就是他們自己的資金。超級智商,在他們內行的領域,結果是他們破產了。這於我而言,是絕對的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我要寫本書的話,書名就是「為什麼聰明人凈干蠢事」。我的合夥人說那本書就是他的自傳(笑)。這真的是一個完美的演示。就我自己而言,我和那16個人沒有任何過節。他們都是正經人,我尊敬他們,甚至我自己有問題的時候,也會找他們來幫助解決。他們絕不是壞人。但是,他們為了掙那些不屬於他們,他們也不需要的錢,他們竟用屬於他們,他們也需要的錢來冒險。這就太愚蠢了。這不是IQ不IQ的問題。用對你重要的東西去冒險贏得對你並不重要的東西,簡直無可理喻,即使你成功的概率是100比1,或1000比1。如果你給我一把槍,彈膛里一千個甚至一百萬個位置,然後你告訴我,裡面只有一發子彈,你問我,要花多少錢,才能讓我拉動扳機。我是不會去做的。你可以下任何注,即使我贏了,那些錢對我來說也不值一提。如果我輸了,那後果是顯而易見的。我對這樣的游戲沒有一點興趣。可是因為頭腦不清楚,總有人犯這樣的錯。有這樣一本一般般的書,卻有著一個很好的書名,「一生只需富一次」。這再正確不過了,不是碼?如果你有一個億開始,每年沒有一點風險的可以掙10%,有些風險,但成功率有99%的投資會賺20%。一年結束,你可能有1.1個億,也可能有1.2個億,這有什麼區別呢?如果你這時候過世,寫亡訊的人可能錯把你有的1.2個億寫成1.1個億了,有區別也變成沒區別了(笑)。對你,對你的家庭,對任何事,都沒有任何一點點不同。但是萬一有點閃失的話,特別是當你管理他人的錢時,你不僅僅損失了你的錢,你朋友的錢,還有你的尊嚴和臉面。我所不能理解的是,這16個如此高智商的能人怎麼就會玩這樣一個游戲。簡直就是瘋了。某種程度上,他們的決定基本上都依賴於一些事情。他們都有著所羅門兄弟公司的背景,他們說一個6或7西格瑪的事件(指金融市場的波動幅度)是傷他們不著的。他們錯了,歷史是不會告訴你將來某一金融事件發生的概率的。他們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數學統計,他們認為關於股票的(歷史)數據揭示了股票的風險。我認為那些數據根本就不會告訴你股票的風險!我認為數據也不會揭示你破產的風險。也許他們現在也這么想了?事實上,我根本不想用他們來作例子,因為他們的經歷換一種形式,很可能發生在我們中的每個人身上。我們在某些關鍵之處存在著盲點,因為我們懂得太多的其他地方。正象Henry Gutman所說的,破產的多是兩類人:一是一竅不通者;一是學富五車者。這其實是令人悲哀的。我們是從來不借錢的,即使有保險做擔保。即使是在我只有1萬塊錢的時候,我也決不借錢。借錢能帶來什麼不同瑪?我只憑我一己之力時我也樂趣無窮。一萬,一百萬,和一千萬對我都沒有什麼不同。當然,當我遇到類似緊急醫療事件的情況下會有些例外。基本上,在錢多錢少的情況下,我都會做同樣的事情。如果你從生活方式的角度來想想你們和我的不同,我們穿的是同樣的衣服,當然我的是SunTrust給的;我們都有機會喝上帝之泉(說這話的時候,巴菲特開了一瓶可樂),我們都去麥當勞,好一點的,乳酪皇後(譯者註:即DairyQueen,一家類似於麥當勞的快餐店),我們都住在冬暖夏涼的房子里,我們都在平面大電視上看Nebraska和Texas A&M(美國的兩所大學)的橄欖球比賽,我們的生活沒什麼不同,你能得到不錯的醫療,我也一樣,唯一的不同可能是我們旅行的方式不同,我有我的私人飛機來周遊世界,我很幸運。但是除了這個之外,你們再想想,我能做的你們有什麼不能做呢?我熱愛我的工作,但是我從來如此,無論我在談大合同,還是只賺一千塊錢的時候。我希望你們也熱愛自己的工作。如果你總是為了簡歷上好看些就不斷跳槽,做你不喜歡的工作,我認為你的腦子一定是進了水。我碰到過一個28歲的哈佛畢業生,他一直以來都做得不錯。我問他,下一步你打算做些什麼?他說,可能讀個MBA吧,然後去個管理資詢的大公司,簡歷上看著漂亮點。我說,等一下,你才28歲,你做了這么多事情,你的簡歷比我看到過的最好的還要強十倍,現在你要再找一個你不喜歡的工作,你不覺得這就好像把你的性生活省下來到晚年的時候再用嗎?是時候了,你就要去做的(不能老等著)。(這是一個比喻)但是我想我把我的立場告訴了他。你們走出去,都應該選擇那些你熱愛的工作,而不是讓你的簡歷看上去風光。當然,你的愛好可能會有變化。(對那些你熱愛的工作,)每天早上你是蹦著起床的。當我走出校園的時候,我恨不得馬上就給格拉姆干。但是我不可能為他白乾,於是他說我要的工資太高了(所以他沒有要我)。但我總是不停地bug他,同時我自己也賣了3年的證券,期間從不間斷地給他寫信,聊我的想法,最終他要了我,我在他那兒工作了幾年。那幾年是非常有益的經驗。我總是做我熱愛的工作。拋開其他因素,如果你單純的高興做一項工作,那麼那就是你應該做的工作。你會學到很多東西,工作起來也會覺得有無窮的樂趣。可能你將來會變。但是(做你熱愛的工作),你會從工作中得到很多很多。起薪的多寡無足輕重。 不知怎麼,扯得遠了些。總之,如果你認為得到兩個X比得到一個讓你更開心,你可能就要犯錯了。重要的是發現生活的真諦,做你喜歡做的。如果你認為得到10個或20個X是你一切生活的答案,那麼你就會去借錢,做些短視,以及不可理喻的事情。多年以後,不可避免地,你會為你的所作所為而後悔。

⑥ 巴菲特股東大會一共舉行了多少期

巴菲特股東大會,是每年的5月初在美國的奧馬哈市參加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回韋股東大答會。巴菲特股東大會於2013年5月4日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CenturyLink中心舉行,在本屆公司股東大會上,除了透露確定接班人以外,巴菲特的一些言論同樣引起廣泛關注。

⑦ 如果在2005年5月4號星期三下午使用us

1.在星期三下午4點
At 4:00 on Wednesday afternoon
2.在2005年4月12日早晨
In the morning on April 12 ,2005
3.在去年暑假間
During the last year's holiday
4.昨晚7點到9點
from 7:00 to 9:00 last night
5.在一個寒冷的下雪天
On a cold and snowy day.
6.在1943年1月
On January ,1943
7.明年春天
in spring next year
8.She was at the age of five.She went to see her first film.(合並成一句)
She went to see her first film at her age of five.
9.她下個月要搬到某個有趣的地方去了.(根據漢語完成句子)
She will move to an interesting place next moth.
10.我叔叔小時候沒有參加過生日聚會.(翻譯成英語)
My uncle did not take part in any birthday party when he was young.

⑧ 巴菲特的經典演講 5分鍾左右的 要有哲理的

巴菲特羅傑斯都是大騙子,不斷的鼓吹中國強大,黃種人威脅論等,還說什麼黃金暴跌到300也不買


結果黃金爹到1300他們就大量收購瞬間上漲後賣掉……看他們的,許多思想到了中國來,味道全變了


人家是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金融法制化體制,中國是借股市來緩解自己的財務危機,同事解決國企 一些行業在市場擴張太慢,還有員工福利的。

⑨ 巴菲特股東大會的精彩問答

巴菲特談海外收購問題稱從來沒有因為一家公司在海外就放棄機會。只是運氣不太好,沒有關注到太多的美國以外企業。幾乎美國所有想出售公司的創始人和家族都知道伯克希爾,而其中許多人傾向於賣給伯克希爾,而外國公司沒有如此近地接洽,巴菲特對我們在美國之外的地方沒有如此好運氣感到有些失望,但我們將繼續致力於海外的機會。
巴菲特回顧與反思金融危機期間投資:公司在金融危機期間使用大多數現金「時機過早」。在金融危機發生最初幾個月匆忙介入,並與一些大型美國公司進行一次性交易,其中包括高盛與通用電氣等。伯克希爾公司也向哈雷戴維森與蒂芙尼等企業進行較小投資。從現在所知來看,我們遠不如將所有資金保留到金融危機真正見底時。時機預測或許能顯著改善,唯一的問題在於我從來不知道如何確定市場何時見底。
巴菲特答一個人如何計算出自己的能力圈:我非常了解自己能力圈的邊界,但對其他人實在沒有什麼建議,每個人都有必要意識到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和知識。許多CEO既不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起點,也不知道終點。(芒格補充道,能力只是一個相對概念。)
巴菲特稱富到一定程度後消費與幸福負相關。隨後道出了他的消費觀:我的生活不會因為我花更多的錢就變得更快樂。更多的財富和收入使人生變得不同有一個極限,一旦超越這個限制,更多的消費將與幸福負相關。
巴菲特明確表示總部不轉移將紮根美國。公司不可能在其他任何的地方取得如此的成功,只有在美國才可能,我不能眼瞅著伯克希爾繼續像現在這樣繁榮昌盛而不支付我們應負擔的稅金。這不是說我們志願多交稅,我們只繳納必須交的稅,我們遵守法律。一旦有稅務優惠我們會加以利用。過去多年我們賺了很多錢,也交了很多稅。
巴菲特/芒格談該不該擔心通膨:如果一夜之間每個美國人都得到100萬美元,伯克希爾處境將會不妙,伯克希爾的每股收益會增加,但股票價值會顯著下降。
巴菲特回答會不會買一支職業體育運動隊的問題:不會購買,如果大家聽到有人說這方面的消息,那還是換一個話題比較好。
巴菲特表示自己不是激進投資者相,從來沒有用過衍生品來收購可口可樂股票。巴菲特本人從來不碰衍生品,迄今也沒有收購剩餘的可口可樂股份在華爾街上,任何事物只要能吸引到資金流似乎就被看做成功,而且會持續下去,直到這種模式不再奏效。(芒格則明確表示:「我認為激進投資者對美國沒有什麼好處。」)
巴菲答特伯克希爾是否應買入許多快速增長型公司:這個問題第一答案,就是不應預先排除其他答案。如果旗下某個部門對某行業很熟稔的話,可能使用3到4億美元(收購),我們不會忽略任何可能會有實際影響的企業,無論其規模如何。去年我們子公司收購了25家企業,並且還將繼續。從現實角度來說,我們已使伯克希爾增加了不少盈利動力。我們應瞄準一些較大公司。芒格也答道同意這一點。收購數以萬計的小型企業,並不理想。
芒格談中美的教育市場將如何改變未來的看法:芒格認為美國讓公立學校系統墮落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中國正力圖不重蹈我們的覆轍,同時表示應該多向中國學習。」
巴菲特回答促進孩子理財素養的最佳途徑:早愈好,這不能僅依靠學校,也必須依賴你的家庭。假如沒有學校教育介入,你很難擁有超過父母的理財習慣,我贊成在讀書的很早階段就接受理財教育。
芒格也回答到:理財教育的多數責任應由父母承擔,在理財教育方面,大學的問題比小學、中學要大,目前大學教的許多金融課程都是胡說八道。
巴菲特談未來20年後伯克希爾的發展:巴菲特稱不完全知道答案,但公司資本多到不知如何處理的時候會到來。巴菲特確切知道的是,將來公司擁有的現金會多到無法明智的投資。這並不遙遠。距離公司無法明智地處理的數字正在接近。屆時公司可能回購股票,但一些巴菲特主義者會將其言論解釋為最終不排除派息。巴菲特稱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股東利益。所有的決定都是基於這個原則。
巴菲特回答是否有合理方式將公司拆分為4家大型公司,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公司的價值:他稱這不僅不是一個好主意,而且是個巨大錯誤,公司將失去很大的價值。原因包括資本配置和稅務因素,還有其他一些因素。還有股東不依不饒地問派發股息的問題。
巴菲特談可口可樂薪酬計劃:即便認為此計劃規模過大,存在稀釋作用,但伯克希爾並不打算為此跟可口可樂「宣戰」,且針對該計劃稀釋程度的計算(據稱有16.6%)非常不準確。
巴菲特回答為何沒有在過去5年中沒有跑贏標普500指數呢的問題:伯克希爾在大市非常強勁的時候表現會差一些,但在標普500指數表現不好的年份會相對更好,巴菲特在2012年的股東信中警告過大家,如果2013年大盤還是表現良好,公司在每個5年時段內都跑贏標普500指數的紀錄可能告終。在每次經濟循環周期中公司都會表現更好,但這一點巴菲特不能打包票。
芒格也答道:伯克希爾的回報計算是稅後的,而標普500指數不是。因此,戰勝該指數是一個很高難度的事情。
巴菲特談論與3G公司的合作::巴菲特認為兩者混合效果並不好。但認為3G表現良好。以前曾遠遠觀察過它們,最近還特別留意過。無疑它風格迥異,混合起來不會有利,但二者合作會帶來更多機會,巴菲特因此倍感高興。
巴菲特看鐵路公司的盈利:北方鐵路存在許多的故障問題,冬季嚴寒造成BNSF出現許多次列車服務中斷。伯克希爾將在鐵路上再投資50億美元,這是其他公司無法相比的,期盼BNSF今年晚些時候的利潤更好。
巴菲特談旗下公司IPO問題:巴菲特表示不會IPO。幾乎沒有其他任何一家公司像伯克希爾這樣如此多地探討內在價值,認為對伯克希爾的股票來說,內在價值達到賬面價值的1.2倍意味著價值被低估,如果這一比例超過1.2,將回購股票。芒格和巴菲特兩個人對伯克希爾內在價值的估計偏差可以達到5%之內,但巴菲特的估計不太可能達到偏差只有1%的水平,因為內在價值天然的存在不確定性。
巴菲特回答誰將接替芒格問題:芒格已90歲了,但他像「中年」一樣的表現非常鼓勵我。他們老是在談替代巴菲特的問題,但從沒有人說過替代芒格的話題。查理是我們「煤礦中的金絲雀」。煤礦工人通常在地下作業時會帶金絲雀,一旦出現有毒氣體泄露等事故,金絲雀將先被毒死,起到警示作用。一旦芒格身故,巴菲特下面可能不會再設置一名新副董事長。
芒格接茬道,這個問題或許很快就會見分曉,「大多數90歲的人走得都很快。
巴菲特回應能否讓奧巴馬改變經濟政策:目前美國企業幹得很好,眼下的企業稅也不是太高,沒有人想在政治問題上說服彼此。
(巴菲特在今年的股東信里說,若立遺囑,90%現金將讓託管人購買指數基金。伯克希爾股票呢?巴菲特說,我死後,擁有的每一股都將被分配到5個基金會里超過10年之久,我告訴受託人不出售任何伯克希爾的股票,直到他們必須這樣做。)
巴菲特談伯克希爾的弱點:在從某些子公司獲得現金方面,公司原本可以做得更積極一些。巴菲特本人表示自己還有一個明顯的弱點,在調整人員方面的行動比較慢。
巴菲特回答為什麼伯克希爾麾下能源集團保留所有的現金的問題:能源公司有更多收購機會,將永遠在手頭留出200億美元現金,不能指望別人和銀行,「現金是氧氣,99%的時間你不會注意它,直到它沒有了」。
巴菲特回答世界上最大公務機運營公司NetJets的前景如何的問題:這家公司收益不大,從事的卻是一個很體面的產業。旗下的NetJets私人飛機租賃業務即將擴展到中國,這將發揮長期效益。
巴菲特回答美聯儲延續的超低利率政策是否會傷害經濟的問題:為聯儲前主席伯南克辯護,巴菲特回顧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可怕,表示自己曾公開捍衛政府規避這場災難的做法。現在經濟的復甦得益於低利率,公司利潤也開始增長,現任聯儲主席耶倫開始逐步縮減QE,但經濟的反應仍有待觀察。

⑩ 5月4號5號美股嗎

老美是不鍋51勞動節的,他們勞動節是在9月的。美股照常開門的。

閱讀全文

與5月4號巴菲特股東演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東方紅169101 瀏覽:273
旺順閣融資 瀏覽:785
短線寶投資 瀏覽:401
北方水業股票 瀏覽:57
702港幣兌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465
13年再融資 瀏覽:765
榮豐地產股票 瀏覽:224
同股份股票 瀏覽:474
股票的基本面主要指的是什麼 瀏覽:564
銀行理財經理工資高嗎 瀏覽:769
房企融資多個渠道收緊 瀏覽:398
四通股份還投資了哪些公司 瀏覽:649
科創板投資者可以有幾種交易方式 瀏覽:780
基金風險准備金的計提會計處理 瀏覽:321
天津納川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瀏覽:692
景順長城財富號基金好嗎 瀏覽:586
馬來西亞mfc理財平台 瀏覽:596
a輪融資占股 瀏覽:349
理財經濟 瀏覽:486
兒童理財書 瀏覽: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