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想問持有CFA的基金經理都有哪些人
有幾個封閉式基金管理人的資料
基金久嘉(184722)
陳碩 本基金基金經理2009年05月08日-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南開大學生物化學學士、美國喬治敦大學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碩士、美國馬里蘭大學應用計算機碩士、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具有5年證券從業經歷.曾就職於美國巴克萊資本公司,從事全球公司債券及衍生物交易管理,歷任經理、副董事.2008年進入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國際業務部高級研究員,從事宏觀策略、行業及上市公司研究工作.自2009年5月至今任"久嘉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基金泰和(500002)
忻怡 本基金基金經理,2009年1月16日-7年曾任職於上海銀行、渣打銀行上海分行,曾任國泰君安證券香港公司研究員、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2006年9月加盟嘉實基金,曾任嘉實穩健混合基金經理.碩士研究生,CFA,具有基金從業資格,中國國籍
基金開元(184668)
汪澄.本基金的基金經理、公司投資部副總監.2006年3月16日.-.10年.注冊金融分析師(CFA),工商管理碩士,具有基金從業資格.1999年進入南方基金,先後擔任研究院、基金經理助理,2002年4月-2006年3月,任隆元基金經理;2005年8月-2006年3月,任金元基金經理;2006年3月至今,任開元基金經理,2008年4月至今,任南方隆元產業主題股票型基金經理.
基金金泰(500001)
唐珂 本基金的基金經理、國泰金鹿保本基金(二期)的基金經理2008-4-3-6碩士研究生,CFA.曾任職於江蘇丹化集團、德國遠東投資有限公司、中國網路、上海德茂投資.2003年2月加盟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高級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2008年4月起任基金金泰的基金經理;2008年8月起兼任國泰金鹿保本基金(二期)的基金經理.
『貳』 江蘇丹化公司簡介
江蘇丹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家大型企業,1958年建廠,固定資產7億多元,企業資信AAA等級,連續16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和先進集體,公司多項產品獲得省優質產品稱號。^^^^^^^^^^^
江蘇丹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簡 介
江蘇丹化集團公司始建於58年,66年為中國首創化肥生產新流程,貢獻巨大,被評為第一批「大慶式企業」,93年被劃為國家大型企業。95年被國務院確定為1000戶國家重點聯系企業。公司下屬六個分廠、八個分公司和一個車隊; 以高新技術產品為主業, 以石油化工、建材、合成氨製品為主導; 生產用水 、電、汽 全部自給;建有1.5公里鐵路專用線兩條,具備60萬噸化工原料及產品的鐵路運輸和倉儲能力。公司擁有工程技術人員380多名,建有技術開發部,開發了一批高新技術,曾取得11項國內領先,一些世界領先。下屬江蘇丹陽人造板廠為省高新技術企業。80年代,計量、節能等管理達到國家一級,90年代取得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書。
主 要 產 品
二聚環戊二烯;苯乙烯;乙基苯;對二乙基苯;二乙烯基苯;1,3-二甲苯;十二烷基苯;3,5-二叔丁基水楊酸;1,2-二氯乙烷;雙乙酸鈉;2,6-二異丙基苯胺;2-甲基-6-乙基苯胺;2,6-二乙基苯胺;氮肥;合成氨;液氨;碳酸氫銨;混配復合肥料;離子交換樹脂中間體;苯丙塗料;高效脫硫劑;原油加工消泡劑;除油活化劑;油漿阻垢劑;焦化阻垢劑;渣油阻垢劑;
資訊 | 行情 | 企業 | 價格 | 貿易 | 統計 | 專題 | 科技 | 預警 | 期刊
^^^^^^^^^^^^^^^^^^^^
『叄』 找通遼金煤集團
通遼金煤集團
住 所:內蒙古通遼市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辦公樓 6 樓
經營地址: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
法定代表人:曾曉寧
注冊資本: 人民幣 25,000 萬元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經營范圍:草酸、草酸二甲酯、草酸二乙酯、乙二醇及其衍生物的生產經營。
成立日期:2007年 6 月 20 日
1、企業簡介
通遼金煤公司是由上海金煤化工控股有限公司等 4 家內資企業先後出資,共同組建並於 2007年 6 月 20 日在內蒙古的通遼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注 冊 成 立 的 有 限 責 任 公 司 。 企 業 法 人 營 業 執 照 注 冊 號 為
152303000003226,公司章程規定的經營期限為20 年,評估基準日注冊資本 25,000 萬元。
通遼金煤公司成立時注冊資本為 2億元,各股東持股情況如下:
股東名稱 出資金額(萬元) 持股比例(%)
上海金煤化工控股有限公司 15,000 75%
上海金煤化工新技術有限公司 5,000 25%
合計 20,000 100%
『肆』 EDC(二氯乙烷)的全球主要生產廠家有哪些
我國二氯乙烷的主要生產廠家是中國石化齊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二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丹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山東魯岳化工有限公司。陶氏塑料、美國西方石油公司和台灣塑料集團是全球最大的二氯乙烷生產商,約佔全球總產能的27%。
北美地區
2006年,北美地區11個廠家生產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為1549.3萬噸/年,約佔世界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的32.7%。2005年,北美地區二氯乙烷的總消費量為1196.1萬噸/年,其中96.4%的二氯乙烷用於氯乙烯的生產,剩餘的二氯乙烷主要用於生產乙烯胺、1,1,1-三氯乙烷、過氯乙烯和三氯乙烯等。
2005年,北美地區二氯乙烷的出口量為75.8萬噸,約占國內總產量的6.0%,產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韓國,其中出口量到日本的量約占總出口量的88.4%,韓國約佔4.6%。進口量為5.8萬噸/年,約占總消費量的0.5%,產品主要來自於德國。預計2005-2010年,北美地區二氯乙烷的需求量將以年均約2.5%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總需求量將達到約1350.1萬噸。
中南美地區
2006年,中南美地區有6個廠家生產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為251.7萬噸,約佔世界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的5.3%,
2005年,中南美地區二氯乙烷的總消費量為111.1萬噸,其中98.5%的二氯乙烷用於氯乙烯的生產,剩餘的二氯乙烷主要用於生產乙烯胺、偏二氯乙烯和氯化溶劑等。
2005年,中南美地區二氯乙烷的總產量為129.0萬噸,出口量為19.5萬噸,約占該地區總產量的15.1%,出口主要是巴西的產品,約占總出口量的92.3%,產品主要出口到日本。進口量為1.6萬噸,約占總消費量的1.4%。預計2005-2010年,中南美地區二氯乙烷的需求量將以年均約4.8%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總需求量將達到約140.6萬噸。
2.3 西歐
2006年,西歐有25個廠家生產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為1191.4萬噸,約佔世界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的25.1%。
2005年西歐二氯乙烷的總消費量為1002.7萬噸,其中98.1%的二氯乙烷用於氯乙烯生產,剩餘約1.9%的二氯乙烷主要用於生產乙烯胺、偏二氯乙烯和氯化溶劑。
2005年,西歐地區二氯乙烷的產量為1072.8萬噸,凈出口量為70.1萬噸,產品主要出口到印度、美國和波蘭,分別約占總出口量的佔25.0%、17.0%和3.5%。預計2005-2010年,西歐地區二氯乙烷的需求量將以年均約0.6%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總需求量將達到約1035.3萬噸。
2.4 中東歐地區
2006年,中東歐地區有12個廠家生產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為363.0萬噸,約佔世界DC總生產能力的7.7%。
2005年,中東歐地區二氯乙烷的總消費量為212.3萬噸,其中98.5%的二氯乙烷用於氯乙烯的生產,剩餘的二氯乙烷主要用於生產乙烯胺、偏二氯乙烯和氯化溶劑等。
2005年,中東歐地區二氯乙烷的產量為225.7萬噸,凈出口量為13.4萬噸,預計2005-2010年,中東歐二氯乙烷的需求量將以年均2.8%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總需求量將達到約243.7萬噸。
2.5 中東和非洲地區
2006年,中東和非洲地區有11個廠家生產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為288.1萬噸,約佔世界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的6.1%,
2005年,中東和非洲地區二氯乙烷的總消費量為206.4萬噸,其中99.5%的二氯乙烷用於氯乙烯的生產,剩餘的二氯乙烷主要用於生產乙烯胺、偏二氯乙烯和氯化溶劑等。
2005年,中東和非洲地區二氯乙烷的產量為265.4萬噸,凈出口量為59.0萬噸,其中中東地區約佔95.9%。預計2005-2010年,中東和非洲地區二氯乙烷的需求量將以年均10.6%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總需求量將達到約341.5萬噸。
2.6 亞洲地區
2.6.1 日本
2006年,日本有8家廠家生產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為426.6萬噸,約佔世界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的9.0%,所有裝置工藝均採用乙烯經氯化或氧氯化工藝。
2005年,日本二氯乙烷的總消費量為370.6萬噸,其中產品約96.3%用於氯乙烯生產,剩餘約3.7%的二氯乙烷主要用於生產乙烯胺、偏二氯乙烯和氯化溶劑等。
2005年,日本二氯乙烷的產量為365.0萬噸,進口量為15.2萬噸,約占總消費量的4.1%,產品主要來自加拿大和巴西,分別約占總進口量的69.7%和25.7%。進口量為9.6萬噸,約占總產量的2.6%。預計2005-2010年,日本二氯乙烷的需求量將以年均約2.4%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總需求量將達到約417.3萬噸。
2.6.2 韓國
2006年,韓國有2家廠家生產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為83.6萬噸,約佔世界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的1.8%,所有裝置工藝均採用乙烯經氯化或氧氯化工藝。
2005年,韓國二氯乙烷的總消費量為97.86萬噸,其中產品約96.3%用於氯乙烯生產,剩餘約3.7%的二氯乙烷主要用於生產乙烯胺、偏二氯乙烯和氯化溶劑等。
2005年,韓國二氯乙烷的產量為54.2萬噸,總進口量為47.6萬噸,產品主要來自美國,約占總進口量的64.0%。進口量為4.0萬噸,約占總產量的7.4%。預計今後幾年,韓國二氯乙烷的需求量將以年均約 1.3%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總需求量將達到約104.3萬噸。
2.6.3 中國台灣
2006年,中國台灣有1家廠家生產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為209.1萬噸,約佔世界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的4.3%,所有裝置工藝均採用乙烯經氯化或氧氯化工藝。
2005年,中國台灣二氯乙烷的總消費量為256.7萬噸,其中產品約96.4%用於氯乙烯生產,剩餘約3.6%的二氯乙烷主要用於生產乙烯胺、偏二氯乙烯和氯化溶劑等。
2005年,中國台灣二氯乙烷的產量為230.4萬噸,進口量為26.3萬噸,產品主要來自沙烏地阿拉伯和美國,分別約占總進口量的40.0%和31.0%。預計今後幾年,中國台灣二氯乙烷的需求量將以年均約1.3%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總需求量將達到約273.8萬噸。
2.6.4 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
2006年,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二氯乙烷的生產主要包括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以及泰國等,總生產能力為408.5萬噸,約佔世界總生產能力的8.6%。
2005年,中國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二乙烷的總消費量為470.0萬噸,其中產品約97.4%用於氯乙烯生產,剩餘約2.6%的二氯乙烷主要用於生產乙烯胺、偏二氯乙烯和氯化溶劑等。
2005年,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二氯乙烷的總進口量為109.8萬噸,其中中國、印度和泰國是最主要的進口國家,進口產品主要來自美國、德國和法國。預計2005-2010年,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二氯乙烷的需求量將以年均約8.9%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總需求量將達到約721.4萬噸。
『伍』 丹陽張華龍辭職原因
張華龍辭職原因
丹陽市人民政府於2015年10月10日下發《關於張華龍同志免職的通知》(丹政發[2015]74號):「經研究決定:免去張華龍同志丹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江蘇丹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職務」。免去張華龍相關職務是丹陽市人民政府對其直屬單位的人事調整。
江蘇丹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丹化集團」)為公司控股股東,丹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丹投集團」)為丹化集團單一大股東,丹陽市人民政府為公司實際控制人。丹陽市人民政府決定免去張華龍丹投集團董事長和丹化集團董事長職務後,公司原董事長張華龍於2015年11月1日向公司董事會遞交了辭去公司董事、董事長以及其他所有職務的報告。2015年11月2日,公司發布了《關於公司董事長辭職的公告》,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
(二)發行人是否存在《上市公司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第三十九條(四)、(五)、(七)款的情形
經公司自查,截至本反饋意見回復之日,張華龍及公司現任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最近三十六個月內未受到過中國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張華龍及公司現任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最近十二個月內未受到過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公司、張華龍及現任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存在因涉嫌犯罪正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或涉嫌違法違規正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的情形;公司亦不存在嚴重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因此,公司不存在《上市公司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第三十九條第(四)、(五)、(七)款的情形。
(三)保薦機構核查意見
保薦機構經核查後認為:截至本反饋意見回復之日,張華龍及公司現任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最近三十六個月內未受到過中國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張華龍及公司現任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最近十二個月內未受到過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公司、張華龍及現任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存在因涉嫌犯罪正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或涉嫌違法違規正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的情形;公司亦不存在嚴重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因此,發行人不存在《上市公司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第三十九條第(四)、(五)、(七)款的情形。
(四)發行人律師核查意見
經核查,發行人律師認為,截至本補充法律意見書出具之日,發行人不存在《上市公司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第三十九條第(四)、(五)、(七)款的情形。
問題二:根據公司2015年11月9日公告所述,公司股東董榮亭先生遞交了五份書面材料,要求增加五項公司201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臨時提案,公司董事會未將其中的四項提交股東大會審議。上交所已就此向公司發出問詢函。
請發行人說明董事會的行為及201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的召開是否符合《公司法》第一百零二條的規定;上述事項目前的進展情況;本次發行方案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是否符合《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和《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的相關規定。請保薦機構和發行人律師對上述問題進行核查並發表明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