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退市。股民怎麼辦
退市後要上三板市場,什麼是三板市場,怎麼在三板市場上交易呢?
專家:三板市場又稱「代辦股份轉讓系統」。和標准意義上的「三板」不同,它沒有接納新公司股份「上市」的職能,它承擔的職能僅限於處理歷史遺留的法人股市場以及主板市場退市企業的股份流通問題。
上市公司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將被戴上ST:(1)最近兩個會計年度凈利潤為負值;(2)每股凈資產低於面值。ST類個股的漲跌停板規定為5%。在ST前加上星號(*)標記是退市風險警示,*ST股票在第二年如果繼續虧損,將會被暫停上市。
1.如果暫停上市的公司沒有提出恢復上市申請或其恢復上市申請沒有被交易所核准,則該公司將被終止上市。交易所對暫停上市的公司作出終止上市的決
定後,根據有關規定,退市公司原在交易所流通的股份將由一傢具備代辦股份轉讓業務資格的證券公司(主辦券商)代辦轉讓,並在45個工作日之內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交易。
2.根據規定,退市公司股東必須先開立股份轉讓賬戶(個人股東開戶費30元,機構股東開戶費100元),並辦理股份確權與轉託管手續(個人股東確權手續費10元,機構股東確權手續費30元)。個人股東開立股份轉讓賬戶時應攜帶身份證。
3.退市公司在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之前,股東應盡快辦理股份確權與轉託管手續,否則有可能無法趕上在該公司第一個交易日進行交易。退市公司掛牌之後,股東可以繼續辦理股份確權與轉託管手續,但其股份需要經過兩個交易日之後方可轉讓(即三板交易)。
② 關於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上市公司常用的14種財抄務造假手法
銷售:
1 銷售給控股股東或非控股子公司
2 在子公司之間安排銷售
3 上市公司溢價采購控股子公司產品
4 變更銷售後如確認方式
成本
5 不同成本費用項目之間的分類變化(銷售折扣)
6 變通廣告費和商標使用費
7 利息費用資本化
稅收
8 所得稅返還,確認時間
9 內部轉移價格避稅
資產
10 資產溢價轉讓
11 以不良實物資產對外投資
12 調節股東控股比例
13 折舊,攤銷
14 資產減值准備提取和沖回
③ 2015至2019年有哪些上市公司進行了財務造假,請把具體案列描述並分析一下
具體可以上巨潮資訊網上查詢。一般每個上市公司有會計差錯,會計更正等事項,都會在上面公布的可以下載。
④ 問一下有沒有2017-2019年的公司會計舞弊案例(最新)
查一下最新的證監會行政處罰的記錄,但估計都是以前年度的,也可以問一下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的飛草,他是專門研究上市公司會計舞弊得。
⑤ 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作假幾率有多高
基本都是做假,上市公司凝結了一批自認為高智慧的會計師,想想吧,能做到上內市,是笨蛋嗎?但中國更容有更高智慧的注冊會計師來應付他們.所以都會做假,有的只是沒有查到,有的就是查到啦,會計師事務所也會幫他們搞好的,這就是中國的現狀.執行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准則第7101號----幫助客戶舞弊
呵呵,不好意思,開了下玩笑,但做假是肯定的,都會虛增資產和利潤,有什麼辦法來證明這家上市公司或者IPO的真正成績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看:1.該企業的員工收入水平,福利情況;2.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3.近幾年的稅收,增值稅,企業所得稅,他們的變動情況,實繳情況;綜合前面幾點,一個成長良好,合法守紀的企業,他們上市的稅收,特別在上市前的稅收,那個數字最具有說明性,但一般人又要想上市,又不想出錢,很容易就識別他們的
⑥ 上市公司一般會做假虛報業績嗎。如果被查出有什麼後果
一般來說,來上市公司源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做假虛報業績的行為。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就有不真實全面的披露信息的嫌疑。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法律責任:
財務作假,投資者可通過法律途徑向審計所索賠,而相關審計人員的從業資格也可能會被取消,並處一定罰金。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以及證監會聯合發布《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補充規定》(以下簡稱《補充規定》),對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等案件的追訴標准做了規定。
其中明確指出,依法負有信息披露義務的公司、企業虛增或者虛減資產達到當期披露的資產總額30%以上的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所有的財務造假都與公司高管有關,只要斷絕了高管的推卸責任之路,上市公司造假的動力就可以消除大半。因此,在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現象屢禁不絕的情況下,不妨借鑒美國的做法,通過立法,讓高管對財務造假承擔法律責任。這樣,既可以確保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真實性,保護投資者利益,也能促使整個社會誠信度的提高。
⑦ 我們看到的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會不會是假的
一般不會,只有第四季度的報告可以不用審批,所以要是說有假可能也是第四季度出現,但是做假對上市公司好處並不是太大,而且會受到嚴厲的懲罰,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