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證監會重罰特力A後,潛能恆信遭問詢「憑什麼漲」
10月26日,深交所就潛能恆信(300191)股價連續漲停發出問詢函,同日潛能恆信以3.80%的跌幅報收。與此同時,特力A、海欣食品、暴風科技等5大妖股紛紛封死跌停板。10月27日,潛能恆信集合競價階段股價觸及跌停板。
在問詢函中,深交所要求潛能恆信給出股價大幅上漲的原因,同時對是否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項發出詢問。
可見,潛能恆信股價暴漲已經引發監管層的關注
9月30日,停牌近3個月的潛能恆信一復牌即拉出一字漲停,直至10月23日,已連續13日漲停。
股價暴漲的起點源自一份再融資計劃。監管層的詢問焦點即落在這份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上。
公開資料顯示,潛能恆信是為石油公司提供油氣勘探過程中高技術含量的地震數據處理解釋服務的,是國內少數掌握國際領先的第三代地震成像技術,並且有能力提供處理解釋一體化服務的企業之一。
9月29日,潛能恆信公告定增預案並宣布次日復牌,預案內容包括:一是公司擬以12.03元/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208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502億元,用於渤海05/31合同區塊油氣勘探開發項目的勘探投資;二是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發行對象為周錦明、潛能恆信2015年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苗俊平、於愛民等4名特定對象。
潛能恆信自2013年便與中海油簽訂了渤海05/31石油區塊合同,遺憾的是,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已大幅下挫50%以上。基於此,深交所此次在問詢函中,要求公司結合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幅度測算對其開采權益的影響程度,並結合對國際原油價格未來走勢的假設,分析說明對公司開采權益乃至合同履行的影響。
另一個問題關鍵在於遲遲未有起色的業績。10月23日晚間,潛能恆信披露2015年三季報數據,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約為2648萬元,同比(比上年同期)下降60.0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735萬元,同比降幅高達190.87%。
據潛能恆信此前披露,公司自2013年起,業務重心已轉移至渤海05/31石油區塊的勘探工作,2014年公司凈利潤下滑73%,2015年前三季度更是虧損1736萬元。
然而根據該公司披露的定增預案,其勘探投資工作已規劃至2018年,且投資金額預計高達12.91億元。如此存在的巨大經營壓力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盡管石油勘探項目未能帶動業績,卻成功吸引了游資的目光。自10月以來,潛能恆信已6次登上龍虎榜,國元證券上海虹橋路證券營業部、申銀萬國南京山西路證券營業部等成為買入榜上常客。
基於上述的基本面判斷以及相背離的股價,市場不禁發問:潛能恆信是否將成為下一個特力A?
『貳』 妖股 是什麼意思
股市上通常把那些股價走勢奇特、怪異的股票稱為「妖股」。它們走勢與大盤或常版理相悖,完全權不符合基本的技術分析規律。
妖股就是走勢明顯比別的股走勢異常,不合常理,讓人難以琢磨,一般的都是暴漲暴跌。明明這家上市公司虧損,卻連連拉出漲停;明明這家公司的股票達不到這么高的價位,卻漲的很高。
「妖股」之所以稱之為「妖」,首先要有「氣」。股市中的「氣」包括題材、股本、股價等。「妖股」往往脫離大市,走出怪異走勢。要麼股價「懸在天上」;要麼在牛市中股價蹦極,或是走出「釣魚」走勢。該類股票往往有莊家操控,正是有不同的莊家背景,才有了「妖股」的不同走勢表現。
從市場行為看,散戶都喜歡追漲殺跌,當某隻個股持續大漲更容易擋不住誘惑,豈不知當他們買到時,很可能就是莊家對倒打開漲停,誘惑「小散」。因此要想不被「妖股」所傷,關鍵還是自己嚴謹的遵守價值投資規律。
『叄』 大股東減持目的是什麼後期股價會漲或者下跌
大股東減持有目的有以下兩種說法:
一、避稅說:「少股東」半價接棒
海特高新今日公告稱,9 月10日接到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再春通知,其與子李飈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將其持有的部分公司股5594.5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6.6016%)轉讓給李飈,每股轉讓價格為10.05 元,為公司最新股價的49%。
股權轉讓完成後,李飈將持有公司18.99%股權,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李再春為第二大股東。公司表示,本次股權轉讓有利於公司確立長期的戰略發展規劃,穩定公司股權結構。
就在前一日,仁和葯業公告,其控股股東仁和集團於9月9日與境內關聯自然人楊瀟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以協議方式轉讓持有的1.5億股公司股票。轉讓價款為每股2.86元,為公司最新收盤價的50%。
楊瀟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仁和集團董事長楊文龍之子。本次權益變動前,楊文龍持有仁和集團73.11%股權,仁和集團持有公司44.54%股權,楊瀟未直接或間接持有仁和葯業股權。本次權益變動後,仁和集團持有公司29.40%股權,仍為公司控股股東,楊瀟持有公司15.14%股權。就此次轉讓原因,公司同樣簡單表示,系基於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
幾乎如出一轍的是,之前潛能恆信「少東家」亦是半價受讓股權成為公司二股東。潛能恆信控股股東周錦明將其所持的32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股份轉讓給其子周子龍,轉讓每股轉讓價格僅為11.93元,為最新收盤價的49%。
集中在9月份,多家民企的「少東家」紛紛出場,子承父業,均是半價受讓,且口徑又是驚人的一致,其背後出於什麼目的?
有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半價」轉讓股權或存在為避稅考慮的因素。而為了堵上這種避稅的漏洞,國稅總局不久前頒布了《關於加強股權轉讓企業所得稅征管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構建股權轉讓所得稅管理的長效機制。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份文件如落到實處,將增大股權轉讓避稅的難度。」
二、套現說:利好之前蹊蹺轉讓
與上述較「單一」的轉股動機相比,萬昌科技家族內部的股權轉讓或能看清另一番端倪。
8月21日,萬昌科技披露重組預案,公司擬以29億元的交易總價買入北大之路100%股份。本次交易後,萬昌科技將轉型生物醫葯,控股股東將變更為未名集團,實際控制人也易主他人。方案一出,公司股價連續8個漲停,最新收盤價達到40.92元。
然而,就在預案公布前一天,萬昌科技控股股東高寶林與其母親王素英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王素英將其持有的公司2142.60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15.22%)全部轉讓給高寶林,價格為每股8.33元,理由是家族內部持股調整。
復牌前蹊蹺的股權交易不得不令人生疑。據悉,股權轉讓前第一大股東高寶林可流通股825.94萬股,限售股2477.82萬股;第二大股東王素英所持2142.60萬股為流通股。轉讓後,高寶林所持流通股為2968.5萬股。
「今年萬昌科技業績遞增背後是,公司大股東解禁即將期滿,控股股東『易主』更方便套現,又可以享受股價上漲機會。」某投資管理公司人士表示。
與此同時,除萬昌科技外,報喜鳥的股權轉讓則頗顯幾分資本運作的味道。公司控股股東報喜鳥集團以協議方式轉讓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879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5%,轉讓價為4.48元每股。受讓方吳婷婷、吳真生、陳一帆均為報喜鳥集團的關聯人,其中吳婷婷系公司董事長、報喜鳥集團董事長吳志澤之女,吳真生系報喜鳥集團監事、上市公司原董事,陳一帆系報喜鳥集團總經理、上市公司原董事陳章銀之子。
有投行人士認為,就此次協議轉讓,從報喜鳥集團的股東層面來說,存在著明顯的不公平,需要後續用其他的交易來對部分股東進行補償;另外,目前整個服裝行業普遍不景氣,在轉型的同時完成交班也是慣常操作。原標題:民企家族內部低價轉股 或為避稅或為套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