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世茂股份交易的

世茂股份交易的

發布時間:2020-12-30 05:30:45

A. 中國的企業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應該如何面對新的形式請提出你自己的三點看法,並且做出簡要說明

第一篇:加入WTO對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影響及對策

一、 加入WTO對我國主要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影響:
1.對玉米的影響。入世後,國外質優價廉的玉米將對我國玉米的生產、流通和消費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我國玉米的國際競爭力將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隨著世界主要玉米生產國取消對玉米的出口補貼,國際市場玉米價格將有所回升,我國玉米的國際競爭力可能進一步提高。
2.對小麥的影響。加入WTO後,我國承諾將降低小麥的進口關稅,增加小麥的進口量。這樣,我國小麥的競爭力將進一步被削弱。與此同時,世界小麥麥主生產國也承諾削減小麥的出口補貼,這樣我國小麥的競爭劣勢將有所扭轉。但總的說來,由於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對糧食城求的壓力,我國在今後的若干年內仍將是世界小麥主要進口國。
3.對大米的影響。目前,我國大米的競爭力雖然有所下降,但大米仍然具有比較優勢。在WTO農業框架下,世界市場大米價格將呈上升趨勢,因而我國大米的競爭力將有所回升。此外,隨著日、韓承諾削減其對大米的支持與保護水平,我國大米的競爭力將進一步提高,大米出口將進一步擴大。
4.對棉花的影響。加入WTO後,隨著我國減少對棉花貿易的保護,我國棉花的競爭力將被進一步削弱。由於世界紡織品貿易自由化的發展,我國棉花供需缺口將進一步拉大,未來幾年我國仍交寺加進口棉花的數量。
5.對水果的影響。加入WTO後,適度引進國際競爭,將有利於我國加快提高果品質量,增強我國水果的國際競爭能力,擴大國際市場佔有份額。
6.對水產品的影響。我國水產品在價格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加入WTO後,有利於擴大我國水產品的出口市場,改變出口布局,實現出口市場的多元化。關稅下調顯然會削弱對蝦的國際競爭力。
7.對肉類的影響。我國是世界上肉類生產大國。在價格上,除禽肉和牛肉外,我國肉類價格優勢明顯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加入WTO後,我國肉類生產和貿易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國際競爭力將進一步提高。

二、 WTO框架下提升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政策選擇:
1.積極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
2.積極主動地改革農產品流通體制,加快市場化步伐。
3.充分利用WTO的「綠色」政策,加強對我國農業的適度保護。
4.按國際標准經營農產品進出口業務,不斷提高我國農產品的質量。
5.改革現行的農業管理體制。對農業管理部門的管理目標和運作機制要重新定位,通過行政機構的精減和重組,從中央到地方成立一個有權威的綜合性農業管理部門,協調各方面關系。同時政府管理部門要實現向宏觀管理、信息服務的職能轉變,盡快建立完善的農產品貿易的信息資料庫,並與國際信息網路聯接,為農民及時提供准確的國內外農產品生產、供給、需求、價格變動趨勢的市場信息,為從事進出口業務的經營企業提供有關國家的農產品貿易政策法規及有關的要求,在農產品國際貿易中爭取主動。

第二篇:加入WTO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和對策中國加入WTO,勢必會影響我國農產品貿易,這種影響小至每個消費者、生產者的切身利益,大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既有有利的影響,也有不利的影響,筆者試就此作一分析,並就此提出一些相應對策。

1 《WTO農業協議》的主要內容及我國的承諾

《WTO農業協議》就是1995年1月1日生效的原關貿總協定第8輪談判即烏拉圭回合談判所達成的農業協議。其主要內容有:
1.1 市場准入規則
《WTO農業協議》要求各國必須遵守WTO的市場准入規則,開放本國市場。具體地說,第1,實行非關稅措施關稅化。即各成員國的各種非關稅措施都要按照規定的換算方法轉換成「等量關稅」。第2,在非關稅措施關稅化的基礎上實行關稅減讓。減讓要以各國1986-1988年的平均關稅為基數,發達國家在6年內(即1995-2000年)要將平均關稅削減36%;發展中國家在10年內(即1995-2005年)要削減24%。對每一單項稅目,發達國家削減幅度不得少於15%,發展中國家不得少於10%。第3,各國要保證最低市場准入機會。如果一個國家的進口量不足國內消費量的3%,要在《協議》實施第一年將進口量提高到1986-1988年國內平均消費量的3%,到《協議》實施期結束時擴大到本國消費量的5%。第4,實行關稅配額。即配額准入量內的進口農產品享受低關稅,超過配額准入量的進口農產品要繳納較高的關稅。第5,實行特殊保障措施。如果一國某種農產品進口量猛增或國內價格猛跌,則該國可採取徵收進口附加稅等形式加以限制,但須事先通知WTO農業委員會和受此政策影響的國家。依據以上原則,中國在與美國達成《中美農業合作協議》和《中美關於中國WTO的協議》時還作出如下承諾:到2004年1月1日,農產品簡單平均關稅稅率將從目前的22%降低到17.5%,對美國優惠產品的稅率將從目前的31%降至14%。具體承諾是:第1,棉花進口實行關稅配額制和准國家專營制。棉花進口初始配額為74.3萬t,配額內關稅稅率為1%,配額外為76%。進口配額將逐步增加到2004年的89.4萬t,配額外關稅稅率降至40%。國有貿易實體和非國有貿易實體各佔33%和67%的進口配額。第2,對奶製品進口實行單一的關稅管理制度,撤銷與WTO規定不符的一切非關稅措施。第3,降低魚類進口關稅稅率,從目前的25.3%逐步調整到2005年1月1日的10.6%。第4,穀物進口實行關稅配額制和准國家專營制。中國承諾在配額內進口徵收低關稅(穀物的關稅率為1%,穀物加工品不高於10%),配額外進口徵收76%的關稅,到2004年,配額外進口關稅稅率降至65%。第5,肉類進口實行單一關稅管理制度,同時削減肉類關稅,到2004年完成減讓。第6,油籽和大豆油。首先,我國承諾到2006年實現大豆油的貿易自由化。在過渡期內,對大豆油的進口實行關稅配額制和准國家專營制。初始配額為17.18萬t,配額內關稅稅率為9%,配額外為74%,為私有貿易實體預留份額為50%;到2005年,配額將逐步增加到32.61萬t,配額外關稅稅率降到20%,為私有貿易實體預留份額增加到配額製取消前的90%。從2006年起,取消大豆油關稅配額制和准國家專營制,進口只徵收9%的關稅。其次,對大豆的進口不建立配額制,關稅稅率限定在目前的3%(1998年大豆進口量超過300萬t),同時把大豆粉的關稅稅率限定在5%。再次,中國答應取消棉籽、向日葵籽、紅花籽、花生仁、玉米油的配額制,代之以10%的關稅稅率。同時,對這些菜籽和大豆油進口徵收的關稅稅率不高於其他植物油。第7,對專業農作物進口實行單一的關稅管理制度,並逐步降低關稅。第8,我國將削減木材及木材製品的關稅稅率,從目前的10.6%降至2004年1月1日的3.8%。同時,如果中國在加入WTO談判中為其他國家提供更為優惠的關稅減讓方案,則這一更優惠的方案同樣適用於美國。
1.2 國內支持規則
WTO農業協議規定,各締約國都要削減國內支持總量(AMS)。發達國家在6年內要削減AMS20%,發展中國家在10年內要削減13.37%。但WTO農業協議對國內支持措施作了區分:凡屬「綠箱政策」的補貼是允許的,可不作削減;凡屬「黃箱政策」的補貼則是不允許的,必須要作削減。「綠箱政策」是指那些既不會產生貿易扭曲,又能提高農業效率的政策,具體包括如下主要方面:第1,由公共基金或財政開支提供的一般性農業生產服務,如農業、科研、技術推廣、人員培訓、病蟲害防治、檢疫檢驗、培訓設施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市場信息咨詢等服務;第2,為保障糧食安全而提供的貯存補貼;第3,糧食援助補貼;第4,自然災害補貼;第5,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性投資補貼;第6,地區發展補貼。「黃箱政策」是指那些容易產生貿易扭曲的政策,主要包括價格支持、營銷貸款、面積補貼、牲畜數量補貼、種子肥料補貼、某些有補貼的貸款等。
1.3 出口補貼規則
WTO農業協議要求,各締約國必須逐步削減出口補貼,包括削減對農產品出口的直接支付、出口獎勵和為降低營銷成本而提供的補貼等。規定發達國家在6年內將出口補貼的預算開支削減36%,將有補貼的出口量削減21%;發展中國家在10年內分別削減24%和14%。中國承諾在加入WTO後對所有農產品均不給予補貼。
1.4 動植物檢疫檢驗規則
WTO農業協議允許各個成員國採取正常的以保護人類健康、動植物生命安全及其生長為目的的措施,但這些措施不應構成不公正的岐視,從而造成隱蔽性的對農產品國際貿易的限制。所採用的檢驗措施和依據原則應以國際標准、准則和建議為基礎,並在充分透明的情況下實施。另外,中國還作出如下承諾。第1,撤消對美國柑橘和美國太平洋西北部7個州的小麥進口禁令。第2,承諾將分3年逐步授予所有貿易實體貿易權,實現所有的貿易實體均有把除特定產品清單中的商品(包括小麥、玉米、大米和棉花)外的大多數商品進口到中國各地的權利。同時在3年內將逐步批准外國企業參與進口產品的分銷業務,並允許其提供與分銷相關的一系列服務。第3,允許美國在中國「入世」後15年內對中國產品仍適用「非市場經濟國家」傾銷標准,在中國人世後12年內可以針對中國出口引起或可能引起市場混亂的特定產品實施保障措施。第4,中美同意加強兩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合作與交流,鼓勵研究機構和農業企業在高科技領域的研究、開發與合作。

2 對中國農產品貿易的有利影響

2.1 加入WTO是我國加速市場經濟建設、爭取WTO成員資格,享受WTO成員國權利的先決條件
《中美關於中國加入WTO的協議》及《WTO農業協議》主張以市場作為合理配置經濟資源的手段。以市場為取向,這與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和目標完全一致。執行《協議》就意味著向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體制靠攏,使中國的經貿體制融合在世界經濟結構的大框架中,這將有利於加快引進國外市場機制,推動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同時,由於農業一直是中國加入WTO談判中爭議最大的部門之一,作為加入WTO的承諾,《協議》的簽署就為中國「入世」掃清了重大障礙,它有利於為中國農產品貿易特別是農產品出口創造穩定的國際貿易環境。通過WTO的多邊談判機制,中國與其他貿易國的農產品貿易糾紛可以得到較為公正的解決;通過直接參與國際貿易規劃的制定過程,中國的合法利益得到體現,擺脫「別人制定規則,中國被動參與」的不利局面;加入WTO中國可以享受多邊的永久性的最惠國待遇,使主要貿易大國將不得不取消對中國實施的不同程度的貿易歧視政策。
2.2 加入WTO可使中國農產品對外貿易主體多元化多元主體的互動關系,將為中國農產品貿易體制的改革、運作提供強有力的監督機制,減少在現有農產品貿易體制下的「尋租」行為,保持農產品貿易體制的透明性和可預見性,為農產品貿易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穩定的法律環境。《WTO農業協議》及《中美關於中國加入WTO的協議》還通過保證私有貿易實體的貿易份額,結束進口壟斷狀態,極大地激發國有貿易實體的主動性和經營活力,促進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提高國有農產品貿易實體的競爭力。
2.3 加入WTO可以擴大農產品貿易的內容
中國加入WTO有一個3年的實施過渡期,在此期間內,中國將逐步批准外國企業參與進口農產品的分銷業務,允許其提供與分銷有關的一系列服務。目前,在中國,這些與農產品分銷相關的服務業務發展較為緩慢。正如中國在80年代初引進加工業促進中國加工業的發展一樣,允許引進農產品貿易的服務內容將為中國農產品貿易服務業發展提供一些可行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模式,促進中國農產品貿易服務業的發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2.4 加入WTO有利於我國在發揮中國農業比較優勢的同時,以較低的價格取得國內消費者所需的農產品
隨著人口增長、工業進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對農產品尤其糧食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但同時中國農業資源相對短缺,投資不足,生產方式落後,直接制約著農業的發展和產品供給能力的提高,造成了糧食實際成本的迅速上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產品尤其糧食價格通過20年的不斷上調,已接近甚至超過國際市場水平。開放農產品市場,中國就可以按比較優勢的原則,放棄部分產品的生產,盡可能地利用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源,利用相對廉價的進口糧,彌補中國日益擴大的糧食供求缺口。
2.5 加入WTO將有利於我國加強對外農業技術合作與科學交流
加強合作與交流有利於提高我國農業生物工程技術運用水平,優化園藝產品、水產品、畜產品質量,增強這些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擴大這些產品的出口。中國園藝產品、水產品和畜產品出口具相當優勢。中國園藝產品出口占農產品出口總額的33%以上,水產品和畜產品居於主要位置。但三者在出口農產品中的比重在1995年到1998年間有所下降,園藝產品在1995年高達40.46%,1998年僅為33.11%;水產品和畜產品在出口中的地位分別由1995年的第2、第3位下降到1998年的第3、第4位。除了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外,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這些產品的質量問題。因而加強同世界各國特別是美國的農業技術合作,提高中國園藝產品、水產品和畜產品生產過程中科學技術應用水平,改善產品質量,必將推動中國農業比較優勢的發揮,促進和擴大農產品的出口。

3 對中國農產品貿易的不利影響

在簽署《中美農業合作協議》、《中美兩國關於中國加入WTO的協議》中,中國就開放農產品市場做出了一系列承諾,這些承諾可能在中短期內給中國農業和農產品貿易帶來一些挑戰和沖擊。
3.1 大幅度削減農產品關稅,取消某些產品配額制,有可能造成短期內農產品(尤其是穀物)進口的增加,從而使農產品自給率相對降低。同時,隨著農產品市場的逐步開放,我國農民的收入將會受到一定的沖擊
如《協議》撤消了對美國牛肉、柑橘和東北部7個州小麥的進口禁令。據估計,禁令的撤消、關稅的降低將使我國對美國小麥的進口從1998年的200萬t增加到500萬t,進口的增加將使中國麥農損失54.6億美元。此外,美國的玉米、柑橘、肉類的大量進口將進一步擠掉中國農產品一部分市場,使原本就存在的農產品「賣難」問題更加突出,農民增收更加困難。這對啟動和發育農村市場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3.2 中國加入WTO後將不對農產品進口進行補貼,停止增加並減少扭曲貿易的國內支持。這將使農產品特別是玉米、大米和棉花等因失去獲得補貼的機會而處於不利的地位中國從&拻*年開始取消了出口補貼,並曾承諾不再恢復採取出口補貼措施。但近些年來,農產品成本迅猛上升,價格迅速提高,農產品低價的優勢已漸消失,在發達國家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出口補貼來提高其農產品出口競爭能力的情況下,中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將面臨越來越嚴重的挑戰。
3.3 《中美關於中國加入WTO的協議》規定對中國出口農產品運用「非市場經濟國家」傾銷標准和「特殊」的特定產品保障措施。這將使中國農產品在規定的相應年限內(分別為15年和12年)易受美國反傾銷措施和保障措施的影響
美國《199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規定,「非市場經濟國家」主要指計劃經濟及一些市場經濟不發達國家。對來自這類國家的傾銷產品的「正常價格」的確定,美國採取替代計演算法,即由美國商務部選定一個與該非市場經濟國家在經濟發展水平上相似的市場經濟國家作為替代國,以該替代國的國內市場價格作為確定「正常價格」的基礎。由於替代國事先不確定,中國某些農產品特別是魚類、蔬菜、堅果等對美國的出口是否構成傾銷及傾銷的幅度如何,事先都無從預料,因而該制度帶有明顯的歧視性。中國出口美國的農產品可能成為美國農業保護主義的犧牲品。
《協議》規定,美國可以對中國出口造成或可能造成市場混亂的特定農產品實施保障措施,這是一種「選擇性保障條款」。據烏拉圭回合談判《保障措施協定》第2條第2款規定:「各項保障措施應對正在進口的產品適用而不問其來源(imespective of its Source)」。「不問其來源」實際上就是非歧視性原則或最惠國待遇原則在保障措施方面的具體化。因而相對於烏拉圭回合談判精神而言,這種選擇性條款帶有一定的歧視性,違反了WTO的最惠國待遇原則。據《保障措施協定》第11條第1款(乙)規定,保障措施主要有自願出口限制、有秩序銷售安排、出口節制、出口價格或進口價格調控機制、出口或進口監督等等。由於這些措施不受WTO的法律約束,其實施前後無需通知WTO或其他成員國,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因而,我國農產品的出口在加入WTO12年內可能受這些「灰色區域措施」的影響。
3.4 加入WTO還可能影響我國農產品進口市場結構,使農產品進口市場多元化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受阻
目前,我國農產品的主要進口市場為北美地區,1995-1998年占農產品進口的30.5%以上,但有下降的趨勢,1998年比1995年的38.8%下降4個百分點。其次是亞洲地區,佔中國農產品進口的20%以上,由於受金融危機、貨幣貶值的影響,該地區對中國出口份額由1995年的21.5%上升到1998年22.6%。拉美和大洋洲對中國農產品的出口也較為強勁,拉美一般佔中國農產品進口的14%以上,大洋洲佔10.5%以上。歐洲對中國農產品出口波動較大,其比重1996年比1995年的12.8%下降了6個百分點,但近年又表現出一定的上升趨勢,1998年比1996年上升了6個百分點。因而,近年來中國農產品進口市場有多元化的趨勢。《協議》實施後,由於中國承諾對美國許多大宗農產品撤消進口禁令或大幅度降低關稅(而這些在中國進口農產品中佔有重要比重),中國從該地區的進口將增加,使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農產品進口市場多元化趨勢有所「收斂」,而中國農產品進口對北美市場的依賴程度重新提高。農產品(特別是糧食)進口市場的集中將使糧食安全問題更為突出。

4 對策與建議

4.1 以市場為導向,根據比較優勢,調整農業生產結構
所有農產品都應按比較優勢,根據市場需求生產,即適當讓出部分產品的國內市場,把不具備競爭優勢的農產品(如糧食)的生產減少到最低安全水準,同時將用這些產品生產的資源轉向適銷的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生產上來,充分利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國內有限農業資源的最佳合理配置,提高農產品生產者的收入水平。
4.2 大力推廣農業科學技術,提高農業生產力,優化農產品質量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競爭激烈,農產品「賣難」,增產不增收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農產品質量不高。提高農業技術水平,發展「高產、高效、高質」的「三高」農業,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
4.3 建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
小規模生產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和現代化,其市場交易效率低,信息成本高,農業資本利用率低,最終造成農產品成本居高不下。因而,適當改變經營方式,降低成本,成為必然的需要。這就必須建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以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節約資本投入,擴大規模,取得規模報酬,達到降低農產品總成本,提高競爭力的目的。
4.4 進一步增加「綠箱」投入,提高農業生產力
《WTO農業協議》對於不引起貿易扭曲的國內農業政策,即「綠箱政策」不加限制。在諸多「綠箱政策」中,加強一般性政府服務、與生產不掛鉤的收入支持和環境規則支持對目前中國農業生產尤為有益。加強一般性政府服務有利於農業科研水平及農業抗災害能力的提高;增加與生產不掛鉤的收入支持,給農產品生產者適度的生活保障,有利於保護生產者的積極性;提高環境規劃支持,有利於保護農業生產力的源泉。
4.5 建立農業保險制度和保險體系
農業生產周期長,自然風險大。為增強農業的風險承受能力,保護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和維護生產者的利益,建立農業保險制度勢在必行。在發達國家,農業保險已受廣泛重視,成為政府支持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以美國為例,政府為參加保險的所有農作物提供30%的保險費補貼,投保農民的作物減產35%以上,可以取得聯邦保險公司很高的賠償金額。這種通過農作物保險保證生產者收入的穩定,取代災害救濟和價格補貼的做法,即不違背WTO規則,又能起到保護農業的作用,是值得我國借鑒的。

B.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的歷史背景

1、計劃時期
1974年3月10日,當時的貿協秘書長武冠雄宣布,美國達拉斯世界貿易中心來台投資計劃確定,並將計劃二─三年間,建置「台北世界貿易中心」,以解決外銷展覽需求問題。
1980年8月28日,鑒於公司法的法規,行政院「台北世貿中心策劃推動小組」計劃組成「台北世界貿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英語:Taipei World Trade Center Co., Ltd.)」,以利展館與相關計劃的推動,當時已確定籌備會組織的執掌為:副召集人張光世、執行秘書汪彝定、副執行秘書兼秘書組長武冠雄、工務組長嚴孝章,隔日,該公司成立,籌備委員會推舉武冠雄成為首任董事長,其後,也正式獲得位在紐約的「世界貿易中心協會」之會員資格,但因為展館規劃的問題,當時許多展覽仍然在台北松山機場的外貿協會展覽館進行。
2、興建時期
因為位置的問題,興建計劃一直到1981年才解決,最後是決議在基隆路與信義路之間的四四兵工廠舊址進行興建,面積約兩萬坪,但是到了1982年10月16日,可以容納1330個攤位,面積為27080平方米,高七層樓的展覽大樓,才真正開始進行興建,同時,貿協另外規劃了高30層樓的貿易大樓(即「台北國際貿易大樓」)、高22層樓的觀光旅館,作為後續的建設。
1984年1月17日上午,世貿展覽大樓的興建,因為天候不佳的關系,水泥柱松動導致模板掉落,造成工人黃長政當場被掉落的模板壓死的意外,此外,李添丁、郭泰豐、楊明輝、甘登華、李金獅、戴培達、張進發等工程師也分別受到輕傷;其後,台北市政府工務局也追究了承包商「互助營造公司」及監管商「中興工程顧問社」的相關責任。
為了要強化資訊服務提供的功能,世貿中心也計劃在啟用後,向宏碁電腦購置相關電腦設備,以加強外銷訊息的資訊化。
3、啟用初期
1985年12月31日開幕的中華民國資訊月展覽,成為第一個在展覽大樓內舉行,也是展覽大樓啟用前,先行辦理的展覽,同日,外貿協會秘書長江丙坤也在展覽大樓落成當日,宣示了以下重點,希望展覽大樓落成後,能發揮貿易效能:
「 1.以健全之組織與設備為我國業者與外商提供完善之服務
2.設交易市場及外銷樣品展示中心,網羅國內外之優良產品作長期展示
3.舉辦短期之專業展售會,並提供外界租用一樓展場舉辦其他展覽
4.利用國內外傳播媒體並藉專業展寄送邀請函廣泛宣傳」
──1985年12月31日,經濟日報
在展覽大樓正式啟用後,台灣北區郵政管理局也在世貿中心內開設台北市109支郵局,讓參觀展覽的民眾與參展廠商也可以使用郵政業務。
1986年1月2日晚上,剛啟用不久的展覽大樓發生火警,雖然撲救得宜,但卻暴露出消防安全上的缺失。
4、步入軌道
為了提升展覽規模,並加強外銷市場的推展,貿協自辦的展覽也正式提升為國際級展覽,因此,台北國際專業展應運而生。
5、四合一時期
雖然外貿協會旗下的國際觀光旅館尚未驗收,但在國際觀光旅館、國際會議中心、貿易辦公大樓皆順利完工的情況下,外貿協會仍舊在1990年1月8日進行「台北世界貿易中心整體落成啟用典禮」,這也是「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四合一建築的起源。
1991年8月16日,安益實業有限公司與台北世貿中心簽約,正式成為展覽會場攤位工程布置合約的承包商,意即世貿相關展覽,安益公司都會進行裝潢作業。
在第十三屆(1993年)台北國際電腦展進行時,台北世貿中心東側出入口發生磚塊無預警剝落意外,雖然沒有造成人員損傷,但基於安全考量,外貿協會也決定進行外牆重建工程。
6、展館擴增時期
展覽二館在1999年11月26日竣工並啟用,中華民國資訊月仍然成為第一個使用此展館的展覽;其後,隨著國際展覽的競爭日益激烈,外貿協會也計劃在展覽大樓二樓的展示中心,改建成展覽會場,並且讓台北國際電腦展進駐此展區。
而在2003年9月18日,信義計劃區A21用地所建置的「台北世貿三館」正式啟用,台北市電腦公會與外貿協會聯手主辦的「第二十三屆台北國際電腦展」成為第一個進駐該展館的展覽,因為展覽三館的交通較二館有利,加上展覽二館鄰近土地租近的問題,進而讓貿協選擇承租三館,並將二館經營權於2004年6月7日轉手給台北市政府。

閱讀全文

與世茂股份交易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外匯管制限額 瀏覽:288
股指期貨後買基金 瀏覽:254
2880表價格 瀏覽:232
中林集團信託 瀏覽:193
在陸金所里投資安全嗎 瀏覽:315
期貨大行情特點 瀏覽:239
買基金用什麼賬戶 瀏覽:903
英鎊對人民幣匯率建行 瀏覽:185
股票簡單解釋 瀏覽:34
pe股票ttm是什麼意思 瀏覽:825
海航投資值得長線嗎 瀏覽:358
什麼股票賺錢最快 瀏覽:295
東亞銀行信託 瀏覽:890
電子賬戶交易密碼忘了 瀏覽:241
專利權金融資產 瀏覽:81
工商銀行2017年投資 瀏覽:260
股票為什麼要每日做t 瀏覽:987
鋅價格西藏礦業 瀏覽:504
揚州股票開戶 瀏覽:437
智鑫葯業股票 瀏覽: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