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PO首發多少比例的股份,有沒有上限規定。如發行前股本4億,可不可儀IPO發行1個億股本還是只能發10%以上
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是指一家企業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首次公開發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據相應證券會出具的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的條款通過經紀商或做市商進行銷售。
一般來說,一旦首次公開上市完成後,這家公司就可以申請到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有限責任公司在申請IPO之前,應先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另外一種獲得在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的可行方法是在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允許私人公司將它們的股份向公眾銷售。
這些股份被認為是「自由交易」的,從而使得這家企業達到在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的要求條件。 大多數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對上市公司在擁有最少自由交易股票數量的股東人數方面有著硬性規定。
(1)上港集團增發擴展閱讀:
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是指一家企業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首次公開發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據相應證監會出具的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的條款通過經紀商或做市商進行銷售。一般來說,一旦首次公開上市完成後,這家公司就可以申請到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有限責任公司在申請IPO之前,應先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估值模型
就估值模型而言,不同的行業屬性、成長性、財務特性決定了上市公司適用不同的估值模型。較為常用的估值方式可以分為兩大類:收益折現法與類比法。
所謂收益折現法,就是通過合理的方式估計出上市公司未來的經營狀況,並選擇恰當的貼現率與貼現模型,計算出上市公司價值,如最常用的股利折現模型(DDM)、現金流貼現(DCF)模型等。
貼現模型並不復雜,關鍵在於如何確定公司未來的現金流和折現率,而這正是體現承銷商的專業價值所在。
所謂類比法,就是通過選擇同類上市公司的一些比率,如最常用的市盈率(P/E即股價/每股收益)、市凈率(P/B即股價/每股凈資產),再結合新上市公司的財務指標如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來確定上市公司價值,一般都採用預測的指標。
市盈率法的適用具有許多局限性,例如要求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要穩定,不能出現虧損等。而市凈率法則沒有這些問題,但同樣也有缺陷,主要是過分依賴公司賬面價值而不是最新的市場價值,因此對於那些流動資產比例高的公司如銀行、保險公司比較適用此方法。
在此次建行IPO過程中,按招股說明書中確定的定價區間1.9~2.4港元計算,發行後的每股凈資產約為1.09~1.15港元,則市凈率(P/B)為1.74~2.09倍。除上述指標,還可以通過市值/銷售收入(P/S)、市值/現金流(P/C)等指標來進行估值。
通過估值模型,可以合理地估計公司的理論價值,但是要最終確定發行價格,還需要選擇合理的發行方式,以充分發現市場需求,常用的發行方式包括:累計投標方式、固定價格方式、競價方式。
一般競價方式更常見於債券發行,這里不做贅述。累計投標是國際上最常用的新股發行方式之一,是指發行人通過詢價機制確定發行價格,並自主分配股份。
所謂「詢價機制」,是指主承銷商先確定新股發行價格區間,召開路演推介會,根據需求量和需求價格信息對發行價格反復修正,並最終確定發行價格的過程。一般時間為1~2周。
例如此次建行最初的詢價區間為1.42~2.27港元,此後收窄至1.65~2.10港元,最終發行價將在10月25日前確定。詢價過程只是投資者的意向表示,一般不代表最終的購買承諾。
2. 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集團公司如何整體上市
無論是國企和民企的整體上市,其採用的形式一般包括借殼上市、資產置換、A股吸收合並、資產注入等。從二級市場的路徑來看,整體上市途徑一般有4種模式:換股IPO上市、換股並購、定向增發收購和再融資反收購母公司資產。其中,定向增發收購模式是當前A股市場上應用最廣泛的模式。
換股IPO上市模式,是指集團公司與所屬上市公司公眾股東以一定比例換股,吸收合並所屬上市公司,同時發行新股上市。例如,A股市場上的TCL[微博]集團吸收合並子公司TCL通訊、上港集團吸收合並上港集箱等。其不同之處在於其整體上市並未發行新股。
換股並購模式,是指將同一實際控制人的各上市公司通過換股的方式進行吸收合並,完成公司的整體上市。例如,A股市場上的第一百貨通過向華聯商廈股東定向發行股份進行換股,吸收合並華聯商廈後更名為百聯股份。其不同之處在於該模式沒有新增融資,主要用於集團內資源整合。
定向增發收購模式,是指集團所屬上市公司向大股東定向增發收購大股東資產以實現整體上市。例如,上汽集團向大股東增發收購大股東全部的乘用車資產,本鋼板材向大股東增發收購大股東全部的鋼鐵資產等。這種模式是目前市場應用最為廣泛,大股東和市場投資者接受度最高的方式之一。
再融資反收購母公司資產模式,是指在二級市場上再融資反收購母公司資產,是比較傳統的整體上市途徑。例如,寶鋼股份採取的是向大股東定向增發與社會公眾股東增發相結合,募集資金用以收購集團的相關資產。這種模式不同之處在於方案簡單,但再融資不太受市場歡迎,特別是其購入資產盈利能力較弱時。
3. 關於定向增發的規定或規則,A股H股之間有什麼不同
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它是由中國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台、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A股不是實物股票,以無紙化電子記賬,實行「T+1」交割制度,有漲跌幅(10%)限制,參與投資者為中國大陸機構或個人。
H股也稱國企股,指注冊地在內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資股。(因香港英文——HongKong首字母,而稱得名H股。)H股為實物股票,實行「T+0」交割制度,無漲跌幅限制。中國地區機構投資者可以投資於H股,大陸地區個人目前尚不能直接投資於H股。
A股的特點:
1、在中國境內發行只許本國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的普通股。
2、在公司發行的流通股中占最大比重的股票,也是流通性較好的股票,但多數公司的A股並不是公司發行最多的股票,因為中國的上市公司除了發行A股外,多數還有非流通的國家股或國有法人股等等。
3、被認為是一種只注重盈利分配權,不注重管理權的股票,這主要是因為在股票市場上參與A股交易的人士,更多地關注A股買賣的差價,對於其代表的其他權利則並不關心(這點鄒定斌博士認為不對。鄒定斌博士認為中國A股中也有許多A股投資者也是注重參與A股上市企業管理權,小額投資者很少行使管理權主要原因在於自投入資金不多不足以控股該上市企業)。
H股的特點:
1、可以通過香港的駐內地的經紀公司開通香港股票帳戶,方能對H股進行操作。(如凱基證券、恆豐證券、招行香港,等等)
2、目前,無法在國內的經紀公司直接做到H股,一般都是通過港立的經紀公司開戶,所以,這些經紀公司會代理款項的轉入轉出。具體細則每個經紀公司是不同的。
交易方式區別:
A股的交易方式
A股不是實物股票,以無紙化電子記賬,實行「T+1」交割制度,有漲跌幅(10%)限制,參與投資者為中國大陸機構或個人。
T+1是一種股票交易制度,即當日買進的股票,要到下一個交易日才能賣出。「T」指交易登記日,「T+1」指登記日的次日。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對股票和基金交易實行"T+1"的交易方式,中國股市實行「T+1」交易制度,當日買進的股票,要到下一個交易日才能賣出。同時,對資金仍然實行「T+0」,即當日回籠的資金馬上可以使用。
H股的交易方式
實行「T+0」交割制度,既當天買入就可以當天賣出,無漲跌幅限制。中國地區機構投資者可以投資於H股,大陸地區個人目前尚不能直接投資於H股。
4. 浙大網新2018年九月解禁的當時增發價是多少
這次解禁不是增發。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數量為 101,210,796 股 ,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日期為 2018 年 9 月 12 日。
本次限售股上市類型:
2017 年 7 月 25 日,中國證監會下發《關於核准浙大網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華數
網通信息港有限公司等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的批復》(證監許可﹝2017﹞
1328 號);
核准公司向華數網通信息港有限公司等 7 名交易對方合計發行 82,889,674 股
股份購買浙江華通雲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通雲數據」)80%股權,並非公開
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 75,000 萬元。
本次發行新增股份已於 2017 年 9 月 12 日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
公司辦理了登記託管手續,公司總股本從 914,043,256 股增加至 1,055,988,046 股。
(4)上港集團增發擴展閱讀:
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的相關承諾具體如下:
股份鎖定期 :
1、發行股份購買資產
本次交易項下取得的對價股份自發行結束日起 12 個月內不進行轉讓;前述限售期
限屆滿後,華數網通信息港有限公司所取得的對價股份全部解禁,補償義務人所取得的
對價股份在滿足上述條件約定的以下條件後分三次解禁:
第一次解禁條件:
(1)本次發行自結束之日起已滿 12 個月;
(2)華通雲數據 2017
年《專項審核報告》已經披露;
(3)根據上述《專項審核報告》,華通雲數據 2017 年實
現扣非凈利潤≥2017 年承諾扣非凈利潤。上述解禁條件滿足後,補償義務人所取得的對
價股份的解禁比例為 30%。
第二次解禁條件:
(1)本次發行自結束之日起已滿 24 個月;
(2)華通雲數據 2018
年《專項審核報告》已經披露;
(3)根據上述《專項審核報告》,華通雲數據 2017 年、
2018 年累計實現扣非凈利潤≥2017 年、2018 年累計承諾扣非凈利潤。上述解禁條件滿
足後,補償義務人所取得的對價股份的解禁比例為 60%-已解禁比例。
第三次解禁條件:
(1)本次發行自結束之日起已滿 36 個月;
(2)華通雲數據 2019
年《專項審核報告》已經披露;
(3)根據上述《專項審核報告》,華通雲數據 2017 年、
2018 年、2019 年累計實現扣非凈利潤≥2017 年、2018 年、2019 年累計承諾扣非凈利
潤。上述解禁條件滿足後,補償義務人所持有的所有仍未解禁的對價股份均予以解禁。
此外,交易對方承諾:「自上市公司本次股份發行結束之日起算,交易對方通過本
次交易所取得的上市公司股份鎖定期不得低於 12 個月;且截至上市公司本次股份發行
結束之日,若任一交易對方持有華通雲數據股權的時間未滿 12 個月的,則該交易對方
通過本次交易所取得的上市公司股份鎖定期不得低於 36 個月。」
參考資料來源:上海證券交易所-浙大網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 在中國上市公司可以無限制的增發股票,那不就是印鈔票了嗎,例如天津港16.7億股,在發行十倍會咋樣
你擔心的問題不存在,無窮增發,不會有人買,也就發不出去。
政府監管比較嚴格,對增發審核很嚴。
即便完全放開的市場,無窮對水,投資者不會看好的。
股東也未必願意增發,這樣可能會稀釋他們的股票價值。
6. 港股供股和A股定增的區別
港股和A股的異同:
1、港股和A股同股同權,也就是說分送的權利是一樣的;
2、港股是用港元交易,A股使用人民幣交易;
3、港股是t+0的交易規定,可以即買即賣,提取現金的時間為交易日之後第2個工作日(T+2);A股是t+1的交易規定,當天買的股票只有隔天才能賣出,提取現金的時間為賣出股票之後第2個日;
4、港股沒有漲跌幅限制,A股具有漲跌幅的限制;
5、港股有最低股價的回購制度,即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跌到一定程度時,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有義務回收投資者持有的公司股票,而A股就沒有這個強制規定;
6、新股認購港股是每隻新股可提供最多9倍的融資。即1萬本金,可放大至10萬資金;認購期間的融資利息,按當期市場利率為准,通常以佔用天數計算,如年率5%/365*佔用天數(通常為7天或9天) ,A股則是不計認購期間的融資利息的;
7、港股在香港上市,屬於比較規范的證券市場而且是開放的國際化的投資環境,但A股在大陸上市,基本屬於政策性的證券市場相對是封閉的。
8、如果站在同一起點,當然是投資港股要好多,但由於大陸政策方面的原因,目前國內公民要投資港股不是很方便的,還有待於法律的規范才行。
7. 增發價格如何確定
沒有這方面的制度
很多都是不低於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的平均價或90%
但是沒有回什麼不公平的
因為一般出了增答發公告以後,還要報批,要過很久才實施,
比如京東方A表面看增發價才2塊多錢,現在5塊多,但人家是08年11月已經定下增發方案了的,那時股價3元。只是可能考慮各方面利益或其他原因才拖到前陣子報批並實施。
比如錦州港是去年6塊多的時候出公告的,增發價7塊多,結果股票價格還跌到3元多。增發是前一陣才實施的。你如果3元多買了,不是大賺了嗎?
又比如國恆鐵路,增發2.6元,那是人家在股票價格2塊多的時候就定好了並出公告的了。到現在股價5塊多了還沒實施,但是早晚的事,一實施的話肯定是按2.6,但非常公平啊!
國恆鐵路幾個月前我買過,沒漲,很郁悶,結果一扔就拉了。我覺得股性還很活躍,波段跡象很明顯。估計莊家壓根沒打算讓它暴漲,只在不斷地波段震盪中降低成本。並且它屬於鐵路板塊,包括廣深鐵路、南車、大秦、中鐵之類的都沒怎麼漲,隨大流吧。短線不是很看好,除非突破上軌。
8. 港股增發流程是什麼啊(內地國企去香港上市的公司)
跟承銷商商量把配股融資的方案提交給港交所然後找到客戶買就行了
一種是供股,就是向現有所有股東配股,幾股供一股的方案等等;
一種是配股,就是內地的增發,向某些特定的投資者配發額外的新股融資。
9. 誰給我講講上市公司發債的事
首先要符合證券法,簡單說就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凈資產不低於人民幣三千萬元,有專限責任公司的凈屬資產不低於人民幣六千萬元累計債券余額不超過公司凈資產的百分之四十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潤足以支付公司債券一年的利息等。
然後是公司董事會提議,股東大會通過。
接著是向證監會發審委遞交發行申請——等待通過——最後核准
最後是發行,上市。OK了。具體下面網站有公司專題及最適合個人投資者的債券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