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近4億收購天然氣集團股份

近4億收購天然氣集團股份

發布時間:2021-01-01 20:13:37

❶ 中國的天然氣公司有哪些

一、中國的天然氣公司有以下:

1、港華燃氣

港華燃氣集團是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中華煤氣)在內地經營的公用事業企業,業務涵蓋城市燃氣、城市水務、燃氣具零售,以及燃氣綜合保險、家居精品、高端櫥櫃等延伸服務。

2、華潤燃氣

華潤燃氣集團成立於2007年1月,是華潤集團戰略業務單元之一,主要在中國內地投資經營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城市燃氣業務,包括管道燃氣、車用燃氣及燃氣器具銷售等。

3、新奧燃氣

新奧能源(原新奧燃氣)於1992年開始從事城市管道燃氣業務,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清潔能源分銷商之一。新奧能源於 1992 年開始從事城市管道燃氣業務,目前已構建以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為主要產品,以城市民用、園區、公建、交通和工商業用戶為終端客戶,以城市燃氣、園區能源、交通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為主要業務的能源分銷體系。截至 2005 年底,新奧燃氣已成功氣化了中國 15 個省、市、自治區的近 60 座城市,覆蓋城區人口超過 3500 萬。

4、中油中泰

中油中泰燃氣公司於2002年注冊成立,公司專業致力於發展清潔能源,重點從事城市天然氣管網的投資、設計、建設、管理,管道天然氣、液化天然氣、壓縮天然氣、煤層氣的綜合開發利用。

5、中國燃氣

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燃氣)是中國最大的跨區域能源供應服務企業之一,通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燃氣成功構建了以城市管道天然氣業務為主導,液化石油氣、液化天然氣、車船燃氣、分布式能源、天然氣發電、供熱、合同能源管理服務以及燃氣設備,廚房用具製造,網路電商並舉的全業態發展結構。

二、中國現有的天然氣公司是屬於國營和私營並存的,經營性質是在實踐中,衡量企業是否壟斷,主要有兩個指標——資源佔有率和市場佔有率。據此分析,傳統能源領域中的國有企業的確具有「壟斷」性質。

(1)近4億收購天然氣集團股份擴展閱讀:

中國燃氣的項目布局

中國燃氣目前在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進行了廣泛的項目布局。截至2017年底,旗下公司已超過800家,擁有400多個城市燃氣項目,629座天然氣汽車及船舶加氣站項目,110多個液化石油氣分銷項目、16個天然氣長輸管線項目,1個煤層氣開發項目

8個液化石油氣碼頭,4個大型石油化工基地,燃氣管網總長10萬多公里,各類管道燃氣用戶2300多萬戶,瓶裝液化石油氣用戶600多萬戶,燃氣供應覆蓋城市人口超過1.5億人。

❷ 昆侖能源收購了昆侖燃氣後員工怎麼辦

從2008年開始,中石油在天然氣中下游領域布局了三家「昆侖」:中石油昆侖天然氣利用有限公司、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昆侖能源有限公司,其中昆侖燃氣總部所在地設在北京、昆侖利用總部所在地設在深圳、昆侖能源總部所在地為香港。
然而,三家「昆侖」卻沒能一起走到最後。在昆侖利用原總經理陶玉春落馬之後,昆侖利用被率先踢出局;隨後,昆侖燃氣和昆侖能源合二為一的消息也幾次傳出,此次終於消息落地,未來將只有昆侖能源一家「昆侖」獨自存世。
2015年7月17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正在計劃將旗下的燃氣業務整合為一家公司,與私營領域的對手展開競爭。目前,中石油計劃以子公司昆侖能源有限公司收購未上市的昆侖燃氣有限公司。 目前,昆侖能源是中石油旗下主要的商業燃氣供應商,而昆侖燃氣則在中國100多座城市從事燃氣分銷業務。兩家公司都從屬於中石油旗下的上市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最終中石油三家昆侖集團~昆侖利用被昆侖燃氣收購!昆侖燃氣被昆侖能源支付30億美元收購!昆侖能源勝出!現在2016年 昆侖能源需要經歷2-3年的整合集團公司內部 與 員工售後 整個後勤 後續的各種問題 等等等等等!待遇原來挺好的 收購後 就一般了!員工的獎金也是每月拿百分之75了 ,剛上班三、四年的員工 一個月也就兩千多元偶爾能達到三千元

❸ 昆侖能源收購了昆侖燃氣後員工怎麼辦

對員工來講:重組沒啥太大好處,兩個崗位並一個,人員縮編,職業生涯道路變窄。

❹ 進擊路上的吉利,或收購阿斯頓·馬丁19.9%的股份,達2億英鎊

【精彩車市1月日報道】進擊路上的吉利,繼吉利收購沃爾沃、路特斯、英國錳銅、戴姆勒集團近10%帶有投票權的股份且前段時間還傳出要收購賓利的消息。而眼下吉利似乎又對超豪華品牌阿斯頓·馬丁(AstonMartin)產生了濃厚興趣,吉利有意投資阿斯頓馬丁19.9%股份,涉及金額2億英鎊,而目前雙方還在協商當中。中國自主品牌一哥的商業版圖擴張的真是越來越迅猛。

熟悉談判的消息人士還表示,吉利認為阿斯頓·馬丁與其自有品牌路特斯(Lotus)整合後,在技術和汽車平台方面可能節省資金。吉利還擁有沃爾沃和德國戴姆勒的股份。

對此報道,阿斯頓·馬丁發言人拒絕就該公司是否在與吉利談判發表評論,只是說與潛在投資者的談判正在進行。吉利歐洲發言人拒絕置評。

上述消息人士還稱,戴姆勒支持阿斯頓·馬丁確保其長期未來的努力。戴姆勒持有阿斯頓·馬丁5%的股份,並為後者提供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AMG)發動機。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持有戴姆勒9.69%的股份,為最大單一股東。同時,戴姆勒與吉利正在加強合作,在中國成立了合資企業,共同經營smart品牌。

對於吉利入股阿斯頓·馬丁,戴姆勒拒絕置評。

早在上個月,路透社報道稱,阿斯頓·馬丁正與潛在投資者就建立「長期關系」進行初步談判。作為融資評估的一部分,阿斯頓·馬丁表示,這筆交易可能涉及股權投資,也可能不涉及股權投資。

當時消息人士稱,來自外部投資者的注資,是阿斯頓·馬丁考慮的多項選擇之一,這將有助於其改善低迷的財務狀況。阿斯頓·馬丁與多家潛在投資者舉行了會議,其中包加拿大億萬富翁勞倫斯·斯特羅爾(LawrenceStroll),以及其他汽車製造商和來自中國、印度和中東的潛在投資者。

業界普遍認為,出售部分股份可能有助於提升阿斯頓·馬丁的前景。自2018年10月在倫敦上市以來,阿斯頓·馬丁的資金相當緊張,主要由於業績低迷。自IPO以來,阿斯頓·馬丁一直在應對銷售下滑和投資者信心崩潰的局面,整體情況不容樂觀。上市時,阿斯頓·馬丁估值約為50億英鎊,如今其估值約為15億英鎊。

阿斯頓·馬丁已經連續兩個季度虧損。該公司二季度已錄得虧損7900萬英鎊,因此令今年前九個月的的稅前虧損高達9230萬英鎊,去年同期則為盈利2390萬英鎊。

2019年第三季報,阿斯頓·馬丁季稅前虧損1350萬英鎊,去年同期為盈利310萬英鎊,營收同比下滑11%至2.5億英鎊。第三季度經調整後的營業利潤1340萬英鎊,同比深跌51%。

在銷量上,阿斯頓·馬丁第三季度其賣給經銷商的批發汽車交付量下降16%,至1497輛,在英國、歐洲、中東和非洲、亞太地區的銷量也並不景氣。

2019年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阿斯頓·馬丁稅前虧損高達788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6.93億元),凈虧損達352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3.1億元)。當時,阿斯頓·馬丁將2019年批發銷售量的預估下調至6300~6500輛,而更稍早前的預估為7100~7300輛。

最新的數據顯示,2019年,阿斯頓·馬丁經歷了「非常令人失望的一年」。該公司在2019年售出了5819輛汽車,比2018年下降了7%。經調整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將達到1.3億至1.4億英鎊,比預期低約6000萬英鎊;營業利潤率將為12.5%至13.5%,低於早前預測的20%。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❺ 大眾耗資78.4億元收購奧迪剩餘股份,將達成100%持有

自1964年以來,大眾(Volkswagen)集團便從戴姆勒(Daimler)手中收購奧迪()股份,並在持股超過50%後具有奧迪的經營權,成為大家熟知的VAG集團。而近日,大眾除了已掌握99.64%的奧迪股份外,更打算將剩下的0.36%股份全數收購,達到100%持有奧迪。

▲預計Audi剩餘股權的轉移將在今年7月或8月的股東大會上進行,同時未來大眾集團高層也可能有一波人事異動。

大眾汽車集團高層也可能有些變化,先前即傳出保時捷總裁OliverBlume將轉任大眾品牌,而現任大眾總裁HerbertDiess則將辭去職位,並依舊擔任大眾集團董事長,至於保時捷總裁則將由現任Skoda總裁BernhardMaier接任。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上市公司被境外集團收購80%以上股份,對該上市公司影響怎麼樣,影響股價

該上市公司失去了控股權、股價會暴漲。

❼ 中國石化收購了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加工及石化產品公司西布爾多少股份

莫斯科時間12月17日,中國石化股份公司與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加工及石化產品公司西布爾宣布,中國石化收購西布爾公司10%股權順利交割。

❽ 中國石油集團與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什麼關系

中國石來油天然氣股份有限源公司(簡稱「中國石油」)是於1999年11月5日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簡稱「中國石油集團」)重組過程中按照根據《公司法》和《國務院關於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別規定》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油氣行業佔主導地位的最大的油氣生產和銷售商,是中國銷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簡稱中國石油集團,英文縮寫:CNPC) 是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於1998年7月在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的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系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是實行上下游、內外貿、產銷一體化、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作,跨地區、跨行業、跨國經營的綜合性石油公司。

❾ 格力多少億收購長園

十多天後,董明珠將迎來格力電器董事長換屆選舉的大考。

近個月,圍繞在格力身上的關注就沒有停歇。

先是宣布不分紅,讓格力電器(000651.SZ)市值一天蒸發270億;後董明珠又提出要用500個億「死磕」晶元,驚呆一批小股東。

發現,長園集團是1986年由中科院創立,專業從事電動汽車相關材料、智能工廠裝備、智能電網設備的研發、製造與服務的科技公司,而董明珠此前入股的珠海銀隆主要產品為電動汽車、新能源客車、純電動公交等新能源汽車,兩家公司在業務上的確有所重合。

格力「母子之爭」

此次擬收購長園集團股份的主體為格力集團,為上市公司格力電器的母公司。

由於收購范圍與董明珠投資領域有所重合,因此市場將其看作新一輪的格力公司的「母子之爭」。

其實,格力電器與格力集團的紛爭,早已有之。

2003年10月底,一篇《格力進軍廚具市場》的文章被廣泛轉載,市場上彌漫著「格力電器」多元化的聲音。

但隨後,風雲突變,格力電器發表公開聲明稱,部分公司在媒體刊登的專題報道中,借用「格力電器」和「格力空調」的品牌和良好形象來宣傳自己及產品,嚴重誤導了廣大投資者和消費者,是一種對格力電器品牌的侵權行為。

這里的部分公司,不是別人,正是格力集團下屬企業珠海格力小家電。直到2005年12月,格力集團與格力電器才簽署了無償轉讓商標的合同。

而在這個過程中,格力集團多位高官落馬。格力電器趁勢用1.48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格力集團持有的珠海凌達壓縮機有限公司、珠海格力小家電有限公司等公司的股權。

紛爭並未結束,此前格力集團曾提出要將格力電器賣給外資空調企業開利集團,引起了格力內部的強烈反抗。甚至董明珠也公開提及「沒有我就沒有格力,沒有格力也沒有我。」

更明顯的是,在2012年5月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格力集團推舉了4位董事候選人,但卻未能通過股東大會審議,最終落選董事會。這也意味著格力集團對格力電器的控制進一步減弱。

2016年11月,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僅在格力電器任職。

而此次格力集團擬收購長園集團,進軍格力電器曾看上的新能源車領域,無疑把「母子之爭」的猜想進一步放大。

家電產業觀察家劉步塵曾對媒體表示,出現這種集團收購對象和子公司業務方向出現重合,說明格力集團和格力電器的溝通出現了問題,格力集團在計劃進行這次收購時,根本沒考慮格力電器和董明珠的感受。

就本次收購是否涉嫌新一輪的「母子之爭」聯系了格力電器董秘,對方表示求證問題請聯系市場部,但轉接後無人接聽。

長園或成銀隆「替補」?

除了備受關注的母子之爭,此次格力收購長園集團的時間節點也是頗令人玩味。

就在5月15日,長園集團宣稱收到格力集團的要約收購後不久,董明珠的另一位新能源「寵兒」——珠海銀隆卻被媒體頻頻曝出「大面積減產」、「多地停工」、「員工出走」等負面消息,引得外界紛紛猜測,董小姐的造車夢是不是要「黃了」。

要知道,當初為了收購珠海銀隆,董明珠自己可是下了血本。回想2016年,董明珠極力看好珠海銀隆,想要通過上市公司收購其股權,卻並未得到股東們的支持。

最終,豪氣雲天的董明珠一怒之下自掏腰包,並找來萬達的王健林助陣,才一舉拿下珠海銀隆,帶領著疑似格力高管開始了新能源造車之路。

時隔一年多,這筆曾一度被董明珠看好的生意,從2018年起卻開始「出亂子」。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初銀隆新能源實現純電動客車產銷量3189輛,累計增長2228%,市場份額為3.6%,年銷量全國排行第七。截止2017年,公司還在全國建造了8大產業園基地,全球建立了5個研究院。

但快速增長的背後隱藏的財務危機也不小。先是2018年1月10日,有網友和媒體曝出供應商在珠海銀隆門口拉「我們要吃飯!我們要生活!請銀隆還錢!」討債橫幅的照片。

接著同月又被《財經》報道、以及當地一家自媒體曝出其通過拆卸、更換車輛電機,更改車輛大架號一系列運作,將1輛車變成2輛車,以此騙取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專項補貼。

就連珠海銀隆內部人士也曝出公司被收購以後,部分業績來自於格力方面提供的供應商資源,以及格力品牌的背書。

可見即便如今的珠海銀隆不似外界揣測的那般「不行了」、「要黃了」,但至少從這些已有信息看出,珠海銀隆的運營確實出了狀況,而且根據此前珠海銀隆方面的公開回復,公司目前確實在調整階段。

而反觀長園集團這幾年的業績,則比較亮眼。

2017年度報告顯示,公司2015年—2017年營業收入分別達41.6億元、58.5億元和和74.3億元;扣非凈利潤為4.8億元、6.4億元和11.4億元,經營性現金流也均為正值。從2016年起公司總資產更是連續達到百億規模以上。

拋開「母子之爭」不談,在一片珠海銀隆的負面消息聲中,格力集團的收購是否在為董小姐的造車事業找「新替補」,成為了市場熱議的話題。

不過,長園集團董事長許曉文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長園集團與珠海銀隆之間沒有合作,董明珠也沒有參與格力集團與長園集團的談判。而長園集團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則對表示,公司與格力之前有過業務上的合作。

❿ 青島啤酒集團耗資約4億元收購了全國各地的8家啤酒廠,其中最為著名的有兩起:斥資1.5億元收購上海嘉士伯7

1.B 2.A

閱讀全文

與近4億收購天然氣集團股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400港幣換人民幣多少 瀏覽:432
五千新台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530
拾貝理財怎麼樣 瀏覽:969
農行玫瑰花貴金屬圖片 瀏覽:800
各省小微企業貸款比 瀏覽:142
投資b股 瀏覽:556
最新在岸人民幣反彈 瀏覽:84
外匯黃金怎麼樣 瀏覽:161
樂視網投資現狀 瀏覽:563
重倉格力的基金有哪些 瀏覽:107
中國銀行現貨白銀價格走勢圖 瀏覽:968
21加幣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826
國外橡膠期貨實時行情 瀏覽:159
股票市盈動靜 瀏覽:270
麥田外匯 瀏覽:202
中建新塘天津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575
基金估值計算 瀏覽:354
基金投資債權稅 瀏覽:859
航天機電資金流向 瀏覽:774
股票賬戶借用 瀏覽: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