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中國二重與國機集團聯合重組

中國二重與國機集團聯合重組

發布時間:2021-01-01 21:58:25

『壹』 國機集團為什麼不要二重重裝

1:自發布2014年度業來績預報以來,自*ST二重終止上市之事時不時就被各方提出來論述一番,按照公司所述,「2011-2013年度,二重重裝連續三年虧損,自2014年5月26日起暫停上市。
2:2015年1月30日,二重重裝發布《2014 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預計 2014 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8億元左右。按照相關規定,如上述2014年度業績預虧最終經2014年度審計確認,二重重裝將在2014年度報告公告後進入強制退市程序。」
3:這讓原本寄望公司扭虧的投資者頗為擔憂,而且,從*ST二重的公告敘述來看,業績改變短期內難以見效:近年來,由於受到全球經濟衰退、國內經濟呈現「新常態」、經濟結構調整等方面的沖擊,傳統重型裝備行業處於周期低谷,市場需求低迷,行業產能過剩,市場競爭激烈,重型裝備行業傳統發展模式正處於調整變革過程中。

『貳』 有誰了解四川德陽二重廠的歷史

四川德陽二重廠全名: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原中國第二重型機器廠,以下簡稱中國二重),位於川西平原上的重工業城市德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的重型機械製造企業和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基地,是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重要骨幹企業。

公司始建於1958年,佔地面積260萬平方米,目前擁有8個生產分廠、3個全資子公司、6個控股子公司,總資產近80億元(截止2006年12月31日),員工1.27萬人。

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大型企業集團,現隸屬於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是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基地和我國最大、最重要的新能源裝備製造基地之一。

中國二重總部設在四川省德陽市,主要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分布在中國的兩省三地,即四川省成都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德陽基地和江蘇省鎮江出海口基地。

2013年7月17日晚間,面臨退市挑戰,連續虧損進入第三個年頭的*ST二重公告稱,在國資委主導下,其控股股東中國二重整體產權無償劃轉國機集團,作為重組後新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無償劃轉後,國機集團將間接持有*ST二重71.47%的股權。

2013年7月18日,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與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實施聯合重組,重組後的新集團沿用「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名稱,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中國二重與國機集團的整合已經釋放出了行業整合的信號。受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面臨市場困境的重機行業將由此步入整合時代。

中國二重技術科研實力雄厚。國家級技術中心下設重型機械設計研究院、大型鑄鍛件研究所、工藝研究所、焊接技術研究所、重型容器與核電技術研究所、信息技術所、計量技術所等多個專業研究院所,可為產品和技術開發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2)中國二重與國機集團聯合重組擴展閱讀

幾十年來,中國二重研製生產的許多產品,都以其標志性意義而載入了中國機械工業發展的史冊,如有中國「軋機之王」稱號的4.2米特厚鋼板軋機,2050型熱連軋機,1350型板胚連鑄機,125兆沖汽車前渠曲軸鍛造自動生產線和第一套原子反應堆本體,第一隻600兆瓦火電轉子,第一套國產三峽水輪機不銹鋼鑄件等等。

中國二重裝備水平先進。擁有各類主要生產設備3022台,具有大型冶煉、鑄造、鍛造、熱處理、機械加工和裝配及售後服務能力,可一次性冶煉710噸優質鋼水、澆鑄500噸級優質鋼錠、鍛造300噸級優質鍛件,可以完成大型復雜構件加工,並具備40噸~800噸各類產品的公路、鐵路、水路綜合運輸能力。

中國二重具有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和強大的產品研發、設計和製造能力,旗下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和博士後工作站,有以當今世界最大的160MN自由鍛壓機為代表的生產設備6600餘台。

具備一次性冶煉1000t鋼水、澆注600t鋼錠、產出550t成品鑄件及400t 成品鍛件的能力,是中國最大的冶金成套設備、鍛壓設備、風電核心部件、核電、水電、火電成套鑄鍛件、船用鑄鍛件、重型壓力容器、大型傳動件、大型航空模鍛件等重大技術裝備製造基地。

擁有國內首屈一指的特種大件物流碼頭,是核電、重型容器等大型成套設備極限製造加工基地。

中國二重經營理念明確。40多年來,公司以「裝備中國,創造卓越」為己任,為中國冶金、電力、水利、化工、汽車、航空航天、船舶、核能、交通運輸、礦山、水泥建材、農林等行業提供了大量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成套成線設備和各種優質大型鑄鍛件、型鍛件,其技術能力和製造能力代表了我國最高水平,產品行銷世界五大洲。

『叄』 世界最重加氫反應器在鎮江碼頭運往哪裡

成都4月28日15時許,在江蘇鎮江一處碼頭前,三架行車合力將一台巨型圓柱容器吊起,運裝至早已在江邊等待的運輸船上。這台260萬噸/年沸騰床渣油鍛焊加氫反應器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加氫反應器,它的成功製造與發運也標志著我國高端重型裝備製造旗艦——國機重型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揚帆起航」。

「在實現改革脫困目標後,為完善產業鏈並增強國際競爭力,國機集團為中國二重注入中國重型院和中國重機等力量,將它的極限製造能力轉化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國機重裝董事長陸文俊向記者介紹,國機重裝下轄二重裝備、中國重機、中國重型院及成都重機四家企業,以「強強聯手」實現優勢互補,力求打造國內第一、世界一流的集科工貿為一體的高端重型裝備旗艦企業。

『肆』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的簡介

中國二重具有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和強大的產品研發、設計和製造能力,旗下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和博士後工作站,有以當今世界最大的160MN自由鍛壓機為代表的生產設備6600餘台,具備一次性冶煉1000t鋼水、澆注600t鋼錠、產出550t成品鑄件及400t 成品鍛件的能力,是中國最大的冶金成套設備、鍛壓設備、風電核心部件、核電、水電、火電成套鑄鍛件、船用鑄鍛件、重型壓力容器、大型傳動件、大型航空模鍛件等重大技術裝備製造基地。擁有國內首屈一指的特種大件物流碼頭,是核電、重型容器等大型成套設備極限製造加工基地。
五十多年來,中國二重先後為冶金、礦山、能源、交通、汽車、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建設提供了近兩百萬噸重大技術裝備。許多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替代了進口,為推進中國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振興民族裝備製造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二重正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方式調結構上水平為主線,圍繞「做強做優,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中心任務,實施「走出去」戰略,大力提升公司國際化水平,大力加強企業自主創新,加強技術改造和企業管理,加快推進「一個中心,兩個基地」建設步伐,為中國從裝備大國走向裝備強國不懈努力。
2013年7月18日,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與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實施聯合重組,重組後的新集團沿用「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名稱,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

『伍』 二重重裝與中國一重哪個好

當然是中國一重,第三代核技術的全套設備製造能力,當然選他啦

『陸』 中國重型機械總公司和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之間存在著什麼關系么

三個獨立的集團公司,後兩者是國有大型重點企業

『柒』 三大重機指的是哪三個重機企業除了中國一重\中國二重,還有哪一個

你錯抄了,我們國家常說的是七襲大重機,這個重機主要指的是裝備製造業里的重型機械企業,中國一重,二重,上重,太重,大重,還有那個忘了。他們和三一重工,徐重等還不一樣,因為這兩家主要是工程機械。嚴格講不能叫重型機械。

『捌』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業務領域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圍繞裝備製造業、現代製造服務業兩大領域,著力打造機械裝備研發與製造、工程承包、貿易與服務三大主業,服務領域覆蓋了工業、農業、交通、能源、建築、輕工、汽車、船舶、礦山、冶金、航空航天等國民經濟重要產業領域,為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專業化服務。國機集團具有較強的資源集成和運用能力。雄厚的研發實力、廣泛的全球營銷網路、強大的資金實力和項目融資能力,形成了涵蓋設計、研發、製造、工程承包、系統集成、國際貿易等方面的完整產業鏈,具備獨特的產業價值和市場競爭優勢。
在機械裝備研發與製造業務領域,國機集團是中國最大的農業機械、林業機械、地質裝備製造企業,以及最重要的工程機械製造企業之一,眾多市場領先的優秀產品遠銷世界各地。同時擁有在重型機械、電站設備、石化通用、機床工具、汽車工程、機械基礎件、儀器儀表及環保設備等領域強大的研發能力和系統集成能力,向國內外市場提供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裝備和技術。
在國際工程承包業務領域,作為全球知名的國際工程承包商,國機集團連續多年入選(ENR)「全球225家最大國際承包商」前50強、「全球200強工程咨詢設計企業」前100強,在業內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在全球眾多國家和地區的工程市場具有重要的市場地位。2012年,國機集團名列(ENR)「全球225家最大國際工程承包商」第24位、「國際工程設計企業200強」第77位。
在貿易與服務業務方面,國機集團是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和國外先進技術和產品引進的重要窗口,是中國最大的汽車貿易和服務商,是中國機械工業最大的進出口貿易企業。
2013年7月18日,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與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實施聯合重組,重組後的新集團沿用「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名稱,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不再作為我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
裝備製造與研發
機械裝備研發與製造是國機集團重點發展的主體業務。深厚的行業背景和豐富的行業資源,獨具特色的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使國機集團擁有在眾多領域的科研開發和產品競爭優勢,成為中國機械工業最重要的科研開發與裝備製造企業之一,是推動中國機械工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的中堅力量。國機集團具有雄厚的科研開發實力,旗下28家國家骨幹研究院所,擁有眾多領域的一流研發機構和科技人才,累計獲得國家級獎項5400餘項,獲得國家專利3800多項,承擔國家或行業標准編制上千項。科研成果已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建設的眾多領域。
工程承包
作為全球極富競爭力的國際工程承包商,國機集團多年入選(ENR)「全球225家最大國際承包商」前50強、「全球200強工程咨詢設計企業」前100強,在國內企業中更是名列前茅。廣泛的市場網路,成熟而專業的大型工程管理經驗,雄厚的工程設計能力,強大的融資能力,以及在品質、安全、環保等方面的不懈努力,使國機集團成為海內外眾多工程領域和系統集成項目的合作夥伴。
國內外貿易
國機集團是我國機械工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及設備,並把我國優質的機電產品推向國際市場的重要窗口。作為國機集團的傳統主業,國機集團擁有完善的營銷體系、廣闊的市場范圍、通暢的貿易渠道,已基本形成了以機電設備為主導的貿易產品多元化、貿易方式多樣化和貿易市場全球化的格局。貿易與服務業務具有相當規模,在中國進出口500強企業排名中始終名列前茅。

『玖』 任洪斌的締造國機神話

國機集團的核心子公司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總公司(CMEC)正積極准備赴港上市,年底前將公布融資細節。至今國機集團在A股有三家上市公司,鼎盛天工、軸研科技、中工國際。
作為多家上市公司的老總,任洪斌到底有什麼「武林秘笈」,使得國機集團主營業務收入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長?
任洪斌是個直爽干練幽默
任洪斌是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簡稱「國機集團」)的總裁,作為國資委直屬的大型中央企業,國機集團在全球100家最大國際工程承包商中排名第47位。而在2001年8月底上任國機集團總裁時,任洪斌是當時全國近二百家央企中最年輕的總裁,因此他被稱為「少帥」總裁,中工國際是國機集團旗下的其中一家上市公司。
在任洪斌的第一個任期內,國機集團主營業務收入連續四年保持了20%以上的高速增長,經營額翻了一番多,2005年達到500億元;利潤總額增長了2.5倍。2006年經營額再創佳績,達到了650億元。
任洪斌到底有什麼「武林秘笈」,使得國機集團取得了這么良好的發展業績?
解決兩個問題
2001年8月底,任洪斌以新任總裁的身份來到國機集團總部上班。當時的國機集團總部還在北京西城區三里河一棟不起眼的6層小樓里辦公。那裡給他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沒有生氣,缺少人氣。他發現集團公司領導班子成員和總部中層幹部的年齡都比他大,員工絕大多數是原機械部機構改革分流過來的機關工作人員。而且,擁有的近60家子公司業務領域分散、規模參差不齊、實力相差懸殊,整個集團管理鬆散,缺乏凝聚力。集團總部沒有經營、沒有收入、沒有明確的主業,只是以管理為主,靠收取子公司管理費生存。
有知情人士分析,國機集團的整體狀況不容樂觀,對任洪斌本人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
然而,任洪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經過一些日子對國機集團的了解,任洪斌意識到,要改變國機集團的現狀,就必須迅速轉變觀念,按照企業發展規律辦事。任洪斌認為,「無論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其根本都是企業,我不相信國有企業就搞不好。」
在第一次與國機集團總部員工的見面會上,任洪斌要求總部每一位員工思考兩個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每一位員工在集團公司中的工作是否不能被取代?
之後,國機集團總部率先實施公開競聘上崗的做法。一開始有很多員工不能接受,各種議論和傳言滿天飛。
任洪斌立即做出了回應:如果哪個中層幹部真正想好了不參加競聘,他就可以不用在原來的崗位幹了。雖然阻力很大,但任洪斌始終認為,「企業就非得這么做才能發展」。因此,「不換思想,就換人」成為了任洪斌當時進行人事改革的重要原則之一。
任洪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很多當時很好理解我這個問題的員工,都通過競聘獲得了滿意的職位,很快成長起來了。但沒有意識到我這個問題含義的員工,結果失去了職務或調離了原來的崗位。」
2004年,國機集團又進行了三次以公開競聘的方式選擇人才的成功嘗試,對包括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總公司等在內的國機集團下屬重要企業的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等重要職務進行了公開招聘。
任洪斌提出的要求總部每位員工思考的另一個問題是,國機集團作為企業的生存基礎是什麼?
當時國機集團經營主業沒有確立起來,總部又缺乏經營能力,談不上對全集團眾多子公司經營工作的有效指導和管理,這顯然是違背企業發展規律的。任洪斌認為,服務只是國機集團總部業務的一部分,這是比較被動的。作為企業來說,要發揮集團整體優勢,就應該承擔項目,開展經營活動。
「非實體經營」這個詞產生了,這是國機集團獨有的經營概念或理念。任洪斌認為,叫什麼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要認可這一思路。這個思路是指,要充分發揮國機集團的整體優勢,利用國機集團的品牌和其他無形資產,積極承攬國內外大型綜合性業務,並組織國機集團所屬企業共同實施,帶動企業共同發展。在此基礎上,把屬下的工貿企業和科研院所用多種紐帶連接在一起,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及市場影響力。而且,「非實體經營」項目選擇的一大原則是:國機集團下屬公司靠自己的實力無法拿到的項目,國機集團總部才出面解決,這樣可以避免總部與子公司爭項目、搶市場。
繼續上市之路
這些年來任洪斌通過解決「兩大問題」,確定了以經營為中心,使國機集團取得了成績。但任洪斌並不因此而變得飄飄然。他表示,國機集團到了今天這種狀況,才是風險最大的時候。2005年底,國機集團遷址到中關村辦公。他告誡正在享受現代化辦公環境的員工們,一旦從這一現代化的寫字樓中搬出去,到時會連原先那個破舊小樓都去不成了。
隨著企業的發展,國機存在著一些隱憂。據有關人士分析,國機集團下屬企業之間業務仍比較孤立,沒有形成整合效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國機集團生產、製造這一環節比較薄弱,上下游產業鏈配套還不夠完善。
顯然,任洪斌已經意識到了這些隱憂。來自國機集團的資料顯示,該集團正在布局以海內外工程承包為主體,以國內貿易、高新技術產品開發與生產為支撐的「一體兩翼」發展戰略。其重點培育的「四大戰略板塊」已經形成,即工程承包與成套設備、工程設計與施工監理、科研開發與產品製造、國內外貿易。
任洪斌勾畫好了國機集團的未來,「到2020年,國機集團的銷售收入要達到1200億元,成為『世界五百強』,這是很保守的數字,我相信肯定能提前完成。」
按照任洪斌的戰略,一大工作重點就是要繼續推進重組進程。近幾年來國機集團針對下屬70多家二級子公司進行了戰略重組。2006年子公司數目已減少為43家,2020年還將減至30家以下。
日前,國機集團正式審定並通過了新一輪資產重組方案,計劃將核心子公司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總公司(CMEC)整體改制,申請H股上市。CMEC赴港IPO已經進入倒計時狀態,相關上市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年底前將公布融資細節。任洪斌表示,還將用幾年的時間推動下屬子公司的上市,國機集團未來至少要擁有1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據了解,在任洪斌上任前,國機集團還沒有一家上市公司,但目前為止,國機集團在A股有三家上市公司,鼎盛天工、軸研科技、中工國際.
「然後,到了適當的時期,整個國機集團將整體上市。」任洪斌解釋道,「一方面,資金緊張仍是我們面臨的問題之一,我們需要融資;另一方面,上市後,能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企業管理也會更加科學、規范。」

『拾』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的中國二重與國機集團重組

7月17日晚間,面臨退市挑戰,連續虧損進入第三個年頭的*ST二重公告稱,在國資委主導回下,其控股股東中國答二重整體產權無償劃轉國機集團,作為重組後新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無償劃轉後,國機集團將間接持有*ST二重71.47%的股權。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中國二重與國機集團的整合已經釋放出了行業整合的信號。受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面臨市場困境的重機行業將由此步入整合時代。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二重與國機集團聯合重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400港幣換人民幣多少 瀏覽:432
五千新台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530
拾貝理財怎麼樣 瀏覽:969
農行玫瑰花貴金屬圖片 瀏覽:800
各省小微企業貸款比 瀏覽:142
投資b股 瀏覽:556
最新在岸人民幣反彈 瀏覽:84
外匯黃金怎麼樣 瀏覽:161
樂視網投資現狀 瀏覽:563
重倉格力的基金有哪些 瀏覽:107
中國銀行現貨白銀價格走勢圖 瀏覽:968
21加幣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826
國外橡膠期貨實時行情 瀏覽:159
股票市盈動靜 瀏覽:270
麥田外匯 瀏覽:202
中建新塘天津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575
基金估值計算 瀏覽:354
基金投資債權稅 瀏覽:859
航天機電資金流向 瀏覽:774
股票賬戶借用 瀏覽: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