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業異業合作,不然就花高成本獲客
2. 個人最好的理財渠道有哪些
沒有所謂最好的,只看適不適合你。即使現在有一個利率高的,周期是半年,但是你下個月要用錢,那他就不適合你。
保本保息,但收益太低的:
買理財和儲蓄存款相比,要犧牲流動性,賺的就是一個高收益,但是目前部分銀行發行的保本固型收益型理財產品的收益卻和定期儲蓄差不多,這就失去了買理財產品賺取高收益的意義了。其實銀行產品是否實現保本保息,除了看協議是否標明保本保息之外,還要看投資方向和預期收益率,如果投資渠道是高等級債券、國家電網、鐵道部等穩妥渠道,且收益率在5%以下,那這樣的產品實際上也是能保證本金和收益的。所以,同樣情況下,兩款半年的理財產品,如果保本保息的產品年收益是3.7%,而投資方向為鐵道部的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年收益為4.8%,那肯定要拋棄前者選後者。
保證本金,但收益太高的:
有的銀行理財產品屬於保本浮動收益型,預期最高年收益可達20%,那麼這款產品的收益率可能是0~20%,而個別銀行在宣傳的時候只把最高收益20%打在廣告上,最低收益卻沒有寫明。這樣容易使客戶認為這款產品的年收益是20%,而忽視零收益這一條款。從目前此類產品的歷史運作情況來看,實現20%收益率的概率幾乎為零,而實現零收益的概率卻很大。如果自己的辛苦錢在銀行放了一年,收益一分也拿不到,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收益較高,但期限太短的:
「我行正在發售20天短期理財產品,年收益高達5%」,很多人便認為,買半年的才4.8%,還是買20天的合算!於是大家紛紛搶購短期高收益理財產品。實際上,如果資金確實是20天之後要用,那麼買這種短期理財會略微合算,但如果資金短期沒有明確用途,那20天到期後,資金就會回到活期賬戶上,一般要再等10天左右才會選到下一個短期理財產品,即使短期理財收益一直維持5%的高位,那幾個月下來,你實際拿到的收益僅僅為3.4%左右隨便買個時間稍長點的理財產品都會比這高!
產品不錯,但銜接不好的:
有些理財產品無論從穩妥性和收益性都挑不出毛病,但唯一有一點不好,就是理財到期後,這家銀行沒有銜接的產品,最少等上一兩個月才會推出一期,這樣到期資金會在活期賬戶上「躺」好長一段時間買理財比買國債還難,這樣的產品也不能買。選理財不要看單一理財期的收益,如果銀行產品線豐富,到期後接著就會有接續產品,有的甚至當天就能買上當天起息的新產品,能夠無縫銜接和滾動理財,這樣才能實現理財收益的最大化。
3. 理財師怎麼拓展渠道呢
你好。
不知你所說的「渠道」,是指希望認識更多同業內人員,還是希望認識客戶。根據你的目標對象容不同,所採取的方式必然不同。
以下我以認識更多「客戶」舉個粗略的例子:
一、線下
不需要多說,每個金融機構都有自己一套大同小異的模式和方法。
二、線上
線上渠道的拓客,如:貼吧(基金吧、信託吧、理財吧等),論壇(和訊、融360、挖財、網易等)商友圈,雪球,網路知道行家,豆瓣活動欄目等
社會化媒體拓客,如:自媒體個人號的入駐,一點資訊、今日頭條、搜狐等
新媒體拓客,如:個人公眾號、新浪微博等
第三方平台拓客,如:新浪理財師平台、掌富寶理財師門店等
還有一種較為進階的拓客方式,個人主頁配合SEO/M外鏈投放提升權重獲客,不詳細說了,可自行了解。
最後說一點,每個機構都會說自己是「互聯網+XXX」,因為都會有各自的比如APP、網站、渠道。然而真正的互聯網+注重的不是平台,而是方法。給了你平台,還需要你去進一步了解其中獲客(運營)的方法,這才是互聯網+的精髓。
謝謝,掌富寶|高搜易財富 很高興為您解答!
4. 投資理財的渠道有哪些
投資理財,投資理財是指投資者通過合理安排資金,運用諸如儲蓄、銀行理財產品、債版券、基金、股票、權期貨、商品現貨、外匯、房地產、保險、黃金、P2P、文化及藝術品等投資理財工具對個人、家庭和企事業單位資產進行管理和分配,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從而加速資產的增長。
一般人談到理財,想到的不是投資,就是賺錢。實際上理財的范圍很廣,也就是個人一生的現金流量與風險管理。包含以下涵義:
1、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不是解決燃眉之急的金錢問題而已。
2、理財是現金流量管理,每一個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錢(現金流出)、也需要賺錢來產生現金流入。因此不管是否有錢,每一個人都需要理財。
3、理財也涵蓋了風險管理。因為未來的更多流量具有不確定性,包括人身風險、財產風險與市場風險,都會影響到現金流入(收入中斷風險)或現金流出(費用遞增風險)。
5. 做理財顧問的怎麼建立渠道
嗯 渠道的話 最主要就是手頭有客戶末梢 或者 你有能力就幫助有客戶末梢的人。什麼高點數什麼的都是浮雲。最主要要有核心競爭力, 想想自己是規劃能力比較好 還是 服務能力比較好
6. 你好,我是做理財產品銷售的,請問有什麼渠道可以讓我拓展更多的客戶
第一、武裝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專注更專業。對LZ的情況不太了解,起碼你需要一兩個證書,具有含金量的證書。第二、宣傳自己,包裝自己。第三,變主動為被動,你需要換一個擁有資源信息的工作崗位,例如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