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如何在一個月之內理財和節約
大道理是首先是要知道的,錢還是要省!尤其是學生,都是父母給的錢,而不是自己掙的錢,這一點如果不牢記,不明白這一點後患無窮啊,因為將來就算自己能掙了,但是浪費的習慣養成了,也是特別容易花出去的,這樣怎麼有存款?談何理財?
記住,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啊! 細水長流,積少成多!!!!
這是我之前回答過一個學生,也被很多人認可的基金理財初步
http://..com/question/164419297.html,你有空可以看看。希望對你一點幫助!
-----------------------------------------
首先聲明我不是專業人士。下面的回答以前答過給學生,希望你也能有所啟發。
可以考慮買基金。假如10000元做本金。要分開貨幣基金50%,激進型基金30%,成長型基金20%,這樣可以保證不會太大的風險。分配的原則基於激進型是最高風險的基金,通常85%用於股票投資,成長型基金稍低,貨幣型是強於定期存款的基金,最沒有風險。
當覺得整個股票市場快要升起來時,可以考慮把貨幣的20%轉換為激進型基金。如果覺得即將是熊市了,就減少激進型和成長型的份額,轉化為貨幣型基金,這樣比較穩重。
作為學生,只能是抱著熟悉游戲規則的學習心態,不能因此而影響學習生活,所以,也不必強求升值太多,在保證基本生活費開支的情況下,可以嘗試一下。如果是打算每月投入的話,可以去銀行開通網上銀行業務,自己選個優秀基金,開通定投業務也可以,一般每月最少100, 200,300元的都有。注意品種不要太多哦。如果你每月打算投500,建議你只買一個定投好了。這樣容易分析盈利,虧損,而且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在上面。所謂定投,就是每月的固定日期自動扣錢買入固定金額的基金。
有空可以去我的空間看看,網址是http://hi..com/cngavintse 有不少適合你的投資理財方面的內容可以學習的,最後祝你學有所成。
㈡ 既提高理財,又節約理財。病句在哪
既提高理財,又節約理財。修改病句為:
1、要學習理財的方法,提高理財的水平。
2、要掌握理財的方法,提高理財的效率。
㈢ 怎麼理財和節約
簡單說,就是開源節流。把本金保住,不斷增長,爭取平時的消費都在利潤里支出,這樣本金就會不斷增加。
㈣ 關於節約理財的問題
去做定期定投
㈤ 如何理解理財=投資,理財=節儉
先說第一條,理財≠節儉。節儉是指生活方面節約、節省,控制支出。而理財版是指通過各權種手段及工具對自身財務狀況進行規劃管理,是每一分收入都能合理利用,並不是控制支出就行。
第二條,理財≠投資。投資顧名思義,就是投入資金到某方面去獲得投資收益的過程。而理財是全方位的,對收支進行規劃。
㈥ 理財就是要節約用錢嗎
一、 理財:什麼叫理財?理財就是對個人、家庭財富進行科學地、有計劃地、系統地管理和安排。簡單說是關於賺錢、花錢和省錢的學問。
1、 合理的支配錢,該花的錢才花,不該花的錢不花
2、 設法使錢生出更多的錢,通過投資獲得更多的收益。
二、 理不理財大不一樣。
比如:每月工資的節余在銀行里採取「零存整取」就比「活期」的利率高2.375倍。所以「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三、 理財規劃:
理財≠投資
投資只是理財的一個內容。理財包括對人生和財富的全面規劃。
理財規劃包括:
1、 子女教育規劃: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個人素質。
2、 保險規劃:各種狀況下的基本保障。
3、 稅務籌劃:合理的避稅。
4、 養老規劃:退休以後能夠保持原來的生活水平。
5、 遺產規劃:能夠將遺產順利移交。
6、 投資規劃:資產的保值增值。
①金融投資規劃:含債券、基金、股票、黃金、信託、期貨、權證、外匯以及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外匯理財產品等等。
②不動產投資規劃:住房和商鋪的投資、出租、投機和避稅等等。
③嗜好類投資規劃:古玩、字畫、郵票、錢幣、門券、報刊等等收藏品。
四、 理財的前提:摸清你的財務狀況→統計出資產與負債→明確定期的收入與支出→確定未來中長期的規劃→確定要達到的目標
五、 理財的基本原則:
1、 量入為出,量力而行。
2、 風險和收益相匹配。
3、 做好功課,不亂投資。
4、 控制慾望,不能貪婪。
六、 理財的基本定律:
1、4321定律:40%用於供房及投資、30%用於家庭生活開支、20%用於銀行存款以備應急之需、10%用於保險。
2、72定律:不拿回利息利滾利存款,本金增值一倍所需的時間等於72除以年收益率。
3、80定律:金融資產占總資產的合理比重等於80減你的年齡乘100%。
4、家庭保險雙十定律:家庭保險設定的恰當額度應為家庭收入的十倍,保費支出為家庭年收入的10%最為適宜。
5、貸房三一定律:住房貸款多少合適?每月的房貸金額以不超過家庭當月總收入的三分之一為宜。
七、 理財大忌和誤區:
1、 理財是有錢人的事:工薪族更應該理財,壓力大,需要理財來增加自己的財富。積沙成塔,集腋成裘。
2、 有了保險就不用理財:保障和資產的增值是不同的2個概念。
3、 投資操作的短平快那
4、 跟風,沖動購買:理性分析,獨立思考,貨比三家。
5、 過度集中或者過度分散投資
6、 敢輸不敢盈,一漲就賣,越跌越不買:學會設立止損點和盈利點。
八、 成功理財的指標:
1、 所有財富是否合理利用?
2、 生活質量是否改善?
3、 退休以後的生活是不是有充足的保障?
4、 資產有沒有真正的保值增值?
九、 理財產品的分類:
1、 金融產品的分類:儲蓄、股票、債券、基金、保險、期貨、黃金、信託、外匯及相關金融衍生品。
2、 非金融類:①不動產類:房地產、實業投資、拍賣、典當、股權投資。
②收藏類:古玩、字畫、郵票、錢幣、門券、報刊等。
3、 按照流動性分類:從強到弱:現金、活期儲蓄、貨幣市場基金、定期儲蓄、債券、人民幣集合理財產品、外匯、股票、黃金、期貨、保險、收藏、實業投資、房地產等等。
4、 按照收益分類:從底到高:儲蓄、國債、銀行理財產品、企業債券、基金、集合理財產品、銀行外匯理財、黃金、股票、期貨、股權投資、外匯及金融衍生品交易。
十、 投資理財的資產組合三大原則:安全性、收益率、流動性。(排序由個人資產、財務狀況、理財目標等因素構成,並且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重要性有不同的排序)
十一、 目前的熱門產品有:國債、貨幣市場基金、券商理財產品、股權投資、銀行理財產品。
特點是:1、全由金融機構代理,省心省力。2、流動性較好,買賣方便。3、收益率相對銀行儲蓄較高。
需注意的是:1、投資方向不同的比較,就是對產品本身的了解。2、收益水平的比較,對不確定的浮動收益要有心裡准備3、流動性比較,4、風險度的比較。
千萬不要盲從,要根據自己的特色來規劃,不然就找專業理財人員幫助。
十二、投資組合的選擇:
1、 激進性組合:成長性資產80-100%,定息資產0-20%;具有很大的增值潛力,風險大,波動大;
2、 較激進性組合:成長性資產70-80%,定息資產20-30%;具有較大的增值潛力,風險較大,波動較大;
3、 穩健性組合:成長性資產50-70%,定息資產30-50%;具有一定增值潛力,存在一定的風險;
4、 較保守性組合:成長性資產30-50%,定息資產50-70%;具有較小的增值潛力,風險較小;
5、 保守性組合:成長性資產0-30%,定息資產70-100%;增值潛力很小,風險很小;
人生的不同階段應該選擇不同的組合:
1、 單身期:一般2-6年,參加工作至結婚的時期;收入低,花銷大,投資重點不在獲利,在積累經驗。可在預留10%的緊急准備金後,積極參與較激進性組合或激進性組合。
理財順序:節流計劃→資產增值計劃→緊急准備金→購置住房
2、 家庭形成期:一般1-5年,結婚至孩子出生,收入增加,生活穩定;理財重點是合理安排家庭建設的支出。首先安排繳費少的定期險、意外險和健康險,再預留15%的緊急准備金,剩下的參與穩健性以上組合。
理財順序:購置住房→購置硬體→節流計劃→緊急准備金
3、 子女教育期:20年,子女的教育費和生活費快速增加,因此要把理財重點放在這兩個部分。建議10%緊急准備金,10%的保險,40%可快速變現的基金或者債券股票等等,40%參與激進性組合。
理財順序:子女教育規劃→債務計劃→資產增值計劃→緊急准備金
4、 家庭成熟期:15年左右,子女參加工作到家長退休這段時間,工作能力、經驗、經濟狀況都到了高峰時期,此時最適合積累財富,擴大投資是理財重點。建議10%緊急准備金,10%-20%的以養老、健康和重大疾病為主的保險,70-80%參與穩健性組合。
理財順序:資產增值計劃→養老規劃→特殊目標規劃→緊急准備金
5、 養老期:退休後,投資和消費都比較保守,理財也以身體和精神第一,財富第二;主要以穩健、安全、保值為主要目標。建議10%緊急准備金,20%-30%的活期儲蓄或者通知存款,60-70%參與保守組合。資產較多的老年人可以用合法避稅的手段把財產有效的交到下一代手中。
㈦ 怎樣做才學會理財,難道就是節約資本就是理財嗎
要學會理財,我認為先有錢,錢是理財的基礎,也要合理的消費,懂得如何消費也就懂得如何掙錢,如何使自己的生活燦爛多彩!
㈧ 學會理財勤儉節約400字
我們學的第一首唐詩就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時候老師和父母就教育我們要節省每一粒米,農民伯伯太辛苦了,我們吃的每一口糧食都是用雨水和汗水澆灌的。節儉,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今天的社會里,更顯得意義深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漸漸地將過去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拋棄,而懸著了奢侈安逸的生活。人們似乎已忘了,今天的美好的生活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用血汗、拼出來的。許多革命家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國家主席毛澤東所有衣服中竟沒有一件不打補丁的;敬愛的周總理的睡衣穿了幾十年,破了就補,補了又補,直到爛了,沒法再補,就把整個背部換掉也不肯買件新的;無產階級戰士雷鋒,臉盆用得油漆都落光了也捨不得丟掉。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那便是為了替國家省下建設的資金!
有的同學會說,那時國家底子薄,所以需要勤儉,現在人們富裕了,應該享受一下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的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人們的物質生活比解放前好多了,但與發達的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我們的國家還不富裕,仍然需要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在日常生活當中,有些同學就有鋪張浪費的壞習慣,他們專挑高檔、名牌的文具相互攀比、炫耀,沒用一兩次便又扔掉了。有一些同學一直嫌學校的飯菜不好吃,時常倒飯菜。要知道我們的一頓飯,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啊。農伯伯頂烈日,冒風雨;食堂叔叔阿姨,買菜、揀菜、洗菜、炒菜,熱騰騰的飯菜送到我們手中時,多少人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我們怎麼能不好好珍惜呢?
生活貧困要勤儉節約,生活富裕也要勤儉節約。俗話說:坐吃山空。歷史上「今日花天酒地,明日乞討過街頭」的例子屢見不鮮。我國五代時期有李存審「贈簇教子」的故事,李存審出身貧困,40年為國征戰,100多次被敵箭射中骨頭,後來他做了大官,看到孩子們整日吃喝玩樂,從小嬌生慣養很不放心,他就把過去從骨頭中拔出的箭頭送給孩子,告戒他們不要忘記勤儉節約,並說「當知爾父起家如此也。」
所以今天,我們應該大聲倡議: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節儉意識,「讓節儉成為習慣」、「讓節儉成為生活方式」,堅持從自己做起,從每一天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粒糧,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時時處處、點點滴滴都節儉,我們才能節約資源,也只有時時處處從我做起,這樣我們的地球家園才會永遠美麗富饒!
--1000字
㈨ 怎樣學會節約理財
利用在線記賬的系統詳細記錄自己每天的收支,可以知道那些開支是不要的,以後就可以盡量節省,可以用自己的積蓄買些保本型的理財型產品。
㈩ 理財點子、名人節儉事跡、節約理財名言俗語
看《理財周刊》已很久了,我一直把它作為理財的指導手冊。我是工薪一族,在理財實踐中也積累了一點驗,現介紹給大家,不一定能賺很多錢,積少成多總沒錯。
一是短期滾動儲蓄法。即把手中到期的長期存款加上當月的工節余,存一個一年或兩年的存單,隔一二個月再把手中的錢存一或兩年的存單,以此類推。這樣一年後,每一兩個月便會有一張存單到期,用錢時很方便,如不用錢,可繼續滾動存儲,樣能夠取得較好的收益。
二是合理投資。注高低搭配、長短適宜,考慮自己的財力、知識、齡和性格等素,講究投資的優化組合。還可根據自己承擔風險的能力,將資金投資於數種風險大小不同的品種,或長期或短期,或收益高或收益低的,從而分散和降低風險。
三是常去銀行逛逛。近年來,銀行新業務品種不斷推出,多種多樣的服務品種和項目讓人眼花亂。抽空到銀行里走走看看,一來增長理財的知識,二來也了解哪些業務可適合自己。
四是到當鋪和舊貨市場走走。時下當鋪舊貨市很熱鬧,其實賣的舊貨並不舊,有些完全是新貨,然而價錢卻相當便宜。
五是去拍賣會瞧瞧。一些以民間收藏品、日用品為主拍的拍賣會,拍品價位低廉,適合工薪族。參加拍賣會既可拍掉自己不喜歡的物品,又可買進一些價位較低又有升值潛力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