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金融資產涉入

金融資產涉入

發布時間:2021-03-14 23:49:56

① 繼續涉入資產和負債是什麼科目

繼續涉入一共有6種:
①通過擔保方式繼續涉入;
②附期權合同並且所轉移金融資產按攤余成本計量方式下的繼續涉入;
③持有看漲期權且所轉移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方式下的繼續涉入;
④出售看跌期權且所轉移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方式下的繼續涉入;
⑤附上下期權且所轉移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方式下的繼續涉入;
⑥金融資產部分轉移的繼續涉入。
注意:教材對第1種通過擔保方式繼續涉入有兩個段落的文字說明,而教材例題是第6種金融資產部分轉移的繼續涉入。因此,不要用擔保方式繼續涉入的那兩段文字去解釋這個例題,兩者說的不是一件事。

(1)金融資產部分轉移的繼續涉入
甲銀行持有一組住房抵押貸款,借款方可提前償付。20×7年1月1日,該組貸款的本金和攤余成本均為10000萬元,票面利率和實際利率均為10%。經批准,甲銀行擬將該組貸款轉移給某信託機構(以下簡稱受讓方)進行證券化。有關資料如下:
20×7年1月1日,甲銀行與受讓方簽訂協議,將該組貸款轉移給受讓方,並辦理有關手續。甲銀行收到款項91 150 000元,同時保留以下權利:(1)收取本金10 000 000元以及這部分本金按10%的利率所計算確定利息的權利;(2)收取以90 000 000元為本金、以0.5%為利率所計算確定利息(超額利差賬戶)的權利。
受讓人取得收取該組貸款本金中的90 000 000元以及這部分本金按9.5%的利率收取利息的權利。根據雙方簽訂的協議,如果該組貸款被提前償付,則償付金額按1:9的比例在甲銀行和受讓人之間進行分配;但是,如果該組貸款發生違約,則違約金額從甲銀行擁有的10 000 000元貸款本金中扣除,直到扣完為止。
20×7年1月1日,該組貸款的公允價值為101 000 000元,0.5%的超額利差賬戶的公允價值為400 000元。
簡要分析:這是資產證券化的業務,受讓人會以9000萬元貸款為基礎發行利率為9.5%的債券,甲銀行收到9115萬元款項,主要來源於債券發行收入。

①概念解釋
超額利差:是指基礎金融資產的利息與證券的利息的差額。本例中,受讓方以9000萬元貸款為基礎發行利率為9.5%的債券,貸款利率10%與債券利率9.5%的差額0.5%形成的利息,就是超額利差。超額利差最後由甲銀行享有,但甲銀行必須確保9000萬元貸款的本息能夠如數收回,否則超額利差就泡湯了。這樣,超額利差會驅使甲銀行努力收賬,另外,超額利差賬戶金額相當於對違約損失進行抵押擔保,因此,超額利差具有信用增級的功能。
次級權益:是指未轉移的貸款1000萬元,優先用於違約損失擔保,其次的剩餘權益才歸甲銀行所有,對甲銀行而言,這1000萬元屬於次級權益。
信用增級:信用增級就是增加信用等級,就是要增加9000萬元貸款能夠收回的可能性。投保是信用增級的常見措施,如私家車主支付保費5000元,購買一份保險合同(保單),一年內出險時可以獲得10萬元以內的賠償。保費(如5000元)的術語叫「保險合同的公允價值」;最高賠償金(如10萬元)的術語叫「擔保金額」。
本例中9000萬元貸款的信用增級措施有兩個:一是用甲銀行的1000萬元貸款做抵押的擔保功能,即權利次級化;二是超額利差的抵押擔保功能。

②10%部分的會計處理
本例中,貸款整體(10 000萬元)全部轉移給了受讓方。但是,甲銀行保留了對其中10%的部分即1 000萬元貸款收回本息的權利,即沒有轉移這1 000萬元貸款所有權上的風險和報酬,同時,這1 000萬元貸款充當了質押物,甲銀行不能將其用於其他用途,即沒有保留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所有權受到限制),由於受讓方不能單獨出售這1 000萬元貸款,即甲銀行並未放棄控制,所以,這1 000萬元貸款的轉移屬於繼續涉入,應確認繼續涉入資產和繼續涉入負債,同時保留這1 000萬元貸款的賬面價值(因為不符合終止確認條件)。
繼續涉入資產:
10%部分的賬面價值為1 000萬元,公允價值為1 010萬元(整體10 100萬元×10%),由於不符合終止確認條件,因此,不得轉銷賬面價值,但應確認相應的繼續涉入資產和繼續涉入負債。
繼續涉入資產即繼續涉入形成的權利,本例甲銀行權利有兩項,一是收回1 000萬元貸款的權利,二是收取超額利差的權利,因此,應確認兩項繼續涉入資產:一項是繼續涉入資產——次級權益1 000萬元,另一項是繼續涉入資產——超額賬戶40萬元。

繼續涉入負債:
即繼續涉入形成的義務,本例甲銀行義務有兩項,一是提供擔保金額1 000萬元(以1 000萬元貸款為限)的義務,二是信用增級的義務,本例甲銀行的信用增級措施有兩項,超額利差和權利次級化(相當於1 000萬元的擔保合同),因此,應確認兩項繼續涉入負債:一項是擔保金額1 000萬元形成的擔保負債,另一項是信用增級對價(信用增級對價相當於擔保合同的公允價值,與保費類似,之所以是負債,就像購買保險合同在款項支付之前形成對保險公司的負債。本例提供擔保服務的並不是保險公司,而是甲銀行自身,其實,擔保服務也是銀行一種正常的經營業務)。

本例信用增級對價包含兩項:一項是超額利差公允價值40萬元;另一項是權利次級化合同的公允價值25萬元。【權利次級化合同的公允價值,體現在甲銀行收到的轉移貸款對價當中:甲銀行收到受託方支付的價款共計9 115萬元,包含了兩個項目的價值,一個是9 000萬元貸款的公允價值9 090萬元,另一個就是甲銀行為9 000萬元貸款提供擔保而形成的權利次級化合同的公允價值25萬元(9 115萬元-9 090萬元)】。因此,甲銀行需要確認的繼續涉入負債為:1 065萬元(擔保1 000萬元+超額利差40萬元+權利次級化價值25萬元)。
確認繼續涉入負債和繼續涉入資產的賬務處理:
借:存放同業 (權利次級化合同的對價)25萬
繼續涉入資產——次級權益 1000萬
——超額賬戶 40萬
貸:繼續涉入負債 1065萬
存放同業(即其他銀行),類似於企業的銀行存款科目。
③90%部分的會計處理
這筆貸款90%的部分即9 000萬元貸款,受讓方取得了收取本息的權利,同時沒有其他約束條件,即所有權上的風險和報酬都轉移給了受讓方。因此,這9 000萬元貸款符合終止確認的條件(注意:甲銀行享有獲取這9 000萬元貸款超額利差的權利,對這9 000萬元貸款所有權的轉移不構成影響)。
90%部分的賬面價值為9 000萬元、公允價值為9 090萬元,應終止確認,即轉銷賬面價值9 000萬元,以及確認處置損益:公允價值9 090-賬面價值9 000=90萬元(計入其他業務收入)。
終止確認的賬務處理:
借:存放同業9 090萬
貸:貸款9 000萬
其他業務收入 90萬
④轉移日賬務處理
將10%部分繼續涉入的分錄與90%部分終止確認的分錄合並成一筆分錄,得到教材上的分錄:
借:存放同業9 115萬
繼續涉入資產——次級權益1 000萬
——超額賬戶 40萬
貸:貸款9 000萬
繼續涉入負債1 065萬
其他業務收入 90萬
本例屬於金融資產部分轉移的情況,10%的部分屬於繼續涉入;90%的部分應終止確認。
⑤分攤信用增級對價
信用增級對價65萬元,相當於甲銀行提供擔保服務的服務費,只不過這是替自己提供擔保服務而已,因此,甲銀行應確認勞務收入(就像企業領用自己產品要視同銷售一樣)。假設本例貸款期限為10年,則這65萬元的服務費用應按實際利率法在10年內逐年確認。假設20×7年計算的分攤額為8萬元,則20×7年12月31日賬務處理為:
借:繼續涉入負債8萬
貸:手續費及傭金收入8萬
⑥發生信用損失
如果20×7年12月31日已轉移的9000萬元貸款發生信用損失300萬元,則甲銀行要用次級權益1000萬元貸款去彌補該損失,也就意味著甲銀行賬上的這1000萬元貸款發生了減值300萬元,因此,應確認減值損失300萬元,計提減值准備300萬元(貸款的減值准備科目為貸款損失准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300萬
貸:貸款損失准備300萬
與此同時,由於作為抵押物的次級權益價值減少了300萬元,即,甲銀行未來可以收回的貸款金額減少了300萬元,因此,應沖減繼續涉入資產300萬元;另一方面,甲銀行的擔保金額是以次級權益為限,既然次級權益減少了300萬元,那擔保金額(即擔保義務)也就減少了300萬元,因此,應沖減繼續涉入負債300萬元。
借:繼續涉入負債300萬
貸:繼續涉入資產——次級權益300萬
(2)通過擔保方式繼續涉入
通過提供擔保方式繼續涉入的,應當在轉移日按照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和財務擔保金額兩者之中的較低者,確認繼續涉入形成的資產,同時按照財務擔保金額和財務擔保合同的公允價值之和確認繼續涉入形成的負債。
注意:擔保金額是一把雙刃劍,既保證了金融資產可收回的最低價值,又承擔了賠償的義務。
舉例:甲銀行將一項賬面價值1000萬元的金融資產轉移給乙公司,屬於繼續涉入情形,同時為該項金融資產提供財務擔保300萬元。金額300萬元的擔保合同市價為20萬元。則甲銀行應確認繼續涉入資產300萬元,繼續涉入負債320萬元。
在隨後的會計期間,財務擔保合同的初始確認金額應當在該財務擔保合同期間內按照時間比例攤銷,確認為各期收入(相當於確認為自己提供的勞務收入)。因擔保形成的資產賬面價值,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進行減值測試。

② 繼續涉入金融資產

看你的意思 是B給A提供擔保吧?那到時候出事情的話 是B給A 100萬吧?需要再把事情說清楚 比如B怎麼轉移給A 誰給誰的什麼東西提供擔保之類的

③ 什麼是繼續涉入資產、負債

比如,甲銀行將本金1000萬的貸款轉讓給乙銀行,售價990萬,雙方約定,甲提供萬的擔保,該擔保的市價為100萬。 書中經典例題上,關於1000萬的部分, 而40萬是超額利差,所以計入涉入資產和負債 區別:都資產,但是,25萬是實實在在的對價,而40萬可以說是有點虛,因為有條件約束。 1.繼續涉入的判斷 企業既沒有轉移也沒有保留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的,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 (1)放棄了對該金融資產控制的,應當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 (2)未放棄對該金融資產控制的,應當按照其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的程度確認有關金融資產,並相應確認有關金融負債。 2、通俗的來說,就是企業把資產銷售給別人,但是該資產有些後續的處理還與企業有聯系(如:擔保),所以就有了繼續涉入資產和負債 3、你給出的例子 300萬元計入繼續涉入資產,300+100=400萬元計入繼續涉入負債。 解析:企業通過對所轉移金融資產提供財務擔保方式繼續涉入的,應當在轉移日按照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和財務擔保金額兩者之中的較低者,確認繼續涉入形成的資產,同時按照財務擔保金額和財務擔保合同的公允價值(提供擔保而收取的費用)之和確認繼續涉入形成的負債。 其實書上是把資產證券化兩部分的處理分錄合並了,所以看起來不是太明白。拆分後是這樣的: 本例信用增級對價包含兩項:一項是超額利差公允價值40萬元;另一項是權利次級化合同的公允價值25萬元。【權利次級化合同的公允價值,體現在甲銀行收到的轉移貸款對價當中:甲銀行收到受託方支付的價款共計9 115萬元,包含了兩個項目的價值,一個是9 000萬元貸款的公允價值9 090萬元,另一個就是甲銀行為9 000萬元貸款提供擔保而形成的權利次級化合同的公允價值25萬元(9 115萬元-9 090萬元)】。因此,甲銀行需要確認的繼續涉入負債為:1 065萬元(擔保1 000萬元+超額利差40萬元+權利次級化價值25萬元)。 確認繼續涉入負債和繼續涉入資產的賬務處理: 借:存放同業 (權利次級化合同的對價)25萬 繼續涉入資產次級權益 1000萬 超額賬戶 40萬 貸:繼續涉入負債 1065萬 這筆貸款90%的部分即9 000萬元貸款,受讓方取得了收取本息的權利,同時沒有其他約束條件,即所有權上的風險和報酬都轉移給了受讓方。因此,這9 000萬元貸款符合終止確認的條件(注意:甲銀行享有獲取這9 000萬元貸款超額利差的權利,對這9 000萬元貸款所有權的轉移不構成影響)。 90%部分的賬面價值為9 000萬元、公允價值為9 090萬元,應終止確認,即轉銷賬面價值9 000萬元,以及確認處置損益:公允價值9 090-賬面價值9 000=90萬元(計入其他業務收入)。 終止確認的賬務處理: 借:存放同業9 090萬 貸:貸款9 000萬 其他業務收入 90萬 兩個分錄拆開之後就很清晰了,權力次級化合同的公允價值25萬計入的是存放同業。存放同業就是銀行的資產項目。超額利差是銀行貸款的原利息與證券化後的債券利息的差額。本例中銀行貸款利率是10%,債券為9.5%,由於該筆貸款已轉移給相應的受託方,銀行只保留了收取10%本金利息,90%利息差的權利。至於為什麼還要把40萬計入繼續涉入負債是因為甲銀行還要承擔這部分利息差的擔保義務,所以在該筆貸款本息未償還之前,該部分超額利息差還是要確認為負債的。 是這樣的,25萬是信託機構因銀行承擔了次級債務給予的對價,在貸款方沒有實際支付完全部的貸款前,這只能算是預收的(有點象普通企業的預收賬款),當然也就是負債了。 至於確認資產,1000萬本金還在是沒錯,但是這1000萬本金因為信用的增級,有了條件約束,如果對方貸款不能順利收回,這1000萬本金會從甲銀行的資產中扣除,所以要相應的確認一筆1000萬元的繼續涉入資產,而不是把本金直接轉換過來。 你再稍微梳理一下吧,我說得也有些亂。自己多看多做幾次慢慢就好理解了,這塊內容確實很有深度。

④ 求解一道cpa書上的例題,關於金融資產繼續涉入的問題

你看的題目版本是錯的正確的版本里貸款出售給乙銀行售價為990萬元,這就是990萬的出處。根據《專企業會計准則第屬23號——金融資產轉移》第二十二條企業應當對因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形成的有關資產確認相關收入,對繼續涉入形成的有關負債確認相關費用。繼續涉入所形成的相關資產和負債不應當相互抵銷,其後續計量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這里只說資產和負債不能抵消,沒說「相關收入」和「相關費用」沒說不能抵消其實就是軋差部分看在借方還是貸方,這個例題里出現在借方所以確認「相關費用」,而這個相關費用對於金融機構來說就是其他業務成本了

⑤ 會計准則講解2010中關於通過擔保方式繼續涉入條件下金融資產轉移的問題

你看的題目版本是錯的
正確的版本里 貸款出售給乙銀行 售價為990萬元,這就是990萬的出處。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

第二十二條 企業應當對因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形成的有關資產確認相關收入,對繼續涉入形成的有關負債確認相關費用。繼續涉入所形成的相關資產和負債不應當相互抵銷,其後續計量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

這里只說資產和負債不能抵消,沒說「相關收入」和「相關費用」 沒說不能抵消
其實就是軋差部分看在借方還是貸方,這個例題里出現在借方
所以確認「相關費用」,而這個相關費用 對於金融機構來說 就是其他業務成本了

⑥ 繼續涉入資產和負債怎麼理解,事物當中如何處理

繼續涉入條件來下金融資源產轉移的計量
企業既沒有轉移也沒有保留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且未放棄對該金融資產控制的,應當根據其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的程度確認有關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企業所確認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應當充分反映企業所保留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企業應當對因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形成的有關資產確認相關收入,對繼續涉入形成的有關負債確認相關費用。繼續涉入所形成的相關資產和負債不應當相互抵銷,其後續計量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相關規定處理。繼續涉入資產應當根據所轉移的性質及其分類,列報於資產負債表中的貸款、應受款項等。繼續涉入負債應當根據所轉移的資產是按攤余成本計量,分類為按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或其他金融負債

⑦ 金融資產轉移繼續涉入中信用增值是什麼意思

你看的題目版本是錯的
正確的版本里 貸款出售給乙銀行 售價為990萬元,這就是專990萬的出處。

根據《會計准則第屬23號——金融資產轉移》

第二十二條 應當對因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形成的有關資產確認相關收入,對繼續涉入形成的有關負債確認相關費用。繼續涉入所形成的相關資產和負債不應當相互抵銷,其後續計量適用《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

這里只說資產和負債不能抵消,沒說「相關收入」和「相關費用」 沒說不能抵消
其實就是軋差部分看在借方還是貸方,這個例題里出現在借方
所以確認「相關費用」,而這個相關費用 對於金融來說 就是其他業務成本了

⑧ 繼續涉入和金融資產部分轉移

問題1:沒有轉移不就是保留了嗎?沒有保留不就是轉移了嗎?
沒有轉移也沒保留這兩個是並列的條件,比如就資產整體轉移不對等的收益和風險,如對方收益30%,承擔20%損失,或者部分轉移權利保留部分風險等等,
問題2:繼續涉入到底是怎麼回事?誰能舉例說清楚嗎?
繼續涉入主要是看是否保留了資產的風險,並且對資產進行控制。金融資產都是有風險的,風險和收益並存,比如貸款又收不回來的風險。假定銀行貸款利率10%,同期無風險利率如國債利率5%,那麼銀行為多收取5%的利息就要承擔相應風險,他不想承擔風險的話就不會放貸而是直接買國債了。但如果銀行已經放貸,但後來發現對市場判斷不準貸款要虧,他就想把這個貸款賣掉給信託機構,讓信託來收取高收益和承擔高風險,這樣他就只能根據無風險利率計算的價值賣掉這些貸款,這就是轉移了幾乎所有風險和收益。但如果銀行根據市場判斷覺得貸款風險還可以承受,全都放棄比較可惜,還想獲得8%的收益,相應他只想承擔8%對應的風險,那麼剩餘的2%的收益和風險就由信託來承擔。這叫為轉移全部風險和報酬。對資產控制。舉個例子銀行對貸款客戶有提前追償的權利,這就是控制的手段。如果前述轉移貸款給信託,但不轉這個權利,人家信託肯定不幹,因為沒有這個控制,貸款收回的風險會很大,所以控制與否是風險轉移的重要指標
問題3:繼續涉入與金融資產的部分轉移好像很相似,他們有什麼區別嗎?
兩者的差別就在於權利和實體的分離,比如房屋貸款中的優質客戶和普通客戶,兩者的風險評級不同,他們共同組成房貸類貸款。我可以轉移普通客戶類房貸的全部風險和報酬,這叫部分轉移。但也可以根據問題2所述,轉移房貸整體的2%的風險和報酬。

⑨ 繼續涉入資產和繼續涉入負債屬於什麼科目還有怎麼使用在世紀也無中這2個科目如何使用

一、繼續涉入一共有種:

1、通過擔保方式繼續涉入;

2、附期權合同並且所轉移金融資產按攤余成本計量方式下的繼續涉入;

3、持有看漲期權且所轉移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方式下的繼續涉入;

4、出售看跌期權且所轉移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方式下的繼續涉入;

5、附上下期權且所轉移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方式下的繼續涉入;

6、金融資產部分轉移的繼續涉入。

二、企業既沒有轉移也沒有保留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的,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

(1)放棄了對該金融資產控制的,應當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

(2)未放棄對該金融資產控制的,應當按照其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的程度確認有關金融資產,並相應確認有關負債。

(9)金融資產涉入擴展閱讀:

一、金融資產轉移的分類:

1、金融資產整體轉移:一般是指一項可辨認金融資產的轉移。

2、金融資產部分轉移:一般是指一組類似的金融資產中轉移其中一部分。

二、金融資產部分轉移包括:

將金融資產所產生現金流量中特定、可辨認部分轉移。

如企業將一組類似貸款的應收利息轉移等。

將金融資產所產生全部現金流量的一定比例轉移。

如企業將一組類似貸款的本金和應收利息合計的一定比例轉移。

將金融資產所產生現金流量中特定、可辨認部分的一定比例轉移。

如企業將一組類似貸款的應收利息的一定比例轉移等。

閱讀全文

與金融資產涉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寶明號貴金屬投資 瀏覽:240
信託投資公 瀏覽:320
超星爾雅個人理財規劃 瀏覽:735
江蘇外匯平台代理 瀏覽:661
景順動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勢 瀏覽:898
有貸款房去名字 瀏覽:115
遼寧省企業投資項目核准暫行辦法 瀏覽:739
小微融資現狀 瀏覽:521
etf股票有哪些 瀏覽:961
期貨松綁影響股市嗎 瀏覽:999
股票上升五浪 瀏覽:988
上海杉眾投資靠譜嗎 瀏覽:332
11萬台幣兌換人民幣 瀏覽:739
海美基金 瀏覽:316
外貿信託其他費用普通代扣 瀏覽:222
成都賣房買方貸款 瀏覽:317
3000阿里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947
崑山外匯管理局電話 瀏覽:938
股票里GDX是什麼意思 瀏覽:106
美國期貨每日交易時間表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