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融資的可選模式有哪些,我國融資模式現狀
一、融資的可選模式
歐美的制度是在市場的歷史進程中自發地形成和發展,並由法規制度加以限定和完善的。而日本和中國台灣的制度都是戰後在證券市場欠發達、交易機制不完善、整個金融制度不健全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因而其制度從一開始就有別於美國,具備中央控制的性質。
(一)目前國內出現了大量的在線lendingclub類投融資交易網站,它們通過互聯網平台直接向有需求的自然人或企業發放信用借款,對於投資者,這樣做最大優勢是投資門檻低、投資來源多元化,但也暴露了一定局限性:中國不成熟的信用體系,無法將壞賬率維持在較低水平,平台所承受的風險隨客戶增多而累積。
(二)愛投資選擇了一個特定的群體「實體中小企業」,讓平台投資者的資金只借給做實業的中小企業做經營用,原因有二:
1、這樣的企業有廠房、貨物、產品、原料、設備等實體存在,且要求企業用已有資產向合作的擔保機構做足額反擔保措施以換取全額擔保,同時接受傳統金融擔保機構的線下考察跟蹤,所以借款企業的違約成本比單純憑信用的借貸者更高;
2、企業有銷售流水,更容易去估算貸款償還能力,依靠成熟的風控手段與嚴格審核流程把關,將風險系數降到最低。
二、我國融資模式現狀
(一)針對我國證券行業和證券公司尚不成熟的特點。監管部門在融資融券推出之前,也開始加快對證券公司的規范工作。監管部門對證券業實行摸底和分類監管已經持續了較長時間,很多風險券商已經逐步被淘汰。而與此同時行業風險正在逐步減小,《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和《證券公司凈資本計算規則》開始徵求意見,不僅將大大提升證券公司的風險控制水平,而且將進一步加速行業整合的進程。通過風險控制要求的硬指標,將部分仍存在較大風險的券商擋在行業門外,將大大降低行業的整體風險水平。從《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第十四條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包括了對券商從事融資融券業務的指標要求。因此,《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和《證券公司凈資本計算規則》也可以看作是在為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作風控准備。
(二)不論怎樣,我國內地證券市場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市場運行機制尚不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尚不完善,市場參與者的自律意識和自律能力也相對較低,因此難以直接採用市場化的融資融券模式,而應吸取日本和中國台灣的經驗和教訓,建立過渡性專業化的證券金融公司模式,等時機成熟後再轉為市場化模式。
B. LendingClub上市,中國投資者怎麼投
美股,在紐約交易所上市的。
在中國大陸想買美股的話,當然可以買,沒有任何問題,只是大陸並沒有對普通投資者放開而已,個人要買必須要通過另外一些證劵公司而已。
對於新浪這個公司是還不錯,但目前美股和新浪的股價都處於一個相對的高位,沒有買入機會。必須要等道瓊斯指數下殺調整才有機會。一,先申請網路開戶,有很多證券公司可以辦理,比如斯考特,第一理財,嘉信.....,太多了不一一例舉了,然後證券公司讓你填寫表格寄回去美國。這些證券公司都有客服電話,而且一般都是有他們免費的國際電話,你可以仔細咨詢。
二,把資金匯到美國,現在每年每人可以換匯5萬美元,如何金額超過的話,你可以用家人的,總之一人一年換5萬。匯出的時候別跟銀行說你的資金是用來投資的因為這是現行規定不準須的。就說自已匯往自已在國外的賬戶,或者什麼也別說,就說私人匯款就行。如果你們那邊的銀行卡得緊不讓匯的話,就通過黑市吧,也很安全的。
三,把資金匯回國內,要求對方證券公司以個人名義匯款給你,不然國內的銀行是會把資金退回的。(奶奶的)如果對方證券公司不能以個人名義匯款給你,那你只能把資金通過黑市匯入國內,或者自已到香港開個賬戶,讓證券公司匯到你香港的賬戶。
不建議你通過香港的證券公司或國內的公司買美股,你在香港證券公司買美股手續費高,也不方便,至於國內的公司嘛,,這種業務暫時是國家不允許的,你的投資沒有保障。
C. LendingClub怎樣注冊加入需要投資多少錢
你好,你說的是虛擬貨幣嗎?
D. 全球p2p的龍頭企業ledingclub在美國上市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ledingclub上市來時間:北京時間12月自12日,紐約時間12月11日
【附上市新聞】:全球最大P2P平台LendingClub(LC)周四成功登陸紐交所,IPO價格為15美元,上市首日行情火爆,漲幅高達56%收於23.43美元,成交量近4500萬股,市值85億美元。
據悉,LendingClub多次上調了發行價直至每股15美元,並增發30萬股,使其總融資金額達到了8.7億美元,該公司及其背後的風投計劃出售5800萬股的股票,公司總股本為3億6110萬股。
過去7年裡Lending Club已經成功完成50億美金的放貸量,Lending Club現在只有2個產品:個貸和中小企業貸。就Lending
Club的主打產品個貸而言,市場整體體量在8500億,但Lending Club只佔其中的50億,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Lending Club上市所募資金將用於技術、市場、產品等多個方面,去和越來越多的中型商業銀行競爭,搶奪客戶。
E. 上海點榮金融信息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點融網(Dianrong.com)是中國領先的互聯網借貸平台,由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借貸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蘇海德(SoulHtite)與中國資深金融法律律師郭宇航在中國共同創立。點融網致力於利用技術,連接投資者與有貸款需求的個人或企業,提供在線的信息開放服務。點融網利用技術真正降低借貸成本,同時提高出資人的回報收益。點融網通過國內資深團隊的運作和引進全球最大網路借貸平台LendingClub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點融網構建出一個高效、透明、人性化易操作的網路投融資平台,將出借人和借款人進行自主配對,為國內廣大個人和中小企業解決最急需的貸款和融資問題。同時,利用互聯網的技術達到最低的審核成本,並把借貸份額進行拆分,實現自助式借貸:使具有閑置資金出借的個人與有貸款需求的個人或企業,能在線上通過點融網成功配對。借款人通過填寫個人信息及提交相關材料在點融網上借款申請。目前可申請的借款金額在2500元至200萬元之間,期限為3個月至18個月不等,並提供等額本息、按月還息到期還本兩種還款方式。投資人可以搜索和瀏覽點融網上的貸款清單,通過查看點融網驗證審核的借款信息,自行選擇投資的借款項目與投資金額。上海市網路信貸服務業企業聯盟成員單位金融40人論壇上海新金融研究院成員上海信息服務業網貸行業標准起草方與監管部門共同草擬P2P行業監管白皮書被美國最大的P2P研究機構LendAcademy選為中國最重要P2P公司
法定代表人:胡錦華
成立時間:2013-02-17
注冊資本:3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500207786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黃浦區斜土路359號1號樓7層1-701、1-702室(產證為17號樓7層1-701、1-702室)
F. 愛投資是如何為投資者實現如此高的收益呢
目前國內出現了大量的在線lendingclub類投融資交易網站,主要是通過互聯網平台直接向有需求的自然人或企業發放信用借款,對於投資者,這樣做最大優勢是投資門檻低、投資來源多元化,但也暴露了一定局限性:國內不成熟的信用體系,無法將壞賬率維持在較低水平,平台所承受的風險隨客戶增多而累積。
愛投資模式有別於lendingclub的純線上P2P模式。愛投資為投資者提供了期限從3個月至1年不等的各類投資項目,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偏好自由選擇。在愛投資網上進行企業直投,企業的融資成本透明,只包含很低的平台服務費、擔保公司擔保費及投資人利息,因此能夠實現投資者收益最大化。而且,愛投資為提高用戶資金使用率,實行即時認購,即刻生息的投資模式,最大化實現貨幣的時間價值。資金絕無空檔期,時刻奔跑在產出效益的跑道上。愛投資是目前資金利用率最高的網路借貸平台之一。
G. Lending Club和Prosper哪個好
Lending Club,P2P平台,公司位於美國舊金山。
2014年12月12日,LendingClub正在通過IPO獲得大量資金。該公司再度上調了發行價至每股15美元,並增發30萬股,使其總融資金額達到了8.7億美元,目前總市值54億美元[1] 。LendingClub於2014年12月12日開始在紐交所掛牌交易,代碼LC。
H. Lending Club 如何修煉成為全球最大P2P平台
隨著2014年福布斯排名第五的最有潛力公司Lending Club的上市,整個世界會開始關注「這個新類別的資產」。Lending Club以債權形式交易的證券是有別於股票、各種優先、劣後的企業債、可轉債等常見金融產品,是另一種資產類型——個人債。如果Lending Club上市成功,或許意味著P2P債權至少在美國完全有可能成為一種新的主流金融產品。
過去一年所謂的P2P(peer-to-peer)人人貸業務出現了爆炸式的發展,連前一段《經濟學人》雜志都發表了一個專題報告Banking without Banks。 P2P是移動互聯網對傳統行業改造下的產物。簡單而言,P2P就是通過網上競拍直接讓借方和貸方相匹配。雖然國內P2P業務還處在野蠻生長的階段(我曾經聽說朋友隔壁的P2P公司瞬間倒閉),但在海外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
P2P的借貸在多國成長迅速。在英國,貸出量每六個月翻倍一次。它們剛剛跨過10億英鎊(17億美元)大關,雖然與這個國家1.2萬億英鎊的小額存款比起來這還是很少。在美國,兩個最大的點對點貸方,借貸俱樂部(Lending Club)和普洛斯普(Prosper)擁有98%的市場份額。它們在2013年發出了24億美元的貸款,從2012年的8.71億美元增長起來的。小公司們做的更好,雖然他們由更低基礎發展起來。
記得去年在加州的時候看到許多Lending Club的網店,如同小銀行一樣散落在舊金山。去年12月初,LendingClub的貸款達到30億美元,並不斷推出如「Lending Robot」的新服務,表現出穩健的發展趨勢。公司在去年完成了1.25億融資後估值已經達到15億美元,並且將在今年上市。如果翻開Lending Club的董事會名單時,你會發現互聯網女皇Mary Meeker,摩根斯坦利前CEO John Mack,以及美國前財政部長Larry Summers都在裡面。
美國的個人信貸市場及Prosper和Lending Club的運營模式有以下幾個特點:
1)美國利率市場化已經完成,這點和中國利率市場化還沒有完成卻大力發展P2P的背景完全不一樣。在美國,信用卡的貸款年化利率都高達18%,個人的無抵押借貸更是在15-25%之間。而Lending Club這種P2P平台上的利率只有11%;
2)美國和中國另一個最大的不同是有完整的信用體系FICO評分。這種針對小企業和個人的風險定價已經很完善。這也是為什麼08年信貸危機時,許多美國人在房子低於水位價格之後,依然沒有短供的原因。一旦你的信用評分下來了,你下輩子可能再也無法貸款,申請信用卡了。同樣,完整的信用體系讓Lending Club很容易區分各種風險。而他需要做的僅僅是通過互聯網下沉到各個地區。Lending Club 2011年的綜合違約率是3.9%,而出借人的綜合收益是7.83%;
3)美國是過度消費而又金融發達的國家。過度消費意味著居民沒有什麼錢用來在P2P平台上投資,金融發達意味著美國居民有相當多的投資渠道,P2P僅是渠道之一。這點又和中國不同。許多中國人把P2P平台當做了自己主要理財的渠道,占據家庭金融資產很大比重,而美國人更多隻是在Lending Club上「玩一玩」。 Lending Club的平均貸款額為5500美元。最低1000美元,最高2.5萬美元。
據Lending Club 創始人兼CEO Renaud laplanche所說,他們現有針對個人的風控技術和信貸產品可以很輕易地移植到車貸、企業經營貸、住房抵押貸等其他貸款領域。而他們的終極目標,則是「覆蓋全部信貸產業」。有趣的是,Lending Club上市的主承銷商是摩根大通,它給Lending Club定的上市「股票故事」為「A New Asset Class」—— 一個新的資產類型。即Lending Club以債權形式交易的證券是有別於股票、各種優先、劣後的企業債、可轉債等常見金融產品之外的另一種資產類型——個人債。如果Lending Club上市成功,或許意味著P2P債權至少在美國完全有可能成為一種新的主流金融產品。
今天,雖然P2P業務還有各種問題,特別是缺少監管,歐洲政府甚至沒有準備好接受這個新事物。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銀行業也會被互聯網所改造。十年之後,我們會驚訝過去十年互聯網對我們生活的顛覆。而隨著2014年福布斯排名第五的最有潛力公司Lending Club的上市,整個世界會開始關注「這個新類別的資產」。
I. 如何評價lending club的違規丑聞
(1)LendingClub發放的成員貸款都是無抵押、無擔保的貸款,而投資者持有的收益權憑證的收益完全依靠借款人每月的還款。當借款人違約時,投資人會損失部分或者全部的收益;
(2)投資人持有的憑證不代表和借款人之間有契約關系,因此當借款人不能按時還款時,投資人也不能直接找借款人催款,必須通過LendingClub和第三方催款機構催款。LendingClub對憑證只有有限的義務,即幫忙催款;
(3)收益權憑證的最長期限為五年,如果五年內借款人不能夠還款,但在五年後借款人償還了款項,LendingClub不會將這部分還款轉給投資人。因為當收益權憑證期限終止後,不再具有接受還款的權利;
(4)借款人擁有無懲罰提前還款的權利,帶給投資人一定的風險。一旦借款人提前還款,借款人就不能夠獲得之前期望的收益率,同時也不能獲得任何提前還款的補償;
(5)投資人還需注意流動性風險,雖然收益權憑證可以在OLIOfn交易平台上轉讓,但是這種憑證僅限於LendingClub成員之間轉讓,因此流動性還是很低;
(6)由於憑證的標的物-成員貸款具有固定利率的特性,當市場利率上升時,投資人將會損失其他的收益更高的投資機會;當市場利率下降時,借款人也有可能會提前還款,投資人也可能受到損失;
(7)
其他一些因素也能夠影響投資人的收益。例如:LendingClub運營能力有限,不能及時提供貸款維護的服務;LendingClub運營過程中違反了
地方相關法律法規,進而不能提供服務;LendingClub與WebBank的合作突然終止,不能為各州成員提供統一的服務,導致部分投資人無法投資或
只能獲得有限的利率;LendingClub破產清算等。
J. 什麼是 P2P 金融發展的方向
中國P2P 網貸十大發展趨勢
一、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資金價格下降
2014
年的 P2P 借貸市場規模將延續前兩年的趨勢,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但與此前增長量主要由老平台帶動不同,經歷 2012、2013
兩年的擴張,部分老平台將把更多精力放在存量貸款的維護和自身能力的完善上,其增長速度可能放緩。2013 年和 2014
年新成立的平台將在更大程度上引領 2014 年的漲勢。 尤其是一些具備相當實力的小貸、擔保、典當等民間金融機構已經對 P2P
借貸展示出強烈興趣,積極謀劃轉型為 P2P 借貸平台。這些機構一旦成功轉型,將給市場帶來不小的沖擊,推動 P2P 借貸規模大幅度上升。
但 2014 年也存在一些可能制約 P2P 借貸市場增長的不確定因素,首當其沖的是監管政策。 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資金價格(借款利率)將有所下降,這一趨勢在 2013 年已經得到體現,2014 年仍將延續,其原因在於:
(1)隨著人們對 P2P 借貸的了解、接受程度增加,大量新晉投資人進入 P2P 借貸市場,資金供給充沛,優質借款項目供不應求,借款利率會自然下降;
(2)平台競爭加劇,一些借款人開始獲得更多的議價權;
(3)老平台業務能力增強,單位運營成本有所下降,存在降低各種服務費用的空間。
二、市場風險加劇,倒閉平台數量增加
2013 年底已經出現了一波平台倒閉潮,2014 年這一趨勢仍將延續,原因在於:
(1)2013 年以來新成立的平台數量極多,由於成立時間短,大部分平台的首期借款尚未到期,平台的風控能力未經過檢驗。一旦首批借款集中到期,風控能力差的平台可能出現大面積違約,導致平台倒閉;
(2)市場競爭加劇,尤其是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P2P 借貸平台已經短兵相接,經營
不善的平台將無力應對競爭,最後要麼降低標准導致累計的風險爆發;要麼逐漸喪失業務,關門了事;
(3)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經逐步加強對 P2P 借貸行業的監管,一些經營不規范的企業會被清退或關閉;
(4)經濟下行帶來的系統性風險也可能會影響一些平台的業務,導致違約率上升。
三、借款區域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擴散
目前一線城市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大部分平台正在二、三線城市搶奪增長點。2014 年,更多的 P2P借貸平台會介入三、四線城市市場。
四、借款者由個人向企業擴散
P2P
借款人一般為普通個人或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主,單筆借貸金額低,信用評估主要針對個人。從 2012 年開始,部分 P2P
借貸平台開始向中小型企業主提供貸款。2013 年,這一趨勢得到明顯增強,成立了一些專門向中小企業主提供貸款的平台(稱為 P2B
模式),信用評估主要針對企業,單筆借款額達到數百萬乃至數千萬人民幣,業務增長率顯著高於整個行業。進入 2014
年,此趨勢愈演愈烈,一些老平台也開始介入此項業務。無論是第三方支付公司、擔保公司還是機構投資者都對該業務表示出強烈的關注。
P2B 模式因為單筆借款額高,運營成本被有效攤薄,綜合費率普遍較個人信用借貸費率
低。但是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 P2P 借貸的風險結構,要求運營者具備強大的企業信用評估能力,並通過擔保和反擔保建立完善的風險緩釋機制。該項業務客觀上也將促進某些P2P 借貸平台向正規化發展。
五、市場細分與整合兩種趨勢並存
信用風險是所有借貸業務的核心風險之一,在中國的現實國情下,為防範該風險,P2P
借貸平台經常需要承擔線下銷售與盡職調查工作,造成極高的運營成本。為降低該項成本,一些新平台將對市場進行細分,專門為某一區域、行業或特徵的人群提供借貸服務,利用對該類人群的良好了解、經驗積累和更具針對性的信貸技術,實現更具性價比的風險管理效果。
與此同時,已經在某些細分市場積累了充分經驗的老平台將開拓新的市場,以便對自身的業務資源進行更有效整合,在此前提下,2014 年可能會出現 P2P 借貸平台之間或平台與其它民間金融機構的並購,整個行業的集中度有所提升。
六、領先的 P2P 借貸平台發力徵信技術,向正規化發展
同樣,為有效應對信用風險,打造核心金融能力,領先的 P2P 借貸平台將著力強化徵信技術,包括徵信渠道的多樣化、徵信數據的綜合化、信用評估的自動化,並強化風控流程的各個環節,形成正規化的金融隊伍,獲得真正的產品設計能力。這一趨勢可能導致:
(1)一些 P2P 借貸平台成立專門的徵信公司,直接介入第三方徵信市場;
(2)更多 P2P 借貸公司開始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輸出信貸技術,形成所謂的 P2F(個人對金融機構)模式;
(3)大數據徵信、行為徵信等新興徵信技術受到重視,擁有該技術的公司與 P2P 借貸平台合作,甚至被後者收購;
(4)部分 P2P 借貸平台將加大從銀行等金融機構引進人才的力度。
七、泛平台屬性增強,部分 P2P 借貸平台將拓寬業務范圍
一些平台將向縱深化發展,嘗試涉足第三方徵信、信貸技術輸出、第三方支付等業務。
而
另外一些平台將橫向拓展業務范圍,把自身轉化為連接資金供給方與需求方的泛平台,而不僅僅局限於 P2P
借貸。例如某些線上平台開始銷售信託產品;另外一些平台試圖把系統後台開放給小貸公司、擔保公司等機構,使其可以利用該平台直接從線上獲取潛在借款人;還
有一些平台試圖打造第三方交易平台,作為泛平台允許小貸公司進駐,獨立經營;部分平台開通眾籌頻道,嘗試介入股權眾籌等。
八、民間金融線上化趨勢
除了小貸、擔保公司開始向 P2P 借貸靠近、轉型,其它的民間金融機構(例如典當、保理等)也開始關注 P2P 借貸,希望能夠打開新的資金通道。而 P2P 借貸平台同樣關注此類機構,希望能夠在平台上銷售其資產,甚至開始嘗試接入委託債權、企業產權等"另類"資產。
民間金融的線上化,對了解各種金融產品運作、熟悉擁有相關法律法規、擁有金融產品設計經驗的復合型人才,產生迫切需求。
九、機構投資趨勢
2013
年,曾出現多起投資人組團投資 P2P
借款項目的案例。這些投資團一般瞄準新平台,對新平台進行一定的"調查"(甚至包括實地考察)後,與中意的平台協商,依靠較強的資金實力獲得一些定價優
勢,結合新平台的促銷活動,可獲得較高收益,同時也承擔較高風險。由於該模式追求快進快出,經常對平台造成不利影響,也增加了後期接棒者的風險,網貸組團
曾遭受質疑,活躍度大大降低。
"網貸組團"預示了 P2P 借貸的機構投資趨勢,這一趨勢在美國的 P2P
借貸平台上已經成為現實,並占據主流。在 LendingClub
上,機構投資人經常快速搶走信用利率較高的借款,使得普通投資人無標可投,LendingClub
曾為此專門道歉,並採取措施幫助普通投資人"搶標"。我國的 P2P 借貸平台也很可能出現或明或暗的機構投資人,例如私募基金乃至信託計劃。
十、投資便捷化、移動化
為
了滿足投資人的胃口,P2P
借貸平台紛紛加強投資端產品的設計,強調投資的理財化、便捷化,甚至以定期、不定期理財產品作為包裝,幫助投資人自動投標。一些平台開發了手機應用支持投
資人隨時隨地搶標,進行"碎片化"理財。甚至還有一些軟體開發者編寫第三方投標工具以便快速爭搶熱門平台上的借款項目。2014
年,這一趨勢將擴展至更多 P2P 借貸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