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才算是會理財
理財的目的是使財富保本增值,做到這點就算會理財了,理財是為自己的未來做規劃,是看得見的未來,也是實實在在可以實現的計劃!
『貳』 什麼是理財怎麼理財才是合適的呢
首先,擁有一定資本的情況下才能說到理財;中國社會逐漸進入小康社會,中產階級越來越多,對資本的管理是客觀的需要。
按風險程度分類,低風險的定存和銀行理財產品,中等風險的信託和企業債,高風險的股票,基金,外匯,現貨黃金,商品期貨等等。
投資商鋪或住宅算理財嗎?這個不好定義,不過,國家的政策近來不是很支持,炒房受打擊哦。
房價上漲的空間被封閉,租金收益也就在6%以內,如果未租出,年收益會打折。
高收益的股票據統計顯示,10-20%的朋友能掙錢,其餘的本金難保。
1:100的黃金現貨一般是地下炒金,昨夜30點的下跌,做多的朋友爆倉歸零的很多啊!
中等風險和收益的信託其實是不錯的品種,8-12%的回報,不過只服務100-300萬的富人群體。
這幾年興起的P2P民間借貸平台,門檻5萬就可以參與,適合一般人,年收益也可以達到8-12%。這個行業源自國外,目前線下的公司相對風險控制好於線上的公司,而且有賠付機制,像冠群馳騁,宜信等公司,值得信任。
『叄』 怎麼才算正確理財
把每月純收入按比例分配,找到合適的理財配比。
重點是資金總量是多少。如果低於5萬,建議投到余額寶里,年化收益4.5%左右,還是活期的;
資金量5~50萬,建議認購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5%左右,但要注意風險。
資金量100萬以上,建議認購信託產品,固定年收益8-12%,風險可控。
如果您屬於逐利型理財人士,可以選擇股票、基金等投資方式,但是這些比較費精力。之前說的三種,都是不用過分關注的理財,趨於穩健。
『肆』 怎麼才能算理財呢
到底什麼是個人理財呢?個人理財就是通過對財務資源的適當管理來實現個人生活目標的一個過程,是一個為實現整體理財目標設計的統一的互相協調的計劃。這個計劃非常長,有三個核心意思:第一,財務資源,要清楚自己的財務資源有哪些;第二,生活目標,要對自己的生活目標有清醒的認識;第三,要有一系列統一協調的計劃,要保證所有的計劃不會沖突,協調起來都能夠實現。核心內容就包括保險計劃、投資計劃、教育計劃、所得稅計劃、退休計劃、房產計劃。用現金流的管理把所有的計劃綜合在一起,協調所有的計劃,並讓所有的計劃都能夠滿足你的現金流,這就是個人理財的核心內容。
那麼個人理財應該怎麼做呢?主要分為五大步,第一,制定理財目標。第二,回顧自己的資產狀況。第三,了解自己的風險偏好。第四,進行合理的資產分配。第五,進行投資績效的管理,根據市場的變化做調整,合理安排口袋裡的錢
『伍』 怎麼才叫理財
理財要養成的六種習慣 習慣一:記錄財務情況。能夠衡量就必然能夠了解,能夠了解就必然能夠改變。如果沒有持續的、有條理的、准確的記錄,理財計劃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在開始理財計劃之初,詳細記錄自己的收支狀況是十分必要的。一份好的記錄可以使您: 1、衡量所處的經濟地位———這是制定一份合理的理財計劃的基礎。 2、有效改變現在的理財行為。 3、衡量接近目標所取得的進步。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做好財務記錄,還必須建立一個檔案,這樣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收入情況、凈資產、花銷以及負債。 習慣二:明確價值觀和經濟目標。 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可以確立經濟目標,使之清楚、明確、真實、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缺少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便無法做出正確的預算;沒有足夠的理由約束自己,也就不能達到你所期望的2年、20年甚至是40年後的目標。 習慣三:確定凈資產。 一旦經濟記錄做好了,那麼算出凈資產就很容易了———這也是大多數理財專家計算財富的方式。為什麼一定要算出凈資產呢?因為只有清楚每年的凈資產,才會掌握自己又朝目標前進了多少。 習慣四:了解收入及花銷。 很少有人清楚自己的錢是怎麼花掉的,甚至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收入。沒有這些基本信息,就很難制定預算,並以此合理安排錢財的使用,搞不清楚什麼地方該花錢,也就不能在花費上做出合理的改變。 習慣五:制定預算,並參照實施。 財富並不是指掙了多少,而是指還有多少。聽起來,做預算不但枯燥,煩瑣,而且好像太做作了,但是通過預算可以在日常花費的點滴中發現到大筆款項的去向。並且,一份具體的預算,對我們實現理財目標很有好處。 習慣六:削減開銷。 很多人在剛開始時都抱怨拿不出更多的錢去投資,從而實現其經濟目標。其實目標並不是依靠大筆的投入才能實現。削減開支,節省每一塊錢,因為即使很小數目的投資,也可能會帶來不小的財富,例如:每個月都多存100元錢,結果如何呢?如果24歲時就開始投資,並且可以拿到10%的年利潤,34歲時,就有了20,000元錢。投資時間越長,復利的作用就越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儲蓄和投資帶來的利潤更是顯而易見。所以開始得越早,存得越多,利潤就越是成倍增長。 以上六個習慣,可以幫助我們開始自己的理財生活。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陸』 怎麼樣的理財才算正確拜託了各位 謝謝
理財並非傳說中的,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很多人都理財的血本無歸。
個人專看法,理財關鍵是要認識自屬己的風險偏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也就是這筆錢對於你來說有多大意義,比如說,李嘉誠的10萬閑錢,跟普通靠微薄工資積攢或者是銀行信用貸款的10萬閑錢意義很肯定不一樣。
1、理財的錢對你來說無關緊要,那麼建議你去做相對較為高風險的投資,比如股票,私募基金,信託等,去博取超額收益,相當於比較風險可控的賭場,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2、理財的錢對你來說很重要,也就是你還要靠這筆錢改善生活,那麼建議你保守的去投資銀行理財,購買貨幣基金等,也就是說穩賺不賠的投資。
切記,不要用借債的錢去投資,這樣無論心理還是風險承受能力,對於投資者的壓力都很大。
『柒』 怎樣才算是好的理財產品
銀行的理財產品 ,也有人的說可以投資基金,還有的人推薦我買保險 人人都想買好的理財產品,可什麼樣的理財產品才算好呢?如果你到銀行里去問,銀行的理財師會推薦說:「今天我們這里有一款理財產品非常好,年化收益率有4.8%,很合算的。」如果你問保險代理人,他們會說:「買某某保險產品吧,這款產品帶分紅的,5年下來收益很好的。」如果碰到做股票的人,他們會說:「還是做股票最好賺,要是運氣好,趕上一個漲停板,一天就能賺10%。」 在多數人的眼光中,判斷理財產品好壞的唯一標准就是收益率,收益率越高,產品就越好。這樣的判斷依據對嗎?顯然是不對的。我們知道收益是和風險成正比的,收益越高,所承擔的風險也越大。前兩年,溫州等地的民間借貸活動非常活躍,貸款利率非常高,可隨著國家收緊銀根,很多人的資金鏈斷裂了,一些借了錢的老闆還逃到了國外,大量的債主不僅沒有收到利息,連本金都收不回來了。一些集資詐騙團伙,也是打著高收益的旗號,玩著擊鼓傳花的游戲,最終是大量貪圖高收益的老百姓落入了龐氏騙局的陷阱。 既然不能用收益率來判斷理財產品的好壞,那麼我們又該怎樣選擇理財產品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問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理財?很多人會說,我希望錢越多越好。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如果現在銀行發行一款1年期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是20%,肯定會被人瘋搶;如果這款產品的年限是100年,中間不得贖回,恐怕就沒有多少人會去買了;如果年限拉長到1萬年,毫無疑問,沒人會買,因為我們不知道1萬年以後的世界是什麼樣,那些錢能給誰用。這個例子告訴我們,錢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能花的錢越多越好。 銀行理財產品 ,就能夠實現你的願望了。如果你想5年後資金翻一番,達到40萬元,作為購房款的一部分,那麼你就必須冒一些風險了,要將資金投入到股票型基金中去,以期獲得14.9%以上的年化收益率。當然,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是有波動的,運氣不好還有虧損的可能。如果缺乏風險承受能力,你就需要降低理財目標,在風險和收益中間尋找平衡點。 說句實話,理財產品本身很難用好壞來區分,只能用適合不適合來比較。只有適合自己理財目標的產品才是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