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各行各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於新創企業來說,更為難熬。一方面,開年後返工時間的推遲,意味著收入與現金流的中斷,但房租、工資、利息仍然要支付,這時候如果企業儲備金不足,資金周轉困難,自然面臨生死考驗;另一方面,在2019年已分外謹慎的投資機構,2020年的避險意識和保守情緒或將因疫情而進一步升級,這對急需融資的新創企業來說,更為不利。
正因如此,當汽車行業造車新勢力們捐資捐物馳援抗「疫」之時,引發了業界的集體贊揚。與此同時,那些在1月份成功融資的企業們,也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因為在這一關鍵時間點,資金的扶持猶如不少企業渡過危難期的「救命稻草」,誰抓住了,誰就更有機會渡過這場疫情。不得不說,在1月份獲得資金加持的那些企業們是何其幸運。
那麼,在1月份,汽車出行領域究竟有哪些企業獲得了融資?蓋世汽車日前進行了相關匯總,具體情況如下:
圖片來源:JobyAviation
Shuttl
1月15日消息,Shuttl獲投5.7億盧比C+輪融資,該輪融資由SIGGlobalIndiaFundLLP、Ventures、Ideaspringcapital投資。
Shuttl成立於2015年,並於當年3月完成1050萬盧比的種子輪融資,6月完成1.9億盧比的天使輪融資,12月完成2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2018年6月,?在Pre-B輪融資中籌集到了7.6億盧比(約1100萬美元)。投資方包括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在內的一批業內巨頭和投資機構。有消息稱,日本的電通風險投資公司以及此前曾投資過該公司的紅杉資本、LightspeedVenturePartners和時代互聯網有限公司也參與了這一輪融資。同年10月,Shuttl宣布完成了一筆7300萬盧比(約合100萬美元)的B輪融資,領投方為風險債務公司TrifectaCapital。
2019年4月,?Shuttl完成500萬美元戰略融資。領投方為美國VCNewAtlanticVentures。10月,其又完成了C輪融資,共4200萬美元(約合29.7億盧比),豐田集團貿易部門通商株式會社(TsushoCorporation)和SMBC信託銀行(MiraiCreationFundII的委託銀行)參投。
2019年11月,Shuttl宣布完成了一筆12.87億盧的比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ToyotaTsushoCorporation和SMBCTrustBank旗下基金MiraiCreationFund-II。此次融資後,該公司在本輪融資交易中的估值達到了132.85億盧比。
該公司由印度理工學院的畢業生Singh和印度理工學院齋普爾分校畢業生Malviya創辦,致力於為城市提供一個低碳、低成本的交通解決方案。目前在德里NCR運營,提供50多條線路的穿梭服務,約600輛巴士,平均每天提供約3萬次的乘車服務。除此之外,Shuttl還為企業提供服務,並提供車輛出租。
蓋世小結:艱難時刻,有外部資金加持,這些企業無疑是幸運的。不過,此輪融資想必也只能解決他們的一時之需,後續還需不斷提升自身的產品實力及盈利能力,同時也需獲取更多投資者的青睞。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② 從CES 2020展會看自動駕駛兩大流派暗戰
近日,在CES2020展會上,大疆內部孵化的子公司Livox發布兩款專為自動駕駛汽車設計的激光雷達產品Horizon和Tele-15。無獨有偶,英特爾子公司Mobileye演示了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在12個車載攝像頭的幫助下,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行駛了約20分鍾,除了攝像頭以外,該自動駕駛系統沒有用到雷達、超聲波等其他感測器。
蘇州智華技術熱詞
從技術路線圖和技術熱詞可以看到,其技術布局的領域包括車載攝像頭、汽車安全、車聯網、高清攝像等領域。
總體來說,兩條路線各有利弊,最終誰將占據主導地位尚未有定論,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自動駕駛技術必將改變汽車行業未來發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③ 物聯網快速發展下,有哪些新的創業項目
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與其說物聯網是網路,不如說物聯網是業務和應用。近兩年,物聯網的發展也步入正軌,今年,又有那些新的物聯網創業項目呢?
1.禾賽科技
分類: 物聯網數據平台
融資情況: 於5月完成B輪融資,金額2.5億人民幣,投資方光速中國、網路投資部。
簡介: 禾賽科技位於上海嘉定工業園,致力於開發高精密氣體分析儀器,並利用核心感測器優勢建造一個覆蓋城市每個角落,實時監測大氣環境中所有有害成分的物聯網數據平台。其產品可以大規模地裝載於公交設備上,這樣大眾可以像看Google Map一樣看到自己所處區域的實時大氣質量報告。
2.達朴匯聯
分類: 物聯網區塊鏈服務商
融資情況: 於3月完成天使輪融資,金額未公開,投資方惠能資本。
簡介: 達朴匯聯是一家物聯網區塊鏈服務提供商,專注於分布式物聯網技術,為用戶提供霧計算全節點權益產生應用、子鏈數字錢包驗證量子加密系統、終端數字輕錢包、霧計算輕節點憑證記錄等產品,致力於為用戶提供物與物交易數據流服務。
3.屯社區
分類: 物聯網雲平台
融資情況: 於3月完成戰略投資,金額數千萬人民幣,投資方軟銀中國資本。
簡介: 屯社區致力於智慧園區物聯網雲平台、智能硬體、雲停車場、雲門禁等系統的研發和應用,真正屬於互聯網+社區,互聯網+園區,互聯網+安防,互聯網+停車場的大數據互聯網公司,是軟體+硬體的綜合性企業。
4.車道君安
分類: 車聯網數據平台
融資情況: 於2月完成天使輪融資,金額未公開,投資方線性資本、地平線機器人。
簡介: 車道君安致力於基於視覺人工智慧的車聯網數據平台和保險創新解決方案,目前已獲得一輪風險投資。旗下擁有一家全資子公司為重慶途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5.行車寶
分類:
融資情況: 於2月完成天使輪融資,金額未公開,投資方清研資本。
簡介: 行車寶致力於通過人工智慧、模式識別以及計算機視覺等高科技手段來全方位保障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的行車安全。公司已開發出司機駕駛狀態監測、前車防撞預警等核心功能,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DAS相關功能的研發企業。
6.Broadlink古北電子
分類: 物聯網
融資情況: 於2月完成D輪融資,金額3.43億人民幣,投資方中信產業基金領投、網路、立白集團。
簡介: 杭州古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物聯網及智能家居解決方案服務商,提供broadlink系列智能插座、智能遙控、家庭空氣質量分析儀等產品,是湖北傑澳電子科技關聯公司。
7.麥騰物聯網
分類:
融資情況: 於1月完成天使輪融資,金額未公開,投資方華登國際。
簡介: 麥騰物聯網是一家專注於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物聯網行業信息傳輸和數據開發的企業。公司主要研發產品包括無線傳輸技術、智能終端、雲接入、數據採集和雲服務等。公司以物聯網傳輸和數據Delivery技術為基礎,通過物聯網通訊模組、SiP、SoC等傳輸和數據Delivery技術、IoT平台,以及整體解決方案等產品,保證數據信息傳輸的質量,進而獲取物聯網的數據並存儲,為用戶提供相關服務和應用數據。
8.自連科技
分類: 聯網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
融資情況: 於1月完成B輪融資,金額未公開,投資方高正創投。
簡介: 自連科技是一家無線物聯網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集物聯網控制器、物聯網中間件、雲平台接入技術、手機APP連接技術等於一體,產品包括IoT無線控制器、組件化物聯網開發平台、智能硬體開發平台以及智能方案開發套件。
9.DFous
分類: 智慧樓宇解決方案提供商
融資情況: 於1月完成Pre-A融資,金額未公開,投資方險峰長青、阿米巴資本。
簡介: DFous是一家智慧樓宇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注於物聯網大數據在商業企業地產增值服務和應用,利用IoT物聯網高密度感測器、移動端app、數字顯示終端、SaaS和智能大數據分析,提供包括一整套智慧樓宇動態能源管理、空間利用和優化管理的解決方案。
10.源清慧虹
分類: 無線智能感測器研發商
融資情況: 於1月完成天使輪融資,金額未公開,投資方啟迪創投、源渡創投、清控銀杏。
簡介: 源清慧虹是一家無線智能感測器研發商,專注於為基礎設施提供無線智能感測系統和雲數據服務,幫助用戶快速部署、管理、運營自己的物聯網應用系統及業務。開發了一系列高精度、智能化、低功耗、長壽命的結構監測和檢測用感測器,其中包括無線智能索力感測器、振動感測器、應變感測器等多種產品。
近幾年,我國物聯網產業快速發展,市場規模也出現了大幅度增長,已經成為了頗具前景的創業方向,如果創業者想要了解其他互聯網創業項目,創業項目為創業者匯集了當下火熱的互聯網創業項目,如小程序、雲計算、OA辦公系統、智能電銷機器人等,在線客服系統中也集聚當下市面上最火熱的平台,供創業者更好的挑選。
以上由物聯傳媒轉載,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④ 疫情之前趕上末班車,17家車企獲1月融資,新能源領域熱度不減
[億歐導讀]?2020年1月,共有17家業內公司更新了投融資信息,涉及到的細分領域包括:科技出行(3家)、自動駕駛(2家)、汽車後市場(4家)、新能源(6家)、汽車流通(2家)……
(AutoX自動駕駛汽車/AutoX官網)
印度汽車租賃平台Zoomcar完成3000萬美元D輪融資
1月22日,據Inc42報道,印度汽車租賃平台ZoomCar已籌集3000萬美元D輪融資,由SonyInnovationFund領投。據悉,該輪融資,將用於公司在技術領域、數據科學和物聯網等創新領域進一步擴展業務。截至目前,該公司總共籌集了1.5億美元融資。
資料顯示,Zoomcar是一家汽車租賃公司,成立於2012年,總部位於印度班加羅爾。該公司提供自動駕駛汽車租賃服務,客戶可以按照小時、天和周進行租賃。目前,Zoomcar的業務范圍覆蓋了45個城市,包括班加羅爾、德里、孟買、科欽和浦那等。平台總共擁有6500輛汽車和480萬訂閱用戶,每天為300多名客戶提供服務。此外,Zoomcar已與日產、豐田和雷諾等全球汽車製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
編輯:楊雅茹/張嫣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⑤ 華為萬人研發激光雷達成本幾何級下降,智能駕駛洗牌開始
華為又一次吹響集結號。
日前,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總裁王軍在第十二屆汽車藍皮書論壇上表示,華為目前在武漢光電技術研究中心集結了一萬多人,該中心目前正致力於研發激光雷達技術,目標是在短期內開發出100線激光雷達,且未來將實現讓激光雷達成本降至200美元(約1391人民幣),甚至100美元(約695人民幣)。
假若華為在短期內數萬人的研發,能夠將激光雷達成本打下來,對於高階自動駕駛,即L3以上自動駕駛,其意義重大。一是加速L3自動駕駛量產落地。二是涉及自動駕駛關鍵感測器實現國產替代。
無論哪一個,對於當下的汽車產業和自動駕駛,意義不言而喻。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⑥ 激光雷達製造商禾賽科技獲1.73億美元C輪融資
1月7日,激光雷達製造商禾賽科技今日宣布完成C輪融資,由德國博世集團和光速聯合領投,美國安森美半導體、啟明創投、德同資本、新加坡Axiom等跟投,融資總額1.73億美金,是國內激光雷達行業最高的單筆融資記錄。
解讀:1.73億美元,這不僅是國內激光雷達公司單筆融資金額最大的一次,而且也創下了全球激光雷達公司單筆融資的最高記錄。在此之前,最大的兩筆融資是:Velodyne2016年獲得福特和網路聯合投資的1.5億美金,Innoviz在2019年3月份獲得招商資本和深創投聯合領投的1.7億美金。
禾賽於2013年成立於矽谷,2014年落戶上海。目前在中美兩地擁有兩個商務中心、兩個製造中心,和一座禾賽研究院,員工超過600名,在全球擁有專利布局364項。
禾賽於2017年發布第一款混合固態激光雷達Pandar40;2018年12月發布Pandar40P及Pandora40P升級版;2019年1月發布pandarGT3.0第三代固態激光雷達;2019年1月發布Pandar64線機械式激光雷達。目前,Pandar64已實現量產並穩定出貨。
當前,美國加州現有的數十家獲得無人車公開道路測試牌照的高科技公司中,超過1/2已經是禾賽的付費客戶。禾賽在2018年5月完成網路和光速中國領投的2.5億元B輪融資,目前,網路和紅旗合作的Robotaxi項目上使用的就是禾賽的激光雷達。
2019年8月,禾賽被Velodyne起訴,後者稱前者侵犯了其知識產權。博世在此時投資禾賽科技,可能禾賽跟Velodyne的官司已經和解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⑦ 博世投資馭勢背後 | 傳統零部件企業搶道自動駕駛
疫情仍在蔓延,車市寒冬依舊,但中國自動駕駛卻率先迎來了第一縷艷陽。
日前,國內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小馬智行(Pony.ai)與馭勢科技先後宣布獲得融資。其中,小馬智行(Pony.ai)從豐田汽車公司籌集了4億美元;而另一邊,馭勢科技也宣布在B輪融資中獲得博世戰略投資。
賓士自動駕駛計程車;圖源:博世
但顯然,於博世而言,想要在自動駕駛的這條「賽道」中跑得更快、更高、更遠,顯然還需要捨得砸更多錢。
因此,在博世2019年度新聞發布會上,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亞太區業務負責人泰瑞來透露,到2022年,博世計劃在自動駕駛領域投入約40億歐元(約合307億元人民幣),不過其中未包含去年年初為興建第二家晶圓(一種製造半導體的晶體材料)製造工廠,所花的11億美元(約合77億元人民幣)。
而此次,從主線科技、禾賽科技再到對此次馭勢科技的戰略投資,再一次展現博世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野心」。
相比起擁有雄厚資金且本身創新能力特別強的博世,更多企業則是不斷通過收購、戰略合作補齊短板。
以采埃孚為例,自2016年收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起,其便投資相關技術研發,並同時與海拉在攝像機系統、成像和雷達感測器技術方面進行戰略合作。此外,還與奧地利晶元製造商艾邁斯半導體(ams)、德國IbeoAutomotiveSystems公司進行合作研發車用固態激光雷達技術,以確保該項技術能在2021年前迅速、安全地投入使用;
而日本電裝,宣布與豐田成立車載半導體合資公司MIRISE,該公司將結合豐田在車輛技術方面的專業知識和電裝在汽車零部件方面的專業知識,加速實現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技術創新;麥格納方面則是與未來出行科技公司Lyft建立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投資、開發、生產自動駕駛系統。
蓋世小結:事實上,無論是零部件巨頭還是其他零部件供應商,在全球車市持續下行的背景下,其生存狀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但產業變革卻並未因此停下腳步。這次變革大浪潮,對零部件而言無疑是顛覆性的。無論是轉型中的傳統零部件,還是尋求突破的自動駕駛相關企業,都需全力奔跑,才能在這場市場「淘沙」中,真正的保留下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⑧ 智能駕駛晶元爭奪戰
全球智能駕駛汽車市場正處在爆發的前夜。
根據艾瑞咨詢的報告數據顯示,到2023年,全球范圍內具備智能駕駛功能的車輛將達到約6000萬輛,L1/L2級自動駕駛功能的滲透率將接近50%,L3級自動駕駛功能的市場滲透率也會來到7%。
就從眼前來看,全球智能汽車的急先鋒特斯拉,憑借著對車輛的智能化和自動化革命,其股價不斷創造新高,總市值已突破2000億美元。
這也體現了整個市場對於智能汽車的發展保持著超高的預期。
1、國內智能駕駛市場蓄勢待發
我們將視角轉到國內:經過這兩年的快速發展,很多合資品牌、自主品牌、造車新勢力們在ADAS功能與智能駕駛系統的量產上車上,呈現出你追我趕的態勢。
據佐思產研統計,今年前4個月,國內市場的L2級自動駕駛系統的裝配率已達10.6%。
其中,豐田、沃爾沃這樣的傳統品牌,以及吉利、領克、幾何,還有長城魏派、奇瑞星途等新興品牌裝配率領先。
造車新勢力更不用說,蔚來的NIOPilot、小鵬的XPilot、威馬的LivingPilot以及理想的輔助駕駛系統都已經搭載上車並且在持續進化之中。
特別是理想汽車最近拿到美團的融資,未來將大力投入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L3自動駕駛的市場也在不斷擴大,自2017年奧迪推出新A8標榜量產全球首個L3自動駕駛系統以來,國內的品牌也紛紛上馬L3級自動駕駛功能。
其中就包括了廣汽新能源的AionLX/AionV、上汽榮威已上市的MarvelX和待上市的MarvelR,還有今年受到廣泛關注的長安U-NIT和比亞迪漢。
不過受限於國內的法律法規還未明確,這些車型上所搭載的L3自動駕駛功能尚未開放,但後市可期。
而針對更高級別的L4自動駕駛,近期有兩大比較重磅的行業動態:
其一是沃爾沃與Waymo牽手了,後續沃爾沃品牌、極星品牌以及領克品牌的車型將會集成Waymo的自動駕駛技術;
黑芝麻聯合創始人兼CEO單記章(右)黑芝麻聯合創始人兼COO劉衛紅(左)
黑芝麻的聯合創始人兼CEO單記章此前是圖像晶元公司OmniVision(OV)的圖像演算法負責人,在視覺感知領域擁有100多項專利。
聯合創始人兼COO劉衛紅先後就職通用汽車、博世,曾出任博世底盤制動事業部亞太區總裁,在主機廠和Tier1都有深厚的任職經驗。
一個出身自晶元行業,另一個來自汽車製造業,兩者相輔相成,未來要在自動駕駛晶元領域創造出一番天地。
針對團隊的構成,劉衛紅曾經提到,「我們的基因是晶元,團隊里有做過車規級晶元研發和車規級晶元驗證的尖端人才,想做和做過是不一樣的。同時我們還整合了既懂演算法,又懂得計算架構的開發人員。」
目前黑芝麻在中美兩地都有團隊,全球擁有近300名員工,團隊成員很多曾就職於OV、安霸、高通、英偉達等晶元公司,平均從業經驗超過15年。
4、自動駕駛晶元量產急行軍
自動駕駛晶元要實現量產落地,必須要邁過車規級的坎。
自動駕駛晶元的車規級,不但包含了晶元本身的可靠性、穩定性、耐久性等要求,還要滿足與車輛系統整合後的系統功能安全。目前市面上很少有供應商能同時滿足兩方面的要求。
黑芝麻新近推出的A1000晶元,從設計之初就朝著車規級的目標邁進。
它符合晶元AEC-Q100可靠性和耐久性Grade2標准,晶元整體達到了ISO26262功能安全ASIL-B級別。
晶元內部還有滿足ASIL-D級別的安全島,整個晶元系統的功能安全等級為ASIL-D。
為此,A1000晶元採用的是ARM車規級的CPU和GPU。
在代工廠方面,黑芝麻也是按照車規級的要求選擇了台積電的16nm產線。這一切的目標都是為了實現這款晶元的車規級設計目標。
此前的6月,黑芝麻的研發團隊已經對這款晶元的所有模塊進行了性能測試,完全調試通過,接下來就是與客戶進行聯合測試,為最後的大規模量產做准備。
據悉,搭載這款晶元的首款車型將在2021年底量產。
另外,黑芝麻的華山一號A500晶元也已開啟量產,其與國內頭部車企針對L2+和L3級別自動駕駛的項目也正在展開。
相較於傳統的汽車電子晶元廠商,黑芝麻的規劃顯然更加快速激進,他們需要更敏捷地把握住時間窗口。
這個時間窗口也就在這兩年中,特別是今年,大部分的智能駕駛車型已經在進行晶元選型,而現在能夠拿出這樣的晶元產品的廠商,無疑將佔得先機。
黑芝麻的A1000晶元已於今年6月發布,在量產進程中踏准了市場的節奏。
在全球智能駕駛汽車市場爆發的前夜,針對自動駕駛晶元的市場爭奪也更加激烈。
頭部是Mobileye、英偉達這樣的巨頭;還有從移動晶元市場殺出的華為海思和高通等廠商;老牌汽車半導體廠商們也在加快布局。
如黑芝麻一樣的AI晶元公司將成為重要的後起之秀。
智能駕駛汽車將是一個擁有巨量增長潛力的市場。
在這樣的市場機遇中,黑芝麻這樣的國產自動駕駛晶元廠商正在產品層面上與Mobileye和英偉達這樣的國際巨頭展開角逐,未來就是吸納客戶、建立起生態,修建自己的護城河。
單記章曾在多個場合表露過同一個願景:PC時代英特爾為代表的處理器企業;智能手機時代有ARM為代表的移動晶元公司;而黑芝麻則希望成為智能駕駛時代的英特爾和ARM。
智能汽車的大勢已成,「Bigthingsstartsmall」。
巨大的產業機遇之下,今天的後起之秀能否成為未來的產業巨頭?
我們且行且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⑨ 疫情背後,無人車商用價值爆發
[億歐導讀]?三年內,限定場景自動駕駛的試點范圍將規模化擴大。
與開放道路場景相比,限定場景車輛行人的種類數量少,對激光雷達等感知設備依賴性降低,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整體成本隨之下降。同時,由於自動駕駛車輛在限定場景下的行駛速度較慢,其決策壓力也變小。如果在行駛過程中不幸出現問題,車輛也能夠及時靠邊停下來,增強駕駛安全性。
此外,由於限定場景的地理約束性屬性,自動駕駛汽車所遇到異常情況范圍相對可控,極端案例(cornercase)較少,降低了技術研發的難度。因此,相對於較開放道路場景而言,自動駕駛技術將在限定場景中更快成熟,也將率先迎來商業化。
目前,主線科技、踏歌智行、慧拓、智行者、馭勢科技、新石器等企業均已在礦區、港口、機場、園區等場景實現試點運營。通過與業內人士交流,億歐汽車認為未來三年內該場景的試點范圍將規模化擴大,五年左右將實現商業化運營。
站在未來,三點變化
隨著限定場景自動駕駛逐漸由試點走向商業化運營,相關企業也將發生相應變化。億歐汽車通過與多位行業人士交流得知,目前限定場景自動駕駛處於商業化前夜,未來相關企業之間的競爭重點將由技術轉向運營。
首先,自動駕駛產業零部件成本將進一步降低,供應鏈將進一步成熟。2020年初的CES上,自動駕駛激光雷達堪稱「百花齊放」,成為展會的一大看點。速騰聚創、鐳神智能、大疆、禾賽科技等企業紛紛展示自家最新產品。目前來看,已經有多家企業的產品在穩定性能的同時將價格下探至一千美元左右。為保持精確性和安全性,限定場景自動駕駛仍需激光雷達的輔助,而這一無人車必備套件的低成本和高性能,將與自動駕駛商業化相輔相成。
激光雷達外,合適的線控底盤也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基礎套件。隨著技術發展,自動駕駛線控底盤作為獨立供應商的角色在2018年左右開始逐漸清晰。在限定場景自動駕駛下,低速電動車企和乘用車企都在嘗試進入該市場。與此同時,某些機器人企業也在做相應嘗試。
其次,在向大規模試點應用的演進過程中,限定場景自動駕駛的車輛將更接近產品態——性能足夠穩定、成本相對低、具有較強的場景復制能力、與運營平台良好結合。這四點也被業界認為是自動駕駛落地的關鍵因素。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將從專注技術發展,轉而更關心企業的運營和服務能力。
「不要指望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所有的問題,有些技術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通過運營來解決。」白犀牛CTO夏添曾對億歐汽車表示。與開放道路場景相比,自動駕駛車在限定場景下遇到的極端案例(cornercase)相對較少,實際路測和試運營過程中,機器能夠及時收集問題,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學會解決方案,如此反復,其應對異常情況的能力得以增長。
為增加安全性,大多數專注於限定場景的自動駕駛企業都為車輛配備了遠程接管系統。在外賣員、物流司機等職業消失的同時,自動駕駛遠程接管員、自動駕駛運維員、自動駕駛平台管理員等新型崗位將隨之出現。
與此同時,限定場景的自動駕駛企業的競爭態勢也將從技術競爭轉向運營競爭,以求最大程度契合用戶需求。
編輯:楊雅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⑩ 自動駕駛的2019:駛出黑暗區
除此之外,激光雷達鼻祖Velodyne正式決定裁掉中國辦公室,包括直銷團隊和部分技術支持,並且將其銷售模式,從直銷模式恢復到剛進入中國的「代理模式」,這意味著,Velodyne基本不在擴大中國市場。
資本是理性而追求效率的,歷史上已經有無數的例子告訴我們,當市場出現了合並這樣的重大變革,很快,燒錢鋪量的行業亂象就會停止。
畢竟,資本已經過了之前那段只以流量論英雄的時代,接下來,盈利能力才是決定融資能力的根本。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