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貨幣基抄金理財,3%左右年化襲的話,一萬每天大概不到1元,所以你這200萬一個月6000左右。那種銀行信託,理財類產品,一般比普通貨幣基金理財高一些,大概也在5%的年化左右;如果是股票基金或者指數基金等的,風險相對就高一點,收益也會相應的高,但是如果你通過不同的投資組合或者定投之類的。就可能保證10%以上的年化收益。股票的話風險更高,但是如果價值投資,看中長期發展的話也可以。沒有相關知識盡量不要碰。保險類理財就類似給本金一個保障,能跑贏通貨膨脹就算厲害了,不建議用來投資。
⑵ 有現金兩百萬,怎樣理財一年才有十幾萬的收益
可以找測評師幫忙分析找找有前途的基金然後擔點風險購買一部分還是可以的。
⑶ 兩百萬如何投資
可對於那些手握一二百萬現金、四處尋找投資機會的新中產來說,該如何支配這些資金並獲取最大收益呢?在配置過程中怎樣結合當下經濟狀況/趨勢?應遵循哪些原則,有哪些注意事項?200萬是一個不大不小、不上不下的尷尬數字:說它多,勉強甚至不足以支付一二線城市改善房/二套房的首付,也不符合購買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資人要求;說它少,很多人根本邁不到這個檻,這是當下典型新中產階級的資產狀況——當然,這樣的人幾乎都擁有至少一套以上的房產。估計手握一二百萬現金的人是當下最焦慮的群體:雖小有資產,可上要贍養父母,下要養育子女,還有房車貸款要還,事業也得穩妥向上,也就更關注投資理財並規劃今後品質人生。不投資只能讓貨幣超發後購買力被稀釋,錢越來越毛,若投資又不懂什麼原則章法。於是,有一二百積蓄小中產也就成了最苦惱、最焦慮的「夾心層」。於是,保險購買的順序也就是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及補貼險(住院補貼)/投連險/萬能險等。意外險主要保障的是身故和重殘,保額根據家庭的資產狀況及年度總花銷(車房貸/贍養老人費/子女養育費/日常生活費等),可以考慮500萬上下的保額。重疾險是確診重大疾病後的一次性現金賠付,根據現在治療費用保額應在50萬左右。醫療險是每次看病後按花費額比例報銷,對於沒有社保的人來說尤其重要。保險的功能是經濟屏障、對沖風險、重在保障,所以幾乎不用考慮任何返還型保險和投資理財類保險,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最好選擇每年次繳、價格低廉的消費型。年化5%以上的萬能險可作為理財產品的補充,不能是主流。老人/小孩雖不創造收益,但會產生負擔,保險選擇重疾險和醫療險即可。另外,保險支出應控制在家庭收入的10%以內。在築建了保障的萬里長城後,就可以拿出一部分錢去博取高風險的收益。
⑷ 我有兩百萬現金如何理財,那個方面收益較高
可以看下網上的平台。
只要是有第三方做資金託管,都是很安全的。
而且收益比銀行高很多。
基本都是本息全保。
我的重倉平台,易寶做的第三方資金託管。
據說要年底上市。
如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⑸ 請教:如果我手中有兩百萬,我該怎樣理財好謝謝!
個人建議:用100W買000001,100W做補充、對沖。
⑹ 有兩百萬存款應該怎麼理財
我要是你有兩百萬就存支付寶里了!
⑺ 想問一下如果有一百萬如何進行理財讓這筆錢不斷地錢生錢呢就是一百萬變兩百萬,兩百萬變三百萬這種,
一百萬變兩百萬的收益率大概是一倍,如果按正常穩健的銀行理財方式年利率5%左右,至回少要18年左右,而兩百答萬變三百萬是50%的收益率,正常也要10年左右,這是最為穩健的理財。還有一種是風險高些的樓市,目前樓市雖然調控但其保值屬性依然存在,是能比正常理財收益高的產品,而且目前來看十年左右發展還是不錯的。第三第四是股票定投和投資生意了。這兩種能達到目標但其風險也是比較大的,要做好風險控制。
⑻ 有二百萬怎麼理財好
很高興回答你提出的問題,
分成4分為好50萬買信託,
50萬買保本理財產品180左右,
50萬買國債產品穩健把握的,
50萬完買銀行定期可以,
用時靈活取出來可以部分提取。
不會損失全部利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