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安排小孩未來18年的儲蓄理財
買國債
2. 有給寶寶理財存錢理財的媽媽么
我是為我家小公主買了份保險,等到她長大後就能領了,當然你要存錢的話也可以買一些比較安全的理財產品,主要目的是為了保值,你也可以到財大師學理財,更好的進行理財規劃。
3. 如何為寶寶理財
小孩因抵抗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弱,所以首選醫療險。不過,現在所有保險公司的醫療險都是附加險,不單獨銷售(卡式業務除外)。而且這個年齡段孩子的醫療險也已經便宜下來了,一年就五六百塊錢,還會逐年便宜,10~19歲的時候是最便宜的,一年就一兩百塊。買泰康的萬能險,分紅+保障,非常好的. 平安的壽險做得非常不錯,你可以考慮一下。推薦:如果經濟條件不錯(年繳保費能在5000以上),就當給孩子儲蓄一點教育金,可以選擇平安少兒萬能、世紀天使、吉星送寶為主險,附加重大疾病、住院醫療和意外傷害醫療;如果條件一般(年繳保費3000以下),可以考慮鑫利、鑫祥或者鑫盛為主險。附加重大疾病、住院醫療和意外傷害醫療。通常全家人的年繳保費占家庭收入的10%~15%比較合理。具體險種條款、數據和險種搭配,在網上三兩句很難說清楚,建議你直接咨詢當地公司業務員。
4. 寶寶怎麼理財好
鴻泰是銀保產品,不適合做少兒險! 為孩子購買福壽連連、鑫利、福祿雙至、財富人生、吉星高照等產品是否合適? 答:作為孩子最基本的保險組合,也是最實用的保險組合,應該以教育金+綜合意外住院醫療為主。 在有了一個完善的保險基礎後,再考慮重疾和養老險,這就好比造樓房一樣,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工程是相當重要的。 少兒險即必須擁有高中大學教育金領取、附加創業金領取、婚嫁金領取!
5. 在銀行給孩子存錢好嗎
這牽涉到家庭理財的問題。 簡單來講,家庭中的理財資金可以分為三部分,分別是應急資金、穩定收益產品投資,以及風險資產。其中風險資產是可用於進行有適度風險的投資資產。 應急資金的儲備非常重要,這點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多次提及。應急資金的計算是家庭成員3到6個月的支出之和。不管是家庭或個人,除了投資之外都應該預留出一定的應急資金以備不時之需。一般而言,如果有固定收入的人群,可預留下3個月的月支出的量,如果是收入不穩定的人群,則需留下半年支出的資金。 風險資產投資比例的計算,為100減去投資者年齡。這是在個人理財領域較通用的最直觀且簡單的計算公式,用於測算個人投資股票、基金等風險資產的合適比例。舉例而言,如果你的年齡為35歲,自有資產有100萬元,那麼你可將其中的65%即65萬元用於投資股票、基金等。同時,這一投資比例也可根據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偏好等,進行10%左右的調整。 除此之外,剩餘比例資金要用於配置具有穩定收益功能的「安全」理財產品,例如定期儲蓄、國債、保障收益的銀行短期理財產品等。 特別要提醒的是,家庭中理財資金計算的黃金比例公式只是一個參考。每個家庭要針對自身狀況做些微調,調整比例不超過10%,特殊情況不超過20%。但一定要以應急資金的儲備為先,「穩定」在家庭理財中是最重要的。 對於你的教育儲蓄,是家庭中的一部分理財內容,是最安全的理財產品。建議對整個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情況做一個通盤的分析和評估,用大約20%左右的比例,做教育儲蓄。
6. 如何讓孩子學會理財
春節最讓寶貝開心的除了禮物外,最讓寶貝開心的應該是紅包了,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將紅包幫孩子收起來,想等孩子大點再給他使用,但是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嗎?
一味的把孩子紅包收起來只會讓孩子失去認知理財的能力,還有缺乏對財商的培養!對於3歲的孩子,財商能力就開始隨著年齡升級了,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段給孩子一些「小權利」管理壓歲錢。什麼是財商?財商就是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是理財的智慧,它包括兩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二是正確應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讓我們來看看3-6歲的孩子財商能力:
3歲:辨認錢幣。逐步教會孩子認識紙幣、硬幣的幣值,甚至可以教孩子認識不同幣種。
4歲:可以學會用零錢購買簡單的用品,例如如畫筆、小零食等。
5歲:弄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並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
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培養「自己的錢」意識。
除了財商教育,父母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讓孩子懂得其無權支配父母的金錢
三歲的寶貝已經很喜歡自主地從琳琅滿目的商品架上,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放在購物車內,如果不給其購買,他會以哭鬧威脅,很多家長因此妥協,家裡的玩具也就越來越多!父母應該告知孩子這是父母辛苦賺的錢,寶貝無權支配他,堅持不需要的東西不該買,無論孩子如何哭鬧!久而久之,孩子會逐漸養成好的習慣,買東西之前總要徵得大人的同意,而且每次只能買一定數量的東西。
2、使用現金消費
和孩子外出購物時,盡量用現金消費!如果每次消費你只使用信用卡等其他卡片,孩子肯定會對這種東西產生困惑,因為大部分7歲以下的孩子,都不會把信用卡和它裡面的錢聯系在一起,他們會認為信用卡有魔力,能買無窮無盡的東西。
3、讓孩子懂得支配自己的零用錢
學會用錢和賺錢一樣重要,既然是教孩子理財,就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度,要不然她永遠不知道該如何使用錢,只要把握住大原則,既不可以透支,糖果和可樂等碳酸飲料要盡量少買,之後所要做的就是相信他的能力,同時在心理上接受她可能會亂花錢的風險。既然是讓他決定,在生活中必定要遭遇取捨的問題,尤其是面對多項選擇,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消費習慣被不斷挑戰著,像看電影和書,想看的卡通電影永遠都很多,依他手裡可支配的那點錢,她只得有所取捨地進行選擇。這裡面的教育遠比只盯著他具體花多少要有幫助。
4、不要欺騙孩子
有這樣一個母親,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告訴孩子把紅包給媽媽,媽媽幫你存在銀行,等你長大了自己去取出來,寶貝小心翼翼的保存的媽媽給他的「存單」,等到他10歲的時候,他把存單交給媽媽,想取出紅包錢時,媽媽大笑,這些是發票,無法領錢的!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從此開始亂花媽媽的錢!欺騙孩子加上將孩子的金錢沒收,這樣會讓孩子有巨大的挫敗感,同時,孩子也會失去對別人的信任。
5、給孩子一個儲蓄罐
給孩子一個儲蓄罐,讓他把自己的錢都放進去,定期拿來出數一數,這樣做可以教孩子數數,帶著對自己錢的興趣去數數,肯定學得很快,也能讓孩子懂得積少成多的道理,同時讓孩子懂得付出的勞動越多,得到的報酬也越多,當然孩子的耐心也在這其中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6、讓孩子學會理財
等孩子長大有越來越多的零花錢時,就要讓孩子學會理財觀念,給孩子一張儲蓄卡,讓孩子參與存錢定投等銀行活動,讓孩子從「給孩子錢」向「讓孩子去賺錢」轉變,讓孩子早早明白,學會將積累的財富去創造更多的財富。讓孩子自主學會賺錢的方法,比如自己推薦自己的作品,讓孩子在實踐中體會討價還價,打折處理、會員價等一些商業運作方法。通過這樣的教育,孩子心裡有了盈虧的權量,懂得了計算得失,知道了付出與勞動報酬的關系,對「錢」的意識有了根本性的轉變。
7、不要給太多的零花錢
有的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每次都大手大腳的給孩子零花錢,孩子表面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對他以後的人生埋下了很多隱患。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經商的父親從小給孩子的零花錢比一個正常的工人工資都多,加上從小沒有時間教育孩子,孩子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孩子16歲時,父親經商失敗,家道中落,而孩子已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最後走上了搶劫殺人的道路,並且在殺了多個無辜受害者後,他沒有任何的悔意,他最後的微笑讓人膽寒!
「理財從娃娃抓起」,但是基於中國社會的傳統,大多數的父母不願意過早讓孩子接觸錢,認為孩子會變得勢利。很多父母失去了對孩子最好的財商教育時間,其實不然,隨著近幾年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經商、賺錢開始變得地位重要起來。在越來越商業化的社會里生存,「財商」顯得越來越重要。
孩子出生就是一張白紙,你的孩子是小財神,還是殺人犯?家長的教育尤其關鍵,讓我們學之改之,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小財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