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篇短篇小說《麻豆》,悅讀紀上的,作者 蔡布布
二門里晃晃悠悠進來個老頭兒,衣衫襤褸,落魄不堪,老頭兒後頭跟著個半大小子,趿拉著張開嘴的靸鞋,穿著大褲衩子,兩人一樣的臟臭,一樣的齷齪。我問他們找誰,老頭兒說找姓譚的。我說這兒沒姓譚的,他說他打聽半個多月了,就是這兒。小子接茬兒說,沒錯,就是這兒!莫姜聽到院里的說話聲,破例從廚房走出來,站在東廊下,定定地看著來人,老頭兒也一動不動地看著莫姜,站了半天,誰也沒說話。突然,莫姜哇的一聲哭了,蹲在地上用手捂著臉。老頭兒有些慌亂,一雙污臟的手使勁兒地抓捏褲子,木訥地說,我對不住你……莫姜。莫姜說,你還活著?還活著……我問老頭兒是誰,老頭兒說他是劉成貴。我說,你不是死了嗎?劉成貴說,我活著跟死也差不多了。我說,你把莫姜賣了,莫姜現在跟你一點兒關系都沒有,還來找她干什麼?劉成貴說,我錯了……莫姜臉色白得像紙。我問莫姜,這老頭兒果真是劉成貴,莫姜點點頭。「死去」的人又復活了,這事變得有點兒復雜,我一時不知怎麼辦才好。劉成貴氣力有些不 支,挪了幾步坐在台階上,看見我那碗沒喝完的酸梅湯,問我他能不能喝,我沒言語。他許是渴得狠了,還是端起來喝了,喝完說,烏梅是葯鋪買的,一股黨參黃芪 味兒,桂花不能用蜜漬,得用綿白糖。不愧是大廚。半天,莫姜緩過勁兒來了,問劉成貴有什麼打算。劉成貴說他現在這副模樣還能有什麼打算,兜里沒錢,身上有病,除了莫姜,他再沒別的親人了。莫姜說,回來也好,咱們好好過日子,有我一口就有你一口。我說,莫姜,你可想好了,他是只狼!莫姜含著眼淚對我說,您說我能怎麼著呢,攤上這么一個男人。劉成貴說,我們是敬懿太妃指的婚,名正言順的。我說,呸,去你的太妃吧,坑人不淺!我們說話的時候,那個半大小子就在院里轉,看著敞亮的北屋說,爸,咱們今天就住這兒吧?莫姜說這里是住不得的,這兒是葉四爺府上,四爺和太太馬上就回來了,有話到外面去說。小子不聽,索性在父親的躺椅上躺了下來,搖來搖去,把椅子弄得嘎吱嘎吱響。小子對莫姜說,你住哪兒我爸就住哪兒,我爸住哪兒,我就住哪兒。我問這個無恥的小子是誰,小子說他是劉成貴的兒子,按規矩,他應該管莫姜叫娘。莫姜有些手足無措,劉成貴解釋說小子叫劉來福,他娘姓衛,死了。嗬,妓女衛玉鳳的後代。我不知這出戲該怎麼往下演。太陽西沉,是散下午戲的時候了,父母親馬上就要回來了。莫姜臉憋得通紅,轉了幾個圈說做下人的,不能給主家兒添亂,只要出去,怎麼著都好說。小子大大咧咧地說,我們要吃的住的,穿的戴的,使的用的……又補充說,住的不能窄憋,穿的不能寒磣,吃的不能湊合。我看出來了,這小子年紀不大,是個混混兒,無賴。我說,你真不要臉!小子現在成了主角,眉毛一挑說,這是我們家自己的事。劉成貴說,現在能有碗荷葉粥喝最好,就八珍鴨舌,解飢又下火。一切好像倒過來了,好像是莫姜虧了他們,欠了他們,讓他們受苦受難了,在他們面前,莫姜得贖罪。好不容易,莫姜帶著劉成貴走了。父母的晚飯是我給做的,初試牛刀,小露鋒芒,印證了我的模仿能力和動手能力,海米冬瓜湯,肉片燜扁豆,胡桃雞丁,都是夏日的家常飯菜,都是臨時急就而成,不需慢功烹制的。父母到家時,飯菜已經擺到桌上了。父親在飯桌上大贊荀慧生的《豆汁記》改得好。原來的《豆汁記》是以大團圓結尾,即金玉奴被林大人從江中救起,以義女名分許配莫稽,洞房中一通棒打後,夫 妻和好。經荀慧生一改,變成了洞房內一通棒打,將莫稽以忘恩負義、害人性命的罪名撤職查辦,以金玉奴「多謝義父為我報仇雪恨,回家去勤操勞做針業,我侍奉 爹尊」結束。既善惡有報,又出了氣。我告訴父親,這頓飯完全出自我的手之後,父親驚奇地說,丫兒長本事了,已經能夠「侍奉爹尊」啦。母親問我莫姜在干什麼,我說一個叫劉成貴的,帶著兒子劉來福找來了。母親看著父親說,莫姜說過是無親無故的……怎麼有男人還有兒子?父親沉吟了一下說,莫稽沒想到金玉奴成了林大人的女兒,金玉奴也沒想到自己婚姻一場,臨了還得回家去「做針業」……世間出人意料的事情很多很多哪。母親說,她來的時候莫稽一樣的可憐,是我們一碗豆汁救的,收下了她。這倒好,她站住腳了,家眷也來了,敢情「莫稽」身後有一大家子人。父親問我劉成貴怎麼打算,我說劉成貴要吃八珍鴨舌喝荷葉粥。父親一聽就樂了,說這個劉成貴是個內行。母親把碗一推,讓父親趕緊拿主意,父親的回答只四個字,「順其自然」。我知道父親是捨不得莫姜那精湛的廚藝。那晚莫姜沒有回來,如何應對那一對父子,我替她發愁 四莫姜走了,母親不得不再次下廚,我們家又恢復了炸醬面、熬白菜的歲月。現在,我和父親想念的再不是廚子老王,而是他
他拉·莫姜。我才知道,莫姜姓譚,辛 亥革命後,滿人多隨漢
姓,正像我們家「葉赫那拉」,姓了「葉」一樣,「他他拉」
就姓了「譚」,莫姜應該是譚莫姜。後來實行了戶口制度,登
記的時候莫姜卻又 沒姓「譚」,還是姓「莫」。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沒有了莫姜,我便成了大廚,只要
學校沒有課,我的大半時間全扎在廚房裡。之所以心甘情願 地
與紅鹽白米打交道,是源於我與生俱來的對廚藝的偏愛,就像
我後來偏愛的文學。做飯和寫文章是相通的,在談論文學創作
時我常用做飯來打比喻,寫文章好比和 面,初寫成不過是剛把
面和成了一個團兒,面得不停地揉,文章得不停地改,面里的
疙瘩揉開了,文章里的硬傷病句改過了,只是完成一半。還不
行,面得擱在一邊 餳,最少得餳倆鍾頭,文章得擱,最少擱半
個月,餳好的面再揉,擱過的文章再改,基本就可以拿出去了
。急茬的面(疙瘩湯除外),急就的章(除非天才),一般 經
不住推敲。火候到了,飯就熟了,人品到了,文就熟了,就這
么簡單。大家聽了笑我,笑我的文學理論就是一個主題——「
吃」。
莫姜飯做得好,是莫姜火候把握得好;莫姜是不會寫小說,倘
若她能寫,應該是大家。
依著父親「順其自然」的態度,我們尊重莫姜的選擇,是去是
留全不幹預。晚上,看著莫姜空盪盪的小床,看著月影在房內
的移動,我難以入睡,不知莫姜在哪裡……
一個月後,莫姜回來了,憔悴了許多,卻依舊的干凈利落。這
使我想起了「託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的古訓,莫姜是個知
情知義的人。她沒有解釋劉成貴的「死而復生」,也沒有談論
那平地冒出的兒子,只是說給我們添了麻煩,對不住四爺四太
太。
父親給她加了工錢,每月15塊,就算是我們正式地僱傭她了。
莫姜不再與我同住,她每天回家了。她在王駙馬胡同一個雜院
里租了兩間南房,竟然和那個賭徒加兇手過起了日子。後來我
才知道,莫姜是把那個翡翠扁方賣了, 用那錢安頓了這爺兒倆
。王駙馬胡同,離我們家不遠,隔著一條街,每天早晨莫姜早
早就來了,晚上吃完晚飯,收拾完了才走。我不理解莫姜為什
么要接納劉成貴, 也不能想像她和那個渾身餿臭的老頭子躺在
同一個炕上會是怎樣一種情景。誰把我賣了,我會記恨他一輩
子,誰砍我一刀,我永世不會原諒他!說得好聽莫姜是善 良,
是寬容;說得不好聽就是賤!我沒好氣地對莫姜說,告訴那個
渾蛋啊,不許他上我們家來。
莫姜說,他不來,他在東直門外粉坊幫忙呢。
粉坊是把綠豆做成粉絲的地方,終日蒸汽騰騰,湯水淋淋,粉
坊的附帶產品就是豆汁和麻豆腐。無論是豆汁還是麻豆腐,都
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粗食,羊尾巴油炒麻豆腐再好吃,不上菜
譜。一個皇帝跟前的御廚,淪落到做豆汁的份兒上,也算是「
地覆天翻」了。該著!
我說,那個糟老頭子,站也站不穩的,還能在粉坊幹活兒?
莫姜說,怎麼是糟老頭子,他比我還小呢,小八歲。
我說,他得靠你養著吧?
莫姜說,過日子,能說誰養活誰呀?
明顯地,莫姜已經站在「老渾蛋」的立場上說話了,輕描淡寫
,息事寧人,以忍為閭,苦頭吃得還不夠。
莫姜說劉成貴「不會來」,劉成貴還是常偷偷摸摸往我們家跑
。劉成貴來了,不敢進二門,只是躲在東南角廚房的小院里,
怕我看見,知道我最不待見他,常常是 打聽好了,趁我不在的
時候來。比起莫姜來,劉成貴有些老態龍鍾,不惟腿腳不利落
,手和胳膊還發顫,一代名廚現在連炒勺都掂不起來了,這叫
惡有惡報。有時候 劉成貴被我在門道撞見,他會惶恐地閃在一
邊,不敢拿正眼瞧我,嘴裡囁嚅著,我來給她……送點兒東西
……
我根本不理他,就像沒看見一樣地從他跟前走過去。這種無言
的鄙視是最好的報復,不是為我,是替莫姜。
再看見他,手裡果然提著東西,不是麻豆腐就是豆汁,以證實
「送點兒東西」是不虛。
父親似乎不反感劉成貴,有時候知道劉成貴來了,就把他叫到
里院來聊天。劉成貴進里院從不走垂花門,而是由廚房的小門
進,順牆溜,沿著東廊進北屋,進來也 不坐,垂手站著,以示
卑微。我一見他這副孫子模樣就反感,就拿眼瞪他,想他掄菜
刀的時候是何等凶惡,何等無情,現在裝得跟避貓鼠似的,騙
誰呀,狗奴才!
父親讓他坐,他說不敢。父親說現在解放了,都是人民了,沒
有了高低貴賤之分,沒有那麼多禮數了。劉成貴還是不坐,還
是站著,說他站慣了。父親說,你成了《法門寺》里的賈桂,
站慣了。
劉成貴說,四爺跟西太後是本家,看在老先主兒的分兒上我也
得站。
我說,讓他站著,沒讓他跪下就便宜他了。
父親驚奇地看著我,不滿地說,你什麼時候學得這樣刻薄,老
劉師傅頭發都白了,你跟一個老人能這樣說話?有工夫我得上
你們學校一趟,跟你們的校長談談,把學生都教育成這樣不行
。
我一調大屁股,出去了。
父親跟劉成貴聊的多是吃飯的事情,扯什麼滿漢全席134道熱菜
,48道冷葷的內容,不厭其煩地用紙記了,說是要寫文章。那
時候父親剛進政協,對搜集文史 資料充滿了熱情,一禮拜恨不
得寫八篇文章往上遞,說有些東西不寫下來就丟了。父親是光
緒十四年生人,被慈禧派出去留學,學成回國,老佛爺駕崩了
,到了也沒 目睹上老佛爺真容。劉成貴是見過慈禧的人,據他
給父親介紹,老佛爺精力充沛,食量驚人,只要肚子稍稍感覺
到空,只要是沒什麼事情好做了,就得吃東西。有一 回在頤和
園景福閣剛吃完小吃,往諧趣園走,景福閣和諧趣園相隔不遠
,幾步路,還是下坡,老佛爺不要坐輦,說要遛遛食兒。走著
走著突然停下來,不知為著什 么,要吃魚羹,廚子就得拿出帶
著的小灶,當場製作,當場品嘗。劉成貴說,老太後實際是死
在嘴上,怹太貪吃,太沒有節制。有時候半夜醒了還要吃「燒
豬肉 皮」,最喜歡的清燉肥鴨幾乎頓頓要上,夾肉末的馬蹄燒
餅和炸三角要吃剛出鍋一咬流油的,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怎
禁得住這些油膩!深秋時節,秋燥,調理不 當,拉肚子了,成
了痢疾,硬是拉死了……宮里的御膳並不都好,太精細,吃幾
頓可以,老吃就停在肚裡不走了,弄得皇上和幾位太妃的胃腸
都不好。民間吃得糙, 大眼窩頭麻豆腐,綠豆雜面腌菜幫,吃
著舒坦,拉著痛快。
這些話,好像不應該是從御廚嘴裡說出來的,劉成貴自己在砸
自己的行當。幾十年後我才悟出劉成貴的道理,器具質而潔,
瓦瓮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布衣暖,菜根香,恬
淡平靜的百姓日子是最彌足珍貴,最舒服養人的。
此經驗非一番磨礪不能悟出。
自從劉成貴在父親的慫恿下開始登堂入室以後,東直門外粉坊
的豆汁和麻豆腐就經常在我們家的飯桌上出現。豆汁和麻豆腐
同屬綠豆澱粉和粉絲的下腳料范疇,將 綠豆泡漲,捻皮,加水
磨漿,倒入大缸發酵,下沉者是澱粉,上浮者是豆汁。豆汁酸
而濁,一股泔水味兒。麻豆腐是做粉絲的剩餘物,顏色青綠,
有豆腐渣的嫌疑。 劉成貴是個狽,動嘴不動手,在他的指導下
,下里巴的麻豆腐被莫姜做得精緻無比。羊腰肉切丁,香油烹
炒,放入青豆、雪裡紅、胡蘿卜絲,單擱出;再炒黃醬,將 蒸
過的麻豆腐倒入,炒至香味四溢再把備好的作料攙進去,充分
融合,起鍋,盛入淡青色盤中,中間打個窩,澆上現炸的辣椒
油,四周撒上青韭,一盤色香味俱全的 炒麻豆腐就可以端上桌
了。炒麻豆腐的味道往往傳得很遠,胡同里一旦飄出那特有的
香味,人們便知道,葉家又在吃麻豆腐了。相比,豆汁的做法
比較麻煩,劉成貴 在送豆汁的時候還要捎帶從東直門棺材鋪帶
些鋸末來,熬豆汁切忌滾開大火,大火熬的結果是渣是渣,水
是水,在鍋里還渾然一體,盛到碗里,不待上桌,便湯水分 離
了。劉成貴的做法是,豆汁燒開用鋸末熬,點著的鋸末永遠處
於似燃非燃狀態,豆汁便永遠處於似滾非滾模樣,水乳達到充
分交融,喝起來酸中帶甜,酵味實足。 父親翻出一本老舊的書
,上頭有說豆汁的,「糟粕居然可做粥,老漿風味論稀稠。無
分男女齊來坐,適口酸咸各一甌」。
雞鴨魚肉固然高貴,卻不如其貌不揚的豆汁滋味悠長。
但是我拒絕劉成貴拿來的豆汁和麻豆腐。這些吃食,隆福寺小
吃攤上都有,不稀罕「老渾蛋」的賜予。
我已經上高中了,活動的范圍和自由程度都非小學時代能比,
對同班同學顧寅頗有好感,下學常約了顧寅到隆福寺東邊夾道
去喝豆汁。攤上的豆汁盡管沒有家裡的 地道,但是有焦圈可配
,還有鹹菜絲。更主要的,是有顧寅在旁邊,並不是為了喝豆
汁,我們主要是欣賞豆汁攤的環境,頭頂一個白布棚子,一個
綳著臉,目不斜視 的老頭子,兩條長板凳,一張小矮桌,周圍
是鬧哄哄的人,左邊是賣炸灌腸的,右邊是賣切糕茶湯的……
這是談戀愛極好的地方。
此時的我,再不會讓莫姜做奶酥六品來為我壯門面,足見我對
這場戀愛的認真。
三年自然災害開始了,糧食日趨緊張,副食也開始計劃供應,
每人每月四兩清油,一斤肉,連鹼面和肥皂也要用購貨本去買
,莫姜縱然有天大本事也再做不出一咬 流油的炸三角來了。父
親的單位里,幹部們主動削減糧食定量,黨員帶頭,從三十斤
減到二十八斤、二十四斤。父親說他每月有十斤糧食足夠了,
為保險起見,他給 自己訂了十二斤定量。依著父親的算計,在
那些紅燜筍雞、清蒸鰣魚、燒鹿尾、烤羊腿以外,也真的吃不
了多少飯了。單位領導沒有理會父親的想法,很理智地給定 了
二十八斤半,為此父親還憤憤不平,認為人家挫傷了他的積極
性。
莫姜有些失落,有幾次我到廚房去找吃的,看見她挲著手在廚
房裡轉,不知道該干 什麼。糧食按說不少,卻突然變得不夠吃
,每月24號一大早就得到糧店排隊,買下月糧食。父親因了他
的職務,每月多有供應,但極有限,無非是些黃豆和伊拉克 蜜
棗,有時是幾斤咸帶魚。莫姜不會做咸帶魚,她拿著那乾瘦的
長條問母親,是用溫水發還是上屜蒸?我由此推斷,慈禧老太
太是絕沒吃過咸帶魚的。
連青菜也少見了,入冬,每戶每人配給了五斤糧票的白薯,一
斤糧票買六斤白薯。我們家用架子車拉回一車,堆在院子里,
父親見了那些白薯高興地說,這回可以吃拔絲白薯了。
莫姜愁眉苦臉地說,四爺,拔絲好做,油呢?糖呢?
父親說他就是說說而已。
有人發明了用「雙蒸法」做米飯,據說可以多出三分之二的飯
量。街道上推廣,母親讓莫姜去學,莫姜不去,母親去了,回
來照章操練,把米先炒了再蒸,果然爆米花似的發起不少,母
親很高興。莫姜說,米還是那些米,哄了眼睛哄不了肚子。
母親還學會了做人造肉,吃小球藻,凈弄些莫名其妙的東西讓
我們吃。
那一階段,莫姜和母親常出東直門,到人家收獲過的地里去撿
剩兒。撿剩兒的城裡人挺多,老娘們兒們為半截蘿卜,一塊菜
幫而打架。逢有爭執,都是母親出頭, 莫姜不會吵架,她連大
聲說話也不會,她只會用頭巾遮著半張臉,在旁邊獃獃地站著
。母親回來,得意地張揚著她的收獲,莫姜則一頭扎進廚房再
不出來。好像一切 都變了,都倒過來了,南營房窮丫頭出身的
母親在此時此刻展現了她無可替代的優勢。
飲食問題變得越發嚴酷,不少人出現了浮腫,莫姜面對的不再
是抓炒芙蓉雞片、滑熘魚片,而是如何向我母親學做疙瘩湯,
如何將豆汁飯做得黏稠膩糊。當我發現自己的腿按下去也成了
一個坑的時候,母親哭了,一向「順其自然」的父親也背過身
長長地嘆了口氣。
父親不順其自然也得順其自然了。
我們期盼著劉成貴送來豆汁,在飢餓面前,我再不能矜持,即
便是「老渾蛋」拿來的東西,也照喝不誤了。
粉坊成為了國營,還在生產著澱粉和粉絲,市面上豆汁和麻豆
腐早已絕跡。劉成貴負責夜間看門任務,大約是本單位的職工
,還時時能分得一些豆汁。「老渾蛋」 提著豆汁,邁著蹣跚的
步子,進東直門,拐南小街,將豆汁送到莫姜手裡……我不能
想像,如果沒有東直門外那個國營的粉坊,沒有劉成貴和那些
隨時供應的豆汁, 我那年邁的父親是否能熬過那艱難的歲月。
不知是我們家的豆汁救了莫姜,還是劉成貴的豆汁救了我們。
想起了莫姜的話:過日子,能說誰養活誰呀?
五
轉眼到了1966年,那年莫姜整七十歲,過完了七十歲生日莫姜
提出辭工的要求。
莫姜已經沒有精力料理我父母親的一日三餐,劉成貴成了她生
活的一大負擔,六十二歲的劉成貴早早地落了炕,癱瘓了。年
中我給莫姜送錢去,是父親的意思,為 的是不忘莫姜二十來年
在我們家的好處。我在雜院的小南屋見到了劉成貴,見識了那
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家,兩把椅子一張床,一個搖搖晃晃的
桌子,桌上茶盤里 有兩個磕了邊的茶碗,一把有「孫悟空三打
白骨精」圖案的茶壺,正面牆上貼著五年前的獎狀,是獎給民
兵打靶第一名劉來福的。劉來福在京郊一家國防工廠當工 人,
自從當了學徒以後就淡出了這個家庭,在廠里住集體宿舍,逢
年過節也不回來,也不給家裡錢。我知道,以莫姜的恬淡性情
不會和劉來福去計較,在我看來,那 個是非小子能獨立出去也
未必是壞事,有他在家裡攙和只能是添亂。
劉成貴坐在炕上歪著腦袋流著哈喇子,脖子上嬰兒一樣圍著小
圍嘴兒,見我進來,嘴裡嗚啦了半天,不知說些什麼。莫姜說
劉成貴吃喝拉撒全得人照顧,心裡什麼都清楚,就是說不出話
來。
莫姜問我父親的情況,我說醫院檢查出是胃癌晚期,這病挺麻
煩。莫姜說,四爺是好人。
我看著莫姜給劉成貴喂飯,一勺一勺把些個糊狀的東西喂進那
張斜的嘴裡,劉成貴邊吃邊順嘴角往外流,莫姜就得迅速用碗
邊接了,用手巾把嘴擦凈,再喂下一 口。其細致與耐心,不異
關照一個嬰兒。碗里的糊糊散發著熱氣也散發著香味,那是我
從未聞過的味道。我問莫姜喂的是什麼,莫姜說菜汁、黃豆大
米面加雞蛋黃。 我說劉成貴口福不淺,還有雞蛋黃吃。劉成貴
嗚啦了幾句,莫姜翻譯說,他說了,要是用甲魚湯再加點兒嫩
羊肝煮,就趕上西太後喝的什錦粥了。
陽光照射在屋內,光線中飄浮著細細的微塵,一切似乎都變得
很柔和。劉成貴一臉的滿足,一臉的幸福;莫姜一臉的平靜,
一臉的愛意。折騰了一輩子的夫妻,到了竟然是這樣……
這樣的日月大約是老夫老妻們必要經歷的過程吧。
我父親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我三天兩頭跟父親的單位要車去醫
院,單位開始還給派,後來連人也找不著了。老三被關在牛棚
里,我只得借隔壁人家的平板三輪拉父 親去醫院,我在前面蹬
,母親在後頭推。我想,虧得是老夫少妻,否則我的車上得拉
倆。醫院里空空盪盪的,大夫護士都去造反了,母親沒了轍,
只會掉眼淚。
父親瘦得成了一把骨頭,無論是八珍鴨舌還是豆汁稀飯,對他
都沒有了意義,他的生命如搖曳的油燈,在「順其自然」中漸
漸熬盡。
一件絕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個燠熱的早晨,劉來福領著一
伙人到我們家造反了。劉來福已經改名叫做「衛東彪」,是隨
了他母親衛玉鳳的姓。也就是那天,我 才知道劉來福並不是劉
成貴的親子,而是衛玉鳳的遺留,他的真父親是誰,無從查考
。衛東彪自言苦大仇深,她的母親被萬惡舊的社會迫害致死,
劉成貴名為繼父, 待他實同奴隸,非打即罵,不給飯吃,使他
幼小的身心受到極大傷害,是可忍孰不可忍,他不能再沉默,
他要造反了,造這個日本漢奸的反!
我聽了半天,敢情跟我們家沒什麼事兒,就說,有賬你找劉成
貴算去,我們家姓葉!
這下衛東彪炸了,將皮帶狠狠一掄,發出嗖嗖聲響,指著我說
,別以為革命群眾不知道你們的底細,葉赫那拉,你們窩藏了
譚莫姜幾十年,譚莫姜是什麼人?譚莫 姜是漏網之魚,是封建
主義的殘渣餘孽,你們家跟她是一丘之貉!劉成貴是你們家座
上之賓,劉成貴是偽滿洲國漢奸頭子溥儀七品頂戴的副庖長!
造反派一聽這揭發都很興奮,開始喊口號,打倒我父親,讓我
父親出來接受批鬥。有人開始往牆上刷大標語,衛東彪領著人
往屋裡沖。
莫姜不知從哪裡閃了出來,揪住了衛東彪的胳膊。莫姜臉上那
道生硬的疤在太陽下泛著紅光,蒼白的頭發襯得那張臉絕望而
凄迷,任誰看了這張臉,心都會發出無法抑止的戰栗。莫姜說
,我自己的事我自己擔著,我不過是葉家的一個廚子,一日三
餐,按月拿錢……
衛東彪抬手照著莫姜的臉就是一巴掌,清脆的響聲讓在場所有
的人吃驚了。衛東彪說,你的賬待會兒算,饒不了你,我現在
要找的是葉老四!
衛東彪還要往屋裡闖,莫姜攔在衛東彪前面不讓進,兩個人扭
在一起,突然莫姜撲通一下跪在衛東彪面前,嘴裡喃喃地說,
孩子,我求求你了……
衛東彪說,誰是你孩子?你不要混淆階級陣線,偉大領袖毛主
席說了,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
就要反對!
院內口號陣陣。
母親架著近乎彌留狀態的父親出現在房門口,父親慘白的面容
、深陷的眼窩讓所有的人害怕,有人開始往後退了
㈡ 陳天華簡介
陳天華(1875~1905),原名顯宿,字星台,亦字過庭,別號思黃,清新化縣知方團(今榮華鄉)人。母早逝,父為塾師,幼從父識讀,因家境貧寒,乃營小賣以補濟,然堅持好學不輟。常向人借閱史籍之類書籍,尤喜讀傳奇小說,亦愛民間說唱彈詞。
光緒二十一年(1895),陳天華隨父遷居縣城,仍以提籃叫賣為生。後經族人周濟,入資江書院讀書,刻苦博覽二十四史。二十四年,考人新化實學堂,深受維新思想影響,倡辦不纏足會,成為變法運動的擁護者。二十六年春,考入省城嶽麓書院,成績名列前茅。其時,蒞湘某令識其才,欲以女妻之,陳效法漢時霍去病「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乃婉言謝絕,說:「國不安,吾不娶」(直至蹈海報國之時,終身未娶)。次年轉入求實書院。光緒二十九年(1903)初,入省城師范館。是年春,獲官費留學日本東京弘文學院師范科。不久,逢沙俄企圖侵佔東北三省,引發拒俄運動,祖國正處主權淪喪境況,陳破手血書寄示湖南各學堂。湖南巡撫趙爾巽亦為感動,親臨各學堂宣讀,並刊登於官報,還飭令各府、州、縣開設武備講習所,使湖南全省拒俄運動士氣更加高漲。陳天華在日本積極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還「日作書報以警世」。同年,先後撰寫《猛回頭》和《警世鍾》兩書,以血淚之聲,深刻揭露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和清廷賣國投降的種種罪行,風行於世,影響甚大。次年初,回到長沙,參與組織華興會,與黃興等密謀准備長沙起義,事泄未成,又被迫流亡日本,入東京法政大學。此時,陳結識孫中山。光緒三十一年七月,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陳天華為重要發起人之一,在書記部工作 ,任會章起草員,又任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編輯,發表《最近政見之評決》、《中國革命史論》,《獅子吼》等政論和作品,引起強烈反響。十一月八日(1905年12月4日),陳天華在東京參加了抗議日本政府《取締清、韓留學生規則》的斗爭,十一日寫絕命書,決心以死來激勵國人「共講愛國」。十二日,在東京大森海灣投海自盡,以死報國,時年三十歲。次年閏四月初一,其靈柩經黃興、禹之謨倡議籌辦運回長沙,各界不顧官方阻撓,決定公葬於嶽麓山。初七(5月29日)舉行葬儀,長沙全城各校師生紛紛參加,送葬隊伍達數萬人,綿延十餘里,凄凄哀歌,湘江為之悲鳴,麓山為之低垂。送葬隊伍由朱張渡、小西門兩處渡河,「適值夏日,學生皆著白色制服,自長沙城中望之,全山為之縞素」。軍警站立一旁,亦為之感動,不加干涉。
陳天華的文章,旨在揭露帝國主義侵略,痛斥清朝政府是「洋人朝廷」。認為「革命者救世救人之聖葯也」,力主拿起武器,號召「手執鋼刀九十九,殺盡仇人方罷手」。在《猛回頭》、《警世鍾》里,大聲疾呼「改條約,復政權,完全獨立;雪國恥,驅外族,復我冠裳」;高呼「萬眾直前,殺那洋鬼子,殺那投降洋鬼子的二毛子」,「推翻『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其遺著編為《陳天華集》。
㈢ 旅遊雜志哪些好看
《中國國家旅遊》雜志偏人文旅遊,內容不錯,圖片震撼;《中國國家地理》老牌雜志,偏地理知識旅遊,有知識積累;《時尚旅遊》封面有明星,自駕游欄目不錯,其他內容越來越商業化。這些都有可讀性,其他旅遊類雜志已經太無法看了吧,越來越不好了,內容質量參差不齊了
㈣ 終極一家裡的夏美系誰演的
黃小柔個人檔案:
姓名:黃小柔
呢稱:柔柔
英文名:sunnie
生日:1981年10月13日
星座:天秤座
血型:B型
身高:163cm
休重:47kg
出生地:台灣高雄
學歷:華南商職廣告設計科
語言:國語、台語、略英
興趣:跳舞、看漫畫
專長:舞蹈、游泳
個性:外向隨和、沒主見
口頭禪:是哦!
幸運數字:1
幸運物:戒子
搜集的東西:手錶、帽子、豹紋的東西
欣賞的異性特質:安靜、一定要單眼皮、幽默
欣賞的女藝人:陳綺貞、珍妮傑克遜
欣賞的男藝人:黃立行、la.boyz
最喜歡的電影:很多
最想去的國家或城市:美國紐約
最喜歡的國家或城市:台灣
喜歡的音樂類型:hiphop、抒情
喜歡的運動:游泳、跳舞
喜歡的顏色:紅、白、黑
喜歡的食物:皮蛋豆腐、冰淇淋
討厭的食物:魚
最討厭的人:做作、自以為是、臭屁
最愛的動物:狗
最怕的動物:魚
最不能忍受的事:吵架
怪僻:見到魚會暈倒
小時候的夢想:當空姐、dancer
長大後的夢想:一切隨遇而安
座右銘:有恆的學、虛心的做
感情經驗:曾經交過男朋友,對喜歡的男孩子不會主動,現在有暗戀的人,喜歡單眼皮、很溫柔的男生
怪癖:看到魚會昏倒
角色定位:男孩子氣,個性活潑外向,無性別意識,一個大而化之的女孩,像陽光般健康爽朗,喜歡穿寬松衣服,活潑喜愛跳HIPHOP,擅長
街舞、非洲舞,略帶西洋作風。
發行專輯
2000年首張專輯「FALL IN LOVE」
2001年專輯「誰怕誰」
廣 告
CHOICE GOLD 「夢想起飛」系列金飾
7-11 「找茶大標客」活動代言
可伶可俐洗面乳
青箭口香糖 CF
戲 劇
黑色映畫館 「少女殺手」
愛情白皮書
公視 荒城火山單元劇
主 持
MUCH TV 「娛樂 2001 」、「暑假大不同」
東森「娛樂心新聞」
中視「綜藝少女組」
台視「青春樂園周周報」
Much TV 「 Much 排行榜」
2002 年 Much TV 「樂透研究院」
2003 年三立「中國那麼大」
2003 年中視「超級像像」外景
2003 年 TVBS 「小女人下午茶」
2004年中天「八九不離食」
2004年超視「世界好好玩」
㈤ 初中與高中如何銜接文章
從本周開始,高一新生將陸續背起行囊開始軍訓。對於即將開始的高中生活,很多孩子不知所措,「聽說高中會很辛苦,所學的知識比以前更難了,我現在心裡特別沒底兒。」一位剛考入沈陽一中的學生如是說。另一位剛剛考入120中學的女同學說:「我已經借來了高一的物理課本,先熟悉一下,省得到時候跟不上。」記者采訪中發現,不僅學生自己對高中的生活心存忐忑,他們的父母也跟著著急上火。
別太看重入學排名
記者了解到,有的學生會通過各種途徑了解自己的入學排名,並且部分學生對排名很介意,他們表示成績偏後會很難過,挺有壓力的。對此,沈陽一中高級教師金萍老師認為:「中考時學生的潛力不能充分地體現出來,考生分差不大。一些學生成績低些,說明學習習慣上可能有些毛病,例如粗心大意、不求甚解等等。高中的老師,特別是班主任會留意每個學生學習習慣上的弱點,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修正。中考已經成為過去,每個高一新生都要對自己充滿信心。」
針對一些孩子利用假期報班提前學習高中課程,金老師表示理解但並不贊同:「假期補課容易讓學生產生自滿情緒,可能會對高中正式的學習產生不利的影響,再說孩子還是應該放鬆一下的,因為高中的學習生活將會很累。」
從「填鴨式」到自主學習
高中階段的學習將直接面臨高考,競爭激烈,學習負擔和壓力明顯加重。金萍說:「相比初中階段,高中的教學內容密度會陡然增加,尤其是理科知識會比較難銜接。對此,高一新生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備。」
錦州渤海大學附中高一班主任崔婷婷建議:「新高一的同學要樹立起一種學習意識、高考意識,做好承受壓力、經歷挫折、忍耐寂寞的心理准備。同時,高中要分文理科,學生要盡早做打算,盡量不偏科但學習也要有傾向性。」
「初中生習慣了『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學習的主動性較差。而高中學習自學比重加大,這就需要學生有足夠的自我約束能力、計劃性和主動性,要盡快完成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金萍特別提示高一新生,高中老師將很少對學生採取初中時的強制管理,而會更多關注學生情緒方面的波動,學生一定要適應這種管理,不要因為老師沒有施壓就誤認為是老師對自己關注不夠,從而產生自卑的情緒並影響學習。
家長多給孩子一些空間
在家長眼裡孩子始終是孩子,很多家長表示,上高中後更要對孩子嚴加看管。然而,這在老師看來是不科學的。金萍說:「高中生的個性已經很強了,而且孩子們的壓力都很大,這是一個敏感的時期,此時任何的情緒波動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心理健康。家長要充分理解孩子,不要僅靠物質的補給來給孩子所謂的支持和關愛,孩子此時需要足夠的空間和心理撫慰。」
金萍建議家長,正確對待學生的現狀,不要給學生太大的壓力;可以側面了解孩子的私事但不要強加干涉,干涉是沒用的;多與孩子進行溝通,讓彼此了解各自的真實想法,這樣才能找到恰當的途徑來解決問題,從而避免矛盾的爆發;多給孩子情感上的關注,創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空間。
此外,崔婷婷告訴記者:「高中的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社會性,學生的人際關系關繫到成績的好壞。家長還要多關注孩子的人格塑造,不要一味埋頭學習。」
登上展示自我的舞台
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是繁重的,崔婷婷建議新生們在入學前就要調整好作息時間,生活一定要有規律,不要頻繁熬夜或沉迷網路,一方面是為即將到來的高中生活養精蓄銳,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好的生活學習規律;同時還要堅持鍛煉身體,保持強健的體魄,這樣才能輕松應對高中高強度的課業任務,「一個優秀的高中生不但要會學習還要會生活。」
金萍表示,高中的社團活動會比較多,例如一中為學生開辦了文學社、漫畫社、舞蹈社、棋類愛好團及英語吧等社團,學生的課餘生活會比較豐富,目的是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組織能力、領導才能以及團隊精神,為學生施展個人才華搭建平台,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己,但同時也意味著學生要學會合理地安排時間和制訂學習計劃。在參加活動時是否能正視自己的位置和身份,如何把握好分寸、分清主次,這同樣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鍛煉。
「會學」比「學會」更重要
高中階段的學習將直接面臨高考,競爭激烈,學習負擔和壓力明顯加重。陳婕說:「相比初中階段,高中的教學內容密度會陡然增加,尤其是理科知識會比較難銜接。對此,高一新生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備。」
「有些初中生可能有這樣的經歷,初一、初二都在玩,初三稍微努力一下便進入了不錯的高中,於是他們便認為進入高中也能如此,只要高三努力一下就能進入好大學。其實這樣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陳婕說,不管是「投機取巧」的學習方法,還是「填鴨式」的教育方式,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較差,而高中學習自學比重加大,這就需要學生有足夠的自我約束能力、計劃性和主動性,為此,陳婕建議:「新高一的同學要樹立起一種學習意識,了解高中課程學習什麼,不要一味延續初中的學習方法,要盡快完成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陳婕認為,這個「學習」首先是養成規范、效率、溝通式的習慣,「從一個人的習慣可以看出他的路能走多遠。」她說,進入高中後,必須養成預習、總結的習慣,將學習目標進行分解,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學習。
其次,這個「學習」又不僅僅是文化知識學習,更是一種品質和特長的學習,陳婕說:「進入高中後,我們要培養自己踏實、有毅力的品質,廣泛參與校內外的活動,主動培養一份特長。」把「貪玩」變「能玩」
「一個優秀的高中生不但要會學習還要會玩,但不是貪玩。那麼高中階段我們應該玩什麼呢?」陳婕說,或社團活動,或體育鍛煉,或藝術修養等,要帶著目的去玩。
「我曾遇到這樣一個學生,他從小身體很差,家裡人從不敢讓他多運動,雖然是男生,但不懂怎麼打籃球。後來學校運動會有籃球裁判報名,誰也沒想到的是,連籃球規則都不懂他報名了。同樣讓人驚訝的是,他成為了當時我們學校最好的籃球裁判。」陳婕說。
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為學生施展個人才華搭建平台,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己,但同時也意味著學生要學會合理地安排時間和制訂學習計劃。在參加活動時是否能正視自己的位置和身份,如何把握好分寸、分清主次,這同樣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鍛煉。給自己一個可及的夢想
「到了高中,每個人都應該給自己一個可以實現的夢想。」陳婕說,「我有一個學生,全國數學競賽拿了一等獎,但熱愛物理的他進入大學後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物理專業,他十分堅定地告訴我,『我的夢想是學習和研究國防科技,我願意到大西北搞研究。』」陳婕提醒新高一的學子,進入高中便可以思考「我想干什麼」,而不是3年後根據高考的分數來選擇「我能學什麼」。
而這樣的一個夢想要實現它,還必須學會「仰望」。2010年北京高考語文作文題目為「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不少學生給予了這樣的理解:夢想要如星空般高遠,實現夢想則需要腳踏實地般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