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婚夫妻怎樣理財
作為咱們老百姓,經常看著自己手上不多的工資犯愁,從支出上說大致包括以下方面:
1:每月的生活開銷,包括食物,房租,水電煤氣等開銷
2:禮尚往來的人情錢
3:服裝,電器以及一些不可預知的開銷
4:給老人的家用
從收入上說,經常會看著別人幾年前買了幾套房子,如今房價暴漲,或者買了股票獲利豐厚感慨自己又沒貪上好時候,錯過了賺錢的機會。在面對一些開銷的時候,也經常會覺得不想花錢,但算算也沒什麼可以省掉的花銷。
我想說的是,無論炒房,炒股,都不是對普通家庭最合理的理財方式。
首先,我們應該養成一個好的理財習慣,我基本上同意樓上把錢分份兒的做法。
生活開銷所用到的錢是無論如何沒辦法省的。索性我們給個人理財做一個概括,做一個理論上的闡述,先了解個人理財的范圍都包括什麼。
個人理財的范圍包括:
(一)賺錢--收入
一生的收入包含運用個人資源所產生的工作收入,及運用金錢資源所產生的理財收入;工作收入是以人賺錢,理財收入是以錢賺錢,由此可知理財的范圍比賺錢與投資都還要廣。包含:
① 工作收入:包括薪資、傭金、工作獎金、自營事業所得等。
② 理財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房租收入、股利、資本利得等。
(二)用錢--支出
一生的支出包括個人及家庭由出生至終老的生活支出,及因投資與信貸運用所產生的理財支出。有人就有支出,有家就有負擔,賺錢的主要目的是要支應個人及家庭的開銷。包含: 生活支出:包括衣食住行育樂醫療等家庭開銷。 理財支出:包括貸款利息支出、保障型保險保費支出、投資手續費用支出等。
(三)存錢--資產
當期的收入超過支出時會有儲蓄產生,而每期累積下來的儲蓄就是資產,也就是可以幫你錢滾錢,產生投資收益的本金。年老時當人的資源無法繼續工作產生收入時,就要靠錢的資源產生理財收入或變現資產來支應晚年所需。 包含:
① 緊急預備金:保有一筆現金以備失業或不時之需。
② 投資:可用來滋生理財收入的投資工具組合。
③ 置產:購置自用房屋、自用車等提供使用價值的資產。
(四)借錢--負債
當現金收入無法支應現金支出時就要借錢。借錢的原因可能是暫時性的入不敷出、購置可長期使用的房地產或汽車家電,以及拿來擴充信用的投資。借錢沒有馬上償還會累積成負債要根據負債余額支付利息、因此在貸款還清前,每期的支出除了生活消費外,還有財務上的本金利息攤還支出。 包含:
①消費負債:如信用卡循環信用、現金卡余額、分期付款等。
②投資負債:如融資融券保證金、發揮財務杠桿的借錢投資。
③自用資產負債:如購置自用資產所需房屋貸款與汽車貸款。
(五)省錢--節稅
在現代社會中,不是所有的收入都可用來支應支出,有所得要繳所得稅、出售財產要繳財產稅、財產移轉要繳贈與稅或遺產稅,因此在現金流量規劃中如何合法節省所得稅,在財產移轉規劃中如何合法節省贈與稅或遺產稅,也成為理財中重要的一環,對高收入的個人更成為理財首要考慮。 包括:
① 所得稅節稅規劃
② 財產稅節稅規劃
③ 財產移轉節稅規劃(該項目前境外較多採用)
(六)護錢--保險與信託
護錢的重點在風險管理,在指預先做保險或信託安排,使人力資源或已有財產得到保護,或當發生損失時可以獲得理財來彌補損失。保險的功能為當發生事故使家庭現金收入無法支應當時或以後的支出時,仍能有一筆金錢或收益可彌補缺口,降低人生旅程中意料外收支失衡時產生的沖擊。為得到彌補人或物損失的壽險與產險保障,必須支付一定比率的保費,一旦保險事故發生時,理賠金所產生的理財收入可取代中斷的工作收入,來應付家庭或遺族的生活支出,或以理賠金償還負債來降低理財利息支出。此外,信託安排可以將信託財產獨立於其他私有財產之外,不受債權人的追索,有保護已有財產免於流失的功能。 包括:
① 人壽保險:壽險、醫療險、意外險、失能險。
② 產物保險:火險、責任險。
③ 信託
看完了分類,結合我多年的經驗,概括了如下幾點理財方式,只做探討。
1:既然想要理財,就一定要理才成為習慣,堅持,積累和敏感是理財的精髓
2:把收入分為四份,(以收入2000元,現有存款5000元為例)
分別為:
一:固定支出(包括生存生活資料消費,老人家用,以及話費,房貸,車貸等支出)預算扣去1000元
二:不可預知支出
感情消費:同事之間家裡有個紅白喜事,同學聚會等,預算扣去300元
電器消費:大到電視,電腦,小到手機,MP3播放器,難免有個壞了或者過時了的情況每月存200元「基金」
三:活期儲蓄(剩餘400+感情消費結余+電器消費結余)
四:小金庫50~100(每月必存,不可擅用),最好有個固定的款額,便於管理
一二項為支出,三四項為收入。這樣,一個月,攢個500應該沒有大問題。如果遇到突發事件,可以動用活期儲蓄里的存款,但第四項不可輕易動用
再說說消費觀念。
善於選擇實用性強的產品,不要輕易相信商場所謂的打折促銷。以免貪小失大。
善於選擇經久耐用的名牌產品,第一提高了你的生活質量,第二,過硬的質量讓你會少付出很多使用之後的維修維護保養甚至更換的費用。
善於選擇必需品,不要輕易購買奢侈品
善於選擇現在就能為生活提供服務的商品,而不是買了沒處用,譬如還沒有孩子,就先把嬰兒床賣買了,我們要相信家裡的東西要添是永遠要添不完的,也要相信你有時刻把握時尚的眼光,你今天為明天購買的消費品等你真正需要的時候一般都會看不上了。
善於延長自己所擁有物品的使用壽命,比如手機,說白了實用就好,對過多的功能的追逐是得不償失的。
善於利用過時商品或者說更新後的舊物創造新的價值。如,把不用的傢具商品賣掉,把舊傢具翻新等。
善於計算修理壞舊商品或更新他的價值。
善於發現並保護好家裡能夠升值的財產,如:古董,紀念錢幣,郵票等
善於節約。
最後舉些網上很俗的例子,是幾個故事:
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學,在社會工作5年後,不約而同積蓄了30萬元人民幣。5年前,他們都花掉了這30萬元。
甲去通州購買了一套房。
乙去買了一輛"奧迪"。
5年後的今天:
甲的房子,市值60萬元。
乙的二手車,市值只有5萬元。
兩人目前的資產,明顯有了很大差異,但他們的收入都一樣,而且同樣學歷、基本具備同樣的社會經驗,為何大家財富不一樣?
甲花錢買房是"投資"行為--錢其實沒有花出去,只是轉移在了房子里,以後還是都歸自己。
乙花錢買車是"消費"行為--錢是花出去的,給了別人,二手車用過10年後,幾乎一分不值。車跟房子不一樣,房子10年後,說不定已翻了好幾番。
再看第二個例子:
有一天,我的秘書向我提出一個問題:陳老師,我覺得客戶甲有點怪。她說:客戶甲去買一張演唱會的票,300元他嫌貴,猶豫很久,始終沒買,但客戶甲其實並不缺錢。但有一次,有一個著名企業總裁出版了一套"教導管理"光碟,6張光碟賣到天價1500元,客戶甲卻毫不猶豫將它買下來。為何¥300演唱票,客戶甲嫌貴,卻去買¥1500的幾張光碟呢?
解答如下:客戶甲是將學的經濟學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里,客戶甲每花費錢的時候,會先想這花錢是'投資'行為或是'消費'行為?
買光碟,這1500元是"投資"行為,它其實沒有花出去,它增長了客戶甲的知識,讓客戶甲更有智慧,在未來的日子,客戶甲用新學的智慧,會賺回1500元的好幾倍,錢始終還在客戶甲的口袋。但購買演唱會的票,是"消費"行為,是給了別人,再也拿不回來了。
希望我費盡口舌的解答能夠讓您滿意,希望您理財成功
2. 新婚夫婦如何理財
家庭理財有八大規劃:
1現金規劃
2風險管理規劃
3消費規劃
4投資規劃
5稅收籌劃
6子女教育規劃
7養老規劃
8財產傳承規劃
你把你的30%—50%用來存現,然後在拿50%—40%用來做金融投資,最後還有20%—10%用來平時所需。這樣進行一個合理的投資理財方案。然後在選擇合適的金融理財產品進行投資。
你的投資理財分配還可以。基金暫時個人認為可以不買,股票選一隻 眾所周知的一隻股票,然後每個月從工資里定期拿出一部分錢定期買進那隻股票。
白銀的話暫時可以持有,全球六大央行連秧貨幣寬松政策,提振,如果確實實施的話,白銀可以考慮拿到前期的高點然後出掉。
黃金可以考慮買,目前國際形勢不是很好。加上貨幣寬松政策,引領黃金新一波牛市的起跑點。然後黃金品種,要不你就買實物黃金要不就做電子盤黃金。
記得股票是做長線,持續定期買進,然後長線操作,不過要分批買。
黃金實物也為 長線操作,什麼時候買都可以。
3. 結婚後夫妻怎麼理財
現在好多家庭都是上宜人貸理財的,操作簡單很好學的.
4. 新婚夫婦應該如何理財
紅白喜事,隨一份,是少不了的.
偶爾的朋友,同事,同學等聚會掏個腰包也是少不了的.(你總不能一直讓別人掏)
可能的情況比如還有娘家的婆家的什麼個親戚,一起吃個飯掏個腰包多買幾個菜多買2瓶酒什麼的還是會發生的.
就預算而言.大部分時候,你只能多算,不能少算.作為原則.
具體來說.不要把錢看的太重.如果需要支付的費用太多.可以把資產都集中起來.
至於說需要開銷的地方.
大致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衣食住行醫.
基本上 固定的開銷是不會有多大變化的.
浮動類的開支.大致會有一定的幅度.也不會落差很大.
婚姻生活跟單身生活完全不一樣.你們需要開始儲備資金.,為了孩子,為了更好的將來.
所以 賬目上 做一定的記賬,還是需要的.女人是水命,水即財.勤儉持家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良好的傳統習慣.
羅列出自己的家庭計劃.包括養老計劃 旅遊計劃 買車 買房計劃 或者還貸計劃.又或者是儲蓄計劃 學習計劃等等.
通過分析現狀,並且設定好理財計劃,按照自己的計劃,堅定不移的前進就對了.
但 補充一點 不要把錢看的太重.錢是用來花的,用出去才有價值.朋友之間聚聚,招呼一下親戚什麼的,人情之間的往來.不要計較.
祝你好運.還有什麼歡迎繼續交流.
5. 新婚夫婦適合買什麼理財保險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您好!新婚夫婦買理財保險,建議先從基本保障入手,適合的產品有意外險、健康險、分紅型理財險等。具體情況如下:
1、新婚家庭投保要從滿足最急迫的保障需求開始,意外險保障是首要。其次,為防範健康和意外所造成的大量醫療費用,應計劃購買健康險產品。在滿足了基本保障需求以後,可以購買一些分紅型理財險,幫助您實現財富的積累。
2、如果您近期有懷孕計劃,還需要為您自己投保合適的母嬰保險。
3、若想保障愛家的安全,建議您選擇一份合適的家財險,這樣可以讓愛家的保障無後顧之憂。
新婚夫婦買理財保險,上面幾點需要充分考慮。上有很多適合新婚夫婦的保險產品,歡迎您前來投保。
6. 剛結婚的夫妻如何理財 千萬別走進這些誤區
1、很多新婚夫婦覺得,大家都還很年輕,理財的事情不用著急,今後再做也不遲。這類新人不知道,理財要趁早,現在的理財是為今後積累幸福的生活,越早開始,今後的壓力越小,生活就會越輕松。成功理財,可以讓你的資產增值,保證資產的安全,給家庭生活帶來保障,最主要的就是給自己提供充足的資金,還能做到老有所養。考慮一下這些,相信新婚夫婦就知道什麼時候該開始理財了。
2、在很多人的概念中,理財就是掙錢,理財就是買產品。專業人士告訴我們,掙錢只是理財的一個方面。現在理財的方式多種多樣,理財產品多如牛毛,理財肯定不能只關注理財產品,這是不對的,如果你的資產分配不合理,不結合自己的實際狀況,就會增加自身抵禦風險的能力。
3、也有一些新人,一直做著財富夢想,渴望一夜暴富。尤其是在新婚過後,收到親友大量的禮金,就會盲目的選擇一些吹噓高收益、低風險的理財產品。高收益一定伴隨著高風險,對於剛剛組建家庭的新人來說,一定不可急功近利,理財目標是一步一步的實現的,面對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一定要選擇好項目,別因為被高收益誘惑,得不償失。
4、很多新婚夫婦結婚之前就是月光,攢不下錢,沒有積蓄。在理財這件事情上,認為沒有錢就不理財了。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是一種生活習慣,並不說有錢才能理財。一般來說,如果新婚夫婦積蓄比較少,而財富夢想又比較大,那就要控制好家庭的開支,總體來講,就要了解自己的經濟狀況,養成記賬的習慣,制定收支計劃,合理安排,增加家庭資金儲備。
7. 新婚夫婦如何理財
開一個聯名帳戶,兩人協商每月固定存多少,剩餘錢財各自管,這樣可以有彼此的私人空間,又能保障日後生活。
8. 新婚夫妻如何理財
由於新婚夫婦大都經歷了很長的「單身貴族」期,所以許多人對婚後生活或多或少都感到有些心裡沒底;另一方面,現在的「單身貴族」中大多數人都沒什麼理財經驗,每月的收支安排也比較隨心所欲,所以結婚後如何打理小家庭的財產,怎樣根據家庭經濟收入情況,建立起合理的家庭理財制度對「小兩口」來說確實是一項嚴峻的考驗。 結婚成家後,理財就成為夫妻雙方的共同責任。由於缺少共同生活的經歷,因此夫妻之間的許多消費習慣和收支調控手段都不盡相同。所以在新婚後的一段時間內,夫妻雙方應該充分尊重對方的消費習慣,給予對方適當的收支支配權利。即使覺得對方的行為不合適,也不要太過干預,應該循序漸進地適應磨合,在共同的生活基礎上進行調節。 一般來說,結婚的過程開銷都很大,所以新婚夫婦的經濟基礎都不是很強。而且婚後還有許多家庭目標需要去實現,如養育子女、購買住房、添置家用設備等,同時還有可能出現預料之外的事情。因此,夫妻雙方不妨坦陳自己的意見,把自己對未來的規劃提出來共同商議,並充分尊重對方的意見,確立家庭長遠的計劃,制訂具體的收支安排,做到有計劃地消費,量入為出。 由於新婚家庭大多處於財富初始積累期,所以夫妻雙方的收入情況最好向對方公開,這是家庭理財的誠信基礎。但在開支方面,由於雙方都習慣了「單身貴族」生活,因此雙方的收入最好是能夠自由支配,但前提是雙方必須保證每月拿出自己收入的一部分作為家庭共同基金,這份基金可以用作儲蓄,也可以購買其他一些本金安全、收益穩定的理財產品,值得注意的是,家庭共同基金要避免投資股票、基金等選擇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強的產品,這些投資產品依賴於個人的判斷和選擇,投資失敗後容易導致一方對另一方的不滿。 另外,新婚家庭不妨設立一個賬本,對於重要的財務收支情況和家庭共同基金變動情況可隨時進行登記,使夫妻雙方能對收支情況和家庭資金情況心中有數。
9. 新婚夫妻如何理財
●結婚之初,不妨先把夫妻雙方各自的閑散資金集中起來,然後交給較有理財頭腦與經專驗的一方掌管運用。譬屬如投資股票或基金,從而使夫妻的這筆共同投資基金能獲得更大的收益。
●新婚夫妻應自覺維護家庭的「財務體制」。雙方最好不要存有私房錢以便於互相監督家庭的收支。新婚夫妻不妨實行「雙向」管理的方法,即由一方任家庭「會計」,另一方則任家庭「出納」。
●共同參加銀行的零存整取儲蓄。結婚之後,夫妻雙方可以根據自己每個月的收入情況,各自從工資中提取一部分資金,共同參加銀行的零存整取儲蓄。這筆資金可以用於各項投資。
●應及早計劃家庭的未來。新婚夫妻應當制訂長遠的理財計劃,對諸如養育孩子、購買住房、購置家用設備等事宜,都需要提早進行周密考慮,做出具體收支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