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白宮的安保措施怎麼樣啊
美國白宮安保通常十分嚴密,光是日常安保人力就超過1萬人,雖然也曾發生過怪客爬牆事件,不過總是很快就被制服,安全上可說是滴水不漏。然而,最近接二連三的烏龍事件讓美國安保部門顏面盡失,賓客名單上沒有的人竟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放進總統官邸,讓人大跌眼鏡。 美國不速客闖白宮 29年來近百次 本報訊美國特勤局報告顯示,1980年至今,特勤局在保護總統等重要人物方面至少出現過近百次重大疏忽。 這份報告稱,從1980年卡特總統執政時期到現在,存在安全隱患的各種人至少91次突破了特勤局的安保屏障,這些人中有簽名收集者、追星族、人格或精神狀態不穩定者等。 最著名的「入侵者」要數理查德·韋弗,2001年小布希總統就職典禮上,韋弗假冒牧師,混過層層安保,走到小布希面前與他握手。 2003年,韋弗試圖再次混入小布希舉辦的餐會時被捕。
㈡ 美國白宮會議於下面哪一年首先提出設立"世界遺產信託基金"建議案
1968年世界保護聯盟(IUCN)向「世界遺產信託基金」提出建議,表達了加入信託基金的願望,這使得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結合在一起進行保護成為可能。
㈢ 美國白宮會議於哪一年首先提出設立「世界遺產信託基金」建議案
美國白宮會議於1965年首先提出設立「世界遺產信託基金」建議案
一、「世界遺產信託基金」建議案提出時間
1965年,美國白宮提出「世界遺產信託基金」建議案,倡議通過國際合作保護「世界傑出的自然風景區和歷史遺址」。
二、相關配套法案
1969年,環境保護組織「地球之友」在美國成立。1970年,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環境委員會成立。1972年,美國同時頒布了《人類環境宣言》和《人類環境行動計劃》,其中後者建議制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的保育呼籲,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重視和採納,1972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一個影響人類文化與自然遺產命運、改變全球文化觀念的世界性公約誕生,「世界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等概念由此成為世界熱門的關鍵詞。世人開始認識到,世界遺產是全人類文明歷史的精華,是極其罕見和不可再生、不可復制的,在它們受到威脅之前,就應該建立一個制度,把它們保護起來。
三、相關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在一個大致和平的環境下重建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各國許多自然環境和古跡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1960年代,埃及在尼羅河上游修建阿斯旺水壩,令兩座千年神廟被毀。這些嚴峻的情勢,使國際社會日漸關注地球自然環境和人類歷史古跡的命運,全球性的保育意識日漸強烈。
四、世界遺產
《世界遺產公約》將世界遺產分成「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兩類,但後來人們逐漸發現,這種二分法不是絕對的,有些遺產地既有美麗的自然景觀,也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可謂「自然」與「文化」特性兼而有之,於是便出現了「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的分類。1988年,泰山成為世界第一個「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及至1993年,紐西蘭的湯加里羅國家公園(TongariroNationalPark)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中的第一個「文化景觀」,使世界遺產又增添了一種新的類型。
參考
澳門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_中國網
http://www.china.com.cn/news/zhuanti/amhg/2009-12/06/content_19017168_2.htm
㈣ 介紹一下美國白宮的保護措施和奧巴馬的貼身保鏢是誰啊謝謝
1月21日訊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 奧巴馬本月20日在華盛頓宣誓就任美國新一屆總統,華盛頓城市周邊將展開史無前例的安保行動。
以下為採取的部分安保措施和相關數據:
1. 美國國土安全部表示,不存在可信的襲擊威脅,但他們仍為一系列可能的安全威脅做好防範,其中包括應付化學武器的襲擊。
2. 負責保護總統安全的特勤處(Secret Service)負責警戒部署工作。擁有25年經驗的特勤處長馬克·沙利文(Mark Sullivan)表示,周二的總統就職典禮是他所參與的警戒行動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3. 華盛頓當地警方部署了4000名警力,另外又從全美96處警察局借調來了4000名警員。特勤處、聯邦調查局和國會山警察也將加入警戒行列。
4. 投入執勤和隨時待命的軍事人員達到了3.2萬名。
5. 安保措施還包括:加強華盛頓和鄰近河流地區的空中巡邏力度,封鎖橋梁,在市中心劃定區域禁止車輛進入。
6. 特勤處已公布了一輛最新型的總統裝甲專車,奧巴馬在就職典禮期間將乘坐這一專車。該車的設計屬於高度機密,據信它可能足以抵禦炸彈和化學武器的襲擊。
7. 觀看就職遊行的數十萬群眾中的每一個人都必需接受安檢,出席宣誓就職儀式的24萬人同樣也需要接受安檢。
8. 遊行路線中禁止攜帶的物品包括:自行車、動物、背包和冰桶。輕武器、彈葯和爆炸品當然在禁止之列。在持票進入的區域,雨傘也屬於禁止攜帶物品。天氣預報稱,周二天氣寒冷,主要為多雲天氣。(王欲然)(責任編輯:田興春)
㈤ 美國白宮是否能決定美國的金融政策
奧巴馬最初曾表示若一旦執政,將在60天內從伊拉克撤軍。之後,他改口說將在執政的前16個月內完成撤軍,這就將原先說的2個月擴大了8倍。再之後,奧巴馬又說將在訪問了駐伊拉克美軍地面部隊後再決定撤軍方案。隨後,他又在公眾質疑中宣稱原先立場不變。如此顛來倒去,只能說明奧巴馬缺乏經驗,輕易表態。奧巴馬在擔當了美軍總司令後,恐怕就不可再這么草率講話。奧巴馬曾經認識到,即使獲得美國民眾的廣泛支持,美軍也不應進入伊拉克。反過來,他今天也需認識到,即使今天美國民眾要求馬上撤軍,但他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美國領袖,為了伊拉克的穩定和中東反恐,也不該輕易做出撤軍決定。
奧巴馬的當選首先要解決的是金融危機對美國的影響,我認為這個他本人也在獲選感言中說了,也許在他一屆任期滿也無法解決,但是他會盡力去解決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他是准備了很多的,包括將股神巴菲特納入自己經濟政策的顧問等一系列舉措,本屆政府是否能合理解決好目前國內的矛盾不僅關乎他本人的形象問題,還關乎到下屆競選的問題。所以我們相信奧巴馬是能夠解決金融危機的,但是需要花時間,估計得二到三年。
㈥ 美國白宮哪一年提出「世界文化遺產信託基金」
1985年
㈦ 美國白宮會議於下面哪一年首先提出設立"世界遺產信託基金"建議案
1968年世界保護聯盟(IUCN)向「世界遺產信託基金」提出建議,表達了加入信託基金的願望,這使得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結合在一起進行保護
㈧ 華爾街與白宮的關系
基本沒什麼關系。白宮是美國的政治中心,歷屆總統的官邸和辦公地,決策者在這里制訂美國乃至全球的政治決策;華爾街則是美國或者說全世界的經濟中心,華爾街設有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政府和市辦的證券交易商、信託公司、聯邦儲備銀行、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棉花、咖啡、糖、可可等商品交易所。華爾街是金融和投資高度集中的象徵。華爾街唯一一點可以和政治扯上關系的是:這條街上的聯邦廳曾是美國第一屆國會的所在地,首任總統華盛頓就是在這里宣誓就職的,如今大門前聳立著華盛頓像以紀念此事。不過華爾街作為政治中心只是短暫的一瞬,而作為金融中心卻一直輝煌奪目,經久不衰。
基於市場經濟的原則,政府不會過多干預經濟市場,只是在宏觀層面上進行指導,所以說華爾街和白宮沒什麼關系。
㈨ 美國白宮和美國國務院哪個權利大
當然是白宮了,國務院只是美國政府部門之一主管外交事務,和我們的國務院不一樣
㈩ 美國白宮是干什麼的地方
美國白宮是總統和政府辦公的場所。
1812年英國和美國發生戰爭,英國軍隊佔領了華盛頓城後,放火燒了包括美國國會大廈和總統府之類的建築物。過後,為了掩蓋被大火燒過的痕跡,1814年總統住宅棕紅色的石頭牆被塗上了白色。從那以後,人們就把它稱為「白宮」。
從白宮正門進入的國家樓層共有五個主要房間,由西至東依序是:國宴室、紅室、藍室、綠室和東室。東室是白宮最大的一個房間可容納三百位賓客,主要用作大型招待會、舞會和各種紀念性儀式的慶典。歷史上許多重要事件在此發生:這里曾經停放過七位總統遺體,這里也曾舉行過許多位總統女兒們的婚禮,羅斯福在此觀賞過日本相撲表演,肯尼迪則在此欣賞優美演奏。
白宮的南面,是一個由粗大的乳白色石柱支撐的寬大門廊,門廊的正前方就是有名的南草坪。由於白宮是坐南朝北,因此南草坪就成了白宮的後院,通稱為總統花園。國賓來訪時,都要在南草坪舉行正式歡迎儀式。
(10)美國白宮信託擴展閱讀
建築規模
1、佔地
白宮共佔地7.3萬多平方米。由主樓和東、西兩翼三部分組成。主樓寬51.51米,進深25.75米,共有底層、一樓、二樓、三樓共四層。白宮是美國總統辦公和居住之地,因而成為美國政府的代稱。底層有外交接待大廳、圖書室、地圖室、瓷器室、金銀器室和白宮管理人員辦公室等。
2、外交接待大廳
外交接待大廳呈橢圓形,是總統接待外國元首和使節的地方,鋪著天藍色底、橢圓形的花紋地毯,上綉象徵美國50個州的標志,牆上掛有描繪美國風景的巨幅環形油畫。
3、圖書室
圖書室約60多平方米。室內的桌、椅、書櫥和燈具等,均為古典式。藏有圖書近3000冊,其中不乏美國各個時期著名作家的代表作。此外,這里還存有美國歷屆總統的有關資料。在藏書壁櫃旁的牆上掛著五幅印第安人的畫像,這是當年美國總統在白宮會見過的印第安部落代表團的成員。
4、金銀器陳列室
藏有各種精緻的英、法式鍍金銀制餐具和鑲金銀器。瓷器室收藏有歷屆總統用過的瓷製餐具,其中有一套從中國進口的名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