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加強理財監督

加強理財監督

發布時間:2021-04-22 11:44:40

⑴ 銀保監會銀行理財監管新規降低起售點嗎

2018年7月20日,中國銀保監會就《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作為資管新規的實施細則,銀保監會稱此舉有利於消除市場不確定性,穩定市場預期,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規范轉型。

據介紹,此次管理辦法加強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在監管上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前者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發行,風險外溢性強,在投資范圍、杠桿比例、流動性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監管要求相對審慎;後者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較強,投資范圍等監管要求相對寬松。

在單只理財產品銷售起點方面,上述二者亦有不同。單只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人民幣,下同)降至1萬元;單只私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

官方如何規范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一直備受市場關注。對此,管理辦法強調期限匹配。按照資管新規相關要求,除另有規定外,理財資金投資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資產終止日不得晚於封閉式理財產品的到期日或開放式理財產品的最近一次開放日。

此外,銀保監會還表示將實施限額和集中度管理。延續現行監管規定,管理辦法要求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余額,不得超過理財產品凈資產的35%或銀行總資產的4%;投資單一機構及其關聯企業的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余額,不得超過銀行資本凈額的10%。

就過渡期設置而言,管理辦法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直到2020年12月31日。銀保監會強調,過渡期內銀行可以發行老產品對接未到期資產,但應控制存量理財產品整體規模;過渡期結束後,不得再發行或者存續違反規定的理財產品。

⑵ 銀保監會就理財業務監管新有什麼內容

7月21日,為促進統一資產管理產品監管標准,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銀保監會近日起草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辦法》要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實行分類管理,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公募理財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私募理財產品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同時,將單只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

為了防範「影子銀行」風險,《辦法》延續對理財產品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的「三單」要求,規定理財資金投資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資產的終止日不得晚於封閉式理財產品的到期日或開放式理財產品的最近一次開放日;投資未上市企業股權的,應當為封閉式理財產品,且需要期限匹配。同時要求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余額,不得超過理財產品凈資產的35%或銀行總資產的4%;投資單一機構及其關聯企業的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余額,不得超過銀行資本凈額的10%。

為了防止資金空轉,《辦法》延續理財產品不得投資本行或他行發行的理財產品規定;根據「資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所投資的資管產品不得再「嵌套投資」其他資管產品,不得簡單作為各類資管產品的資金募集通道;充分披露底層資產信息,做好理財系統信息登記工作。同時對理財產品投資單只證券或公募證券投資基金提出集中度限制。《辦法》允許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投資各類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同時,理財產品投資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可以不再穿透至底層資產。

《辦法》過渡期自本辦法發布實施後至2020年12月31日。據介紹,2018年上半年,銀行理財業務總體運行平穩。2017年底,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余額為22.17萬億元,2018年5月末余額為22.28萬億元,6月末余額為21萬億元,同業理財規模和佔比持續下降。理財資金主要投向債券、存款、貨幣市場工具等標准化資產,佔比約為70%;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投資佔比約為15%,總體保持穩定。


來自《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22日 03 版)

⑶ 對銀行理財產品進行監管的意義

對銀行理財產品進行監控的意義:關鍵是將銀行理財產品納入適當監管體制之下,從而保內障健容康有序發展。只有通過適度監管才能促進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發展,更好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也使銀行直接面臨潛在的風險降低,利於銀行的風險管理和監控。

⑷ 如何提高金融監管的有效性

經歷次貸危機陣痛後,金融監管的有效性成為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一種方向,其中的典型表現,是對功能監管的廣泛認同和更加重視。對我國而言,為實現經濟運行穩中求進目標,防範風險已成當前金融工作的「生命線」,金融監管能力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顯著增強。
傳統的金融監管方式是機構監管,亦即以金融機構的類型,比如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作為劃分監管許可權的依據。當前我國即採用這一方式。但隨著金融機構業務多元化,尤其是金融集團的出現,單一的機構監管逐漸暴露出其內在缺陷,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對於功能監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得到進一步深化。新的監管模式雖然總體上是基於目標監管理論,但在具體制度特別是監管協調機制的設計上體現出濃厚的功能監管色彩。為實現這一目標,確保我國經濟穩中求進的局面,功能監管可堪大任,可發揮積極作用。 一是盡快建立人民銀行牽頭下的法定協調機制,二是加強對金融控股公司的協調監管,人民銀行負責對包括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在內的整個混業經營集團的財務狀況和風險狀況進行監測,由「三會」對集團中從事相應業務的子公司進行對口監管,既包括風險監管也包括行為監管。三是加強對金融理財產品的協調監管。對於功能相近的金融理財產品的監管,應當基於功能監管的原則進行更為協調一致的監管,當務之急是確定統一的標准和規范。四是加強對金融衍生產品的協調監管。人民銀行有權制定統一的業務標准和規范,在必要時還有權對市場參與機構提出與安全和穩健運營有關的補充監管要求;行業監管部門應當在法定監管協調機制的框架內予以配合。

⑸ 商業銀行理財監管辦法徵求意見有什麼內容

7月21日,為促進統一資產管理產品監管標准,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銀保監會近日起草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辦法》要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實行分類管理,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公募理財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私募理財產品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同時,將單只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

為了防範「虛假理財」和「飛單」,《辦法》要求銀行在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對理財產品進行「全流程、穿透式」集中登記。銀行只能發行已在理財系統進行登記並獲得登記編碼的理財產品。投資者可依據該登記編碼在中國理財網查詢產品信息,核對所購買產品是否為銀行發行的正規理財產品,有助於防範「虛假理財」和「飛單」,加強投資者保護。

《辦法》過渡期自本辦法發布實施後至2020年12月31日。據介紹,2018年上半年,銀行理財業務總體運行平穩。2017年底,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余額為22.17萬億元,2018年5月末余額為22.28萬億元,6月末余額為21萬億元,同業理財規模和佔比持續下降。理財資金主要投向債券、存款、貨幣市場工具等標准化資產,佔比約為70%;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投資佔比約為15%,總體保持穩定。


來自《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22日 03 版)

⑹ 如何加強對財政專項資金的有效監管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加強依法理財。

(二)深化財政改革,完善專項資金有效管理機制。

1、建立完善專項資金管理制度。

2、建立完善有效管理的機制。

(三)依法理財,嚴格預演算法和各項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執行。

1.對專項資金分類管理,有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將專項資金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重點專項,屬入項目庫專項,此類專項可統一開戶,集中核算,要求嚴格做到專款專用,並進行全面的績效跟蹤問效。第二類為一般性專項,如工作經費等,可放寬列支范圍,並入正常的基本賬套核算。

2、落實專項資金的綜合預算。一是應將非稅收入、政府性基金、上級補助收入等資金均納入綜合預算,這樣更有利於統籌安排財政性資金;二是安排預算時應考慮上年專項結余。分清發生年末專項結余的實際情況,按照有關財經法規,按程序報批後及時進行賬務處理。

3、控制人員支出增長過快勢頭,控制專項資金的使用范圍。

4、加快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轉變專項資金管理的方式方法。

(四)加強會計人員培訓,規范會計核算,提高專項資金管理水平。

(五)加強財政監督,強化專項資金監督檢查。一是擴大財政資金支出的監督管理范圍應包括預算內撥款、非稅收入等。二是延伸監督單位的范圍。不僅要包括有財政撥款的行政事業單位,還應包括有專項資金的人財物不獨立的各類投資公司、技協、學會、培訓中心等。三是堅持部門業務管理權、財政的資金管理權、人大審批監督權三權結合、協調,試行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加大專項資金的審計力度,完善政府考核體制。四是結合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實行事前、事中、事後監督,把重心轉到日常監督上來,實現全方位、多層次、多環節、多形式的監督。

⑺ 銀行理財監管細則落地需如何提高風險意識

銀行理財新規和資管新規細則「出爐」,明確了相關監管要求。但對投資者來說,將有越來越多的理財產品達不到此前公布的預期收益率水平,可能會不得不承擔投資產品表現不佳導致的虧損,需要盡快適應理財市場新的變化。

保本理財產品逐步退出市場已成定局。根據新的監管要求,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屬於資產管理產品,銀行保本理財產品不在其列。普益標准研究員魏驥遙預計,未來銀行理財資產投資對象可能會更豐富,涵蓋債權類、權益類、另類型等。與此相對應,銀行理財收益的波動范圍趨於擴大,投資者也將承受與風險相適應的收益率水平。

「未來,『剛性兌付』被打破之後,將有越來越多的理財產品達不到此前公布的預期收益率水平,投資者將不得不承擔投資產品表現不佳導致的虧損。」魏驥遙表示。

今後,投資者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要對市場風險有一定的認識。業內專家提醒個人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前,首先應了解理財目標、風險承受力和資金使用情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力選擇不同產品的投資比例,配置資產。當剛兌徹底打破後,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一定要謹慎投資,因為最終要為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

⑻ 銀監會對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進行監督管理的辦法有什麼

主要是保護投資人的本金吧 。保本固收的理財和基金等都不錯。

思路都是一樣的內,根據4321原則進行資產容配置,分散投資。

首選性價比高的理財平台,通過分散投資來規避風險。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選擇靠譜的性價比高的平台更重要。

現在互聯網理財這么熱門,可以考慮一下P2P分散投資。

可以根據知名風投來選平台,目前最便捷的方式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一個資產配置和分散投資,更多策略可參見《財富日記專欄》,很適合你現在的階段。

⑼ 理財業務監管新規公開徵求意見了嗎

為促進統一資產管理產品監管標准,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銀保監會近日起草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辦法》要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實行分類管理,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公募理財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私募理財產品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同時,將單只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

《辦法》過渡期自本辦法發布實施後至2020年12月31日。據介紹,2018年上半年,銀行理財業務總體運行平穩。2017年底,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余額為22.17萬億元,2018年5月末余額為22.28萬億元,6月末余額為21萬億元,同業理財規模和佔比持續下降。理財資金主要投向債券、存款、貨幣市場工具等標准化資產,佔比約為70%;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投資佔比約為15%,總體保持穩定。

閱讀全文

與加強理財監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財所理財產品安全嗎 瀏覽:68
中集電商融資 瀏覽:77
貨幣市場與外匯市場 瀏覽:14
同花順主散資金線指標 瀏覽:56
oppo股票代碼 瀏覽:484
華夏基金旗下的多少只基金 瀏覽:509
電銷理財產品 瀏覽:590
項目融資計劃書模板 瀏覽:626
天弘基金財富經理 瀏覽:859
錢江印染股票 瀏覽:220
創業融資說明 瀏覽:554
信託錢干什麼用 瀏覽:303
北京信託土地流轉信託 瀏覽:542
本月人民幣匯率 瀏覽:286
國家開發銀行市場與投資局 瀏覽:996
製作股票軟體 瀏覽:958
資金內部控制制度 瀏覽:444
信託兌付困難 瀏覽:986
外匯贈金開戶 瀏覽:671
項目融資規則 瀏覽: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