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劉晏理財

劉晏理財

發布時間:2021-05-03 06:56:57

『壹』 (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晏(劉晏,唐朝著名理財大臣)諸道置設巡院官,重價募疾足(善


(1)出發點:平抑物價,增加政府財政收入。(3分)
具體做法:劉晏設巡院及時了解物價動向,設常平倉調節糧價;王安石設發運使掌控東南六路的賦稅收入和市場動態,以「徙貴就賤,用近易遠」原則進行政府采購。(4分)
(2)共同影響:①防止商人壟斷市場,操縱物價,有利於社會穩定;②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鞏固了統治;③減輕人民負擔,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人民利益。(6分)啟示:政府幹預與市場調節相結合。(2分)

『貳』 劉晏的經濟思想

劉晏主要是利用商品經濟增加財政收入。他熟悉商情﹐在他看來﹐到處有增加收入的門路:「自言如見錢流地上」(《劉晏傳》)。劉晏認為「因民所急而稅之﹐則國足用」(《食貨志四》)。鹽是人們的急需之物﹐因此﹐稅於鹽價﹐使鹽利成為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項目。這一理財特點﹐被史家贊為「斂不及民而用度足」(《劉晏傳贊》)。劉晏的經濟思想接近於西漢的桑弘羊﹐他的理財辦法比桑弘羊有新的創造﹐但所涉及范圍則要狹小得多。
理財以養民為先 劉晏把賦稅的增加建立在戶口增加的基礎上。他認為「戶口滋多﹐則賦稅自廣﹐故其理財以愛民為先」(《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六)。他的增加賦稅收入的辦法﹐不是單純依靠增稅﹐而是通過實行有利於人民休息的政策﹐以促進人口的增加和生產的發展﹐使稅源得以擴大。劉晏改革轉運制度﹐採取僱傭勞動的辦法﹐就是一項有利於人民休養生息的措施。在劉晏任轉運使的初期﹐全國戶口只有二百萬﹐後來增加到三百餘萬﹐而且增加的都在劉晏所管轄的地區。「養民為先」的政策確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賑濟貧民問題上﹐劉晏有獨特的主張﹐他不贊成進行無償的賑給。他認為:「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憊;善救災者,勿使至賑給」(《新唐書.劉晏傳》)。因此在發生災荒時,他除了及時進行減免賦稅和必要的貸放外,主要是利用常平法,在災區出賣糧食,收購其它雜貨,運往別處出賣或留給官府自用。他認為這樣做既不會造成國用的不足,又能使「下戶力農」得到實際好處。

『叄』 大唐宰相劉宴究竟為何會被譽為中國古代的理財家

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很多特別有名的宰相,這些宰相有的美名遠播,有的則是臭名昭著。宰相也可以稱為丞相,是三公九卿制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宰相的職責也非常的多,他手中所掌握的權力也非常的大,能夠用替皇帝處理很多的政事,這樣一份龐大的權力,有的時候也會為丞相帶來一些殺身之禍。在唐朝的時候,有一位宰相叫做劉宴,他被譽為中國古代的理財家是因為他在為朝廷理財鞏固經濟基礎這一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理財達人

劉宴如果放到現代的話,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理財達人。在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的財政非常的混亂,而且國庫空虧非常的嚴重,劉宴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慢慢的理通了唐朝的財政之路,而且還大力整頓唐朝在經濟方面的情況,裁掉了很多貪污腐敗的官員,使得唐朝的經濟發展變得越來越好,一直呈上升趨勢,所以劉宴又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理財家。

『肆』 劉晏理財是什麼典故

唐代名臣、理財家劉晏是曹州南華(舊址在今河南東明縣東南、金代時被黃河淹廢)人,從小聰明好學,才華出眾,年幼時即被帶往京師,授予正字(校對)之職。曾歷任夏縣、溫縣縣令,四十歲調任侍御史。安史之亂後,肅宗任用為戶部度支郎中(主管財政的收支),主管江淮租賦之事。

劉晏寶應元年(762)唐代宗即位,任劉晏為長安京兆尹、戶部侍郎兼任判度支、鑄錢、鹽鐵使及轉運使。第二年,劉晏遷吏部尚書、平章事、領度支、鹽鐵、轉運、租庸使。廣德元年(763)、劉晏升「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度支諸使如故,因主管財經,被稱為「計相」。後以功升「戶部尚書」,管理財政經濟十餘年,功勛卓著。德宗繼位後,戶部度支仍由劉晏兼管。楊炎做宰相後,為替劣跡昭著的前宰相元載報仇,排擠、構陷劉晏,引起德宗疑慮,先將之貶為忠州(今四川忠縣)刺史,後又「賜死」。

劉晏受命於安史之亂後的危難之秋,理財十多年,使唐王朝渡過嚴重的財政難關,得以延續下去。劉晏理財,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恢復,改進江淮漕運,解決向京師運糧之事。關中地區雖產糧,卻難以滿足供應京師百姓和大批禁軍之需,每年需從江淮調運百萬石糧食。水路運輸,路長水遠,過水勢湍急的三門峽,常常船翻糧沉,走陸路則山道崎嶇,牲畜拉馱,勞民傷財。安史之亂時,漕運更加艱難,京師嚴重缺糧,米價漲到每斗一千至一千五百錢,官府廚中都無多餘糧食,京畿農民捋下田中青穗,供給缺糧的禁軍。廣德二年(764),劉晏率隨從南下江淮,沿途察視河道,看三門峽的棧道和石渠,到河陰(今河南河陰縣東)、洛口(今河南鞏縣)觀察汴水、洛水人河口,計謀對策,組織佚丁,疏浚汴水;在揚子縣(今江蘇儀征縣)建立十個船場,令人打造裝糧千石的大船二千艘,僱用船工水手,以十隻船編成一隊,由軍官督運,改私運為官運,保證了運糧的安全;又改「直運」為「分段接運」。以往江南船隻二月在揚州集中,四月入淮渡汴,六七月才到黃河口,需歷時半年始能往京師運,這樣耗費巨大,糧食受損嚴重,分段接運是將全程分為四段,各段船工熟悉本段的水情,損耗小;又以運一段,在岸上存貯一下,減少損失,三門峽一帶,則採用部分人撐篙,部分人拉纖的辦法,一步步將船拖過陝峽逆流,避免了船翻糧沉。

從此,汴、黃漕運通暢,糧食源源不斷運到京師。人們稱贊劉晏「見一水不通,願荷鍤而先往,見一粒不運,願負米而先趨」。每年運糧四十萬石,有時多達百萬石,而且大大節省了運費,從過去「斗錢運斗米,到每石糧運費只需三百四十文錢,京師米價躍降,朝廷收人增加。劉晏剛辦漕運時,朝廷年收入四百萬緡,大歷末年增加至一千二百多萬緡。

久經戰亂,朝廷財政虧空,劉晏決定從食鹽專賣上獲利。從唐乾元元年(758)起,朝廷實行食鹽專賣,每斗一百十文。上元二年(761),元載為戶部尚書,任鹽鐵使。他廣設鹽官,選派豪吏督收鹽利,賣不掉便強行攤派,常常「一吏到門,百家供奉」,百姓受害非淺。

劉晏接管鹽務後,首先精簡管鹽機構一一監院,裁減冗員,清除貪官豪吏。在主要產鹽區,保留十個鹽監、四個鹽場。鹽監是管理食鹽生產和收購的機關,鹽場是中轉的棧場。此外,在主要城市設立十三個巡院,負責管理食鹽市場、緝查鹽販走私活動等。劉晏還著手改革食鹽專賣制度,由官運官銷改為「就場專賣制」:即由鹽官統一收購,集中到鹽場後再轉賣給鹽商,食鹽流通稅包含在鹽價中。商人繳納鹽款後,可自由運銷,即民制、官收、商運、商銷。在邊遠地區,劉晏令存貯部分食鹽,稱「常平鹽」,以防止鹽價上漲,穩定市場。此外,還採取一些措施,如在交通要道設立鹽倉,可就近調撥運銷;請求朝廷嚴禁地方亂收費,以減少運鹽成本;鼓勵以絹代錢購鹽,以解決將士的衣著;等等。

劉晏管理鹽務後,朝廷收入大增,原江淮鹽利每年約四十萬緡,大歷末年增到六百多萬緡,佔全國財政收入的一半。

在征稅方面,劉晏也一反元載的做法,廢除額外的橫征暴斂,派人任「知院官」,掌管各地農事,上報朝廷以決定減免或調整租稅。還設立「常平倉」,注意調節糧價。在糧食上市時,商人壓價,各地官府則以高於市場的價錢收糴糧食,避免「谷賤傷農」,在青黃不接或欠收年頭,官府以低於市場價格供應缺糧農戶,避免「谷貴傷民」,並以重價召募「疾足」(跑得快的信使)了解四方物價情況,三五日內京師就可知曉。劉晏掌握情況後,及時平抑物價。這樣,既穩定了民心,又保證了官府的財稅收入,「朝廷獲美利而天下無甚貴甚賤之憂」。

劉晏理財的另一做法即「均輸」,朝廷將賦稅收入折成錢,以低價從產地收購各種土特產品,轉運到京師和高價地區出售,這樣,既調節了供求,朝廷也增加了收人,對生產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到大歷末年,劉晏所轄各事總收入每年一千二百萬緡,其中鹽務佔百分之七十,比初任事時增加十倍。

當時,朝廷因銅料不足,錢幣短缺,物價轉跌。劉晏以鑄錢使身份,精工足料,鑄造足值的貨幣。他還在徵收或換購的物資中,把一部分零星不值錢、供應京師都不足以抵償運費的東西運到盛產銅砂的淮楚地區,以換回銅砂鑄幣,一年可達十餘萬貫,保證了京師等地市場流通的需要。

對於劉晏的功績,《新唐書·劉晏傳》這樣評價:「因平準法,斡山海,排商賈,制萬物低昂,常操天下贏資,以佐軍興,雖拿兵數十年,斂不及民之用度足」,「富其國而不勞於民,儉於家而利於眾」。

『伍』 劉晏理財全文翻譯

劉晏(716—780),字士安,山東東明縣人。
在唐肅宗時代,劉晏歷任彭原太守、華州刺史、河南尹、戶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等職。公元762年,劉晏任京兆尹、戶部侍郎領度支轉運使,分管財政。當時唐朝的經濟十分蕭條,劉晏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發展生產,開源節流,使唐代財政逐步好轉。公元763年,劉晏被提升為吏部尚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任轉運使。
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劉晏接辦漕運。漕運是通過水路交通,將江淮的糧食運至長安。當時漕運廢弛,造成關中糧食困難。由於劉晏曾做過一個時期的地方官,對民眾的疾苦比較了解和同情。因此,他要竭心盡力完成這一使命。
他上任後,首先組織人力疏浚河道,打造了二千艘堅固的漕船,訓練軍士運糧,每十船為一隊,軍官負責押運。他不再征發沿河壯丁服役,而是用政府的鹽利僱用船夫。他沿用過去裴耀卿的辦法,將全程分成四個運輸段,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黃河,河船不入渭水。為此又在揚州、汴口、河陰、渭口等河道的交界處設倉貯糧,以備轉運。這樣比過去用江南民工直運的方法提高了效率,減少了損耗,降低了運費,免除了民眾的勞役。江淮的糧食因此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長安,每年運量達四十萬石。
劉晏在辦理漕運的同時,著手改革鹽政。他首先整頓了鹽監、鹽場等鹽務機構,又調整了食鹽專賣制度,改變了肅宗時第五琦規定的官運官賣的鹽法。規定鹽官統一收購亭戶(專門生產鹽的民戶)所產的鹽,然後加價賣給鹽商,由他們販運到各地銷售。國家只通過掌握統購、批發兩個環節來控制鹽政。政府收取的鹽利,原來每年只有六十萬緡,到大歷末年增至六百多萬緡,佔全國財政收入的一半。
後來,劉晏推行「常平法」,進行財政體制改革。他在諸道置設巡院官,選擇勤廉干練的讀書人作知院官,管理諸巡院,諸巡院收集本道各州縣雨雪多少、莊稼好壞的情況。每旬、每月都申報轉運使司;劉晏又召募善走的人,將各地物價迅速申報中央。劉晏從中及時准確地掌握了全國經濟和市場動態,並根據這些情報,調劑有無,平抑物價。他用「豐則貴取,飢則賤與」的辦法,防止了谷賤傷農。同時又多購穀物菽粟運往歉收地區,賤價出售,換取農民的土產雜物轉賣豐收地區,這樣既救了災,又不損國用,還刺激了生產。
劉晏任人唯賢。其傳記載說:「晏常以辦眾務,在於得人,故必擇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他選用了幾百名各種專才和實幹家,分布各部門及各州縣把關。他以精明能幹、忠於職守、廉潔奉公作為用人的標准,為國家培養、選拔了一大批理財專家。
劉晏勤於政事,嘔心瀝血,幾十年如一日。他上朝時騎在馬上,心裡還在籌算賬目;退朝後在官署批閱文件,常常是夜以繼日。他飲食簡素,室無婢,死時只留下兩車書籍和幾斗米麥。在官吏貪暴的封建社會,一個理財大臣,兩袖清風,這是非常值得稱道的。

『陸』 劉晏改革的內容及意義

劉晏改革的內容

1、改革漕運

劉晏首先組織人力逐段疏浚由江淮到高師的河道,打造了二千艘堅固的大漕船,訓練軍士運糧,每十船為一隊,軍官負責押運,船工由經調為雇募。改直法為段運法,將全程分成四個運輸段,建轉運站。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黃河,河船不入渭水,提高了運糧效率,杜絕了翻船事故。為此又在揚州、汴口、河陰、渭口等河道的交界處設倉貯糧,以備轉運。

2、改革鹽政

首先大力削減了鹽監、鹽場等鹽務機構,又調整了食鹽專賣制度,改官收、官運、官銷為官收、商運、商銷、統一徵收鹽稅。規定鹽官統一收購亭戶所產的鹽,然後加價賣給鹽商,由他們販運到各地銷售。國家只通過掌握統購,批發兩個環節來控制鹽政。為防鹽商哄抬鹽價,在各地設立常平鹽倉,以平鹽價。

3、推行常平法

進行了財政體制改革,建立了經濟情報網。他在諸道置設巡院官,選擇勤廉干練的士人作知院官,管理諸巡院,諸巡院收集本道各州縣雨雪多少、莊稼好壞的情況。每旬、每月都申報轉運使司,劉晏所在處又召募善走的人,將各地物價迅速申報。

他用「豐則貴取,飢則賤與」的辦法,防止了谷賤傷農、水旱民散。同時又多購穀物菽粟運往歉收地區,賤價出售,換取農民的土產雜物轉賣豐處,這樣既救了災,又不損國用,還刺激了生產。劉晏救災為了做到「應民之急」,還在其所轄各州縣儲糧三百萬石,以作備荒之用。

劉晏改革的意義

他的改革發展了生產,安定了人民生活,史書上稱劉晏「其理財常以養民為先」。

由於劉晏的理財方針、措施、辦法適應唐王朝經濟殘破的局面和當時社會的需要,所以使唐王朝在安史之亂後的20年中,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人民也得以養息。

他初受命為轉運使時,全國的財政收入增加了,而國家並沒有增加農民的稅收,劉晏真正做到了「斂不及民而用度足」。他的貢獻是很大的,無怪乎人們經常把劉晏與管仲、蕭何相提並論。

(6)劉晏理財擴展閱讀

劉晏,是唐代著名的經濟改革家和理財家,信奉道家。字士安,曹州南華(今山東東明縣)人。劉晏才七歲時,被選為神童,八歲就做了太子府的文字典籍方面的校對官。

劉晏最先得到玄宗的賞識,故事發生於李隆基效仿先列去泰山封禪之時,趁這個時機,劉晏呈上了《頌》一書,內容是皇上治政有方,天下太平,國泰民安,天下百姓安居樂業的溢美之詞。借著幼童形象,獵奇且清奇,於是就引起了玄宗的興趣,決定看看這書。

唐玄宗於是讓宰相張說去考考他的學問,結果劉晏四書五經,對答如流,作對子也信手拈來,還寫得一手好字,小小年紀,如此了得,真不愧神通之謂,於是,李隆基就把他帶回去了。

劉晏的功績主要在於他的理財之能,他一生經歷了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長期擔任財務要職,管理財政達幾十年,效率高,成績大,被譽為」廣軍國之用,未嘗有搜求苛斂於民「的著名理財家。劉晏主持唐政府財政工作前後的二十年間,他極其機智地處理經濟管理工作,工作有聲有色。

廣德二年(764年)劉晏開始辦江、淮漕運時,唐政府全年財政收入不過四百萬緡。到大歷末,就增加到一千二百多萬緡,增加的部分,十分之七來自江淮鹽利。他貫徹「以愛民為先」和重視生產的理財方針,採取各種積極措施,穩定民生。

廣德二年,唐政府所統轄地區有戶二百九十三萬,到大歷末年,增加到三百八十萬戶,前後增加了九十萬戶。所增加的戶口,都是在劉晏管轄經濟的地區內,這都得益於劉晏卓有成效的工作。

劉晏的工作方法和取得的成就,必然受到慣於對人民「竭澤而漁」的昏聵官僚的抵制、反對和仇恨。為了使自己的主張能順利推行,劉晏不得不在一些小的方面向他們妥協,但在原則問題上,卻毫不退讓。

權貴們視劉晏所管轄之事為魚肉人民的美差,又為了干預和控制劉晏的工作,因此總想把子弟親友安排到他們的部門里。劉晏對此類事情的處置很講究方法,給這些人以豐厚的薪俸,而不讓他們處理事情,這樣既可以部分地滿足權貴們的要求,將壓力大大減少,又可使財經工作牢牢掌握在可靠而有才乾的人手裡。

即使這樣,他與權貴們之間的矛盾無法徹底消除,最終被奸相元載的黨羽楊炎誣陷害死。

劉晏死於唐德宗時期,德宗任用奸相元載的余黨楊炎為宰相,楊炎發現唐代宗殺元載,劉晏曾參與密議。於是仗著德宗的寵愛,楊炎開始報私仇,極盡挑撥之能將劉晏貶出京師,並夥同荊南節度庚准,擅造劉晏造反。德宗聽信讒言,於780年7月下詔賜劉晏自盡,其屬流放江南。

『柒』 唐朝最頂級的財政高手劉晏都有哪些理財思想呢

劉晏的確是唐朝最頂級的財政高手,雖然沒有著書立說,但是通過他的理財活動,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他的光輝的理想思想。

其七,“四方動靜,莫不先知”(舊唐書·劉晏傳)。劉晏注意了解社會經濟動態,重視調查研究。他受命輸漕運後,即親赴各地考察,坐船從淮河、泗水到汴河,又從汴河到黃河。實地考察了運輸線路,採取切實可行的步驟和措施,從而取得前所未有的漕運業績。

其八,“辦集眾務,在於得人”(《資治通鑒》卷226)。劉晏建立了一整套精乾的財經管理機構和廉潔的職官隊伍,這是他的政策措施得以順利貫徹實現的基本保證。

其九,“儉於家而利於眾”(舊唐書·劉晏傳)。劉晏生活儉朴,辦事講效率。劉晏被楊炎陷害致死,在查抄他的家產時,只有“雜書兩乘,米麥數斛”。在唐以後很長的時間里,劉晏一直為歷史學家和理財者所推重,以至他的作法和思想被奉為理財的典範,影響極為深遠。

『捌』 劉晏的經濟改革

由於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唐王朝千瘡百孔,當時唐朝經濟十分蕭條,財政極為困難,劉晏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發展生產,開源節流,使唐代財政逐步好轉。劉晏在任期間,辦成了幾件大事: 史書說:「安史之亂,天下戶口十亡八九,所在宿重兵,其費不資,皆倚辦於晏,晏有精力,多機智,變通有無,曲盡其妙」。劉晏為挽國家之傾危,解人民於倒懸,身體力行,嘔心瀝血,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他上朝時騎在馬上,心裡還在籌算賬目,退朝後在官署批閱文卷,常常是秉燭夜分。他飲食簡素,室無婢,死時只留下兩車書籍和幾斗米麥。在官吏貪暴的封建社會,一個理財大臣,兩袖清風,這是非常值得稱道的。 由於劉晏的理財方針、措施、辦法適應唐王朝經濟殘破的局面和當時社會的需要,所以使唐王朝的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人民也得以養息。他初受命為轉運使時,全國才二百萬戶,國家財政收入只有四百萬緡。到了779年,戶口增加到三百萬戶,財政收入達一千三百萬緡(其中鹽利過半),而國家並沒有增加農民的稅收,劉晏真正做到了「斂不及民而用度足」。他的貢獻是很大的,無怪乎人們經常把劉晏與管仲、蕭何相提並論。歷史貢獻
他懂得增加財政收入的前提在於發展生產,安定人民生活,史書上稱劉晏「其理財常以養民為先。

『玖』 劉晏在經濟方面有哪些貢獻

劉晏,(公元715~789年),字士安,曹州南華人。從小聰明好學,七歲即為神童,授予秘書省正字。長大後,先後任夏縣令、杭隴華三州刺史、京兆尹、戶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等職。寶應二年,晉升為吏部尚書、平章事,領度支鹽鐵轉運租庸使。此後大部分時間做經濟工作,主要在東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做轉運租庸鹽鐵使。劉晏一生忠正,雖然「常袞見忌於前,楊炎致冤於後」,但在經濟工作中「通擁滯,任才能,富其國而不苦於民,儉於家而利眾」。他不僅是個理財能手,而且身先士卒,「見一水不通,願荷鍤而先往;見一粒不運,願負米而先趨」,為維系戰亂中唐王朝的經濟立下了汗馬功勞,被歷代譽為「富國名臣」。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政局動盪,連年戰亂,經濟十分困難。京城長安斗米至千,宮廚也是吃了上頓少下頓。老百姓更是貧困,靠揀捻麥穗活命。而朝廷仍然荒淫無度,開支十分龐大,使財政更加緊張。劉晏負責經濟工作後,認為解決財政危機的根本辦法是發展生產,並採取許多措施來發展生產。

開元天寶年間,天下戶數上千萬,由於戰亂,十耗其九。到劉晏任職時,已不足二百萬戶。劉晏認為,人是生產的第一要素,要發展生產就要增加戶數,並「使之耕耘織」。只有戶數增加了,生產發展了,賦稅的數量才能增加。當時各州縣都讓富人督營漕運、郵遞等重要職務。這些人稅外橫取,使人民無法活命,只好外出逃亡,或去盜去搶。劉晏為了革除這種弊政,改由官員營漕運和郵遞,並罷除一切苛捐雜稅,使外逃的人回家耕織。這樣戶數很快得到增加,生產得到了發展。

劉晏為了掌握全國的生產情況,在全國各地設置了知院官,命他們每十天半月把本道各州下雨、下雪、豐收、歉收等情況向京城報告一次。他尤其重視各地的災情,採取了許多很好的救災辦法。在救災時機上,如他認為「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憊,善救災者,不使至賑給」。也就是說不要等病危才治,災重才救。如果災重了再救濟,國家給的錢糧少了,無濟於事,給多了,負擔不起,勢必再向老百姓增收重稅,造成惡性循環。另外,各地官吏在發放救濟款物時,勢必敲詐勒索,貪污受賄,「雖刀鋸在前,不可禁也」。所以,各地有了災情苗頭,他就開始採取措施,等災情發展了,救濟措施已開始實行,人們不必再去逃難。在救災的方法上,他也有其獨到之處。他不是消極賜與,而是採取積極的交換方法,各取所長,以豐補歉。他認為災區所缺少的主要是糧食;其他東西還是有的。所以,用低價把糧食賣給災區人民,換取他們手中的雜貨,並把這些雜貨轉賣到豐收的地方換取糧食。這樣做,既減輕了財政負擔,又救濟了災區百姓,還存儲了三百萬斛(每斛十斗)糧食。為朝廷立下了大功。

劉晏認為中國很大,雖然北方經常遭災,但南方仍然富庶。要把南方的糧食運到北方,關鍵是要發展交通運輸。當時由於主要運輸工具是船,所以他十分重視漕運。他曾親自沿黃河、通濟渠、淮河直到長江進行考察,做了大量調查研究,並發動群眾大規模清挖河道。他改變過去一條船從長江一直開到渭水的機械做法,根據各條河水力的不同,分段通航。他讓長江上的船運到揚州,汴水上的船運到河陰,黃河的船運到渭水河口,渭水上的船運到太倉。沿河分段設立糧倉。這樣不僅可以根據水的大小,製造大小不同的船,,提高運輸能力,也比較安全。過去船到黃河三門峽一帶,因船小浪大,多數船翻人亡,劉晏便把十數條船連在一起,加上其它一些辦法,無一船翻。劉晏這樣做以後,尤其收復東都洛陽後,南北運輸暢通,每年運糧四十萬石,當第一批糧食運到長安後,天子大喜,派衛士到東渭橋敲鑼打鼓進行歡迎。自此,關中雖天旱遭災,也不缺糧,物價不貴,搞活了全局。

劉晏認為,要搞好經濟,增加收入,就必須掌握各地的經濟情報,尤其是物價。為此,他在各地設道巡院,並在諸道巡院至京城之間,高價招募騎馬騎得快的人傳遞情報。因此,四方物價之高低,即使最遠的地方,四五日也能知道。由於劉晏較好地掌握了各地的經濟情報,經濟工作十分主動。他採取「豐則貴取,飢則賤與」的方法,在豐收地區糧價偏低時,用較高的價格買進糧食;在歉收地區糧價偏高時,用較低的價格把糧食賣出去,來調節物價。這樣做的結果不僅朝廷獲得大利,各地物價大體平穩,無甚貴甚賤之憂。有一次,京師鹽價突然暴漲,他很快從揚州調了三萬斛鹽運往關中,使鹽價很快恢復正常。一些偏遠地方木材和山貨很便宜,他便派人用合理的價格收購進來,然後轉賣到其它地方,增加了財政收入。

劉晏還用官府食鹽專賣法來控制鹽價。他認為鹽官吏設得多,就會增加財政負擔,還會擾民,所以只在產鹽地區設置鹽官負責收購鹽戶煮出來的鹽,然後加價賣給商人,任憑商人轉銷各地。其它地方的州縣就不設鹽官。那些離產鹽地區遠的地方,政府就把官鹽運到那裡,存貯起來,陸續賣給大家。有的地方沒商人去,鹽價上漲,就減價把鹽賣給那裡的百姓,以降低鹽價。這種買賣當時叫「常平鹽」。「常平鹽」不僅使官府得到了賣鹽所得的利潤,還方便了老百姓。

為了搞好經濟工作,保證財政收入,他對官員要求很嚴,堅持任人唯賢。他認為「士有爵祿,則名重於得,吏無榮進,則利重於名」。對檢劾出納等工作一律委任有才有進取精神的志士,官吏只辦文書一類的公務。對親戚朋友一概不用。所以當時負責經濟工作的數百人都是「新進銳敏」,「所任者雖數千里外,奉教令如目前。」

劉晏雖然在經濟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但在統治階級的爭權奪利的斗爭中,仍然免不了悲慘下場。德宗即位後,劉晏為尚書,楊炎為吏部侍郎,二人關系不太好。後楊炎因原宰相元載貶職而受到影響,劉晏參與了對他的處理。楊炎被起用為宰相後,怒追前事,要為元載報仇,將劉晏逐出京城,後又誣其參與謀反,於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將其殺害。劉晏家屬連累者數十人。當抄其家時,發現家中只有「雜書兩乘,米麥數斛而已」。貞元五年(公元789年),德宗才弄清劉晏有大功而無罪,並為其平了反,為其子封了官。

『拾』 唐朝名臣劉晏以愛民、養民為基礎的理財之道體現在哪些方面

首先,不徵收苛捐雜稅,讓百姓有結余,其次,減免百姓的賦稅徭役,給百姓休養生息的空間,最後,將上述的政策固定下來,長時間去執行

與劉晏理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期貨長線百分之十的倉位輕倉 瀏覽:606
投管投資官網 瀏覽:909
工行股票市值 瀏覽:649
期貨高開幾十個點 瀏覽:115
無抵押個人網上貸款 瀏覽:324
期貨漲10個點是多少錢 瀏覽:613
1063股票 瀏覽:767
丹華資本投資公告 瀏覽:782
銀行工作讓我買基金 瀏覽:539
蘭格網北京廢鋼筋價格 瀏覽:633
2019年4月最新貸款基準利率 瀏覽:872
獅橋融資租賃總公司 瀏覽:819
伊朗的外匯管制 瀏覽:794
紅棗主力期貨 瀏覽:404
股票平權 瀏覽:544
紅棗期貨的紅棗規格 瀏覽:65
信託收稅嗎 瀏覽:58
民融資租賃 瀏覽:716
投資2萬億美元 瀏覽:409
長信基金總經理 瀏覽:753
© Arrange www.cfhszx.com 2012-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