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認識金融資本與gdp之間的相互關系
最佳答案(一)經濟發展決定金融 (二)金融對現代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1、通過金融運作為經濟發展提供條件2、通過金融的基本功能為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3、通過金融機構的...
2. 金融資本對經濟的全面統治
四、金融資本在經濟上的統治:
金融資本在經濟上的統治主要是通過實行「參與制」實現的。
參與制主要是指通過控制一定數量的股票,從而層層控制許多企業的經濟上的統治方式。
五、金融資本在政治上的統治:
金融資本在政治上的統治主要是通過「個人聯合」的方式實現的。金融寡頭可以直接出馬或把自己的代理人送進政府和議會,通過掌握政權,利用政治力量來為其壟斷統治服務;或者是把政府的高官拉過來,讓他們在其政治活動中為金融寡頭的利益服務。此外,金融寡頭還可以通過建立政策研究咨詢機構等方式來對政府的政策施加影響,並通過掌握理論工具、新聞媒介來對社會生活施加影響,從而實現對社會經濟生活的統治。
用來支付商業店員工資的可變資本;在剩餘勞動時間內實現的剩餘價值,除其中一部分用來補償工資以外的商業資本家的各種費用開支外,其餘的部分則被商業資本家作為商業利潤無償佔有。商業資本家就是通過剝削商業店員的剩餘勞動,來獲得產業資本家讓渡給商業資本家的那一部分剩餘價值的。
3. 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是如何實現其在經濟和政治上的統治的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工業中形成集中和壟斷的同時,銀行業也形成了集中和壟斷。銀行業的集中是隨著工業生產的集中而在競爭中逐漸形成的,銀行業的集中發展到相當高的階段,也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壟斷。銀行壟斷以後,銀行的作用發生根本性變化,由普通的中介人變成萬能的壟斷者。首先,銀行通過固定的信貸關系對工業企業進行監督,進而決定它們的命運;其次,銀行通過開展其他金融活動,直接或間接地購買工業企業的股票,從而控制和操縱大工業企業的經營活動;最後,銀行還把自己的董事和經理直接派到所控制的大工業企業擔任領導職務,實行人事結合,從而進一步地控制和掌握大工業企業的經營活動。
銀行壟斷的形成和銀行新作用的出現,促使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逐漸地融合起來,形成金融資本。金融資本是指壟斷的銀行資本和壟斷的工業資本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新型壟斷資本。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之所以會走向融合,對銀行來說,是為了擴大銀行壟斷資本的活動范圍和分享一部分工業壟斷利潤;對壟斷企業來說,則是為了獲得更有力的貸款條件,並分享一部分銀行壟斷利潤。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的融合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壟斷銀行通過購買工業企業股票和債券,以及創辦新的企業的方法,參與工業生產活動;二是工業壟斷組織通過購買銀行股票和自己創辦新的銀行的辦法,參與銀行業務。隨著金融資本的形成,產生了金融寡頭。金融寡頭是指掌握著龐大的金融資本,並在實際上控制著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政權的大壟斷資本家或壟斷資本家集團。金融寡頭是壟斷資本主義的真正統治者。
金融寡頭的全面統治表現在經濟、政治、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在經濟領域,金融寡頭實行全面統治的主要手段是「參與制」。「參與制」是指金融寡頭通過掌握股票控制額的方式,控制和支配其他眾多的企業。金融寡頭首先用自己的資本掌握總公司,把它作為「母公司」,然後利用「母公司」的資本購買其他企業的股票,掌握股票控制額,把它們變成自己的「子公司」,各個「子公司」再以相同的方式控制更多的公司,即「孫公司」。通過「參與制」的方式,金融寡頭就可支配比其自有資本大得多的他人資本,從而實現其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統治。金融寡頭在政治上的統治,主要是通過「個人聯合」的方式實現的。一方面金融寡頭親自出馬或委派其代理人到政府機構中擔任各種重要職務,另一方面金融寡頭又以各種手段收買政府高級官員、國會議員等,直接操縱國家機器。在實行「個人聯合」的同時,金融寡頭還通過建立各種咨詢機構,影響政府的決策,通過控制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媒體,把其勢力伸向上層建築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金融寡頭在政治上的統治,其目的是為了鞏固它在經濟上的統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工業和銀行業的集中與壟斷加強的基礎上,銀行壟斷資本同工業壟斷資本進一步融合,使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的統治大大加強。
(1)金融資本的實力大大增強,擁有和支配的資本大量增長。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活動對金融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金融資本以極快的速度發展起來,銀行除了控制巨額信貸資金外,還壟斷了大規模私人信託基金,建立起廣泛的分支銀行網路,佔領了金融業務市場。金融資本還通過合並的方式加強金融資本在國內的壟斷地位,同時也增強了國際競爭能力,形成眾多的跨國銀行。這些巨大的金融資本滲透到國民經濟各部門,越來越多地控制著整個國民經濟。
(2)金融資本的結構和統治形式發生了變化,壟斷財團大量出現。在激烈的競爭中,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龐大的金融體系中,除商業銀行外,還出現儲蓄組織、投資組織、保險公司等專業金融機構。這些非銀行金融組織的資產增長很快,並通過混合兼並轉向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非銀行金融機構還與銀行互相聯合,其結果是在金融業中也出現了以銀行為核心的混合聯合公司,其經營范圍幾乎包括全部的金融業務。壟斷財團就是金融資本集團,它是由少數金融寡頭控制的大銀行、大保險公司、大工商企業所結成的壟斷資本集團。壟斷財團的發展具體表現為:第一,金融集團通過經濟統治,進一步擴大壟斷統治范圍;第二,金融財團家族色彩淡化,金融資本股份法人化和法人壟斷化;第三,金融集團由傳統的金字塔式的垂直控制格局發展為以銀行資本為核心的現代金融資本網狀式聯合控制。金融壟斷集團業務范圍的擴大化使其越來越成為分配和調節的樞紐,以及資本主義經濟的神經中樞。
(3)金融寡頭進一步加強對國家政權的控制。戰後,金融寡頭不僅在政府機關中有了更多的代理人,而且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本家親自擔任政府的重要職務。此外,金融寡頭還建立各種各樣影響政府政策的機構,名義上是經濟協調機構,實質上是政府政策的策劃者。
(4)跨國銀行大量出現以及金融寡頭統治范圍的擴大化。20世紀60年代以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跨國銀行迅速發展,它們建立在高度壟斷的基礎上,是產業資本國際化的產物。跨國銀行的高度發展,對整個世界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它使發達國家的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可以利用國際金融體系不僅對本國政治經濟進行干預,還可以對世界其他國家的政治經濟活動進行控制和管理。
由此可見,金融資本統治形式的變化並沒有削弱其「萬能的統治者」的地位,反而使它的控制范圍擴大了、控制能力增強了。
4. 怎樣理解金融資本在經濟與政治上的統治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工業中形成集中和壟斷的同時,銀行業也形成了集中和壟斷.銀行業的集中是隨著工業生產的集中而在競爭中逐漸形成的,銀行業的集中發展到相當高的階段,也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壟斷.銀行壟斷以後,銀行的作用發生根本性變化,由普通的中介人變成萬能的壟斷者.首先,銀行通過固定的信貸關系對工業企業進行監督,進而決定它們的命運;其次,銀行通過開展其他金融活動,直接或間接地購買工業企業的股票,從而控制和操縱大工業企業的經營活動;最後,銀行還把自己的董事和經理直接派到所控制的大工業企業擔任領導職務,實行人事結合,從而進一步地控制和掌握大工業企業的經營活動.
銀行壟斷的形成和銀行新作用的出現,促使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逐漸地融合起來,形成金融資本.金融資本是指壟斷的銀行資本和壟斷的工業資本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新型壟斷資本.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之所以會走向融合,對銀行來說,是為了擴大銀行壟斷資本的活動范圍和分享一部分工業壟斷利潤;對壟斷企業來說,則是為了獲得更有力的貸款條件,並分享一部分銀行壟斷利潤.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的融合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壟斷銀行通過購買工業企業股票和債券,以及創辦新的企業的方法,參與工業生產活動;二是工業壟斷組織通過購買銀行股票和自己創辦新的銀行的辦法,參與銀行業務.隨著金融資本的形成,產生了金融寡頭.金融寡頭是指掌握著龐大的金融資本,並在實際上控制著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政權的大壟斷資本家或壟斷資本家集團.金融寡頭是壟斷資本主義的真正統治者.
5. 金融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金融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1、金融能夠提高投融資水平和效率
金融對區域經濟發展有多兩方面的促進作用:
一是可以增加要素總量,起到要素的集聚效應;
二是通過提高要素生產率,比如資本的生產效率,投融資效率等來促進經濟發展。
2、金融能夠促進技術進步,吸引優秀人才。
金融的本質是實現資本的優化配置,通過將資金配置到生產效率最高的項目中去,可以提高資本的邊際生產率,同時提高技術進步率,進而促進經濟增長。因此,一個有效的金融體系將可以更好地分配資金,提高進步水平,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5)金融資本經濟擴展閱讀
金融發展規律
1、在一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上層結構的增長比國民產值及國民財富所表示的經濟基礎結構的增長更為迅速,因而金融相關比率(FIR)有提高的趨勢。
2、一國金融相關比率的提高並不是永無止境的。一旦達到一定的發展階段,特別是當FIR達到1~1.5之間時(西歐和北美20世紀初就達到了這一水平),該比率將趨於穩定。
3、經濟欠發達國家的FIR比歐洲和北美國家要低得多。欠發達國家目前(指20世紀60年代)的FIR多在1和2/3之間,相當於美國和西歐在19世紀後半期就達到並超過的水平。
4、決定一國金融上層結構相對規模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經濟單位和不同經濟集團之間儲蓄與投資功能的分離程度。
5、在多數國家中,金融機構在金融資產的發行額與持有額中所佔份額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大大提高了。即使一國的FIR已停止增長,該份額卻依然呈上升勢頭。
6. 經濟、金融、資本三者有什麼區別大神們幫幫忙
濟危機(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個或多個國民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爆發的生產過剩的危機 。是經濟周期中的決定性階段。自1825年英國第一次爆發普遍的經濟危機以來,資本主義經濟從未擺脫過經濟危機的沖擊。 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體制的必然結果。由於資本主義的特性,其爆發也是存在一定的規律。 經濟危機是指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有的學者把經濟危機分為被動型危機與主動型危機兩種類型。 所謂被動型經濟危機是指該國宏觀經濟管理當局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出現經濟的嚴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貨幣貶值從而引發金融危機進而演化為經濟危機的情況。如果危機的性質屬於這種被動型的,很難認為這種貨幣在危機之後還會回升,危機過程實際上是對該國貨幣價值重新尋求和確認的過程。 主動型危機是指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採取的政策行為的結果。危機的產生完全在管理當局的預料之中,危機或經濟衰退可以視作為改革的機會成本。 產生經濟危機原因 經濟危機可能是: ★經濟政策錯誤 ★原材料緊張,尤其是原油危機 ★自然災害 ★全球化的後果 ★金融政策錯誤 金融危機是指資本性行業 如(銀行,保險等) 的危機 . 經濟危機是指所有的行業 ,實體行業 不過現在的企業都是以融資 或向銀行貸款工作的 所以就象現在已經慢慢的從金融危機 向經濟危機轉變
7. 經濟、金融、資本三者有什麼區別
1、性質不同:經濟就是對物資的管理。金融是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內的發放和收回。資本是容用於投資得到利潤的本金和財產。
2、作用不同:資本為商業銀行提供融資,金融在不確定環境中進行資源跨期的最優配置決策的行為。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
3、形態不同:資本是一種由剩餘勞動堆疊形成的社會權力,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是一個特定的政治經濟范疇。金融交易的頻繁程度就是反映一個地區、區域、乃至國家經濟繁榮能力的重要指標。
(7)金融資本經濟擴展閱讀:
金融投資注意事項:
1、投資的目的在於贏利,確定投資項目首先得有詳細的贏利計劃,不要被各種時尚潮流所迷惑。
2、任何一種新奇的項目,既要弄明白其中的法律禁區,還得考慮人們的消費習慣和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
3、新的項目一般很難被消費者一下子接受,因此一方面有失敗的承受能力,還得做好持久戰的准備。
4、站在潮頭的背後,關注新奇項目的發展,發現贏利區後果斷進入。
8. 政治經濟學中的金融資本是指什麼
政治經濟學中的金融資本的有關內容介紹如下:
1、金融資本的定義:金融資本是回指由銀行資本和答工業資本相互滲透、溶為一體而形成的最高形態的壟斷資本;
2、金融資本的形成: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形成壟斷以後,兩者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質的變化,它們相互滲透,日益溶合,終於形成了金融資本;
3、金融資本的實現形式:金融資本對國民經濟實行統治的主要手段是通過參與制,各大財團控制了比自有資本大幾倍、幾十倍的他人資本,把觸角伸向廣泛的經濟領域。金融資本還通過發行有價證券、創辦新企業、改組中小企業、實行各種各樣的兼並和組織各種壟斷組織等等辦法,攫取著高額壟斷利潤,實現其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