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挖財寶理財是個大騙局嗎
不是,挖財對「安全」的關注是近乎變態的,所有的項目均通過三重十道的嚴格審核機制,並且項目的審核通過率約為2%!具體來說,可分為以下三項:
(一)完備的風控體系把控項目安全:
1.從團隊來說:挖財的風控團隊均來自於對風控持保守態度的傳統金融機構。挖財風控團隊分貸前盡調、貸中審核和貸後監控三個團隊。在組建風控團隊時,便開始對人員進行組合配置,目前團隊成員不僅有來自於工商銀行、平安銀行和花旗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擅長大項目運作的風險管理專家,也有來自於擔保公司、小貸公司和P2P公司、有著豐富盡調經驗的資深盡調人員,同時還有來自於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專家,負責項目方財務情況的監控。
2. 從風控流程來說:風控需要通過嚴格的流程來進行控制,這點長久以來在傳統金融上已經得到證明。挖財把與企業進行產品合作的風控分解成十二個步驟,每個步驟都有嚴格的標准和流程要求,
在這十二個步驟中,參與風控的不僅有傳統意義上的盡調人員,還有公司負責對外合作溝通的BD部門、清結算部門和運營部門的參與。如此一來,每個崗位都會帶著風控思維進行工作。這種將風險管理滲透到業務上每個步驟的管理模式又稱為全面風險管理,是傳統金融機構銀行近幾年非常流行的一種管理模式。挖財正是希望通過如此嚴格的風控流程,系統性地實施風控,把人為的主觀因素降到最低。在執行過程中,任何項目,哪怕是很簡單、看上去非常安全的項目,都需要嚴格執行以上流程走完這12個步驟。
3. 從風控策略來說: 對資產選擇的高度保守也讓資產變得更安全,可以部分規避一些系統性風險,避免只看樹木,不見森林這樣的事件發生。為了預防系統性風險的發生,挖財還專門組建了資產策略研究團隊,根據對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的分析,給風控、資產和BD團隊提供各種各樣的策略建議讓挖財遠離資產雷區。比如前段時間發生的鋼貿事件、票據風波等,資產策略研究團隊的研究可以讓挖財避免捲入類似的事件中。
(二)第三方監管合作保障資金安全:
1.招商銀行全程監管:交易過程中挖財不觸碰資金,投資賬戶、風險備付金賬戶中的資金均接受招行的嚴格監管,並按照「專戶專款專用」的模式運作。
2. 陽光財險承保: 陽光財險保障投資人在挖財平台的資金賬戶及資金流動安全,資金交易過程中的盜轉盜用風險由陽光保險提供保障。投資人在挖財平台交易過程中因網銀被盜、銀行系統錯誤等原因導致的損失,陽光財險將進行賠付。
(三)銀行級隱私保障系統確保數據安全
挖財採用業內領先的安全隨機數和強哈希演算法保護數據安全,對敏感數據採用銀行級128位RSA技術進行基礎加密和更高級的加密演算法組合策略保護隱私數據; 通過應用防火牆和自建CTU系統、IDC入侵檢測系統、授權和審計機、系統之間隔離部署、多機房數據備份和容災等五項措施共同保障系統數據安全;挖財還設有多層防火牆,並採用安全套接字(SSL/TLS)技術,切實保障網路傳輸信道安全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挖財成立至今保持了歷史到期資金100%兌付的零逾期記錄,同時又有優質項目的100%兌付、合作機構的足額備付金、擔保機構的本息擔保,和強大的風險備付金的四重保障加持,是非常安全的綜合性互聯網金融平台。
② 中匯支付央視曝光什麼
中匯支付央視曝光的是:
一、大多數宣傳高回報,如「中匯在線」宣稱票據理財有18%高收益,而業內此類產品的年化收益率一般是8%以內;2015年首個倒閉的平台「里外貸」多個投資標的年利率接近或超過40%。
二、網站建立初期目的就不純,類似龐氏騙局,以高息、短期標吸引投資者,利用新投資者的錢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有些甚至把伺服器設在海外,斂財
之後,關閉網站逃之夭夭,即使警方立案也很難追查。
三、一個老闆建多個關聯平台。
四、風險控制不力,沒有相應資質或經驗,導致「壞標」、「差標」都上了平台,有些還是大數額的貸款。
③ 為什麼都說微交易是騙局 央視曝光的微信外匯騙局
微交易投資因其門檻低、行情波動大、投資機會多,受到了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關注,成為了時下熱門的投資產品。與此同時,微交易投資騙局同樣盛行,特別作為剛剛入門的投資者。
首先,投資者應該明確,投資虧損和投資騙局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任何金融投資都承擔著一定的風險。微交易投資也是如此,既然是金融投資產品,那麼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就有賺有賠。
有的投資者投資微交易虧損了,就變成是遇到騙局了,這其實是很偏激的一種說法。在風險投資中,收益往往是和風險成正比的,也就是說,風險越大的投資項目,收益就相對會更高一些
。騙局之所以屢禁不止,是因為有支持者,不少投資者被巨額盈利所吸引,只單純關注回報,忽視了本該更重要的風險控制。另外,投資者不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很多人只是簡單的了解甚至只是聽說不錯,便直接上陣交易,所具備的能力並不能把握投資結果的走向。
除了操縱假平台欺騙客戶,微交易投資的騙局最大的陷阱還是在資金存管方面。正規的資金交易時通過第三方存管,而黑公司則是將客戶的資金存入自己的賬戶,這樣投資者的錢就實實在在的掉入了騙子的腰包。
特別在市場波動很大的行情下,微交易投資的持續性和安全性就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傳統投資可能因為市場波動而被沖擊,讓你產生巨大損失。微交易因為只要看對方向,到期價格哪怕只是超過買進價格一分錢,你都贏了。所以就算在市場極其糟糕的情況下,你的風險都是可控的。
當你做投資時還要注意幾點?
第一點:不要跟風投資
眼下P2P很火,我也往裡投點兒錢;最近票據理財產品收益挺高,身邊也有不少人都買了,我再買點兒;股市有起色了,趕緊開個戶買股票……這種跟風似的投資方式,看似涉及了不同領域,但是真能賺錢嗎?真的能分散投資風險嗎?最重要的是,你真的了解這些產品嗎?如果投資總是抱有人家買什麼我也買什麼的投資態度,離你越來越近的不是財務自由,而是風險。
第二點:絕不借錢做投資
很多人看到有投資機會不會輕易錯過,哪怕手頭兒沒錢也得向親朋好友借或是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甚至不惜鋌而走險,借錢炒股,這顯然是一種非常不理智的行為。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如果用於投資的錢是自己的,即使是虧損,大不了是長教訓,心疼而已,無需承擔後續責任,倘若是借來的錢發生了虧損,不但要用更多的錢去償還,日後的負擔也會更重。
第三點:不投資那些自己根本不懂的領域
不少投資者上來就問「我想參與打新股,您給我講講怎樣才能提高中簽率吧」,「我想投資期貨,該怎樣開戶操作呢?」其實提出這些問題的用戶,自身對涉及的領域知之甚少,或者根本不懂,只是聽說這些投資收益高,目前有不錯的投資機會,看著「眼饞」,所以也不管什麼風險不風險的。讓大傢伙兒說說,這樣下去不是坐等虧損是什麼?看不懂的堅決不買,否則資金將會面臨很大風險。
④ 麥道夫騙局為什麼被揭穿
麥道夫全名是伯納德,麥道夫,美國納斯達克前主席,在任期間,操縱一支對沖基金給投資者造成了至少500美元的損失,因其面臨高達70億美元的資金贖回壓力無法支撐,被其兒子告發,麥道夫騙局被揭穿。
麥道夫的從業記錄「白壁無瑕」,事發前被認為是一個傳奇的投資專家,在麥道夫公司網站上的廣告詞是這樣寫的:客戶們知道,伯納德,麥道夫本人追求完美無瑕的從業記錄,致力於公平交易,並保有高尚的道德標准,這些一直以來都是本公司的標志。
麥道夫驚人的業績記錄其實都是偽造的,利用了人們追逐高額回報的心理,鼓勵人們投資,偽造數據,創造虛假繁榮,就是我們俗稱的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以高額回報做誘餌,吸引投資,由於沒有實際業績做支撐,最後騙局破裂,使客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4)票據理財騙局擴展閱讀
麥道夫騙局有如下幾個破綻,最後也因為這幾個破綻導致騙局被揭穿:
首先,騙局中承諾的收益率高得離譜。龐茲承諾的45天之內達到50%的收益率(年化收益率高達400%),除非是在特定的,非理性的投資品種,否則這個收益率是幾乎難以實現的。異常的高收益背後往往就是一個騙局。
其次,稍作分析,也可以發現騙局中的投資計劃和可能獲得的投資收益根本不匹配。僅僅依靠炒作郵政票據,幾乎很難持續地獲得龐茲所承諾的收益。
最後,如果投資者能夠做一些背景調查,就可以發現龐茲案底累累。早年龐茲在餐廳當侍應的時候,就曾因盜竊而被解僱;後來在蒙特利爾一家銀行任櫃員的時候,也因商業詐騙被判入獄三年。而在龐茲此次騙局刑滿出獄之後,又在義大利幹了幾件類似的勾當再次入獄,最後在巴西身無分文地結束了騙子的一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麥道夫騙局
⑤ 票據理財火了 真的「高收益低風險」嗎
理論上,票據理財產品的風險有兩種情況:承兌銀行倒閉或銀行承兌匯票是虛假的,無法兌換。此外,發行平台本身的信用風險也值得投資者注意。更多引發爭議的地方在於,此類產品超高的收益率,有部分是由平台進行補貼,這容易讓人聯想到旁氏騙局。據了解,年化收益率高達9.8%的產品,產品本身收益為7%,平台補貼1%,發行這款產品的公司再補貼1.8%,這樣加起來達到令人「怦然心動」的9.8%。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平台拿錢出來補貼產品是有問題的,涉嫌違規。「旁氏騙局就是補貼出來的,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容易匯集風險。」這種新型的票據理財產品屬於新生事物,模式並不成熟,加之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和風控體系,其中或許還隱藏著諸多風險。這些產品收益率很高,但發行總量極小,造成一種供不應求的假象,不排除是企業的宣傳噱頭。
互聯網票據理財存在的風險
互聯網票據理財最大的風險來自於票據市場本身。大量的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在票據市場流轉,銀行信貸出表的同時,也為票據中介創造了極大的業務空間,而沒有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流轉已成常態,票據市場灰色地帶十分突出。當然虛假、偽造票據也是整個票據市場最大的風險問題之一,即使常年混跡其中的人也經常吃虧。
互聯網票據理財的投資者在票據業務鏈條中扮演資金提供者的角色。在票據質押模式中,盡管引入第三方託管的機制,但實質相當於投資者提供買斷票據的資金,平台、銀行後續的操作還有「信貸出表」的風險,存在較大的監管風險。
線下的委託貿易付款模式和信用證循環回款模式中,除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流轉」風險、「票據買斷導致信貸出表」風險、「虛假票據」風險之外,貿易套利中還存在其他政策風險,比如信用證回款的逃匯風險、國際貿易套匯風險等。
嚴格意義上來講,票據市場的許多業務模式都存在違規的嫌疑;而這正是互聯網票據理財的基礎,一旦監管從嚴,許多套利空間將不復存在,相關機構或中介還有被處罰的風險。
投資者應學會辨別票據理財的風險
首先要透過平台「高收益-低風險」噱頭看清背後的實質。「低風險」的依據是開出承兌匯票的銀行對票據負有無條件兌付責任,但前提是票據流通的環節沒有問題;事實上,如果票據流通環節中存在違規情況,一個「蓋章不清晰」的小瑕疵都能成為銀行不兌付的理由。而且,銀行承諾兌付的只是正常的票據貼現,票據貼現年化利率一般在6%左右,年化收益率在10%以上的票據理財銀行肯定無法兌付。
本著「風險與收益對等」的原則,從收益率角度可以大致辨別票據理財平台的風險。年化收益率在6%或8%以下的票據質押融資模式,基本可由「銀行承諾兌付」覆蓋風險,較為穩重;而年化收益率超過10%的票據理財,一般會結合線下票據中介資源做其他套利業務,其風險也隨之增大。
此外,平台的屬性也是票據理財風險判斷的標准。銀行在整個票據鏈條中處於核心位置,而且屬於正規的金融機構,其風險意識較強,招商銀行「小企業E家投融資平台」、民生電商「民生易貸-E票通」等銀行或以銀行為基礎的票據理財平台風險較低;互聯網企業不具備票據項目和投資資源,所以阿里金融「招財寶」、新浪微財富「金銀貓票據」的風險取決與其合作對象;主打票據理財的P2P平台一般都有線下票據中介的資源,但其線下業務也依附於銀行,收益和風險都較高,投資者可以通過其線下業務實地考察後再做投資決策。
從監管的角度來看,P2P票據理財除了線下的業務模式風險外,還存在與監管定位相違背的風險。與一般P2P平台「投資人收益來自融資企業利息」不同的是,票據理財P2P平台中,投資人的收益來自「融資企業的利息+線下額外收益」,後者已經脫離了融資項目本身,而目前央行和銀監會對P2P的監管原則是:項目要一一對應,不能做資金池。更進一步地說,有線下額外收益的票據理財平台,甚至已經背離了P2P的模式。
⑥ 網上好多P2P理財利息高的嚇人,會不會是騙人的
不存在騙人的說法,區別的是風險的高低。如果實在是覺得眼紅,可以拿一小部分錢去博一下,不過大部分錢還是要放在安全的地方。像我是20%生活用,40%做抓錢貓票據理財,20%的P2P,還有20%被股市套牢了。。。
⑦ 年收入 15 萬元左右的年輕人如何理財
理財投資品個人不建議散戶投資類似余額寶、債券基金等低風險理財品之外的產品,原因如下:-股票會讀財報不?會估值不?熊市忍得住割肉不?牛市捨得提前離場不?會做真正的價值投資而不是只看市盈率不?忍得住買了不買只吃分紅不?
別和我說什麼均線法、三線合一、蠟燭圖、陽線陰線??你當股票是小孩塗鴉過家家啊?也別和我說什麼誰誰誰炒短線幾周幾月資產翻倍——我們談的是投資和理財,投機者請去其他題目。我在股市,只投了小幾千,買了海爾、茅台、工行、微軟,就是等著吃分紅,想鄙視的就來鄙視吧。
期貨旁友,你這是覺得今天天台的風兒,還不夠喧囂么?-房地產吾等剛需黨和炒房黨勢不兩立!現在樓市那麼高才入場,旁友,你這是覺得今天天台的風兒,還不夠喧囂么?然而吾等剛需黨,哪怕淚流滿面也得咬牙接盤??-
比特幣我就說兩個詞——擊鼓傳花,龐式騙局。-債券/票據購買渠道少,而且不容易搶到,這還是其次。關鍵是,收益比起貨幣基金高不了多少,對不起流動性的代價。
我曾經入過這個坑,在京東金融搶了好多次小銀票之類的票據理財。主要那會兒對風險投資完全不熟,不敢接觸,那麼5%上下的票據理財,相比余額寶的確挺不錯,而且周期一般是幾個月,也不至於太長。低風險偏好的朋友們可以嘗試。-黃金黃金早已和貨幣脫鉤。
黃金早已不是避險品,只是奢侈品。黃金波動和金融市場反相關,需要搭配資產配置。炒黃金的中國大媽,現在還沒解套。直接投資黃金,我買過京東的京生金,足足一萬大洋,一年定期。原因也是在小白期間被「避險」忽悠到了,順便還貪了下一年定期的2.2%生金,也算穩穩地2.2%額外收益了。
不過現在想想,如果加上這個額外收益,倒是也不差。但這個估計屬於促銷福利吧,不太可能一直都有,至少現在京生金已經沒法購買了。至於黃金ETF么??那個和投資黃金差別就大了,雖然走勢是一樣的,但我更傾向將其歸類到被動指數投資里,是用於和其他類別搭配,做風險對沖,資產組合的。-銀行理財/保險理財不透明。流動性太差,對不起那區區5%上下收益。
銀行理財門檻也不低。我在剛接觸理財時買了看著很美的京東小白理財,一年定期,5.3%。和買票據理財是一樣的動機。現在么??看著還有好幾個月才能取出來的一萬塊,內牛滿面。- P2P其實對比其他理財品,不難發現,P2P的收益及流動性,和它的紙面風險嚴重不對稱,原因在於P2P有跑路的隱性風險。陸金所算是P2P頂尖靠譜的平台了,前兩年公開的壞賬率大約5%-6%。
近年來P2P也有正規監管了,壞賬率可以低一點,剛接觸時,也是對這些概念還不熟,——每月工資劃幾千存P2P,從一年後開始,你每月都有一比8%-12%收益的資金到賬,豈不美哉?
⑧ 中國郵政理財產品是不是騙人
中國郵政理財產品不是騙人的。2019年12月4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發布公告,該行於近日收到《中國銀保監會關於中郵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開業的批復》,中國銀保監會已批准該行全資子公司中郵理財開業。
公告顯示,中郵理財注冊資本為人民幣80億元,注冊地為北京,主要從事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發行私募理財產品、理財顧問和咨詢等資產管理相關業務。
郵銀財富系列理財產品:郵銀財富債券。郵銀財富債券系列理財產品面向中端個人客戶發售,產品認購起點5-15萬元,主要投資信用等級較高的國債、央行票據、金融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和企業債等債券類資產。郵銀財富債券系列投資期限靈活,1-6個月期限可靈活選擇。
郵銀財富系列理財產品:郵銀財富-e享。郵銀財富-e享是郵儲銀行面向電子渠道個人客戶發售的一系列理財產品,均為非保本浮動類型收益。此系列產品發售數量也較多,並且均為面向全國發售的產品,目前在東營地區均可購買。
此系列產品均為手機銀行專屬產品和電子銀行專屬產品,起購金額均為一般人民幣理財產品中,起點較低的5萬元。一般情況下,理財期限越長的產品,預計收益率也相對較高。
郵銀財富系列理財產品:郵銀財富-尊享系列。郵銀財富-尊享系列是郵儲銀行面向個人營銷系統VIP客戶發售的一系列產品。據官方資料顯示,此系列產品認購起點在5萬元—15萬元。而就目前此系列產品發售情況來看,產品起購金額大都集中在5萬元—10萬元。
(8)票據理財騙局擴展閱讀:
人民幣理財業務是郵政儲蓄核心業務之一,現已形成了「創富、天富、財富」三大系列產品線,滿足了高、中、低不同風險偏好客戶的投資理財需求。
特點:主要投資於信貸資產、銀行間債券、票據等,因此該產品具有低風險性,主要體現在收益穩健、基本固定。
適合客戶:保守型投資者,不希望投資本金承擔風險,風險承受力較低。對於評估得分小於12分的保守型客戶,可推薦客戶購買該系列。
注意事項:雖然該系列產品風險較低,但是該系列定位為非保本浮動收益性,因此理財經理自己要充分理解這些風險,並在銷售前明確、具體地向客戶提示產品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