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拿鐵理財

拿鐵理財

發布時間:2021-05-11 12:10:14

理財給你生活帶來的最大變化是什麼

‍‍

理財的重要性不需要多說,雖然自己的理財意識覺醒得比較遲,但是也慶幸自己的理財意識比大多數人來得早。自從學習了理財之後自己的生活確實發生了不少的變化。

一、自己的錢能夠存下來了

在沒有進行理財的時候,每個月都是月光 ,甚至是年光,每個月每年自己賺了不少錢但是卻不知道花哪裡去了。以前自己的消費觀念是先消費後儲蓄,後來改變了觀念是先儲蓄再消費,就相當於先給自己發一點工資,於是每個月都能夠存下一點錢。所以,理財對於自己最根本的收獲就是能夠存下錢來了。

做你的理財規劃師關注微信公眾號:墨水坊,學習實用保險理財知識。‍‍

‍‍

㈡ 請各位推薦一下理財方面的書籍,最好是入門級的那種!!

Asset Allocation

作者:Roger Gibson

評論:這制本書著重強調了個人資產的質量問題,對於投資熱愛者和金融顧問尤為適用。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作者:Burton Malkiel

評論:這是一本非常棒的投資初級讀本,解釋了股票、債券和共同基金的一些基礎知識,書中還強調了有效市場的概念。

評論:此系列書籍匯聚了財富專家們的實戰經驗,不僅能幫助理財師全面提升業務質量和效率,對於金融機構的管理者也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㈢ 初入社會的年輕人都是怎麼做的理財

1.反身自問:我到底想要過怎樣的生活?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單行線,沒有後悔葯,當我們還是孩子時,我們沒有太多選擇的權利,而當我們長大以後,我們就必須要做出自己的選擇,選擇自己想要過的人生模式。
有人安貧樂道,有人胸有大志。有人可以為了創業廢寢忘食,有人卻總是盼望著不要加班早點回家……不一樣的價值觀決定了不一樣的生活態度,而你的生活態度日積月累後就形成了你的性格,性格最終決定你的命運以及財運。
價值觀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但這個世界基本還是遵循等價交換原則,你今天種下什麼因,明天就會結出什麼果。
你今天選擇刷卡透支吃喝玩樂買包包愛瘋,就意味著你明天不得不加倍工作努力還錢,你今天選擇把吃喝玩樂的錢省下來去做投資,就意味著你明天可能會比同齡人更早一步實現買房結婚的夢想。
理財不是走捷徑,理財一樣是在權衡取捨做選擇,你選擇得到某些東西,一定會失去另一些東西,我們不可能什麼都想要。只有想清楚了自己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確定了生活目標,才能開始有針對性的確定理財目標,並向著自己夢想中的生活一步一步前進。
2.堅持記賬。
記賬的目的絕不是單純記錄流水賬,而是找出生活中可有可無的「拿鐵因子」。為了你將來更好的生活,眼下就必須要節制一些不必要的消費,強制儲蓄,作為投資基金,為將來的生活做准備。
3.投資自己。
年輕人最好的投資永遠是投資自己。所謂「投資自己」不光只是花錢去學習各種課程,考取各種證書,更重要的是,你需要把更多的時間投資在自我能力的提升上。一個身邊只有幾千幾萬元積蓄的年輕人想要依靠錢生錢快速致富,那一定不是在做理財,而是在賭博。
所以對年輕人來說,你更多的時間不是應該花在理財上,而是應該花在努力工作上。工作收入和理財收入是我們有朝一日實現財務自由的兩個引擎。在年輕的時候,工作收入這個引擎的作用更大。如果你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理財收入這個引擎上,很可能會捨本逐末,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㈣ 關於拿鐵因子的一個抽煙的笑話

每天一杯拿鐵咖啡,嘴饞了買塊芝士蛋糕,每周到西餐廳吃一頓大餐……這些消費習慣,有哪一項和你不謀而合?而恰恰是這種花不了多少錢的消費項目,累積起來卻可能變成了你永遠「富不起來」的理財魔咒。

這個理財魔咒源於一個經典的故事,在西方的金融領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拿鐵因子」(latte factor)。故事裡的一對夫妻,每天早上必定要喝一杯拿鐵咖啡,看似很小的花費,30年計算下來資金竟達到了70萬。其實,「拿鐵因子」就是指日常生活中像買糖果、瓶裝水、香煙、雜志、報紙等行為,還有拿鐵等不太引人注意的零散花費。

30歲的淩小姐就是這樣一位「拿鐵族」,常年受到「拿鐵因子」的困擾。雖然每年都有10多萬元的中等收入,但凌小姐發現,自己卻還是偶爾陷入到信用卡的債務之中。

有意思的是,凌小姐並不認為自己是一位「拿鐵族」。「我不愛購物,又不愛上咖啡館,怎麼會算拿鐵族呢?」凌小姐在和記者的聊天中,否認自己存在胡亂消費的習慣,對於「拿鐵因子」的理財魔咒顯得難以理解。

但在進一步的討論中,凌小姐很快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比如,在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之外,工作日的中午由於繁忙要花費20元左右午餐,每月約400元;又比如每月的電話費用將近400元……種種非必要的項目開銷,每年就達到一兩萬,30年算下來就是近50萬。

這些項目中,多半是她喜歡且不願放棄的東西,但也有理財習慣不良造成的。當這個理財數目累積結果出現,凌小姐發現,這些「拿鐵因子」甚至會讓她的財務生活岌岌可危。「看來,真要避免『拿鐵因子』這些生活中非必要的開銷,一個不小心,說不定就可以掏空我的荷包。」

㈤ 咖啡我知道是啥,因子我也知道是啥,可咖啡因子是什麼

咖啡因子確切的說應該是拿鐵因子,這個詞是一位金融顧問提出來的,拿鐵因子來源於一個故事:一對夫婦每天早上都要喝一杯拿鐵咖啡,雖然看起來沒有什麼,但是30年下來只是早上喝咖啡的這筆錢竟然高達70萬美金。這就是拿鐵因子效應,是說看似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一些花銷最後積累起來就會成為巨大的金額,拿鐵因子將會成為你走向財富的一塊絆腳石。

其次制定攢錢目標,規劃必要的支出。要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設置支出預算,把目標分成不同的小目標,比如一個月固定存入工資的20%,一個季度為一個目標或多少金額為一個目標,在合理的情況下完成。最後強制儲蓄,這一點非常重要,把每個季度存下來的錢用來理財,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投資,這樣即可以強制性的儲蓄,有可以賺一些投資分紅,有時候財富的積累 不一定非要有大項目進賬,開源的同時還要學會節流,一些不注意的細節也會損失我們一筆開支,所以財富與我們之間的距離可能就是一杯咖啡的距離。

㈥ 誰可以介紹基本的理財書本

30年後,你拿什麼養活自己?——頂級理財師給上班族的財富人生規劃課(劉彥斌鼎力推薦,熱印122次,渣打銀行財富管理師專為薪水族打造) 這本書最近很火,當當網賣20 另外參考 隔壁的百萬富翁 作者:Stanley 和 Danko 作者調查和采訪了很多百萬富翁,試圖找到他們之間的普遍聯系。他們發現百萬富翁們過著低於自己收入的生活。他們做預算。也讓成年後的孩子自己做預算。這本書介紹了幾個關鍵性的概念,包括財富積累度。某種程度上來看比較枯燥,至少語音版如此。這是少數幾本囊括了財富等式兩端——開源和節流——的書籍。 要錢還是要生活 作者:Dominguez 和 Robin 一本經典著作,同時也是簡化生活運動的基礎讀本之一。作者以文學化的口吻調侃了「時間即金錢」的概念。他們鼓勵讀者以追求經濟獨立為目的整理出事務優先順序、裁減支出,以及尋找工作以外的收入。帶了一些Y世代的感覺(原句A little New Age-y in spots)。是一本不錯的書。 完全顛覆金錢 作者 Dave Ramsey Ramsey是一位信用反對論(原文為anti-credit)的狂熱分子。25歲左右的時候個人資產達到4百萬美元,之後破產。目前他運營著自己的金融帝國。這本書中詳盡地描述了「債務雪球」模式。對這種模式的支持使他受到了諸多非議,然而他的方法確實有效。如果你正在債務中苦苦掙扎,沒有比這本書更好的起點了。Ramsey的忠告里滲透著基督教信仰,但即使沒有皈依宗教你也將從本書中受益良多。 有錢的理發師 作者 David Chilton 這本書以小說的形式提供了很多優秀而具有普遍性的個人理財建議。幾個朋友每月在理發店會面一次,書的同名主角會跟大家分享關於儲蓄、投資、購房等等的至理名言;這些忠告都很棒,背後通常都有著活生生的例子。寫作本書的談話口吻也許正迎合了那些對個人理財倒胃口的讀者。 巴比倫首富 作者:George Clason Clason將個人理財智慧融入寓言之中。這些金子般的智慧原本是19世紀20年代時在銀行或保險公司分發的小冊子里。而其中流傳最廣的已經編訂出版。本書是個人理財書籍中的老前輩了(Benjamin Franklin是老老前輩),而且你能從中發現很多現在仍然流傳的警句——「先要自己付帳」,「為了將來而投資」,「要意識到復利的魔力」。 節儉篇 如果你想變富,節約是一項必備的技能。(如果你不相信,請參閱【隔壁的百萬富翁】)這里有四本書可以幫你學會使用各種你可能從來沒有想到過的方式來節省每一分錢。 無車一族的快樂生活 作者:Chris Balish Balish開篇就向讀者解釋了為什麼沒有車更好——從財務、生態和社會角度。本書餘下的篇幅里描述了沒有車該如何生存。他提供了利用公共交通、徒步、自行車等各種各樣的點子。這本書的針對面狹窄,但如果你是目標受眾之一,還是值得一讀的。 吝嗇的母親 作者Jonni McCoy 不要從封面來評價本書。有時恰恰是最不起眼的書能提供最好的建議,從而積極地幫你完成逐漸致富的需要。本書表面上是家庭主婦的理財指南,而實際上通篇都是節約小竅門,適用於任何有相關需要的家庭(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 簡單生活之樂 作者:Jeff Davidson 這本書里滿是各種竅門。Davidson在本書中涉及面廣泛,而且就每個主題提出了幾種省錢的方式。如果這本書寫成博客,會別具特色——有價值的鏈接一個接一個。對想要丟棄生活中各種累贅的人來說,這本書是個寶庫。 低薪一族的致富之路 作者James Steamer 如果你是一個剛剛獨立的年輕人,這本書是個不錯的選擇。書中提供了上百種主意來幫助你避免債務纏身、增加收入、節省保險和生活支出,以及簡朴生活。有些過時,甚至有些極端,但確實有很多好的建議(我曾經從公共圖書館借來一本看了6個月。書本已經舊的不成樣子了——好書的可靠標記) 另外一本受到好評的節儉書籍是完全吝嗇鬼學報,作者Amy Dacyczyn。我從未讀過這本書,但這本書在我的預借書單中排在前幾位。 投資篇 這部分的書專門針對投資方面。我手頭保存的這四本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它們不那麼理論化,卻是這個主題不錯的入門教材。 自動成為百萬富翁 作者:David Bach David Bach除了拿鐵效應(the latté factor,指各種不必要的開銷)之外,還提出了很多理論。他所推薦的整套系統很優秀。如果你一直打算開設一個個人退休帳戶但遲遲沒有去做,那麼就看看這本書吧。他會告訴你怎麼才能不費吹灰之力地開設一個。 你讀過的唯一一部投資指南 作者:Andrew Tobias Andrew Tobias是一名有趣的寫者。在描述共有財產、債券、以及國債的同時,他詼諧會話式的文風會一直吸引著你。書中有一章講述如何掌控意外之財(如樂透中彩、遺產繼承)。這本書是投資方面的優秀入門。 妖怪投資指南 作者:Larimore, Lindauer, LeBoeuf 你想得到專業的投資建議嗎?這可難不倒這本書。Vanugard的創始人John Bogle的信徒喜歡緩慢而穩定的投資,比如指數共同基金。他們篩選了數十年經驗教給我們多種經營、通貨膨脹以及資產配置的知識。這本書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枯燥。高度推薦。 當然,你可以...實現財務獨立 作者:James Stowers 和古怪的標題不同,這是一個全美國最有錢的人寫的一本可靠的投資書籍。書中確實包含了一些最基本的個人理財資料,但主要提供一些投資的技巧。我沒有完整的讀過,但我經常在准備網站登錄門戶的時候參考本書。這本書類似於Tobias的一般觀察和Graham 或 Malkiel那類技術性書籍之間的過渡書籍。 另外兩部投資經典書籍有Benjamin Graham的《做個智慧投資人》以及Burton Malkiel的《華爾街漫步》。這兩本我均有收藏,但從未讀過。因為它們都太技術性了。 成功篇 財富重於金錢。以下介紹的這些書能幫助你完滿自己的人格,發展自己的技能並間接幫助你成就自己的資本。 成功50經典 作者:Tom Butler-Bowdon Butler-Bowdon從成功學著作中精選了其中50本寫成本書。他將每一本做成縮略版,將內容壓縮在幾頁以內,保留了其中的關鍵點。他還提供了每個作者的簡介,提供了每一本書的背景以解釋書的意義所在。這是找到其他可讀好書的一個好辦法。 大富豪的思維秘密 作者:T. Harv Eker 本書中有一些的個人理財忠告(都很精彩),但更多篇幅的主旨在於改變你對金錢和自我的看法。我覺得「秘密」這個詞很吸引人。這本書對那些有著遠大理想的人或是努力克服消極思維的人尤為合適。 怎樣贏得朋友並影響他人 作者:Dale Carnegie 經典成功學著作之一。卡內基用一樁又一樁故事闡明了從人際關系中獲得最大好處的方法。而其中精華在於「要別人從你的角度來看問題,首先要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當然,重點在於細節,而卡內基率直的散文很好地指明了方向。你可以在二手書店很便宜的買到這本書。 盡管去做 作者:David Allen 關於本書不需要說太多——這是本經典怪胎(geek classic)。Allen描述了他的形式化系統,其目的在於提高效率。雖然我覺得要長期精確的堅持下去有些困難,但始終採用其中的一些原理。如果你有做事拖拉或缺乏條理的毛病的話,這本書絕對適合你。 不要獨自用餐 作者:Keith Ferrazzi 幾周以來我一直想重溫這本書,對它的感覺愛恨交雜。書的一部分很精彩——你可以學到如何同別人交往,如何建立和保持聯系,怎樣建立社交網路。而書的另一部分又令人反感——為了建立社交網路而建立的社交網路實在令我生厭。不斷提及要人的名字來抬高自己的方法很快會過時。如果你的人際關系很廣,這本書值得一讀。 我的書庫中缺少的一本是《你的降落傘是什麼顏色?》。這是一本職業生涯轉換方面的經典書籍。我已經鎖定在Get Rich Slowly和family box工廠里了,但如果我正在找工作的話,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選這本書。 孩子和金錢 很多父母都沒有準備好向孩子們教授金錢的知識。你不必也成為這樣的家長。下面這些書提供了很多建議幫助你讓孩子理解金錢的運作。 你的撲滿是什麼顏色的? 作者:Adelia Cellini Linecker 這本薄薄的小冊子是10~14歲剛開始表現出投資興趣兒童的優選。Linecker在書中涉及了工作、開店、以及理財的相關知識。我希望能夠在接下來的幾周內提供整本書的評審。 你來定奪 作者:Cameron Johnson 這是一本年輕企業家的新作。在我的預讀書庫中。我是因為Consumerism Commentary的Flexo給予這本書很高的評價才預訂的這本書,評價寫道:「本書應該作為有志於成為企業家的年輕人的必讀書目。」 簡朴育兒 作者:Marie Sherlock Sherlock提供了非消費主義的撫養孩子的技巧。她鼓勵通過有力的家庭紐帶而非冷冰冰的消費來獲得育兒所需。書中有很多很棒的忠告。

㈦ 理財的必要性拿鐵因子,怎樣配置保險後你的收益是什麼

理財必要性拿鐵,因此通過保險配之後的收益,要根據盈利的百分比進行核算。

㈧ 如何評價拿鐵智投這款產品

天天往手機上發簡訊,垃圾軟體!

㈨ 新手如何開始理財

新手如何理財呢,很多新手在學習理財一段時間後,往往會陷入以下誤區:

誤區一:執著於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具體產品的選擇上。

花費大量時間研究市面上有哪類工具可以帶來高收益,不斷游離在各種工具之間,寄希望於去找到所謂「完美」的理財工具。

誤區二:執著於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買賣時機選擇上。

我們往往更在意短時間的一時得失,總是希望能夠主觀預測市場,做出最精準的「擇時」——牛市買最牛的牛基,牛轉熊又能夠瀟灑離去。

1.要如何避免進入這些誤區呢?

我們常說,理財是很個性化的,也正因為如此,要想建立一個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首先要做的,其實是花時間先了解你自己!

2.客觀方面:人生階段、理財段位、理財能力、優勢、局限性;

3.主觀方面:理財目標、風險態度、預期收益率、性格偏好。

4.自我審視:

人生階段:家庭理財需求,希望建立適合我的資產配置,最終一步步完成家庭理財的各個需求和目標。

理財段位:學習理財兩年多,積累了一定的理財經驗,從一個理財小白,逐步提升到了自己目標的准達人階段。

理財能力:對自己有較明確的定位認知,理財基礎理念清晰,基本了解市面的理財工具,並具備實踐和操作經驗。

缺點:由於工作的原因,業余時間欠缺,無法花費過多時間用於理財。

風險態度及理財預期收益:保本第一,保本前提下追求長期年收益10%-12%。

性格偏好:追求穩健偏低風險的理財。

最後搭建出來的組合是需要和我高度匹配的,適合別人不代表適合我,適合自己最重要。

了解以上一些基礎知識後,那麼新手如何理財需要從哪裡開始呢?

  1. 從閱讀理財書籍開始。

  2. 從看理財相關的新聞和文章開始。

  3. 直接參加理財相關的課程學習,吸取前輩的經驗。

相信通過以上幾種方式,新手也能學會理財。

閱讀全文

與拿鐵理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000372基金 瀏覽:142
603839股票 瀏覽:804
近期退市股票 瀏覽:979
股票數據線 瀏覽:647
力哥說理財第一季 瀏覽:645
蘇州鑫元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21
黃金價格近幾年變化 瀏覽:828
2019個人消費貸款怎麼貸 瀏覽:261
車子貸款網 瀏覽:448
個人如何開立期貨期權賬戶嗎 瀏覽:251
亮亮視野融資 瀏覽:190
理財手機銀行 瀏覽:705
米庄理財大嗎 瀏覽:571
信託疫情建議 瀏覽:348
年年有魚理財 瀏覽:745
股指期貨當月IC 瀏覽:870
天天基金開戶手機號 瀏覽:943
融資花沒了 瀏覽:159
a輪融資屬於什麼融資 瀏覽:225
河北燕郊銀行貸款公司 瀏覽: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