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ImToken是什麼
imToken 是一款頗具影響力的移動端輕錢包。
旨在為區塊鏈領域的用戶提供安全放心、簡單好用、功能強大的數字資產管理工具。
imToken 錢包支持 ETH、BTC、EOS、Cosmos 等多鏈資產,DApp 瀏覽器帶你探索去中心化世界的無限可能。
一個身份,多鏈管理
通過一個數字身份來管理多個區塊鏈的錢包,對混亂的管理工具說再見;
全新架構支持 ETH / BTC / EOS/Cosmos 等多鏈資產;
安全交易,觸手可及
藉助區塊鏈智能合約,無需信任第三方,直接在移動端完成幣幣兌換。
私鑰自持 安全管理
私鑰被加密存儲在手機的沙盒文件系統內,充分確保資產安全;
提供多種私鑰備份策略,防丟防盜;
錢包即身份 保護數據隱私
基於公私鑰密碼學的錢包賬戶,可以成為你的數字世界主權身份;
個人數據藉助身份的私鑰加密之後存儲在去中心化存儲網路;
** DApp 應用授權交互 **
採用智能合約技術,構建分布式應用程序瀏覽器;
使用數字身份你可以自主授權和第三方 DApp 交互,無需重復創建賬戶
『貳』 完全競爭廠商長期為什麼不能獲得超額利潤
完全競爭市場中,廠商可以自由進出市場。在長期生產中,廠商可以對全部生產要素進行調整,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MR=LMC。具體表現為以下兩方面:一方面表現為對最優的生產規模的選擇,另一方面表現為對進入或退出一個行業的決策。在長期中,各個廠商都可以根據市場價格來調整全部生產要素和生產,也可以自由進入或退出該行業。這樣,整個行業供給的變動就會影響市場價格,從而影響各個廠商的均衡。
具體來說,當供給小於需求,價格高時,各廠商會擴大生產,其他廠商也會湧入該行業,從而整個行業供給增加,價格水平下降;當供給大於需求,價格低時,各廠商會減少生產,有些廠商會退出該行業,從而整個行業供給減少,價格水平上升。最終價格水平會達到使各個廠商既無超額利潤又無虧損的狀態。這時整個行業的供求均衡,各個廠商的產量也不再調整,於是就實現了長期均衡。
『叄』 水滸傳 10位好漢人物特徵描寫
宋 江
籌困補窮 豪俠多能
行無僭越 功敗垂成
-----------------
盧俊義
人怕出名豬怕壯
不上樑山也得上
-----------------
吳 用
戴圓行方 儒雅倜儻
斡運玄機 群英慕仰
-----------------
公孫勝
杲如登天 杳如入淵
迥出流輩 濁世翩翩
-----------------
關 勝
披堅執銳 乃祖復興
國能適用 刁斗不驚
-----------------
林 沖
埋憂有地 補恨無天
走投無路 逼上樑山
-----------------
秦 明
及時雨霏霏
哪得明霍霍
-----------------
呼延灼
乘堅驅良 一場空忙
山寨美酒 解爾愁腸
-----------------
花 榮
營道有術 合志同方
張弓疾視 彼惡敢當
-----------------
柴 進
施捨不倦 求善不厭
能識時務 其身獨善
回答者:iamhuanglp - 助理 三級 2-7 18:57
--------------------------------------------------------------------------------
宋江的出身及綽號:
宋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人氏,為人孝順、仗義疏財,因為面黑身矮,人們都稱他為「孝義黑三郎」。上樑山前,宋江在鄆城縣做押司,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兼之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宋江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不管甚麼身份,他都熱情接納、終日追陪,並無一點厭倦;來人若要起身則盡力資助。可稱揮金似士!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平常散施棺材葯餌,濟人貧苦,救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大家把他比做天上下的能救萬物的「及時雨」一樣,在山東,河北很有名氣。
宋江上樑山的緣由:
宋江自幼與同在鄆城縣東溪村人稱「托塔天王」的晁蓋相熟,是為好友,「生辰綱」事發後,宋江出於義氣私傳訊息,使晁蓋等人脫險。晁蓋等人上樑山後,為報宋江救命之恩,派劉唐攜禮物夜走鄆城縣答謝。宋江推辭不成留下書信和黃金兩條,不料是夜被私通張文遠的外室閻婆惜發現並以此要挾,宋江怒而殺惜逃回家隱藏且得好友朱仝私放,赴柴進庄避難並與武松相識結為兄弟,後走清風寨投靠花榮,並於清風山結識燕順、王英、鄭天壽等人。觀燈遭劉高之妻陷害,與花榮大鬧清風寨,收得秦明、黃信等人後同上樑山,於對影山勸收呂方、郭盛兩位少年將軍,路遇石勇得家書回家奔喪被擒發配江州,路上結識李立、李俊、童威、童猛、穆弘、穆春、薛勇、張橫等好漢,至江州遇戴宗得會李逵、張順;酒醉潯陽樓題反詩發狂言被判死罪,得梁山眾英雄法場相救,白龍廟聚會同上樑山;曾頭市晁蓋中箭死後,為眾人推為梁山泊主。
宋江的結局:
受招安後率眾兄弟戰大遼、掃田虎、擒王慶、平方臘後,被授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受蔡、高、童、楊陷害,誤飲毒酒後怕李逵再反,招來與之同飲共亡,死後被葬於當地蓼兒窪。
宋江所使的兵器:錕吾劍
天罡星盧俊義——梁山泊副寨主,一百單八將之二。
盧俊義的出身及綽號:
盧俊義,世居北京(大名府),出身富商之家,槍、棒、拳為河北三絕,一身好武藝,號稱:棍棒天下無對!北京人尊稱其為盧員外,江湖上人送綽號玉麒麟。
麒麟,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代表著祥瑞,又被稱為「仁獸」,盧俊義相貌堂堂,目光炯炯,眉分八彩,身高九尺如銀,故被稱為「玉麒麟」。
盧俊義上樑山的緣由:
晁蓋中箭身亡後,宋江和眾頭領守在山寨,每日祭奠晁蓋。一日請到遊方去濟南經過梁山泊的大名府龍華寺主持大圓法師,閑聊中,宋江從其口中得知了盧俊義的名字,頓起仰慕之心——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時,小可心上還有甚麽煩惱不釋?為此,吳用假扮算命先生、李逵扮做啞道童來至盧家為其算命,詐稱其有百日血光之災,須往東南千里外避禍,並誘其在牆上題藏頭反詩一首。盧俊義信之,留燕青在家,自與管家李固押十輛貨車去泰安還願。路經梁山,不聽勸告車插旗幟,先後與李逵、魯智深、武松、劉唐、穆弘、李應大戰不勝,被花榮箭射笠纓奪路而逃,為李俊、張順誘至船上、活擒於水中;上山後不願入伙,被強留三月有餘方才下山,遇燕青得知家中變故而不信,回家後被與妻私通的李固告發,被判充軍沙門島,家產盡被李固霸佔。途中險被押解公人害死幸得燕青相救,旋復又被告發被判死刑,石秀劫法場不遂一同被關,幸有蔡福蔡慶照顧。梁山軍前後兩戰大名府,盧俊義方才獲救,殺姦夫淫婦之後上樑山,活擒史文恭為晁蓋報仇,宋江讓位眾人不服,拈鬮打東昌遇虎將張清連遭敗仗,石碣天文位居天罡星成為宋江副手。
盧俊義的結局: 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後,做為宋江副手,率眾兄弟轉戰南北,身先士卒,經數十常惡戰,最終功成而回,被授予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蔡、高、童、楊四奸臣設計,使人告其欲反被召進京,於天子賜宴中暗下水銀,返程途中因毒發溺水身亡。
盧俊義善使的兵器:槍、棒。
註:為使大家更熟悉《水滸傳》中的人物,特寫此系列文章,預備按梁山英雄座次而寫,力爭每日介紹1--2人,如有謬誤處,請大家指正。
天機星吳用——梁山泊軍師,一百單八將之三。
吳用的出身及綽號:
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祖居鄆城縣東溪村,生得眉目清秀,面白須長,愛做秀才打扮,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梁頭巾,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腰系一條茶褐鑾帶,下面絲鞋凈襪,在村中任私塾先生,生來愛讀兵書,通曉軍機,上樑山後運籌幃幄,指揮若定,因此,江湖上人稱「智多星」。
吳用上樑山的緣由:
劉唐為生辰綱一事,夜走鄆城縣往投晁蓋,途中酒後醉卧靈官廟,為巡查的縣都頭雷橫抓獲並帶往東溪村晁蓋庄,晁蓋得知詳由,謊對雷橫說劉唐是其外甥得釋並送雷橫十兩銀子。劉唐不忿,私自追趕雷橫欲討回銀兩,話不投機,兩人動手,揮動朴刀大戰,雷橫不敵劉唐,看看將敗,被旁邊私塾先生吳用用銅鏈勸開。吳用、劉唐回晁蓋庄,計奪生辰綱,吳用出謀劃策,並赴石碣村巧言說服阮氏兄弟共同聚義,定巧計在黃泥崗用蒙漢葯暈翻楊志等人,劫取生辰綱。事發後與晁蓋等人等人同上樑山,並定巧計在石碣村大破官軍。上山後巧激林沖火並王倫,從此奠定梁山基礎,在後來的爭戰中多出奇計,為水泊梁山的興盛立下大功,成為梁山軍師。
吳用的結局:
梁山全伙受招安後,吳用作為軍師,參加了平定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的全過程,其間,曾與阮氏兄弟議及重上樑山,礙於義字而做罷。平南歸京後被授予武勝軍承宣使。宋江受蔡、高、童、楊四奸陷害飲鴆而亡,吳用聞訊後與花榮趕至蓼兒窪,在宋江墓前大哭一場之後,雙雙自縊而亡。
吳用所使的兵器:銅鏈
天閑星公孫勝——梁山泊副軍師,一百單八將之四。
公孫勝的出身及綽號:
公孫勝 ,復姓公孫,單名勝,道號「一清先生」,生得一雙杏眼,落腮鬍須,身長八尺,相貌堂堂,乃薊州人氏,自幼在鄉中好習槍棒,學成武藝多般,大家都呼他為公孫勝大郎。後來師從羅真人,學得一身道術,善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江湖上都稱他做「入雲龍」。
公孫勝上樑山的緣由:
為給岳父蔡京慶壽,大名府留守梁中書大肆搜刮民財,共得十萬貫金珠寶貝,名曰「生辰綱」。公孫勝得之消息後激於義憤,往投晁蓋獻劫奪之議,在晁蓋庄遇劉唐、吳用、阮氏兄弟,風雲際會一拍即合,七星聚義,遂成「智取生辰綱」之舉。石碣村一戰,運用所學道術,巧運長風火燒官軍戰船立下頭功,上樑山後助晁蓋火並王倫,開水滸寨基業。後中途省親回家,宋江大戰高唐州為高廉妖法所敗,戴宗、李逵上九宮縣二仙山相請,奉師父羅真人之命,二次下山大敗高廉,石碣天文位列天閑星,與吳用一起共為軍師。
公孫勝的結局:
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後,於平大遼途中回九宮縣二仙山見師尊羅真人,遵師囑助宋江平定田虎、王慶,曾於陣前鬥法,大破田虎部下術士喬道清,並收其為弟子,淮西平定後,遵師命辭別眾兄弟,功成身退,回家奉母,修習道術,如見首不見尾的入雲神龍,從此隱居在山林泉石之中……
公孫勝善使的兵器:松紋古定劍
天勇星大刀關勝——梁山泊馬軍五虎大將之首,一百單八將之五
關勝的出身及綽號:
關勝,漢末名將關羽嫡派子孫,其人形象與關雲長相似,身高八尺五寸,三柳長須飄揚腦後,兩眉入鬢,鳳眼朝天,面如重棗,唇若塗朱,幼讀兵書,深通武藝,有萬夫不當之勇;因善使一口青龍偃月刀,人稱為「大刀關勝」,上樑山前為蒲東巡檢,因不得賞識屈居下僚(巡檢:負責輯捕盜賊的小官)。
關勝上樑山的緣由:
梁山為救身陷牢獄的盧俊義、石秀,出動大軍攻打大名府,戰罷數場,大敗李成、聞達、索超等將,攻城甚急。大名府留守梁中書派人至東京蔡京處求救,京城衙門防禦保義使宣贊向蔡京推薦關勝,關勝到京獻「圍魏救趙」之計,深得彩京贊賞,受命率領宣贊、郝思文二將攻打梁山,初戰用計擒得張橫、阮小七二人;續戰在陣前大戰梁山猛將秦明、林沖不分勝敗。宋江愛慕關勝,更兼敬其祖上,遂與軍師吳用定計,使大將呼延灼前往詐降、並於陣前鞭打假黃信,關勝信其投降誠意,依其計往劫宋江大寨,中計而逃,梁山軍用絆馬索絆倒其馬將其擒獲,上山後得宋江禮待,感其義氣,遂降。英雄排座次為百單八將之五,成梁山泊馬軍五虎大將之首。
關勝的結局:
梁山眾將受招安後,關勝隨宋江出征,沖鋒陷陣,刀斬遼國都統軍兀顏光;在掃田虎、平王慶過程中屢立戰功;征方臘戰常州刀斬方臘手下名將錢振鵬,數戰殺死梁山戰將多人的南軍大將石寶,最終功成回京,金殿受封為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甚得軍心,眾皆欽伏。一日,操練軍馬回來,因大醉失腳落馬,得病身亡。
關勝善使的兵器:青龍偃月刀
天雄星豹子頭林沖——梁山泊馬軍五虎大將之二,一百單八將之六
林沖的出身及綽號:
林沖,東京人氏,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身高八尺,相貌英武,為人忠勇丈義,武藝高強,因其生得豹頭環眼,燕領虎須,故此江湖人送外號「豹子頭」。
林沖上樑山的緣由:
高俅之子高衙內於東獄廟調戲林沖之妻,被林沖喝退後又定毒計,使路謙誘林沖至樊樓飲酒,復將林妻騙至路家,林妻抵死不從,正鬧間林沖聞信趕來,高衙內跳牆而逃,林沖將路家砸得粉碎,復攜短刀尋路謙而不得。一日,林沖與魯智深路遇一賣刀人,購得寶刀一口。次日,太尉府派承局兩人到林家,言高太尉命其攜刀往來比試。林沖不查,誤入白虎節堂被判刺配滄州。途中,兩公人在野豬林內欲害林沖,幸為魯智深所救,於路路過柴進庄,比武棒打洪教頭與柴進為友;進牢營先管天王堂後赴草料場,漫天大雪壓倒草房,踏雪沽酒夜宿山神廟;高俅為除後患派路謙追綜而至,設毒計火燒草料場。山神廟外林沖報仇雪恨槍挑仇人,得柴進引薦雪夜上樑山,不見容於王倫下山索取投名狀大戰楊志;晁蓋等七星上山,林沖為山寨大義於斷金庭刀劈王倫,從此開辟水滸寨一派新天地。從此,林沖為梁山東擋西殺,常勝美名傳遍天下,英雄排座次為百單八將之六,成為梁山泊馬軍五虎大將之二。
林沖的結局:
林沖因與高俅等權奸有不共戴天之仇,因此是梁山眾多朝庭舊將中為數不多的堅決反對招安的英雄之一。梁山眾將隨宋江歸順朝庭後,林沖念及義氣,隨宋江南征北戰,從未折損過梁山的威風,百戰餘生,終於平定方臘。然而,在回京途中染患風癱不能痊癒,留在杭州六和寺中教武松看視,半年後不治而亡。
林沖善使的兵器:丈八蛇矛
天猛星霹靂火秦明——梁山泊馬軍五虎大將之三,一百單八將之七。
秦明的出身及綽號:
秦明,山後開州人,上樑山前為青州指揮司兵馬總管兼本州統制,祖是軍官出身,善使一條狼牙棒,有萬夫不當之勇。因為他性格暴燥,聲若雷霆,因此眾人都稱呼他為「霹靂火」。
秦明上樑山的緣由:
宋江為避禍,投靠花榮客居清風寨,元夜外出觀燈為劉高夫婦陷害,打入死牢,並由黃信定計誘花榮一並擒之,與宋江一同打入囚車押往青州,路上為清風山好漢燕順、王英、鄭天壽救下,並擒住劉高。黃信逃回清風寨寫信求救,青州知府慕容彥達得信後,命本州兵馬總管秦明帶兵征剿清風山,在山下與花榮大戰,中宋江等設下的誘兵之計,落入陷馬坑內被擒,宋江等人勸其入伙,秦明不允,眾人用酒將其灌醉,派人穿其衣甲夜打青州。青州知府慕容彥達不辯真偽,以為秦明已反。天明,眾人送秦明下山,秦明單騎來到城下,城上知府大罵秦明並斬其家小,秦明無奈重返舊路遇宋江等人同回清風山,告知所使之計,秦明大怒,眾人反復陪禮勸說,宋江又許花榮之妹與其為妻,秦明方降;隨後單騎前往清風寨,說服徒弟黃信,眾人起程同上樑山,從此山寨又添一員猛將,英雄排座次秦明為百單八將之七,成梁山泊馬軍五虎大將之三。
秦明的結局:
梁山歸順朝庭後,秦明跟隨宋江出征大遼,掃平田虎,剿滅王慶,憑手中狼牙棒,戰場交鋒,屢立戰功,從未折了梁山的銳氣。最後,平定方臘的過程中,在睦州城下與方臘之侄、少年勇將方傑陣前交鋒,不分勝敗,不料方傑副將杜微暗放飛刀,秦明躲閃不及,被方傑趁勢一戟刺於馬下,血染沙場而亡。
秦明善使的兵器:狼牙棒。
天威星雙鞭呼延灼——梁山泊馬軍五虎大將之四,一百單八將之八。
呼延灼的出身及綽號:
呼延灼,宋朝開國名將鐵鞭王呼延贊嫡派子孫,祖籍河東人氏,上樑山之前為汝寧郡都統制,武藝高強,殺法驍勇,有萬夫不當之勇。因其善使兩條水磨八棱鋼鞭,故人稱「雙鞭」呼延灼。
呼延灼上樑山的緣由:
梁山義軍為救柴進,打破高唐州,殺了奸臣高俅的侄子高廉,高俅聞信大驚,上奏徽宗舉薦呼延灼帶兵征剿梁山,徽宗准奏,並賜呼延灼名馬「踢雪烏騅」。呼延灼奉旨,帶領副將韓滔、彭汜率連環馬軍出征梁山,陣前交鋒不勝則放出連環馬大敗梁山軍將。湯隆獻鉤鐮槍之計,宋江使時遷盜甲請徐寧上山教使鉤鐮槍大破連環馬。呼延灼單騎敗走青州以圖報復,於路夜宿桃花山下,被李忠、周通盜走寶馬。至青州見慕容彥達,知府命其率兵征剿境內桃花、二龍、白虎三山,答應功成後助其官復原職。呼延灼攻打桃花山,寨主李忠不能敵,求救於二龍山,魯智深、楊志、武松來援,呼延灼與魯、楊二人交鋒不分勝敗,帶兵回城並於城下走馬活擒白虎山寨主孔明。其弟孔亮敗走途中遇武松,聽其義赴梁山求救,宋江帶兵下山,設計擒得呼延灼,呼延灼感其義氣歸降山寨,獻計打破青州,三山聚義,眾好漢同歸水泊。英雄排座次呼延灼為百單八將之八,成為梁山泊馬軍五虎大將之四。
呼延灼的結局:
梁山全伙受招安後, 呼延灼參與了平定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的全過程,曾力擒遼帥兀顏光之子兀顏延壽,平南歸京後被授予御營指揮使,每日隨駕操練。後領大軍,破金國四太子金兀術,出軍殺至淮西陣亡殉國。一說為救宋高宗,八十歲與金兀術大戰,不敵,馬陷吊橋被金兀術斧劈馬下(說岳全傳)。
呼延灼善使的兵器:八棱水磨鋼鞭、長槍
天英星小李廣花榮——梁山泊馬軍八驃騎將軍之首,一百單八將之九。
花榮的出身及綽號:
花榮,上樑山前為清風寨武知寨,少年將軍,宋江的舊友。生得一雙俊目,齒白唇紅,眉飛入鬢,細腰乍臂,銀盔銀甲,善騎劣馬,能開硬弓,掌中一條銀槍,有著一身驚人的好武藝,射得一手好箭,能夠百步穿楊,人們愛其武藝,把他比做漢朝的名將李廣,因此,江湖上人送美譽「小李廣」。
花榮上樑山的緣由:
花榮是宋江的結義好友,宋江殺惜之後來到清風寨投奔花榮,於路在清風山救了因上墳而被王英擄上山寨的清風寨正知寨劉高之妻。不料元夜觀燈之時劉高之妻恩將仇報,唆使其夫將宋江抓住考打;花榮聞之大怒,搶回宋江並顯神箭風威嚇跑劉高軍士;劉高告上青州,知府派都監黃信假做調解將花榮擒拿與宋江一並押解青州,路上為清風山好漢燕順、王英、鄭天壽救下並擒殺劉高。黃信逃回清風寨寫信求救,知府得信後命本州兵馬總管秦明帶兵征剿清風山,花榮出陣與秦明大戰箭射秦明盔纓,後設計收降秦明、黃信等人一同投奔梁山;路過對影山恰逢呂方、郭盛比武,兩枝畫戟上的豹尾彩絛糾結不開,花榮一箭射去分開兩戟,藝驚眾人;上樑山後晁蓋聞之不信,恰好天邊有雁群飛過,花榮弓開之處,弦響雁落,從此,滿山之人無一不敬佩花榮。後梁山英雄排座次花榮位列為百單八將之九,成為梁山泊馬軍八驃騎將軍之首。
花榮的結局:
花榮自上樑山後屢立戰功,被稱為「神臂將」「銀槍手」,梁山好漢受招安後,花榮隨宋江平定了遼國、田虎、王慶、方臘,其間,多次大顯神威,槍挑箭射,威風八面。他曾在蓋州城下,連射田虎部下大將方瓊、張翔、楊端等數人,被稱為「神箭將軍」,敵軍聞之喪膽;大戰睦州時,陣前一箭射死方臘手下國師鄧元覺立下大功。平南歸京後被授予應天府兵馬都統制。宋江受蔡、高、童、楊四奸陷害飲鴆而亡後,花榮、吳用聞訊趕至蓼兒窪,在宋江墓前大哭一場,雙雙自縊,赴義而亡。
花榮所使的兵器:爛銀槍、弓箭。
天貴星小旋風柴進——梁山泊掌管錢糧頭領,一百單八將之十。
柴進的出身及綽號:
柴進,大周皇帝後代子孫,因其祖讓位於宋太祖有功被賜丹書鐵券,祖居滄州,大財主出身。柴進生得龍眉鳳目,皓齒朱唇,三縷清須,相貌俊秀。為人仗義疏財,愛好槍棒,武藝高強,專好結交江湖好漢,曾先後接濟過林沖、武松、宋江等人,江湖人送綽號「小旋風」。
柴進上樑山的緣由:
柴進身為貴胄出身,為人丈義疏財,廣愛結交江湖豪傑、英雄好漢,因此很為梁山好漢所敬重。不料,高唐州知府高廉妻弟殷天錫看中柴進叔父柴皇城的府第,屢次上門搔擾,並打傷柴皇城,柴皇城氣憤得病,柴進得之後,帶領暫住其庄的黑旋風李逵前往探視,恰逢殷天錫又來搔擾,李逵大怒殷天錫後回梁山報信。高廉聽聞妻弟被打死大怒,抓柴進到堂,柴進據理力爭,說明出身並丹書鐵券之事,高廉不理,將柴進痛打後押入死牢欲取其性命,幸有牢獄節級藺仁敬佩柴進,將其藏入枯井之中得保性命。梁山好漢聞訊下山大戰高唐州,攻破城池斬殺高廉,李逵隻身下井救出柴進,眾人共上樑山。石碣天文,柴進位列天貴星,為百單八將之十,在梁山與李應一起共同為掌管錢糧頭領。
柴進的結局:
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後,柴進隨眾兄弟於平大遼征田虎平王慶,其間曾設巧計藏炮擊賊,殺死王慶手下猛將糜勝;收江南自告奮勇,與燕青為伴混入幫源洞,憑胸中文韜武略深得方臘信任並召為駙馬。宋江大軍殺至清溪,柴進出馬里應外合大破方臘軍,並在陣前一槍挑方臘之侄、猛將方傑於馬下。奏凱還朝後,金殿受封為橫海軍滄州都統制。因在方臘處召過駙馬,恐奸臣因此而見害,於是偽稱患有風癱疾病,納還官印回家自在而居,忽然一天無病而亡。
柴進善使的兵器:長槍。
天富星撲天雕李應——梁山泊掌管錢糧頭領,一百單八將之十一。
李應的出身及綽號:
李應,中山府鄆州人氏,上樑山前為獨龍崗祝家莊左近李家莊之莊主。李應形象威猛,燕頜猿臂,虎體狼腰,仗義疏財。愛騎白馬,喜穿紅袍,善使一條渾鐵點鋼槍,背藏五把飛刀,神出鬼沒,能夠百步取人。因其生得目似鷂鷹,性如烈火,故此,江湖上都稱其為「撲天雕」。
李應上樑山的緣由:
祝家莊欲與梁山為敵,為求自保,同李家莊、扈家莊結為三庄同盟。薊州好漢楊雄之妻潘巧雲與和尚私通,並挑撥楊雄與其結義兄弟石秀之間的關系,後被楊雄識破碎剮於翠屏山。楊雄、石秀相約投奔梁山,路上又遇到時遷同行。來到祝家莊時遷偷店家報曉雞發生究紛而怒燒祝家店。混戰中時遷被捉,楊、石二人走脫,天明時遇李家莊管家舊友杜興,杜興引楊、石二人來見李應,李應出於義氣派杜興前往祝家莊討要時遷被祝家三子拒絕且出言不遜,李應聞之大怒,引人前往祝家莊與祝彪辯理,言語不合而動手,祝彪不敵放暗箭傷李應左臂,李祝兩庄聯盟遂絕。宋江三打祝家莊後,為請李應上山,派人假裝知府等人捉拿李應問罪,於路奪之,李應上山避禍,後方知此乃梁山之謀,事已至此,李應感梁山誠意,從此決定入伙。石碣天文出現李應位列天富星,為百單八將之十一,在梁山與柴進一起共同為掌管錢糧頭領。
李應的結局:
李應因為是財主出身,善於理財,故很得宋江器重,負責管理山寨的錢糧,因而出陣較少。平定方臘之時,曾肥刀殺死方臘手下大將伍應星。平南回京後被授與中山府鄆州都統制。上任半年之後,聽說柴進等人辭官回鄉,於是也假稱風癱,上報朝庭,納還官印後回到家鄉獨龍崗李家莊,與杜興一起同為富豪而善終。
李應善使的兵器:渾鐵點鋼槍,飛刀。
天滿星美髯公朱仝——梁山泊馬軍八驃騎將軍之六,一百單八將之十二。
朱仝的出身及綽號:
朱仝,山東鄆城縣人,上樑山前為本縣馬兵都頭。朱仝原是本地富戶,為人仗義疏財,專愛結識江湖好漢,學得一身好武藝,善使刀、槍;他身高八尺五寸,生得面如重棗、目若朗星,頜下一部虎須,長一尺五寸,很象關雲長的形象,因此,大家都稱他作「美髯公」。
朱仝上樑山的緣由:
朱仝與雷橫同為鄆城縣都頭,兩人交情很深。一日,雷橫上街閑走,聽曲時忘記帶銀兩,被唱曲人白玉喬、白秀英父女惡言嘲諷,雷橫大怒痛打白玉喬,被白秀英告之相好鄆城知府,被枷在縣前示眾。雷母前來送飯欲解雷橫綁繩,白秀英毆打雷母,雷橫大怒一枷打死白秀英,被判發配於路為朱仝私放,朱仝因而獲罪被刺配滄州。至滄州後因為人謙和,深得知府及其子喜愛,每日帶小衙內上街玩耍。五月初五蘭盂盆會,夜帶小衙內觀燈忽遇好友雷橫。原來雷橫被放後即帶母上了梁山,宋江聽說此事,念記舊日情義欲請朱仝上山,吳用為此特設計帶李逵、雷橫到此。雷橫勸朱仝上山、朱仝不允,卻發現小衙內不見,從雷橫口中得之被李逵抱走,朱仝大驚,尋至城外見小衙內已被李逵殺死,朱仝大怒與李逵相鬥,李逵且戰且退,引朱仝至柴進庄,經眾人相勸,只得同上樑山。英雄排座次位居天滿星,為一百單八將之十二,成為梁山泊馬軍八驃騎將軍之六。
朱仝的結局:
朱仝上樑山後,深得眾兄弟敬重,在兩破童貫、三敗高俅等大戰中屢立戰功。梁山受招安後,參加了平定遼國、河北、淮西、江南的征戰,在蘇州城下,做為梁山八員上將之一,與南軍八將捉對撕殺,率先將南軍大將苟正槍挑馬下,盡顯風威。平南歸來後,被封為保定府都統制,上任後管軍有方,後來,隨同名將劉光世出戰金兵,屢破強敵,因戰功直至升任到太平軍節度使。
朱仝善使的兵器: 長槍,大砍刀。
『肆』 王安石的資料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東鄉縣上池裡洋村),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特強,從小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歷二年(1042)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鍾山,謚文。
慶歷二年(1042),王安石以進士第四名及第,歷任簽書淮南(揚州)節度判官廳公事、知鄞縣(今浙江寧波)事、舒州(今安徽潛山)通判,一度調開封任群牧司判官,旋又外調知常州事、提點江南東路刑獄公事,繼召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誥。多年的地方官經歷,使王安石認識到宋代社會貧困化的根源在於兼並,宋封建統治所面臨的危局是「內則不能無以社稷為憂,外則不能無懼於夷狄」。因此,王安石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趙禎的萬言書中,要求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以歷史上晉武帝司馬炎、唐玄宗唐玄宗等人只圖「逸豫」,不求改革,終於覆滅的事實為例,王安石對改革抱有士大夫群中少見的緊迫感,大聲疾呼:「以古准今,則天下安危治亂尚可以有為,有為之時莫急於今日」,要求立即實現對法度的變革;不然,漢亡於黃巾,唐亡於黃巢的歷史必將重演,宋王朝也必將走上覆滅的道路。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國太平的厚望寄託於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執政。熙寧初,王安石以翰林學士侍從之臣的身分,同年輕的宋神宗宋神宗議論治國之道,深得宋神宗賞識。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
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在於富國強兵,藉以扭轉北宋積貧積弱的局勢,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王安石明確提出理財是宰相要抓的頭等大事,闡釋了政事和理財的關系,指出「政事所以理財,理財乃所謂義也」。更重要的是,王安石在執政前就認為,只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才能解決好國家財政問題:「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執政以後,王安石繼續發揮了他的這一見解,曾經指出:「今所以未舉事者,凡以財不足故,故臣以理財為方今先急」,而「理財以農事為急,農以去其疾苦、抑兼並、便趨農為急」。在這次改革中,王安石把發展生產作為當務之急而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認為,要發展生產,首先是「去(勞動者)疾苦、抑兼並、便趣農」,把勞動者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那些游手好閑者也回到生產第一線,收成好壞就決定於人而不決定於天。要達到這一目的,國家政權需制定相應的方針政策,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從上到下的改革。王安石雖然強調了國家政權在改革中的領導作用,但他並不贊成國家過多地干預社會生產和經濟生活,反對搞過多的專利征榷,提出和堅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張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導下,變法派制訂和實施了諸如農田水利、青苗、免役、均輸、市易、免行錢、礦稅抽分制等一系列的新法,從農業到手工業、商業,從鄉村到城市,展開了廣泛的社會改革。與此同時,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改革軍事制度,以提高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強化對廣大農村的控制;為培養更多的社會需要的人才,對科舉、學校教育制度也進行了改革,王安石親自撰寫《周禮義》、《書義》、《詩義》,即所謂的《三經新義》,為學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教材。
變法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對。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第一次罷相。特別是由於變法的設計者王安石與變法的最高主持者宋神宗在如何變法的問題上產生分歧,王安石復相後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繼續推行下去。加上變法派內部分裂,愛子王雱的病故,王安石於熙寧九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從此閑居江寧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政局的逆轉,使王安石深感不安,當他聽到免役法也被廢除時,不禁悲憤地說:「亦罷至此乎!?」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不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時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系起來,強調文學的作用首先在於為社會服務。他反對西昆派楊億、劉筠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風,認為「所謂文者,務為有補於世而已矣。所謂辭者,猶器之有刻鏤繪畫也。誠使巧縣華,不必適用;誠使適用,亦不必巧且華。要之以適用為本,以刻鏤繪畫為之容也。」(《上人書》)正因為安石以「務為有補於世」的「適用」觀點視為文學創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具有較濃厚的政治色彩。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臨川先生歌曲》等。
王安石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簡練,奇崛峭拔,大都是書、表、記、序等體式的論說文,闡述政治見解與主張,為變法革新服務。這些文章針對時政或社會問題,觀點鮮明,分析深刻,長篇則橫鋪而不力單,短篇則紆折而不味薄。《上仁皇帝言事書》,是主張社會變革的一篇代表作,根據對北宋王朝內外交困形勢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完整的變法主張,表現出作者「起民之病,治國之疵」的進步思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在敘述並闡釋宋初百餘年間太平無事的情況與原因的同時,尖銳地提示了當時危機四伏的社會問題,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利建樹,認為「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它對第二年開始施行的政,無異吹起了一支前奏曲。《答司馬諫議書》,以數百字的篇幅,針對司馬光指責新法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四事,嚴加剖駁,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措詞得體,體現了作者剛毅果斷和堅持原則的政治家風度。安石的政論文,不論長篇還是短制,結構都很謹嚴,主意超卓,說理透徹,語言樸素精練,「只用一二語,便可掃卻他人數大段」(劉熙載《藝概.文概》),具有較強的概括性與邏輯力量。這時推動變法和鞏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成果起了積極的作用。安石的一些小品文,膾灸人口,《鯀說》、《讀孟嘗君傳》、《書刺客傳後》、《傷仲永》等,評價人物,筆力勁健,文風峭刻,富有感情色彩,給人以顯豁的新鮮覺。他還有一部分山水游記散文,《城陂院興造記》,簡潔明快而省力,酷似柳宗元;《游褒禪山記》,亦記游,亦說理,二者結合得緊密自然,既使抽象的道理生動、形象,又使具體的記事增加思想深度,顯得布局靈活並又曲折多變。
王安石的詩歌,大致可以罷相(1076年左右)劃界而分為前、後期,在內容和風格上有較明顯的區別。「王荊公少以意氣自許,故詩語惟其所向,不復更為涵蓄……後為群牧羊官,從宋次道盡假唐人詩集,博觀而約取,晚年始盡深婉不迫之趣」(葉夢得《石林詩話》)。前期的詩歌,長於說理,傾向性十分鮮明,涉及許多重大而尖銳的社會,問題注意到下層人民的痛苦,替他們發出了不平之聲。《感事》、《兼並》、《省兵》等,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描寫和提示了宋代國勢的積弱或內政的腐敗,指出了大地主、大商人兼並土地對於國家和人民的危害,提出「精兵擇將」的建議;《收鹽》、《河北民》等,反映了當時人民群眾備受統治者迫、害壓榨的悲慘遭遇;《試院中》、《評定試卷》等,則直接抨擊以詩,賦取士的科舉制度,要求起用具有經世濟國的人才;《元日》、《歌元豐》等,熱情地謳歌了變法帶來的新氣象和人民的歡樂;《商鞅》、《賈生》等,通過對歷史人物功過得失的價,抒發了自己的新的見解和進步意義。安石後期的隱居生活,帶來了他的詩歌創作上的化。他流連、陶醉於山水田園中,題材內容比較狹窄,大量的寫景詩、詠物詩取代了前期政治詩的位置,抒發一種閑恬的情趣。但藝術表現上卻臻於圓熟,「雅麗精絕,脫去流俗,每諷味之,便沉沆瀣生牙頰間。」(《後山詩話》載黃魯直語)和《泊船瓜洲》、《江上》《梅花》、《書湖陰先生壁》等詩,觀察細致,精工巧麗,意境幽遠清新,表現了對大自然美的歌頌和熱愛,歷來為人們所傳誦。
從詩體說來,安石的古體詩雖然多用典故,好發議論,但象《明妃曲》、《桃源行》篇,立意新穎,充滿著情感和豐富的想像。律詩則用字工穩,對偶貼切,但有時不免失於過多的雕刻。五絕和七絕尤負盛譽,「王半山備眾體,精絕句」(《寒廳詩話》),「荊公絕句妙天下」(《艇齋詩話》)。他的詩對當代和後世都有影響,被稱為「王荊公體」(嚴羽《滄浪詩話》)。
安石的詞,今存約二十餘首。雖不以詞名家,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舊習」(劉熙載《藝概.詞曲概》)。《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通過描寫金陵(今江蘇南京市)壯景及懷古,揭露六朝統治階級「繁華兢逐」的腐朽生活,豪縱沉鬱,被贊為詠古絕唱。它同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一詞,開了蘇東坡豪放的先聲,給後來詞壇以良好的影響。
從文學角度總觀安石的作品,無論詩、文、詞都有傑出的成就。北宋中期開展的詩文革新運動,在他手裡得到了有力推動,對掃除宋初風靡一時的浮華余風作出了貢獻。但是,安石的文學主張,卻過於強調「實用」,對藝術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計不足。他的不少詩文,又常常表現得議論說理成分過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韻味。還有一些詩篇,論禪說佛理,晦澀乾枯。
王安石詞集
浣溪沙
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回。愛閑能有幾人來。
小院迴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
南鄉子
自古帝王州,鬱郁蔥蔥佳氣浮。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
繞水恣行游。上盡層樓更上樓,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
漁家傲
平岸小橋千嶂抱,揉蘭一水縈花草。茅屋數間窗窈窕。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
午枕覺來聞語鳥,攲眠似聽朝雞早。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
菩薩蠻
數家茅屋閑臨水,輕衫短帽垂楊里。今日是何朝?看余度石橋。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何物最關情?黃鸝一兩聲。
桂枝香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緒。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千秋歲引
別館寒砧,孤城畫角,一派秋聲入寥廓。
東歸燕從海上去,南來雁向沙頭落。楚台風,庾樓月,宛如昨。
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它情耽閣!可惜風流總閑卻!
當初謾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夢闌時,酒醒後,思量著。
菩薩蠻.集句
海棠亂發皆臨水,君知此處花何似?涼月白紛紛,香風隔岸聞。
囀枝黃鳥近,隔岸聲相應。隨意坐莓苔,飄零酒一杯。
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得勝的舊黨一下子失去了攻訐的對手,一黨一派一條心的日子士大夫是過不下去的,於是內部又分裂為「洛黨」「蜀黨」和「朔黨」三黨,彼此之間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分歧互相謾罵,勢同水火,比當初同新黨的斗爭還要激烈。
4.思想保守,固執己見,從骨子深處仇視深層次的社會變革
前文已經說過,士大夫所受的教育只限於儒家學派的九本儒書,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又是尊祖崇古,強調祖宗的法度不可變。由這種思想武裝起來的士大夫也就自然而然地保守固執,表現在學術上是機械地照搬儒書上的教條;表現在政治上是反對任何古代沒有的東西,反對任何改革現狀的措施。
除了公元前4世紀的公孫鞅在渭河流域策動的那場令處於草昧狀態的秦王國一朝而霸、天下重歸一統的商鞅變法外,中國歷史上的變法都是失敗的,尤其是中世紀的王安石變法和近代戊戌維新的失敗,令後世的中國人扼腕嘆息。只要這兩個變法中的一個取得成功,今天的中國將是無與倫比的世界強國。在國外,阻礙變法的往往是最高統治者,封建中國則不然,最高統治者皇帝往往是變法的支持者和領導者,如宋神宗趙頊和光緒皇帝就是這兩次變法運動的護法神。變法的失敗,既得利益階層是當仁不讓的罪魁禍首,除此之外,士大夫也站在變法的對立面,他們本能地反對任何祖宗法典里沒有的新法。
王安石變法
由於深得神宗賞識,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進行變法。王安石明確提出理財是宰相要抓的頭等大事,闡釋了政事和理財的關系,並認為,只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才能解決好國家財政問題。執政以後,王安石繼續發揮了他的這一見解。在改革中,他把發展生產作為當務之急而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雖然強調了國家政權在改革中的領導作用,但他並不贊成國家過多地干預社會生產和經濟生活,反對搞過多的專利征榷,提出和堅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張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導下,變法派制訂和實施了一系列新法,從農業到手工業、商業,從鄉村到城市,展開了廣泛的社會改革。與此同時,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改革軍事制度,以提高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強化對廣大農村的控制;為培養更多的社會需要的人才,對科舉、學校教育制度也進行了改革。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兩宮太後、皇親國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結合起來,共同反對變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第一次罷相。次年復拜相。王安石復相後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繼續推行下去,於熙寧九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從此閑居江寧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小故事
王安石年輕時赴京趕考,半路上遇見一富戶人家在對詩選婿,難住了許多人。他細一打聽,這上聯是小姐出的:天連碧春滋雨,雨滋春樹碧連天。」求對下聯。王安石略一思索,對出「地滿紅香花連風,風連花香紅滿地。」眾人齊聲稱好。於是,王安石約定科考後完婚。
巧的是,考場上收畢試卷,主考官又另出一題:「地滿紅香花連風,風連花香紅滿地。」求對上聯。王安石靈機一動,對道:「天連碧樹春滋雨,雨滋春樹碧連天。」主考官聞言大喜,十分贊賞。
不久,王安石與小姐舉行婚禮,正進行時,傳來王安石高中狀元的消息。正是喜上加喜,王安石非常興奮,親自下廚房烹飪菜餚,招待賀喜的四親八鄰。其中的一道「喜喜字肉」的菜別具特色,不但味道好,而且每塊肉上都刻著個喜喜字。眾人越吃越愛吃,邊吃邊誇新郎精湛的烹飪技藝。
開放分類:
文學家、政治家、宋朝、唐宋八大家、江西人
參考資料:
1.參考書目
2.《王文公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3.鄧廣銘:《王安石》,人民出版社,北京,1979。
4.漆俠:《王安石變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貢獻者:
lqlght、阿冷陽、slflpc、huqia123、上官笑宇、明月松、紅藍鉛筆05、WhoMI、dennis9、qiyuylfc、ezoom、twy888、楓葉T知秋、xvyejun、zxf76543、edworkshop、iamchenzetian、億夫長、hanbingjun、ylb0026、我想瘋啊250、shenzhe、高拉克、冰山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