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現在理財公司這么多,安全嗎,國家有什麼監管政策嗎
1、只要是理抄財都是有風險的,只是一般而言各個公司都有相應的風控來減少風險。
2、銀行目前的壞賬率都是在1%以上的,就是通過合理的風控使銀行可以持續盈利。
3、現在央行已經計劃允許銀行破產了,存款保障上限為50萬元。就是說即使銀行的錢也不一定絕對安全。
4、對於眾多理財公司,現在國家還沒有相應法規,只有指導政策等。
有問題可以追問。
Ⅱ 中國銀行理財產品列表
若您需要查來詢中行在售理財產品,源可以登錄手機銀行後,點擊「財富-理財」功能進行查詢。
溫馨提示:根據監管政策要求,通過個人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認購理財產品及基金產品前您必須要進行風險測評,如果不進行風險評估,那麼您只能查看中行銷售的理財產品及基金產品,而不可購買。
請您在購買理財產品前仔細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並知曉投資風險。
理財非存款、產品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理財產品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不等於理財產品實際收益,投資需謹慎。
Ⅲ 銀行理財監管細則落地轉型迎來陣痛嗎
銀行理財新規和資管新規細則「出爐」,明確了相關監管要求。但對投資者來說,將有越來越多的理財產品達不到此前公布的預期收益率水平,可能會不得不承擔投資產品表現不佳導致的虧損,需要盡快適應理財市場新的變化。
中國工商銀行資管部副總經理高翀對記者表示,銀行理財新規和資管新規細則「出爐」,明確了相關監管要求,尤其是細化了過渡期的安排,消除了市場不確定性,也為業務轉型指明了方向。在他看來,銀行業要在保持相關業務規模穩定的前提下,實現相關業務和產品的成功轉型。
顯然這並不容易。北京高華證券公司近日發布的一份研報指出,在過去兩個月里,由於監管新規細則不明,一些銀行在發行合規的新理財產品或清理現有理財產品時遇到了困難。因而,債市和股市都在短期內經歷了擠出壓力。
平安證券分析師陳驍認為,嚴監管切中了銀行理財業務整改的3大焦點——資金池、非標和凈值化管理,在相關業務調整真正取得成效前,表外業務收縮的陣痛期仍將延續。
業內人士認為,從長遠趨勢看,非標產品規模下降趨勢不可逆轉。不過由於開放了公募理財產品渠道,使得非標調整的壓力得到一定緩解,對銀行理財業務轉型起到正面作用。此外,理財產品的分級問題得到進一步確定,商業銀行不得發行分級產品,相關業務會進一步規范。
Ⅳ 中國有那六家銀監會監管的理財公司
我們就是受銀行監管的,批文 還有資金都是跟銀行掛鉤。你需要了解一下嗎?Q一二留五八一零一九一
Ⅳ p2p理財是中國人民銀行在監管嗎
好歹問一個像樣的問題了!你選平台一定要選有監管的!大部分都沒有!受央行監管的只有十家的!網信理財就是其中一家,只有實力特別強的才擁有這個資格的
Ⅵ 現在的理財產品都有哪些,銀行理財產品監管機構
免費的可以去各個銀行,比如工行、建行、農行等銀行的理財欄目查閱,版需要綜合全面的理權財產品,可以考慮去廣州數據天使網看看,戳我用戶名可見網址,主要有以下服務:
1、國內宏觀:具體分類為國民經濟核算、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對外經濟、匯率、利率、財政、國內貿易、證券市場、價格指數、金融、就業與工資、生活水平、景氣指數、人口與資源、特色宏觀數據、地區宏觀數據等;
2、國際宏觀:以上分類包括中國內陸市場外,同時涵蓋美國、日本、歐盟、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俄羅斯、加拿大、韓國、印度、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汶萊、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蒙古、澳大利亞、孟加拉國、土耳其、紐西蘭、葡萄牙、阿根廷、墨西哥、巴西、瑞士、南非、沙特、西亞國家、南亞國家、中亞國家、中歐體國家等國家;
3、各種銀行理財產品,保值型、高收益型(風險也相應增加)等;
4、財務數據:主要為A、B股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
希望能幫到你~
Ⅶ 由中國人民銀行監管的理財機構安全嗎
一般來說,由銀行監管的理財機構,安全性要高一些。
但具體的安全與否,銀行是不負責的。
Ⅷ 現在P2P理財行情怎麼樣聽說國家要監管這行了,會有什麼影響嗎
P2P收益率一向都是比較高,之前都是屬於野蠻生長的那種,現在國家開始對這個行業進行監管,說明了國家是承認這個行業的,監管也是為了保護投資人,更是為了這個行業,畢竟國家是希望P2P行業能夠對實體企業有所幫助,大唐e貸就不錯,相對整個行業來說是屬於中等偏上,隨著行業的發展P2P行業的收益率會逐步降低,還能還能維持到這個收益率也是相當不錯了。
Ⅸ 目前,中國銀行的理財產品的發展現狀,以及有什麼問題風險
資管新規實施滿月。在「破剛兌」「凈值化管理」等要求下,銀行「保本」理財發行量、收益率均呈明顯下降趨勢,向凈值化轉型效果還未充分顯現。
業內人士表示,凈值化轉型仍存在資產估值、投資者教育等諸多障礙待突破。當前,一些銀行已開始在產品方面作出嘗試性准備,但市場仍在等待理財產品監管細則落地,作為資管新規配套細則的銀行理財業務監管辦法將適時發布。
銀行理財市場的變與不變
資管新規中部分條款對銀行理財業務影響巨大。4月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從發行數量、平均期限和預期收益率等方面均出現明顯變化。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自3月開始驟降,4月環比減少20.42%至10846款。進入5月後,產品發行數量持續走低,上周(5月18日-5月24日)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1938款,較5月11日-5月17日一周減少317款。
資管新規下保本理財將逐漸淡出市場,目前保本理財呈現明顯下降趨勢。4月保本理財發行量佔比為33.15%,與之前相比差別不大,但5月以來保本理財發行量有所收縮,佔比持續下滑。某城商行客戶經理表示:「我們會向客戶強調整改期截至2020年底,在此期間保本理財仍會繼續發售,但在銷售過程中不再承諾保本保收益。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按照約定收益給予客戶。但與去年相比,預期收益率下降得明顯,產品並不是特別好賣。
2017-2018年4月中國銀行理財發行數量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購買理財的渠道也逐漸由線下向線上轉移。手機銀行和網銀正成為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的主要渠道,佔比達到62.46%。在和銀行業內人士的訪談中也了解到,目前各家商業銀行都在加大以手機銀行為代表的移動金融資源的投入。
Ⅹ 銀保監會就理財業務監管新有什麼內容
7月21日,為促進統一資產管理產品監管標准,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銀保監會近日起草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辦法》要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實行分類管理,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公募理財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私募理財產品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同時,將單只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
為了防範「影子銀行」風險,《辦法》延續對理財產品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的「三單」要求,規定理財資金投資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資產的終止日不得晚於封閉式理財產品的到期日或開放式理財產品的最近一次開放日;投資未上市企業股權的,應當為封閉式理財產品,且需要期限匹配。同時要求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余額,不得超過理財產品凈資產的35%或銀行總資產的4%;投資單一機構及其關聯企業的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余額,不得超過銀行資本凈額的10%。
為了防止資金空轉,《辦法》延續理財產品不得投資本行或他行發行的理財產品規定;根據「資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所投資的資管產品不得再「嵌套投資」其他資管產品,不得簡單作為各類資管產品的資金募集通道;充分披露底層資產信息,做好理財系統信息登記工作。同時對理財產品投資單只證券或公募證券投資基金提出集中度限制。《辦法》允許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投資各類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同時,理財產品投資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可以不再穿透至底層資產。
《辦法》過渡期自本辦法發布實施後至2020年12月31日。據介紹,2018年上半年,銀行理財業務總體運行平穩。2017年底,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余額為22.17萬億元,2018年5月末余額為22.28萬億元,6月末余額為21萬億元,同業理財規模和佔比持續下降。理財資金主要投向債券、存款、貨幣市場工具等標准化資產,佔比約為70%;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投資佔比約為15%,總體保持穩定。
來自《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22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