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教孩子學會正確理財
讓孩子懂得節約,做有計劃的開支,是培養他良好習慣和理財習慣的開始,長大以後這對於他的事業是有很大幫助的。
孩子在三歲以前還處在沒有金錢功能意識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把金錢當成是一種玩具,是一張紙幣,是隨意擺弄的紙張。但是這並不是說孩子不知道金錢有什麼樣的作用。四歲到六歲的小孩,處於朦朧的金錢功能意識的時期,他們只知道金錢可以換他們需要的東西,但是還沒有自覺的購買行為。他們只知道整天吵著父母給他們錢,讓他們去買需要的東西,有的孩子卻忘記或者根本不知道需要找錢,往往要父母再三叮囑才記得找回零錢。
其實家長應該從孩子三歲左右開始就培養他的經濟意識,主要是教孩子一些理財的知識。研究表明,孩子在三歲的時候就可以辨認錢幣,認識幣值,紙幣和硬幣。到12歲的時候懂得珍惜錢,知道錢是來之不易的,開始慢慢有節約的觀念。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啟發:
第一、錢跟我們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孩子很早就對錢產生興趣。只要他們跟著家長逛過幾次商店或超市,錢能用來干什麼他們早就已經記在心裏面了。不要總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你用錢去換東西,整個過程他是看得到的,雖然他不能理解為什麼要用錢去換東西,為什麼給了錢之後有人還要找錢,但是錢能換來東西這個事情便牢牢的記在他們心裡了。
第二、錢的知識和道德教育有著緊密的聯系,孩子懂得錢應該通過勞動賺取,所以容易產生愛惜錢財的心理,並且可以有相應的儲蓄行為。目前我國有很多的孩子對於錢是毫不珍惜的,甚至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他們也任意揮霍浪費,主要原因還是他們缺乏理財教育。
第三、讓孩子懂得節約,對於他們成年以後的事業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第四、父母通過對孩子理財方面的教育,讓孩子了解商品,了解社會,培養孩子積極的參與和競爭意識,打破傳統的理財教育觀念的束縛,改變孩子的理財思想,可以為他們的將來做好充足的准備。
Ⅱ 如何教育才能讓孩子學會理財
先說為什麼要教孩子理財?
我們有句古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孩子更是如此。孩子逐漸長大,會接觸到壓歲錢、會需要零花錢、會面臨同學之間的交往,這都或多或少地和錢有一點兒關系。可是,直接把零花錢甩給孩子、壓歲錢全部「充公」、或者給錢讓孩子與同學應酬攀比,其實都是不正確、更不負責任的做法。早早培養孩子的財商,幫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學習財富積累的方法,才是學習之外,當代父母應該給與孩子的必要教育。
還有,要教孩子樹立財富管理,和適當的理財方法,要怎樣做?
1. 身教大於言傳。父母自己有清晰的財富目標,明確自己當前的財務狀況,把家庭資產在各類不同風險等級的產品中進行均衡配置,讓家庭財務處於良性運轉,必然能給孩子帶來深刻的影響。
2. 帶孩子閱讀適合年齡段的書籍,學習金融理財知識。比如出版近20年的歐洲著名理財童話《小狗錢錢》,這本書10年前就買來,一直躺在書櫃里。最近讀書的時候翻出來,發現其中關於制定財富目標、執行財富目標、處理負債和正確投資的觀點和基本方案都有所涉及,深入淺出,孩子也能看懂,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好書。
Ⅲ 如何讓孩子學會理財的學習心得
認識錢幣
教孩子理財,首先要教孩子認識錢幣,這是教孩子學理財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為了教棉花糖認識錢幣,雲朵媽媽特意准備了各種面額的紙幣和硬幣,給孩子講述錢幣的由來,教給孩子通過大小、顏色的不同區分錢幣面額。另外,雲朵媽媽還准備了幾個好玩的小游戲幫助棉花糖記住錢幣的面額。
讓孩子去買單
認識錢幣以後,就要讓孩子學會花錢。家裡需要買鹽、醬油等日用品的時候,雲朵媽媽總是把錢給棉花糖,讓她去付錢。在生活中多給孩子一些自己支付的機會,孩子才能在實踐中加深對錢幣使用的理解和記憶。
學會積累和儲蓄
棉花糖會付錢和知道找零後,雲朵媽媽就會定期給棉花糖一定數量可自行支配的零花錢。另外,雲朵媽媽還給棉花糖准備了一個小豬形狀的存錢罐,鼓勵她將一部分零花錢放進存錢罐。如今,棉花糖每天都會把零花錢放入存錢罐,准備存夠錢買一輛漂亮的滑板車。
讓孩子學習記賬
記賬對於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很有幫助,同時也能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消費情況。雲朵媽媽給棉花糖准備了一個記錄收支情況的理財賬本,讓孩子在記賬和管理金錢的同時,養成從小理財的好習慣。
等棉花糖熟練記賬後,雲朵媽媽還准備讓棉花糖參與家庭的理財和日常消費計劃當中,和爸爸媽媽一起記錄家庭生活收支,並定期評價理財計劃的結果。
辦理獨立賬戶
有了存錢罐的基礎,孩子會比較容易理解銀行存在的意義。這時候,就可以帶孩子走進銀行,進行投資啟蒙。
Ⅳ 小孩子學理財有必要嗎
小孩子學理財是有必要的,如今孩子生活物質豐富, 家長們就算自己勒緊褲帶,仍會給小孩足夠的零用錢,把最好的供給他們,可是理財師蜜蜂聚財認為,當父母這樣做時,可能會變成「愛他等於害他」,使孩子形成錯誤的理財概念,不知道世事艱難的這一面,如果寄希望於孩子長大後,改變自己理財的壞習慣,無疑,這將會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理財教育還是應該從兒童時代便開始做起。
如果沒有及時教給孩子對金錢抱有健康的態度,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 ,父母可能面臨以下危險:一是孩子因缺乏經濟責任心,在經濟上會經常收不抵支,長期 對父母依賴;二是孩子受廣告等影響,逐漸形成自我享受價值觀,沉迷於物質享受;三是由於缺乏收支平衡意識,在信用消費中陷入債務陷阱和人格陷阱。
從小開始做好理財訓練,對於一個人將來的成長,可以帶來很多好處,從短期的效果來看 ,他們會養成不亂花錢的習慣;而從長遠的角度, 更有利於孩子形成獨立的生活能力, 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念,為自已鋪就一條財富之道。另外,若家長能讓孩子從小開始學習理財,灌輸正確的理財觀念,便可幫助孩子減少無謂的花費,避免陷入債務危機之中,由於金融及銀行業的高速發展,信貸消費已變成一件很容易的事。
有這樣一項調查顯示,有86.7%的少年兒童平時有零花錢,他們中平均每月有10元以下的有26.6%, 11~30元的有19.2%,31~50元的有12.6%,51~100元的有13.1% ,101~200元的有9.3% ,201~300元的有5.7% ,301元以上的有13.6%。隨著年齡的增長, 零花錢的數額也越來越大。
那麼,孩子們通常把手裡的零花錢做什麼用呢?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的錢有多種用途:選擇「買自己需要的東西」 「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給同學買生日禮物 」等名目繁多。
通過相關分析發現、自述家庭經濟狀況「富裕」、「一般」、「困難」三種不同情況的孩子,在調查所列花錢的10個方面中,有9個方面不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也就是說孩子花錢基本上是不顧家庭經濟狀況的,即使是表示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是"比較困難」和「非常困難」的,仍然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孩子"給同學買生日、節日禮物 」 毫不吝惜,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被調查的少年兒童中,有 12.5%的父親和22.3%的母親是「失業或無職業者」,但是他們的零花錢的擁有量以及用的零花錢干什麼與父母在職的孩子沒有多大的差異。
在調查報告中記者發現,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理財教育比較欠缺,學校在這方面更顯薄弱,少年兒童的消費缺乏有效的指導,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在商品經濟發達的現代生活中,理財能力是生存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成長中的少年兒童來說,學會理財,不僅僅是如何用錢的問題,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教育內容和多種能力的培養;多國家來說,關繫到如何養駕御未來經濟的人才,適應未來經濟生活的需要。許多年來,理財教育是我們教育的盲點,現在應當盡快補上這一課。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在享受方便的同時,一些負面影響也就隨之產生了.例如有些學生,在利用信用卡透支後,才發現自己原來無力債還高昂利息,惟有申請更多的卡,實行以一張卡的透支額,以應付另一張卡要償還的貸款。其實這種做法並不明智這亦是缺乏理財觀念和理財技巧的結果。僅從這樣一個小小的方面來看,若不能從小做好理財訓練,幫助孩子明白金錢和信貸的問題,到他們長大後,就可能引起更多、更大的問題。
而從小就訓練小孩子有關理財的觀念,其實還有很多好處,例如可以幫助小孩學習有關數
學的知識。此外,當他們知道更多的理財及投資知識後,便會更清楚明白生活中的一些經濟現象,加深對社會的認識。
由於我們正走向知識型經濟的社會中,一些基本的理財知識,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孩子若從小開始,便已培養出優良的理財能力,那麼在這個知識型的社會中,將比別人更具競爭能力。
Ⅳ 如何讓孩子自己學會理財
孩子在小的時候對金錢的概念基本上是零,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對金錢有一定的概念,比如說告訴孩子一塊錢可以買什麼,多少錢才可以買到房子和車子等等。
Ⅵ 怎樣培養小孩子學財商。理財
培養小孩子財商:
1、首先讓孩子認識錢,這個一點也不難,讓孩子接觸錢,從版孩子喜歡的零食開始權,平時帶孩子去超市,讓孩子知道食物都有標價,同樣的食物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價格。
2、培養孩子理解交換的概念。孩子在玩一個玩具的時候想要另外一個玩具,不要直接給孩子,要讓孩子知道交換,用一個玩具交換另外一個。
Ⅶ 怎樣引導孩子學會理財
一、從小學階段訓練孩子自己儲蓄與記賬。為他在銀行開一個賬戶,要求若有較大支出,必須從自己賬戶提款,這樣孩子才會對自己的財富開始關注。記賬更可作為階段性理財的檢討,多少錢花在娛樂、買食品等,長大後自然對消費概念有所不同。...
二、當孩子會做算術後,不妨讓他從生活案例中培養理財觀念。如從上海到南京,可選擇開車也可乘火車。但2個人、3個人或4個人一起出行,哪一種最省錢?同時練習思考開車要交過路費及車子折舊與維修,乘火車比較快速或舒服,但可能不是很便捷自由等。這可讓孩子從小建立分析類似問題的架構,並練習設計全面而系統的理財計劃。...
三、當孩子到11、12歲時,可用自己部分零花錢去作基金的單筆或定期定投。讓他們對「投資」開始有第一手經驗,引起他們的投資興趣。...
四、當孩子念大學時,重點培養科學理財觀。要讓孩子知道,人生未來哪些地方要花大錢,出國念書?工作後結婚買房?甚至以後退休養老等。
Ⅷ 如何讓孩子學會理財
春節最讓寶貝開心的除了禮物外,最讓寶貝開心的應該是紅包了,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將紅包幫孩子收起來,想等孩子大點再給他使用,但是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嗎?
一味的把孩子紅包收起來只會讓孩子失去認知理財的能力,還有缺乏對財商的培養!對於3歲的孩子,財商能力就開始隨著年齡升級了,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段給孩子一些「小權利」管理壓歲錢。什麼是財商?財商就是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是理財的智慧,它包括兩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二是正確應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讓我們來看看3-6歲的孩子財商能力:
3歲:辨認錢幣。逐步教會孩子認識紙幣、硬幣的幣值,甚至可以教孩子認識不同幣種。
4歲:可以學會用零錢購買簡單的用品,例如如畫筆、小零食等。
5歲:弄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並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
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培養「自己的錢」意識。
除了財商教育,父母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讓孩子懂得其無權支配父母的金錢
三歲的寶貝已經很喜歡自主地從琳琅滿目的商品架上,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放在購物車內,如果不給其購買,他會以哭鬧威脅,很多家長因此妥協,家裡的玩具也就越來越多!父母應該告知孩子這是父母辛苦賺的錢,寶貝無權支配他,堅持不需要的東西不該買,無論孩子如何哭鬧!久而久之,孩子會逐漸養成好的習慣,買東西之前總要徵得大人的同意,而且每次只能買一定數量的東西。
2、使用現金消費
和孩子外出購物時,盡量用現金消費!如果每次消費你只使用信用卡等其他卡片,孩子肯定會對這種東西產生困惑,因為大部分7歲以下的孩子,都不會把信用卡和它裡面的錢聯系在一起,他們會認為信用卡有魔力,能買無窮無盡的東西。
3、讓孩子懂得支配自己的零用錢
學會用錢和賺錢一樣重要,既然是教孩子理財,就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度,要不然她永遠不知道該如何使用錢,只要把握住大原則,既不可以透支,糖果和可樂等碳酸飲料要盡量少買,之後所要做的就是相信他的能力,同時在心理上接受她可能會亂花錢的風險。既然是讓他決定,在生活中必定要遭遇取捨的問題,尤其是面對多項選擇,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消費習慣被不斷挑戰著,像看電影和書,想看的卡通電影永遠都很多,依他手裡可支配的那點錢,她只得有所取捨地進行選擇。這裡面的教育遠比只盯著他具體花多少要有幫助。
4、不要欺騙孩子
有這樣一個母親,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告訴孩子把紅包給媽媽,媽媽幫你存在銀行,等你長大了自己去取出來,寶貝小心翼翼的保存的媽媽給他的「存單」,等到他10歲的時候,他把存單交給媽媽,想取出紅包錢時,媽媽大笑,這些是發票,無法領錢的!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從此開始亂花媽媽的錢!欺騙孩子加上將孩子的金錢沒收,這樣會讓孩子有巨大的挫敗感,同時,孩子也會失去對別人的信任。
5、給孩子一個儲蓄罐
給孩子一個儲蓄罐,讓他把自己的錢都放進去,定期拿來出數一數,這樣做可以教孩子數數,帶著對自己錢的興趣去數數,肯定學得很快,也能讓孩子懂得積少成多的道理,同時讓孩子懂得付出的勞動越多,得到的報酬也越多,當然孩子的耐心也在這其中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6、讓孩子學會理財
等孩子長大有越來越多的零花錢時,就要讓孩子學會理財觀念,給孩子一張儲蓄卡,讓孩子參與存錢定投等銀行活動,讓孩子從「給孩子錢」向「讓孩子去賺錢」轉變,讓孩子早早明白,學會將積累的財富去創造更多的財富。讓孩子自主學會賺錢的方法,比如自己推薦自己的作品,讓孩子在實踐中體會討價還價,打折處理、會員價等一些商業運作方法。通過這樣的教育,孩子心裡有了盈虧的權量,懂得了計算得失,知道了付出與勞動報酬的關系,對「錢」的意識有了根本性的轉變。
7、不要給太多的零花錢
有的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每次都大手大腳的給孩子零花錢,孩子表面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對他以後的人生埋下了很多隱患。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經商的父親從小給孩子的零花錢比一個正常的工人工資都多,加上從小沒有時間教育孩子,孩子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孩子16歲時,父親經商失敗,家道中落,而孩子已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最後走上了搶劫殺人的道路,並且在殺了多個無辜受害者後,他沒有任何的悔意,他最後的微笑讓人膽寒!
「理財從娃娃抓起」,但是基於中國社會的傳統,大多數的父母不願意過早讓孩子接觸錢,認為孩子會變得勢利。很多父母失去了對孩子最好的財商教育時間,其實不然,隨著近幾年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經商、賺錢開始變得地位重要起來。在越來越商業化的社會里生存,「財商」顯得越來越重要。
孩子出生就是一張白紙,你的孩子是小財神,還是殺人犯?家長的教育尤其關鍵,讓我們學之改之,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小財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