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理財啊我想學習理財!謝謝
根據你目前的情況,可設定的理財目標:房貸攤還、子女教育
理財目標的優專先級為:節財計屬劃>應急基金
家庭剛剛組建,有些規劃需要明確:
a)婚前溝通:財富觀、價值觀和夫妻財產制
b)婚禮籌備:類型、排場、開銷、如何籌措資金
c)婚後居住:與父母住、與配偶父母住、租房、購房
d)婚後保險:保額、保費預算、互為受益人
e)婚後家庭財務:費用分攤方式、一方失業時的應對
f)子女計劃:生不生?何時生?如何養?
g)贍養計劃:是否需要贍養?何時開始?預算多少?
如果要系統的學習理財,建議直接參加理財培訓班。
❷ (當年的)"基金黑幕"是怎麼回事
基金有沒有操縱股價?有沒有在高位給莊家接貨?其實這很簡單,查一查成交紀錄不就清楚了?看看哪只股票在莊家炒高後被基金買進了,大家也就心知肚明了,不用再爭論了。如果基金經理人用的是自己的錢,那誰也管不著,他在多高接貨都可以,但他用的是廣大中小投資者的錢,那可就要管一管了。當然,要說管,老百姓是沒有辦法管的,只有靠管理層來管了。
2000年10月初,《財經》的雜志發表了一篇題為《基金黑幕——關於基金行為的研究報告解析》的文章,這篇文章引發一場基金行業的短兵相接的戰爭,也讓中國的證券市場上吵得沸沸揚揚,輿論大嘩。
10月16日,國內的10家基金公司在幾家證券報上發表嚴正聲明,說《基金黑幕》頗多不實之辭。10月19日,《財經》雜志也同樣發表了嚴正聲明,稱自己的報道有正當來源和可靠依據。
《財經》的依據來自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監察部趙瑜綱的報告。報告分析了1999年8月9日至2000年4月28日期間國內10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22家證券投資基金在上海證券市場上大宗股票交易(成交量在1萬股以上,含1萬股)的記錄,得出的結論是「證券基金有大量違規操作、違法操作」。
一、《基金黑幕》認為「基金穩定市場」這一理論還只是一個美麗的假設,有時情況並不是如此。
當初成立基金的初衷就是認為隨著市場的擴容,資金供給不足,但老百姓手中有錢,只能存入銀行,成立基金就是要用專家為他們理財,讓他們通過購買基金來投資證券市場,來實現一定的利潤。所以說,基金是代客投資理財的工具。另一點就是現有的證券市場散戶追漲殺跌,齊漲齊跌,股價波動幅度大,而基金由專家理財,理性投資,在證券市場上可起到穩定的作用。
二、《基金黑幕》認為,基金在證券交易中違規對倒,製造虛假的成交量,欺騙廣大投資者和基金購買人。
一種商品要賣出去,必須要有人來買,但在沒有人來買的時候,即使賣家瘋狂大甩賣,也未必有人來買,此時,便只有「對倒」,自己買賣自己的股票,製造虛假的成交量欺騙人。因為股市中的一句格言:「只有成交量不會騙人。」意即操縱股價容易,成交量卻不會騙人,但現在有人對倒起來,自賣自買,成交量就上去了,這就使廣大散戶很難識別真假,被人所操縱了。
《基金黑幕》第一次研究發現,同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多家基金進行同一隻股票的同時增倉、減倉或有增有減所涉及的股票有76隻,自身對倒的7隻,基金間雙向倒倉的11隻。第二次研究又發現,基金共同減倉、增倉或有增有減涉及的股票增加至140隻。大部分基金都有過「對倒」行為。
《基金黑幕》認為,基金除了對倒外,還有更為嚴重的倒倉行為,倒倉,就是甲、乙雙方通過事先約定的價格、數量和時間,在市場上進行交易的行為。一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兩家基金相互倒倉,無疑既解決了先上市的基金的流動問題,又不影響甚至可以提高凈值。
《基金黑幕》認為,基金的獨立性很差,基金的老闆們如果只為大股東和發起人利益著想,那麼就會損害廣大購買了基金的投資者的利益。基金是以證券公司為母體的,基金的負責人主要來自券商的高層,那麼基金的負責人就會與券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他們會對廣大的基金購買人負責嗎?利用關聯交易或是內部人交易,為券商負責,損害廣大散戶的利益。這都是可能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情。
博時基金:首家被立案調查的基金
2002年3月24日晚,中國證監會宣布,依據《證券法》等法規的有關規定,決定對博時基金管理公司使用不正當交易手段進行股票買賣是否構成證券欺詐行為進行立案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