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外人如何理財
美國父母從小教育孩子的獨立能力。大部分美國學生在18歲後都要自己支付自己的生活費。如果住在父母家,他們還需要向父母支付一定數額的「租金」。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美國大學生都靠課下打工賺取生活費。盡管美國大學學費十分昂貴,但大學生們很容易就能從銀行獲取貸款。筆者認識的美國學生中有80%都靠貸款維持學業。因此,美國大學生畢業後掙的第一筆錢通常用來還清助學貸款。
來自丹佛的經濟系研究生John介紹說,大學畢業幾年後等生活穩定,美國年輕人通常會做一些風險投資,但投入的資金一般很少。以他本人來說,他通常會把錢分成兩部分,僅20%用做風險投資,買股票或是基金,剩下的則存入銀行保守花銷。John今年31歲,剛成家不久。曾在銀行工作的他說,美國很多年輕人在投資時通常會考慮自己的「未來價值」。也就是說,他們會綜合考慮自己的學識以及經濟發展的趨向,從而對自己以後的「賺錢能力」做個估算。估算較高的年輕人更容易做風險投資。
美國經濟學家們關於「美國經濟將走下坡路」的預言對年輕人的投資信心有一定影響。來自夏威夷27歲的Noel目前正在美國某大學讀MBA。他畢業後的打算是管理父母的家族賓館。他認為,盡管美國經濟很穩定,但很快就會走下坡路,因此,他會把錢投資於房產「保值」。
26歲的德國人Andree說,德國年輕人有了「閑錢」後,一般會到銀行尋求理財方面的咨詢。因為股票的高風險性,德國人並不十分熱衷投資股票,大多會把錢投向更保險的政府債劵。但有趣的是,德國年輕人很少投資比政府債劵還要保險的房產。Andree認識的所有年輕人中沒有一個有房產。他解釋說,這樣做的原因可能是為了給生活增添更多的可能性,因為有了房產後流動的可能性就會小些。在德國這種社會福利制度相對健全的國家,居民的保險意識也很強。據Andree介紹,絕大部分的德國年輕人都有養老基金,提前幾十年為退休後的日子做打算。
盡管相比美歐,泰國跟中國有地緣親近,文化方面也有不少相似之處。但泰國年輕人在理財上也有自己的特色。泰國的股票市場在年輕人中並不是十分熱門。他們更願意投資到房產和汽車上。如果投資股票,他們也會傾向於長線,購買大公司的股票,收取分紅。J在泰國一家外企工作。24歲的她將大部分的工資花費在吃穿上。今年年初,由於金價走勢相當好,她在媽媽的建議下用攢下的錢買了金條。據J講,投資金條也是泰國年輕人的另一喜好。
❷ 中國孩子的理財教育和國外差別有多大
咱們中國人成年人對理財意識都不太強,對自己孩子的理財教育應該還沒有普及起來,國外的這塊應該比咱們的要好,因為之前看到過好多報道,年紀很小的孩子都很厲害了,想投資可以去眾易貸P2P投資理財平台哦!
❸ 為什麼理財教育,從小做起
現代父母都是有知識有思想的年輕一代,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當然理財也是其中一個重大的工程,目前國外對兒童的理財教育起步更早,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早一步建立理財觀念,並奠下財富基礎。
在美國,多數3歲的孩子就能夠辨認硬幣和紙幣,而一個9歲的孩子就知道可以通過做額外的工作賺錢,知道把錢存在儲蓄賬戶中;10歲的孩子就已經能夠制定簡單的一周開銷計劃,購物時知道比較價格。而這些對大部分同齡的中國兒童來講,是難以想像的。
在孩子的兒童時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非常強,而對稍有難度的理財能力的培養應在5至15歲時進行為宜,相對於國外,國內兒童理財教育的起步,相對顯得落後很多,很多父母壓根沒想到訓練兒童理財能力這件事。出現這種隋況,與國人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因為中國人教育孩子普遍偏重智力教育,許多父母只要求孩子好好念書,寧願自己省吃儉用,而對孩子百依百順,讓小孩隨便吃喝玩樂,忽略了其綜合素質的培養,這其中就包括理財能力的培養。
有這樣一個案例:有一位母親,生前積累了巨額財富,死後留下近億元遺產,母親滿心希望提供給兒子最好的物質生活。結果從她過世後,她的兒子即買房、買跑車、出國旅遊,出入各種名流會所,恣意享受人生,結果不出三年,上億元的遺產揮霍一空。出現這樣的情況,和許多因素有關,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他的孩子不會理財。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畢竟再多的錢,都有被花光的一天,可是懂得理財,就可以使有限的資產不斷增加,而正確的理財觀念必須從小養成,對於孩子來說,這才是給他們的最有價值的財產。我們的家長該如何教孩子正確地理財呢? (1)訓練孩子的數字敏感度
對五歲左右的孩子來說,即使會數數了,也未必懂得數錢,因為那隻是抽象的聲音或文字,在孩子的大腦里沒有概念,必須讓孩子具體感受數字和實物之間的關系,讓孩子明白多與少到底有什麼不同,才能建立金錢觀。
(2)讓孩子去付錢
去超市購物時把孩子帶上,在買東西時,教孩子看價錢,告訴孩子怎樣買比較劃算:清楚地讓他們知道,同一樣東西,只是包裝和品牌不一樣,價錢貴的你就不買,怎樣買比較劃算;貨比三家不吃虧;而有的東西是奢侈品所以你不買。
在付款的時候,可以把錢交給孩子讓他去支付,而對於較大的孩子,不妨在需要到便利超商買醬油、鹽的時候,讓孩子去買,偶爾把找回來的零錢給孩子當獎勵,並教孩子開始建立儲蓄的觀念,不過不要養成孩子只有在獎賞時才肯幫忙的習慣,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3)讓孩子記賬
就算是在同一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消費觀念也可能有很大不同,有些孩子生性慷慨、不拘小節,長大後往往容易成為入不敷出的人,但有些孩子從小過於小心謹慎,長大後成了一毛不拔的鐵公雞,這些都是不正確的理財行為,父母必須從旁指導。讓孩子記賬,由於孩子年紀小,不知如何記賬,剛開始時,父母可幫助孩子將下一周所需的花費記錄下來,然後逐日補上額外支出項目,慢慢幫孩子養成記賬的習慣。幾次記錄後,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記賬。該步驟的好處是,父母們可藉此檢視孩子的消費傾向,若發現有偏差,可適時糾正。
(4)從玩中學會理財
小孩子都貪玩,愛玩也是孩子的天性,家長不能扼殺孩子的天性,又不能讓孩子玩物喪志,而台灣的一款「大富翁」游戲算是入門的理財學習法,有買賣、投資行為,而機會、運氣的設置,更是讓參與游戲的人可以體會到,人生有許多不能預期的變數和風險,所以必須要有適度的規劃,否則有可能面臨負債累累甚至破產的情況。從游戲中能看到模擬的人生,在游戲結束時可以讓孩子說一些體會,加深孩子的理財印象。
(5)儲蓄也是一種投資
教孩子儲蓄,當儲蓄罐裝不下孩子的零花錢時,那就要帶孩子一起到銀行去開設一個屬於他的存款賬戶,最好讓孩子保管自己的存摺。有了這個賬戶後,不管存錢還是取錢,最好都讓孩子全程參與,讓孩子明白銀行的功能,存錢是有利息的,雖然不多卻也是一種投資。
❹ 出國留學如何理財最好
個人理財選擇正來規大平台很自重要,獲得安心收益同時能更好的保障資金安全。度小滿理財就是原網路理財,度小滿理財是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旗下的專業化理財平台,提供基金投資、活期理財和銀行定期理財等多元化理財產品。度小滿理財幫助用戶安心實現財富增長,用戶根據自己的流動性偏好、風險偏好進行選擇適合的理財產品。目前,度小滿理財已持續安全運營近5年時間,往期產品也均完成了本息兌付。
此條答案是由有錢花提供: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旗下的信貸服務品牌,點擊測額最高可借20萬。有錢花大品牌靠譜利率低,滿易貸最低日息0.02%起,借款1萬元利息最低每天2元,息費透明,最快30秒審批,最快3分鍾放款,支持提前還款。手機端點擊下方馬上測額。
❺ 財商教育,看看國外父母怎樣教孩子理財
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人們十分重視兒童的理財教育,這種教育甚至滲透到了兒童與錢財發生關系的一切環節之中。雖然我們說要重視孩子的理財教育,但家長們對孩子從小進行理財教育,目的在於培養孩子一定的理財意識和能力,絕不是讓孩子變為金錢的奴隸。
德國:童話打開金錢之門
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德國,面對孩子卻有生動的一面,向孩子講述理財童話故事的《小狗錢錢》風靡一時。讓我們看看這本書講些什麼:「如果你只是帶著試試看的心態,那麼你最後只會以失敗告終,你會一事無成。嘗試是一種借口,你還沒有做,就已經給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試驗,你只有兩種選擇,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掙到錢,最關鍵的因素並不在於你是不是有個好點子。你有多聰明也不是主要原因,決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這些生動有趣的話語,相信孩子們會從中學到很多人生道理。
美國:3歲開始幸福人生計劃
美國人認為,在市場經濟和商品社會中,一個人的理財能力直接關繫到他一生的事業成功和家庭幸福。美國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學會自立、勤奮與金錢的關系,把理財教育稱之為「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讓孩子學會賺錢、花錢、有錢、與人分享錢財。一般的美國人沒有「銅錢臭」的思想,他們鼓勵孩子從小就工作掙錢,並教導小孩通過正當的手段賺取收入。這樣能使孩子認識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族裡,也應該有工作的慾望和社會責任感。
美國人有一句口頭禪:「要花錢打工去!」美國小孩會將自己用不著的玩具擺在家門口出售,以獲得一點收入。
英國:能省的錢不省很愚蠢
英國人提倡理性消費,鼓勵精打細算,他們善於在各種規定里尋找最合適的生活方式。在英國,從幼兒起就開始理財教育,並針對不同階段提出不同要求:5歲至7歲的兒童要懂得錢的不同來源,並懂得錢可以用於多種目的;7歲至11歲的兒童要學習管理自己的錢,認識到儲蓄對於滿足未來需求的作用;11至14歲的學生要懂得人們的花費和儲蓄受哪些因素影響,懂得如何提高個人理財能力; 14至16歲的學生要學習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包括如何進行預算和儲蓄。
作為發達國家,英國人這種精打細算不完全是為生活所迫。英國稅率和物價都很高,但人們的生活水平並不低,英國人的平均工資摺合人民幣計算,每人每月能掙3萬多元。但他們認為,能省的錢不省很愚蠢。有三分之一的英國兒童將他們的零用錢和打工收入,存入銀行和儲蓄借貸的金融機構。
日本:管理自己的零用錢
日本人主張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隨便向別人借錢,主張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錢。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許多日本家長都鼓勵孩子利用課余時間在外打工掙錢。在日本,很多家庭在給孩子買玩具時,都會告訴孩子,玩具只能買一個,如果想要另一個的話就要等到下個月。
在孩子漸漸長大後,日本家長會要求孩子准備一本賬本,用於記錄每個月零用錢收支情況。 讓孩子學會賺錢、花錢、存錢,與人分享錢財。借錢和讓錢增值為主要內容的理財教育,已經融入日本少年兒童整個教育之中,使孩子生活在一種具有強烈理財意識的環境氛圍之中,逐漸形成了善於理財的品質和能力。
法國:給孩子開設賬戶
法國的家長們認為,應該給自己的孩子發放零用錢,他們認定,即便是小學生,都會有各自特殊的消費需要,同樣需要一筆開銷,對此家長理應予以尊重和支持。 法國的父母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對他們進行「家庭理財課程」的教育,讓他們學會區分不同金額的錢幣,明白金錢與購買之間的「有機關系」,不知不覺讓他們建立理財的意識。
法國家長們認為,讓孩子早早擁有屬於自己的「私房錢」,有利於培養孩子經濟上一定的獨立性。他們還鼓勵孩子將這筆看似不起眼的小錢消費掉,然後和孩子交流感受,幫他們分析消費是否合理,讓孩子從中獲取經驗,汲取教訓。 隨著孩子的消費慾望和消費種類的增加,法國家長給孩子的零用錢也適當地提高。
法國家長大多在孩子10歲左右時,就給他們設立一個個人的獨立銀行賬戶,並劃入一筆錢,而且這筆錢是不少的,有的會有上千甚至數千法郎。之所以這樣做,他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學會明智、科學,而不是機械、盲目地理財。
附:美國兒童的理財教育階段
3歲能夠辨認硬幣和紙幣;
4歲知道每枚硬幣是多少美分,認識到無法把商品都買回家,因此必須作取捨;
5歲知道硬幣的等價物,知道錢是怎麼來的;
6歲能夠數大量硬幣;
7歲能看價格標簽;
8歲知道可以通過做額外工作賺錢,知道把錢存在儲蓄帳戶里;
9歲能夠制訂簡單的一周開銷計劃,並知道在購物時比較價格;
10歲懂得每周節約一點錢,以便大筆開銷時使用;
11歲知道從電視廣告中發現物美價廉的商品,並有打折等概念;
12歲能夠制定並執行兩周的開銷計劃,懂得正確使用一般銀行業務中的術語;
13歲能夠為自己擬定短期和眼下的財務目標,如星期五晚上租盤錄像帶,到夏天買個新的CD機,計算簡單的利息,編寫和修改預算;
17歲能比較各種儲蓄和投資方式的風險和回報,比較年利率,從誰那裡借錢;嘗試進行股票、債券等投資活動以及商務、打工等賺錢實踐。
❻ 中國孩子的理財教育和國外差別有多大
中國孩子的理財教育和國外差別:
國外孩子財的認識:
(1)自己的爸爸很有錢,但爸爸的錢是爸爸的;
(2)爸爸的錢是通過努力得來的;
(3)我如果想有錢,我也得通過勞動和努力獲得。獲得了這些信息,這個孩子就會很努力,對人生也會有很多期許,他也想通過努力像爸爸一樣獲得財富。
中國小孩財的認識:
爸是有錢人,咱們家有的是錢,我爸的錢就是我的錢!我不用努力就已經有很多錢了。
於是,當孩子長大接手父親的財富以後,不知道珍惜和努力。應了古語的「富不過三代!」
中國爸爸傳給自己孩子的僅僅是物質財富,沒有精神財富作依託,物質財富是一把「雙刃劍」。
培養孩子的財商很重要。
❼ 獨到教育:美國家長如何教自己的孩子理財
目前,國外對兒童的理財商數(MQ)愈來愈重視,家長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早一步認識理財觀念,並奠下財富基礎。我們來看看各個國家對孩子理財都是怎麼引導的。
日:管理自己的零用錢
日本人講究家庭教育,他們主張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隨便向別人借錢,主張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錢。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許多日本家長都鼓勵孩子長大一點,就利用課余時間在外打工掙錢。在日本,很多家庭在給孩子買玩具時,都會告訴孩子,玩具只能買一個,如果想要另一個的話就要等到下個月。
德:童話打開金錢之門
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德國,面對孩子卻有生動的一面。向孩子講述理財童話故事的《小狗錢錢》風靡一時。讓我們看看這本書講些什麼:「如果你只是帶著試試看的心態,那麼你最後只會以失敗告終,你會一事無成。嘗試是一種借口,你還沒有做,就已經給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試驗,你只有兩種選擇,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掙到錢,最關鍵的因素並不在於你是不是有個好點子。你有多聰明也不是主要原因,決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這些生動有趣的話語,相信孩子們在樹立金錢觀念外,還會學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美:賣玩具換收入
作為移民國家的美國,歷史很短,所以美國人傳統、保守的思想較少,在生活習慣上也不墨守成規。同樣,在子女理財教育方面,習慣花未來錢的美國人也與其他國家頗有不同。美國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奮與金錢的關系,把理財教育稱之為「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對於兒童理財教育的要求是:3歲能辨認硬幣和紙幣,6歲具有「自己的錢」的意識。他們有一句口頭禪:「要花錢打工去!」美國小孩會將自己用不著的玩具擺在家門口出售,以獲得一點收入。這能使孩子認識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應該有工作的慾望和社會責任感。
英:能省的錢不省很愚蠢
提起英國人,給人們的印象是過於保守,這種作風體現在理財教育方面則表現為,英國人更提倡理性消費,鼓勵精打細算。所以,英國人善於在各種規定里尋找最合適的生活方式。在英國,從幼兒起就開始理財教育,並針對不同階段提出不同要求:5歲至7歲的兒童要懂得錢的不同來源,並懂得錢可以用於多種目的;7歲至11歲的兒童要學習管理自己的錢,認識到儲蓄對於滿足未來需求的作用。
各個國家根據自己的國情和文化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但終歸有一點,他們都不害怕讓孩子接觸錢,反而更高興他們懂得理財,並且為此付出辛苦去教育,孔子說有教無類,不管什麼樣的孩子,都需要教育,都有學習知識的權利,家長們可別為了傳統,耽誤了孩子的一生哦。
❽ 中國留學生如何在國外理財
中國留學生活中理財(以美國為例):
1.貨幣兌換類似於定投基金
換匯是每個留學生都必須考慮的問題,到底是大量換匯好還是分批換匯好呢-受外幣匯率以及不同國家留學生政策的影響,出國留學的總費用也在不斷變化。如何根據外匯匯率的變動合理購匯、降低留學的成本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有點類似於在投資上的定投基金,只不過投資基金是為了穩定收益,而定投外匯是為了穩定留學成本。「如果要長期以一定量購進外匯,這就要求留學生持續關注外匯走勢,為自己的留學費用做預算。近年來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導致去美、英、澳、加等國的留學費用相對降低,這或許也是留學人數不斷攀升的原因之一,因為大家都覺得「現在留學很劃算」。
2.確保簽證存款應在一年前啟動
「留學是件必須早早謀劃的事,特別是在資金方面。」為留學預備的存款,不只是留學期間在國外的花費,部分國外學校在申請時就會要求留學生遞交一定的存款證明,不同國家對存款時間的要求各異。如果沒有提前完成必要的資金准備,將會影響最終的留學,盡早做好資金規劃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在獲得錄取通知書之後,進入申請簽證的階段,存款證明對於簽證的通過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留學生需要提供相關國家要求的銀行存款證明資料,根據要求存入銀行,包括定期、活期儲蓄存款及憑證式國債。最好在申請簽證的一年前就啟動用於留學的存摺,並且最好有多筆存入支出的記錄,而不是一次性幾十萬的大額存入。因為大規模的資金注入不免讓簽證官覺得刺眼,簽證的動機也顯得過於急躁。
3.留學決定倉促申請留學貸款過關
如果留學決定做得比較倉促,沒有足夠的存款時長或者數額不足,又該如何過關-可以通過辦理留學貸款的方式來彌補。一般來說,留學貸款的額度不能超過學校的報名費、一年內的學費、生活費及其他必需費用的等值人民幣總和,最高不超過50萬元人民幣,貸款的期限最長不超過6年。
4.辦理雙幣信用卡免除兌換損失
現在不少銀行都推出了留學生雙幣信用卡,這種卡多以美元結算,還款方式上既可以用原幣還款免除貨幣兌換的損失,也可以讓家人在國內用人民幣還款。
這類信用卡大多有主副兩張卡,留學生持副卡在境外消費,父母在國內直接用主卡人民幣自動購匯還款,還可以設定附屬卡的消費額度,每筆消費都有簡訊提醒。
另外,留學生們在國外消費的賬單,銀行會每月按時寄回,這樣父母在家就可以了解孩子在國外的消費情況。需要提醒的是,在國外取現不劃算,銀行會按取款金額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5.預設境外賬戶解決國外取現
留學生們還可以在境內預先開設一個海外賬戶,將在美國生活期間所需要的學費、生活費等資金提前匯到這個賬戶,到境外激活一下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這項業務主要是由境內銀行與海外分支機構合作,幫助留學生提前辦理境外銀行賬戶。一般來說,只要在出境前通過境內銀行向境外分支機構遞交開戶申請材料,海外行審核通過後,就會預先開設在境外銀行的賬戶。
這種海外留學生賬戶沒有最低存款要求,也不會收取賬戶管理費。對於初次出國留學的學生是攜帶資金最好的辦法,可以免去初到國外人生地疏,再尋找銀行開戶的困擾。
❾ 國外個人理財產品有哪些
國外個人理財產品:
1、自動式的投資服務設計
美國的Betterment證券公司的投資服務是一個線上的個人投資服務,將客戶的銀行賬戶與股票、債券長期投資賬戶連接在一起。這一投資工具將直觀的用戶界面與客戶的快速高效的投資相結合。簡單易用,適用於復雜的投資交易。賬戶中的資金增長免收個人所得稅,客戶支取其中的資金無須支付任何費用。當客戶將資金投入Betterment的投資計劃,該公司按照客戶的指令分配在股票基金和債券投資之間的比例,客戶擁有該公司選擇的股票和債券市場基金的份額,由該公司處理投資產品的買賣事宜。
2、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的Moneylogic
這是一個線上個人財務管理工具,客戶使用該工具能夠查看、追蹤和管理消費和存款賬戶的情況,也能夠建立預算,確定財務目標。客戶可以進行交易管理,查看他們的消費和存款交易,交易明細列示在諸如「汽車」、「住房」等明細的分類下面。概覽頁內顯示客戶賬戶余額、預算、存款目標,方便客戶了解。Moneylogic也會搜集客戶的存款和消費信息生成客戶易懂的圖表。
3、美國的個人資本公司提供的個人資本軟體(Personal Capital)
這是一個個人的財務管理工具,可以將所有的賬戶信息整合在一起,使他們可以在一個界面上管理自己的賬戶,進行支付或者投資。在投資分配區域,客戶可以看到現金、債券、國際市場股票、美國股票、未分類資產各有多少,以及他們的佔比和餅狀圖。個人資本的目標是使自己的客戶生活在更好的財務狀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