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古代怎麼理財的

古代怎麼理財的

發布時間:2021-07-25 18:28:10

1. 在古代沒有銀行,古人想要存錢怎麼辦

存錢,對於現代人來說,是一門大學問。我們都知道,現代人通常會選擇把錢存在銀行,當然,也有些更有理財頭腦人會把錢存放於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中。不過,在古代存錢似乎就沒有那麼容易了。我們也知道,古代可不像現在一樣是有銀行的,那麼古人又是怎麼存錢的呢?

而那些家裡面更有錢的家庭,挖洞存錢似乎也不能滿足他們的存錢需求,因此他們存錢的法子自然也更加復雜保險的多。古時候那些富可敵國的大戶人家甚至會專門修一個錢窖來存錢,可想而知這種存錢方式自然又是更加隱蔽保險得多。更甚者,古人甚至還發明了把銀子融進地板中這種出人意料的存錢方式,可見,古人存錢的智慧也真是十分讓人驚嘆吶!

2. 看看古代大咖們是如何投資理財的

一、 理財穩健派
理財特點:收益覆蓋成本與風險,選擇最佳的投資機會
代表人物:白圭
白圭有一套獨到的投資術,他把自己的投資原則總結為「樂觀時變,人棄我取,人取我與。」(「與」為予人實惠之意)。在投資過程中,白圭認為最重要的四點是:「智」——權衡利害;「勇」——當機立斷;「仁」——拿捏取捨分寸;「強」——知進退取捨。
戰國時期,商人都樂於從事珠寶生意,因為經營珠寶可以獲利百倍。白圭卻用他的「智」另闢蹊徑,他看到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敏銳地意識到農副產品的經營將會成為利潤豐厚的行業,並提出「欲長線,取下谷」的經營策略。
二、 理財激進派
理財特點:追求高收益,不懼高風險
代表人物:呂不韋
呂不韋的理財途徑主要是通過發現「潛力股」(秦國公子異人),向其注入「風險資本」,幫助其「上市」(登基為帝),以獲取巨大收益。這可以說是開創了風險投資的先河。不過,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如果沒有合理的退出機制,後果將不堪設想。呂不韋後來的遭遇也證明了這一點。
三、 理財保守派
理財特點:量入為出,保守投入,風險趨於零
代表人物:蘇軾
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後,俸祿大幅減少,於是他痛下決心,決定將每天的開支控制在150文以內。每月發工資後,大文豪會取出4500文錢,分成30 堆用繩子串起來掛在房樑上。每天早上用一枝長長的畫叉挑取一串,取完後把畫叉藏起來。如果開支有剩餘,蘇軾會將錢存進「儲蓄罐」,以備來客招待時使用。
光是 「節流」還不夠,蘇軾經多方申請,從當地衙門弄到數十畝廢棄荒地,於是他帶領全家人開荒種地,在「節流」的同時「開源」。
炒房團的開創者
代表人物:和珅
說起和珅和大人,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的,因為和大人實在是太出名了!這位在乾隆皇帝身邊服侍多年的寵臣,位高權重,不斷利用自己的職權收受賄賂,聚攬錢財。據說當年從和大人家中抄出的各種金銀財寶、古玩字畫價值白銀9億兩之多(當時朝廷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只有區區的7000多萬兩),金磚就有4288塊,用富可敵國都不足以形容和大人的財大氣粗。
不過和大人不光貪污,同樣也會投資,而且他投資的項目還很符合今天的社會現狀,那就是--炒房!和大人投資房產,選擇的都是黃金地段,升值空間絕對沒得說。所以以和大人的炒房能力,在當今的這個房地產市場,那絕對是地產界的大佬級人物了,分分鍾秒殺一切炒房團。或許今天的炒房團還是師承和大人呢!

3. 古代有錢人是如何理財的

古代有理財?沒有,只有投資,就是投資房地產,所以地主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到後來農民都沒有地種田吃飯了就起來起義了。

4. 古代和現代的有錢人是怎麼理財投資的

在古代沒有投資理財的概念吧,現代的人是因為放在手裡的錢貶值太快,購買力越來越差,才會去選擇理財的,絕大多數混跡與股市裡面,少數人則是拿去做實體投資了

閱讀全文

與古代怎麼理財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元匯率現在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356
什麼是外匯交易的點差 瀏覽:486
十英鎊人民幣 瀏覽:412
股票陳文 瀏覽:823
津貼買理財 瀏覽:262
中國股指期貨的事件 瀏覽:564
油菜籽期貨相關外盤品種合約 瀏覽:733
科創板基金靠譜嗎第一批 瀏覽:791
理財女銷售 瀏覽:174
080012基金虧損多少 瀏覽:180
投資最終結果盈和虧或平 瀏覽:318
投行融資案例 瀏覽:41
民生貨幣理財 瀏覽:516
如何看股票的資金流入 瀏覽:18
中投屆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938
合夥企業從事股權投資 瀏覽:177
一元人民幣等於多少捷克錢幣 瀏覽:66
貸款承諾函贖樓 瀏覽:764
32新加坡幣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959
新興籌管股票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