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學理財
理財第一步:記賬。
每月才領薪水沒幾天,錢就沒了,月末幾天啃著干糧渡日,這種現象應該真實存在的。錢都去哪了?不知道。怎麼花了?忘了。看吧,這樣就很有必要記賬啦,因為記賬有三大好處:
1、知道錢的流向
2、每月收、支、結餘一目瞭然
3、有助於分析、摒除不必要的支出
在記賬的基礎上,還可以作出下月的支出預算,把工資劃分為幾大塊:強制性存儲、定額投資、日常消費、保險、備用金等。
當然,記賬必須要持之以恆。記賬工具可以利用網路賬本,電子賬本,再不行,拿個筆記本也成。
理財第二步:盤活你的工資卡
過去我的工資都躺在卡上睡大覺,這是跟月光族相反的一類現象,可也好不了哪去。躺在那,利息還不夠扣卡的年費,一年下來,錢還是那些錢。後來,我通過混跡理財網站,閱讀理財書籍,這才激起我「財的覺醒」。就以我的工資卡為例(交行借貸卡),從前我只知道它能存錢跟取錢,原來它的功能多著了,目前我主要利用它進行定存跟基金定投。
首先,要跑一次銀行,開個網上登錄功能(注意,不是開通網銀,免費的),再簽個約開通基金賬戶(也免費的)。然後,你就可以在任何一台安全的電腦上登錄你的賬戶,進行操作啦!例如,我公司每月工資發放日是15號,那我在查工資到賬的同時,設個定存賬戶。我採取的是「十二存單法」,就是每月存入一筆500元一年期的定期(這是根據個人需求來自行選擇的)。那麼每年的這個月的這一天,我就有一筆定期存款到期,到期後的存款會連本帶利自動轉存到下一期,完全不需要你動手。如果嫌存一年太長,你還可以選擇為三個月一期,但可別對那一筆一年才十多二十塊的利息不削一顧啊,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此外,工資卡還可以定投。定投就是定期定額購買基金,比較適合在意投資穩定性、利來用時間來獲利、起點低的人,定投額度一般在一百元以上,具體費用視各只基金費率不同而定,而這中間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基金篩選,你把要定投的基金選好,扣款日期設定好後,只需要保證每月扣款日有款可扣即可。
理財第三步:自我投資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會增長我們的含金量,活到老學到老。我身邊就有不少朋友、同事當然也包括我在內,會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來學習,有學會計的、有學制圖的、有學excel的,有學英文的等等。這也是一種投資,只是不是體現在金錢上。
理財第四步:關注健康(心理、身體)
關注健康也是一種理財。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健康是1,金錢、事業、家庭、幸福等都是1後面的0;如果沒有1,再多的0又有什麼意義呢?隨著社會大環境的轉變,我們要面臨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這不僅會令我們的身體超負荷,我們的心理也會超載。所以我們除了保持身體的健康,還要關注心理的健康,適當地釋放自己精神上的壓力。只要身心健康了,我們就有資本去擁有其他財富。
近段時間,又有位同事的老公過世了,一查出就是晚期肝癌,在感到無比遺憾的同時(還不夠35歲啊),也讓我更加看重健康了。與此同時,也讓我更加關注保險了,我打算在今年保險繳費期到前,增加一下保額,把兩年都沒看過的單子重新看一次。
誠然,我的理財知識還有限,我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理財並不是富翁們才需要做的事,我們普通工薪一族、月光族也是同樣需要。
2. 我想學著理財,從那裡做起
理財其實很簡單的,原理就是:開源節流
但操作起來,特別是做的很好,很難的,所以你應該邊學習,邊理生活的財
第一步:記賬,記賬要規范,把自己生活按照財務的角度梳理,同時每天記錄下來一天的開支和收入,同時建議學點財務知識,簡單的
第二步,記賬是節流,是讓你看到錢都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第二步是更新你的理財意識,看看相應的書籍,比如窮爸爸富爸爸類的,改變你的理財思路是根本。
第三,學習投資知識,要開源,必須學投資,投資的知識很豐富的,比如股票、基金、外匯、黃金、房產、保險等等
第四,多交流,多實踐
3. 個人想學理財,如何起步
先學點理財知識,比如聽下講座或者上網搜索資料,然後比較分析,按個人的承受能力,高低風險對應高低收益來定奪。
4. 本人想開始學習理財,求入門的方法
確立目標。要考慮使用多少的資金去獲得多少的回報。
確定期限。短期、長期、中期、活期,理財中分很多不同的期限項目,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確定自己的投資期限。
明確風險。首先應當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做出風險測評,找到自己能夠承受最大風險的上限。
時刻注意國家相關政策及金融市場的動向。
學習理財知識,了解各種理財途徑,選擇適合自己的,進行投資理財。
5. 我想學理財從哪裡開始
目前投資理財的產品較多,初學者可以先嘗試風險較小的產品,比如:理財產品、貨幣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等產品,等風險承受能力提高了就可以嘗試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股票等產品。
投資者要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合適的產品,也可以綜合配置,目前投資理財的門檻並不高。
理財要養成的習慣:
習慣一:記錄財務情況。能夠衡量就必然能夠了解,能夠了解就必然能夠改變。如果沒有持續的、有條理的、准確的記錄,理財計劃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在開始理財計劃之初,詳細記錄自己的收支狀況是十分必要的。
1、衡量所處的經濟地位———這是制定一份合理的理財計劃的基礎。
2、有效改變現在的理財行為。
3、衡量接近目標所取得的進步。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做好財務記錄,還必須建立一個檔案,這樣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收入情況、凈資產、花銷以及負債。
習慣二:明確價值觀和經濟目標。
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可以確立經濟目標,使之清楚、明確、真實、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缺少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便無法做出正確的預算;沒有足夠的理由約束自己,也就不能達到你所期望的2年、20年甚至是40年後的目標。
習慣三:確定凈資產。
習慣四:了解收入及花銷。
很少有人清楚自己的錢是怎麼花掉的,甚至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收入。沒有這些基本信息,就很難制定預算,並以此合理安排錢財的使用,搞不清楚什麼地方該花錢,也就不能在花費上做出合理的改變。
6. 我想學習理財有什麼建議嗎
從別處給你找的答案。希望能夠採納為最佳答案呀!謝啦。我自己是用的余額寶。不過建議你小金額可以存在余額寶,大金額的話還是三思後行,以下是一些建議:
現在理財比較好的理財有宜人貸,年收益能到10—12%,比別的理財高很多,收益支付網上都能查到,有很多業務對比很好找到自己滿意的產投資理財,主要是門檻很低,100都能做投資,審核也都在網上,比較容易,可以對多個產品投資,有很多優惠活動,做個1年或者半年,投資的收益都夠我出去旅遊了。
對於正值適婚年齡的80後,甚至一部分90後來說,背負著房、車、存款三重壓力的他們,正處在培養理財習慣和理財能力的關鍵時期。但理財因人而異,用何種方法才可以規劃出最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案呢?針對80、90後在理財過程中理財能力薄弱、理財知識匱乏等問題,東方華爾國家高級理財規劃師表示:「雖說適合每個人的理財方案不盡相同,但無論牛市或熊市,首先要記住的是投資需要理智,切忌盲目跟從,更不要草率進行投資,年輕人應選擇風險適當的理財項目,在收入有限的情況下,積少成多。」
建議一:先記賬
理財就是為了更好地規劃我們的生活,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那麼記賬就是為了讓我們明白錢是怎麼花的,知道哪些多花了,哪些沒必要花,哪些如何花才能更有價值。通過這種方式,家庭財務情況一目瞭然,從而盡可能地提高家庭收入和儲蓄,開源節流積累財富,為今後的生活做好打算。所以,如果要理財,第一件事就是堅持記賬。
建議二:再投資
一定要進行定期的強制儲蓄,並且盡早積累你的原始資金,不要認為一個月幾百快錢沒多少,趁年輕的時候多積累,養成每個月都儲蓄一筆雷打不動的資金,日後你就會知道,這筆原始資金就是你的啟動資源。同時,多學習一些理財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80、90後們,要不斷充實自己,活到老學到老。
建議三:會刷卡
很多人都認為信用卡就是負債,實則不然,信用卡開卡有禮,刷卡還會有積分,有免費禮品拿,並且可以積累你的個人信用,當你按時還款,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在以後的貸款買房或是其它的個人貸款時,就會有一個很好的信用證明。信用卡還是一個非常好的理財工具,因為信用卡有五十幾天的免息期,這樣你便可以讓更多的現金用於投資理財。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信用卡千萬要具有自控能力。
建議四:巧理財
用什麼方式使結餘下來的資金保值增值呢?這個時候就需要按照當初所預期的收益率與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型理財工具,80、90後可以選擇基金定投或是儲蓄定投。投資理財不要盲目,同時需要不斷學習,要記住你用來投資的錢一定是你一段時間內不會用到的閑置資金。在進行投資時,年輕人不要只注重短期的收益,要把視野放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