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百度理財太坑爹了!
有些情況也不是客服能夠解決的了,多支持和理解吧,但網路理財確實應該好好改善服務質量,積極解決問題和服務客戶,畢竟用戶是上帝啊
㈡ pp理財真的很坑!提現要手續費,還有託管費!
理財產品沒有最好的,只有合適自己的,
對於新手來說建議你在一家平台投資的時候降低投資金額,然後選擇多家平台共同投資,這樣才會有效的降低投資風險,也能獲取較高的收益。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面,一直是國內外投資家的至理名言!
㈢ 現在的理財產品很多都是坑人的吧
理財產品本身就有風險,但是會有大量的錢進出,所以自然會吸引很多騙子進來,所以選擇理財產品要好好的弄明白產品本身,不要盲目相信騙子說的話。
㈣ 我也是,平安理財太坑人了,一天虧幾千
你好,遇到這樣的情況,建議您最好是選擇一個合適的理財產品,不要被推銷員所誤導。
㈤ 郵政銀行的理財產品太坑了,我爸五年前買了一萬塊的,說好五年返利3000,結果五年到了去就只給200
你好,那不是理財,那是通過銀行代售的保險。所有保險都是不保證收益的。說好五年返多少都白搭,一切以保單為准。
㈥ 支付寶的理財很坑人的,大家還是不要在支付寶里買理財產品。建議大家還是到銀行去固定存款好一點
是的,很坑人!套住你,很難取出,他是自動續期,坑死人的!最好的辦法,別沾邊!
㈦ 理財消費的這兩個大坑,多少人被坑了
不能說被坑,它確實是事實的存在
㈧ 為什麼說銀行裡面的理財產品都是坑錢的
可能是實際上收益並不高。建議購買貨幣基金,和理財產品的收益差不多,還相當於活期存款一樣方便
㈨ 理財是不是都是騙局
不一定是:但要注意這幾種騙局:(一)「公安防護」類
近日,家住錫山區的劉女士報警,稱其於5月21日接到一個自稱是通信局的電話,對方告知其曾在北京某移動營業廳辦理的電話卡涉案,並稱接到北京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要將其的銀行卡凍結。
隨後,電話又轉接到自稱是北京延慶公安局,對方讓其添加了一個QQ號,並發了一張警官證照片給劉女士,讓其點開對方提供的所謂「最高人民檢察院」網頁鏈接下載一個「公安防護」的APP。不知有詐的劉女士按對方要求先後從四張信用卡以及支付寶借唄套現等方式轉入該APP約22萬元。不久,劉女士發現被騙,於是報警。
(二)投資薦股類APP
今年4月,家住梁溪區的張女士使用手機上網時無意點開一個叫紅星杯賭王爭霸賽的頁面,內有老師講課,稱比賽結束後可購買強勢股票。隨後,一自稱「管理員」的網友加張女士微信並發了一個「紅賽牛」的股票APP投資軟體讓其注冊軟體賬戶。於是,張女士通過手機銀行先後向對方提供的賬號轉了27.5萬元購買所謂的「牛股」。然而,張女士不久後發現買的對方推薦的股票都虧錢,想把錢轉出來,對方則讓其等到6月10日再轉。6月10日,張女士發現該股票軟體打不開了,損失共計27.5萬元。
(三)投資虛擬貨幣類APP
今年5月底,家住梁溪區的周女士在一微信理財群里獲悉了投資比特幣的信息,並在群里「老師」指引下注冊了APP賬號然後開始投資,購買一手比特幣保證金是1000美元,以此類推,可買漲買跌,如果購買的比特幣行情與購買方向相同,就贏了,反之則輸了。至7月5日,周女士共「盈利」20餘萬元。7月6日,周女士發現無法登陸平台,經咨詢「客服」告知其本金和盈利都爆倉了,周女士損失共計73萬元。
(四)網路貸款類APP
6月13日,家住梁溪區的朱先生在家中接到一自稱「某氧氣貸」網路平台工作人員電話,問其是否有資金需求。隨後,朱先生添加對方微信,並按對方提供的網址下載了「某氧氣貸」APP操作申請貸款。期間,對方以需要交保證金、手續費等理由讓朱先生轉賬8.1萬余元到指定賬戶,但一直未放貸款。不久,朱先生發現上當遂立即報警,損失共計8.1萬余元。
(五)游戲博彩類APP
近日,江陰市民季先生來到華士派出所報警,稱一微信好友在4月初向其推薦了一個名為「恩佐娛樂」的網站,並號稱該平台是大平台,信譽好,回報效益高。隨後其又向季先生發送了一個網頁鏈接,並讓其下載該APP。截至5月中旬,季先生通過自己銀行卡向該平台共注入88萬元,雖期間提現17萬余元,但隨後發現平台無法登陸,損失共計70萬余元。
㈩ 很多人都不敢買理財產品,這是為什麼
很多人都不敢買理財產品,這是為什麼?因為理財產品利息太高,而且不知道該公司背景,對於沒有理財意識的人或者是一直是把錢放在銀行存定期的人來說,這個理財產品就是騙人的,用我爸的話說,天上怎可能掉餡餅,即使掉了怎麼可能就砸到你。對於我父親這一輩,把錢存在銀行裡面定期才是最牢靠的,即使利息很低,但也算是在錢生錢,只不過跟人家比不了,但是機遇和風險是並存的,所以他不願意擔風險,也就不會享受高利息。
以上是小編的個人觀點,希望可以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