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果不想理財了可以隨時退出嗎誰知道
最少節假日不是,其他工作時間應該是可以的
❷ 余額寶一直不用可以理財嗎
可以的,錢在余額寶中是按日計息的。目前年均收益在6%左右,投向為貨幣基金,風險等級2級。是替代銀行存款的好產品。
說說余額寶的好處:
1、經常網購,使用起來太方便了,並且支持的商家多。網銀支付太繁瑣。
2、轉賬什麼的方便快捷,無手續費。不用滿大街跑,也不用看櫃台服務員的臉色。
3、賬目清晰,可隨時查看余額、消費支出情況。
4、收益比銀行高。理財產品不太懂,但收益好像是差不多的。
5、閑錢不多,看著它每天幫我賺個幾毛錢,心裡感覺挺爽的。
❸ 如果不想理財了,可以隨時退出嗎
理財和銀行存錢差不多,有定期的有活期的,活期的隨時可取但是利率低,定期版的和銀權行的定期的還不一樣,銀行的定期的能取出來就是沒利息了,理財定期的取不出來,如果堅持取出來會影響本金的,而且理財定期的要看清選擇到期自動取出不然就會默認續下一期,那樣你就又取不出來了。
❹ 沒錢就不能理財了嗎
錢多錢少都需要理財啊!理財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錢又怎麼花一說。有人會把一份錢,兩份花,其實這就是理財啊
❺ 不懂理財能通過理財實現財務自由嗎
大部分做投資理財的人,剛開始或許都差不多,經濟學基礎為零。這個社會,在大學學正兒八經經濟學的畢竟是少數。那麼問題來了,經濟學基礎為0的小白,怎麼通過理財,早日實現財務自由呢?這是我們迫切關心的問題。
一切的開始,都是行動實踐。這里我們簡單地講講具體攻略吧。
第一步:存錢
實現了財務自由的人群,他們大多都十分在意第一桶金的積累,通過前期的努力工作,把收入的80%進行了儲蓄,過幾年之後就購置資產去出租,或者用第一桶金買理財金融產品獲得利息收入。
存給6個月生活費,作為應急資金,可以存在銀行,也可以放在余額寶或理財通里。這筆錢是為了保證,當意外失業的時候,你還能正常生活半年,可以從容找工作。切記:這筆錢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動!
第二步:繼續存錢,抽出一部分投資
存下的一部分錢放入應急資金(失業、家人生病等),再抽出一部分用來投資。投資什麼呢?對於本金不多投資者來說,比較好的選擇是基金定投、借貸平台,還要拿出一部分買保險。
基金定投,最好投指數基金,新手推薦投滬深300或中證500,每月定期定額,1個月投500,長期投下去,幾年下來,也會有不小的收益。
借貸平台理財的話,現在監管趨嚴,借貸平台的發展會越來越規范,平台跑路的情況會逐漸變少,投資風險會越來越低。如果你追求安全的話,可以投陸金所,陸金所有平安集團這棵大樹,風險很低,現在的年化收益為7.4%,比余額寶強多了。
如果希望收益再高一點,可以投蜜蜂有錢、E融所,這兩個平台的兜底能力很強,安全性較好,蜜蜂有錢的收益為9%,E融所的收益為10.6%,即使你投1萬,1年後也有1000多的收益。
第三步:月薪過萬後開辟新的收入渠道
1、多渠道的主動收入。
當你月薪過萬後,一般你的專業技能已經得到了行業的認可,這個時候,如果不忙的話,可以去做做與你的能力相關的兼職或私活,賺點外快。
向身邊的人找主動收入賺錢門路。要向身邊有路子的兄弟、朋友學習請教,向我們這些網友學習基本是不靠譜的,比如小編的一個熟人,目前入股了他朋友的一項一年半的單子,偶爾出點技術和本金,每月額外收入是他本職工作工資的一倍多。告訴你這個,你一點用都沒有,因為你不可能過來參一股。但你身邊的人就不一樣,他們的路子就在你旁邊,你可以馬上加入或參考。
2、多渠道的被動收入。
之前只是基金定投和少量的借貸平台,那是因為你本金不夠。現在你月薪過萬了,就算每年只能存下5萬,放余額寶,一年也有近1500到2000的被動收入。
這個階段不僅可以大規模地基金定投,也可以從只投2到3個借貸平台擴展到5到10個平台。平台分散越多,風險的概率也會升高。建議投資借貸平台的同時,好好研究挑選借貸平台的方法。
❻ 余額寶存錢不理財可以嗎
只要存進去他會自動轉入理財
❼ 理財和不理財的人生會有多大差別
理財和不理財,人生到底會有多大差異呢?我想先給出我的答案,我認為理財的人生活幸福的概率更高。
接下來,我從四個方面來說。
1.理財的人更懂花錢
其實理財無非就是花錢和賺錢兩個方面,先來說說花錢。
有這樣一個公式:你願意支付的價格=內在價值+外部溢價
外部溢價,就是所謂的「為了讓別人羨慕」而花的錢。理財的人,往往更能分清楚內在價值和外在溢價,花錢花得非常聰明。
中國投資者投資基金的平均期限是6個月,很容易追漲殺跌。在真金白銀面前,能夠保持反人性的理智,才能享受到後面幸福的果實。
4.會理財的人,會更有錢
最後,一句大白話,會理財的人,會更有錢。
從根本上說,理財是為了美好的幸福生活,有錢只是我們通過理財獲得的重要結果之一。
總體來說,會理財的人獲得幸福生活的概率更高。投資大師查理芒格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在這里分享給你,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自己配得上它。與你共勉。
❽ 28歲,存款沒有500萬,能不繼續理財嗎
聽過太多人講,有時候雖然沒錢,但還是想要花錢,即便不餓,無聊的時候也總想著要吃更多的東西,即使這個東西不是急需品也老想著要把它買下來。很多情況下,我們會在不需要的東西上浪費時間或著消費,這個現象已經成為了人們發泄精神壓力和消磨無聊時光的一種常態。這種常態和對金錢的錯誤觀念,會讓一個人進入一種放肆的生活中,這種生活會讓人深深的陷入無盡的痛苦與掙扎之中。
你自己以為的刷不完的卡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刷爆,你以為不會變的生活條件會突然發生變化,你以為一輩子不會有太大的困難,可是現實生活中困難會時不時的突然出現。你肆無忌憚地活著,迎接你的就是突如其來的打擊。所以佛家所說的敬畏,講的就是人活著的時候一定要有所准備,有所顧忌,有自我的要求和掌控。
人學習理財是很有必要的,這是一種成熟的標志。很多人對於理財有偏頗的認識,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里,傳遞的就是不同物質財富屬性下的家庭傳遞出的思維也是完全不同的。
窮爸爸認為富人應該繳更多的稅去照顧那些比較不幸的人;富爸爸則說:「稅是懲勤獎懶」。
窮爸爸說:「努力學習能去好公司工作」;富爸爸會說:「努力學習能發現並將有能力收購好公司」。
窮爸爸說:「我不富的原因是我有孩子」;富爸爸則說:「我必須富的原因是我有孩子」。
窮爸爸相信「我們家的房子是我們最大的投資和資產」;富爸爸相信「我們家的房子是負債,如果你的房子是你最大的投資,你就有麻煩了」。
兩個爸爸都會准時付賬,但不同的是:一個在期初支付,另一個則在期末支付。
以上你應該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富有和貧窮,生活狀態好與不好,很大程度上源自於思維和行為的習慣。某種程度來講,那些能夠長久富有,享有高品質生活的人,一定在思維和行動上有過人之處。而那些駕馭不住財富的人,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著自身的弊病。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行為和格局買單。
不管你現在處於人生什麼階段,我覺得你至少可以做這幾件事,讓自己過得更好一點:
1 每月固定攢下收入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多。
2 安排一到兩年的時間,為自己攢下「第一桶金」。第一桶金的目的在於保障生活的儲蓄,第二筆,第三筆,甚至更多,可以分別用在投資,教育,旅行等諸多項目的合理分配上。其中我覺得在提升自己的教育以及旅行上的資金,一定要額外的重視,這部分的錢將會拓展你的格局和視野,所以不要吝惜。這個過程中目標和數目,以及實現的時間必須清晰明確。
3 養成看新聞和財經報紙的習慣,了解最新的經濟政策,以便發現機會。
4 發現一項自己可以做的小生意或者其他生財之道,規定每個月的賺錢計劃。
5 學會記賬,每月匯總,下個月減少不必要的支出。
6 控制不住買買買的時候,藉助運動和娛樂活動宣洩不必要的情緒,購買之前提前做好清單。
7 根據自身能力選擇一到兩個理財產品進行簡單的投資實驗,對理財產品不熟悉的可以以門楷低收益高的P2P理財或P2B理財入門,比如鼎誠創投,預期年化13%-15%,平台綜合實力強,了解了理財模式你會愛上鼎誠創投,會成為鼎誠創投的忠實粉絲,熟練之後,可進一步了解嘗試。
8 減少自身持卡的張數,三張日常卡片即可,儲蓄卡,投資卡,信用卡,其中信用卡可以辦兩張,可以多一重保障,也有雙重信譽度,可以拉長還款期限。
9 信用卡每月的消費總額,盡量不要超過收入的15%。辦理信用卡時要知道,50天免息期一過,年利率高達18.75%。一旦選擇支付最低還款金額,基本上就等同進入了「高利貸」的陷阱了,銀行不但不會免息,而且會按照所有應付金額從消費日起以萬分之五的利率收利息。
在理財上,如果你是剛開始學習的新手,需要拓展除了儲蓄之外更多的技巧和知識,比不得不少金融專業出身,或是從小有正確理財觀念的人懂得更多,但是我相信每個人如果都能在自己僅有的生活里,多學習一點,多去做一點,多規劃一點,我覺得生活會有很大的不同。
❾ 不會理財直接存定期可以嗎
如果短時間內(一兩年)用不到這筆錢的話,可以存銀行定期,或者分批定投基金(沒這方面經驗的,推薦指數型)或者買國債等。如果長時間(5~10年)用不到這筆錢的話,可以買個養老金,就當給自己退休存錢了。
❿ 可以經商但不能理財什麼意思
可以經商,就是要走實業的路子,就是實物買賣。
不能理財,就是不可以通過投資,這種純資本運作賺錢。
經商的定義是實業,理財是搞金融。實業興國,金融強國。但有些資金還是有確定的用途比較好!
這話說得就是錢的用途要明確,否則追究責任。
現代會計要體現資金來龍去脈就是這個原因,便於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