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財富管理迎來家族時代,信託與私募投資會成為富過三代的密鑰嗎
首先,財富要想富過三代,需要排除一些潛在的風險,包括但不限於:財富所有者和繼承者的債務連帶風險、婚姻變化風險、遺產稅風險、意外身故導致資產流失風險,以及財富繼承者可能出現的揮霍、爭產等風險。而這些風險,往往是阻礙富國三代的核心因素。
其次,能夠排除以上風險的財富管理制度,從世界范圍來說,最有效的莫過於信託。信託基於其獨特的屬性,能夠將財富從所有者(也即信託委託人)、繼承者(也即信託受益人)和管理者(也即信託受託人)中獨立出來,成為名義上「不歸三界管,不在五行中」的財富,但卻能夠為服務於受益人的利益。而其他任何工具,包括私募投資,由於其從所有權的角度上,並沒有做任何的隔離,因此很難排除第一條中所列示的各種風險,也就很難從制度上保障能夠富過三代。
最後,物質財富的富過三代很重要,但家族精神財富的建立和傳承才是根本,一個家族要想富過三代,沒有一個核心的家族文化,是 很難長久的,因此建立並傳承一種家族文化,比單純的物質財富傳承更為重要,而要構建富過三代的精神財富根基,信託只能起到部分的作用,更高階的架構設計應該是家族辦公室
Ⅱ 信託和私募兩者有什麼區別
區別:
1、在安全性方面。信託產品的安全性普遍高於私募基金,這主要是因為信託受銀監會的嚴格監管,行業較為規范,且信託公司本身注冊資本雄厚決定的。
2、在投資渠道方面。根據《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私募監管暫行辦法》)的規定,私募基金可投資於股票、股權、債券、期貨、期權、基金份額以及投資合同約定的如紅酒、藝術品等其他投資標的。而信託產品的投資范圍也相當廣,既可以投資證券等金融產品,也可以投資實業,兩者投資范圍限制區別不大。但信託投資實業的居多,投資金融的多為通道類產品;而私募基金投資股票股權之類的證券投資基金為大多數。
3、在流動性方面。信託根據簽訂的協議,在信託期限屆滿之前,不得回贖,但可以依法轉讓,流動性較差。而私募基金經常有封閉期和贖回費的設定,導致轉讓折價高,流動性也較差。
4、門檻性。信託類的門檻很高,一般都是100萬起步,並且不能大范圍公開宣傳,只能特定的小范圍宣傳和推介;2016年「7.15新規」出台後,根據規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和承擔能力,投資單只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且符合凈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的機構,以及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的個人。但就市場實際情況而言,由於信託有大小額配比限制,100萬能買到的信託產品已經越來越少了。
5、收益性。目前市面上的信託產品多為固定收益,收益區間在10%以下,而私募基金隨標的不同,收益構成也不同,浮動收益較多,不能統一比較。總體上來說,金融產品的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投資者需要謹慎對待每個項目。
Ⅲ 請問什麼是信託,私募是信託的一種么
信託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理財產品,是信託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一定的期限,一定的收益率。
關於你說的私募,其實是理財的性質,和公募相對,其實你說反了,應該是信託是私募的一種,私募還包括諸如基金等
Ⅳ 信託和定融私募的區別在哪裡
信託產品的管理人來是信託自公司,私募產品的管理人是私募投資公司,這是兩類產品最本質的區別。當然私募產品有的時候會以很多形式出現,比如過去大家耳熟能詳的陽光私募這類產品,由於通過信託平台募集,所以有些產品的名稱中會帶有信託字樣,但它的管理人是私募投資公司。另外就是一些有限合夥私募,它們可能會以券商資管產品或是單一資金信託的形式出現,但券商和信託公司在這里也只起到通道作用,產品的管理人還是私募投資公司。
所以不管私募產品以何種名稱何種形式出現,只要找到管理人那一欄,看看到底是信託公司還是私募投資公司投資者,就很容易區分出二者。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去進元財富官網看看,裡面有更詳細的解說。
Ⅳ 信託和私募是什麼東西
相同點:
都是資產配置的一環,屬於代客理財;
都是一百萬起步,面向高凈值人群;
相對儲蓄和貨幣基金而言,收益和風險都較高;
不同點:
信託在國內相對高大上一點。私募在西方相對高大上一點,並且和信託區分的不那麼開;
信託牌照稀有,國內應該是68家吧,對公司資產要求高,實繳資本往往十幾億。私募相對資產少,我們品今的實繳也就1.3億。資質上是今年才開始加強監管備案,之前很多不合格的私募被注銷。國內大概2萬多家,沒牌子的就更多了。
信託對於資金的流向,也就是投資的底層資產要求較高。私募則投資十分靈活,從二級市場到創業投資,從商品期貨到投資拍電影,都可以做。
私募基金如果發行做股票的陽光私募,是需要走信託公司以信託形式發行的。信託公司則對私募沒什麼太大需求。
信託歸銀監會管。陽光私募是信託,也歸銀監會管。私募發資管計劃則是證監會管。股權私募則暫行備案,中基協管。
因為市場下行,資產荒,信託目前收益從前年的12%降低到了今年的5%。私募則由於國家給予一定的激勵政策,收益相對還是高些。
Ⅵ 私募和信託什麼區別
1、概念不同
私募基金:私募基金是私下或直接向特定群體募集的資金。
信託:一種財產管理制度,是由財產所有人將財產移轉或設定於管理人,使管理人為一定之人之利益或目的,為管理或處分財產。
2、風險承擔能力不同
一般來說信託公司都由一定規模的真實的資本金組成,信託的管理辦法規定,對於未能履行受託人義務而給受益人造成損害的要用自有資金進行賠償,且信託公司也確實有一定的賠償能力,私募基金就很難說了。
3、操作過程不同
在操作過程中,信託設立後它是一個固定的信託池,這些信託資金沒有放大的功能,但有些私募基金就不同了,可能它自己原來只有100萬,向投資人承諾有10%的收益後就可以獲得1000萬,再拿著1000萬的資金去找1個億、10個億,通過這種方式它可以無限放大。
4、資金用途不同
私募基金的資金主要運用於證券市場,而信託資金運用的范圍更廣一些,在國外是一種非常成熟的金融方式
5、產品期限不同
私募基金針對的是一些短期閑置資金,而信託計劃的運行期一般較長,一般至少要一年。
6、契約關系不同。
私募基金通過基金契約或基金章程明確當事人之間的法律地位與權利義務,對所有的投資者應一視同仁,而資金信託則通過合同來聯系當事人雙方的關系,需與每一位委託人簽訂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如委託期限、相關費用,盈虧責任等。
Ⅶ 私募基金公司和信託公司有什麼關系他們之間是如何展開合作的
沒有任何關系,完全兩類公司。目前私募基金與信託公司的合作基本是私募基金作為管理人、劣後級或投顧角色,信託公司進行產品的募集和發行,目前主要產品都集中於證券市場的二級市場直接交易及一級半市場。
Ⅷ 說信託、私募基金理財都是百萬高額起步門檻,有沒有其他理財方式
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其他就不要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