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間接融資比重過大,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什麼不利的影響
間接融資的優點在於:(1)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其網點多,吸收存款的起點低,內能夠廣泛籌集社會各方面容閑散資金,積少成多,形成巨額資金。(2)在直接融資中,融資的風險由債權人獨自承擔。而在間接融資中,由於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是多樣化的,融資風險便可由多樣化的資產和負債結構分散承擔,從而安全性較高。
間接融資的局限性,主要是由於資金供給者與需求者之間加入了金融機構為中介,隔斷了資金供求雙方的直接聯系,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投資者對投資對象經營狀況的關注和籌資者在資金使用方面的壓力和約束。
由此可見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是金融市場上資金融通的兩種方式,是調節盈餘部門和赤字部門之間資金餘缺的方式,兩者均以信用為基礎,相互補充,滿足不同債權人和債務人的需要,實現了生產要素的重新優化組合、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是金融市場不可缺少的因素。
❷ 美國的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如何查詢啊
我們可以看到,對於美國的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之間的比例來說也是十分的不一樣的,那我們在想要去了解這樣的一個問題的時候,也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去查詢。那麼對於這樣的一個查詢來說是有一定的公式的,比如說我們自己的直接融資就等於我們自己的股權融資,加上我們的債權融資。對於這樣的一個公司來說,也是能夠去推算出來我們自己的直接融資到底是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比例。而且對於這樣的一些間接融資的比例來說,也是能夠進行一步地推算的。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去了解這樣的一個微宏觀的調控。
就是需要通過這樣的一些方式來進行一定的推算,而且如果想要查詢的話,也可以通過這樣的一個市場行情。到一些公司的內部查詢,這樣的一些方式也是非常的簡便的,但是這已經涉及到了一些內部機構的問題,所以我們也是需要充分的去了解。
❸ 請教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率 合理區間大概是多少
這樣的問題很難得到回答,最好盡可能的縮小提問的限定范圍。
資本市場里,發行人性質不同,債券自身特徵不同,還有當時所處的經濟環境不同,導致了合理區間范圍較大。
❹ 是"直接融資比例高"還是"間接融資比例高"對金融市場好
直接融籽,也就是證券發行和交易市場拉,這個比例高比較好,至於間接融專籽,也就是銀屬行吸收存款在貸給企業咯,這個我們國家已經相對較成熟了拉,所以我們國家現在的金融市場的發展,更加強調要發展直接融資市場么(就是一及二及市場拉)
❺ 想知道某上市公司近幾年的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各是多少,應從哪些數據計算,或者說從年報的哪些科目中能看
直接融資好說:發行股份數量*發行價格-發行費用+歷年配股數量*配股價格專+(歷年發行債屬券價格*數量-發行費用)
間接融資就不好說了,它主要指投入的資產折價入股,或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銀行融資等等,還有其它的間接融資有待專業人士繼續回答了。
❻ 融資方式所佔比例
隨著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民經濟的流程和運行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
(1)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國家財政參加國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從1978年的30.9%下降到1997年11.5%,從生產建設型財政逐步轉變為舉債和吃飯型財政,而同時國民收入分配向企業和個人傾斜的趨勢不斷加強,導致財政配置資源的能力下降。(見表1)
(2)在金融與企業的關系中,金融由原先作為財政的「出納」轉向逐漸獨立,並擔當企業融資中介,通過「居民儲蓄存款ü銀行貸款給企業ü形成企業的負債資產」這樣的間接融資方式成為社會投融資的主渠道,政府則從過去的對信貸規模和利率的嚴格控制轉到現在的通過存款准備金率 、再貼現率和利率等金融杠桿來調節社會資金配置。由直接影響和決定著企業資產負債結構的固定資本投資來源結構來看,銀行貸款的比重逐年提高,特別是1985年「撥改貸」全面推開後,國有企業的大部分固定資產投資和幾乎所有流動資金都依靠信貸資金。(見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1980年以後信貸資金占企業固定投資來源的比重始終在23%以上,而自籌資金中也有一部分事實上來源於信貸資金。這樣,在經濟運行中便形成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導的融資方式,而成為一種以社會資金為支撐、國家銀行集中借貸、國家辦企業的「借貸型經濟」,表現出貨幣計劃經濟的特徵。
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轉變(%)
1980 1985 1990 1995 1996
政府 29 27 23 11 10
企業 6 7 8 28 29
居民 65 66 69 61 61
摘自 「1997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表2 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來源(%)
1981年 1985年 1990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投資總額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國家預算收入 38. 6 23. 98 13. 20 4.93 5.00 4.62
國內貸款 13.6 23.04 23.62 25.46 23.66 23.65
利用外資 5. 4 5.27 9. 11 7.11 7.89 6.73
自籌資金及其他 42.4 47.71 54.06 62.51 63.45 6 65.00
摘自:1997年"中國統計年鑒"
❼ 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比率多少為合理,多少為失調。請專業人士回答,謝謝!
這個問題無解。
首先,先來看看二者的概念的區別。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最主要回的區別,在於融資方和資答金方是否直接對接,是否有融資中介的參與。像銀行貸款,銀行便在其中充當中介的智能,屬於間接融資。
第二,從目前國內來看。我國的直接融資渠道比較窄,主要是資本市場(IPO、發債等),但是這些渠道的條件非常苛刻,不是一般企業所能達到的。所以,目前我國企業融資,大部分依靠間接融資。
第三,比率多少合理,多少失調。這個無解。類似,資產負債率多少最合適一樣,是沒有標准答案的。
最後,我感覺,你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你對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優劣勢,沒有搞清楚。建議你去了解一下二者的定義、區別、優劣勢等。了解一下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目前國內都分別有什麼。
由於篇幅有限,請網路搜索『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到網路里學習一下。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❽ 為什麼要提高直接融資的比例
估計咱倆選的是同一個選修課,都在忙著找答案吧。。。 銀行信貸管理 唉。...
長期以來內,我國形成了以間容接融資為主的融資結構,導致企業融資對銀行信貸的過度依賴,造成宏觀經濟波動風險在銀行體系高度集中,金融體系缺少足夠的彈性,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強烈影響。經過十多年的金融體制改革,雖然直接融資比例在不斷上升,但融資結構不平衡的現象並未發生根本性轉變,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仍不協調。融資主體結構不平衡,中小企業利用直接債務融資工具融資十分有限。落實好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加強宏觀審慎管理,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就包括提高資本市場股票、債券直接融資比重,逐步降低銀行間接融資比重,在引導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的同時,加快金融市場產品創新,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直接融資是資金直供方式,與間接金融相比,投融資雙方都有較多的選擇自由。而且,對投資者來說收益較高,對籌資者來說成本卻又比較低。
❾ 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在中國資本領域哪個比例大
直接融資在中國資本領域比例大
現在的中國更適合直接融資,因為中國現在的信用體版系發展還權不太健全。
1.資金供求雙方聯系緊密,有利於資金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
2.由於沒有中間環節,籌資成本較低,投資收益較高。
3.由於資金供求雙方直接聯系,可以根據各自不同的融資要求或條件進行組合,有利於實現資金的順利流通和優化配置。
4.直接融資的發展必將要求相應機構的發展,由此引起整個金融體系的變化。直接融資的發展與企業的股份制改造、資本運作、財務管理緊密相連,由此要求現代意義上的投資銀行的發展,這正是我國目前所欠缺的。投資銀行的發展,可以有兩條道路,由商業銀行發展投資銀行業務或發展獨立的投資銀行。
❿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間接融資比例高達98%,直接融資比例不足2%。材料啟示我們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該怎麼做
融資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行業,一般中小企業自身沒有這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