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中國龐氏融資

中國龐氏融資

發布時間:2021-07-28 01:29:13

Ⅰ 孫國茂的教育背景

中央財經大學國民經濟系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The 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學習進修;
英國里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商學院學習進修;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The University British of Columbia, UBC)商學院金融系高級訪問學者;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研究生班結業;
西北輕工業學院材料工程與科學系獲工學學士。
在國內期刊上公開發表的論文
1. 《通貨緊縮的成因及對策研究》 濟南金融 1999年第11期
2. 《復興經濟,展望未來》 中國證券業研究 1999年第12期
3. 《投資銀行業務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山東經濟戰略研究 2000年第02期
4. 《技術進步是國企改革的「助推器」》 管理世界 2000年第06期
5. 《國有股流通問題研究》 宏觀經濟研究 2001年第04期
6. 《論社保資金進入證券市場的意義及途徑》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01年第04期
7. 《公司價值理論與股票定價》 經濟學動態 2002年第02期
8. 《公司價值與股票定價研究》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02年第04期
9. 《上海股票市場IP0定價實證分析》 上海經濟研究 2003年第10期
10.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發展模式研究》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03年第12期
11. 《公司財務理論在投資銀行管理中的應用》 中國證券業研究 2004年第04期
12. 《民營經濟繁榮標志國企改革成功》 證券市場周刊 2004年第44期
13. 《決定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因素》 中國證券業研究 2005年第04期
14. 《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深化研究》 東岳論叢 2006年第01期
15. 《新制度條件下的股票市場估值研究》 中國證券 2006年第05期
16. 《以綜合治理為契機推動證券公司發展》 中國證券 2006年第11期
17. 《山東上市公司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東岳論叢 2007年第01期
18. 《成立山東金融控股公司可行性研究》 金融與發展 2007年第06期
19. 《利用資本市場推動我國低碳經濟發展》 中國證券 2009年第11期
20. 《山東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研究》 山東經濟戰略研究 2009年第11期
21. 《低碳經濟:建設經濟文化強省的必由之路》 東岳論叢 2009年第12期
22. 《只有制度創新才能推動基金行業發展》 投資與證券 2011年第02期
23. 《企業年金進入證券市場的制度性條件研究》 東岳論叢 2012年第01期
在國內報紙上公開發表的論文
1. 《建立統一的場外交易市場》 上海證券報 1994年10月16日
2. 《加快產權制度改革》 中國證券報 1994年12月15日
3. 《證券市場展望》 山東證券報 1995年03月08日
4. 《發展山東證券市場的對策研究》 山東證券報 1995年11月11日
5. 《建立選擇上市公司的指標體系》(1/2版 ) 中國證券報 1995年09月22日
6. 《公司上市前的資產重組》(2/3版) 中國證券報 1996年04月29日
7. 《資產重組與企業改革》(2整版) 上海證券報 1996年11月24日
8. 《山東上市公司研究》(2/3版) 中國證券報 1998年04月17日
9. 《現實條件下的投資銀行業務》(整版) 證券時報 1999年08月02日
10. 《轉型經濟特徵及對證券市場影響》 金融時報 2000年06月17日
11. 《警惕管理收購陷阱》 中國經濟時報 2003年04月10日
12. 《技術上已破產券商不同處置模式比較》(整版) 上海證券報 2004年12月28日
13. 《問題券商重組不可一刀切》(1/2版) 中國證券報 2005年01月05日
14. 《技術上已破產券商處置模式研究》(整版) 證券日報 2005年01月09日
15. 《證券市場指數產品化及其運作機制》(整版 ) 上海證券報 2005年06月15日
16. 《經濟發展需要「金融深化」》(整版) 上海證券報 2006年04月11日
17. 《將上市公司納入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整版) 上海證券報 2006年10月30日
18. 《以資本市場推動低碳經濟發展》 經濟觀察報 2009年11月23日
19. 《利用資本市場推動低碳經濟發展》(1/2版) 中國證券報 2009年12月08日
20. 《只有制度創新才能推動基金行業發展》(整版) 證券時報 2010年11月30日
21. 《以制度創新破解基金業瓶頸》(1/2版) 中國證券報 2010年12月02日
22. 《公募基金行業面臨四大困境》(1/2版) 上海證券報 2010年12月06日
23. 《中國式龐氏融資的成因與對策》(整版) 證券時報 2011年8月15日
24. 《短期內不可能推出401(K)計劃》(整版) 中國企業報 2011年11月18日
25. 《企業年金不應大規模投資股市》(整版) 中國企業報 2011年11月22日
26. 《企業年金進入股票市場的制度性條件》(1/2版) 中國經濟時報 2012年01月05日
個人專著
1.《企業資產重組導論》 企業管理出版社 1998年10月
2.《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0年12月
3.《公司價值與股票定價研究》 上海三聯出版社 2003年8月
4.《中國證券市場信用交易研究》 中國金融出版社 2007年9月
5.《制度、模式與中國投資銀行發展》 中國金融出版社 2011年1月
主要學術兼職
1.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2.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3.山東財經大學國際貿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4.山東理工大學教授
5.山東政法學院教授
6.陝西科技大學教授

Ⅱ 龐氏騙局是什麼意思

龐氏騙局是對金融領域投資詐騙的稱呼,是金字塔騙局的始祖。簡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

龐氏騙局是一個名叫查爾斯·龐茲的投機商人「發明」的。1919年他策劃騙局向讓人向一個子虛烏有的企業投資,許諾投資者三個月內得到40%的利潤回報。由於前期投資回報豐厚,龐茲成功地在七個月內吸引了三萬名投資者。這場陰謀持續一年之久,才讓被利益沖昏頭腦的人們清醒過來。

(2)中國龐氏融資擴展閱讀:

龐氏騙局的基本特徵

1、低風險、高回報的反投資規律

騙子們往往以較高的回報率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資者,而從不強調投資的風險因素。

2、拆東牆、補西牆的資金騰挪回補特徵

由於根本無法實現承諾的投資回報,因此對於老客戶的投資回報,只能依靠新客戶的加入或其他融資安排來實現。這對「龐氏騙局」的資金流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因此,騙子們總是力圖擴大客戶的范圍,拓寬吸收資金的規模,以獲得資金騰挪回補的足夠空間。

3、投資的反周期性特徵

「龐氏騙局」的投資項目似乎永遠不受投資周期的影響,無論是與生產相關的實業投資,還是與市場行情相關的金融投資,投資項目似乎總是穩賺不賠。

Ⅲ 「辱母殺人案」暴露的真問題是什麼

最近,山東聊城一起高利貸暴力催債引發的「激情殺人案」成為中國輿論焦點。此案之所以引起如此廣泛關注,原因不只在命案本身,而在其背後洶涌如潮的地下融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影子銀行」的異軍突起成為中國金融體系最大變化之一。「影子銀行」帶來了兩大問題:一是在緩解部分企業融資難的同時,其過高的利率(聊城一案融資月息高達10%)進一步加劇了這些企業的資金困局;二是在法治不完善的情況下,一旦出現違約,很容易引發暴力催債。聊城於歡案只是一個極端的體現而已。
根據法國外貿銀行的一項研究,EBITDA(息稅前利潤)小於利息支出的中國企業佔比,已從2010年7%左右激增至17%左右,且增勢不減。這一現象非常符合「明斯基金融周期」中第三階段「龐氏融資」的特徵,即企業不斷借新債還舊債,以推遲危機的爆發。
因此,如果不著力解決「影子銀行」背後的深層次問題,與「影子銀行」相關的悲劇還會持續上演。我們有必要追問:誰是聊城於歡殺人案的「真凶」?
「真凶」一:破產文化的缺位。市場競爭本就是優勝劣汰的過程,破產是保持市場經濟活力的自然法則。在成熟金融市場,投資者、金融機構、員工對企業破產都具有合理預期和承受能力,更重要的是,一旦企業進入破產程序,相關各方都會遵從法院判決,接受損失。而且,在破產中,企業信用與企業家個人信用是區隔的,一個企業的破產不等於企業家個人信用的破產,因為企業是「有限責任公司」。舉例而言,一個身價百億的富豪旗下擁有眾多公司,他完全可以對旗下個別公司的破產「坐視不救」而不會引發社會譴責,即便他完全有能力救。
以色列歷史學家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寫道:「有限公司是人類一項精巧無比的發明……假設在13世紀,店倒了,他(店主)還得要賣掉自己的財產以償還貸款。甚至孩子都可能被賣去當奴隸……如果活在那個時代,創業前可能都得思考再三。」可以說,現代市場經濟的興起,很大程度是源於「有限公司」概念使創業者擺脫了無限責任。
中國房地產企業
中國大型房地產開發公司負債嚴重
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正面臨資金緊張,它們正進入3年來首次低迷。一些機構預測,今年房價將出現一位數下跌。

中國則不然。雖然《破產法》已於2007年施行,但在現實中,破產依然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一家經營失敗的企業破產,會面臨重重障礙。第一,企業家個人會被視為信用破產,甚至面臨牢獄之災,東山再起幾無可能(考慮到企業家數不清的原罪,企業家更是恐懼破產引發的「秋後算賬」風險)。第二,政府阻力:地方政府有很強的動機去阻止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的破產,因為政府擔心破產引發群體性事件,導致壞賬激增(進而影響銀行對地方經濟的支持),影響GDP。例如,在賽維LDK 陷入困境後,江西新余政府出台了諸多救助措施,甚至成立了派駐賽維公司的政府幫扶小組,全力幫助企業協調各金融機構。地方政府的「父愛」之情躍躍然。但在折騰兩年後,賽維最終還是無力回天,導致230億銀行貸款損失。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企業家對破產是想破、不敢破、不能破。
「真凶」二:法治思維的缺失。企業家在選擇地下融資時,往往是自願的,這樣的合同應該是有法理基礎的,所以最高法院司法解釋對不超過36%的年化利息是認可的。但一旦出現違約,放貸者顯然不願訴諸法院,因為超過36%的部分是不受保護的。放貸者認為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於是就「理直氣壯」暴力催債。從法律角度看,欠債是民事糾紛,而暴力催債則是侵犯借款人公民人身權利的刑事犯罪。在這一問題上,不僅「催債人」往往是法盲,就連很多執法機構也存在不少觀念上的「法律盲區」。於歡行凶,某種程度上是對司法與執法體系缺乏信心後的無奈自衛。
「真凶」三:不合理的金融制度。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具有顯著的信貸密集型增長特徵,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M2/GDP比重從不到150%猛增至200%。顯然,中國不僅不缺錢,反而「錢太多」,所以才有了驚人的房地產泡沫。但問題是,為何大家的感受總是融資難、融資貴?這與金融體制高度相關。
中國金融體制具有兩個關鍵要素:銀行主導、在銀行中國有銀行占絕對優勢。因此,這一金融體制的受益者主要是國有企業、大型企業,而民企特別是中小企業則往往被排斥。國企只創造了25%的GDP,但卻借了55%的債務,這是多麼令人心驚的景象啊。在IPO審批制下,對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資本市場融資也是不敢奢望的。至於最近幾年日趨活躍的風險投資和PE,往往青睞於那些在商業模式、技術方面非常創新的企業。可見,對於眾多的中小型民企而言,「影子銀行」是無奈的選擇。
於歡行凶是表象,真正值得譴責的是破產文化的缺位、法治思維的缺失和不合理的金融制度。面對聊城這起悲劇,我們需要反思的太多太多。加快推進金融市場化改革,堅定落實依法治國,才能避免更多類似悲劇。

Ⅳ 河南驚天集資大案主犯被判多少年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靠非法集資買的香車寶馬奢侈品,

也是要還的……

近日,一起金額超過433億的集資案件,迎來一審判決。

據大河網報道,日前,河南省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在湯陰縣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對河南超越企業集團實際控制人楊清河集資詐騙、貸款詐騙一案公開宣判,楊清河一審被判無期徒刑,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集資詐騙共計433億元 涉及5萬多人

5月22日下午3點30分,在湯陰縣人民法院法庭內,隨著一聲清脆的法槌聲音,被告人楊清河被帶進了法庭。

據中新網消息,1967年8月出生的楊清河曾擔任過河南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河南省工商聯副主席、安陽市十二屆人大常委、安陽市工商聯主席、安陽市總商會會長等多個職務。

1988年至2014年,楊清河自己或指使他人先後成立了安陽市讀去讀來讀書社、安陽市超越置業中介有限公司、安陽市殷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河南省超越置業集團有限公司、超越實業有限公司等77家公司、團體,而楊清河是上述公司、團體的實際控制人。

經審理查明,1992年1月至2015年11月,楊清河未經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批准,先後以借書押金、誠信理財、投資房地產、投資煤礦、購房認籌、原煤預定、超越人基金等形式,通過發布廣告、召開見面會等方式進行宣傳,以月息1分至3.6分的高利息、高回報為誘餌,面向安陽市及周邊地區吸收群眾資金。

截至案發,超越集團共吸收集資群眾本金共計433億元,涉及51354人。其中,投資於煤礦、房地產、金礦的資金為10.05億元,其他大量的集資款用於償本付息,社會捐贈,購買房產、車輛、金幣、文物、工藝品、字畫,辦理高爾夫會員等方面支出。

第三,底層資產不清晰

任何一種金融產品,不管包裝得多復雜,也一定有一個底層的實體資產,否則這個產品就是無源之水。底層資產不清楚,一定是基礎薄弱,上層產品隨時都會坍塌。

然而,不少網貸產品經常把諸多底層資產打包成為一款新的產品,使得投資人無法直接了解底層資產究竟是什麼;

其底層資產也往往是信用貸、消費金融、車貸、房貸、應收裝款轉讓等,其基礎較為薄弱且資金回收周期可能較長。更有甚者,不少投資機構不願意給客戶提供全部的底層資產清單,認為沒有必要。

而規范的金融產品,盡管其結構設計較為復雜,卻有容易變現的底層資產作為保障。

第四,借新還舊、龐氏融資

很多投資陷阱往往初期回報還不錯,但大部分騙局的背後是借新還舊、龐氏融資。

龐氏騙局意味著初期必須讓資金先滾動起來,怎麼辦呢?

就要讓初期投資者嘗到甜頭,讓他們去宣傳,去拉新人進來。等到進來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再捲款跑路,這對集資方是最有利的。

綜觀這些投資騙局,往往具有不斷發行、募集規模在短時間內暴增的特點。

說了這么多,其實道理很簡單,天下永遠沒有免費的午餐,當你覺得一個投資產品可以躺著賺錢的時候,你的錢袋子可能已經被人打開了。

蘇蘇再次提醒

天上沒有掉餡餅

如果你還對那些虛假宣傳、

高額返佣、

借新還舊的平台抱有幻想,

那麼下一個受害人可能就是你。

相關部門的責任缺失。

消息來自網易新聞。

Ⅳ 龐氏融資是個什麼東東

利用高回報的宣傳誘使投資者投入資金的騙局,重點是拆東牆補西牆,即用後回來人答的資金來補上付給前面人的利潤回報,簡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

Ⅵ 為什麼中國金融機構融資比比的國家困哪

一直以來中國金融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融資貴融資難」,但是最近看了微金所發布的《中國民間利率市場化報告》,發現中國民間借貸市場平均利率水平居然在27%左右,還是讓我很震驚。要知道中國企業平均利潤率只有5%,是無法維持這么高的融資成本的,這說明中國經濟整體上已成了名副其實的龐氏融資的紅海。

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擔心美聯儲加息會成為壓斷中國債務鏈條的最後一根稻草的原因。若無意外,美聯儲在今夏就會加息,說的寬裕一點,那就是市場普遍預期今年美聯儲鐵定是要加息的。美聯儲一旦加息,資金就會逃離中國,迴流美國,中國的融資成本會進一步飆升,樓市,股市崩塌等等,諸如此類的話相信大家已看過無數次。

一直以來大家都對資金在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和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流動規律頗感興趣,解釋的理論也層出不窮。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金刻羽的論文《instrial structure and capital flows》對此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國際資本流動由兩股力量主導,一股是傳統力量(standard force),其使資金流向那些比較稀缺的地方;而另一股是新興力量(novel force),其使資金流向生產並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富有國家。當前一種力量佔主導,資金就從發達國家流向新興市場;當後一種力量佔主導時,資金就從新興市場流向發達國家。如此說來,當初海量資金涌進中國是因為傳統力量;現在新常態了,資金大量逃離中國就是因為新興力量佔主導。這解釋感覺四平八穩,但實際上毫無意義。

中國的「融資貴融資難」問題是否因為中國是資金比較稀缺的國家?資金大量逃離中國真的是因為新興力量佔主導嗎?用數據如何衡量和預測新興力量是否佔主導呢?如何解釋德國和日本這兩個生產並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富有國家,不論新興力量還是傳統力量力量主導,都長期向外輸出資本呢?金教授的理論很適用於美國這樣的以金融為代表的服務業掛帥的發達國家,而不是很適用於像德國日本這樣以製造業驅動貿易的外向型發達國家。

中國真的資金稀缺嗎?截至2014年底,政府財政存款余額3.6萬億元、機關團體存款余額18.7萬億元,合計22.3萬億;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40萬億元,其中國有事企業存款超過20萬億元。我國儲蓄佔世界的比重分別從2005年和2009年開始超過全球一成和兩成,2013年會首次超過四分之一,表明近年來中國儲蓄全球佔比比我國GDP全球佔比高出一倍多。中國巨額儲蓄表明其資金充足,「融資貴融資難」本不應該出現。

打開中國資金困局的不解之謎的鑰匙其實就是超級去杠桿化:中國是分三步走到今天這個金融僵局的。

Ⅶ 騰訊評論開啟"你認為3m融資平台是龐氏騙局嗎上網投票 大家快去看投票支持

毫無疑問是旁氏騙局。
MMM平台的騙局由來已久,早在20多年前,就被定性為「世界專上最大的龐氏騙局之一」。屬
1994年2月,俄羅斯人謝爾蓋·馬夫羅季創立MMM股份公司,注冊資金僅為10萬盧布(當時約合1000美元)。MMM公司在俄羅斯全國幾乎所有知名媒體投放廣告,以高投資回報為誘餌吸引投資者。當時的俄羅斯,曾有數百萬人參與MMM金融金字塔,總計被騙走上百億美元。
在存活了3年之後,1997年MMM項目破產,其創始人謝爾蓋·馬夫羅季被判4年半監禁。沒想到此人「騙性不改」,2007年出獄之後,又跑到印度、中國、南非、印尼等國家,用在俄羅斯行騙的手法騙外國人,居然還屢屢得手。
比特幣之家等網站報道過類似的虛擬貨幣傳銷騙局,可以查閱相關信息。
簡單來講,龐氏騙局指的是沒有任何公司實體,對外宣傳以高額利息吸引投資者,並且由後來的投資者給前期投資者支付利息。對於一個龐氏騙局而言,一旦沒有新的資金流入,或者後續新投入的資金不足以支付前人的「收益」,龐氏騙局便立即引爆。

Ⅷ 中國經濟的去杠桿走錯方向了嗎

中國要成功去杠桿,人民幣匯率就必須下行,這就是人民幣貶值的基礎。但中國央行否認這一點,讓弱勢人民幣爬行盯住強勢美元。這是中國經濟去杠桿的方向性錯誤。中國的宏觀龐氏融資和房地產已在坍塌的途中,中國正在走向金融危機前夜。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過去四個月,有件事一直讓我非常非常痛苦。有許多人問我:「吳老師你的中國超級牛市還成立嗎?」我真的不知如何回答。因為現在的我,對中國經濟的現狀非常非常的絕望。

我在《股災拯救了中國超級牛市》一文里寫得很明白:「根據十八大報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來估算,2020年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可能達到100萬億元人民幣,假設屆時中國達到印度的證券化水平(年底股市總市值對GDP的佔比)135%,那麼A股總市值將高達135萬億元。目前是70萬億左右,還有差不多翻一倍的空間。這一切都表明未來中國企業特別是私企通過股市融資的空間還是很大的。未來中國的銀行總資產的GDP佔比需要顯著降低,至少需要回到200%附近。所以以房地產為代表的不動產構成的抵押品鏈條,和以銀行為主體的融資管道支撐中國融資活動的模式已無以為繼,所謂舊常態將死。」

Ⅸ 中國經濟旁氏本質是什麼

幾張簡單的財務報表幾乎包含了經濟學的全部要義,其中的現金流量表更是表中之王。龐先生可以轉移成本,可以通過掛賬來虛增利潤,但是他無法製造出經營活動的正現金流。這張表讓虛假盈利無可遁形,在經濟學上極具研究價值。如果用這張表對1929年美國大蕭條以及即將發生的中國大蕭條進行現金流研究,不但可以定性、甚至可以定量地揭示出這些經濟體在崩潰前早已失去了效率,其經營活動反而讓現金流持續喪失,一直是靠增資和借款(即債務推動)獲取現金流艱難(同通脹及資本外流搏鬥)地維持虛假繁榮的。一張現金流量表就可以輕松地揭開經濟繁榮和蕭條的秘密,這確實令人稱奇。一、現金流的經濟學含義現實中沒有那麼愚蠢的龐先生,一旦牛排店不能盈利,他即刻關門;而政府卻要挑戰經濟規律,試圖將賠本買賣一做到底,結果是賠得底朝天,讓經濟倒退數十年。

閱讀全文

與中國龐氏融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冰劍投資 瀏覽:304
融資合格證 瀏覽:801
sei投資財經新聞 瀏覽:821
江蘇融資租賃 瀏覽:562
100蘭特摺合人民幣 瀏覽:949
外匯儲備管理體制 瀏覽:192
長和股票價格 瀏覽:240
財經金融股票 瀏覽:246
大牛市滿倉買基金能翻幾倍 瀏覽:379
股票投資者賬戶金額信息 瀏覽:724
豎線寫價格指標 瀏覽:769
網智天元股票 瀏覽:275
招商至遠理財 瀏覽:980
6塊美金等於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753
銀行外匯點差多少 瀏覽:607
基金廣發穩健凈值 瀏覽:136
境外匯款電子銀行 瀏覽:266
連續漲停的股票怎麼操作 瀏覽:858
2018年12月24美元兌人民幣匯率 瀏覽:955
中信證券重組定價格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