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金融資產的問題
債券分為分期付息到期還本或者到期還本付息,本金就是債券的面值。
Ⅱ 金融資產的有關問題(有兩個,請分別回答,非常感謝!)
1、他們的持有目的不同,交易性金融資產的交易費用是一項收益性支出,計入當期損益。
2、這是一個以實現損益和未實現損益的問題。
Ⅲ 關於《金融資產》的簡單問題。
舉個例子,您購入股票100股,每股1元,則您的購入成本為100元;
到資產負債表日,每股市價為0.4元,則您持有股票的市場價值為40元;
減記的金額即為100-40=60元。
Ⅳ 關於金融資產的問題
你好,我來給你回答:
在金融資產的裡面,特別是持有至到期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會涉及到你所說的四個概念的。我簡單的給你解釋一下:
賬面余額:就是資產賬戶中賬面上實際反映的余額,也就是一個總分類科目其所記載的余額。如交易性資產金融資產總賬的余額。(也就是說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兩個明細科目「成本」,「公允價值變動」余額之和。借貸方不同應相抵)
賬面價值:就是在賬面余額的基礎上扣減該資產科目的抵減科目後的價值,這個價值是計算得來的,而不能在賬上直接找到的。即,交易性金融資產賬面余額為100萬元,而其抵減科目「交易性金融資產減值准備」科目貸方有餘額為20,那麼這時,這項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就等於100-20=80萬元了。
公允價值:是一個近幾年才出現在我國的會計制度中的,屬於一個新概念。其實質,就是在市場競爭機制下,市場上某類資產的公認價值,行業內人士能普遍認同和接受的價值。如10年前一輛摩托車市場上賣1萬元左右,但是現在只需要用4000多元就可以很方便的買到,10年前的1萬元,就是公允價值,現在的4000元,也是公允價值,都是大家認可與接受的價格。
攤余成本:其實質,就是賬面余額,只是期實用的角度與方式不同,只是要將賬面中記載的但不是真實的賬面部分的價值,通過一定的合理的方式攤銷出去,最終使得攤余成本完全趨同真實價值。
如果,我的簡單解釋,你還沒有完全看明白,你可以到我的網路空間中,去看我的相關文章,都有詳細的解析和例子。
我的空間:http://hi..com/326776095
也可以,就具體問題,通過「hi」向我提問!!!
祝你學習快樂!!!
Ⅳ 金融資產問題
金融資產問題
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債券,股票,債權債務轉讓】
影響投資收益的金額,【金融資產總額】
影響某年營業利潤的金額,【壞賬計提,政府獎勵補貼,(進出貨物)價格漲跌】
出售金融資產影響投資收益的金額,【資產增值減值(債券,股票)】
Ⅵ 金融資產分類方面的問題
金融資產 (financial assets)
金融資產是一切可以在有組織的金融市場上進行交易、具有現實價格和未來估價的金融工具的總稱。金融資產的最大特徵是能夠在市場交易中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遠期的貨幣收入流量。金融資產是指一切代表未來收益或資產合法要求權的憑證,亦稱金融工具或證券。
在1993年最新公布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中,從統計目的出發對金融資產作了以下分類:
(1)貨幣黃金和特別提款權;
(2)通貨和存款;
(3)股票以外的證券(包括金融衍生工具);
(4)貸款;
(5)股票和其他權益;
(6)保險專門准備金;
(7)其他應收/應付帳款。
SNA中的金融資產;實際是按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的資產負債表記錄的這些統計對象所有金融資產和負債。對每一部門來說,資產負債表顯示的是該部門為籌集資金發生的金融負債和該部門已經獲得的金融資產,它提供了有關一個部門金融手段運用程度及該部門在債權、債務關系中所處地位的雙重關系。主要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應收票據、貸款、其他應收款、應收利息、債權投資、股權投資、基金投資、衍生金融資產等。
金融資產的分類
企業應當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和風險管理要求,將取得的金融資產在初始確認時分為以下幾類:
(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2)持有至到期投資;
(3)貸款和應收款項;
(4)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金融資產的分類一旦確定,不得隨意改變。
在首次執行日,企業應當將所持有的金融資產(不含《企業會計准則第2 號——長期股權投資》規范的投資),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金融資產的特徵
1、貨幣性,指其可以用來做為貨幣或容易轉換為貨幣,行使交易媒介或支付功能;
2、流通性,可以迅速變現,而同時不受價值上的損失;
3、償還期限,在行使最終支付前的時間長度;
4、風險性,用來購買金融資產是本金是否有受損失的危險;
5、收益性,用收益率來表示,指金融資產所取得的收益與本金的比率。
Ⅶ 金融資產方面的問題
不屬於這4類中的任何一個
Ⅷ 財務管理金融資產問題
假設2011年末你持有1萬科A股票,持有在二線城市工業開發區的邊緣老房子。
2012年春節,大家都買年貨到達消費旺季,1月末統計局公布CPI達到5.6%。
那麼你發現及時萬科春節後一樣股價不變,你套現1萬元,但是相比春節前,你這個1萬元能夠買的物品是不是少了? 雖然還是那1萬元的股票,但是春節前1萬元可以買結婚的鑽戒的,而春節後一看,尼瑪的漲到1.3千了,一萬元不夠買了。
這就是通貨膨脹時金融資產的名義價值不變,而按購買力衡量的價值下降。
在看看你持有的房子,由於三線城市房價依然堅挺,你的房子又納入工業區的規劃拆遷內,房價從原來的3000漲到4000. 雖然你的房子漲價了,但是是名義上的,因為你賣了房子,你就要按照4000元的新價格在開發區在買一間房子,所以正如新聞那句話,如果你是居住為主的話,房價漲不漲管你鳥事。
這就是:實物資產是名義價值上升,而購買力衡量的價值不變。
Ⅸ 有關金融資產問題
股利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沒有關系。
在購買金融資產時就有的已宣告的股利分錄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應收股利
貸:銀行存款
在持有後宣告股利分錄為:
借:應收股利
貸: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