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商麥加利銀行為何又重新更名回渣打銀行何時更換的名稱
麥加利銀行只是渣打在中國的叫法而已,香港一直都叫渣打的。
1858年7月31日上海的《字林西報》上,出現了這樣一條啟事,「蒙董事會之許可,渣打銀行本日在上海設立分行,行址在北門街(今河南南路的延安東路至人民路一段),首任經理為麥加利」——於是,上海行則以這位首任經理的名字命名。以後,渣打銀行大陸的分行一律被叫作「麥加利銀行」。外灘18號,位於外灘南京路口,現在是體驗上海歷史風情的經典建築。少有人知道,它原來的名字叫「麥加利大樓」,也就是英國渣打銀行駐中國的總部。這座由英國建築事務所1923年建造的大樓,與著名的外灘12號浦東發展銀行以及和平飯店一起,成為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舊上海繁榮一時的永恆記憶。
當時的渣打銀行和花旗、匯豐等洋銀行一樣,代表了西方殖民地時期的金融印記。19世紀末,渣打銀行積極對清政府借款,比如他們提供清政府的克薩借款為100萬鎊。通過借款,操縱和控制了清政府的某些權項,並成為在華的最主要外資金融機構之一。
渣打銀行由兩家英國海外銀行合並而成。他們分別是:
英屬南非標准銀行(Standard Bank of British South Africa),和
印度新金山中國匯理銀行(1911年後譯名改為:印度新金山中國渣打銀行 The Chartered Bank of India, Australia and China)。
渣打銀行是一家老牌銀行,在維多利亞女王的特許(即「渣打」這個字的英文原義)下於1853年建立。1858年,渣打銀行在加爾各答開出了第一家分行,孟買以及上海緊隨其後。第二年,香港分行和新加坡分行分別成立。1900年代早期,渣打銀行成為第一家獲准在紐約開展業務的外國銀行。
標准銀行於1863年在南非伊麗莎白港(Port Elizabeth)開張。從1890年代至1910年代期間,標准銀行在非洲開設多家分行,但一部分因經營困難而被關閉。
1957年,渣打銀行收購了東方銀行(Eastern Bank),從而獲得了其在亞丁、巴林、貝魯特、塞普勒斯、黎巴嫩、卡達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分行網點。
到1950年代中期,標准銀行在非洲已擁有約600分行及辦事處。1965年,在與原英屬西非銀行(Bank of British West Africa)合並後,它的網路得了充分的擴張。英屬西非銀行在奈及利亞、迦納、獅子山、喀麥隆和甘比亞擁有分行。
1969年,標准銀行和渣打銀行合並,成立了標准渣打股票上市公司(Standard Chartered PLC,現稱渣打集團有限公司)。
渣打隨後收購了英國的霍奇集團(Hodge Goup)和華萊士兄弟集團(Wallace Brothers Group)。在渣打股票上市公司成立之後,它的分支機構又遍及歐洲、阿根廷、加拿大、巴拿馬、尼泊爾和美國。渣打收購了三家美國銀行,其中包括加利福尼亞聯合銀行(Union Bank of California),使得渣打獲得了進入巴西和委內瑞拉的機會。
1986年,英國勞合銀行(Lloyds Bank)意圖對渣打進行惡意收購,但最終由包玉剛及邱德拔聯手拯救。但只有邱氏家族持股至今。
渣打銀行在1987年將持有的三成九標准銀行股權悉數出售,使標准銀行完全成為南非背景的銀行。
1990年代,渣打繼續擴張其網路,分別於1990年、1992年、1993年和1995年在越南、柬埔寨、伊朗、坦尚尼亞和緬甸開設新的分支機構。
2006年3月28日新加坡國有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宣布,從邱德拔遺產信託手上,收購渣打銀行的1.52億股份,即占渣打股權的 11.55%,成為渣打的大股東。
2007年9月18日渣打銀行同意以8.6同意以億美元向美國運通集團收購美國運通銀行,但不包括美國運通信用卡。[1]
2008年1月12日渣打銀行同意以1.6億美元向韓 國 存 款 保 障 局收購南韓互惠儲蓄銀行Yeahreum Mutual Savings Bank。
㈡ 美國 E2簽證是什麼
美國E2簽證是辦理美國投資移民的一條快捷的通道。E2簽證是發給在美國創立或購買公司的投資人。而且投資人必須是與美國有雙邊投資條約和航行條約的國民為美國創造工作機會,為美國經濟注入資金,並保障其正常盈利,就能快速辦理美國永久居住。
E2簽證的發放沒有名額限制。E2簽證一般有效期限為5年,但只要投資者的公司能正常贏利,簽證就能無限期延長。
拓展資料:
美國E-2簽證。也是去美國最安全的方式,不是綠卡勝似綠卡。
適宜申請美國E2簽證的人群:
希望快速留學美國,提高入讀名校的機會,節省留學成本;
畢業後想留在美國創業、工作者;
希望在美國長期居住;
快速赴美就醫,享受當地福利,減少醫療成本;
孩子超齡,無法全家一起辦理EB5移民;
辦理其它移民渠道失敗,想合法留在美國;
想入股、並購美國企業,同時想規避全球征稅麻煩。
美國E-2簽證是指「條約投資者簽證」,是一種長期、可續簽的非移民類工作簽證,持有人可以攜同配偶和21歲以下子女在美國享受自由出入、居留、以及特定的免費教育權利。E-2簽證的有效期一般為5年,但只要投資人的公司能夠正常盈利,簽證就能無限延長。同時E-2簽證的發放沒有名額限制,不需要排期,辦理速度快,4-6個月可取得身份。
㈢ 出國留學辦理那種信用卡比較好
EastWest Bank 華美銀行的信用卡,在美國的華人有2/3的都辦理這個銀行的信用卡,你試試就知道了.
EastWest Bank ,UNITED CALIFORNIA.UNION BANK OF CALIFORNIA,等機構有直接商業往來。這些財團與銀行都是美中工商網發展的合作夥伴。
信用卡花銷盡在掌握
在孩子出國之前,您可以到本地銀行辦理一張國際信用卡,並選用主卡和附卡的形式,信用卡的主卡留在您這兒,附卡給孩子帶走。在境外,孩子可以用這張附卡來進行日常的消費,這一般不收取任何額外手續費用的(銀行會按照國際信用卡組織公布的外匯買賣牌價,自動轉換成您信用卡的幣種進行結算)。有的學校甚至可以用信用卡直接刷卡來繳學費。孩子消費的賬單銀行會每月按時給您寄回,這樣您在家就可以明曉孩子在國外的消費,信用卡就是您掌握孩子國外花銷的半個「管家」了。另外,用信用卡消費可以享受到20~50天的免息付款期,方便您和孩子的資金周轉。不過需要提醒一下的是,用國際信用卡在國外取現金就不劃算了,如中行的長城國際卡在國外取現,會按取款金額的百分之三收取手續費。
國外各大華人銀行:
開 辦 地 區
地 區
承 辦 銀 行
電 話
美 國
紐約
1.中國國際商業銀行紐約分行
212-6084222
2.第一商業銀行紐約分行
212-5996868
3.彰化商業銀行紐約分行
212-6519770
4.華南商業銀行紐約分行
212-2861999
5.美國中信銀行(Chinatrust Bank 《USA》)
212-5148000
6.中美銀行(The Chinese American Bank)
212-9663303
7.台北富邦銀行紐約分行
212-9689888
8.亞細亞銀行 (Asia Bank, N.A.)
718-9619898
9.台灣銀行紐約分行
212-9688128
10.交通銀行紐約分行
212-2852666
11.紐約第一銀行 (Amerasia Bank)
718-4633600
12.冠東銀行 (Great Eastern Bank)
212-7253800
13.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紐約分行
212-4578888
14.國泰銀行紐約分行 (Cathay Bank)
718-8865225
15.美國東亞銀行紐約分行 (The Bank of East Asia, Limited) 212-2388279
洛杉磯
1.中國國際商業銀行洛杉磯分行
213-4893000
2.第一商業銀行洛杉磯分行
213-3620200
3.彰化商業銀行洛杉磯分行
213-6207200
4.華南商業銀行洛杉磯分行
213-3626666
5.國泰銀行總行(Cathay Bank)
213-6254700
6.遠東國民銀行(Far East National Bank)
626-2933162
7.國泰世華商業銀行
213-2431234
8.台北富邦銀行洛杉磯分行
213-2369151
9.台灣銀行洛杉磯分行
213-6296600
10.台灣中小企業銀行洛杉磯分行
213-8921260
11.中國農民銀行洛杉磯分行
213-4895433
12.保富銀行(Preferred Bank)
213-8911188
13.美國第一銀行
(First Commercial Bank 《USA》)
626-3006000
14.美國中信銀行 (Chinatrust Bank 《USA》)
626-8393300
15.台灣土地銀行洛杉磯分行
213-5323789
16.First Banks, Inc.
213-6833000
17.東亞國際銀行 (Eastern International Bank)
213-6877228
18.世界華商銀行 (Los Angeles National Bank)
714-6702400
19.第一銀行(First United Bank)
626-9431138
20.華美銀行(Eastwest Bank)
626-7995700
626-4578588
21.中亞銀行(Guaranty Bank of California)
626-2888118
22.建華商業銀行洛杉磯分行 213-4374800
23.玉山商業銀洛杉磯分行 626-8395531
24.美國東亞銀行洛杉磯分行 (The Bank of East Asia, Limited) 626-6568838
25.聯合銀行(United Commercial Bank) 626-6857241
舊金山
1.匯華銀行 (California Pacific Bank)
415-3998008
2.美國第一銀行矽谷分行
(First Commercial Bank 《USA》)
408-2534666
3.華美銀行 (Eastwest Bank)
408-8738128
4.交通銀行矽谷分行
408-2831888
5.遠東國家銀行舊金山分行
(Far East National Bank)
415-9862300
6.First Banks, Inc.
415-4216888
奧克蘭
國泰銀行奧克蘭分行 ( Cathay Bank)
510-2083700
芝加哥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芝加哥分行
312-7829900
休士頓
1.首都銀行 ( Metro Bank, N.A. )
713-7763876
2.德州第一銀行 (Texas First National Bank)
713-7773838
3.國泰銀行(Cathay Bank)
713-2789599
4.美南銀行 (Southwestern National Bank)
713-7719700
夏威夷
夏威夷國家銀行 (Hawaii National Bank)
808-5287711
關 島
第一商業銀行關島分行
671-4726864
亞特蘭大
瑞豐銀行 (The Summit National Bank)
770-4551772
聖路易
西南銀行( Southwest Bank )
314-7277070
波士頓
1.波士頓銀行(Fleet National Bank)
781-3974025
2.美洲銀行
(Asian American Bank & Trust Company)
617-6952800
3.國泰銀行麻薩諸塞分行(Cathay Bank) 617-3384700
西雅圖
1.中國農民銀行西雅圖分行
206-5872300
2.華盛頓第一國際銀行
(Washington First International Bank)
206-5258118
3.國泰銀行華盛頓分行(Cathay Bank) 425-6560278
聖地牙哥
第一銀行(First United Bank)
858-4963800
邁阿密
佛州大東銀行(Great Eastern Bank of Florida)
305-7169000
華盛頓
1.美國中信銀行 (Chinatrust Bank《USA》)
301-7622250
2.亞細亞銀行(Asia Bank, N.A.)
301-7389700
費城
亞洲銀行(Asian Bank)
215-5921188
加拿大
多倫多
加拿大光華國際商業銀行總行
416-9472800
溫哥華
1.加拿大光華國際商業銀行溫哥華分行
604-6895650
2.第一商業銀行溫哥華分行
604-2079600
3.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604-6833882
列治文市
加拿大光華國際商業銀行列治文分行
604-2733107
2649911
巴拿馬
巴拿馬市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巴拿馬分行
個朗自由區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個朗分行
4471888
貝里斯
貝里斯
貝里斯聯合銀行 (Alliance Bank of Belize Limited) 2236783
薩爾瓦多
聖薩爾瓦多
第一商業銀行聖薩爾瓦多分行
2112121
英 國
倫敦
1.第一商業銀行倫敦分行
20-74170000
2.彰化商業銀行倫敦分行
20-76006600
3.華南商業銀行倫敦分行
20-72207979
4.台灣銀行倫敦分行 20-73824530
法 國
巴黎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巴黎分行
331-44230868
荷 蘭
阿姆斯特丹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阿姆斯特丹分行
20-6621566
比利時
布魯塞爾
台灣聯合銀行
322-2305359
日 本
東京
1.中國國際商業銀行東京分行
33-2112501
2.彰化商業銀行東京分行
33-5837011
3.第一商業銀行東京分行
33-2132588
4.台灣銀行東京分行
33-5048881
5.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東京分行
33-2161108
大阪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大阪分行
66-2028575
韓 國
首爾
新韓銀行(SHINHAN BANK) 7560506
新加坡
新加坡
1.第一商業銀行新加坡分行
62215755
2.交通銀行新加坡分行
65366311
3.台灣銀行新加坡分行
65365536
4.華南商業銀行新加坡分行
63242566
5.中國國際商業銀行新加坡分行
62277667
6.彰化商業銀行新加坡分行 65320820
7.台灣土地銀行新加坡分行 63494555
菲律賓
馬尼拉
1.中興銀行(China Banking Corp.)
02-8920227
2.中租財務公司
02-8135265
3.中國國際商業銀行馬尼拉分行
02-8115807
4.菲律賓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02-8485519
5.合作金庫銀行 02-8481959
泰 國
曼谷
1.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大眾(股)公司(泰國)
02-2592000
2.盤銀中信租賃公司 02-6796226
印尼
雅加達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印尼)
21-5207878
越 南
胡志明市
1.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胡志明市分行 08-8225697
2.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胡志明市分行
08-9101888
3.慶豐商業銀行胡志明支行 08-9325888
4.第一商業銀行胡志明市分行 08-8238111
5.世越銀行(Indovina Bank Ltd.) 08-8224995
6.一銀租賃英屬維京群島公司 02-23481181
7.香港上匯豐銀行胡志明市分行 08-8292288
8.遠東國民銀行胡志明市分行 08-8257612
河內
慶豐商業銀行河內分行 04-7722212
印 度
新德里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新德里分行
11-23356001
馬來西亞
納閩島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納閩島分行
03-20706729
吉隆坡
1.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吉隆坡分行
03-20266966
2.馬來亞銀行(Maybank) 03-20708833
新山
馬來亞銀行(Maybank) 07-2275555
檳城
馬來亞銀行(Maybank) 04-2644084
柬埔寨
金邊
第一商業銀行金邊分行
23-210026
帛 琉
科羅市
第一商業銀行帛琉分行
680-4886297
澳 洲
雪梨
1.中國國際商業銀行雪梨分行
02-92677511
2.台灣中小企業銀行雪梨分行 02-92623356
布里斯班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布里斯班分行 07-32195858
南 非
約翰尼斯堡
台灣銀行南非分行
011-8808008
史瓦濟蘭
墨巴本
史瓦濟蘭標旗銀行(Standard Bank Swaziland Limited) 268-4046587
中華民國
台北
1.中國國際商業銀行 2563-3156
2.第一商業銀行 2348-1111
3.彰化商業銀行 2536-2951
4.華南商業銀行 2371-3111
5.台灣銀行 2349-3456
6.交通銀行 2361-3000
7.國泰世華商業銀行 2312-5555
8.台北富邦銀行 2778-7717
9.華僑商業銀行 2371-5181
10.台灣土地銀行 2348-3811
11.台灣中小企業銀行 2559-7171
12.中國農民銀行 2100-3456
13.中國輸出入銀行 2321-0511
14.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2722-2002
15.建華商業銀行 2508-2288
16.慶豐商業銀行 2731-6177
17.合作金庫銀行 2772-1234
18.台灣新光商業銀行 8771-0666
19.復華商業銀行 2380-1777
20.聯邦商業銀行 2718-0001
21.日盛商業銀行 2311-9888
22.高雄銀行 07-5570535
23.台北國際商業銀行 2506-3333
24.玉山商業銀行
㈣ 羅斯福簡介
羅斯福一般指富蘭克林·羅斯福,是美國第32屆總統
下面抄錄一些網路的介紹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生卒: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美國第32任總統,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超過兩屆(連任四屆,病逝於第四屆任期中)的總統,美國迄今為止在任時間最長的總統。羅斯福家族在美國大約有近 300年的歷史,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是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堂叔。
在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期間,羅斯福推行新政以提供失業救濟與復甦經濟,並成立眾多機構來改革經濟和銀行體系,從經濟危機的深淵中挽救了美國,他所發起的一些計劃仍繼續在國家的商貿中扮演重要角色。除此之外,在其任內設立的一些制度仍然保留至今。羅斯福曾促成了政黨重組,他與其妻埃莉諾·羅斯福至今仍是美國現代自由主義的典範。
羅斯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陣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1941年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羅斯福力主對日本宣戰,並引進了價格管制和配給。羅斯福以租借法案使美國轉變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使美國成為同盟國主要的軍火供應商和融資者,也使得美國國內產業大幅擴張,實現充分就業,並為非裔和婦女製造了新的機會。二戰後期同盟國逐漸扭轉形勢後,羅斯福對塑造戰後世界秩序發揮了關鍵作用,其影響力在雅爾塔會議及聯合國的成立中尤其明顯。後來,在美國協助下,盟軍擊敗德國、義大利和日本。
美國在線曾於2005年舉辦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被選為美國最偉大的人物中的第十位。
㈤ 關於成功人士的成功經歷
世界船王包玉剛
1918年出生的包玉剛,算起來還是宋代包公的第二十九代孫。他是浙江寧波人,父親包兆龍是一位經營造紙業的商人。包玉剛小時候在上海求學,他上大學時,正遇上日寇侵略中國,書是沒法讀下去了。他先是到衡陽一家銀行當職員,後去重慶中央信託局工作。他以寧波人的精明和兢兢業業的作風,使自已經手的業務蒸蒸日上,所以到抗戰勝利,他已是重慶礦業銀行的經理了。以後,他又回到上海,擔任上海市立銀行的業務部經理。許多人都認為,憑包玉剛的業績和才幹,再奮斗幾年,行長的交椅一定會是他的了!
然而就在這時,包玉剛卻出人意料地向行長呈上了辭職書,說他的興趣不在銀行方面,而在其它方面。他和父親一起放棄了在上海的事業,全家遷往香港,靠著多年積蓄下的一點錢,去另闖天下了。
開始,他與父親合夥,做進出口生意,從國內購買干貨、豆餅、鴨毛、肥料以及牲畜飼料等土產,向外銷售。後來,因為中國政府決定實行國家統辦土產出口,包家小公司的生意做不下去了。以後干什麼呢?父親的選擇是經營房地產,他是一個老式的商人,相信"無地不富"是真理。可是包玉剛卻以自己的眼光,認為當時香港的房地產業只能坐收地租,是保守的投資,是"死的";而且他們資本不大,去炒地皮,萬一被人吃掉了,就什麼也沒有了。他看中的行業是搞航運生意,他對父親說:"航運是世界性的業務,資產可以移動,范圍涉及財物、科技、保險、經濟、政治、貿易,幾乎無所不包!"包兆龍盡管不是十分樂意,但他很欣賞兒子的獨立思考和勇氣,所以最後還是同意了包玉剛的意見。
1955年,37歲的包玉剛開始了他的"船王"之夢。可是,憑他們包家當時的資金,連一艘舊船都買不起。他專門去了一趟英國,想向一個很談得來的朋友借錢。可是那個朋友一聽說他要借錢買船,就變得像個陌生人一樣。不肯幫忙也罷了,他還抖了一下包玉剛的襯衣,譏刺地說:"玉剛兄,你年紀還輕,對航運一無所知,小心別連襯衣都賠進去!"這大大地刺傷了包玉剛的自尊心,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干出番大事業來。
包玉剛兩手空空回到香港,只好向香港匯豐銀行貸款。可是匯豐銀行對航運業不感興趣,他們認為航運的風險太大,這些船老闆不知道哪天就會被風暴刮成窮光蛋,甚至落到什麼荒島上去做"魯濱遜"!而華人根本不懂航運,借錢給他們去買船,那風險就太大了——銀行業的原則是不搞風險投資的!連碰釘子的包玉剛並不氣餒,他轉身就去了日本。有趣的是,日本銀行竟沒有要他找日本公司作擔保,就同意貸款給他。這樣,包玉剛才湊足了77萬美元,再次前往英國,買下了一艘以燒煤為動力的舊貨船,這艘船已經使用了28年,排水量也只有8200噸。包玉剛看著這艘小山一樣的舊船,卻像得了稀世珍寶一樣,請人將它整修油漆一新,並且取名為"金安號"。他說,這個名字,象徵著他對經營航運業的設想和構思:"金"字表示要賺錢,而"安"字表示要穩中求勝。
當"金安號"從英國駛向香港,途經印度洋的時候,包玉剛已經辦好了兩件事,一是成立了"環球航運集團有限公司",二是與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談妥,將"金安號"轉租給這家公司,從印度運煤到日本。包兆龍看著兒子坐在香港的沙發中,就安排好了這一切,也不能不佩服兒子的能耐。這艘他還沒見過模樣的船,就已經開始為包家賺錢了!
當時,世界各國經營航運業的人,都是採用傳統的短期出租方式,也就是每跑一個航程,就同租用船隻的人結算一次。這樣不但收費標准高,而且隨時可以提高運價。聞名世界的希臘船王奧納西斯和尼亞可斯,美國船王路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雲,都是這樣做的。可是包玉剛卻出人意料地採取了長期出租的經營方式,就是把自己的船,通過訂立合約,為期3年、5年甚至10年地租給別人,租用者按月交納租金,但租金標准卻要低得多。一些同行見包玉剛這樣做,都譏笑他為"門外漢",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傻瓜"!然而包玉剛有自己的算盤,他承認自己對於航運業務還不熟悉,不如先長租給別人,倒可以持續、穩定地獲得租金收入;而在這個過程中,他也就可以逐漸學會航運業務了!
包玉剛確實趕上了一個發財的好機會。他買下金安號的第二年,由於蘇伊士運河因埃及戰爭而關閉,航運費用猛漲。當年年底,金安號賺的錢,就已經夠包玉剛買下7艘新船了!到了1957年的下半年,航運業出現蕭條,運價跌到最低點,那些搞短期出租的船主,每天都要賠老本,只有包玉剛卻可以憑著合約穩收租金。事實證明他這個"門外漢"的經營策略是最好的經營策略。人們不得不承認,包玉剛的運氣和眼光都是一流的!
這次低潮過去後,不少人都學包玉剛的辦法,開始買舊船長期出租。可是包玉剛又改變了方針,將新船長期租給人家,舊船留著自已經營。因為,新船出租,租金自然比舊船高;而舊船自己用,效果則與新船一樣。
盡管連戰皆捷,包玉剛仍不滿足,他認為單靠經營利潤來買新船,這個發展速度就太慢了,一定要設法爭取銀行的貸款。當時,包玉剛還是個不太出名的小富翁,遠不是銀行家眼中看好的投資對象。可是包玉剛也有他的優勢,那就是他自己曾做過10年銀行家,對於銀行家的心理把握得很准。要找就找最大的銀行,而香港最大的銀行就是匯豐銀行。有人說香港是由四大勢力操縱的,指的就是政府、馬會、匯豐銀行和怡和集團。匯豐銀行的資產超過50億美元,香港的鈔票大部分是由它發行,大部分貿易也是由它支持,它發揮的作用更是難以估量!
包玉剛找到了匯豐銀行的高級職員桑達士,憑著一口流利的英語,更憑著他對銀行業務的熟悉,很快就贏得了桑達士的信任。桑達士了解了包玉剛的長租經營方式和收入狀況後,當即拍板同意向包玉剛提供數額不大的低息貸款。
有一次,包玉剛有機會以100萬美元購買一艘7200噸的新船,並把它租給一家日本航運公司,雙方議定租期為5年。日本航運公司急於用船,所以願意出面請它的銀行資助包玉剛買船。包玉剛算了一下賬,航運公司應該付給他的第一年的租金是75萬美元,那麼,由日方銀行給他開一張75萬美元的信用狀該是沒有問題的。於是,包玉剛就去找桑達士,希望匯豐銀行貸款100萬美元給他買船,他說他可以用75萬美元的信用狀作擔保,匯豐銀行不會有什麼風險。
100萬美元可不是個小數字,謹慎的桑達士不會輕易相信任何人。他毫不客氣地說:"包先生,你不是在向一個小孩子說你會發財吧?"包玉剛不慌不忙地反問:"桑達士先生,如果我拿到信用狀,你能不能貸款給我?"
桑達士乾脆地回答:"貸!只要你有信用狀,我馬上貸給你!"
桑達士相信自己的經驗:你包玉剛船還沒有買,就要人家租你的船?還要人家請銀行給你開信用狀?這不等於是人家出錢讓你買船了么?!世界上哪會有這樣的好事!他認定包玉剛是在說笑話。
包玉剛一點也不含糊,他到家就打點行李上東京,他對那家日本航運公司說:"我是來拿信用狀的。因為我買船的錢還差一點,只要把信用狀開給我,我保證在3天之內就把船交給你們。你們信得過我,就先把信用狀給我吧!"
在這場"空對空"的斗爭中,包玉剛的良好信用成了最有力的武器。結果,桑達士不但實踐諾言貸給包玉剛100萬美元,而且還從此確定了與包玉剛的長期合作關系。1962年,桑達士升任匯豐銀行總經理,不到2年,匯豐銀行便開始投資包玉剛的環球航運集團有限公司。匯豐銀行實際上成了包玉剛的後勤部,使包玉剛的資金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包玉剛在匯豐銀行的地位也穩步上升,後來競成為匯豐銀行的副董事長!
而日本船廠呢,也同樣更加信任包玉剛,常常是要包玉剛"先把船開走,慢慢付款!"
在包玉剛的精心經營下,環球公司的船隊迅速壯大,1980年達到巔峰,船數達到200多艘,總噸位達2000萬噸。國外報紙上都以大量篇幅介紹包玉剛,用的標題是《比奧納西斯和尼亞科斯都大——香港包爵士》。第二年,包玉剛的船隊總噸位達到2100萬噸,比美國和蘇聯的國家所屬船隊的總噸位還要大,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船王"!
包玉剛雖然成為世界船王,但他也看到,航運業的風險太大,不少曾經成功的航運商都被無情地淘汰了。所以從70年代初開始,他就開始"登陸",將賺得的部分財產投資於越來越紅火的房地產業,兼營酒店和交通運輸。為了在陸上也能取得海上那樣輝煌的成就,他和香港首富李嘉誠一起,和英國資本集團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斗爭。
英國資本集團和華人資本集團一直是香港實業界長期摩擦的兩大資本集團。自從香港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資本集團壟斷了許多行業,華人資本長期處於劣勢。然而自20世紀6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開始,華人資本漸漸壯大,李嘉誠等人早已躍躍欲試,要與英國資本集團一爭天下。李嘉誠先是悄悄地收買英國怡和集團所控制的九龍倉的股票,已經掌握了其中的18%。但是這時,李嘉誠感到同屬於英資集團的和記黃埔對他更有吸引力,而要想同時吃下這兩個地方,又是他的財力難以達到的,所以他約包玉剛密談,希望包玉剛能接手九龍倉。如果他們兩人能順利地控制和記黃埔和九龍倉,則英國資本集團在香港的壟斷地位就一定會被動搖!
作為一個中國人,包玉剛早就希望華人資本集團能揚眉吐氣。他也深知九龍倉的重要地位。九龍倉是香港最大的碼頭,擁有資產18億港元,那一帶的地價早已是寸土寸金,掌握了九龍倉,就等於掌握了香港大部分物資的裝卸和儲運業務。所以包玉剛表示願意接受李嘉誠的建議。李嘉誠坦率地說:"我所掌握的2000萬股九龍倉股票,以40元一股的價格全部轉讓給你。另外,你把匯豐銀行的股票轉讓一部分給我。"
包玉剛知道,當初李嘉誠買這些股票時,每股只花了十三四元,但是他更知道,掌握九龍倉能為他帶來怎樣的利益。他沉吟片刻後說:"你每股降4元,我們馬上成交!"
李嘉誠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這兩位香港的"海陸大將"微笑著握手告別。掌握了九龍倉股票20%的包玉剛,理所當然地進入了九龍倉董事局。但是他並沒有滿足,而是繼續悄悄地收買九龍倉股票。1980年4月,包玉剛宣布,他已控制了3900萬股九龍倉股票,約占總數的30%。英國人慌了,因為他們只掌握著20%的九龍倉股票,這就意味著董事長的大權必須交給包玉剛了!也就是說,怡和集團將失去九龍倉。
怡和集團找到後台匯豐銀行商議,要匯豐銀行支持它足夠的現金,讓它有可能大量收購九龍倉股票。這年6月20日,趁著包玉剛在歐洲度假的機會,怡和集團突然發起反撲,打算以每股95元的高價,收購九龍倉股票3000萬股,使他們掌握的股票占總數的49%,遠遠超過包玉剛所掌握的股票數量,他們認為,只要這個計劃一宣布,包玉剛一定會退出這場競爭。因為,包玉剛必須再收購2000萬股股票才能繼續保持他的優勢,而一夜之間必須拿出20個億的現金來,簡直是無法辦到的事情。
包玉剛是在法國的別墅里接到這十萬火急的情報的,他的心不禁隱隱作痛,深感英國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實力的雄厚,他幾乎要被逼到絕路上了!同時,他也意識到,李嘉誠送到他手中的,是一朵帶刺的玫瑰!
包玉剛決心要同英國倫搏一搏。他一邊放風,說還要去拜會墨西哥總統,卻在6月22日悄悄啟程趕回香港。幾個小時以後,他在記者招待會上談笑風生,宣布他"到當鋪里轉了一轉",已經籌集了足夠的資金,要以105元一股的高價,收購九龍倉股票2000萬股!
第二天一早,大批持有九龍倉股票的小股東蜂擁而上,拋出他們手中的股票。在短短的2個小時內,包玉剛就調動了21億元資金,完成了他的收購計劃。至此,他所掌握的九龍倉股票比怡和集團整整高出19%,完全控制了九龍倉!
不知有多少人在感嘆:我的天,21億,要2100個百萬富翁湊起來,才能有這么多的錢哪!
"世界船王"一舉"登陸",並且牢牢地掌握了陸地的控制權!包玉剛功成名就,他所受到的尊重,遠遠超出了實業界的范圍。在英國女王封他為爵士後,日本天皇、比利時國王、巴拿馬和巴西的總統,紛紛授予他勛章或獎章。在他辦公室的牆壁上,掛著他與世界風雲人物鄧小平、里根、伊麗莎白二世等人的合影……
盡管包玉剛有如此顯赫的威望,但數十年來,他一直遵循著父親的教誨:"腳踏實地地工作,平易近人地待人.身體力行地做事。"
盡管包玉剛有難以數計的財產,但他從來不允許自己和親屬的生活過分奢侈。他每年只准許家屬在夏威夷度假10天,他的女兒們一次只能買一雙鞋,他從不讓孩子參加香港"富翁環球游覽團"……
然而,對於生養他的祖國,他卻慷慨大方。新中國成立不久,首次發行建設公債,他盡自己的財力,認購公債達數萬港元。改革開放後,他率先購買中國建造的船舶,推動了中國船舶的出口。1979年,他捐款1000萬美元,在北京建造新型的旅遊飯店——兆龍飯店;不久,又捐資1000萬美元,在上海交通大學建造兆龍圖書館。他捐款5000萬元人民幣創辦寧波大學,投資600萬美元與內地合資建造寧波鋼鐵廠……
1991年9月23日,73歲的包玉剛在家中逝世。
㈥ 歷史上包姓的名人
包姓-歷史名人
包咸:字子良,後漢會稽曲阿人。少為諸生,師事博士右師細君,學習《魯詩》、《論語》。光武即位,舉為孝廉,封郎中,遷大鴻臚。明帝即位,以咸有師傅恩,特加賜俸祿,咸皆散於諸生之貧者。永平八年(65年)病逝,終年71歲。
包拯:字希仁,北宋廬州合肥人,天聖五年(1027年)進士。仁宗時任監察御史,主張"練兵選將,務實邊備",以御契。後任天章閣侍制、龍圖閣直學士。官至樞密副使。知開封府時,執法嚴峻,不畏權勢。他在朝之時,貴戚官宦都不敢為非作歹,連童稚婦女也知道他是"包青天"。他剛正不阿,為民申冤,懲治權貴,樹立了清正廉潔官員的榜樣。他的官升至禮部侍郎,嘉佑七年(1062年)逝世,終年63歲,謚孝肅,著有《包孝肅奏議》十卷。明人以他斷案的民間傳說寫成《包公案》一書,流傳甚廣。
包世臣:字慎伯,號倦翁,清朝涇縣人嘉慶十三年(1808年)舉人。曾任江西新喻縣知縣,對農政、漕運、鹽政、貨幣、兵法、鴉片等問題都有論述,主張積極抗英。他還善於書法,肆力北魏,兼習二王,對咸豐、同治年間的書法很有影響。咸豐五年(1855年)逝世,終年80歲。著有《藝舟雙楫》、《管情三義》、《濁泉編》、《齊民四術》等。
包天笑(1876—1973),初名清柱,又名公毅,字朗孫,筆名天笑、拈花、春雲、釧影、冷笑、微妙、迦葉、釧影樓主等。著名報人,小說家。1876年2月26日生。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清秀才。幼進私塾,為富家開館。懂日語。曾任山東青州府學堂監督。
包惠僧(1894年-1979年7月2日),又名晦生,別名鮑一德、包生,號棲梧老人。湖北黃岡人。中共早期領導人,工人運動活動家。1920年參加武漢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受陳獨秀委派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7年脫黨。1949年從澳門來到北京。歷任內務部研究員、參事、國務院參事。 生前著有《包惠僧回憶錄》。
包玉剛(1918—1991),浙江寧波鎮海庄市鍾包村(今屬鎮海區)人。父包兆龍(1895—1982),早年在武漢開鞋店、在上海設錢庄,後任衡陽工礦銀行、重慶工礦銀行經理。抗戰勝利後任上海市銀行業務部經理。1946年與人合資在滬開辦國豐造紙廠。1949年春攜眷遷香港,從事進出口貿易,後營航運業,1967年擴為環球航運集團,任主席、名譽主席。包玉剛為次子,早年入上海中興學堂,後入吳淞商船學校。1937年輟學,供職中央信託局衡陽辦事處,任中國工礦銀行衡陽分行副經理,未幾任中國工礦銀行重慶分行經理。抗日戰爭勝利後返回上海,改任上海市銀行業務部經理,1946年任副總經理兼業務部經理。1949年初至香港,與人合資開設華人行,經營進口貿易,為大陸裝運進口鋼材、棉花、葯品等緊缺物資。1955年創設環球有限公司,經營印度至日本間煤炭運輸。次年,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為國有,運費大漲,獲資甚豐,遂購置新船,擴展業務。繼與日本造船業、金融業和香港匯豐銀行等合作,漸著聲航運界。1967年在中東戰爭石油危機中擴大船隊,1970年改為環球航運集團有限股份公司,1972年創設環球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任董事會主席。至1981年底,擁有船隻210艘,總載重噸位2100萬噸,佔香港商船總噸位一半,人稱「東方船王」。又於紐約、倫敦、東京等地設立十幾家子公司、代理公司,還兼營地產、碼頭倉儲、公共交通等業,歷任國際獨立油輪船東協會、亞洲航業有限公司、世界航運及投資公司、世界海事及陸豐國際(投資)公司、世界金融國際有限公司和LBJ金融(香港)有限公司主席等職。1963年加入英國籍,1976年英國女王授予爵士,比利時國王、巴拿馬總統及日本天皇授予勛章、獎章。1991年9月23日病逝香港。熱愛祖國,擁護「一國兩制」政策,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自奉節儉,樂善好施,先後捐資興建北京兆龍飯店、上海交通大學兆龍圖書館、杭州包玉剛游泳池等,又倡設包兆龍、包玉剛中國留學生獎學基金,捐款賑濟災民。促進故鄉建設,應聘任國務院寧波經濟開發協調小組顧問和甬港聯誼會、寧波經濟建設促進協會名譽會長等職,捐資5000萬元創建寧波大學,繼捐資建包玉剛圖書館,並偕同親屬、同鄉捐資興建中興中學、兆龍大橋、鍾包新村、兆龍公路等,德澤桑梓。故居今存。
包起帆,當代著名全國勞模、「五一」勞動獎狀獲得者、享受國家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的優秀科技專家、高級工程師、上海港務局副局長,致力於港口裝卸工具的發明創造20多年,開發了新型抓鬥系列共140多種,廣泛應用於港口、鐵路、化工、軍工、河道等行業,多次在日內瓦、布魯塞爾等國際發明展覽會上獲得金獎和銀獎,「防漏散貨抓鬥」等9項成果獲國家專利,被譽為「抓鬥大王」,並被英、美兩國國際傳記中心分別列入《國際知識分子名人錄》及21世紀金質成就獎。
㈦ 個人經營中的稅收籌劃與企業經營中稅收籌劃有什麼不同急用 高分!!!
加入世貿組織為我國企業實行跨國經營提供了廣闊的國際平台,但同時這些企業也將面臨更激烈的國際競爭。進入國際市場後,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立足,並獲得全球競爭優勢,是跨國經營企業的當務之急。積極借鑒西方跨國公司的經營方法,結合我國企業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各國各地的稅收政策及相互間的稅制差異進行國際稅收籌劃,以達到利潤最大化的目的,是我國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經營策略之一。
字串8
一、國際稅收籌劃
字串3
國際稅收籌劃是指跨國納稅義務人運用合法的方式,在稅法許可的范圍內減輕或消除稅負的行為。國際稅收籌劃是國內稅收籌劃在國際范圍內的延伸和發展,其行為不僅跨越了稅境,而且涉及到兩個國家以上的稅務政策,因此,國際稅收籌劃較國內稅收籌劃更為復雜。
字串2
對國際稅收籌劃的理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理解是國際稅收籌劃既包括國際節稅籌劃又包括國際避稅籌劃。國際節稅籌劃不僅合法,而且納稅人籌劃行為的實施是符合東道國立法意圖的;國際避稅從表面上看也是合法的,但納稅人是通過鑽稅法的漏洞來實現減稅目的的,違背了東道國的立法意圖。狹義的理解是國際稅收籌劃僅指國際節稅籌劃。從實踐來看,國外不少跨國公司在經營中,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避稅行為,實施的是廣義上的國際稅收籌劃策略。由於我國的跨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晚,規模小,競爭力弱,為了謀求利潤最大化,盡快提高自己的國際競爭力,在對外經營中,除了開展狹義上的國際稅收籌劃外,還應適當地使用某些國際避稅行為。
字串1
「國際稅收籌劃」在我國還是一個新概念,但在國際上早已成為企業投資、理財和經營活動中的一項重要活動。世界各國(或地區)的稅種、稅率、稅收優惠政策等千差萬別,為跨國企業開展國際稅收籌劃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金融市場自由化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都為國際稅收籌劃提供了可能。在科技進步、通訊發達、交通便利的條件下,跨國企業資金、技術、人才和信息等生產資料的流動更便捷,這為國際稅收籌劃提供了條件。大型跨國公司往往專聘稅務專家為本公司進行稅收籌劃。如以生產日用品聞名的聯合利華公司,其子公司遍布世界各地。面對著各個國家的復雜稅制,母公司聘用了45名高級稅務專家進行稅收籌劃。一年僅「節稅」一項就給公司增加數百萬美元。 字串7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稅收籌劃的概念有相當程度的彈性,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由於各國法律標准不同,差異較大,且各國的法律也在不斷完善之中,因此,某一跨國納稅者所進行的某種減輕稅負的合理稅收籌劃行為,在另一個國家或者同一國家的不同時間,有時會被認為是應禁止的避稅行為,甚至是逃稅行為。目前,世界各國都將反避稅作為本國稅收工作的一個重點,並加大了反避稅的力度,許多國家都制定了專門的反避稅法規,這無疑給我國跨國經營企業的國際稅收籌劃帶來極大的困難。因此,我國的跨國經營企業應認真研究、仔細分析並隨時關注東道國的稅收法規,從中發現不足,尋求籌劃空間,並避免有可能遭到的處罰。 字串5
二、國際稅收籌劃的主要方法
字串8
(一)利用投資地點的合理選擇進行國際稅收籌劃
字串4
1.充分利用各國的稅收優惠政策,選擇稅負水平低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 字串5
在跨國經營中,投資者除了要考慮基礎設施、原材料供應、金融環境、技術和勞動力供應等常規因素外,不同地區的稅制差別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稅收負擔水平有很大的差別,且各國也都規定有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如加速折舊、稅收抵免、差別稅率、虧損結轉等。我國的跨國投資企業如果能選擇有較多稅收優惠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必能長期受益,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從而提高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通常,這些企業可通過計算,比較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稅收負擔率後,選擇稅收負擔率低、綜合投資環境較好的國家或地區進行投資。目前,世界上有近千個有各種稅收優惠政策的經濟性特區,這些地區總體稅負尤其是所得稅稅負較低,是跨國投資者的投資樂園。
字串6
同時,還應考慮投資地對企業的利潤匯出有無限制。因為一些發展中國家,一方面以低所得稅甚至免稅來吸引外資,同時又對外資企業的利潤匯出實行限制,希望以此促使外商進行再投資。此外,在跨國投資中,投資者還會遇到國際雙重征稅問題,規避國際雙重征稅也是我國跨國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地點時必須加以考慮的因素。為了避免國際雙重征稅,現今國家與國家之間普遍都簽訂了雙邊的全面性稅收協定,根據協定,締約國雙方的居民和非居民均可以享受到許多關於境外繳納稅款扣除或抵免等稅收優惠政策。因此跨國投資應盡量選擇與母國(母公司所在國)簽訂有國際稅收協定的國家和地區,以規避國際雙重征稅。目前,我國已與63個國家簽訂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而世界上,國與國之間簽訂的雙邊全面性稅收條約已有1000多個。 字串4
2.盡可能選擇國際避稅地進行投資當前世界各國主要存在三種稅制模式,即以直接稅為主體的稅制模式、以間接稅為主體的稅制模式和低稅制模式。實行低稅制模式的國家和地區一般稱為「避稅地」,主要有三種類型:(1)純國際避稅地,即沒有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凈財產稅、遺產稅和贈與稅的國家和地區,如百慕大、巴哈馬等;(2)只行使地域管轄權,完全放棄居民管轄權,對來源於國外的所得或一般財產等一律免稅的國家和地區,如瑞士、香港、巴拿馬等。(3)實行正常課稅,但在稅制中規定了便利外國投資者的特別優惠政策的國家和地區,如加拿大、荷蘭等。顯然,如果投資者能選擇在這些避稅地進行投資,無疑可以獲得免稅或低稅的好處。通常跨國納稅人可以在避稅地建立基地公司的方式達到國際稅收籌劃的目的。較典型的是在避稅地建立總部公司作為母公司和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間的中轉銷售機構。通過設在避稅地的總部公司中轉,整個公司將利潤體現在免稅或低稅的避稅地,從而達到總體稅負減輕的目的。 字串7
設立國際控股公司、國際信託公司、國際金融公司、受控保險公司、國際投資公司等也是當今跨國公司進行稅收籌劃的重要途徑之一。跨國公司往往通過在締約國、低稅國或避稅地設立此類公司,可以獲得少繳預提稅方面的利益,或者能較容易地把利潤轉移到免稅或低稅地。同時還由於子公司稅後所得不匯回,母公司可獲得延期納稅的好處,此外還可以較容易地籌集資本,調整子公司的財務狀況,如用一國子公司的利潤沖抵另一國子公司的虧損。我國首鋼集團通過在香港設立控股子公司就發揮了其卓著的籌資功能,同時也達到了減輕稅負的目的。 字串9
(二)選擇有利的企業組織方式進行國際稅收籌劃 字串4
跨國投資者在國外新辦企業、擴充投資組建子公司或設立分支機構都會涉及企業組織方式的選擇問題,不同的企業組織方式在稅收待遇上有很大的差別。(1)就分公司和子公司而言,子公司由於在國外是以獨立的法人身份出現,因而可享受所在國提供的包括免稅期在內的稅收優惠待遇,而分公司由於是作為企業的組成部分之一派往國外,不能享受稅收優惠。另外,子公司的虧損不能匯入國內總公司,而分公司與總公司由於是同一法人企業,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虧損便可匯入總公司賬上,減少了公司所得額。因此,跨國經營時,可根據所在國企業自身情況採取不同的組織形式所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例如,在海外公司初創期,由於虧損的可能性較大,可以採用分公司的組織形式。當海外公司轉為盈利後,若能及時地將其轉變為子公司形式,便能獲得分公司無法獲得的許多稅收好處。(2)就股份有限公司制和合夥制的選擇而言,許多國家對公司和合夥企業實行不同的稅收政策。因此,我國海外投資企業應在分析比較兩種組織方式的稅基、稅率結構、稅收優惠政策和投資地具體的稅收政策等多種因素的前提下,選擇綜合稅負較低的組織形式,來組建自己的海外企業。
字串6
(三)利用關聯企業交易中的轉讓定價進行國際稅收籌劃 字串5
轉讓定價是指在國際稅收事務中,有關聯各方之間在交易往來中人為確定價格,而非獨立各方在公平市場中按正常交易原則確定價格。轉讓定價的制定過程是一項十分機密和復雜的工作。跨國企業轉讓定價策略的具體做法大致有以下幾種:(1)通過控制零部件、半成品等中間產品的交易價格來影響子公司成本。(2)通過控制對海外子公司固定資產的出售價格或使用期限來影響子公司的成本費用。(3)通過提供貸款和利息的高低來影響子公司的成本費用。(4)通過對專利、專有技術、商標、廠商名稱等無形資產轉讓收取特許使用費的高低,來影響子公司的成本和利潤。(5)通過技術、管理、廣告、咨詢等勞務費用來影響海外公司的成本和利潤。(6)通過產品的銷售,給予海外公司以較高或較低的傭金和回扣,或利用母公司控制的運輸系統、保險系統,通過向子公司收取較高或較低的運輸、裝卸、保險費用,來影響海外公司的成本和利潤。 字串5
在現代國際貿易中,跨國公司的內部交易佔有很大比例,因而可通過利用其在世界范圍內的高低稅收差異,藉助轉移價格實現利潤的轉移,以減輕公司的總體稅負,從而保證整個公司獲得最大利潤。目前,各國都將出於避稅目的的轉讓定價作為反避稅的頭等目標,並制定轉讓定價稅制,這為跨國經營企業利用轉讓定價進行國際稅收籌劃帶來了難度。但各國為了吸引外資,增加就業,發展本國經濟,轉讓定價稅制的規定和具體實施往往松緊不一,從而又為跨國經營企業利用轉讓定價來進行稅收籌劃創造了較大的彈性空間。 字串3
(四)通過避免構成常設機構來進行國際稅收籌劃 字串2
常設機構是指企業進行全部或部分營業的固定場所,包括管理場所、分支機構、辦事處、工廠、作業場所等。目前,它已成為許多締約國判定對非居民營業利潤征稅與否的標准。對於跨國經營而言,避免了常設機構,也就隨之有可能避免在該非居住國的有限納稅義務,特別是當非居住國稅率高於居住國稅率時,這一點顯得更為重要。因而,跨國企業可通過貨物倉儲、存貨管理、貨物購買、廣告宣傳、信息提供或其它輔助性營業活動而並非設立一常設機構,來達到在非居住國免予納稅的優惠。例如,韓國不少海外建築公司在中東和拉美國家承包工程,這些國家規定非居民公司在半年內獲得的收入可以免稅,所以,這些韓國公司常常設法在半年以內完成其承包工程,以免交收入所得稅。又如,日本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興建了許多海上流動工廠車間,這些工廠車間全部設置在船上,可以流動作業。這些流動工廠曾先後到亞洲、非洲、南美洲等地進行流動作業。1981年,日本的一家公司到我國收購花生,該公司派出它的一個海上車間在我港口停留27天,把收購的花生加工成花生漿,把花生皮壓碎後製成板又賣給我國。結果,我國從日本獲得的出售花生收入的64%又返還給日本,而且日本公司獲得的花生皮製板的收入稅款分文未交。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我國和其它多數國家都對非居民公司的存留時間作了規定,日本公司就是利用這一規定來合法避稅的。
字串9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商務日益成為國際貿易的一種重要方式。電子商務的諸多特點,更為國際稅收籌劃提供了便利。我國的跨國經營企業也應充分利用電子商務的特點來合法避稅。 字串5
(五)通過選擇有利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國際稅收籌劃
字串6
會計方法的多樣性為稅收籌劃提供了保障。會計准則、會計制度等會計法規,一方面起到了規范企業會計行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為企業提供了可供選擇的不同的會汁方法,為企業在這些框架和各項規則中「自由流動」創造了機會。我國跨國經營企業應熟悉東道國的各種會計制度,並巧妙地使用各種會計處理方法,以減輕稅負或延緩納稅。例如,適當地將收益和費用的結算日期滯後數日或提前數日,可達到延期納稅的目的;而在免徵或低於所得稅率徵收資本利得的國家,海外企業應及時調整財務決策和會計政策,盡力將流動性收益轉化為資本性收益,就會獲得相當可觀的效果。平均費用分攤是最大限度地抵消利潤、減輕納稅的最佳方法,企業可把長期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各項費用盡量平均分攤在各期中,使其所獲利潤平均,不會出現某階段納稅過高的現象;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存貨計價中採用後進先出法可以有效地減輕納稅負擔;在對於固定資產進行折舊處理時,採用加速折舊法,可達到早日收回固定資產投資,減少同期利潤,延緩繳納所得稅的目的。
字串3
三、進行國際稅收籌劃時的注意點 字串5
跨國納稅人面對風雲變幻的世界經濟氣候和錯綜復雜的國際稅收環境制定國際稅收計劃,其根本目的在於謀求全球規模的納稅負擔最小化。因此,我國跨國經營企業必須從全球的觀點安排經營活動,籌劃稅務,進行全球范圍的稅收籌劃。 字串1
1.要深入了解各國稅收制度及相關信息。當前世界各國稅收制度千差萬別,稅種、稅率、計稅方法各種各樣,課稅關系相當復雜。此外,在各國的經營形態、收益的種類、經營內容、稅收地點以及政治、軍事、科技、文化、民俗等都影響著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而影響企業的財務和稅務安排。
字串6
2.要有多個備選方案。跨國經營企業應全面分析情況,審時度勢,從各個角度盡可能設計多個備選方案,並從中選擇最有利的方案。
字串4
3.要有全局觀念。跨國企業應站在全球宏觀角度看問題。追求每項稅負最小化並不等於整體納稅負擔最小,追求稅負最小不等於收入一定最大。比如為了減少預提稅稅負去硬性掛靠某國,企圖利用該國與他國的稅收協定,不料該國卻有沉重的所得稅稅收。又如某國稅收情況於已有利,但該地的經濟環境和地理環境卻很糟糕,利用它反而因小失大等等。
字串2
4.要有長遠觀念。稅收籌劃應具有前瞻性,不能殺雞取卵,為追求眼前利益而忽略長遠利益。我國跨國經營企業應有較長期的總體稅務計劃和經營計劃。
另外,站長團上有產品團購,便宜有保證
㈧ 波羅的海海峽型指數和航運股票關系大嗎最近行情走勢怎樣
波羅的海海峽型指數是海上航運的指數,所以波羅的海指數和航運回股票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答
今年波羅的海海峽型指數不過國內A股今年和全球股市不同步,所以A股航運類的漲得不厲害。
注意波羅的海指數有好幾個哦
波羅的海(BDI)
波羅的海海峽型(BCI)
波羅的海巴拿馬(BPI)
貼張波羅的海指數走勢圖給你看。你自己對照。
你要自己關注波羅的海指數走勢的話看網路貼吧「XQ全球贏家」,裡面有及時的全球商品行情可以看,能源、金屬、商品運輸價格航運貨運之類的,各種都有。或者網路一下搜找到了自己裝一個看。
㈨ 包玉剛的一切
包玉剛(1918—1991),鎮海庄市鍾包村(今屬鎮海區)人。父包兆龍(1895—1982),早年在武漢開鞋店、在上海設錢庄,後任衡陽工礦銀行、重慶工礦銀行經理。抗戰勝利後任上海市銀行業務部經理。1946年與人合資在滬開辦國豐造紙廠。1949年春攜眷遷香港,從事進出口貿易,後營航運業,1967年擴為環球航運集團,任主席、名譽主席。包玉剛為次子,早年入上海中興學堂,後入吳淞商船學校。1937年輟學,供職中央信託局衡陽辦事處,任中國工礦銀行衡陽分行副經理,未幾任中國工礦銀行重慶分行經理。抗日戰爭勝利後返回上海,改任上海市銀行業務部經理,1946年任副總經理兼業務部經理。1949年初至香港,與人合資開設華人行,經營進口貿易,為大陸裝運進口鋼材、棉花、葯品等緊缺物資。1955年創設環球有限公司,經營印度至日本間煤炭運輸。次年,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為國有,運費大漲,獲資甚豐,遂購置新船,擴展業務。繼與日本造船業、金融業和香港匯豐銀行等合作,漸著聲航運界。1967年在中東戰爭石油危機中擴大船隊,1970年改為環球航運集團有限股份公司,1972年創設環球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任董事會主席。至1981年底,擁有船隻210艘,總載重噸位2100萬噸,佔香港商船總噸位一半,人稱「東方船王」。又於紐約、倫敦、東京等地設立十幾家子公司、代理公司,還兼營地產、碼頭倉儲、公共交通等業,歷任國際獨立油輪船東協會、亞洲航業有限公司、世界航運及投資公司、世界海事及陸豐國際(投資)公司、世界金融國際有限公司和LBJ金融(香港)有限公司主席等職。1963年加入英國籍,1976年英國女王授予爵士,比利時國王、巴拿馬總統及日本天皇授予勛章、獎章。1991年9月23日病逝香港。熱愛祖國,擁護「一國兩制」政策,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自奉節儉,樂善好施,先後捐資興建北京兆龍飯店、上海交通大學兆龍圖書館、杭州包玉剛游泳池等,又倡設包兆龍、包玉剛中國留學生獎學基金,捐款賑濟災民。促進故鄉建設,應聘任國務院寧波經濟開發協調小組顧問和甬港聯誼會、寧波經濟建設促進協會名譽會長等職,捐資5000萬元創建寧波大學,繼捐資建包玉剛圖書館,並偕同親屬、同鄉捐資興建中興中學、兆龍大橋、鍾包新村、兆龍公路等,德澤桑梓。故居今存。
平身傳奇
在海洋上,包玉剛成就了自己的事業,但他並不滿足,70年代,他決定逐步把重心轉移到陸地上來。將賺得的部分財產投資於越來越紅火的房地產業,兼營酒店和交通運輸。為了在陸上也能取得海上那樣輝煌的成就,他和香港首富李嘉誠一起,和英國資本集團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斗爭,這就是著名的「九龍倉」之戰。
在當時,「九龍倉」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洋行旗下的主力,也是香港最大的英資企業集團之一。在李嘉誠的幫助下,包玉剛暗中購入了大量「九龍倉」股票。1980年4月,包玉剛屬下的隆豐國際有限公司宣布,已控制了約30%的「九龍倉」股票。而怡和財團屬下的另一個主力置地公司手中才有約20%的「九龍倉」股票,形勢對怡和財團明顯不利。為了保住「九龍倉」,置地公司氣勢洶洶地調動了大批資金,以100元一股的高價收購「九龍倉」股票,想把包玉剛從「九龍倉」中擠出去。包玉剛面對強敵,沉著應戰,奇跡般地在三天之內調集了21億元現款,只花了兩個小時,便使「九龍倉」股份增加到49%,徹底控制了這個企業。一向看不起華人資本的置地公司,不僅沒有爭得「九龍倉」,還傷了自己的元氣。
這次戰役轟動了整個香江,大長了華人志氣,打擊了英資財團的囂張氣焰,包玉剛在談笑之間,調集了20個億的事情,也成為一個傳奇。
1985年,包玉剛又以5億新加坡幣奪得英資集團會德豐股權,成為繼李嘉誠入主和記黃埔之後,奪得英資四大洋行的第二個香港人。1986年,包玉剛又一舉收購香港另一個發鈔銀行渣打銀行14.5%的股份,成為該行最大的個人股東。船王「棄舟登陸」創造了又一個奇跡!
至此,包玉剛的海上王朝和陸地王國都達到了頂峰。他的財富也多得令人咋舌,有人說他曾經考慮買下一個國家。他自己也開玩笑說:「我不願意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財產,因為害怕由於不知所措而引起心臟停止跳動。」
㈩ 金融詞彙解釋,什麼叫離岸
離岸金融是指設在某國境內但與該國金融制度無甚聯系,且不受該國金融法規管制的金融機構所進行的資金融通活動。例如,一家信託投資公司將總部設在巴哈馬群島,其業務活動卻是從歐洲居民或其它非美國居民那裡吸收美元資金,再將這些資金投放於歐洲居民或非美國居民中,該公司便在從事離岸金融活動。從嚴格意義上講,離岸金融也就是不受當局國內銀行法管制的資金融通,無論這些活動發生在境內還是在境外。如美國的國際銀行業設施(IBF)和東京離岸金融市場的業務活動等,均屬離岸金融。
離岸銀行又稱離岸單位,是設在離岸金融中心的銀行或其它金融組織。其業務只限於與其它境外銀行單位或外國機構往來,而不允許在國內市場經營業務。
離岸金融市場 又稱境外金融市場。採取與國內金融市場隔離的形態,使非居民在籌集資金和運用資金方面不受所在國稅收和外匯管制及國內金融法規影響,可進行自由交易的市場。
離岸金融業務的發展始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一些跨國銀行為避免國內對銀行發展和資金融通的限制,開始在特定的國際金融中心經營所在國貨幣以外其它貨幣的存放款業務。70年代,以美元計價的離岸存款急劇增長。到80年代,隨著國際銀行業設施和東京離岸金融市場的建立,離岸金融業務將所在國貨幣也包括進來。區別在於這種貨幣存放僅限於非居民。
離岸金融業務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離岸銀行不必持有準備金,其經營成本低於國內銀行;離岸銀行不受利率上限的約束,即它們對存款戶支付的利率可高於銀行對國內存款戶支付的利率,而且可以對活期存款支付利息;離岸金融享受稅收上的優待。
離岸金融市場70年代以來獲得迅猛發展,從倫敦、巴黎、法蘭克福、蘇黎世、盧森堡等歐洲地區擴展到新加坡、巴拿馬、巴哈馬、拿騷等地。80年代以來,又在紐約、東京等地出現新的離岸金融中心,到90年代,離岸金融市場已遍布世界各地。
種類 按性質劃分,離岸金融市場大致有三種類型:
倫敦型 屬於「自然形成」的市場。倫敦離岸市場始於50年代末,它既經營銀行業務,也經營證券業務。非居民除獲准自由經營各項外匯、金融業務外,其吸收的存款也不需繳納法定準備金。過去,這類市場業務因受外匯管制等限制,而與國內業務截然分開,但自從1979年10月外匯管製取消後,對外匯金融業務的管理與國內金融業務同等對待,「離岸」本身的含義便發生了變異,倫敦離岸市場實際上已經成為兼具境內和離岸業務的「內外一體式」金融市場。香港自從1972年廢除外匯管制後,也逐漸演變成亞太地區一個主要的倫敦型離岸市場。
紐約型 最大特點在於「人為創設」和「內外分離」,而且沒有證券買賣。1981年12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同意設立國際銀行業設施(又稱國際銀行便利)之後,紐約離岸金融業務迅速發展。它的主要交易對象是非居民。籌資只能吸收外國居民、外國銀行和公司的存款,但開辦國際銀行業設施的不限於外國銀行,任何美國的存款機構、「愛治法」公司和外國銀行在美分行皆可申請開辦。存款不受美國國內銀行法規關於准備金比率和存款比率的限制。貸款必須在美國境外使用。該「設施」可使用包括美元在內的任何一種貨幣計價。由於美元是最主要的國際通貨,而該離岸市場主要交易貨幣也是歐洲美元,所以紐約離岸市場以本國貨幣作為主要交易貨幣。1986年開放的東京離岸市場也屬這一類型。
巴哈馬型 只有記帳而沒有實質性業務的離岸金融中心,又稱「逃稅型」離岸市場,這類市場實際上是「逃稅港」。由於在某些國家或地區開展金融業務可以逃避銀行利潤稅及營業稅等,同時在這些地方開辦分行的成本與費用也遠較倫敦低,所以離岸金融市場紛紛在這些地方開辟。拿騷、開曼群島和巴林等地皆屬此類。
離岸金融業務的發展和離岸金融市場的迅速擴張,促進了國際性銀行的發展和國際信貸、國際融資的增長,但由於離岸存款不受各國國內法規的各種限制,它對存款所在國的貨幣供應量、銀行管制與貨幣政策的實施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再附錄點別的:
離岸銀行又稱離岸單位,是設在離岸金融中心的銀行或其它金融組織。其業務只限於與其它境外銀行單位或外國機構往來,而不允許在國內市場經營業務。
離岸金融市場 又稱境外金融市場。採取與國內金融市場隔離的形態,使非居民在籌集資金和運用資金方面不受所在國稅收和外匯管制及國內金融法規影響,可進行自由交易的市場。
離岸金融業務的發展始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一些跨國銀行為避免國內對銀行發展和資金融通的限制,開始在特定的國際金融中心經營所在國貨幣以外其它貨幣的存放款業務。70年代,以美元計價的離岸存款急劇增長。到80年代,隨著國際銀行業設施和東京離岸金融市場的建立,離岸金融業務將所在國貨幣也包括進來。區別在於這種貨幣存放僅限於非居民。
離岸金融業務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離岸銀行不必持有準備金,其經營成本低於國內銀行;離岸銀行不受利率上限的約束,即它們對存款戶支付的利率可高於銀行對國內存款戶支付的利率,而且可以對活期存款支付利息;離岸金融享受稅收上的優待。
離岸金融市場70年代以來獲得迅猛發展,從倫敦、巴黎、法蘭克福、蘇黎世、盧森堡等歐洲地區擴展到新加坡、巴拿馬、巴哈馬、拿騷等地。80年代以來,又在紐約、東京等地出現新的離岸金融中心,到90年代,離岸金融市場已遍布世界各地。
種類 按性質劃分,離岸金融市場大致有三種類型:
倫敦型 屬於「自然形成」的市場。倫敦離岸市場始於50年代末,它既經營銀行業務,也經營證券業務。非居民除獲准自由經營各項外匯、金融業務外,其吸收的存款也不需繳納法定準備金。過去,這類市場業務因受外匯管制等限制,而與國內業務截然分開,但自從1979年10月外匯管製取消後,對外匯金融業務的管理與國內金融業務同等對待,「離岸」本身的含義便發生了變異,倫敦離岸市場實際上已經成為兼具境內和離岸業務的「內外一體式」金融市場。香港自從1972年廢除外匯管制後,也逐漸演變成亞太地區一個主要的倫敦型離岸市場。
紐約型 最大特點在於「人為創設」和「內外分離」,而且沒有證券買賣。1981年12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同意設立國際銀行業設施(又稱國際銀行便利)之後,紐約離岸金融業務迅速發展。它的主要交易對象是非居民。籌資只能吸收外國居民、外國銀行和公司的存款,但開辦國際銀行業設施的不限於外國銀行,任何美國的存款機構、「愛治法」公司和外國銀行在美分行皆可申請開辦。存款不受美國國內銀行法規關於准備金比率和存款比率的限制。貸款必須在美國境外使用。該「設施」可使用包括美元在內的任何一種貨幣計價。由於美元是最主要的國際通貨,而該離岸市場主要交易貨幣也是歐洲美元,所以紐約離岸市場以本國貨幣作為主要交易貨幣。1986年開放的東京離岸市場也屬這一類型。
巴哈馬型 只有記帳而沒有實質性業務的離岸金融中心,又稱「逃稅型」離岸市場,這類市場實際上是「逃稅港」。由於在某些國家或地區開展金融業務可以逃避銀行利潤稅及營業稅等,同時在這些地方開辦分行的成本與費用也遠較倫敦低,所以離岸金融市場紛紛在這些地方開辟。拿騷、開曼群島和巴林等地皆屬此類。
離岸金融業務的發展和離岸金融市場的迅速擴張,促進了國際性銀行的發展和國際信貸、國際融資的增長,但由於離岸存款不受各國國內法規的各種限制,它對存款所在國的貨幣供應量、銀行管制與貨幣政策的實施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