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造車企業瘋狂融資背後是什麼
6月12日,新造車企業拜騰宣布完成B輪5億美元融資,主要投資人包括中國一汽集團、啟迪控股、寧德時代等。創始人之一戴雷透露,C輪融資將在一年內完成,首款車型量產落地後,會啟動IPO。蔚來汽車此前也曾表示計劃今年赴美上市,目標融資20億美元。新造車企業融資腳步不停,卻少見量產交付,獲得生產銷售資質的企業更是寥寥。
2018北京車展上,蔚來、威馬、新特、雲度、奇點、前途等公司展出的都是即將量產交付的車型,而像愛馳、拜騰、正道等入局較晚的公司展出的還是量產車的概念版本,真正量產還有距離。
據公開報道,2011年新能源汽車的興起,2015年互聯網造車運動興起,新造車企業的數量已經達到300多家,在排隊等候審批的企業數量達200多家。對於新勢力造車企業來說,如果不能獲得發改委的電動汽車生產資質,就不能進入工信部的推薦目錄,也就無法生產、上市銷售。
在此背景下,讓新造車企業不得不選擇借「殼」造車。拜騰汽車此前和一汽的合作就被解讀為尋找生產資質。除了拜騰,蔚來汽車在江淮代工生產,小鵬汽車找到了海馬進行代工。
據了解,如果新造車企業不能收購有生產資質的企業來讓自身也獲得生產資質,那就只能與與其他企業合作生產銷售的方式,曲線救國來實現量產。
內容來源:央廣網
2. 百億融資拯救蔚來!江淮代工全新EC6,吉利3億美金入股還有戲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又融到錢了!超百億國資入局,蔚來能否「續命」成功
在連續獲得兩筆總計2億美元融資過後,蔚來又融到錢了,而且這一次還是「大錢」。
隨後在2月14日,蔚來與兩家非關聯的亞洲投資基金簽訂最終交易文件,將通過私人渠道向買方發行和出售本金總額為1億美元的可轉換票據。這也就意味著,蔚來今年2月份先後已融資到2億美金,這對於在疫情影響下慘淡的中國車市而言,能夠獲得融資,已屬十分不易。
蔚來表示,公司目前有若干其它融資項目正在進行,其結果在現階段仍有一定不確定性。公司會遵循相應法律要求,適時披露重要進展或信息。
資本市場的嗅覺是最靈敏的,對於江淮和蔚來而言,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在股價上,二者股價雙雙暴漲。對於蔚來來說,還未達到與特斯拉匹敵的規模,但上升勢頭已逐漸呈現,有了合肥市政府的背書,蔚來之後的融資或許將會順暢許多。
總而言之,對蔚來來說,有錢進來就是好事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蔚來再官宣獲2.35億美元融資,1個月累計完成超4億美元融資
[億歐導讀]?一切看似是「新生」,但一切又放射出了這樣一個信號:蔚來的喜悅或許只是短暫的。
作者丨曾??樂
編輯丨楊雅茹
蔚來開啟「瘋狂」融資模式背後,是其自救之舉。
3月5日晚間,蔚來在其投資者關系網站發布公告,宣布再次完成2.35億美元的可轉債融資項目。據介紹,本次投資方為數家亞洲投資基金,且均為「非關聯方」,即單純的財務投資人。
此前,蔚來在2月,曾宣布完成2筆累計2億美元的可轉債融資項目。這意味著,截至目前,蔚來在今年已宣布累計完成4.35億美元的可轉債融資。
早在宣布完成2億美元可轉債融資時,蔚來便已表露出對自身未來發展的信心:「其他融資項目仍在進行,已取得積極進展。我們會根據披露要求對融資項目的進展進行披露。目前階段,蔚來主要聚焦在可以給在中國的業務發展和效率提升帶來戰略價值的融資項目。」
事實上,在完成可轉債融資的同時,蔚來也確實迎來了一波利好消息。2月25日,2020年合肥市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雲)簽約和江淮蔚來EC6量產項目啟動儀式在合肥市江淮蔚來工廠舉行。安徽省及合肥市領導均出席簽約現場,根據協議蔚來中國總部項目將落戶合肥。與此同時,江淮蔚來EC6量產項目也同步啟動。
蔚來汽車中國總部項目包括:在合肥成立蔚來汽車中國總部,建立研發、銷售、生產基地,打造以合肥為中心的中國總部運營體系。該項目計劃融資145億元,用於公司研發、市場體系建立和運營;同時,規劃建設總部及研發基地、第二生產基地。
關於此次合作,蔚來發布公告稱,該框架協議只是初步的。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也透露,雙方約定在兩個月內簽署最終投資協議。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據合肥當地媒體報道,蔚來中國預計2020年營收148億元(上市3款車型),2024年營收1200億元(上市6至8款車型),2020年至2025年總營收4200億元,總稅收78億元,2025年前在科創板上市。僅從這樣龐大的營收金融來看,這對於目前仍在持續「燒錢」的蔚來而言,是一項不小的挑戰。
這一消息引發了業內不小關注。相關人士猜測,蔚來或將參與到江淮汽車的混改中,以便2025年前在科創板上市。
不過,這一傳聞很快遭到了江淮、蔚來雙方的否認。2月27日,江淮發布公告稱,公司與蔚來之間不存在除已披露外的其他合作計劃,也沒有「混改」的任何計劃。蔚來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秦力洪也對媒體回應稱,「混改這件事蔚來和江淮的管理層之間從來沒有正式談過。」
據億歐汽車此前在《獨家丨蔚來落戶合肥:一個現實的選擇》中報道,某消息人士告訴億歐汽車,「雲簽約的形式證明100億是有風險的,但並不大。相關領導已經出面,為了大局,雙方肯定朝解決問題、利好的方向去談,按慣例,資金肯定是分期按節奏支付。」
於蔚來而言,這一切或許是「新生」。不過,一切又放射出了這樣一個信號:蔚來的喜悅或許只是短暫的。「特斯拉中國門徒」李斌,又該如何續寫新造車蔚來的「神話」?
編輯:楊雅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5. 疫情下的「資本寵兒」:20家車企獲融資,自動駕駛領域火熱
[億歐導讀]?2020年2月,共有20家業內公司更新了投融資信息,涉及到的細分領域包括:科技出行(5家)、自動駕駛(5家)、零部件與汽車後市場(4家)、汽車流通(3家)、智能網聯(2家)……
此外,從融資金額上來看,在全行業20家完成融資的企業中,中國造車新勢力蔚來僅在本月便完成3筆融資,並憑借共計159億元融資位居榜首。截至目前,蔚來累計公開總融資額已超500億元。如今,邁入2020年的蔚來,正設法自救,打造更多的想像空間。
02部分企業融資情況簡介
吾眾汽車科技獲600萬元投資,深耕江浙汽後市場
2月7日,吾眾汽車科技宣布,2020年1月獲得杭州泰方投資的600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資料顯示,吾眾汽車科技是一家新型汽車後市場服務平台,聚焦服務於5-30萬輛私家轎車保有量的城市和城鎮,主要業務涵蓋洗車美容、維修保養、鈑金噴漆、車輛改裝、車險代辦、事故車維修等。自創始之初,吾眾汽車科技便重點探索區域連鎖經營模式,目前已經構建由標准社區門店+鈑噴中心組成的服務連鎖層級和體系。
Turo獲3000萬美元融資,數位名人股東加註P2P共享汽車
2月7日,P2P共享汽車獨角獸Turo宣布,已從曼哈頓風險投資公司(ManhattanVenturePartners)和Allen&Co.那裡獲得3000萬美元的F輪融資。不過,Turo的擴張計劃卻受到了限制。Turo首席營銷官AndrewMok表示,只有將重點放在那些租車至少一天的客戶身上,公司才有利潤可講。
作為新一輪融資的部分「代價」,這家公司增加了幾位名人股東,其中包括NFL球星拉里·菲茨傑拉德(LarryFitzgerald)、NBA球員維克多·奧拉迪波(VictorOladipo)和說唱歌手Chainz。對此,Mok表示,「讓這些人加入進來,將真正有助於品牌推廣,使品牌變得更具有知名度。」
東南亞叫車服務公司Grab獲8.56億美元融資
2月25日,據外媒報道,東南亞叫車服務公司Grab從日本投資者處獲得融資8.56億美元,其中三菱日聯金融集團投資7.06億美元,日本IT服務公司TIS投資1.5億美元。Grab表示,將利用這筆資金為東南亞消費者和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保險以及理財產品。
僅1個月完成3筆融資,蔚來開啟「瘋狂」融資模式
2月25日,2020年合肥市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雲)簽約和江淮蔚來EC6量產項目啟動儀式在合肥市江淮蔚來工廠舉行。安徽省及合肥市領導均出席簽約現場,根據協議蔚來中國總部項目將落戶合肥。
據悉,蔚來汽車中國總部項目包括:在合肥成立蔚來汽車中國總部,建立研發、銷售、生產基地,打造以合肥為中心的中國總部運營體系。該項目計劃融資145億元,用於公司研發、市場體系建立和運營;同時,規劃建設總部及研發基地、第二生產基地。
就在本月,蔚來曾宣布完成2筆累計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億元)的可轉債融資項目。這意味著,僅在2020年2月,蔚來便已獲得3筆融資,融資額共計159億元。
小馬智行獲豐田4億美元投資,估值超30億美元
2月26日,小馬智行(Pony.ai)宣布獲得豐田4億美元投資,以加深和擴大兩家公司在出行領域合作,與此同時,雙方將進一步加速自動駕駛的研發和商業化應用。據了解,小馬智行新一輪融資總額4.62億美元,估值略高於30億美元,總融資額近8億美元,成為全球最高估值的自動駕駛公司之一。
小馬智行表示,此次合作關系的加深,有利於雙方將自動駕駛技術、車輛平台及技術更加深入進行融合。未來,二者將利用雙方技術、知識及服務,為人們出行帶來更多便利。
馭勢科技獲新一輪融資,博世再加碼中國自動駕駛
2月26日,馭勢科技宣布在B輪融資中獲得博世戰略投資。同期投資的還有深創投(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中金資本、廈門七匹狼節能環保基金和重慶兩江服務業基金等VC、PE和地方戰略新興產業基金。馭勢科技稱,2020年將持續開放融資,為公司發展引入更多支持者。
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CEO吳甘沙表示,馭勢科技為物流、出行兩大領域提供無人駕駛技術,與博世合作將幫助公司實現產品和服務升級,從而更好地服務於全球客戶。資料顯示,成立於2016年的馭勢科技,總部位於北京,專注研發無人駕駛關鍵技術,曾獲創新工場、真格基金、青山資本、西科天使基金等機構的投資。目前,公司還在北京、上海設有研發中心,在浙江設有創新試制中心,在深圳、廣西、成都、鄭州等地設有分支機構。
編輯:楊雅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收購江汽控股、入主國軒高科,大眾的帝國版圖強勢擴張!
大眾在中國市場的兩大傳聞均塵埃落定!
5月29日,大眾汽車集團正式官宣將投資10億歐元,獲取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股權,並將在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眾中的股比由50%提升至75%。另外,大眾汽車還將投資約11億歐元獲得國內第三大電池生產企業國軒高科26%的股份,成為其大股東。
控股江淮汽車、掌管江淮大眾、入主國軒高科,大眾汽車這21億歐元(約合166.56億人民幣)的投資,讓其在國內市場徹底掌握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生產的主導權,大眾汽車的在華電動化進程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
大眾汽車集團 CEO 迪斯博士當天還以視頻的形式發來了賀電:「今天達成的兩項合作,不僅讓我們與合作夥伴在中國這一全球最重要的電動汽車市場占據先機,還將為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做出貢獻。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中國以全新的姿態擴大對外資的開放,向全世界釋放了強大而積極的信號!」
江淮大眾:是時候展現真正實力
大眾和江淮的合作早在三年前就已經開始了,2017年,江淮汽車和大眾汽車集團成立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研發、生產以及銷售純電動汽車。旗下首款車型思皓E20X在去年9月份上市,但這款車的市場表現並不理想,以至於業內對於大眾江淮的合作有了各種猜測,甚至有人認為江淮大眾項目將會擱淺。
根據江淮汽車2019年年報,江淮大眾項目當年虧損3.6億元。但對於江淮汽車而言,與大眾的合作絕對是利大於弊。其在去年上市的江淮嘉悅A5正是以江淮大眾共線生產作為亮點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
此次大眾汽車收購江汽控股50%股權,是跨國汽車集團首次參與國有車企混改。江淮藉此獲得大量資金,同時將得到更多的技術支持,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2018年,國內正式放開汽車合資股比限制。同年,寶馬隨即宣布增持華晨寶馬股權至75%,成為第一個由外資控股的汽車合資公司。
時隔兩年,中國汽車合資股比的變化實現外資控股的一幕再次上演,大眾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獲得合資公司管理權,實現企業管理模式變革,大眾得以在國內純電動車市場大展拳腳。
大眾表示,新的投資將進一步強化集團正在推進的電動化戰略。江淮大眾計劃到2025年再推出5款純電動汽車,同時建立、完善電動汽車工廠和研發中心。
根據新的意向書,江淮大眾將生產大眾旗下的主流品牌及一系列新能源產品。軲轆哥猜測,江淮大眾或將導入大眾MEB平台及相關新產品。而隨著大眾實現對江淮大眾的控股,在大眾在華的三家合資夥伴中,大眾的新能源汽車戰略有可能向江淮大眾投入更多資源。
根據計劃,江淮大眾將逐漸擴大規模並在2029年間達到年產量35-40萬輛。
本土動力電池格局即將生變
汽車電動化布局離不開動力電池,在此次投資中大眾還一舉拿下了國軒高科26%的股份,成為大股東。
國軒高科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僅次於寧德時代和比亞迪。2019年,國軒高科動力電池裝機量為3.2Gwh,排在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之後,但與二者存在較大差距,國軒高科的市場佔有率為5.2%。其中,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為2.9Gwh,排名全國第二。
此前,大眾在中國最重要的動力電池采購合作夥伴為寧德時代,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旗下部分插電混合動力車型與純電動車型應用的便是寧德時代的產品。但大眾並未滿足於維持供應鏈體系穩定,而最後選擇了入股一家動力電池企業,親自把控電池質量和保障電池供應環節。
值得注意的是,江淮大眾、江淮汽車、國軒高科均位於安徽合肥,從產業配套角度看,國軒高科正是大眾汽車入股的最佳選擇。另一方面,國軒高科的磷酸鐵鋰電池產品的低成本優勢明顯,有利於大眾汽車以低成本產品應對中國市場的競爭。
憑借大眾汽車在中國龐大的市場基礎,且在加速中國新能源戰略的背景下,動力電池的需求量也會急劇上升,國軒高科與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之間的差距也將逐步縮小。
合肥火了!
「兩個胖子抱在一起」,相信這是不少人對合肥的印象,但近年來合肥對於科技創新的信心和追求,還吸引了更多的「胖子」聚合於此。
近日,在一份由國內媒體發布的《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顯示,合肥首次進入新一線城市名單,取代了此前的昆明、寧波。我們熟悉的科大訊飛、京東方、維信諾、zoom的等科技企業都重點落子合肥。2019年,合肥的創業公司融資規模達到了539億元,在337個城市中排名第五,僅次於北上杭深。
4月29日,蔚來中國總部項目簽約儀式在江淮蔚來先進製造基地舉行。根據協議,蔚來將在合肥設立中國總部,建立總部管理、研發、銷售服務、供應鏈製造一體化基地,並適時啟動第二生產基地的規劃建設,助力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千億級產業集群。
合肥更是江淮大眾和國軒高科的總部所在地,與兩者進行了深度合作的大眾汽車集團表示,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相關政府部門精誠合作,致力於落實這一系列新的里程碑式的發展,為集團未來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助力將安徽省打造成為中國電動出行的產業基地之一。
新能源汽車將成為合肥乃至安徽省汽車發展的新機遇。其日漸完善的零部件供應體系也給汽車企業的生產和研發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隨著大眾在合肥工廠對其MEB模塊化電動車製造平台產能的提升,對合肥而言,也將形成一個龐大的新能源產業集群,大型的新能源產業基地對其未來的發展來說也是一件極其利好的事情。
大眾汽車計劃,到2025年將向中國消費者交付約150萬輛新能源汽車。而收購江淮、國軒高科的股份將是大眾在華電動化戰略發展的又一里程碑,自此大眾在中國的新能源產業網已經全面鋪開,為150萬輛的龐大目標加速進發。同時,此次重大的投資還將助力中國汽車市場的第二次重大轉型,向電動化和可持續發展未來邁出堅實步伐。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7. 蔚來獲超百億融資,蔚來中國總部項目將落戶合肥
自去年來,關於誰將真正給蔚來汽車注入「救命錢」的消息就一直沒有斷過。
蔚來汽車有多缺錢?
根據蔚來汽車2019年的財報可知,第一季度虧損約26.24億人民幣,第二季度虧損約32.86億人民幣,第三季度虧損約24.7億人民幣,同時賬上資金只剩下了2.743億美元,蔚來汽車作為一家初創車企,很缺錢。
首先看這一消息傳出後的市場表現,股票漲停的是江淮。江淮的背後其實就是合肥政府,而江淮最近幾年在往電氣化轉型的過程中進展的並沒有預測中的順利。在全球車企電氣化轉型的大環境下,要快速且有效的驅動江淮新能源產品進度,與其閉門造車不如強強聯手。
蔚來汽車向大家證明了自主品牌能把車賣到40萬,而且兩年能賣3萬輛。雖不說像特斯拉那樣去顛覆某個細分市場,但比較國內其餘的造車新勢力,還是具備很大投資價值的一家新能源品牌。在有多個投資方可選擇的時候,蔚來汽車最終還是選擇了江淮,選擇了合肥。從長遠來看,如果蔚來中國項目真的達到了千億規模,帶動了合肥的新能源集群發展,與江淮的合作工廠也能對江淮電氣化起到重要的反哺作用,那麼究竟是誰把誰給救了,不言而喻。
寫在最後
從目前的來看,蔚來汽車仍是國內造車新勢力中最可能成功的幾家之一。再回到這次合作,李斌曾說過:「在當初蔚來汽車只有幾頁PPT的時候,江淮就選擇了相信,拿出了真金白銀。」其實回想整個蔚來汽車的融資路程,如果多方資本給的條件都差不多的話,為什麼不再選擇江淮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8. 資本面看好 蔚來和江淮股價雙雙大漲
2月25日,安徽合肥發布官方消息,蔚來汽車將中國總部項目落戶合肥,項目計劃融資145億元,將包括建立研發、銷售、生產基地,打造以合肥為中心的中國總部運營體系。
一則消息,讓蔚來解決了兩大問題,一個是資本緊張,一個是無總部飄搖的生活。這樣的消息反映到資本層面,更是個很大的利好。
據蔚來財報顯示,蔚來2019年第一季度虧損約26.24億人民幣,第二季度虧損約32.86億人民幣,第三季度虧損25.54億元人民幣。雖然虧損幅度,同比收窄,但面對前三個季度百億的虧損,蔚來汽車以及他的投資人都面臨著抉擇。
江淮汽車方面,江淮汽車2019年12月產、銷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12月,江淮汽車銷量3.4萬輛,同比增長10.1%;2019年度累計銷量42.1萬輛,同比下降8.9%。
縱觀2019年全年銷量表現,江淮汽車在8月份跌至銷量谷底,單月售出2.6萬輛,相比2018年同期下跌28.2%。總體銷量在隨後四個月緩慢回升,並於12月實現半年來的首次同比增長,增幅達10.1%。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9. 江淮排放造假被罰1.7億元,這對該汽車的銷量會帶來什麼影響
淮汽車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由於將不符合標準的車輛當成排放檢驗合格車輛銷售而存在「以次充好」行為,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對江淮汽車處以合計1.7億余元的罰款。
據公告顯示,本次抽查的車輛為京五排放標准(第1階段)的載貨汽車產品,只在北京銷售,該款產品共計765台,且在2018年9月1日已經停產。
不過,江淮汽車同時表示,本次罰沒款將計入2019年公司損益,這意味著罰單將相應的減少2019年度凈利潤。這讓去年已經陷入巨虧的江淮汽車,今年的業績或將再蒙上陰影。
截至7月8日午間收盤,江淮汽車收於5.11元,跌幅為6.07%。
排放造假領巨額罰單
早在今年3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公布的一則「聽證公告」最早透露出江淮汽車涉嫌「排放造假」。據聽證公告顯示,由於江淮汽車涉嫌對污染控制裝置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檢驗合格產品出廠銷售的行為,擬進行重大處罰,並在4月15日舉行聽證。
隨後,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一百零九條第二款規定,除了責令江淮汽車針對污染控制裝置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檢驗合格產品出廠銷售的違法行為停產整治,沒收違法所得879836.54元以外,同時處以貨值金額8474.08萬元的兩倍罰款1.69億元,合計1.7億元。財聯社記者針對此事聯系江淮汽車詢問對今年業績影響,對方未作回應。
去年巨虧7.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此次罰沒款將計入2019年公司損益,因此江淮汽車今年的凈利潤已經先行扣除1.7億元,這無疑加劇了公司在2019年扭虧為盈的難度。
在當天同時發布的還有江淮汽車6月產銷快報,江淮汽車6月份銷量31756輛,同比增長11.47%。不過,今年1-6月份的累計汽車銷量為23.52萬輛,同比下降6.78%。
受車市的銷售低迷行情影響,江淮汽車在2018年實現的歸母凈利潤為-7.86億元,同比下降282.02%,扣非後凈利潤為-18.77億元。
在2018年業績預虧公告中,江淮汽車表示在報告期內受行業不景氣影響,乘用車、客車銷量下滑明顯,導致公司整體盈利能力下降;因應收賬款、存貨、專用模具、專有技術等因素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較上年同期增加4億元左右,除此之外,還有投資收益減少,研發費用增加以及匯率波動和融資成本上升導致的財務費用增加等。
雖然公司凈利潤呈現巨虧,但是江淮汽車近年來收到的各項政府補助卻尤為驚人。包括新能源補助在內,公司在2018年收到各項補助逾11億元。截至今年6月19日,在不含公司前期已披露政府補貼情況下,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計收到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貼7876萬元。
進入2019年,在延續2018年汽車市場階段性下行周期影響下,車市銷量繼續下滑。據江淮汽車2019年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凈利潤僅為6463.59萬元,同比下滑69.13%,公司盈利並未好轉。
10. 左手江淮右手蔚來,安徽省將成為新能源領頭羊
安徽省的汽車工業起步沒有你想像的那麼晚,畢竟早在1968年4月,江淮汽車製造廠就成功試製成功了一輛2.5噸的載貨汽車,只是來到了改革開放這個合資與進口車橫行的年代,我們往往看到的是大眾、豐田、本田等舶來品大賺銷量和口碑,而安徽的造車工業則似乎有點掉隊了,畢竟自力更生難度更高。
數據顯示,雖然安徽也加入了長三角經濟圈,但它的汽車工業產銷規模要弱於周邊城市,而且奇瑞和江淮受限於品牌溢價較低的現狀,只能力拚中低端市場,盈利水平著實不高。
期望實現整體轉型,從農業大省升級為工業大省的任務,讓安徽一屆又一屆的掌舵班子操碎了心,但伴隨著新能源產業布局的平地而起,機會終於來了。
大眾與江淮聯姻 博弈還將繼續
其實安徽一直期望以引入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外資等各類資本的方式,來盤活國有車企以及相應的配套產業鏈,奈何第一次江淮混改引入的建投投資雖然貴為背景深厚的央企,有錢是肯定的,但本身的管理水平並沒有帶給江淮更多的經驗,也沒有提升企業的抉擇效率和執行效率,畢竟央企本身就以穩與慢出名,央企與國企的組合,對擴大規模提升行業形象有極大裨益,但對安徽急需的對機制和治理機構的整改並沒有預想中的作用。
引入外資成為了另一個解法。這一次,培養了上海現代汽車工業半壁江山的大眾汽車決定出手。在2020年5月29日,大眾汽車宣布將投資10億歐元,拿下了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並且增持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眾股份至75%,獲取了關鍵的管理權。
瞬間咸魚翻身,要知道,在2020年年初,江淮大眾還一度進入了「分手劇本」,坊間傳聞兩者在產品層面停滯不前,甚至江淮大眾的研發中心除了一個奠基儀式,其他毫無進展。彼時大眾揮舞著西雅特,時而向前一步時而向後一步,撩撥自己的合作夥伴。而江淮也沒安好心,他們雖說是准備與大眾聯手在新能源車市布局,實質上還是窺探著大眾手頭擁有的燃油車資源,一旦「勾引」成功,前有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在燃油車市場呼風喚雨撒豆成兵,說不定江淮大眾也能成就三分天下呢?然而對西雅特的追求被否,捷達品牌開心地將之收入囊中,當時直接動搖了江淮大眾的根本……
當然對於大眾來說,這也是一次不錯的嘗試,畢竟此前大眾一直有一個夢想,想要調整各家合資公司的股比,上汽大眾中外股比為50:50,一汽大眾中外股比為60:40,而此次雖然在最弱的江淮大眾上成功實現了目標,如果運營得當的話可能會影響到另外兩家合資公司的股比態度。
畢竟先得做出成績,說話聲音才能更響亮。
而對於安徽的工業布局來說,損失掉控股權也沒啥,畢竟此前江淮大眾就屬於半死不活的狀態,而讓大眾控股之後,起碼大眾會更加上心,投資有了,新車也就有了,比如此前念念不忘的大眾MEB電動平台,以及電動車工廠和研發中心,要知道當初為了給桑塔納做配套,養活了多少配件廠,而一旦設想中的5年內推出5款純電動車真能實現,那麼無疑安徽的汽車工業將會獲得一次難得的超車機遇和挑戰。
撿漏蔚來 並獲得重要話語權
根據2019年披露的信息,安徽新能源汽車產銷12萬輛,已經占據了全國10%的比重,並且位居中部省份第一,底子還算不錯,但並沒有一個足夠強勢的領頭羊,所以當蔚來出現困境時,安徽伸出了援手。
李斌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一個新創的公司沒有融到200億人民幣的能力,可能比較難開始一個新的汽車品牌。」
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也發出一句感嘆:「以前看別人造車覺得100億太誇張了,現在覺得200億都不夠花。」
融資速度是造車新勢力的命門所在,只有拿到錢才有接下來的研發、建廠、量產、鋪設渠道等等一系列操作,這些新勢力的理念可能會與傳統造車企業不同,但最終都走上了相同的道路,你可以顛覆動力科技,但不能顛覆生產和銷售的模式。
融完市場上的錢,讓對手無錢可融。在這場速度競爭中,我只要比對手多融到錢,對手就會因為資金流斷裂而進入安樂死,博郡汽車是這樣,拜騰汽車也是這樣。
蔚來原計劃在上海建廠,據稱地址都去考察過無數次,但特斯拉這個「小三」出現後,「未婚妻」蔚來直接被一腳踢開,也間接導致了蔚來接下來的融資計劃難產,起碼得想個法子把這事兒給圓回去。
在危難時刻,安徽國資委挑中了蔚來,這個時間點卡得非常棒。按照原本蔚來的計劃,京滬兩地是唯一的選擇,這兩個城市的消費者購買實力強,並且一旦與城市發展綁定,售價明顯偏高的蔚來也能夠從政府采購中得到一些分潤,並且京滬本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得就明顯更好,牌照問題卡住了不少想要擁有一台車的消費者,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接受程度也明顯優於其他城市,因而不到山窮水盡,蔚來是絕對不會將基本盤從這兩個城市撤走的。
但沒辦法,上海不要它,北京看不上它,偏安安徽絕對不是最佳選擇,即便是來到合肥這個省會城市。但這可能是唯一能夠融到的救命錢,人窮則志短,不得不低頭。
那麼對於安徽來說,將蔚來收入囊中,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了中國唯一一個在定位上可以與特斯拉掰一掰手腕的品牌。如果說一個國產品牌將最便宜的車賣到30萬以上,大家都會覺得這絕對是自殺行為,但蔚來通過瘋狂的燒錢,讓市場接受了35萬起的ES6以及46萬起的ES8,這與一眾圍繞20萬左右的消費市場做文章的造車新勢力門,成功拉開了差距。
同時,蔚來已經具備了黏性非常強的粉絲群體,同時由於蔚來一貫注重服務的傳統,已購車用戶也願意將車型推薦給身邊好友。根據李斌自己的話來說,從去年9月開始,蔚來ES6已經連續8個月蟬聯了電動SUV銷量排行榜冠軍,而在剛剛過去的5月,蔚來累計交付新車3436輛,其中ES6為2685輛,ES8交付751台,從而讓它的累計銷量達到了42342輛,其中10429輛是在今年完成的,前景可期。
不出大意外的話,蔚來是活下去了。同時,由於引入了新的戰略投資者,蔚來也開始反省自己以往的做法,李斌靠砸錢砸出了一個高端品牌,但中後期繼續砸錢意義不大,而是應該專注於精細化服務上,事實上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要求也沒那麼高,只需要差不多等同於奧迪、雷克薩斯就已經超乎他們想像了。當然,蔚來在服務上的花費依然是在燒錢,但速度相比過往要慢了一些,目標是從過往每年每單虧損4000多元,能夠控制到只虧損1000多元,這個差額如果能實現的話已經足夠讓窮怕了的安徽投資人滿意,而如果真的像規劃那樣,在第二季度實現毛利率轉正,而且在年底達到兩位數,安徽就是真正撿了一個大漏。
更何況,按照與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簽訂的協議,蔚來來到安徽之後,會將中國總部設立於此,並「建立總部管理、研發、銷售服務、供應鏈製造一體化基地」,這將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也能讓安徽更好地整合由科大訊飛、京東方、江淮大眾、國軒高科等企業在這條產業鏈上的合作。
寫在最後
前景很美好,但新能源產業鏈也需要足夠的購買力支撐,畢竟大家都喜歡支持本土企業。
安徽2018年GDP為37114億元,總量全國第11名,人均則位列全國第13名,不高也不低,但勢頭相當不錯,特別是融入長三角經濟圈之後,它可以承接江蘇、浙江和上海的產業轉移,再者人口大省也必定會帶來更多的政府采購機會,這對於蔚來或者江淮大眾來說,也有著光明的前景。
當一系列基礎夯實之後,安徽將真正在新能源市場上提速,它將會交出怎樣的答卷?不好說,但我覺得,十分值得期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