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業購買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 在審計報表中列示在哪個科目
關於銀行理財產品的會計處理小結 1. 保本並且收益固定,區分兩種情況: (1)如果存在活躍市場報價,且管理層有持有至到期的意圖,分類為持有至到期投資,如果1年內到期的,作為其他流動資產列報 (2)如果不存在活躍市場報價,則符合貸款和應收款的定義(以固定金額收回),分類為貸款和應收款(其他應收款核算)2. 不保本也不保收益的,區分兩種情況 (1)如果收益與利率、匯率等基礎金融變數不掛鉤,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按成本(近似公允值)計量,也可按預計收益率作為公允價值估值基礎。如果1年內到期的,在報表中作為「其他流動資產」列報。 (2)如果收益與利率、匯率等基礎金融變數掛鉤,則該理財產品在屬於在債務合同中嵌入了衍生金融工具,屬於混合金融工具,應按如下處理 1)選擇分拆,將主合同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嵌入衍生金融工具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按預計收益率作為公允價值估值基礎) 2)如果不分拆,則整體指定為以公允計價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按預計收益率作為公允價值估值基礎)3. 保本但收益浮動,區分兩種情況 (1)如果收益與利率、匯率等基礎金融變數不掛鉤,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按成本(近似公允值)計量,也可按預計收益率作為公允價值估值基礎。如果1年內到期的,在報表中作為「其他流動資產」列報。 (2)如果浮動收益與市場利率、匯率等基礎金融變數掛鉤,這種理財產品是在債務合同中嵌入了衍生金融工具,屬於混合金融工具,應按如下處理1)選擇分拆,將保本部分分類為貸款和應收款,分拆的衍生金融工具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
2. 理財產品余額也能函證嗎,如果銀行拒絕回函怎麼辦
這個是必要的手抄續,函證是襲指注冊會計師為了獲取影響財務報表或相關披露認定的項目的信息,通過直接來自第三方對有關信息和現存狀況的聲明,獲取和評價審計證據的過程,例如對應收賬款余額或銀行存款的函證。也是受到高度重視並經常被使用的一種重要程序。
另外余額0並不代表沒有業務發生,可能相互抵消後是0,所以還是需要相互確認一下,余額是否對以前發生的經濟業務是否對。
3. 證券公司的理財產品收益多少由誰審計
恐怕是自己審計,相當於沒有審計。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4. 理財集團上級部門審計後處理結果會這樣對私人理財產品有什麼會有損失嗎
對你已經發生的理財內容,客戶部分不會有損失,但是操作人員,管理人員都會專有處罰,但是如屬果企業倒閉,你就哭去吧,按照企業的償債能力,依次償還,而且還要看你們當初簽訂的協議,你是順位賠償還是第一賠償人,都不一樣
5. 審計人員能買被審計單位的理財產品嗎
表現為固定收益的不影響
6. 關於p2p的理財產品 審計怎麼披露
這方面互貸是做的不錯的。
7. 理財產品收益在審計報告中是哪一項
理財產品收益在審計報告中是哪一項理財產品收益在審計報告中應該是理財產品那個盈利的那一項
8. 審計法規中有規定不允許國有企業購買短期理財產品嗎
審計法規中沒有規定不允許國有企業購買短期理財產品。
9. 請教各位高手企業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如何進行會計核算
我認為是入交易抄性金融資產較合適。襲
交易性金融資產純粹是抄短線。如建行的「周周利」產品,一周劃轉一次,相當快。
而可供出售金額資產,與股票較接近。對企業的投資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的,放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較合適。而銀行產品,有些是根本找不到投資企業或具體的投資對象。是標准化的產品。所以。我個人認為,劃交易性金融資產合適些。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我公司也買了此類理財產品,我是放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的,會計師事務所做審計報告時也沒有對此提出異議。
10. 如何辨別理財產品是否經過監管部門審核
首先,監管機構一般不對單項理財產品進行審核。監管大多是對機構進行監管。目前大的范疇內被監管的有:銀行、券商、公墓基金公司、保險公司、信託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