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石墨烯融資

石墨烯融資

發布時間:2021-07-29 02:39:03

1. 浙江啟真控股有限公司怎麼樣

浙江啟真控股有限公司是2018-01-26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青山湖街道大園路958號科技大樓1幢301-302-03。

浙江啟真控股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30185MA2B0K8N43,企業法人石良希,目前企業處於注銷狀態。

浙江啟真控股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實業投資、投資管理(未經金融等監管部門批准,不得從事向公眾融資存款、融資擔保、代客理財金融服務)、投資咨詢(不含金融、期貨、證券信息)、企業管理咨詢、財務咨詢(除代理記帳);石墨烯產品、石墨烯新材料的技術研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及成果轉讓;生產:石墨烯產品、石墨烯新材料;銷售:化工原料(除化學危險品及易制毒化學品);貨物進出口。(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浙江啟真控股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2. 能融資融券的石墨烯概念股

石墨烯5隻概念股
1:烯碳新材:石墨烯產業布局持續推進
2:美都能源:攜手浙大分享石墨烯盛宴,深度布局能源行業
3:康得新:員工持股計劃進展更新,國際高分子復合材料平台型公司,維持「買入」評級
4:華麗家族:「科技+金融」、軍民深度融合典範臨近空間飛行器有望獲革命性突破
5:方大炭素:礦石業務拖累公司業績,期待產品結構加速升級

3. 致臻億創石墨烯怎麼樣

我國是世界石墨礦產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石墨原材料年出口量佔全球四分之三以上,但由於石墨采選、加工、銷售企業間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缺乏規范產品標准,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撐,對市場需求把握不準,大部分企業只能靠原始的低價競爭,使得企業利潤較低,發展受限,難以提高技術含量,尤其是隨著近年國內石墨企業環保壓力加大,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堪重負,面臨停產、倒閉,導致石墨深加工產品價格和相關產業價格異常波動;相反,國際市場對石墨原材料需求呈逐年上升趨勢,海外優質鱗片石墨礦產進入開發期,一些國內技術人員轉到非洲、東南亞等地就職,更會帶來中國在國際石墨市場的份額和話語權有逐漸減小的風險。商品交易中心的成立是中國石墨企業轉型升級,鞏固加強國際話語權的必然需求。

我國也是全球石墨烯產業發展最活躍的地區,專利數佔全球40%以上,國家非常重視這一「新材料之王」產業健康發展,中央和地方陸續出台了若干支持政策。石墨精粉是石墨烯納米片的主要制備原料,是石墨烯復合材料不可或缺的基礎原料,隨著石墨烯產業的爆發,產業發展空間無窮,商品交易中心的建立將為石墨烯產業鏈提供全球供需信息、多種金融手段、貿易服務、定價指導,為技術型企業提供准入壁壘,保護其知識產權,解決企業獲取准確信息難、定價難、銷售難、回款難、融資難、推行標准難等問題,為賣方提高利潤,推廣新產品、新標准,為買方提供優質產品,穩定供貨渠道。商品交易中心產生的資料庫不但可為企業增信,便於企業融資,更是形成國際商品價格指數的基礎,為我國爭奪石墨烯領域國際話語權提供有力支撐。

因此孕育出了致臻億創石墨烯,是為了滿足更多投資者的需求,同樣也是為新能源科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致臻億創石墨烯合規合法公平公正,請投資者放心交易。

4. 青島華高國際石墨烯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怎麼樣

青島華高國際石墨烯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是2015-11-05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高新區錦匯路1號19號樓109號。

青島華高國際石墨烯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222MA3BYKH19U,企業法人潘東曉,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青島華高國際石墨烯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房地產開發銷售與租賃、園區運營與管理;物業管理;科技企業孵化;受託管理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咨詢管理;以自有資金對外投資(未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不得從事吸收存款、融資擔保代客理財等金融業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青島華高國際石墨烯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5. 石墨烯產業化之路有多遠

1 先導產業初打造

據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教授盧紅斌介紹,根據諾貝爾獎獲得者Geim和Novoselov的定義,石墨烯是指「具有蜂窩晶格結構的、單個碳原子厚度的二維碳膜」。然而,學術上有許多研究涉及多層堆積的石墨烯片層,因此,現在人們往往將其分為「單層石墨烯」和「少層石墨烯」(小於10層)」,而10層以上的人們通常稱之為「石墨微片」。這應該是目前石墨烯國家標准中最終確定的定義,也是目前學術界廣泛接受的觀點。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沈萬慈介紹,繼2004年之後石墨烯在全世界都熱了起來,後來在國際會議上確定,1~10層公認為是石墨烯,超過10層以上的叫納米石墨片。現在網路上也有叫類石墨烯產品或是多層石墨烯,其中類石墨烯接近石墨烯,但不是石墨烯,多層石墨烯叫法也是錯誤的。真正充分表現石墨烯高強度、透光、導電性等特點,是越薄越明顯,尤其是單層最明顯。例如從透光率來說,5層以上基本不透光。

沈萬慈還介紹,目前石墨烯的制備方法基本有兩類:一類是以氧化還原技術為代表的剝離方法;另一種是氣相化學合成,也就是CVD方法。這兩類產品不一樣,用途也不一樣。而目前用天然石墨等制備石墨烯,最多採用的是氧化還原法,用強氧化劑處理石墨成為氧化石墨,然後使之剝離分散成為氧化石墨烯,再經還原以後才是石墨烯。氧化還原法制備的是石墨烯粉體和漿料等,通常計量單位為克、千克、噸等。採用CVD方法制備的是石墨烯膜,成本較高,但其利用價值也高。這類產品的計量單位是平方米。真正能夠發揮石墨烯性能的,特別是在電子產品上有應用前途的是石墨烯膜,比如觸摸屏等都是由石墨烯膜製成。

《「十二五」期間中國石墨烯行業深度市場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已申請了2200多項石墨烯專利技術,佔世界石墨烯專利總數量的1/3。實際上,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各地政府已經瞄準石墨烯這一新材料,並相繼成立了一系列石墨烯產業化基地,包括寧波石墨烯產業園、常州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無錫石墨烯產業化示範區、青島國際石墨烯創新中心和重慶石墨烯產業園。此外,多個省份如安徽、黑龍江、湖南等也已開始著手籌劃石墨烯產業發展規劃。

經過幾年的前期准備,我國已將石墨烯列入「十三五」重點發展的基礎新材料,一系列相關政策也於近期出台。其中,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於2015年11月30日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快石墨烯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提出,把石墨烯產業打造成先導產業,到2018年,石墨烯材料制備、應用開發、終端應用等關鍵環節良性互動的產業體系基本建立,產品標准和技術規范基本完善,開發出百餘項實用技術和樣品,推動一批產業示範項目,實現石墨烯材料穩定生產以及在部分工業產品和民生消費品上的產業化應用。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石墨烯產業體系,實現石墨烯材料標准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建立若干具有石墨烯特色的創新平台,掌握一批核心應用技術,在多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形成若干傢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石墨烯企業,建成以石墨烯為特色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可以預見,我國的石墨烯產業在「十三五」期間可望取得快速發展,並拉動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以及交通運輸、電力等諸多產業的發展。

如何讓石墨烯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是許多業內人士的目標,也是正在尋找和研究的方向。面對幾近瘋狂的炒作和急功近利的現象,在質疑石墨烯產業化之路到底有多長之時,業內專家紛紛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就產業發展,沈萬慈認為,所謂先導產業,就是石墨烯作為最基礎的新材料,帶動下游產業應用,形成產業鏈。目前的主要任務是踏踏實實做好石墨烯應用研發工作,就是終端產品的研發。生產出終端產品,市場認可,有一定的需求量,哪怕一年幾百噸,也能形成一個產業鏈。他分析,前幾年在制備方法上做了很多研究,現在氧化還原方法已經比較成熟,CVD制備石墨烯膜也達到一定的規模。但現在終端產品基本上都是樣品,比如觸摸屏、超級電容器、導電劑、海水凈化膜等,不是最終產品,沒有形成批量生產。一個材料如果沒有應用市場,不可能形成產業。所以,要特別加強技術研發,真正開發出終端產品並被市場認可。

沈萬慈指出,石墨烯應用的最重要領域是電子技術,在微電子技術向納電子技術的轉型中,石墨烯材料會起到主要作用。這方面的研究國內相對較少,需要加強。

劉榮華則認為,應該從國家層面統籌或規劃石墨烯產業的發展,每個地方應差異化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避免產能過剩。地方政府也可以整合當地科研機構資源,對接或服務這些石墨烯企業。此外,政府還應出台相關政策來支持石墨烯產業發展。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總院高級工程師劉冠偉認為,氧化石墨烯以及石墨烯類物質從性能上來說不算太出眾,想要制備出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比較困難。制備高性能的石墨烯材料,開發真正的高端用途,可能更為符合國家希望依靠石墨烯實現做大做強中國工業,實現產業升級的期望。

針對石墨烯產業的發展,袁國輝也提出幾點建議:一是制定國家石墨烯產業化發展戰略和規劃。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搭建好若干產學研研發平台或產業園區,有針對性的重點布局,重點攻關,避免重復投入和低水平重復性研究。一方面,要加強真正原創性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另一方面,高度重視面向產業化的關鍵技術和工程化研究。二是在有發展條件和研發基礎的地區,建立若干石墨烯工程技術中心,面向市場,重點研發各具特色的石墨烯產業化技術及產品,並進行推廣。三是鼓勵石墨烯材料及相關產品的應用技術研發和商業化生產,可以採取多種措施,鼓勵具有研發和市場能力的企業做強做大,要扶植起若干具有全局性作用的龍頭企業。四是鼓勵具有一定規模、具備發展潛力的石墨烯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利用市場的力量規范石墨烯產業的發展。

同時,袁國輝還對黑龍江省發展石墨烯提出了具體建議:一是在全省一盤棋的思想下,規劃以哈爾濱為中心,建立石墨烯新技術、新材料、新應用研發,產業技術孵化基地,以雞西、鶴崗為兩翼,建立石墨烯及高端石墨新材料生產基地;二是以哈爾濱萬鑫石墨谷產業園為載體,在哈爾濱市建立石墨烯產業研發及應用研究平台,建設企業化運作、開放式的石墨烯研發、檢測公共服務平台;三是省政府應給予石墨烯產業非常規、高強度支持,設立專項資金給予石墨烯產業園區定向支持,同時搭建融資平台優先支持石墨烯產業;四是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天然石墨制備粉體石墨烯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和薄膜石墨烯制備關鍵技術研究,支持石墨烯產品開發及應用技術研究;五是以黑龍江省石墨類新能源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貝特瑞—哈工大聯合實驗室為基礎,建設和申報國家級石墨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六是設立專項資金,鼓勵企業參與相關石墨烯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促進黑龍江省石墨烯產業標准化建設。

2 概念炒作幫倒忙

雖然三部委的《意見》出台時間不久,但石墨烯這一概念卻早已深入人心。國內外各大媒體相繼報道了石墨烯電池、手機屏等相關產品,一些企業紛紛把發展導向引向石墨烯。幾年時間里,石墨烯就已在國內以迅猛之勢發展起來,不覺讓人們驚奇石墨烯產業發展速度之快、產品性能之好。但是在這些「光環」和驚奇的背後,一些業內專家對此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目前石墨烯產業的這種「紅火」現象並不正常,而且石墨烯產業目前來說是先導產業,還沒真正形成自己的產業,發展背後還存在著一定困難和問題。

首先,炒作、急功近利現象明顯。現在只要隨意在互聯網上搜索石墨烯,就會有大篇幅有關石墨烯、石墨烯電池的報道撲面而來。沈萬慈認為,現在對石墨烯炒作得太厲害,有些東西不太真實。現在石墨烯產業確實正在發展,而且發展勢頭非常好,將來也會形成一個很大的產業。但是現在還沒有真正形成產業。從產業發展情況看,目前制備石墨烯的技術基本具備,正在實現產業化,如寧波墨烯、常州第六元素公司等,建了每年百噸級生產線。不過真正的產量很有限,賣出去的產品更少,大多是送出去做實驗用。

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學院應用化學系教授袁國輝也認為,目前,國內的石墨烯研究存在太多急功近利的行為,也存在太多的炒作嫌疑。比如,我們經常可以在媒體上看到與石墨烯有關的研究進展和某種石墨烯產品的問世,但實際進展、產業化研發和市場情況並不樂觀。在石墨烯產品的產業化技術發展上,存在一哄而上、炒作痕跡明顯的現象。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現象?業內人士分析稱,一是石墨烯概念炒得太火,某些新聞媒體對石墨烯應用的報道存在偏差或誇大,缺乏客觀性,導致相關部門或企業對於石墨烯的認識存在誤區,造成一種好像很簡單,「短平快」一夜暴富的氛圍。二是有個別企業想通過「引入」石墨烯,從而得到國家和政府的資金支持等。

沈萬慈認為,不同於其他新材料產業,石墨烯是一個高速發展的領域,但同時也是處於成長過程中的新領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立竿見影看到效益。而這種一哄而上的現象,造成的最大危害則是上一大批低端同質的項目,實際上技術、人才、資金都不靠譜,最終造成浪費,給石墨烯產業健康發展幫倒忙。

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石墨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劉榮華也指出,目前全國有多個地方在規劃石墨烯生產基地,功能性都差不多,未來會出現同質化競爭,最終導致價格競爭,不利於行業的發展。此外,目前大部分石墨烯企業經濟實力很弱,基本都是科研院校的研究人員出來創業。而石墨烯產業是技術+資本密集型行業,這些企業持續投入研發,若沒有外來資本介入,這些石墨烯企業最終會退出該行業。

其次,產業化制備技術還需要經受市場考驗。沈萬慈指出,沒有長時間批量生產的生產線都是不穩定的,如果有市場連續生產都會有問題。所有產業都是這樣,第一批樣品出來以後,在運行過程中都會不斷地出現問題,不斷改進,最後才能形成成熟的技術及設備。

盧紅斌認為,多數企業採用的規模化制備技術需進一步完善,這體現在多個方面,如產品質量、環保壓力、工藝過程優化和批次穩定性以及下游創新性應用的開發與推廣。雖然石墨烯產業鏈初步形成,但盈利能力不足,這往往和技術革新進步以及企業運營模式密切相關,研發投入普遍不足。

再次,目前石墨烯生產企業多是小企業,且融資困難,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企業的快速發展。資本介入現階段仍存疑慮,觀望中居多。「從產業技術研發的企業看,國外長期系統性石墨烯研究的大多是具有雄厚實力的大企業,或者是在政府支持下進行的系統性研發,如三星、LG、IBM等國際大公司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對石墨烯進行長期的系統研究。歐盟更是投入巨資,將石墨烯研究列入未來新興旗艦技術項目,並設立專項研發計劃,該計劃將在未來10年內獲得10億歐元的經費。而國內多是小作坊式的企業,真正有雄厚科研實力的大型上市公司的直接參與還較少,缺乏龍頭企業的引導以及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基礎來支撐。」袁國輝這樣表示。

因此,石墨烯產業化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實現。沈萬慈認為,去年年末出台的《意見》中指出把石墨烯打造成先導產業,但還沒有形成產業。當前是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關鍵時期,並沒有走向產業化,短期內成支柱產業還不太可能。

盧紅斌也分析稱,石墨烯制備技術雖已成熟,但是在石墨烯陸續投放市場時,還會經受市場的考驗;針對下游應用領域,科研人員還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技術,針對每一個應用領域的要求,優化每一個石墨烯產品的性能和穩定性。但這個過程不是短暫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若干年的積累。

6. 北京寰能華清石墨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北京寰能華清石墨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集技術創新、行業資源整合、產業示範、投融資於一體的石墨烯領域的專業化運營平台。
法定代表人:陳元躍
成立時間:2017-06-05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802354447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海淀大街3號1幢12層1201-A1221室

7. 目前石墨烯產品銷量怎麼樣

——原標題:2019年中國石墨烯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回歸理性發展,應用場景廣闊

石墨烯行業回歸理性發展

從近乎熱得發燙,到如今一片冷靜,石墨烯產業只用了兩三年的時間。「資本市場也在熱炒石墨烯概念股,在2017年-2018年上半年,石墨烯概念股非常之火,而在各行各業,石墨烯概念炒作不絕於耳。」一位熟悉石墨烯行業的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各地興建石墨烯產業園,前幾年就連個別縣級行政區也要建立石墨烯產業園,甚至會出現如果不做石墨烯,項目都無法成立的狀況。」

在上述人士看來,這種情況下,石墨烯的發展很有可能重蹈納米材料的覆轍,在基礎研究未跟上節奏的情況下,技術含量較低的產業化進程先行先試,小企業扎堆兒進入行業,當熱度最終褪去,行業回歸理性,難免會面臨無人問津的境遇。

7月4日,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李義春表示:「目前國內石墨烯存在原始性創新缺乏的問題,盡管專利數量多,但多為從1到N,從0到1的突破仍然匱乏,另外政府科技專項投入不足,缺失長遠的戰略布局。而由於國內從事石墨烯生產的企業基本為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資金投入較為有限,且缺乏行業示範效應,因此在石墨烯行業頭部企業引領和帶頭作用不足;另一方面國有大型企業也缺乏創新動力,存在『等待摘桃子』的心理。」

利好政策助推石墨烯產業做大做強

2015年10月,《關於加快石墨烯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出台,提出要加大政策扶持、加強融資引導、完善標准規范體系等措施,以期推動石墨烯產業做大做強。

在隨後的幾年間,中國的石墨烯產業園區以及石墨烯基地在各地開花,黑龍江、青島、江蘇、寧波、福建、四川等地紛紛出台石墨烯相關的專項政策,而冠以「石墨烯」之名的民用產品,如石墨烯面膜、石墨烯圍巾等不斷出現。

但在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從目前的產業應用層面看,石墨烯並未發展成「新材料之王」,而是長期處於「工業味精」的狀態,即通過少量的添加增強主體材料的性能,並不能發揮主要的作用。大多數產品屬於利用石墨烯與原有材料結合來提升產品性能,技術門檻較低,同質化嚴重。

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輻射供暖供冷委員會電供暖專家組專家王安生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比如說,我在炒菜的過程中添加了味精,總不能說自己炒了盤味精吧?」

經濟觀察報獲悉,目前行業的相關的規范也在制定中。以石墨烯產品的命名為例,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去年發布了《含有石墨烯材料的產品命名指南》的團體標准,規定了石墨烯材料相關新產品的命名方法。辦法規定產品名稱描述應以特徵、用途相結合的命名方式,便於消費者辨識。

同時,規定產品命名不應有誇大、虛假內容,不應使用「衍生特性或衍生用途」進行命名,如「石墨烯減肥腰帶」「石墨烯理療護具」等。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也正在牽頭頭部企業進行團體標準的制定。

中國石墨烯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相關企業統計數據顯示,國內石墨烯的行業集中度較低,基本上仍處於完全競爭的階段,產業規模尚不及預期。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石墨烯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止至2017年,中國石墨烯產業規模達到70億元,較2015年增長了10倍還多,2018年中國石墨烯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80億元,未來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70.48%,發展勢頭十分迅猛。排名前十的企業如青島昊鑫、東旭光電、東莞鴻納的收入合計為7.44億,市場佔有率僅為12.4%,

2015-2018年中國石墨烯行業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專利數量及年度分布角度來看,自2009年的209件起逐年攀升,至2017年達到13371件的峰值,而後回落至2018年的7432件。

從區域上看,目前中國石墨烯產業主要分布在六大區域,即東北、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西部地區以及海西。從數量上來看,根據CGIA
Research數據統計,2017年工商注冊營業范圍涉及石墨烯企業數量為4800餘家。其中,實際從事石墨烯制備和應用的企業有900餘家,65%為中小企業。

其中,長三角地區以2362家的數量占據「半壁江山」,珠三角以829家的數量次之,占總體企業數的20%,隨後則是京津冀地區,574家占總體數量的12%。全國各地已有30多家在建或已建的石墨烯研究院或產業基地。

王安生認為,上述情況成為目前石墨烯概念的炒作甚囂塵上的原因之一,且由於目前石墨烯在電採暖行業的應用更為廣泛,因此亂象更為明顯。「不少地區的政府招標文件明文規定招標石墨烯電熱膜、石墨烯電熱板,顯然沒有經過技術論證。」

在煤改電進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在招標文件上明確寫出石墨烯電熱膜、電熱板,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據了解,一些企業為了參與其中,只好「聲稱」自己的產品中添加了石墨烯;另一些初創企業對技術路徑並不了解,但已經參與了這個行業,不得不繼續下去。但實際上,目前低溫輻射電熱膜的產品標准正在修編過程中,石墨烯電熱膜採暖的相關產品標准目前並未納入其中,還在討論的過程中。

清潔能源替代近幾年是很大的增量市場,相關企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以採暖行業為切入口,一方面是看中了市場規模;另一方面民用化程度高,替換率高,更方便進行石墨烯產品的市場化推進。相比於石墨烯電容器對於產品的性能穩定檢測的時間更長。

牛墨科技CEO楊悅仁表示:「根據觀察,我們的施工工藝和宣傳資料一旦印發就很容易被模仿,一般這些企業的存活時間在半年至一年,大部分是在2017年或者2018年成立,有些企業也會通過變更名稱和營業范圍的方式作掩飾,甚至有之前做食品設備的企業通過這種方式搖身一變進入石墨烯行業。」

一般情況下,通過向上追溯就可以篩除掉一大部分資質欠缺的企業,另外由於無法保障售後,這些企業半年或一年時間就會更換一批,需要換盤經營。此外也可以通過其是否參與過較大的地產項目以及政府項目的合作從側面考核這些公司的資質。

發展回歸理性 需求決定

上述局面的形成與中國石墨烯產業的發展路徑不無關系。據李義春總結,不同於國外以國家投入為主,大企業較多,瞄準高端領域布局的「自上而下」發展模式,國內石墨烯產業的發展主要由市場驅動,更為聚焦傳統產業的提升。基礎理論的研究主要由科研項目支持,資金投入則以民間為主,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較大。這樣也決定了國內石墨烯產業的發展缺乏長期的投入周期以及相應的穩定性。

新奧石墨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金來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第一個階段是誰制備出了石墨烯就了不起,但現在更需要注意的是做出來之後,怎麼去使用。」據了解,新奧目前從產業化應用的角度出發,正從具有有巨大市場規模的傳統產業去找突破口。如煤礦管道、電子載帶、地暖管等在國內具有轉型升級的痛點,其規模對於民營企業而言也十分可觀。

從較為通俗的角度來看,有人認為將金剛石「壓扁」就是石墨烯,不過從其標準定義來看,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以Sp2雜化軌道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單原子厚度薄膜。

但在石墨烯的應用層面,鮮有人用石墨烯的學術理論來進行應用,基本上將其統稱為「石墨烯產品」。這就意味著在應用層面已經認識到了石墨烯的缺陷以及范圍,基於此才能進行更為准確的定義。

據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的規定,石墨烯按層數可分為單層石墨烯、雙層石墨烯和多層石墨烯,石墨烯的性能隨著層數的疊加而逐步遞減,一般超出10層之後幾乎喪失了性能優勢。

李金來告訴記者:「石墨烯材料的制備還是根據應用決定,比如說我們要做1-2層的,是為了做導電用,5層左右是為了導熱用。那麼從公司來講,我們想還是要盡量低成本制備。」

7月4日,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院長王旭東表示:「需要明確的是,石墨烯產品要區別石墨烯的科學定義,並應與石墨烯的應用相結合,要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才能確保產品更好地應用。到目前國內外從應用角度而言,只將石墨烯的性能發揮到了5%-10%,如果能發揮至50%,將帶來更大的進步,現階段石墨烯是在復合化時代最為主流的技術,主要以石墨烯粉體為主,能夠跟很多材料相結合,因此石墨烯成為了平台性技術,即為一般供應技術,技術突破後即可在平台上根據應用場景生成不同的應用。」

石墨烯產業的發展正在回歸理性。據了解,現階段石墨烯產品的應用場景主要聚焦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以及海洋工程等方面,以石墨烯鋁合金電纜為例,石墨烯鋁導線可以降低輸電損耗5%以上,該項成果已經通過工信部組織的成果鑒定。

業內分析認為,未來在高端應用方面,隨著石墨烯薄膜器件技術成熟,石墨烯多晶薄膜將被應用於電子信息與生物醫葯領域,更進一步地,石墨烯單晶薄膜則將用於高性能計算以及人工智慧領域。

8. 石墨烯產業化該怎樣加速

2013年初,中科院重慶研究院製成國內首片15英寸單層石墨烯和7英寸石墨烯觸摸屏,未來可用於手機和電腦等電子產品。研究院制備15英寸銅箔襯底均勻單層石墨烯,並成功將其完整地轉移到柔性PET襯底和其他基底表面。
上海南江集團與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共同推進大面積單層石墨烯產業化項目,前期投資達2.67億元。石墨烯產業基地已成功落戶重慶,將力爭盡快建成首期生產線並投產,形成1000萬片石墨烯產能。
2013年5月,常州二維碳素科技、無錫格菲電子薄膜科技、深圳力合光電感測聯合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宣布,國內首條年產3萬平方米的石墨烯薄膜生產線正式投產。常州二維碳素科技率先將石墨烯薄膜應用於手機電容式觸摸屏,並實現4英寸石墨烯觸摸屏手機小批量生產。無錫格菲電子薄膜科技表示,公司計劃生產50萬件石墨烯手機觸摸屏,並計劃再融資1億元,擴大石墨烯手機觸摸屏生產規模。

閱讀全文

與石墨烯融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天基金的子賬戶怎麼用 瀏覽:516
挪用公款購買理財產品 瀏覽:233
比較好的貴金屬交易平台 瀏覽:191
恆冒財富理財 瀏覽:721
銀行跨境理財 瀏覽:352
股票一次最多買多少股 瀏覽:666
辦房貸要買貴金屬 瀏覽:702
80年代理財 瀏覽:903
中翌理財虧掉怎麼報警 瀏覽:295
人民幣增值利好哪些股 瀏覽:532
招財貓理財投資 瀏覽:577
徵信可以辦助學貸款嗎 瀏覽:259
東方財富期貨怎麼關注好友組合 瀏覽:263
紅棗期貨10000元 瀏覽:494
51vv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641
信託與pe 瀏覽:64
新聞聯播人民幣 瀏覽:529
股份融資 瀏覽:55
翹然天津資本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瀏覽:456
融資融券寶典 瀏覽: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