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一般是指投資者通過融資融券許可權向證券借入資金股票,根據投資者的資質以及不同證券的規定,所融到的資金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融資比例為1:1,即投資者擁有60萬資金,可以向證券再借入60萬用於炒股。
投資者通過融資融券所借入的資金,不能市場上所有的股票,只能融資融券標的范圍內的個股。同時,投資者進行融資操作,需要向證券支付一定的借款利息,這增加了投資者股票的成本;投資者融資具有一定的期限,一般來說,每次融資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如果遇上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融資所的股票出現停盤的情況,則投資者可以向證券協商,延長展期,但是單筆融資展期不得超過三次。
㈡ 如何計算融資部分的股份比例,請按下面的描述給出較為詳盡的解釋,不甚感激
有幾種思路:
1、按照現在公司的賬面價值與B投入計算投資比例回,答則你和A的投資比例將稀釋為30/(30+100),B控股你們公司,這是最原始的一種計算方法,肯定不符合你的要求。
2、用年利潤額以及市盈率倍數估算公司的價值,比如你可以確定市盈率為3倍,則你們公司的現有價值就是180萬元(60*3=180),【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一般在20倍左右,小盤股的市盈率高達40多倍】,180/(180+100)=64.29%,你再讓步一點到51%比較合適,3倍市盈率對於B來說意味3年多一點收回本金。
3、還有一種更科學的方式就是首先測算你現在的資金缺口,假設就是100萬,在100萬到位加上現有流動資金及銷售網路的情況下,你每年能夠獲得利潤額,假設是80萬元,則根據一定的市盈率倍數可以計算公司價值為240萬元,再計算B投入的100萬元占總價值240萬的比例為41.67%,你和A控股公司。
另外,你一定幫B算好他的投資回報率,比如每年達到30-50%,本金回收的周期是幾年,這樣就比較好談了。
㈢ 公司融資後,股權怎麼分配
公司融資後,股權一般都是根據投入的份額來分配的,如果投入的不是實物,那可以根據評估價格、投資者的公認來確認份額,這樣的股權分配一般都是投資者根據自己投資的比例所具備的發言權來協商,沒有可比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協商。
以騰訊公司為例:
在創立之初,「五虎將」們一共湊了50萬元,其中:馬化騰為首席執行官,出資23.75萬元,佔47.5%,張志東為首席技術官,出資10萬元,佔20%,曾李青為首席運營官,出資6.25萬元,佔12.5%,許晨曄為首席信息官,出資5萬元,佔10%,陳一丹為首席行政官,出資5萬元,佔10%。
相較於固定的薪資,股權更具有長遠的投資價值。一般來說,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合夥人手中的股權很有可能會翻好幾倍,遠不是固定薪資可以比擬的,創業者可以以此來說服和吸引優秀人才。
每個創業公司的實際情況不同,股權的分配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案。但股權分配應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好的股權分配方式不僅可以使股東們的利益最大化,還能使股東們同心協力,一起把精力放在創業團隊,促進公司更好的發展。
(3)融資的股份比例擴展閱讀:
天使投資提出一系列相關要求後,公司注冊股票數量,內部核算每股價格。同時,所有股東的股票只佔到總量的75%左右,由於創業公司沒有相應的資金或者技術做抵押,剩下的25%部分用於以下用途:
1、創始人根據貢獻拿到一部分股票作為補償。
2、公司未來發展需要給員工發股票期權。
3、 公司重要的成員包括CEO,將獲得一定數量的股票。幾個投資人的股份之和小於公司創始人的,不超過 30%。
㈣ 什麼是股票融資比例
融資比例是投復資者向證券制公司交納一定的保證金,融(借)入一定數量的資金買入股票的交易行為。
融資比例是指,投資者向證券公司交納一定的保證金,融(借)入一定數量的資金買入股票的交易行為。投資者向證券公司提交的保證金可以是現金或者可充抵保證金的證券。證券公司向投資者進行授信後,投資者可以在授信額度內買入由證券交易所和證券公司公布的融資標的名單內的證券。投資者信用賬戶內融資買入的證券及其他資金證券,整體作為其對證券公司所負債務的擔保物。
融資比例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新的交易方式。如果證券價格符合投資者預期上漲,融入資金購買證券,而後通過以較高價格賣出證券歸還欠款能放大盈利;如果證券價格不符合投資者預期,股價下跌,融入資金購買證券,而後賣出證券歸還欠款後虧損將被放大。因此融資交易是一種杠桿交易,能放大投資者的盈利或者虧損,參與融資融券交易要求投資者有較強的證券研究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
㈤ 企業融資的股權出讓比例最好低於百分之多少
企業融資的股權出讓比例,最好低於百分之三十三。
67%的股權為絕對控股
51%的股權是相對控股
34%的股權為保守防禦型持股
㈥ 融資金額和出讓多少股權比例,並寫明測算的依據
1、先做項目估值;找對手或同行比較看他們最近融資數據,然後對自己回項目做明確估值,答比如1000萬
2、明確自己團隊股份情況,保證大股東比例占話語權,比如超過50%;
3、如果融資200萬,那就是出讓1000萬的20%
希望採納
㈦ 如何計算融資後的股權比例及股權價值
不考慮其他情況(如協商後給予新投資者較少的股份),融資後,新股東按照投入資金佔新資本的比例確定股份,原股東進行同比例稀釋。
舉個例子
甲乙丙三人投資設立一個公司,公司注冊資本300萬元,甲乙丙三人各出100萬,一年後為了擴大經營規模,公司召開股東會希望三位股東再一共增資到1000萬,這時候甲乙表示願意繼續投資,但丙卻表示不願意追加投資了。這時候該如何重新計算這三個人各自所佔的股份呢? 丙的股份被稀釋多少呢?
《公司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因此,根據本條規定,公司在增資時候,是有兩種方法的,即按原出資比例或按全體股東約定。
結合案例來看,可以召開一個股東會,就增資事宜進行約定,如丙仍明確表示不願意追加投資,應視為丙對於增資優先權的放棄,甲乙明確表示願意增資,則甲乙可根據原先出資比例,按1:1的比例進行增資,即甲乙雙方各增資350萬元,增資後公司股權情況如下,公司注冊資本變更為1000萬元,其中甲出資450萬元,乙出資450萬元,丙出資100萬元,丙占公司10%的股份
㈧ 融資與股權比例應該怎麼計算
舉個例子分析吧,比較好理解。
情景分析
項目是比較優秀的,估值一直在上升,下一輪正式融資N的估值必然節節攀升,股東Z的比例會在下一輪估值中被稀釋,要想保持不變,就要在之前將比例提升。項目方讓股東Z增資相當於定向增資,由於股東Z比例增加,相當於將其他的股東比例稀釋。按低於下一輪正式融資的估值,則體現項目方對股東Z的誠意。
思考過程
為便於表述,先假設一些參數如下:
z 股東Z在當前所佔的股份比例(也就是需要保持的比例)
X 股東A需要增資的額度
P 針對股東Z融資後的估值
V 正式下一次融資N的融到資金
N 正式下一次融資N後的估值
估值方式
估值方式有兩種,前估值和後估值,本次採用融資結束後的估值方式計算,估值後再融資於此類似,可能要重新考慮。
後估值計算
注:
比例計算可採用:原比例x稀釋比例+新增比例 或採用 (融資時股權價值+增資)/融後估值
對正式的N輪股權價值為 (((P-X)z + X)/P)(N-V) 即融資前的股權比例x融資前的估值
融資後的比例 (((P-X)z + X)/P)(N-V) /N 其中 (N-V)/N 即稀釋比例
比例不變
(((P-X)z + X)/P)(N-V) /N = z
對方程求解:
X = (z/(1-z))P(V/(N-V))
前估值計算
同樣:
((Pz+X)N/(P+X) )/(V+N) = z
求解 X = zVP/(N-z*(V+N))
前估值方式,相對稀釋較小,因此需要的增資比例較少。